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初级抗衰老护肤品: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6:07:32

第五课 20071127-如何养生

由紫蔓菁整理

咱们今天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来讲一下气道养生,上次讲的主要是养生的一个背景,这次主要讲一下如何养生,这可能也是绝大多数人所关心的。

关于如何养生因为流派很多,我就只从气道的角度来谈一下养生的实质和过程。这个我以前说过可以把任何事物理解成一团气,或者叫气团或者叫气场或者叫气象都可以。下面就是围绕着一团气来讲养生,所谓生当然就是有一个健康的气团,健康的气团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能持续。所谓持续就是在整个的生命历程中能正常渡过;第二,有精神。这在前面强调过,任何一个气团都是有生命的,有它的生老病死。既然有生命,当然就要讲究质量,这个质量就是有精神,这是一个前提。精神的涵盖面很广,首先这团气本身的状态很良好,可以比喻成神采奕奕,这里面没有任何可以量化的指标,这和西医判断事物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都是靠感知。也就是说学好中医必须是内证而感知,也可以说是实证,不假外求,并不是拿把尺子,拿张纸就可以计算出来的,所以我们体察一个人或一团气的健康状况必须是感知的而不是可以定量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可以理解下,我们现在的社会在不断的外化,所谓外化就是不断地物质化,内心的东西不断的空虚而外在的东西越来越实在,比如工作的量化,生理指标的量化,乃至于情商(ICQ)智商的量化。这种量化不是不可以,因为在外化的过程中事物是发展的,必须能够衡量测定,这也是以西方为代表的现在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得必有一失,既然都外化了,那内在的东西如何保证呢?所以孔子的学说讲到适中、中庸是有一定道理的,既不完全外化,也不完全内敛才是入世的哲学。这是我们讲的这团气,它既不完全附着于肉体使气干瘪,也不局限于里面讲究内修无为,这是入世的哲学,出世的哲学可能又会有一种思路。

举个简单的例子,什么都可以量化,但思想和感情是不能量化的,这个大家应该有切身的体会。所以说物不可以终极,阴不可以终于小阳,阳不可以终于小阴,阴阳消长推行变化,才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说外化到了极致就是向反方向发展的过程,但是这是一个反复交争的过程。古人说龙虎相伴时,龙和虎代表两种事物,也可以代表阴气和阳气的两个极端,相伴时互相吞噬但是又不能消灭对方,所以产生了龙虎相伴时整个的流演过程,这也就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既然不能量化,那又如何去揣摩呢?就要靠我们的感知。所谓是靠我们的感觉,是靠我们的认知,这种认知来源于从那老师的学习和朋友同学之间的交流还有自己的切身体悟,这叫做大知,如果仅仅是从书本上所学,没有任何的实践基础可以叫做小知。为什么不说这团气是大,是方,是圆呢?而是只说它有精神,这就直接指出了这团气的健康与否是跟它的精神状态以及精神状态融化到这团气的方方面面(任何一点)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把一团气的健康与否直接定性为是否有精神。也就是说有没有主宰,这个主宰是不是稳定,有生机,有朝气,处于安详安定状态的一种代表。所以希望大家以后揣测任何气团的时候不要只是去外在的定性,只看它的肉体或物质,而不注意它的精神和气场。

举个简单的例子,外面的一草一木,长得非常翠绿、油亮而且枝条很舒展优美,但是当它枯萎或者陷入病态的时候,比如拿到房间里或者土壤出现了问题,就会呈现一种病态,叶子开始发黄,整个植株矮小不生长。但是如果综合的从精神层面来理解就有另一种观察事物的角度,如果一个植株不挺拔或者不油亮了,而变得枝条晦暗,又枯又黄,我们把它理解成为一个人(因为我们身为人嘛!对人的感觉是比较敏锐的)把人的感觉比拟到一些事物上,比如草啊,一些动物,就会发现也可以以一种方式去感知它们,这样我们就建立了精神的感知方法。

比如看一个人的精神不是测一下血压,量一下脉搏,或者做一些指标就能了解的。现在很多体检,很多数据摆在面前,我们可能被这些数据所局限,其实如果慢慢从气道的角度来体察一个人的健康程度应该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因为望闻问切第一个就是望,直接望其气色,这人有没有精神锻炼一段时间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比如看精神第一眼看哪?看眼神,眼神是否安定,如果飘忽不定或者眼神枯涩马上可以理解这人不精神;或者这人上来就揉眼睛或者眼精昏蒙,这些都可以作为第一感官来判别。也可以观其面色,如果面色如土、晦暗、隐隐而有青色或者脸上有明显的颜色的改变,这样的人肯定也不健康;也可以看嘴唇,如果唇色如朱,朱是鲜红的意思但是不是特别鲜红(朱色,不等同于红),嘴如如朱,可以说有生气,这个人可以判断他身体不错,气血充沛,嘴唇主脾胃嘛,可以说他脾胃很好;如果嘴唇很厚实可以断定脾胃厚。后面会讲为什么这样来比喻,不说脾胃气怎么样而说脾胃厚,唇厚则脾胃厚,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脾胃上通于唇嘛!

