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男生帅气冷漠:A股IPO连续3年圈钱近万亿,?冠压全球!??市场圈钱不止,A股难言升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59:07

A股IPO连续3年圈钱近万亿 冠压全球  

            市场圈钱不止 A股难言升机

(2011-11-27 08:49:30)

 A股三年圈钱近万亿 71家主板公司卷走近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6日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王砚丹

  A股市场到底是实现财富梦想的场所,还是一个圈钱机器?

  巨灵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不到3年时间,706家公司通过IPO方式登陆A股市场,募集资金总额高达9252.17亿元,居全球之冠,其中主板公司共卷走3953.24亿元,占比高达43%。这还不包括已经上市公司的增发、配股等再融资行为。

  近万亿元巨额融资,实现了少数人一夜暴富的梦想,但给投资者们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2009年6月,桂林三金(14.16,-0.07,-0.49%)(002275,收盘价14.16元)重启IPO大门时,上证指数位于2900点附近,而时至今日,2400点亦不保,500点空间背后,多少普通投资者的辛苦积蓄灰飞烟灭!

  2009年:半年融资近2200亿元

  200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已上攻至3000点附近。

  股市走好后,熊市中暂停大半年的IPO被重新提上日程。桂林三金成为“啖头汤”的公司,此前最后一只上市的公司是中小板的华昌化工(10.89,-0.20,-1.80%)(002274,收盘价10.89元),时间为2008年9月25日。彼时正是次贷危机演绎得最惨烈的时期。此后,A股IPO暂停。这一停就是8个多月。

  尽管2009年A股市场实际开展IPO的时间只有半年,但融资金额却达到2188.95亿元,当年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开闸。

  2009年10月30日,28家公司一齐亮相创业板。超高的发行价和市盈率、极低的中签率以及“C28俱乐部”的光环,让这些公司被狂炒。不过,抛开上市后的股价表现不谈,这28家公司的确从资本市场上享受到了一场财富盛宴——他们合计募资总额达154.78亿元,资产规模暴增,神州泰岳(25.310,-0.65,-2.50%)(300002,收盘价25.31元)、红日药业(27.770,-0.36,-1.28%)(300026,收盘价27.77元)发行后每股净资产甚至高达16.66元和14.26元。

  沪市主板也是2009年圈钱大户。虽然2009年登陆主板的公司只有10家,募集资金总额却高达1318.20亿元,占当年整个A股IPO的60.22%。

  其中,中国建筑(3.13,-0.01,-0.32%)(601668,收盘价3.13元)一家的融资金额就高达501.6亿元。两家券商——光大证券(11.45,-0.04,-0.35%)(601788,收盘价11.45元)和招商证券(11.36,-0.10,-0.87%)(600999,收盘价11.36元)募集资金也都超过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建筑上市日期为2009年7月29日,8月4日上证指数上攻至反弹高点3478后掉头向下,并且至今两年过去,3478仍是一个未能攻克的高点。上市两年来,中国建筑累计每股分红仅为0.091元,而截至本周五收盘,其市价已经较发行价下跌约25%。

  2010年:农行成全球最大IPO

  2010年,市场逐渐从当初经济刺激计划的狂热中冷静下来。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在通胀压力下出现“微调”。这一年,A股基本处于震荡之中,许多投资者感慨赚钱难了很多。但是这一年,各行业、各公司向股市伸手要钱却达到高潮,各路公司光IPO融资就达4830.25亿元。

  农业银行(2.54,-0.03,-1.17%)(601288,收盘价2.54元)“A+H”同步上市是2010年全球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从当年年初开始媒体就对农行IPO进行报道,每一细节都成谈资,7月15日,农行A股终于完成挂牌。一个月后行使“绿鞋”机制。最终农行“A+H”股一共募集资金达到221亿美元,以当时汇率计算约合1503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IPO。

