每天吃松子会发胖吗:"国考热"高烧不退 该吃药的是创业体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2:40:38

  2011国家公务员报考时间过半,观望者逐渐“出手”,千人争一职的情形已在10个职位出现。截至昨天(20日)19时,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的一个职位,已先于其他职位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招考比例超过2000:1。


  公务员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以至于2000多人争抢一个职位?显然人们看重的是公务员职位的“铁饭碗”。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公务员虽说不是最高薪的职业,但绝对是收入最稳定,职业风险最小,社会地位最风光的岗位。只要能考上公务员,就可“高枕无忧”:稳定的工作,不断提高的工资,优厚的福利待遇,相对较小的压力;只要不犯严重的错误或出现政治问题,就不会被下岗,退休后还有一份优厚的退休金,是名副其实的“金饭碗”。而在企业工作就随时有失业的可能,虽有失业保险,但数额不高,最长的领取时间也以两年为限。


  最不平的是只要当上官(领导干部),就“能上不会下”。虽然改革开放后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但那只是一句空话。尤其对于任届制选举和任命的官员来说,按2006年有关文件规定,连续任两届一定要交流到其他地方,连续任三届如不能提升就要免职。然而,即使被“免职”后仍可在原单位享受原级别待遇。这些人本应回归社会自食其力,或者等达到一定年龄和工作年限后,由国家办理退休手续或者给予一次性补偿,但这方面的相关退出机制基本没有。由此带来的后果只能是,“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公务开支也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有与公务员职位对应的隐性收入、“阳光工资”。当然,我所说的隐性收入不是指贪污受贿,而是单位变相发给人们的补贴奖金等工资外收入。“阳光工资”则更是近年来政府公开发给公务员的福利,在发达地区,仅此一项就超千上万,几乎超过了一个在一线卖苦力工人的月收入。难怪有人说,现在的公务员职位不再是铁饭碗,而是金饭碗了。


  人总是趋利的,许多人也正是冲着公务员职位的“利益”才去争,才去拼,才有了2000:1的惊人数字。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历史性地达到了146万。这个数字在2009年为105万,2008年为80万,2007年为60万,退回到2003年,报名人数仅为8.7万。短短七年间,希望通过“国考”成为公务员的人数,增加了将近16倍,其增速之快怎不令人惊讶至极?


  而据媒体报道,在韩国公务员考试非常平静,在韩人眼里,公务员并不是太让人眼热的职业。在美国百分之四十的毕业生是选择进入企业,报公务员的比例不会超过百分之十,而其他不是自己创业,就是继续深造。在许多发达国家,公务员只是普通的职业,且风险还比较大,随时会因遭到投诉而面临“失业”。


  由此想知,2000人挤占一个公务员职位的现象和动机说明,我国的公务员管理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公务员招考如此火爆,决不是正常体制下应有的现象。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实实在在的打破公务员队伍的“铁饭碗”,让公务员和非公务员职业具有相同的岗位风险,而首当其冲是要进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让公务员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向全民一体的社会保险体制过渡。


      相关新闻:


  国考报名人数已超百万 最热职位4000人争抢


  来源:扬子晚报


  终于突破百万了!昨天是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录网上报名的第9天。截止到晚上8点,通过审核人数已经突破100万人。仅昨天一天,就有近20万人新加入“考碗大军”的行列。而竞争最激烈职位,通过审核人数也达到了3914:1,接近4000人争抢一个职位。今天24:00,网上报名通道将关闭,“观望”到最后一刻的以及申请被拒或被退回的考生一定要抓紧时间。


  接连井喷


  报考人数已超百万


  按照以往报名的情况,报名初期考生大多在观望,进入中后期之后会随着考生们普遍出手,引来一波报考的高峰,即所谓的“井喷”;而报考进入最后两天后,考生大部分已经出手,用人单位的审核也进入尾声,通过审核的人数会有一波回落。但此次报考有点不一样:从报考进入第五天开始,通过审核的考生人数就开始明显增加,报考人数“节节高”。昨天已经是网上报名的第九天,过审人数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一天又有近20万人“赶上”公考这趟车。


  截至昨晚8点,记者统计,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录报考通过审核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人。这个数字离2010年148万的最终报考人数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考虑到报名还剩下一天时间,之后审核还将持续两天,此次“公考大军”赶上2010年甚至超过2010年仍有可能。


