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什么饱腹又不胖:为什么“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离我们越来越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15:45
为什么“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离我们越来越远? “三老四严”1、对待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2、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三老四严”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庆石油队伍过硬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一次创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四个一样1、黑天和白天干工作一个样,
2、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
3、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干工作一个样,
4、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干工作一个样。     一、“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提出——岗位要求     大庆石油会战初期,油田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问题。当年,油田会战职工来自国家的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虽然有敢挑重担、攻坚啃硬的壮志豪情和冲天干劲,但怎样管理油田,怎样理顺各种(道)工艺流程,怎样衔接各道工序,并使之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科学规范的有机整体,进而促进油田生产的高效运行,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经验探索经验。油田职工边会战、边摸索,不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统一思想的同时,使之上升为一种理性认识,用以指导实践。1962年5月8日,萨尔图中区一号注水站的一把大火,把基层安全生产规范管理问题“烧”到了人们面前。也正是这一把火,“烧”出了以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维修保养制、质量负责制、班组经济核算制为主要内容的、闻名全国的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能否成为会战职工的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成为考验油田职工的又一个新课题。当时的情况是,大庆油田有钻井、作业、采油、运输、供水、基建、安装、后勤等众多的行业和工种,油田南北140公里,东西70公里,包括萨尔图等40多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分布在56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最远一个采油站离中区达到10余公里,钻井队、采油站遍布油田各角落。可以说,点多面广、门类多、战线长,且有很多岗位需要单独顶岗,昼夜值班。在这种情况下,落实岗位责任制的实质就是靠自觉、靠岗位责任心,靠广大石油职工为国家奉献的主人翁责任感,具体体现在岗位操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为此,油田会战工作委员会向全油田发出了要严细成风,狠抓管理的号召。号召发出后,在全油田迅速掀起了抓管理、上水平的热潮。最早提出“三老四严”作风的是当时的三矿四队。他们从因工作一时疏忽挤扁了一个刮蜡片的小事中举一反三,从岗位工人到站、队领导层层查原因、摆思想、练作风。不久,在队党支部的带领下,全队开展了“当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严格要求、严明纪律”的活动。党支部还制定了“干部上岗,工人监督,要求工人做到干部首先做到”的制度。由于大家严格执行制度,在全队逐渐养成了严细的作风。这个队建队3年共录取3万多个数据,无一差错,在用设备台台完好,井井站站达到一类,连续多年被评为油田标杆单位。1964年2月20日,三矿四队在石油部召开的全国油田电话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大庆工委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采油三矿四队学习的决定》。全油田迅速掀起了“学三矿四队、赶三矿四队、超三矿四队”的群众运动。同年5月,石油部在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上,把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并创造的一些经验,概括为“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干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和严明的纪律。