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中年胖熊的微博:金台古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2:23

金台古话

 

  结束了周边的旅游,我们下榻在宝鸡的军招宾馆;从地图上看,这里是宝鸡的中心,从这里向北、是最繁华的宝鸡火车站;向南、一路之隔,就是宝鸡美丽的滨河公园;西宝高速公路在我们的东边,而西部的尽头、大约就是那注入渭河的、姜子牙钓鱼的蟠溪了……
  
  宝鸡是陕西第二大城市,下辖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三个区和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 县、太白县、凤 县、陇 县、千阳县、麟游县九个县,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368万,其中市区人口61万。  
  宝鸡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是连接中原与西北、西南的交通要塞,处于四个对称省会城市西安、兰州、成都、银川的中心位置,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宝鸡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新欧亚大陆桥上重要的枢纽城市。
    
  宝鸡,古称西虢,后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使这里留下了楚汉战争的一段故事.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汇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在盛唐时期已成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宝鸡境内的文物资源丰富,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现已陆续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万余件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我们已经刚刚游玩过的雄伟壮观的周公庙,典雅秀丽的五丈原诸葛亮庙,姜子牙隐居垂钓的钓鱼台,炎帝活动过的常羊山,关中西大雄关之一的大散关,都是宝鸡著名的文物古迹;佛教圣地法门寺,在几年之前的一次旅游中去过;没有去过的,还剩下著名道人张三丰主持修道的金台观,隋唐帝王皇家温泉——汤峪温泉,一代名流苏东坡主持修建的凤翔东湖等。
  看过了临潼的华清池,汤峪温泉不看也就罢了;苏东坡修建的凤翔东湖,未必有创作他的诗词好看;于是、我们选择了张三丰主持修道的金台观,它就在火车站北边的山头上,到那里看看,自然是最方便不过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的汽车就顺着老房子中间羊肠般的小路,爬上了屏障着宝鸡北部的那座陵塬山;小路的折弯出,是小巧玲珑的金台观的山门。道教书中称神仙居住的地方为“金台”、“银台”、“玉台”,把从事道教活动的地方称为观,这即是金台观名称的由来。过去宝鸡也有银台观、玉台观,据说、这两个观已毁无存。金台观居宝鸡著名的道教三观之首。过去的“宝****景”之一的“金阁流霞”一景就在金台观。
  沿山坡小径拾级上达金台观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二层楼阁式的建筑,这、就是金台观的主建筑——飞阁;只见它红墙红门,房顶是碧绿色琉璃瓦,屋脊上是琉璃的飞禽走兽,四角飞檐上翘,状如鸟翼。在东升的旭日中、飞阁上下霞光四射,彩彻云衢,一片金碧辉煌的景象,这——就是“金阁流霞”的王皇阁。
  玉皇阁正前方左右对称雄踞着一对昂首挺立的石狮,气势威武。两厢有清代光绪二十一年十月铸造的旌旗方斗、游龙舞凤的铁旗杆矗立阁前,重约八千余斤,更增添了金台观的雄传气势。铁旗杆前是一阔约百米的平台,一帮宝鸡的姑娘小伙在这里练习街舞,现代流行的音乐、狂热的舞蹈和古色古香的玉皇阁形成鲜明的对照;站在阁前平台上俯瞰,宝鸡市区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远眺茫茫秦岭,重峦叠嶂,从西部屏蔽着秦川,旭日照耀下的渭河,象一条玉带,环抱着陵塬山下的半个宝鸡,好一派辽阔、迷人的西部风光。
  我们从玉皇阁两侧旁门进入观内,就是中部的三清殿、太子殿、灵官殿、白衣大士殿、太皇宫、娘娘殿等八座太殿,是金台观的主要建筑群。这些殿里,珍藏着宝鸡的文物,最吸引我的,是珍贵的陈仓石鼓,据说那是秦朝留下的文物,上面用文字和诗歌记述着秦王猎祭的事件,石鼓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是研究中国春秋秦国历史、文字、书法和诗歌的实物资料。隐约地记得,大诗人韩愈有过一首<石鼓歌>,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识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不知与眼前的石鼓有没有关系?紧靠太皇宫北面不远处,有一八角小亭掩映在松苍柏翠、花草茵茵的曲径旁;这、就是东华亭,亭顶覆以灰色的筒瓦。亭角微微上翘,顶端冠以鎏金葫芦形宝瓶。从远处望去,金光灿灿耀眼夺目,下部朱栏玉砌,越发显得玲珑别致。
  越过殿群,循曲径石级而上,是一面被斩成墙面的山,这里挖了一排深深的窑洞,这些窑洞用青砖包砌,古朴、典雅,与下面的朱楹雕栏、琉璃生辉的亭阁殿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窑洞里面供奉着张三丰和一些道家的仙尊。这些洞相传为张三丰修炼之所。引人注目的是三丰洞三尊塑像彩绘一新,张三丰身著道袍,正襟而坐,手持书卷正在观读;左右两道童捧剑持杖恭立两侧。三塑像造型细腻生动,每个人物的表情,甚至衣服上的褶皱均清晰可见,益发显得形态逼真而且风姿飘逸,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感。
  在三丰洞的旁边,是一个砖砌的八卦图,传说就是在这里,张三丰顿悟了阴阳八卦的哲理,首创了中国武术的瑰宝——太极拳!
  