  农行上市后,国有四大行全部实现上市。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与后来银行业汹涌的圈钱潮相比,农行IPO只成了冰山一角。2010年,另外三大行均推出了A+H股再融资方案,最终三大行合计配股融资1667亿元。农行A股时至今日,其2.68元发行价屡次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只要碰到2.68元,农行走势就会纠结,并多以上攻发行价失败告终。

  2010年同样也是中小板、创业板蓬勃发展的一年。据巨灵数据统计,2010年创业板共新增116家公司,合计募集资金达到974.95亿元;中小板新增上市公司203家,合计募集资金更是高达2036.69亿元。

  虽然创业板、中小板公司IPO没有像农行那样全球瞩目,但是也同样有着诸多话题,其中多集中在高价发行、业绩变脸等话题上。2010年5月,从事原料药生产的海普瑞(29.81,-1.04,-3.37%)(002399,收盘价29.81元)上市,发行价高达148元/股,惹得市场议论纷纷。如今一年多过去,海普瑞早已跌下神坛。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46%,本周五,海普瑞收于每股61.62元(后复权价),较其发行价已跌去近60%。

  2011年:“三板齐发”圈钱

  进入2011年,全球经济环境更加恶劣,而巨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239家公司通过IPO合计融资2232.97亿元;其中主板公司融资852.78亿元,中小板和创业板各融资861.82亿元和721.71亿元,三个板块呈现三足鼎立状态。

  目前,虽然距离年底只剩1个多月时间,A股市场仍面临着较大的融资压力。25日(本周五),东吴证券计划发行不超过5亿股,而此后,新华人寿、陕煤股份也在等待上市。

 走势熊募资更雄:A股IPO连续3年冠压全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6日 02:46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杨可瞻

  A股自2007年10月6124点高点以来,就处于漫漫熊途之中,其间,投资者收获了见底1664点反弹后的惊喜,也经历了冲高到3478点便无力上攻的沮丧。每一年年末,我们都会回顾与反思,本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详细统计,为投资者展示出数年以来A股IPO与国际市场的对比以及详细进程。我们深切体察投资者心中的郁闷和隐痛,与投资者一道,期待类似于创业板退市制度和分红新规的利好能持续出现,让投资者带着希望进入新年。

  今年A股IPO募资总额再超美国

  今年以来,A股市场IPO募资总额在全球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也许你并不想听到这个答案,但如果你是A股投资者,还是有必要掌握如下数据:截至2011年11月23日,A股IPO募资总额近2233亿元,领先于第二名美国2076亿元的募资总额,自2009年以来连续3年居全球之冠。

  3年IPO募资近9300亿

  过去3年来,A股市场一共通过IPO方式募集到9252.17亿元。这比同期美国市场IPO募资总额高出56%,比西欧所有IPO募资总额还高出115%、分别为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的7.9倍和1.4倍。

  这不禁引人深思,A股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融到这么多钱?事情还不得不从2年前说起。2009年5月,证监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随后证监会表示,在征求意见结束并正式发布后即会安排新股发行。这意味着暂停8个月的IPO得以重启。1个月后,桂林三金(14.16,-0.07,-0.49%)(002275,收盘价14.16元)成为了恢复IPO以来第一只新股,其发行日期定在6月29日。最终,该股募资总额达9.11亿元,募资净额为8.6亿元。

  2009年,A股IPO募资总额即高居全球第一。巨灵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A股一共有129起IPO,合计募资总额2189亿元,合计募资净额2110亿元,合计超募706.3亿元。其中,募资总额最多的是中国建筑(3.13,-0.01,-0.32%)(601668,收盘价3.13元)。

  相比之下,当年的全球第二是中国香港。据Bloomberg数据统计,其IPO募资合计29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85亿元;同年美国排名第三,IPO募资额达到201.6亿美元,现折合人民币1280亿元;西欧和日本则IPO募资总额分别为人民币367亿元和35.5亿元。