关于相可以多说两句,相五官而知身体啊!鼻通肺气,鼻大则肺廓大(肺是胸廓),胸廓通于鼻,如果鼻子很尖耸(尖耸而无肉)不是好的征兆。鼻子应该像泰山一样敦厚,古人讲鼻如悬胆嘛!像胆囊那样的圆润和饱满才是标准理想的鼻子。但现在很多人比如一些女孩要求高鼻梁,不知道是学西方或是现在的一种审美观点,这种观点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说鼻子不厚,而是高而尖耸的话,肺气就不厚,肺叶薄,容易得肺上的疾病,所以鼻子也要厚实啊!鼻孔要大不能窄,鼻孔窄三焦气道窄,可能气机会扭转不畅,因为鼻孔是气机通畅之所,是气机通畅的典型代表,所以说鼻孔不能过于小,鼻孔小则气道小,这一点气气相感的理论可以作为支持。

还有看耳朵,古人讲前面不见耳,问是谁家子,就是说从前面看耳朵看不到,而是隐隐的贴在脸的两侧,问是谁家子就是说这是谁家的富贵公子啊,一生福禄不愁啊!可见耳朵贵隐不贵显,不能得一个招风耳啊!大家可以观察下周围,凡是耳朵立起来,像八戒的耳朵一样招风呼扇呼扇的多主不好,为什么呢?耳通肾,肾是闭藏之气的地方,要把所有的精华收摄闭藏在肾中,所以肾气贵隐不贵显,如果肾气外露,浮越这些都是不健康的代表。耳通于肾,耳是采听(采纳收听)之官,是被动的接收声波而不是主动的去观察,把声音采集来加工整理为我们所用,所以说耳贵隐不贵显。耳要白不能黑,耳大要有轮,耳朵要贴在头的两侧而且要有一定的耳垂,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耳垂呢?耳垂也是主封藏,垂则能藏能储,如果不垂则不能储则肾精不固,可能不仅是身体不好,很多方面也会受到影响,这是五官。

还要说一下额头。从气气相感和全息理论来讲,额头是清气、天气的代表。(一身心肺之气)清气上升,在天成像,外化成心肺;浊气下降,积于腹中,外化成肝和肾,这是浊气的代表,清浊相干产生了整个气机的交流。五脏之气的精微上注于头,整个气蒸腾向上,形成了五官。头中之气也可以说是清气的代表,《黄帝内经》中有一篇关于卫气的循行,里面提到骠悍之气向上达于头其余散于胸中,饮食之气或者精微之气通过气机的运化向上蒸腾,大部分在心肺之中输布开来,输布到全身;还有一股气很滑利可以上得很高,直接上注于头,散于头中,形成了五官,并且很多都是精微之气。有一章提到为什么头独耐寒,为什么大冬天要穿衣服而头不需要呢,不戴帽子也能抵御寒冷?《内经》上有一篇明文的解释。因为头是百脉所汇,所有的脉气都在头上有所体现,这么多脉气运用这么多能量上来之后可以抵御严寒。往上冲冲到了头这个场当中也分清浊,浊者积而成嘴和下颌;清者继续上蒸形成两目和整个额间之气;两边的往两边冲,有肾精独注之气,也有其他气散在于两耳之间;鼻气在中,也可以叫中官。额是清气的代表,象征光明,额头如果很明亮、平滑,可以说清气不错,心肺之气或者说精明之气比较足。古人讲额如立,如腹肝如立就是像墙壁很垂直立在那,展展得很平;如腹肝把猪肝或什么肝展开之后很滑稍微有点弧度而且很饱满,这就是立壁腹肝。从两个层面表示了健康有精神的额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很多媒体报道追求小额头,对此很难理解。人的大脑的进化有一个很重要的代表,如果清阳之气不能占据很大的比例的话,那我们作为人这个聪慧之气就会少了很多。所以今天暂时讲一下鉴定一个人有精神,健康的面相方面的认识,下面切入正题。

上次对如何养生说了几点。第一,人得病之后非一朝一夕可好,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锻炼,而且必须靠自身的能力去重新获得健康。现在看了很多病人,主要说一下慢性病,急症不作为这次养生的主要探讨,因为急症来势突然,只要辨证准确,药量相当,治病可以立见成效。比如急腹症,就是着寒了,胃中寒气攻冲(攻击和左冲右突)导致胃疼痛难忍,这时候只要大剂的热药和甘剂(甘温之剂)投下去或者大量的喝一些热汤,腹中鸣叫,寒气乃解,一下子立竿见影。今天就不讨论急症,主要讨论慢性病。古人说得病如山倒,祛病如抽丝,形象地说出了两点:第一,得病如山倒,病不是一天得的,但是发病有可能是突然发病,长期处于亚健康或量变的过程,最终一下质变了,人一下放倒。就像一个房子,折了一根梁倒不了,两根梁倒不了,到了一定程度可能突然一下房子就会倒。可以用柱子来比喻,一根两根三根这样的柱子,但是想再把房子搭起来就要重新费脑筋了,在未倒之前加以修复可以勉强支撑,如果一旦倒了再想恢复可以说非常困难。像中风病人一样,现在的中风一般都不是外中风,而是内中风。长期(可能二三十年)的失于养生导致气血空虚,气机逆乱,整团气长期在那支撑着,一直没有倒,突然哪天一个诱因发作,或者在晚上气脉一下不行了,突然中风。中风的发病机理也很简单,就是内脉(人的经脉分内脉外脉),原先是外脉慢慢有问题,慢慢的往里面感染,内脉也有问题,感染到一定程度,内脉支撑不住了,他的代偿能力不够了,突然内脉紧缩,就相当于丧失国土一样,一下子偏于一侧或者偏瘫。

