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偏高吃什么水果好:什么叫做“互文见(音“献”)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21:29:55

互文见义详细解说

               ——陆波(原创)

   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是否仅仅是说主人下送客,客人上船而别呢?后面的诗句和课文中的插图,均说明主人和客人都上了船,举酒惜别时,忽闻琵琶悦耳之声。原来,此句是“主人客人下马,客人主人在船”的省略,这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是一种修辞手法,叫互文见(xiàn)义,就是有些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句子,处在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或三个词语可以近义互释、异义互补,一句话,两三个词语或几个句子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叫互文见义,简称“互文”,又称“互体”。互文的形式,是由于受到古诗文句子字数的限制,或因格律、对偶、音节等原因,才常常把一个完整的意义拆开,分置在本句或对句中,但在翻译时,必须前后互相补充,彼此渗透,才能准确达意。

 在中学课本中,互文见义一般分三种情况出现。

一.本句互见

A. 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里“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其中的“水村山郭”应作“水乡、山村、傍水之城、依山之郭”解,即“(水+山)村”和“(水+山)郭”。

B. 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泉香而酒洌”,应译为“泉味和酒味香甜,泉色和酒色清冽”。

C. 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应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隘,长期出征万里的战士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二.对句互见

    1.同义互见

① 如《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在窗户下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上花黄。诗歌中分开说是为了显得舒缓有致。

② 如《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迈着好看的迟缓的官步,在公府里潇洒地踱步。

③ 如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星汉之行,星汉日月之明,如浮游、包孕和生息于大海之中。这样翻译才能体现其磅礴壮观的气势。

④ 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凶悍的官吏来到我们村庄的时候,到处叫喊、骚扰。

⑤ 如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冒着狂风暴雨和严寒酷暑。

⑥ 如贾谊《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率领着疲惫不堪且仅有几百人的队伍,转过身来攻打秦国。

⑦ 如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军事失利、形势危急的时候,我接受了先帝的任命。

⑧ 如《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于是精通了五经和六艺。

⑨ 如《答李翊书》:处若忘,行若遗。——静处或行动时都好像遗忘可什么。

⑩ 如《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为利而来,都为利而往。

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的风光,在千万里辽阔的疆土上,都是冰封雪飘。

从上面的翻译不难看出:同义互见的两个词可以互相解释,翻译时往往两词连用,如“遗忘”“贯通”“熙熙攘攘”“千万里”;或取其共同义,如“触”“犯”译为“冒着”,“受任”“奉命”译为“接受……的任务”,“率”“将”译为“率领”。

2.异义互见

11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12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朝辉夕阴,气象万千。——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13 如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14 如《孔雀东南飞》: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错。

15 如《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天地啊!你不分好歹、颠倒贤愚,真不配做天地啊!

从上面翻译可以看出:对于异义对应的句子,翻译时把两词连用即可,如“谈笑和来往的”“早晨和傍晚”“秦汉时”“枝枝叶叶”等。

三.排句互见

    1.如《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互文,意即为了准备出征装束而跑遍了四面八方,非确指在某市买了某物。

    2.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诸句,亦应译作“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收藏的珠宝、所敛聚的珍奇、所搜求的精华”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