这一号召的提出,在会战职工中达成了一致共识,产生了强烈共鸣,涌现了一批典型,其突出的代表就是地处油田边缘的李天照井组,这个井组的典型性,不仅在于它投产30个月从未发生一次事故,井场上各种管线和设备没有一处漏油、漏气,大小工具无一件损坏丢失,所记录的上万个生产数据无一差错,更在于做到了“四个一样”,即“夜班和白班执行制度一样,坏天气和好天气执行制度一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执行制度一样,没人检查和有人检查执行制度一样”。     从此“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作为一个整体,在全油田被正式提出,成为油田管好生产、做好工作的巨大力量。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固化——心智模式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产生和提出,最初仅是为了适应油田岗位的需要,为了加强油田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其更深层意义还在于,不仅对岗位工人,而且对干部提出了工作作风上的要求。在1962年5月1日召开的全油田党员干部大会上,针对当时基层建设工作还不够巩固,机关工作还不深入、不细致,缺乏扎实作风等问题,会战工委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扎扎实实领导生产,对基层工作要实行面对面领导。”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到1964年形成了“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工作指导思想。与此同时又提出了“五到现场”的要求,即: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思想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1964年,油田会战工委提出了基层工作要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方针。其最初的含义是指抓好基层建设,抓好基础工作。当时,油田具有高产稳产任务重、抢前抓早时间紧、管理经营经验少的特殊性。要把油田建设好、管理好,就要一竿子插到底,把基层的钻井队、采油站、基建队、车间、班组、小队牢牢地抓在手里,掌握运行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政治上帮助基层,组织上充实基层,技术上装备基层,生活上关心基层的管理理念。把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作为着眼点,在油田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到1964年,形成了“三基”工作的完整表述。即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功建设,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加强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 “为市场提供最好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最佳的效益”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了“靠大庆精神保证质量,以三老四严取信用户”的质量方针。它反映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精髓。“三老”讲的就是诚信;“四严”讲的就是标准。坚持“三老四严”,做到“五项要求”,把“三老四严”固化在行为规范和服务创效、提高质量的具体工作环节之中,使“三老四严、四个一样”超越了其原有的本质含义,成了优质服务,“过得硬”的代名词。    最早提出“三老四严”作风的是大庆三矿四队。据当年担任三矿四队队长的辛玉和回忆,“三老四严”原本起于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
     一天,队长辛玉和到这个队负责的西六排2号井去检查。途中发现新来的徒工小孙手里拎着一个崭新的刮蜡片急匆匆地上井。辛玉和有点纳闷:小孙井上的那个刮蜡片刚领几天,怎么又坏了?于是,他返身走向材料库,问材料员。材料员拿出一个变了形的刮蜡片说:“小孙今早清完蜡,也没有注意检查刮蜡片是不是起到井口就去关清蜡闸门,结果,把刮蜡片挤扁了。还让我替他保密呢。”
     辛玉和走出库房,思潮起伏。他认为这不单纯是一个刮蜡片的问题,小孙隐瞒事故,缺乏一个石油工人起码的老实态度,这样下去,会出大问题。特别是这件事反映出一段时间以来,队里只忙着新井投产,放松了抓队伍的思想建设,对职工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有了这种认识,辛玉和就这一问题严肃地与小孙谈心。辛玉和讲:“要干好工作,没有一个老实态度是不行的,对任何事情,钉是钉,铆是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小孙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检讨说:“当时自己想,反正刮蜡片没掉到井里,换一个算了,别人也不知道。以后在工作中注意一点就行了,没想到这种说假话的行为欺骗了组织,欺骗了领导。”
     一般说来,因工作疏忽挤扁了一个刮蜡片,领导批评了,本人承认了错误并作了思想检讨,事情也就可以过去了。但三矿四队却不这样认为。为了用这件事教育全队的职工,党支部决定第二天在小孙管的那口井上召开“事故分析现场会”。党支部书记李忠和重点讲了事故原因及对待事故的态度问题。他说:“采油工人的工作特点是单兵作战,没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严格的要求,是管不好油井的。”小孙越听越坐不住,当即站起来,眼含热泪,激动地表示,要求把那个变了形的刮蜡片挂在自己管的油井上,要时刻不忘这个教训。辛玉和激动地说:“干部是带队伍的人,我们怎么带,队伍就怎么走。我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和别人,队伍就不可能具有高度的革命自觉性。事故出在小孙,可根子在我身上,我这个队长只埋头抓生产,放松了职工的思想工作。”大家一致表示:应该把那只变了形的刮蜡片挂在队上,让全队的人天天看到,时时想到,小孙的教训也是大家的教训,要说老实话,要办老实事,做个老实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对每一件事要具有一种严肃的态度,这样才能管好油井。