如果从气道角度就很容易理解中风,最一开始人的气机可以周遍整个全身,到后来气机越来越弱出问题了,不能周遍全身了,但也没有到完全散失的程度,只能暂布一边(一下子气到了一边),另一边就是完全空虚,控制力就完全的没有了,这就是气道角度上中风的机理。这时候再想收复失地难上加难,像很多人头发白一样,为什么会白呢?气血向头顶输送,输送到一定程度接济不上了,慢慢的有一个代偿,头发也一样,不愿意白,会想尽一切办法护住黑色,如果实在护不住就完全放弃了,阵地就不守了,直接退回去了,马上头发就开始白,再想恢复就难上加难,阵地已经失守了,只能人气血完全充沛的情况下才能重新夺回阵地。不是什么首乌、霸王洗发液护法液之类的在头上梳两下就能完全解决的,是一个内在气机的问题。如果阵地还有一个人,只要有阵地,那再输送兵员或者是营养那起码有人接续,如果阵地撤掉了,再想恢复回来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疾病也是这样,一旦得了而且有明显症状,想恢复原先非常困难。可以这样说,十年以上的慢性病没有三年到五年恢复基本不可能完全恢复,只能是变相恢复。

现在人们的压力很大,都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轨迹中生存,如果身体出现问题可能是长期的,比如长期工作劳碌,长期情感折磨或者长期生活饮食方式不当,这就会积累一定的慢性病。很多人生下来气机就是不健全的,往往会有这个那个的缺陷,以后得病就是从这方面来得。比如病人有过肾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嘛!以后肯定往肾的方面发展。有人肠胃薄,吃点东西就拉,完谷不化或者受凉就腹痛,如果没有根本转变那可能一辈子都会向这方面来引导。吃了几剂药可能当时缓解了但是以后这个部位还会发病,所以说病有可能是终生的。比如说人心脏不好,心气开阔,不能收紧,为情感所困,明显感觉心大,《内经》上有言心大心小心正心斜,心大而软有可能会从心脏方面得病,诸如此类。首先人有先天之不足,后天又失于生养,往往会从不足的方面发病,很可能就是一辈子。所以说人的病与生俱来,只是或隐或显,如果想从根本调治疾病只能从气机和精神状态、生活方式来调养,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很多慢性病有急性发作期,发作期可以用治标的方法来缓解。举个例子,一个人尤其男性长年瘀滞,容易得肝上的疾病,因为现在生活压力大,整团气机很不畅通不畅快(喜欢喝闷酒),不畅快代表什么呢?就是气机流转不顺。肝是生机的代表,如果人长期不畅快那么生机不旺,生机被遏(阻遏),慢慢的会导致肝硬化。气贵柔而调,柔和而条达,不能僵硬而枯槁。老子有句话人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就是草木小的时候柔软而翠绿,死的时候枯黄易折;人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小孩柔软而弱小,但是这是一团和气,会望气的一看便知,虽然柔弱但这是和畅之气。其死也坚强死的时候坚强不是意志的坚强,是坚硬强直,是一团死气的代表,生机没有了,没有流转了。所以说肝硬化其实很简单,就是气机不流转升不起来转不动了,慢慢的积在那就硬了,这就是肝硬化在气机上的实质。

对治长期抑郁不顺或者紧张状态的病人得了肝硬化怎么来治呢?有人说活血化淤(现在可能主要是活血化淤吧)和破气理气舒解肝气,这不能说不对,但从气机来考虑应该怎么治呢?素灵说舒畅气机,这就很到位,尤其直接体现了对治之法,所谓的有来有去,既有其来就有其去,既然知道如何来就应该知道如何去。很多人说肝硬化很难复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就像得了癌症就一下判死刑,说几年成活率,这样就是过于迷信了,任何事物有来就有去,既然知道其成因那就按照成因去分析就有对治的办法。有说是升阳有说是升肝气,这样来分析,由于此人经常郁闷,工作婚姻郁闷至极,又没有出路,其实肝气就是这样的代表。所谓意领气,意念带领着气,意念是什么状态气就是什么状态,意念在长期压抑的状态下气也就处是在长期压抑的状态下。所以如果要解决肝硬化的问题首先要从病人的意念上来下功夫,其次才是用药上。如果这人想不开不能很开朗舒畅那么他的肝硬化不会根本好转,吃破气破血活血化淤的药只能暂时缓解,通而复堵,生一次闷气马上又堵上了,所以说肝硬化难治是难治在情志上而不是用药上。有人得了肝硬化之后一旦知道几乎就到了不可逆的程度(现在谈癌色变,肝硬化再进化就到了肝癌,肝腹水),所以说治疗的出发点就是让其人高兴,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如果其人不高兴那么病没治,很多人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很坚强去面对,但是潜意识还是很压抑,这种压力足以压垮一个人。所以从这方面考虑使他情志舒畅是很困难的,所以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的,原因在此,但如果可以心情舒畅那么就是可逆,而且这个舒畅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长时间要舒畅,因为憋闷十年了,想一天两天舒畅使结构发生改变是不可能的。硬化就证明气是长期如次积累然后纤维化,那么想从物质层面化成调柔的状态需要长期气机的积累,这种气机的积累又是需要一种调达舒畅的状态下作为一种保障(这种病人接触的不多,这一块多说两句)。

