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去哪个科:[转]伍炳彩经验摘录_乙肝小三阳_济世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1:07:34

[转]伍炳彩经验摘录

 

【1】善用药对的伍炳彩:
伍炳彩教授从医30余年,精研中医名家之学说,勤于临床,学验俱丰。在临床处方用药时,善用药对,伍老认为2药配伍,有互相协助增强药力者,有互相制约消其副作用而展其长者,有2味合用另生其它作用者,有为沟通之作用者等。笔者随师侍诊,获益非浅、兹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杜仲配桑寄生

杜仲,味甘,性温,入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益精气、安胎;桑寄生,味苦性平,入肝、肾经,功能祛血中风湿、舒筋络、补肝肾,“肝主筋”“肾主骨”,一补一通,相须为用,共奏祛风湿、补肝肾之功。临床上用于肝肾不足兼风湿痹着引起的腰膝酸痛及妇人冲任不固引起的腰酸腰痛等症,每每取得满意的疗效。

2 姜黄配海桐皮

姜黄,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性善走窜,功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海桐皮,味苦、辛,性平,入肝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血行风自灭”“湿随风散”,俾风湿俱去,经络得通,则痹痛止。2药相伍,一为血药,一为风药,故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止痛作用倍增。伍老常用此药对治疗风湿为患、络道经气闭阻、气血循行不畅的腰腿关节疼痛、周身肌肉酸痛,甚则肢体挛急不遂等症。

3 香附配紫苏梗

此药对取义于《和剂局方》的香苏散。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肝、三焦经,功能疏肝理气、行气止痛、调经止痛。李时珍云:“……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紫苏梗,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功能舒肝解郁、行气消胀、理气安胎、和血止痛。香附入血分,行血中之气;紫苏梗走气分,可行气宽中,2药伍用,一血一气,气血双调,则理气解郁,行气止痛,消胀除满的力量更强。临床常用于治疗脘腹胀满不舒、嗳气、妊娠恶阻等症。如兼有外感风寒,伍老临床体会:紫苏梗宜改用紫苏叶。

4 橘皮配竹茹

此药对取义于《金匮要略》的橘皮竹茹汤。橘皮,味辛、苦,性温,入脾、肺经,功能理气健脾燥湿、调中快膈、导滞化痰,为脾、肺2经气分之药。竹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胆经,功能清化热痰,清胃热,止呕吐下气消痰。两者伍用,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相杂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及妊娠恶阻等症。

5 旋覆花配茜草炭

此药对取义于《金匮要略》的旋覆花汤。旋覆花,味苦、辛、咸,性微温,入肺、胃经,功能下气行水消痰、降逆止呕,善通肝络而行气,活血通络。茜草,味苦,性寒,入肝经,炒炭可化瘀止血通络。两者伍用,旋覆花善通肝络而行气,茜草活血化瘀,则气行血行,阳通瘀化。故临床常用于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手按揉或捶打其胸胁得舒者。

6 白僵蚕配浙贝母

白僵蚕,味咸、辛,性平,入肝、肺经,功能息风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化痰软坚。浙贝母,味苦,性寒,入肺、心经,功能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两者伍用,取其能解毒散结,化痰软坚。常用于治疗咽喉红肿、瘰疬、瘿瘤、乳腺小叶增生等症。

7 土茯苓配忍冬藤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忍冬藤,味甘,性寒,入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疏通络道气机。2药伍用,取土茯苓善治湿热毒邪和除湿通络之功,忍冬藤清热解毒,理气行滞,通络止痛。常用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病属湿热毒邪蕴结不解者。

8 焦栀仁配白茅根

焦栀仁,味苦,性寒,入心、肺、胃、三焦经,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本品炒焦用,取其能入血分,功专凉血止血。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功能清肺胃之热、生津止渴、凉血止血。两者伍用,则清热、凉血、止血作用更著。临床常用于各种血热妄行的吐血、咯血、衄血、紫癫、尿血等症。

9 蔓荆子配豨莶草

蔓荆子,味辛、苦,性平,入膀胱、肝、肾经。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除湿止痛,通利九窍。豨莶草,味辛、苦,性微寒,入肝、心、肾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诸子皆降,蔓荆子独升,本品气升而散,轻浮上行,直奔头面。祛风除湿豨签草,为祛风湿之要药,其长于走窜,开泄之力较强。2药相伍,取其祛风除湿之功效及升散上升、走窜开泄之特性。常用于治疗湿邪上蒙清窍之头昏如裹及湿邪痹阻经脉之全身骨节沉重疼痛。