  A股在2009年6月才重启发行新股,但仍能后来居上,这颇为费解。更奇怪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股市均遭遇重创,当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34%、德国股市及日本股市分别下跌40%和42%、恒生指数跌48%,但这些看上去相当糟糕的表现都比不上A股,同年上证指数跌幅高达65%,深成指跌幅亦达到63%。换言之,A股尽管在2008年表现为全球垫底,但1年后的IPO融资总额却领先于其他市场。

  上交所资料显示,2009年,该交易所通过首次发行募资1251.25亿元,2008年为733.54亿元;通过再次发行共募资2091.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通过上交所的首发IPO总额也是自1990年至2009年这20年来第二高的,这一数字仅次于2007年的4379.92亿元。

  创业板推动IPO井喷

  2010年,A股更迎来IPO历史上的井喷。巨灵数据显示,当年A股一共有338起IPO,合计募集资金4830亿元,合计募资净额4621.5亿元,合计超募资金1965亿元。其中,募资最多的为农业银行(2.54,-0.03,-1.17%)(601288,收盘价2.54元)的595.91亿元。

  那么,同一年,全球股市IPO的募资额又是多少?Bloomberg数据显示,中国香港市场仍是全球第二,其合计募资折合人民币3290亿元;美国紧随其后,募资折合人民币为3062亿元;西欧与日本募资额折合人民币分别为1801亿元和916亿元。这意味着中国股市当年IPO募资量已占上述四个市场的53%,接近美国和西欧市场总和。但据统计,沪指在去年累计下跌14%,而同期恒生指数上涨5%、道琼斯工业指数涨幅为11%、德国DAX指数涨幅16%。

  据深交所披露,2010年创业板募资额为963亿元,增速达372%。创业板惊人的融资能力也可从其股本和流通市值增长窥见一斑:2010年全年,深交所主板总发行股本同比增长近14%,中小板增长72%,但创业板增速却达406%。而以股票流通市值为基准,主板同比增长14%,中小板增长115%,创业板却高达571%。

  创业板的推出使A股从2009年开始再次进入融资高峰。2009年6月5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10月30日创业板敲响了开市钟声,当日首批28家公司集体挂牌上市。据巨灵数据统计,2010年全年,创业板IPO募集总额达到917.2亿元,占当年IPO募资总额近19%。

  时至2011年,A股IPO融资额仍高居全球第一。巨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24日,A股市场一共有239起IPO,合计募资额近2233亿元,合计募资净额2101亿元,合计超募865亿元。其中,中国水电(4.53,-0.09,-1.95%)(601669,收盘价4.53元)募资最多,达到135亿元。

  再来看看全球情况。据美国专业IPO统计商RenaissanceCapital数据,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来美国市场IPO合计募资3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76亿元,这一数据较去年下降6.9%。有意思的是,今年9月,美国IPO市场的成绩是0美元,这也是自2002年以来美国第9次出现单月无IPO。

  而据Bloomberg统计,2011年西欧IPO融资总额335.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133亿元;日本由于受到大地震影响,IPO折合人民币仅217亿元;中国香港地区IPO则折合人民币1535亿元。

  南华期货宏观总监张一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A股市场IPO之所以能连续领先全球,很大原因还是新股发行制度的存在。由于现在IPO实行审批制,大家都愿意发行新股。另外,A股新股发行的估值在全球都算是高的;这就意味着在A股做IPO有赚钱效应。预计在未来数年内股市高速扩容都将继续下去。

  今年全球IPO募资下滑41%

  尽管离2011年结束还有1个多月,但A股已基本坐稳了全球IPO老大的位置。此时不妨来看看其他市场的座次又是如何。

  RenaissanceCapital对今年IPO募资超过1亿美元的股票募资总额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美国为303亿美元,居中国之外的全球第一;中国香港地区紧随其后,为295亿美元;接下来的3位分别是英国(161亿美元)、新加坡(70亿美元)和西班牙(52亿美元)。而若以IPO数量为基准进行比较,美国市场今年共有75只,居A股之外的全球第一;中国香港地区共26只、巴西和英国各11只、德国和韩国均7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全球市场IPO一共募资1258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41%。其中,亚太IPO占全球IPO48%,北美占比25%,欧洲及拉美分别为22%和4.8%。同时,2004年~2011年,全球IPO募资最高的一年是2007年,当时金额高达2668亿美元。金额最低的一年是2008年,仅852亿美元。

