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这东西的经典内容:第三十八章 选择回归自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8:52:02

 

上德1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2为之而有以为。上礼3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4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5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那上面的宇宙有规律的不自以为有规律,所以才有规律;下面的人类认为不能失去规律,所以就没有了规律。上面的规律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作为;下面的规律无所作为而有心于作为。那上面的与人相互亲爱有所作为而不有心于作为;那上面的寻求最佳行为方式有所作为而有心于作为。那上面的宇宙的行为规范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就会伸出手臂来拉住人类。所以人类失去了道路而后才有规律,失去了规律而后才有与人相互亲爱的思想,失去了与人相互亲爱的思想而后才有寻求最佳行为方式,失去了最佳行为方式而后才有社会行为规范。所谓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之间尽心尽力和真心诚意都不足了,而成为祸乱的开始。有先见的人,不过是道的虚华、愚昧的开始罢了。所以大丈夫处身于淳厚而不占据于忠信之薄,处身于朴实而不占据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浅薄虚华,取用淳厚朴实。

【说明】本章亦是紧接上一章而言,不欲有所作为就会安静,天下就将会自然自我端正。所以那上面的宇宙有规律的不自以为有规律,所以才有规律;若是自以为有规律而顺着自定的规律走,也就不是自自然然了,而不自然也就意味着不是宇宙了。因为宇宙就是这样自自然然地产生,自自然然地有了天和地,天和地形成以后,也就自自然然地生养了万物和人类。它们并不自认为有规律,然而它们确确实实又是有规律的。

下面的人类认为不能失去规律,所以也就没有了规律;老子这是针对地球人类而言的,人类为了规范人类社会的秩序,就想要寻求某种天地的规律来约束人类自己的行为,因此就臆造出许多规律来,因而也就使人类失去了自己自然的本性。而失去了自己自然的本性也就没有规律可循了。因为人为的规律与宇宙的规律,与天和地的规律不会是完全相同的。那上面的规律是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作为;下面的规律无所作为而有心于作为。既然是有心于作为,也就不是自然的规律了。

那上面的与人相互亲爱有所作为而不有心于作为;这就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一个意思,而那上面的寻求最佳行为方式有所作为而且有心于作为,就是创造了光、温度、土壤、水、空气等环境,万物就自然而然地依托着这些条件而生长出来,而生存下来。它遵循了宇宙最根本的原理和法则,即:生、老、病、死。万物和人类都要遵守这个原理和法则,这就是宇宙的行为规范,因此那上面的行为规范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就会伸出手臂来拉住人类,使人类和万物的生存行为不至于太过于违背这个宇宙的社会行为规范。

所以人类失去了自然的本性的道路而后才会有所谓发展的规律,失去了人类发展的规律而后才会有与人相互亲爱的思想,失去了与人相互亲爱的思想而后才会有寻求最佳行为的方式,失去了最佳行为的方式而后才会有社会行为规范。这个所谓的人类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现代越来越多的法律,是人类自己尽心尽力和真心诚意都不足了,才创造和建立起来的,所以才成为祸乱的开始。这其实就是描述人类的迷惑,人类到底要怎样发展?是回归自然恢复人类自然本性还是要再创造出更多的法律、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个问题至今仍横亘在人类面前!

有先见的人,不过是道的虚华、愚昧的开始罢了。这个话用在现代似乎更为合适,现代科学家发现了原子、中子的碰撞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于是原子弹诞生了。而原子弹的出现却使得人类关系更为紧张,核威胁、核讹诈成为某些人手中欺压、掠夺别人的王牌。现代科学家发明了冰箱、化学品,然而氟利昂却破坏了大气层,使臭氧层出现了空洞,这对人类的生存就构成了威胁。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难道这不就是老子所说的愚昧的开始吗?

所以大丈夫处身于淳厚而不占据于忠信之薄,处身于朴实而不占据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浅薄虚华,取用淳厚朴实。老子所希望的其实也就是回归自然,既然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只能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快捷和舒适而不能使人幸福,那么,宁愿选择回归自然的幸福。当然,要做一个纯粹的自然人还是做一个社会的自在人,后面将作进一步分析。

——————————————————

【注释】1.德:《易·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诗·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小雅·谷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蒙·象》:“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韩非子·扬榷》:“德者,核理而普至。”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2.义:義: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因此是指合宜的道德、行为。也就是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书·皋陶谟》:“强而义。”《书·立政》:“兹乃三宅无义民。”《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论语·学而》:“信近於义,言可复也。”《礼记·大学》:“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孟子·粱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劝学》:“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管子·五辅》:“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懞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二程遗书》卷十八:“问:敬、义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是为义也。”义在古代被解释得较含糊,其主要含义有道德、行为、道理、情谊、义气等等。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义正辞严、义愤填膺、义薄云天等,至现代,义就被单纯地理解为义气之类的了,一提起义字,就想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之类的“义气”。通过对《论语》及对孔子思想的理解,通过对孔子“仁、义、礼、智、信”这五个相互关联词的意义,“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而这个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什么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只要不偏离自己的道路,就自然会出现最好的状态。高明的人既不会偏离自己内在本性所固有的道路,也不会造成他人偏离他自己内在本性的道路。义,就是要人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求到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所以“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为方式之意。

3.礼:《书·皋陶谟》:“天秩有礼。”《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诗·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礼则然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易·大壮·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管子·五辅》:“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韩非子·解老》:“礼者,所以情貌也。”这里专指为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

4.扔:甲骨文字形,象以手牵引或投掷东西的样子。《老子·六十九章》:“执无兵;扔无敌。”《广雅·释诂一》:“扔,引也。”这里用为牵引,拉住之意。

5.居:《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诗·唐风·羔裘》:“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诗·小雅·六月》:“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诗·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诗·大雅·公刘》:“笃公刘,匪居匪康。”《诗·商颂·殷武》:“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老子·二章》:“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论语·宪问》:“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孟子·告子下》:“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荀子·大略》:“不能而居之,诬也。”《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广雅·释言》:“居,据也。”这里用为据,占据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