作为一个医生第一要明理,明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明,而不是从单一的一个方面来明;第二,医生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病都可以治的,如果什么病都可以治那么即便是一个神医,那么会是一种什么现象大家可想而知;第三,病人的业力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共业,不是靠高明的医术就可以解决的。很多事情非常凑巧,可能病人会听你的,也可能不会听你的,可能一个阶段会听,一个阶段不会听你的。所以医生有几不医,其中就有无缘不医,不信不医。还有一点,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职,但是不是医生的目的,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了,如果治病救人不是目的,那医生的目的是什么,何以为医生呢?我从两点来解释,如果是医生身份,那么职业是医生,但是还有更多是左右不了的。上一讲谈到过,老子讲为什么人多死以其生生之厚,如果过度看重生不去面对死亡,那可能不是一个高明的人,因为有生有死,生死相续,如果都生没有死那何以为生?所以有句话说治了病治不了命,但是现在很多病与命都是相关的,所以说很多病医生能治也不能治。这是第一;第二,现在很多病和医生自己整个的精神意念和精神状态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必须在自身条件具足的情况下(不仅是能力,还有自身环境条件具足的情况下)才能去治疗某些疾病,如果强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刚才谈得第一点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并不是说中医一定比西医强多少),我们要首先明白慢性病的定义或者病的定义,病与人身的关系,与命的关系,这个大前提了解了,我们才能正视慢性疾病。学中医的朋友决不是知道某一个验方或者得老师一个真传就可以治疗某一类大型疾病,比如白血病、糖尿病、中风啊,守一方,守一病而成为一个名医,希望大家不要打这样的主意。如果想治病,西医也不是傻子,那么多高智商的人在研究这么多疾病,不可能中医一付草药或者几根针灸就可以完全解决,不是不能解决,有些所谓的慢性病可能是某个气机点上有问题,通过汤药或者针灸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的。但是大部分慢性病已经和人身的气机合二为一了,就像朱丹溪说的如油入面,再想分开难上加难,比如中风、糖尿病、心脏和肝上的问题,这些入脏的疾病绝不是几味草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解决的,但是中医是有方法的,也能告诉人们如何对治此类疾病。

接下来讲一下治病的其他原则。把慢性病治好第一不是短时间的,第二不是医生自己的事情,需要医患双方的配合,并且患者和医生都有一定的能力,起码是智慧上一些能力。刚才说肝硬化病人的时候已经引入了一些原因,在中医讲有内伤、外感、刀伤之灾,内伤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嘛!外感是寒暑燥湿风火。这里面病人得的是内伤的疾病,内伤难调,外感易去,得了内伤的病如果不从情致以及生活方式方面去着手解决,是很难通过草木之药治愈的。刚才讲的肝硬化一般是由于忧郁导致的,现在国家加快了整个社会的转型,生活各方面压力突然增加,使很多人经受不住,想挣得钱挣不到,想要的工作也得不到,房子买不起,老要有所养,孩子要上学,还要规划未来,如此这般导致现在抑郁的病人越来越多。气机不调畅,很多农村唱山歌,为什么要唱山歌呢?就是有一个调畅气机的机会。人一发声气机就要外达,震动整个的胸腔腹腔乃至四肢百骸,通过唱山歌这种辽阔和畅的唱法,使人的气机产生共鸣,对气脉可以起到通畅的作用。还有西藏的喇嘛每天要诵经,诵经有诵经的方式,大家可以听一些录音带,非常浑厚而且底气十足的,这样长期的诵和唱可以使人的气机气脉通畅,不失为一种养生的妙法。

现在看一下我们生活在城里的人,除了去KTV唱歌外,还有多少时间可以通过声音抒发感情?而且现在的歌曲很有问题,《乐记》: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就是说通过一个时代唱的歌奏的乐就可以体会出这个时代的特点。我们现在唱的歌一般都是快节奏的,并且很不稳重,不是撕心裂肺就是无病呻吟,这种歌称为邪歌,不是雅乐,是郑声。就是淫意之歌或者是暴力之歌,这种歌直接带动人身不正之气的发展和侵蚀气机和肉体,虽然有时会起到发泄的作用,但是潜移默化会影响人的气场。所以说如果可能唱一些流传下来的民歌或者开广稳重的宫商角徵羽中的宫音,就是庄重的歌,可能初期不太协调,但久而久之,正气养足了就会产生共鸣了。治疗肝硬化还可以听鼓音,就是一面大鼓,很多人在那敲,产生的鼓音是角音,蒸腾怒发之音,这种音可以调畅气机,对鼓荡肝中被遏制的郁滞之气是非常有作用的。所以说无物不是药,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药,只要明白了道理,不仅是有形的可以治病,无形的也可以治病。

我想再强调一下,人的意志对战胜疾病是有重大作用的。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而不是生病死的,这个观点还是比较赞同的。很多癌症患者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几乎就精神绝望或崩溃了,这样气机无所统,全都乱了,没有领导了,领导吓死了,气机全都乱了。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不行了,所有的气机没有头了会是什么状态?一定是四散奔逃,或者是乱作一团,该供应的供应不上,该调配的调配不了,气该上的不上,该下的不下,气机全都逆乱了,白天精神不好,晚上睡不着觉,即便不得癌症,生活质量能高吗?现在很多人得了癌症之后都说自己能面对,其实有几个人能真正面对能放得开呢?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这种压力足以把人压垮,这里就不举太多例子来说明癌症是吓死的了。