  4000:1


  国家能源局职位最热


  在此次国家公务员报考中,竞争最激烈的职位频频“易主”。昨晚8点时记者统计,竞争最为白热化的职位是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节能与科技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这个只招1人的职位,目前通过审核的已经有3914人。紧随其后的文化部办公厅“新闻信息处主任科员以下”职位以及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国家税务局“办公室科员”,报录比都超过了3000:1。


  200职位坐“冷板凳”


  多是要求太严格


  距离截止日期还有1天,记者统计,还有接近200个职位无人通过审核。记者发现,这些职位中有些是多年的“冷板凳”,比如职位要求非常专业的民航、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海事部门等。另外一部分则是出自历年的热门系统,比如四川省国家税务局还有12个职位无人通过审核、黑龙江国家税务局还有3个职位无人通过审核,青岛、大连、拱北海关均有1-2个职位还未实现“零的突破”。分析职位要求可以发现,职位太过基层、对是否应届要求太死都限制了考生报考这些职位。 杨 彦


  ■报考提醒


  28日记得查询报名序号


  今天24时报名通道将关闭。最终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请于10月28日8:00后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报名序号。报名序号是报考人员报名确认和下载打印准考证等事项的重要依据和关键字,请务必牢记。


  考生心态


  还没报完名呢


  就得“刷屏综合征”了


  “我觉得我已经患上‘刷屏综合征’了!”公考报名报了9天,朱小姐天天不得安生。“从职位表公布以后,我就梳理了六七个可以报的职位,但该选哪个,完全没主意。”朱小姐说,这几天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对着电脑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网站是每天的“必修课”。


  昨天是星期六,朱小姐更是每半个小时刷新一次屏幕。半天下来,朱小姐眼睛花了,脑筋里也是一片浆糊。“你这叫‘刷屏综合征’,再这样下去,就成强迫症了!”闺密提醒。


  还没开考呢


  就被噩梦吓醒了


  “怎么办,公考还没开始呢,已经连做三天噩梦了,第一天梦见准考证没带,第二天梦见快交卷了猛涂答题卡,第三天梦见申论只考了16分,直接吓醒了!”这名焦虑万分的考生在网上也引来了不少“同道中人”的安慰。


  “职位喷到256:1了,哎,彻底没指望了。”256人争一个饭碗,在国考里都算“小儿科”,于是晒心情的楼主引来一片讨伐,跟帖的还有好几个竞争比例超过1000:1的“表示淡定地飘过”。


      国家公考报名最多的十大职位(截止23日10时)



  公务员招考热凸显隐忧 可能引发“羊群效应”



  公务员招考热凸显隐忧 可能引发“羊群效应”


  来源:齐鲁晚报



 


  对于年轻学子来说考公务员是个难以抗拒的选择


  一年一度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网上报名时间将于24日截止。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为公民提供了一个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党政机关的重要途径,被誉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说明它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场竞争越来越火热,越来越激烈,目前个别职位的报考热度已经达到几千人竞争一个职位。面对如此庞大的报考队伍,我们有必要对考公务员热进行冷静的思考。为此,我们邀请了三位学者就此话题进行对话。


  □纪培荣(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孙玉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孔 娜(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部)


  <<问题


  公务员招考咋就这么热


  沙元森:每年公务员考试都能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今年也不例外,甚至更加火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天之骄子”争挤公务员考试这条“独木桥”?


  纪培荣:考公务员热并非始自今日,早在几年前就已显露端倪,可以说自我国建立公务员招考制度以来,考公务员的热度就直线上升。不管考公务员的人心态如何,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也就是说考公务员热的“热源”到底在哪里?首先是考公务员热凸显了公务员这个职业的高含金量:稳定的收入、优厚的待遇、较高的名望、体面的生活甚至还有对灰色收入的渴望。其次是就业压力大,找工作难。许多大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比较盲目,却又不得不无奈地投身到这种盲目中去。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他们不得不寻求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三是就业观念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人们总是青睐机关工作,这种就业观念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即使大学生本人不想考公务员,但是很多家长也会施加压力。


  孙玉栋:考公务员热的出现确实与毕业生的就业预期有关,公务员工作稳定,受市场风险影响小,而且掌握国家资源,旱涝保收嘛!这也和我们国家社会科学的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有关。目前几乎所有的综合类大学,都在重复设置几乎相同的社会科学专业,由于没有极强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限制,加之近几年的扩招,因此可以获得报考资格的人数也非常多。


  孔娜:现代社会阶层的划分以职业结构为基础。职业已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谋生的手段,更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对工作的选择就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曾有学者提出中国社会有十大阶层,居首的就是由各级公务员构成的“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公务员群体是社会中间阶层,抛开各种利益不谈,单凭这一光环也足够吸引众多年轻人。


  高烧不退会产生什么后果


  沙元森:考公务员热不仅对广大高校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风气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极度的公务员招考热将对社会产生哪些负面作用呢?