     不久,在队党支部的带领下,全队开展了一个“当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严格要求,严明纪律”的活动。党支部还订出了“干部上岗,工人监督,要求工人做到干部首先要做到”的制度。
     1962年底,党支部发动全队职工对所管的油水井、站进行了详细认真的检查。技术员傅孝余逐井逐站认真细致地检查验收。除夕晚上,他检查到最后一口油井时,发现套管法兰缺一个螺丝,这时已是晚上9点钟了。为了装上这个螺丝,他从一个井排找到另一个井排,从材料库找到维修队,终于找到一个适用的螺丝,然后回到井上把它配好。
     老工人李广志,在西七排3井检查闸门池的设备时,发现回压闸门下面有颗亮晶晶的油珠。“这油珠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反复检查了各个闸门,并无渗漏,也不像是外面沾上的。晚上,他把情况向井长作了汇报。第二天,井长和他一道来到井场,顺着油痕的地方,一段一段挖出管线,接着又擦干净,逐段检查。经过4天紧张奋战,终于查出了油珠的来历,原来是干线穿孔渗漏出来的。通过这番检查,他们及时消除了一个重大的事故隐患。
     有一次,队里小尹家来了客人,喝了两盅酒。接班时,被19岁的徒工小李闻出来了。小李不准他接班,叫他在井场上铲草,等酒味没有了再来接班。小尹无可奈何,只好拿着锄头铲了两个小时的草。
     就这样,在全队逐渐形成了严细的作风。全队职工对每盘长达1500米的清蜡钢丝都要用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检查,确认合格后才准使用。在交接班时,发现刮蜡片直径差0.2毫米,生产报表涂改一个字,灭火器上有一点灰尘,开关闸门差半圈或工具摆得稍微不整齐,都要交班人一一改正,才能接班。由于大家严格执行制度,坚持严细作风,扎扎实实地干工作,确保了油井的安全生产。这个队建队3年共录取3万多个数据,无一差错,在用设备台台完好,井井站站达到一类,连续多年被评为油田标杆单位。 
 大庆石油会战中的“四个一样”,最早是由李天照任井长的采油二矿五队5—65井组提出来的。这个井组自从1961年7月成立以来,到1964年,安全生产2045天没有发生任何大小事故,成为安全生产过得硬的井组。他们累计录取各种资料数据上万个无差错。他们的设备配件定期维修保养过得硬,井组1860个设备部件不渗、不漏、不松、不锈,井场清洁平整。由他们管理的3口油井始终保持标杆井水平。在原油生产上,天天超产,月月超产,年年获油田“标杆井组”的光荣称号。几年来,经过上级领导3000多次明查暗访和20多次大检查,没有一次脱岗、串岗、睡岗的。在井上录取的2万多个地质数据无一差错;油井各种设备上的863道焊口、156个大小闸门没有一处漏油跑气的,管理水平在全油田多次被评为五好红旗井组。
     1961年,大庆石油会战工委提出“从大量的、常见的、细小的工作入手,全面管好生产”的号召,要求全油田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每个井组都把岗位责任制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每个人能否认真执行,是摆在全体职工面前的一个严峻考验。李天照对他的井组说:执行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责任心,只有树立起主人翁责任感,才能自觉地、始终如一地执行岗位责任制,才能管好生产。
     1963年7月的一天,天气突变,瓢泼大雨倾泻而下,片刻间,井场周围积满了没脚脖深的雨水。一小时一次的检查时间到了,雨还是下个不停。上4点钟班的学徒工刘玉智从值班房探出头来,望了望西边露出一线亮光的天空,转身问李天照:“井长,这雨下不长,等它住一住,咱再去检查吧!”李天照毫不犹豫地说了声:“不行!”抄起工具就冒雨冲出值班房。他按巡回检查路线逐点逐项地检查了采油树、分离器,最后沿着干线堤去检查加热炉。见到加热炉底部已经进水,便拿起铁锹挖了三条小沟,排出积水,重新调好合封。等他回到值班室,浑身上下已经湿透了。他对刘玉智说:“小刘啊,越是坏天气,越是容易出问题,以后可得要注意。”刘玉智感动地掏出钢笔,把井长的话一字一句地写在工作记录本上。
     由于李天照的率先垂范,整个井组形成了“四个一样”的好作风,这就是:黑天和白天干工作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干工作一个样。
     有一次新工人张学玉操作不小心,把千分尺上的一个小螺丝弄丢了,他立即报告井长并作了检讨。当天,他从下午找到傍晚,没有找到。第二天天刚亮,他又到井场上找,还是没找到。他想,我们井组自成立以来,管理和使用的几十件工具、仪表及生产设备至今件件完好,没有丢过一个螺丝,今天自己弄丢了一颗螺丝事小,破坏了老师傅们辛辛苦苦养成的好作风,这可是大事。于是,他请了半天假,赶到萨尔图,问遍了所有的自行车修理部、钟表和收音机修理店,想买一颗小螺丝配上,结果不是没有,就是规格不合适,都未如愿。想来想去,他想到了生产厂家。他工工整整地给厂家写了封信,说明事由,请技术员根据形状画了一张草图,标明尺寸,并附上一元钱,要求厂家破例卖给他一颗小螺丝。厂家被他的这种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所感动,破例送给他一颗螺丝。他们扣除寄信花去的两角钱邮费,把剩下的钱附在一封信里用挂号信又给寄了回来。在信中,厂家写道:“你们自觉地爱护设备,在自己的岗位上严细认真,一丝不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