还有一点,癌症是被治死的。就说肿瘤吧,在身体里长,不碰它,神志安定,肿瘤有一个自我生长的过程,可能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八年,如果气机尚可的话,肿瘤可能会和人体共生,比如很多人一辈子带一个瘤子都是存在的。所谓的扩散或者良性恶性只是以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可以说大部分瘤子都不会是疯狂扩散的,疯狂扩散有两点原因:第一,神无主,气血自己衰败,像两军对垒,自失阵脚别人才会冲过来;第二,自己乱了方寸后假以外力,使气血更衰,更乱。比如化疗,其实化疗的本质就是正邪一起杀,因为不会是只杀癌细胞,不杀正常细胞,这几乎不可能。哪里有贼那就要和附近的人群一起杀掉,这样杀来杀去,这样就导致气血迅速衰弱。癌细胞也是正常细胞化出来的,不会凭空生一个癌细胞,在正气弱的时候会让更多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杀灭正常细胞的程度要远比癌细胞多,或者在放化疗攻杀过程中正气很难跑赢邪气,在西方已经基本否定了放化疗的实际作用,所以说这种对抗的治法是非常愚蠢的治法,对方变成了贼一定要把它干掉而不采用感化的办法,对整个人身的杀戮可以说是从手术开始的。比如得了胃癌,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切除,全切,得了肠癌切肠子,得了肝癌切肝,诸如此类,这样切来切去人就所剩无几了。如果不学会转化之法,在这种对抗性治疗过程中人的生机是非常脆弱的。慢性病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因为疾病的治疗不是那么容易,但只要找对了方法也不是不可治的。

下面说第二点,慢性病的治疗方法。一定要找对方法,万变不离其宗,疾病可以百变,但规律只有一个,规律就是气机的规律,气道的规律。从哪方面来看呢?从自然万象来揣摩这个规律,因为初期我们不具备自我观察气机的能力,可以通过对万象规律的观察来体会自身气机的特点。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经》),法像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周易》)分别出自不同的经典,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说春夏要养生气,秋冬要养收藏之气,前面讲过,有生就有死,有长就有收,春夏长庄稼,秋冬收庄稼和藏庄稼。人生气机莫不如此,人有生就有长,有长就有收,有收就有藏,人的所有的气机都是在不断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有生就有死,每天不断的都有细胞死去,也不断的有新的细胞的生长。大家一定要建立万物有灵,万物有感的观点,因为人作为生命的聚合体,是由无数的小生命组成的,而体现在人的自我感受方面。因为有无数的组织细胞共同构建了一个生命体,不要自私的认为自己就是自己的思想在做主,只是暂时假以这个思想来支配这个身体。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中国有中国魂,可以理解整个中国大地有一个形体,有一个中国魂,中国魂在哪呢?就是所有的人共同感化出来的一个中国魂,中国魂没有具体的地点也没有具体的人,不能说是北方人也不能说是南方人,也不能界定在哪,但知道是有的。同样人身也一样,思维和感受都存在于哪?不能说存在于脑子中,也不能说存在于心中,《黄帝内经》已经说过脾主意,肾主志,肝主魂,肺主魄,心主神这是五神,但不能绝对的说心是主神的,是所有共建了自我的感受,中国魂、民族魂也一样,或者说家乡、族群也一样。

还有一点,不是整个形成一个肉体就是一个个体。比如蚂蚁,完全可以理解蚂蚁是一个松散的整体,只不过每个细胞外化成每一个蚂蚁。把蚂蚁洞的所有蚂蚁比喻成一个蚂蚁这样就能理解了。形其实不是最根本的标准,而是一定要抓住气机和神主。蚂蚁之间怎么交流,如何知道敌我,信息如何传递呢?如果从气机来理解就很简单,就是一个气场,所有蚂蚁都笼罩在这个气场当中互相交流工作。人也一样,细胞和细胞之间也是在一个大的气场当中互相交流,每一个细胞都是自己的细胞,把自己的意志灌输到每一个细胞中。国家也一样,把国家的意志灌输到每一个个体怎么灌输的呢?就是通过感应而灌输的,每天所见所感所知都是在大的氛围中形成的,最终凝聚成自我,其实每一个小的自我就是国家自我的缩影。人也一样,人的意志会灌输到每一个细胞,当人昏聩的时候每一个细胞都开始昏聩,也就是神在人身中起着决定作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在说养护生机的方式,春夏万物繁茂生长,所有生物都是欣欣向荣的带来了生的过程,秋冬天气寒冷万物肃杀,秋天带来了果实累累,冬天把所有事物闭藏,这样形成了一个环路,人身也如此。

现在由于四时不调的病很多,举几个例子:第一,冬不藏精,夏必病温。很多人到了冬天不知道收摄调养,还是不断得工作挣钱,或者感情宣泄,这样就像人晚上不睡觉一样,不知道休复(休息和恢复),冬天积攒的气血积粮就不足,没有足够的行粮去应对明年的征程,导致春天生长之气不足,人往往体质就开始下降。病温就是发一些发热类的疾病,我们所说的直接就是外感,因为冬天攒的东西不够,夏天又要去做事,就导致机能衰弱,机能衰弱之后就容易遭受外界环境的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蚀,就容易得一些感冒发烧类的疾病。这样的病现在很多,比如冬天暖器烧得很热,使人精气不藏,冬天在屋子里当夏天过,盖个毛巾被就过冬了,感觉不到寒冷,很多虫子也杀不死。人也一样,不能很好闭藏就像晚上不能很好睡觉一样,开着灯,神识也不安宁,也就是说冬天没有储备好,夏天就容易得一些免疫系统的疾病。所以说人一定要注重冬天,冬天就像死亡一样,就像休息一样,所有的不利都是有利的转化,所以前面讲不要一味的执著于生,畏惧于死,这是一个豁达的人需要面对的,劳逸结合吧!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一也没有绝对的二。有人说应该怎么办,只能是相互结合,白天工作晚上睡觉,不能颠倒。这就是护养身体的关键,就是顺从自然的规律,使我们自身的规律与自然的规律保持一致,也就是与环境相协调。春夏应该干什么事,就是应该干恢复生机,建立使自己身体外化的事情,秋冬就要收摄回来,形成一个循环,如此而已。白天晚上也一样,白天工作晚上要休息,不可能颠倒。