  传统的说法:中国的武术,由于张三丰创立了太极拳而使“天下武学出少林”的少林一统天下,分为外家拳、内家拳两个流派;因此、张三丰又被公认为内家拳的鼻祖。清人王渔洋在《拳技论》中说:“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内家拳从元朝兴起,到清朝时、已经发展成太极拳、八卦掌、行意拳三大拳种。
  有关太极拳的起源,我研究过各家之说,概括起来,大致有:“神话说”、“流传说”、“信史说”、“衍变说”四种。
  “神话说”:“太极拳始于轩辕黄帝,因黄帝观蛇鸪之战而悟——又名八面熊拳也……”也就是说轩辕黄帝发明了太极拳,这不过是人们的臆想,是一种神话般的传说。
  “流传说”:张三丰创编太极拳,而后传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的传说。
  “信史说”: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起源史记计起,第十四代陈长兴创立了太极拳。
  “衍变说”:太极拳是从少林拳衍变而来,不过是少林拳侧重于养生的拳术中的一种。
  以上这种种的观点,在武术界争论不休,在我看过的内家拳术中,绝大部分的武林前辈认为内家拳的创始人是张三丰;因此、张三丰就成了武林探索和研究的重要人物了,以至于作为道人的他,在道界的影响,远远小于他在武术界的影响。

  相传、金台观正是张三丰修炼,传布道教,创立内家拳的地方。张三丰是辽东人,字君宝,名全,号三丰。他是个游仙道人。相传他于元朝末年在宝鸡金台观修行成道创立了内家拳后,到四川灌县青城隐居,后来又到湖北武当山传道。他居住武当山紫霄洞,扶危济艰,救苦救难,浪迹踪萍漂泊一生。民间传说他“日行千里足不履地,静则瞑目旬日,所啖斗升辄尽”,是腾云驾雾、料事如神的神仙般人物。《明史》中记载,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都曾多次派遣使臣探访他,对其致力于传道活动大加赞赏,并诏请他出山。张三丰一心修道,视仁途如粪土,拒绝诏请。无可奈何,只好作罢。天顺三年,英宗皇帝敕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以示褒赏。

  金台观因张三丰出名,所以、观内的大小建筑,无不与张三丰有关。观内虬松古柏,生机盎然,相传为张三丰亲手所植,距今已有500多年了。大殿前珍存下来的数块历代碑碣,分别记载着张三丰的史迹。特别是明朝天顺年间陕西参政知事、吏部右侍郎张用浣撰写的《张三丰遗迹记》值得一观。碑文详细记述了作者本人少年时代和张三丰的一段交往,这块碑字体端庄遒劲,成为道家和武林研究张三丰的珍贵史料。
  这里、有明代嘉靖诗人张炼游金台观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写道:“不为依陈宝,浮云自往来。三峰留玉洞,一杖下金台。海岳归何处?君王召不回。无生本无地,人世漫徘徊。”诗中赞扬了张三丰一心修道,不慕高官厚禄、富贵荣华,拒不受君王召请的可贵精神。三丰洞外左右两侧耸立着两块青石碑,碑上是草书的唐诗,字迹走笔龙蛇,苍劲峭拔,堪称罕见的书法珍品。传说、这两块碑上的字是张三丰书写的。果真如此,张三丰就不仅是道学家、武林高手,还一定是元、明时代的一个造诣极深的书法家!
  
  我饶有兴致地在那个青砖铺就的太极八卦图上走上了太极步,一趟扬式太极拳从乾卦起式,坎卦中“揽雀尾”“单鞭”、艮卦中“楼膝拗步”“搬揽捶”“斜飞”“倒卷弘”、震卦中“高探马”“蹬脚”“分脚”“海底针”、巽卦中“白鹤亮翅”“指档捶”、离卦中“弯弓射虎”、兑卦中“摆莲”“十字手”,在坤卦中收势。在这样的图上打拳,果真是有板有眼,有滋有味……
  
  步出金台观,偶然注意到墙上的《北坡公园规划图》,仔细看来,原来、我们眼前杂乱的民居就要被荑为平地,自北向西建设为“铁马秋风”、“金阁流霞”、“雁鹜云霄”、“金顶春色”、“长寿探幽”五个景区。使这里成为宝鸡市的生态屏障,成为展现地域文化,融休闲、观光、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和橡皮坝滞留在大堤内的浩瀚的渭河一起,构成宝鸡崭新的市容市貌。

  我不禁为宝鸡的未来兴奋、鼓舞,愿宝鸡宏伟的规划早日实现,原古老的陈仓,成为中国西部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