10 金樱子配芡实

此药对取义于《洪氏集验方》的水陆二仙丹。金樱子,味酸、涩,性平,入肾、膀胱、大肠经,功能固精、缩尿、涩肠止泻。芡实,味甘、涩,性平,入脾、肾经,功能补脾祛湿,益肾固精。金樱子,气味俱降,酸涩收敛,功专涩精气、止小便遗泄。芡实生于水中,既可健脾利湿,又擅益肾固精止带。2药伍用,相得益彰,尤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缩小便,止带下。常用于治疗脾肾两虚之慢性泄泻、肾气不固之男子遗精及女子赤、白带下,小儿夜溺等症。

【2】善用成方的伍炳彩:
江西中医学院的伍炳彩老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中医临床家。他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平时奉仲圣著作和《温病条辩》为圭皋。多年来一直教授《金匮要略》、《温病条辩》等中医典籍。然而他最常用的却是汪昂《汤头歌诀》中的方剂。伍老认为这些是汪昂一生经验的总结。而且该书“博采众长”。凡历代医家的名方、效方,靡不收集在内。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排列。并附以经验解说。使人读时可纲举目张,用之能对号入座。
比如咳嗽一证,既有内伤,又有外感。临床类型颇多,兼夹合并也很复杂。凡外感咳嗽,有咽喉肿痛或咽部不适者,伍老皆用银翘马勃散(金银花、连翘、马勃、射干、牛蒡子)合程国彭“止嗽散”加减。取其疏散风热,利肺解表。如为外寒内热型,则用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荆芥、紫菀、陈皮、白前、桔梗、百部、甘草)来治疗。有些是痰、热、湿阻型,则用温胆汤(竹茹、枳实、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加川贝、杏仁调理脾胃,清热化痰。如再兼瘀,则以《千金》“苇茎汤”(苇茎、桃仁、冬瓜仁、薏米仁)更为对证。单纯风热上扰兼湿阻可用杏仁汤(杏仁、桑叶、滑石、黄芩、白豆蔻、茯苓),有时亦可合入银翘马勃散加强疏风清热的作用。相反如系肺燥伤阴,则用银翘马勃散合桑杏汤(北沙参、桑叶、杏仁、浙贝母、豆豉、栀子皮、梨皮)进行治疗。久咳多由外邪不解,耗伤肺气引起。所以伍老常用《证治准绳》中的“马兜铃散”(马兜铃、桔梗、人参、甘草、贝母、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紫苏、五味子),甚者加罂粟壳,百部。
类风湿、风湿等病以关节肿痛变形为主者,伍老常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化裁。疼重加海桐皮、片姜黄;麻木加威灵仙、胆南星。
胃脘疼痛,呕逆恶心,痞满肠鸣属寒热互杂者,则用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汤加香附、苏叶,调和寒热,理气化痰。如胀痛兼及两肋,可用四逆散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炒二芽,疏肝行气,健脾宽中。如打嗝欲呕明显,往往以温胆汤或橘皮竹茹汤合用它方,取效颇多。另外,胃胀久久不除,要考虑有食滞的可能,可试用枳实导滞丸(枳实、大黄、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或枳实消痞丸(枳实、黄连、半夏曲、厚朴、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麦芽、干姜)。
肝硬化腹水,二便不利,属湿热壅阻导致的中满热胀。伍老常用中满分消丸(炒黄连、炒黄芩、炒知母、炒枳实、炒白术、猪苓、茯苓、泽泻、厚朴、砂仁、陈皮、干姜、姜黄、姜半夏、党参)加益母草。
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无论大、小三阳,患者自身并未感到不适者,临床所见颇多,伍老常用逍遥散加土茯苓、忍冬藤、贯众、草河车消息调理。若伴咽喉症状,也可合用银翘马勃散。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属湿热阻滞型,可用甘露消毒丹(黄芩、连翘、藿香、射干、浙贝母、滑石、薄荷、菖蒲、茵陈、白豆蔻、木通)加草河车、忍冬藤、土茯苓、蛇舌草。
阳痿、腰疼、早泄,当慎用补法,如见咽部红、肿、疼、梗阻,舌红而脉浮弦等证,可用银翘马勃散加杜仲、蜈蚣、桑寄生、金缨子等进行治疗。如属虚性阳痿,又因误补而见咽疼者,可用银翘马勃散和五子衍宗丸(车前子、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加蜈蚣1条。常见一些早泄患者,或久治、或乱用温补,致使大便稀溏,容易疲乏、失眠耳鸣者。不可只着眼于肾,应从脾论治。可用益气聪明汤(人参、白芍、黄芪、黄柏、葛根、蔓荆子、升麻、炙甘草)加芡实、金樱子。
前列腺炎,可用银翘马勃散合《金匮》滑石蒲灰散加桔梗、芦根,以宣肺清热,通淋排瘀;如伴有肥大增生,可加甲珠、白僵蚕、浙贝母、王不留;伴有腰疼,常加杜仲、桑寄生。
女性泌尿系反复感染,如尿中蛋白较多,小便急胀、浑浊、色黄,兼咽喉肿痛者。可用银翘马勃散合薏米竹叶散(薏米、竹叶、滑石、茯苓、通草、白豆蔻)。如为淋疾,多用五淋散(甘草、栀子、赤芍、赤茯苓、当归)加减治疗;膏淋则合萆解分清饮(萆解、乌药、益智仁、石菖蒲);劳淋合补中益气汤加杜仲、桑寄生;石淋用五淋散加鱼脑石、金钱草、海金沙。
对于银屑病所引起的皮屑脱落多,咽干、红肿、或疼痛伍老常用银翘马勃散合清燥救肺汤(麦冬、北沙参、阿胶、火麻仁、枇杷叶、甘草、石膏、桑叶、杏仁)加丹皮、赤芍药;全身性瘙痒,有燥象者也可应用。兼湿可用银翘马勃散合杏仁汤。
以上所述,远远不能涵盖伍老治病用药的全部。在此写出仅供同道参考。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使中医治疗学术不断发展、完善。清末名医张宗祥有言:“中医之精华,全在方与药,至于理论却有彼此不可解之处......”。