这里多说几点,比如早起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不能和整个大环境相协调,那么他的气场会很弱,比如现在很多城里人不能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那就是违背了整个大环境的气场。比如太阳早晨从东方蓬勃升起,带动万物生机复苏,这时候要顺着这个潮流,主动的使自己的生机顺着太阳的生机一起发越。所谓强攻不如顺势”“借力打力顺势非常关键,涨潮的时候顺着涨潮走,落潮的时候顺着落潮走,涨涨落落,都能和潮涨潮汐相一致,这样做事会非常有效果。早晨太阳蓬勃升起带动万物的生机,但现在有一种论调,早晨二氧化碳多不适合晨练,不建议老人们早早起来呼吸林子里的二氧化碳,对身体不好。这话真蒙蔽了很多人,的确草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自然而然要产生比白天还多的二氧化碳,积攒在早晨,这话不假。但是二氧化碳浓郁的时候蓬勃的生气从其间升起,一定要抓住整个的气机的方向而不能抓住现状。不要看到当下,多少贫屋出公卿啊,不要因为出在贫苦人家庭就小瞧他,往往是贫户家庭能锻炼出意志品质非常坚强的人来,所以不要看当下要看发展。当下二氧化碳多但整个的气机蓬勃向上,带动整个的肝气条达,所以必须早晨晨练。早晨小鸟鸣叫,天空上气象万千,阳光洒在林间,大地之气开始向上蒸腾,所有这些都是欣欣向荣的,怎么能以一个二氧化碳多来以偏概全呢?人的吐故纳新并不是一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是一个生机与浊气的交换,如果这样的话那所有人呼吸氧气和二氧化碳就可以了,其他都不用吸了,就像喝水就喝纯净水不顾及里面的微量元素了,如果只喝纯净水那身体越喝越糟。一瓶水是一个复合性物质,是由环境长期浸润而形成了水气,这种水气是由水和其他物质融合而成。就像上次讲的一个茶杯(经常喝茶)是由三种气组成的:茶杯之气,茶之气和人身之气,水也一样,水的组成分几种:第一,水分子;第二,水所经过的山川之气;第三,流动起来的流动之气,这就是为何治病要千里之水,这水行了千里了,想想看这会是一种什么势态?和饮普通的水或水坑之水截然不一样,因为是行千里路所以就有千里的气态,所以如果从气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可以避开从形上考虑问题的局限。

有句话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非常有哲理,而且对阴阳辨证辨的非常好,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不可能既富贵又长生,也没有多少人既苦难又短命,可以说在某一个阶段是这样的,但从整体来说确实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什么这样讲呢?忧患就是不好,人在忧患的时候往往向往好,这就是希望,人有希望才能生存,没有希望,没有奔头就相当于绝望,如果绝望了那也就没有什么生存的意义了。就像前面的说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是忧患,生机向上是希望,这样来理解那说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就很可笑了,人不可能只是简单的物质交换,吃多少拉多少,那还是不是一个人了?现在的广告讲一定要补这个那个,这都是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如果大家稍微深入的了解下(不管是从气道还是其他哲理),很快就可以把这些所谓的邪念看清。人的生命是非常微妙和神奇的,不是说缺什么多什么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整个生机的流转运畅与天地是同理的,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担心少什么而担心在整个的体系内形成了不均匀,这是最可怕的,这句话非常正确。回头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什么死于安乐呢?因为安乐就要放纵了,而且安乐代表生活状态等各方面非常好,而人要有希望才能活,没有希望就得死,再往上追求那追求什么,可能就冒了,这一冒就马上接触到了死亡。祸莫大于纵欲,如果人过度纵欲,不仅是房事之欲,而是整个的外在的声色犬马,如果把所有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因,六贼)当成主人去放纵那就会迅速消耗体内的精华,一下子人就被掏空,掏空后气机不再,气团不再,只是一个行尸了。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有哲学道理的。也就是说在生活中不要因为忧患而产生过多的烦恼,忧患主要是代表逆境,不顺,应该从不顺中看出大顺,所谓的大顺就是有生机。不要因为安乐就忘乎所以而要看到安乐背后的危险。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安全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存在的时候不要忘记死亡,这都是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一些教诲,这样再去面对市面上的很多观点就感觉它们滑稽可笑了。

有人说听着好像是在讲人生的哲理,不像是中医。为什么这样来讲呢?主要原因就是把中医融入到道理之中。中医就像海水中的一瓢饮,如果只取一瓢饮那就不会见到整个的大海,一瓢饮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整体下手才能学好中医。前面说过不是有一方一药就可以当医生的。还有一点,如果想治好病需要知道舍的道理。刚才的朋友说了一些,人只有在一种寡欲的状态下才有可能有一个充足的气机。因为人的一生这个整个的气机可以说是一个能量团,能量团终究都要散失掉的,只不过散失的大和小,快和慢,只有使散失的缓慢而持久,气机才能一直的保持充沛而慢慢的衰老,反之,气机耗散的过快,气机衰弱的就更快。人身的气机就像一节干电池一样,用完拉倒,用得越快耗散的电量就越多,电池越容易没有电,西医也说心脏跳动次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任何东西都要珍惜,珍惜所有的东西不如珍惜生命,珍惜身体。

