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土网购网站:金台观的来历与三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0:34

  金台观的来历与三绝


  金台观的来历

  金台观位于市区北坡陵塬山腰,占地四十余亩,始建于元朝末年,由邑人杨轨山创修,明初着名道人张三丰曾在此修真传道达数十年。张三丰擅医术精气功,扶贫济弱,乐善好施,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曾多次召他入朝,都被他隐遁却之,明成祖感其道行精深,敕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因而更显得其神秘和超脱,金台观也因其名声大震。金台观后屡经修缮扩建,观内三丰、飞升、姜源诸洞,三清、太子、灵宫、玄帝等殿相继落成,东坡下婆罗泉(俗名龙泉)也得到休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重修了玉皇阁,创建了白衣大士殿,增修了叠嶂俯、文映宿等洞。清代末年创建了三丰洞亭和规模浩大的三叠崖工程,加之太皇宫、鸣凤楼的建成,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黄土高原特有的洞穴式道观建筑。

  金台观一部分虽毁于历代兵火,但仍有不少古迹保存至今,观前的玉皇阁朱楹雕栏,华拱飞檐极为壮观,在朝阳和晚霞中天际流云、霞光披屋,有宝鸡八景之一“金阁流霞”的美誉。阁前一对石狮仰首蹲坐、气势威武。两厢铸有旌旗方斗,游龙飞凤的铁旗杆矗立阁前,使之气势更加雄伟。观内地势高旷,视野开阔,沿山而上,曲径通幽,古柏参天,更显得道气森然,如今修葺一新保存完好的亭、殿、阁、洞倚山而建,错落有致。珍存的历史碑碣记载了着名道人张三丰的史迹,神奇的瓜皮书唐诗碑具有珍贵的书法艺术和史料价值。

  金台观于1956年组建宝鸡市历史陈列馆,1958年正式更名为宝鸡博物馆,2000年建立宝鸡市民俗博物馆,200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7月金台观还观于道,成为宝鸡市道协所在地,市道协恢复了金台观道教文化场所,重塑了道教历史名人塑像,成为市区着名的人文景观。

     

  金台观“三绝”    

  金台观内至今保存着与张三丰有关的“三绝”。第一绝就是三丰洞亭前矗立着两通张三丰“瓜皮书”诗碑,字迹遒劲飘逸,游转飞动,使人流连叹赏,久摩不舍。这两通诗碑原在古池州(安徽青阳)青牛宫内,宝鸡商贾士子至徽经商游学,到青牛宫拜谒老子,访三丰遗迹,得睹刻石,爱不忍去。后因重金布施,方求准允拓捶四帧真迹携回,裱褙后悬于洞内。日久,烟熏火燎,破损逐增,绅民深知得之不易,恐其湮灭,遂请巧匠镌石二方矗之观内,方使真迹留传至今。

  宝鸡乡民世代崇敬张三丰,对其遗物更是尊为仙赐。其龙蛇体唐人诗碑则至神、至绝、至秘。诗碑之书体除文人墨客可以辨识,乡民里人多不识其貌,于是传说纷纭。

  相传,一年暑天,张三丰和观内道士在玉米田里锄草,酷热难当,汗如雨滴,只见几个牵着驮骡的乡民由陵塬下来,到城里去卖西瓜,道士们正口渴难耐,就挑了几个西瓜解渴。这些农夫们常来常往于此地,与观内道士很熟,故一边切西瓜,一边向道士问安。其中一位农夫,见张三丰用吃完的瓜皮在地上描划。就说:“闻道长善丹青,家父常向人讲说。今我家建一居,道长能否为村夫书一中堂,在新居张挂?”张三丰欣然答应。农夫遂将家织一匹白布从驮筐上取下说:“没备麻纸,能否在此布上一书?”张三丰说:“可以。”农夫把布铺好,将支在地边烧水的铁锅扣在地上,顺手拿起瓜皮,沾着锅背上的烟炱,在布上挥洒狂书。在农夫和道士的惊讶声中,一幅丈余长的草书唐诗顷刻而成。诗曰:

  仙境闲寻采药翁,草堂留话此宵同;

  细看山下云深处,信有人间路不通。

  泉引藕花来洞口,月将松影过溪东;

  求名心在闲难遣,明日马蹄尘土中。

  后来,张三丰云游传道未返,乡民思念三丰仙师恩德,多有恋念,遂将为农夫所作书帛描摩,请人精镌,始有今日之“瓜皮书”碑。

  第二绝是传说为三丰遗物的“翻瓦罐”。这只珍存至今的瓦罐,初看与其它瓦罐并无二致,细察则发现用来系罐的两耳嵌在罐内(而通常系罐的两耳都是在罐的外肩壁上)。传说张三丰在寓居金台观时,常为人们治病疗伤,广行善事,深得乡民崇敬。农忙时还和观内的道士们一同帮助附近农民耕耘收获,亲如一家。一日晌午,王老汉小姑娘玉兰送饭来到地边,王老汉见观里的饭还没送来,执意要张三丰同自己一道吃。饭罢,张三丰见瓦罐内还沾着很多饭粒。就说:“罐里还有饭,不要糟蹋了。”说着就提过瓦罐,双手沿罐口边捏边舔。不一会,瓦罐竟像皮囊一样被捏了个里朝外,罐壁上沾的饭粒被舔了个一干二净。王老汉和乡民们都惊讶不已。玉兰捧着罐子在村民中转来转去,争相传看,回家又让奶奶和母亲看,母亲就把它当成宝贝藏了起来。

  从此,这个翻过的瓦罐就保存在王老汉家中,关中西部地区农村舔碗习俗由此而来。人们塑像敬祈张三丰时就会想起他的节俭美德,玉兰家后将瓦罐献出供奉在三丰洞内,一直保留至今。

   第三绝名为“神锄定柱”。相传,乾隆年间重修金台观,当天立木,次日梁柱倒塌,连续数日不成,急坏了负责修建工程的绅民会首等人。

  一天晚上,数日劳累不堪的会首在禅房打盹,见一鹤发童颜、蓑衣布衲的老道,右手持九节藤杖,左手托着乌黑发亮的东西走来说:“我在宝鸡多年,深知民风淳厚,乐善好施,为答谢乡亲,特送神铁两块,明日立木,置于础上,础固殿稳,俗道安泰。”

  会首惊觉醒来,方知为梦,但看自己手中却拿着两块铁锄板。即将此事告知绅民及工匠人等,莫不欢欣鼓舞。此日如法而作,果然顺利,三清殿得以修葺落成。

  后来,人们发觉供奉在飞升洞中张三丰所遗蓑衣、布衲、藤杖依在,只是耕耘用的两把锄头只剩下木柄,而铁锄板却不在了,始知定柱神铁是张三丰用过的铁锄板。

  尽管三清殿后来又经多次维修,但这两块铁锄板一直垫在檐柱之下,民间也就流行开了“神锄定柱”的传说。

  张三丰一生悟老庄,养清静无为浩然之气,又具有深厚的儒家文化素养,他与金台观的神奇传说在民间经久不衰。金台观以其优雅古朴的环境,使人朝山寻道,凭栏怀古,成为三丰仙居。方圆百里之内的善男信女,自发组织了一年两度的农历三月初三和十月初十金台观古文化庙会。庙会期间,秦腔、皮影、小曲、秧歌、木偶等文艺活动和独具关中特色的各种地方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吸引了八方乡亲,观内游人如潮,香火鼎盛,人气兴旺,热闹非凡。置身于金台观内,登上玉皇阁楼,远眺陈仓大地,晴天则青山叠嶂翡翠环列,鸡峰插云;阴天则云遮雾罩,古道通天,犹如昔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再现。更有甚者,雪天登观,观里瓦白柱红,黄梅傲雪,银妆素裹,楼台亭阁若隐若现,如临人间仙境,似是玉宇琼阁。登观、游观、览观,均让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留连忘返。

  再来一张。  

  

  不说话,就发图。

  

  我再发。  

  

  强烈支持金台大发展、大繁荣!