  纪培荣:考公务员热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个。由于考生高涨的报考热情和盲目的报考目标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所以,对于考生来说那种“不成比例的录取率和不菲的付出”是他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其次,对于国家机关来说,由于参考人员抱着各种不同心态来参考,而被录取的并非都是那些喜欢公务员工作的有敬业精神的人,所以使得国家花费了大量的招考成本招来的人并不是都很好用,也就是说考来的公务员并不全是真正有敬业精神的、也不全是真正具有处理公共事务能力的人才,造成人岗不匹配现象。这不仅浪费了招考成本,也会影响政府工作效率,给政府工作造成损失。另外,对全社会就业流动的导向作用,畸型的公务员热会使就业群体的流向不均匀。


  孙玉栋:公务员热会产生一种羊群效应,你报我也报,似乎成了必然的首选,报考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很


  多职位出现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看来是一种选拔,但有了这种羊群效应以后,很多人是一种试试看的状况,真到考试时会有许多放弃的,所以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另外容易产生所谓冷热岗位,造成对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范围进行人为排序和不正当的诠释,滋长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出现。


  孔娜:大量社会精英拥入公务员队伍,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人减少,势必使得社会创富能力降低。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纷繁复杂的应考书籍、名目繁多的面试技巧……无不在强化人们“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反过来又会促使更多人投入到公务员考试的队伍里。“不考公务员,读大学做什么?”本已浮躁的大学校园又增添了一个纯粹功利性目的。“李约瑟之谜”、“钱学森之问”愈加清晰,中国大陆距离诺贝尔奖愈加遥远。


  我的公考经历


  □韩非


  今年三月,孩子刚过百日,作为新手妈妈,想到产假即将结束,忙碌与无序的工作又要开始,我变得越发焦虑,有了换工作的冲动。恰好那时公务员省考又开始了,我便报了名。


  对于公考,我并不陌生。2007年,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参加了国考和省考,却遗憾地与面试一步之遥。当时,忙着四处找工作的我郁闷异常,对公考的期待更甚了。但是毕业后找的工作尚体面、收入还不错,我也逐渐淡忘了公考。只是当了妈妈后,对过去那种没白没黑的工作方式有了深深的恐惧,又重新激起了考公的想法。


  报名后,一个月的备考时间里,只能趁孩子睡觉时看几眼几年前买下的书。没有多少准备,我就去考试了。


  4月25日的早晨,我所在的考点,省农干院的门前,黑压压一片年轻的姑娘小伙,产后臃肿的我显得有些另类。但我也不断安慰自己,别太自卑了,和他们比,咱还是有心态优势的。咱是骑着驴找马,他们可能连驴还没有呢。


  这样想着,考试开始了。会做的赶快做,不会做的赶快过。也许是心态轻松的原因,我竟然第一次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地做完了所有题目。下午的申论也是波澜不惊地完成。


  几天后,产假结束了。我重新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也几乎忘记了这次考试。忽然有一天,老公打电话说我笔试考了第一,我又惊又喜,真是放松状态下的超水平发挥。


  突如其来的“第一”让我的这次公考瞬间“庄重”起来,我不再是“无心插柳”了。和笔试的“裸考”相比,我绞尽脑汁,准备着面试的点点滴滴。也许离目标越近,就会变得越发小心翼翼起来。


  老公建议我报个万元的“保过面试培训班”,交钱时发现要封闭七天,考虑到要给孩子喂奶,我选了个便宜的普通班。


  公考的热度真是让人吃惊。上课时,我发现偌大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老师口若悬河,我们奋笔疾书。第二天模拟面试,为应付“爆棚”的学员,培训班几乎全是临时的老师。一个个比我小五六岁的老师,在我答完题之后,只会点评一下我的神态举止,无从评论我的思想内容,我觉得自己受骗了,强烈要求退了班。