所谓之间什么关系,回到健康来考虑。比如一个人想得到一个东西或一个成就,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耗散自己的精气和神思去完成这件事情。很多人写完书或者做了一个作品就去世了,或者大病一场,可想神思的耗用有多么厉害。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不断地去处理一件事情必然导致神思的耗散,神思的耗散带动气血的耗亡,当强挺着做完事情松懈下来之后,很多病会接踵而至。比如某一个人做一个项目,在此过程中由于非常紧张劳碌,当项目完了之后身体一下垮了住院了,这就说明用心之专会导致严重后果。比如某些人做一件事呕心沥血(古人的某些用词非常讲究),呕心心藏神,把自己的心神呕耗出来,使自己的气血津液整个的吐出来,最终使自己的神气精华外化出来形成了作品和事业。这样是得到了自己在世间的成就,但同时也挖空了所有的气血和生命。何谓得何谓失呢,得到了别人可以看到的东西,同时失去了本身的气血和精气。反过来说,如果可以适度的在世间做事,并且能够保养气血津液,使其不是很急剧的向外耗散,那么又何是得何是失呢?可以看到,失去的可能是很多成就,但得到了健康的身体。

有人问得到了健康的身体但没有做事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得过大病小病,只要得过大病的人都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这团气机不健旺可以说什么事情都谈不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养生,比如搞IT、贸易的在一段时间内顽强的做事,过度的消耗就相当于过劳死吧,不知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做做休休这样才能持久。像长跑一样上来就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后果会是什么样?如果匀速跑可以跑完全程并且速度不慢,如果上来就加速跑后果很难想象。同样我们的人生是从我们可以自己作主到死去,长达五六十年、六七十年这么一个长的时间,希望我们做匀速跑不要做加速跑。有人说老了不行,三四十岁如果不能风风光光,那五六十岁还有什么用,想干什么也干不了,这话是不对的。只要认真保养身体,从现在做起,比如从二三十岁、三四十岁做起,那么身体在去世前一两年都会是非常康健的,如果这样的保精全神那么可以工作一辈子。山区的很多老头老太太活到百岁还在地里干活,而且不比青年人差,这就说明一个道理,他们失去了花花绿绿的世界,但得到了健旺的身体和一生的安康。但我们是不是提倡把自己封闭在山区做那些事情呢?当然也不提倡,因为人还要明理,他们可能只是昏昏蒙蒙的拥有健康而并不是了解很多道理并自觉地去实现。所以说既能明理又能实践而为之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只是知道道理但是不愿去做,与其这样不如不知道道理而暗暗的符合规律去做更好。

现在随着社会的加速首先要学会自保,自保就是保我们这团气机,使此团气机健旺不衰,不能过度耗散,过度耗散得不偿失。有人说为什么会不愿意做,很简单!因为外在的物欲的享受确实会给人带来快乐,比如花钱的享受,声色的享受,包括女色的享受,毒品的享受,赌博的诱惑,这些都会使人暂时昏迷心志,做出一些傻事,所以说不愿意,这是一方面。二是人的惯性一直是由内到外的,想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不做不行,父母说也不听,做了之后才知道这事不能做。很多人都是这样,老一辈传下来的一些观点孩子不听,孩子做了知道不行了很多时候已经晚了,木已成舟了。这是一个悲哀,但也不能说完全是一个悲哀,如果没有自己的亲自体验又怎么知道这事情不好呢?讲个小笑话,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见到一个女的,对小和尚说女的是老虎,老虎吃人,以后不要接触,后来老和尚问小和尚都想些什么,小和尚说想老虎。如果想不通强行去遏制这不是治本之法,比如做一件事情一定是父母不让做却一定要做,现在很多小孩都喜欢玩网络游戏,止是止不住的,既然已经开了闸门那几乎是止不住的。

大禹治水和鲧治水的区别,既然已经发现了,那就要让他清楚明白的认识而不能强行阻断。也就是说人身整个气机是要由内向外发越的,发越之后发现发越有问题才能向里回收,天然纯粹的向内回收不发越的人少之又少,那个属天成。所以治病有从治逆治,有顺着它治和强行逆着它治的,《内经》说不治杲杲热,不治蓬蓬汗,就是说热的都发烫了,里面气机都沸腾了,这时候不要强行的用寒药去阻断它,这个导致的后果就像是在一炉热碳当中浇下冷水,会炸塘的,水火激荡人身是受不了的。蓬蓬汗就是汗不断的汩汩的出来,气机像气浪一样往外滚。就是说在邪气刚盛的时候不要硬来,不要强行阻断邪势。洪水泛滥了不要强堵,要顺势而导之,让它衰弱下来之后再收而治之。疾病上有阴阳格拒,阴寒至盛格拒阳气,吃热药就格拒出去了,只能是热药冷服,慢慢的化之,或者使寒邪渐渐的向外散开,散开之后寒邪的单位面积减少,然后再分而治之。所有这些都是工作生活上的道理,整个自然的道理都可以运用到人身上,人身的道理就是《内经》上的学问。还有希望大家不要局限于中医上的学习,因为中医上的所有理论都是根植于对气的层次或神的层次的把握,才有丰沛饱满的经验用于治病。不然病万变而不见其宗,在人体里胡乱的搞往往导致不测的结果。