  

  金台区 罗家塄退耕还林 基地  

  

  大唐秦王陵 合葬坟

  

  市行政中心 对面的 代家湾示范园 石门
 

 

  夜景

  

  




   川上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古往今来,多少林泉高士曾经跋山涉水,于天地精华中陶冶情操,在不言的大美中汲取智慧。然怀抱高雅情趣,品味山青水秀,吸纳自然灵气,抒发感人情怀,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智者乐水,正因为水之流通,水之清澄,水之广阔,水之灵气。水顺势而流,不拘泥于小天地,好像很有智慧的样子;历经千险万阻后到达目的地,在远方获得成功,像是品德高尚的人。而人之美德也应像水,“上善若水”,老子说的真好,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两千多年前,孔圣人站在河岸上,仰观俯察,见川流不息,遂兴起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然而,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万象更新,亦同此理。

  水是生命之源,古人认为水孕万物,西方哲人更以为水是构成万物的基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看重的是水流,他曾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将世界运动的真谛一语道破。

  岁月的河流滚滚向前,永不停歇,永无止境,生活也不曾停留脚步,风一样吹过,叶子一样飞舞,又轻轻落下。回忆走过的路程,干事创业的激情,艰苦执着的奋斗,繁华落尽的真淳,一切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思想,在于情感罢了。

  站在渭河边,看河滩上的芦苇随风飘摇,东流的渭水一直朝向太阳底下,想到了它的归处黄河,又联想到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眼下渭水静静地流淌,远方却是等待容纳百川的海洋,不禁崇敬起这小小的河流。

  走进六川河,膜拜天然大佛,探访六川之源,体验生态魅力,恍然明白,六川河之美,因大佛之缘,因山青水秀,也因为一种追求与创造!

  感沐大自然的诗意之美----作品集序

  金台是一片福地,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这片土地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仰韶文化发源地北首岭遗址距今已有7200年历史,素有“金阁流霞、仙台引凤”美誉的金台观座落在北坡塬下,还有享誉三秦大唐秦王陵、卧龙寺、金顶寺等佛教胜地,都给金台赋予了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底蕴。

  而今,作为金台“四景一区”之一的六川河异军突起,成了金台新的旅游胜地。她天然纯朴,素面朝天,带着西普陀天然大佛、龟蛇岛、和蜂泉山的美丽传说,为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生态文明。2009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投资数千万开发建设六川河生态文明示范区,长坪公路、观景平台、六川河生态园相继建成,示范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六川河景区已成为市民近郊游的好去处。

  如果一座城市的名胜古迹是历史的华裳,那么文化就是其精髓。而文化要靠文人研究、传播、兴盛,所幸金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不乏名作家、画家、书法家,尤其是金台文学艺术联合会的成立,更为金台的文艺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城市以文化兴,文化以旅游名,盛名以文字传。旅游是一件好事,闲暇之余,背上行囊,或拜谒名胜古迹,或登高望远,或面朝大海,最好是去有山有水的地方,置身大自然,顿时灵魂净化,眼界开阔,吟诗作赋,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诗意之美。这种远离凡尘俗世后的愉悦,领略美景时的感悟,思想感情的抒发,都是人生的美好回忆和财富。

  青山绿水六川河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许多作家、画家、摄影家游玩之后,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留下了极好的作品,这才有了《魅力六川河》作品集的付梓。“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其中的作品饱含了作者们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有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有人性、心灵、境界的发微探幽,他们以独特的视觉和手法,表达了对六川河的热爱和对金台的关怀。

  翻阅《魅力六川河》,感沐大自然的诗意之美,仿佛置身其间,掩卷沉吟之余,一再想起一首诗:一粒沙中看见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到一个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西普陀风景区位于金台区硖石乡,经过中山路向西,过3路终点站,粮库向北,顺路倒硖石乡,再向西行,就到了。

  估计从市区开车不到30分钟,就可以领略美景了。

  去年九月九日拍的金台区六川河一带的照片  

  

  赵家坡上回看宝鸡

  

  观景台上看六川

  

  十月四日的六川河

  

  




  再传一张,以防沉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