 

市场圈钱不止 A股难言升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6日 02:45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赵笛

   在14、15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他们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

  如今,A股市场也出现了一种“运动”,产业资本不断地通过IPO发行、上市公司再融资、股东减持等形式将投资者的钞票圈走,让他们自己更有钱。这就是A股的“圈钱运动”。“圈地运动”发展了欧洲经济,解放了生产力,但也使得“剥削”一词在西方国家深入人心;“圈钱运动”壮大了产业资本,聚集了新财富,但也使得“贪婪”一词令A股市场深恶痛绝。

  1·A股被圈钱绑架

  从近几个月的走势清晰可见,A股市场已经被圈钱绑架。圈不到钱时,增持可让市场涨一涨;一旦圈得到钱,减持和IPO又让市场无力招架。A股已经陷入到了这样一个无间道中,恶性循环。

  圈钱绑架A股, 这是一张脉络清晰的圈钱下的涨跌图。

  2011年4月18日,沪指见顶3067点,此时的A股下跌更多源于国外通胀和欧债危机。市场的目光并没有更多地集中于IPO圈钱。

  不过,在2011年7月的反弹后期,市场开始逐渐将担忧放在了圈钱之上。

  2011年7月21日,方正证券(5.49,-0.04,-0.72%)(601901,收盘价5.49元)招股,最终募集资金58.5亿元。随后,长城汽车(11.14,-0.16,-1.42%)(601633,收盘价11.14元)回归A股的消息被媒体披露,中国水电(4.53,-0.09,-1.95%)(601669,收盘价4.53元)的IPO也得到落实。

  9月,长城汽车和中国水电分别在市场圈到39.55亿元和135亿元。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市场都在申讨中国水电的圈钱时,该公司却在给投资者的公告中理直气壮地表示:若认为是“圈钱”,就不要认购股份。

  正是由于股指不断下跌,却有更多的IPO,特别是大盘股IPO出现,从而造成了市场的恐慌性杀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长久以来的思维是:IPO发行速度的快慢,往往代表着决策层的态度——IPO不停便表示决策层认可当前的点位,IPO放缓甚至暂停了才表示决策层也认为跌得太多了。

  该阶段圈钱恐慌性下跌的 “止血”源于2011年10月10日的汇金增持工、农、中、建四大行。在汇金的增持下,市场看到了管理层的“担忧”,便想当然的解释成利好——可以上涨了。随后,股市迎来了一波反弹。

  在反弹的过程中,证监会的掌门人换了,市场期待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能够扭转“圈钱”这个事,也确实在那一个阶段,原本已经过会或准备过会的陕煤股份、新华人寿等消失了声音。

  然而,距年底仅一个半月的时间,逾900亿元融资将集中井喷(详见《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11月19日《证券周刊》),股市势必又要回到圈钱的下跌轮回。

     凤凰传媒引爆圈钱疑问  

        当前是弱市,弱市就应该有与弱市相匹配的IPO发行市盈率,这是新股发行改革的根本。

  根据新股改革的初衷,新股市场化定价起到的作用就是市场根据当前行情和板块估值水平,调整新股发行定价。然而,如今的情况却是,新股定价炒高很容易,降低却很难。

  11月8日,道明光学(26.18,-0.82,-3.04%)(002632,收盘价26.18元)67.65倍的市盈率发行(发行后),这一发行市盈率创出了今年4月25日以来的新高。4月25日,创业板新股易华录(37.010,-1.09,-2.86%)(300212,收盘价37.01元)以68.76倍市盈率发行。

  如果说中小板股票高价发行还有其小行业难定价等因素的话,凤凰传媒的高价发行则让市场为之哗然。

  11月22日,凤凰传媒进行网上申购,申购价为8.8元/股,对应的2010年发行后市盈率为63.4倍。虽然,前段时间传媒股因文化振兴被提升为国家战略高度而遭到大肆炒作,但出版行业对应60几倍市盈率的情况很难让市场认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