  经过多日独自准备,我有点忐忑、充满期待地站在面试考场,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我由工作感悟谈到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引用了温总理最新的谈话内容,我看到考官们不约而同地点头,我知道是我的工作经历,而不是辅导班充实了我。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信心满怀。


  如今我在新的岗位上工作已近俩月。有意思的是,新同事听说我原来的单位名时,都会奇怪“怎么水往低处流”?而我的老同事却又都祝贺我“飞上高枝”。也许所谓的“高”“低”,皆因所在的位置与角度不同吧。


  其实,公务员就是一个职业,不坏,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好。考公无非就是找工作,不必太狂热,无心插柳,也许成荫。


  应该怎样降温


  沙元森:几位学者的分析,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股热潮的副作用,那么又该如何进行降温,使之达到一个稳定的正常状态?


  纪培荣:现在我们从“公务员热”中能看到公务员机制建设的缺陷。国家机关之所以诱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公务员这个饭碗目前还比较“铁”。不少地方和部门的公务员队伍,既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又存在约束不力的问题。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缺失或形同虚设,很可能使一些无所用心、无所作为且无饭碗风险的人在公务员队伍中沉淀下来。如果能够改变这种状况,让大家知道公务员队伍也不是铁饭碗,端这个饭碗也不容易,或许会让那些没有能力的人知难而退。


  在我国,之所以大家都愿意当公务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收入的稳定。我们知道在新加坡真正的能人是不愿意去当公务员的,因为他们那里公务员的工资不高。新加坡公务员工资是由市场决定,一般是私企的三分之二。我国情况就不一样,在诸多行业里比较,公务员的总收入还是比较高的。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影响极大。所以,调整我们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也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就业导向作用。


  另外,做好反腐的工作,也可以使那些觊觎公务员灰色收入的因素不再对公务员报考热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孙玉栋:主要是如何引导,现在已经有规定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有限制了,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有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这应该可以为公务员热降温,但效果要观察,可能的情况是那些不限制资格的岗位报考的人数会激增。所以报考资格方面可以更严格和细分,条件也可以再根据所招的岗位进行更多的合理限制,对于弃考的考生有一定的要求等等,同时增加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机会,对那些自愿去基层、边疆、贫困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有一些政策倾斜,这些应该都会引导毕业生合理选择。


  孔娜:公务员热说明我们国家社会垂直流动的渠道缩窄,阶层之间尤其弱势阶层向强势阶层之间流动的途径非常稀少。假定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做了快递服务员,五年后,他想转向更高层级的职业,除了参加相对公平的公务员考试,他还能有哪些选择?寥寥无几。所以,拓宽社会流动渠道,降低阶层流动门槛应该是解决公务员热的重点。另外,应该还原公务员的本来面目———公务员是职业,非职权。这点我们可学学近邻韩国。同为儒家文化圈的韩国,公务员考试一度狂热。李明博执政后,提出“公务员雇工论”,热度消退。其实,“公务员雇工论”就是把公务员从“职权”还原为“职业”。


  应该用平常心看待公务员报考热


 


  应该用平常心看待公务员报考热


  来源:中国广播网


  对于公务员报考岗位冷热不均等情况,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于海生做了如下点评:


  于海生:我们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际是在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同时引进了并参考了国外一些公务员录用的好的做法而确立的。


  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就业压力比较大,我们都知道每年我们经常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公务员考试它的考试成本,它的考试门槛都不是很高,而且它录用程序也是比较公正的,相对公正。这使很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毕业过的在基层工作的,各行各业的其他人将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就业的一个首选的目标。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考试经常是一个职位有好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在竞争这样一个职位。


  媒体和民间往往对这个现象有很多的评论,有人说这是官本位的观念,也有人说是恋权,我觉得做公务员可能最大的优势只是个人的权利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保障。这可能是很多人愿意去竞争公务员这样一个职位的主要原因。我们对个人权益的保障包括它的任免、奖惩、升迁、转岗、退休包括福利、工资待遇的追求无可厚非。而且我认为对公务员这方面权利进行比较好的保障也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对于报考公务员热的现象,只是大部分人的职业选择尝试而已。并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了,当然它有一些官本位的因素,也有一些可能有些人想通过走仕途给自己带来这样那样的好处,但是只要是正当的去走,都是应该受到鼓励的。


  有些人把公务员考试比喻成新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高考更严峻的,竞争更激烈的竞争。我们对公务员报考热还是要怀着平常的心去看待它,让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观念报考公务员,可以保障个人的权利,也是要为人民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