【3】伍炳彩杂病验案3则:
江西中医学院伍炳彩教授从事教学、临床30余载,学验俱丰,尤善治疗疑难杂病。现择其验案3则,以飨同仁。
1 痹证
刘某,女,39岁。因周身肢体游走性疼痛,于1994年2月26日初诊。自述3个月前因感冒发烧后,遂致全身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以肩胛背部为甚。并伴全身酸重乏力、畏风、纳呆,咽喉干痛,烦躁难眠。化验结果:抗“O”>500u,类风湿因子(-),血沉35mm/h。几个月来一直服用中、西药而身痛不减。吾师观其前医所用之方,皆从祛风除湿或补肾活血着手。现症身体消瘦,唇干咽红,扁桃体Ⅱ°肿大,舌红、苔淡黄稍腻,脉濡数、寸脉旺,拟以疏风清热、解毒除湿之法。处方:银花12g,连翘15g,射干10g,牛蒡子10g,马勃10g, 威灵仙10g,防风10g,姜黄10g。连服5剂,症减大半。原方加海桐皮15g,5剂后症状基本消除。后以此方马勃减至6g,复加黄芪10g,白术7g调治月余,身痛未见发作。化验:抗“O”(500u,血沉12mm/h)。
按: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筋通络,根据病邪的偏胜而酌情更用。本病例除具备痹证的一般症状外,咽喉不适,扁桃体肿大是其一特殊体征,因此治疗上,一方面以银花、连翘、射干等品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使外侵之邪解退,阻止其继续注于经络,留于关节,要杜绝外邪循咽喉心经病及心脏以致形成心痹的严重后遗症。另一方面以灵仙、防风之属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全方切中病机,故应手而瘥。后期在原方中加入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增强机体免疫机能,防止病变复发。
2 水肿
余某,女,23岁。因面浮肢肿2年加重半年,于1993年3月18日初诊。患慢性肾炎2年,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其间曾在省级某医院住院治疗,经用激素与中药未见效。刻诊:面浮肢肿,以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伴畏风稍咳,腰酸膝软,乏力纳差,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寸脉浮。尿检:蛋白(+++),颗粒管型(2~3)、红细胞(6~8),白细胞(2~3)。血检:血红蛋白100g/L,血沉35mm/h,血尿素氮8.2 mmol/L,肌酐176 μmol/L。老师析其为脾肾两虚为本,风邪上犯为标。先治以疏风散邪,健脾益气。处方:麻黄5g,甘草6g,杏仁10g,党参15g,白芍10g,防风10g,防己15g,黄芩10g,黄连15g,红枣5枚,生姜3片。服药7剂,面浮基本消除,余症同前。舌质淡,脉沉细,复查尿蛋白(++),治以温阳利水,仿真武汤意。处方:制附子10g,茯苓15g,白术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腹皮15g,车前草10g。7剂。7d后复诊。自述诸症无明显变化。仍肢肿,小便少,伴畏风肢凉,舌脉同前。