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吃悦可婷补佳乐,:郎咸平“走穴”成功,可算经济学界的不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20:56

郎咸平“走穴”成功,可算经济学界的不成功

2011-11-28 09:14:27

浏览 48 次 | 评论 0 条

郎咸平“学术有价”不需要道德绑架

郎咸平“走穴”成功,可算经济学界的不成功

王传涛

近日,郎咸平出现在成都沙湾会展中心,分析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等,吸引了千余名听众。据主办方透露,教授此次旋风来蓉2小时的演讲就卷走18万“课酬”。“不准采访!不准录音!不准摄像!不准速记!不准把演讲的内容发到微博上去!” 郎咸平沿袭了他一贯的“开场白”。(《成都晚报》1127

 

因为郎咸平是学界之中“走穴”走的最成功的,因此,他的出场费问题经常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再者,郎咸平教授还经常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教授郎咸平几乎变成了娱人郎咸平。每当有关郎咸平出场费、几小时赚多少钱、几天吸多少金的消息传来,公众总免不少质疑之声:学者怎么可以成为明星,学者怎么可以到处圈钱?学术本是大众需要的知识,传道授业解惑是不是更应该以义务付出为主?这是不是学术精神的一种倒退?

 

可是,学术和清贫不是一对孪生兄弟。学者为什么不能走穴?学者为什么不能像明星一样商演?学者也是人,既然没有哪部法律规定学者不能走穴,法不禁止即为自由,我们也不应该对之进行道德绑架。学者可以出书,学者可以上电视做讲坛,学者可以自己开公司,学者可以题字买画,那么,学者为什么不能走穴?难道仅仅是因为走穴的赚钱效率最高、最容易拉大大学校园里的贫富差距吗?

 

市场社会之中,除了情感、意识等主观性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商品。学术观点、市场信息,亦然。如果学者讲的东西,对于听讲者来说物超所值,那么,这样的赚钱方式就是合理的。一方面,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机遇,知识也可以成为商品甚至奢侈品;另一方面,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倘若郎咸平的学术报告只是有价而没有市,相信郎咸平还会像其他学者那样在书房里读书写字。

 

郎咸平的成功,反证了我国经济学界“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尴尬现实。郎咸平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市场需求,而大陆其他经济学者之中,何以找不到像郎咸平一样的人?按理说,我们身边不乏经济学家。几乎每个综合性大学里,都有经济学专业。然而,真正能有粉丝的、有明星潜质的学术明星却是少之有少。在体制之内,许多经济学者习惯于教书写字,有的习惯了说官话套话,有的习惯了给各公司当顾问,有的习惯了自己创业,但真正能将学术做成商业的学者,却好像只有香港的郎咸平。

 

郎咸平自己曾说,“大陆的经济学家还不如农民”,这其中或有“文人相轻”之意,但是,在“鼓吹提高高铁票价解决春运问题”、“提高烟价能达到控烟目的”、“大学学费还是太低”、“基尼系数城市与农村分开算”等言论面前,我们确实鲜以听到站在公共立场一边的学术发言。而2005年香港学者丁学良所说的“合格经济学者不超5个”的话语,振聋发聩。物以稀为贵,郎咸平便成了难以买到的知识传播器。

 

郎咸平“走穴”成功,是一面镜子。他反映了知识无价的现实,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学界的整体现状。问题在不于我们没有经济学学者,而在于没有像郎咸平一样说真话,永远和公共利益站在一起的经济学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