时间好像到了,最后说一下,医生也好,病人也好,整个的治病都是跟自己在战斗。医生应当告诉病人要自己战胜疾病,并不是假以外力就能完全解决的,很多病人愿意吃药,不给他开药病人心里还不安,这种情况下可以给他开药,但同时要告诉他如何将养,开的药可以是安慰剂也可以是不痛不痒的方剂,比如四君子、四物、逍遥啊,这些方子吃不坏人,对人体还有拨乱反正的作用,比如他觉得肾不好就可以给他开金匮肾气,同时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其实金匮肾气治病吗?不是说不治病,但很多病不是金匮肾气可以解决的,如果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可以告诉他调生活方式;如果是物欲太盛,忙于奔走生意场,官场上,建议大家不要去治或者给以安慰就可以了。因为这些人的心力太强,完全迷失了,一般是纠不回来的;如果是缺乏锻炼,过于安逸了,天天窝在那,气机不畅都不动了,远远望气都呆在那了,就让他去户外运动,跑步啊健身,同时还要辅以方剂,不然的话他不信你,现在很多人不相信不吃药可以治好病,就可以给他开药,同时告诉他需要怎么锻炼,一天一个两个小时才能促进药物的吸收,这样告诉病人他就乐于接受,而且经常的调下方。其实吃药不是主要目的,锻炼身体是主要目的,身体锻炼刚强了,很多病自然而愈,还有养生是一辈子的事情。大家很多事情看开之后,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正确的起居,一辈子照此而行,就可以有一个好的身体。所以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孔子四绝),不要固执于某一件事情也不要总想着自我。还有勿必,不要强调一定要怎么样,比如一定要争第一,一定要拿到年终奖,这都是耗伤气血精力的方式,不建议大家采用。

今天讲养生只是大概捋了一下,这次就是顺着上次说的几条说下来,中间也有一些错乱,没有形成体系。不过大致的几点还是希望大家注意:第一,疾病的养生、治病也好靠自己不靠他人,作为医生首先要有个好的身体;第二,治病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虎狼大夫上来就开汗、吐、下三方,这对现在的很多慢性病是完全不适用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肿瘤也好,寒积热证也好,不是三五剂药下去冰冻三尺的冰就能溶化掉,要慢慢的消。像很多老中医开方子剂量也小了,药味也平和了,这是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小剂频服不断地消导,但是药要对证;第三,养生和治病是一辈子的,病和命(尤其现在很多慢性病)是相伴相生的,可能一辈子都跟这个病做伴;第四,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根据四时阴阳整个自然规律的变化去不断地从中总结道理。气道初期大家是看不到的,只有通过外在的观察和了解才能体会到气道是真实存在不虚,是真真实实有这个东西,以后随着大家的自我感受越来越深入可以切身的体会到,而不是脑子想像。最后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外得则内失,内得则外失,内得外得不能两立,同样内失和外失也不能两立,不可能同时存在。也就是当官者其病不好治,谋财者其病不好治,好得而恶失之人其病不好治。

还有,所有人的气机都是活活泼泼的,是深奥而广大的,希望大家喜欢气道中医并且可以进一步了解,可以使人摆脱的形质的束缚而达到精神的愉悦。

有一个朋友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讲一下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韵?其实就代表气机在声音角度的几个状态,可以这样来理解:从沉闷而振奋向上,就像低音炮一样的鼓音是角音的代表,就像肝气一样;商音正好相反,击鼓而进,鸣金而收兵,击鼓就是角音,金属声音,罄的声音就是商音;宫音很浑厚,是所有声音的综合;徵音和羽音就是一个火音,一个水音,具体怎么体现,如果从五行、气机的观点出发,徵音就是完全开放的声音,应该属于高音段吧!羽音就是下面的,气很低沉,五音就是代表五种气机的状态。

关于慢性肝炎是不是从病毒性肝炎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导致以后的肝硬化及其他病变我还是持保留态度的。从气道中医来讲,肝性的疾病基本可以说是气机上的疾病,肝气主升主调达嘛!现在所说的肝炎从化验来讲小三阳、大三阳或其他一些生化指标不能作为判断肝病气机的依据。这里不想用肝病这个病名来界定肝病不调或作为肝性疾病的代表,比如慢性肝炎,从症状上分析,有腹胀、腹泻、痞满痞闷、食欲不振、纳呆、肝区疼痛,或者是肝区不适,心下不适,如果有这些症状,可以界定为肝上的问题或者是肝脾、肝胃的问题。肝炎是西医的病名,西医认为肝上有炎症叫肝炎,肺上有炎症叫肺炎,心上有炎症叫心肌炎,肠上有炎症叫肠炎,脑子有问题叫大脑炎,皮肤有问题是皮炎,如果用此种思维方式来理解事物的话那么只是给疾病定义为一种学名。如果病人来说他皮肤上有问题,医生说是皮炎,那么就很可笑,如果按这种界定方式就可以告诉病人有什么病自己就可以马上断定出来,皮肤上有问题就叫皮炎,其他炎是通过生化指标来检验到里面有炎症才来起这个名字,从传统中医上来讲就有失辨证,和气道中医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希望大家不要局限在大三阳、小三阳这种肝炎的叫法和用这种病名来理解疾病,这是第一。第二,很多肝炎表现出的症状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最重要的是肝脾上的问题。很多人没有症状而有一些肝炎的指标,类似的疾病不能称其为疾病,因为没有症状,身心又是愉悦的,身体是健康的,有些是有病毒或者带菌但不能称其为病菌,也就是对病人的界定是化验指标说了算还是病人的自我感觉和长期反应说了算,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健康还是不健康,只是有腹部不适或神经性官能症,但怎么检查都检查不出问题,那么这个病人到底有没有问题?肝炎必须见病才能辨证,如果仅说肝炎那么无从说起,比如说是一个脾虚型肝炎还是肝气横逆导致肠胃不适的肝炎,如果不从气道的角度来讲问题那么就很难认识清楚本质。

今天就讲到这吧,下次讲《难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