  天舟文化(26.490,-0.74,-2.72%)(300148,收盘价26.49元)是出版行业中市盈率最高的,目前接近70倍。不过,该股此前曾一个月内8涨停,涨幅达120%,炒作意味浓厚。且该股是小盘股,股价有多少虚高,市场自知。

  发行后,凤凰传媒的总股本约为25.45亿股,按照发行价8.8元/股计算,总市值高达224亿元,将成为传媒第一股。目前,传媒股中市值最大的中南传媒(10.71,-0.01,-0.09%) (601098,收盘价10.71元)、中文传媒(600373,收盘价21.43元)的市盈率不到30倍。

  值得注意的是,凤凰传媒最新一期账面资金高达27亿元,并不缺运营和再投资资金,这使得公司发行A股“圈钱”套现的质疑声更浓。也使得市场对产业资本疯狂圈钱更加厌恶。

  当然,凤凰传媒的高价发行只是圈钱市场的冰山一角。本周一,证监会网站一次性披露了乔丹体育等7家公司的首发招股说明书 (申报稿)。这彻底将市场关于IPO暂缓的传言击破。也使得前期多家企业IPO上会被否留给市场的“好印象”一扫而空。

  2·汇金、大股东

  增持招难抵圈钱一招

  实际上,圈钱已经成为A股滞涨下跌的主要矛盾。

  A股跟随圈钱的高低峰值走势起伏是表面现象,市场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产业资本正通过各种手段为圈钱服务。

  汇金增持与新华人寿

  10月10日,汇金增持四大行。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汇金增持银行股绝对是一件聪明的决策。然而,当汇金的第三次增持没有带来前两次的爆炸式上涨,市场逐渐认识到这其中的“猫腻”。

  就在汇金增持前,新华人寿将发行A股的消息在市场不胫而走。资料显示,新华人寿的大股东正是中央汇金。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汇金的本轮增持是为了给新华人寿的发行保驾护航,但多少削弱了汇金增持的效用。也不可否认,汇金增持多多少少帮了子公司IPO的忙,增持沦为了圈钱的“帮凶”。

  而最新的公告显示,有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都采取了增持自家股票的方式,以增加投资人的信心,但是市场却应声寥寥。

  增持为什么难敌圈钱?

  汇金增持出手前,不少公司的大股东已开始增持;但几家企业的增持抵不过几十家、数十家企业的圈钱或减持。A股增持难敌圈钱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种类少。如果将资金流进二级市场统称为利好的话,这个利好似乎只有一个表现形式,那就是增持。相反,如果将资金从二级市场流出统称为利空的话,这个利空会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IPO、再融资、发债券,及减持套现等。

  二是数量少。IPO方面,据巨灵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来,A股共有259家公司上市,总募集资金约2900亿元。

  再融资方面,今年以来共有12只股票配股,募集资金合计约365亿元;今年以来共有约166只股票实施了增发,募集资金合计3000亿元。

  发债券方面,今年发行的可转债共有9只,合计达到近430亿元。今年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共计372只,粗略计算其规模高达5650亿元。

  减持方面,据兴业证券(11.10,-0.12,-1.07%)统计显示,截至11月18日,今年以来,产业资本的增持金额为92.51亿元。而产业资本的减持金额为636.49亿元。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今年以来共有12345亿元资金被产业资本圈走,而产业资本仅投入了92.51亿元资金。两者相差逾133倍。

  三是动机不一。产业资本的IPO、再融资、发债券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钱用于发展。但是,这些发展又有多少能够回馈给股民的呢?而减持套现则是赤裸裸的抽血。

  相反,增持的目的则更为复杂。除了汇金增持这样的护盘,以及鄂武商A(16.90,-0.07,-0.41%)(000501,收盘价16.90元)大股东增持是为了股权争斗以外,其他大股东的增持,日后难免不面临获利减持。