老师析其为阳虚阴凝,水饮不消,积留于肢体所致。乃处以《金匮要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方:桂枝10g,麻黄5g,甘草5g,细辛3g,制附子10g,生姜3片,红枣5枚。连服2剂。复诊:四肢转温,畏风亦减,浮肿消退。药已中肯,当乘胜再逐,前方再服5剂。再诊:小便通利、量多,腹胀减轻,下肢肿消。尿检:蛋白(+),红细胞(0~1)。后宗主方随证略有化裁,治疗3个月,尿检阴性,诸症消失而愈。
按:水肿一证,外感内伤皆有。但病理变化主要在肺脾肾3脏,其中以肾为本。《素问》云:“肾病者,腹大胫肿。”在治疗上,《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本例患者出现全身水肿,但初诊时寸脉浮,并偶有咳嗽,因此当无疏风散邪、益气利水。风邪已散,水肿仍不尽退,乃因阳虚阴凝,水饮不消所致。但为何用真武汤未能奏效,可能方中芍药性寒味苦,非本证所宜。因而处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方中用桂枝汤去芍药,振奋卫阳;麻辛附子汤,温发里阳。两者相协,功效大于真武汤,其可以通振表里,使阳气通行,阴凝解散,水饮自消。
3 郁证
周某,男,30岁。因单纯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9个月, 于1994年8月20日初诊,去年元月份体检时偶然发现单项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198 u)。经大半年的中西药治疗未能使其降至正常水平,此后渐感忧郁烦闷,胸胁不舒,眠差梦多,舌体两边反复发生溃疡。初诊时见患者形体适中,不愿言语。询问后得知以前嗜酒,喜食油腻厚味,现口干但不欲饮、晨起口苦,饮食一般,小便偏短而色清,大便平。舌质红、苔淡黄,舌体两边散在溃疡点,脉弦细。B超:肝、胆、脾未见明显异常。老师辨证为肝阴亏虚,兼夹湿热。治以滋阴清热为主,行气利湿为辅。拟《局方》甘露饮:生地15g,熟地15g,麦冬10g,天冬10g,石斛10g,黄芩10g,枳壳10g,枇杷叶10g,茵陈10g,生甘草6g。7剂。7天后复诊,心胸畅然,舌边溃疡好转大半。嘱其再进7剂后抽血复查。结果血清谷丙转氨酶38 u。以此方再服月余后,数次抽血复查无异。
按:这是一因单项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前来就诊的病案。患者因为长期得不到合理有效治疗而忧郁烦闷,其它则无明显异常,辨证当属中医“郁证”范畴。经查患者以前所用方药,大多以传统疏肝行气、解毒活血方法为主。老师认为本例患者舌边溃疡为一重要病理特征,因为舌边为肝胆所主部位。患者素来嗜酒,喜食厚味,酿成湿热内蕴,久而化火,伤及胃阴,复致肝阴亏虚,从而造成肝损病证。在外则表现舌边溃疡经久不愈,在内导致肝体破坏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然而,其与肝炎疾病有异,因此无论治以疏肝行气,还是活血解毒,均未能使病情得以改善,而从滋养胃阴、祛湿清热着手治疗本病,切中病机,其效果则如桴击鼓,不舒肝而郁自解,不解毒而酶自降。乃宗《内经》“厥阴不治,当求之阳明”之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