  圈钱就是主要矛盾

  A股的圈钱已经成为阻碍行情发展的主要矛盾。  

       本周,A股继续下挫,虽然指数跌幅收窄,但只是靠金融力挺的结果,个股普遍出现下跌。从国外市场看,外围的欧债危机的确不乐观。不过,A股受欧美市场的影响已经减弱是不争的事实。比如11月21日欧美股市暴跌,但隔夜A股却在午后走强,仅仅微幅下跌。

  从国内市场看,10月份的CPI数据被定格于5.5%,这是CPI连续三个月回落。通胀方面已经压力尽失;房价的下跌致使短期难以逆转,中国经济的双拐点已经出现。

  显然,经济层面的影响已经远离A股,影响当前A股的真正利空已经转移,它已经毫无悬念、毫无争议的指向圈钱!

  根据测算,在余下的一个半月时间里,A股将面临900亿元的融资压力。而本周,这一压力随着凤凰传媒的发行、近20家公司债的发行,已经开始逐步释放。在还剩下仅仅1个月的时间里,市场不但要面对800多亿元的融资压力,还要面对年底机构资金做账、回笼的抽血压力。

  方正证券分析师赵伟指出,从董监高及其相关人员的行为来看,减持仍然是市场的主基调,虽然在深圳与上海主板,增持的家数略有增加。但考虑到本报告期内(11月14日~11月18日,下同)增持的公司要么在此前已有增持,要么增持行为并非实际发生在本报告期内,因此,增持家数上升的意义并不明显。

  从增减持的金额来看,本报告期内所有关键持股人净减持金额为44.28亿元,约为前一周的4倍,从历史上看,净减持增加到如此规模往往意味着市场上涨告一段落,因此投资者在此后应保持谨慎心态。

  3·有圈钱无行情

  A股曾有谚语:“多头不死,跌势不止”。如今,这一说法应该变成:“圈钱不止,跌势不止”。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当前的圈钱恶习不得到扭转,市场将会继续下跌,考验前期底部2307点。

  炒会疲劳与机构逃跑

  A股向来是个 “墙倒众人推”的江湖

  在“圈钱”再次变为A股主要矛盾之时,前期引领市场走强的“炒会”题材也偃旗息鼓了。

  首先,文化股在本周虽然并没有出现多大的下跌,但展开了横向调整;其次,前期表现不错的环保、新能源股票出现了跳水;最后,本周的市场很难找出持续的热点,更别提根据会议能够寻找出市场热点了。周一,校车概念股出现了上涨,但随后几日,包括中通客车(7.46,-0.20,-2.61%)(000957,收盘价7.46元)在内的客车股迅速被打回原形。

  上述现象均反映出 “炒会”题材已经告一段落,至少是暂时性难以重整雄风。

  由于市场遭遇“炒会”题材偃旗息鼓,以及产业资本圈钱乐此不疲的情况,这便导致机构资金在当前点位依旧在出逃甚至割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交易所公开信息显示,近日多只机构重仓股遭遇机构席位夺路出逃。

  比如首钢股份(3.22,-0.14,-4.17%)(000959,收盘价3.22元),在披露重组方案后复牌,股价出现大幅杀跌。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席位始终占据最主要的卖出榜单。由于停牌前公司股价处于高位,这表明机构资金正在割肉。

  再比如贝因美(30.53,0.78,2.62%)(002570,收盘价30.53元),该股在11月22日突然涨停。盘后数据显示,营业部席位在当天大举买进,但有三家机构席位占据卖出榜前三位。从机构持股情况看,机构显然也是在割肉贝因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前点位与10月11日汇金增持后沪指高开的点位十分接近,这不免让人联想到11月11日,股市高开后遭遇机构砸盘的情景。两者结合来看,机构对汇金增持,以及圈钱行情,都不抱有信心

  治理圈钱不是喊口号

  如今,沪指距离2307点前期底部仅有不到100点,再次考验该点位的可能性极大。

  日前,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但斌在微博上表示,“晚上吃饭的时候,聊起投资。这几年获益最多的是像伟鹤这样的PE基金。据说已经有500家中小企业等待上市,按5000万净利润30倍PE,每个企业融资15亿,要7500亿。据说现在至少有一万家PE机构,募资万亿,募投项目多多。如果这个游戏持续下去,最悲惨的就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如此,估计2000点守不住!”

  除了对圈钱表示担忧,但斌也对创业板这个最易圈钱 (包括IPO、限售股减持)的板块提出了质疑:表面看6000多点跌到2400点是熊市,但你看2011年前3个季度,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分别为66.90倍、44.18倍和39.91倍。如此高的市盈率大牛市才有,对热衷创业板的投资者来说应该是处于火热的牛市才对。

  实际上,面对圈钱市道,管理层并非没有 “觉悟”。11月18日,证监会推出了六大组合监管措施,表示将推进债市制度规范及监管审核统一、逐步改变高市盈率发行股票局面、完善退市制度遏制“壳资源”炒作、启动创业板非公开发债工作、继续严打内幕交易、在国务院部署下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等举措,矛头直指“圈钱市”。

  然而,这一举措的直接影响是重击了ST股,同样也重击了整个大市。市场并没有解读出太多的积极意义,本周的股市依旧不给力。

  然而,有种观点认为,通过分红解决A股圈钱本性,实属本末倒置:是因为圈钱到了极致,才导致分红越来越少。分红太少只是圈钱众多表象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圈钱的根源和本质。

  中期看圈钱短期看年会

  日前,各家券商陆陆续续召开了2012年投资策略分析会。虽然从历史上看,券商对来年的分析“失败多于成功”,但这一“规矩”年年免不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多家券商也将“圈钱”作为评判来年行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比如中金公司就在其《经济结构转型和政策微调下的股市结构性机会》一文中指出,困扰A股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股市大扩容难停”!

  中金公司分析师侯振海指出,2008年以来,A股指数走势远弱于美股。但从另一个层面看,2008年以来A股流通市值增速远超美股。两者走势的迥异显示A股市场股票流通供应量过大过快是过去3年内压制A股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A股供应量的增速依然是A股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而对市场收益率来说,中金公司认为,新股和减持量决定二级市场盈亏。当前A股的自由流通市值,无论从总量还是比率看,都处于均衡正常水平,未出现2005年和2008年时的低估水平。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自由流通市值的上升基本完全由于新股和减持解禁流通股因素影响,股价涨跌因素为负贡献。

  中金公司给出的公式为:股价涨跌因素=现有自由流通市值*M2增速-新股因素-减持解禁自由流通因素。根据以上等式,可以算出,如果每年新股发行(含IPO增发配股)和减持解禁流通量超过1.3万亿元,二级市场就将面临整体亏损。

  由此可见,虽然从年线上看,明年股市收阳的可能性很大,但这根未来阳线的高度也被圈钱所制约。

  值得注意的是,从以往经验看,短期内市场将存在券商年会行情。这里的年会行情不是指指数,而是指券商看好的品种,有望短期爆发。

  国泰君安2012年策略报告指出,中国在2012年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模式转变期,传统的产能扩张很难超预期,而且在现有经济回落状况下,政策也缺乏全面驱动的必要性,增长将由量转为内部的结构优化。2012年的机会将更注重实质性,主题涵盖中型公司成长以及隶属于庞大工业生产体系的服务业。包括房地产、券商、化工、传媒、医药和新兴产业等。

  平安证券则认定“确定蓝筹防御,新兴产业进攻”策略。回避中上游周期股,重点关注金融服务、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等确定性蓝筹;把握节能环保设备、核电建设复苏、化工新材料、TMT软业务 (软件、软服务、软消费)四大新兴产业投资主题。

  国泰君安则看好现代服务业板块结构性投资机会,受益的现代服务业可能包括:文化传媒、软件、环保、物流交通、医疗服务、商业流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