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一天要吃多少:贵州历史人物——第4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49:36
申祐(1425-1449年),字天锡,仡佬族,明朝思南府务川(今贵州务川)人。明英宗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举人。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进士。官拜四川首审道监察御史。为人刚正不阿,勇于弹劾。他是黔中有名的杀虎救父,冒死救师,以身救主的"三忠三烈"之士。童年时,一天,其父被虎叼去,申祐发觉,持棍奋勇追击,虎惊逃,其父脱险。在京师太学读书时,国了监祭酒李时勉(申祐的老师)直言敢谏得罪皇帝,被带枷于太学门前示众,将被斩。朝中无一人敢营救,申祐以太学生的身份,毅然挺身而出,擂鼓喊冤,鼓动国子监同学救师,并请求以身代师受死。皇上感其忠义,特赦李时勉并官复原职,申祐为救师长,竟敢触犯"天威"的这种"皆人所不也为也"的义勇之举,传闻京师,为人景仰。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瓦刺部也先领兵攻打大同,明朝专权太监王振挟持明英宗御驾亲征。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境内),被瓦刺重兵围困,50万明军溃亡过半,英宗急命导一与已貌相似的臣僚作替身外出诱敌,以便自己逃脱。众推申侍御代,申祐装扮成皇帝,坐上皇帝的车子,出走,瓦刺兵误以为是英宗出逃,紧追不舍,申祐因此死于乱军之中。英宗被俘,后被瓦刺部也先将其送回,被幽禁于南宫,七年后复辟,重新当上皇帝。申祐死后,赐谥为"忠节申公"。申祐的"三忠天烈",名垂青史。

刘羽中明朝贵州威清卫(今清镇)人。为人有智有谋,勇略超群,原为百户官。明英宗正统(公元1436-1449年)中期,他从征云南麓川。因估计错误冒失出入敌阵,但他智谋得当,终于斩获武装反抗者之首脑,从此羽中受到重用,累官至指挥佥事。

易贵字天爵,明朝贵州宣慰司所属贵竹长官司(今贵州贵阳)人。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举人,明代宗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进士。历官兵部主事、礼部郎中,出任湖广辰州知府。在辰州,崇学校,恤民情,遇事明而能断,不胁于势利。为官刚正,待民一如家人,并教民革除旧习,有古循吏风。离任后,归里杜门校书十余年。淹贯群经,尤长于《易》。尝购别业于贵阳北二里许,读《易》岩谷中,至今犹存点《易》岩,著有《群经直指》、《易经直指》、《诗经直指》、《竹泉文集》等,均佚失。黔人著述见于史者,别集始于王训,经说始于易贵,均为明朝贵州文教鼻祖,其开创之功,不在道真、盛览之下。

林晟字仲让,号三槐拙叟、墨庄道人,明朝毕节卫人。幼袭父职,任指挥,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调贵阳守备,治军之暇,好读书,礼贤下士,时有"儒将"之称。因坐子罪,罢职归里。工书法、喜诗文,以诗酒自娱。就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二月,毕节惠泉重修,毕节卫教授孙隐撰《惠泉记》,林晟为书丹,刻石立于泉旁,至民国年间,字迹仍完好,字为章草,奇逸潇洒,偶参《十七贴》笔意。著有《墨庄道人集》,已失传,仅得三律诗。

周英(约1432-*1495),字廷润,明朝兴隆卫(今贵州黄平)人。少时聪慧好学,千里跋涉至四川泸州学习。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举人,五年(公元1454年)进士。由部郎出任临安、衡州知府。内擢太仆寺卿,后升广西右布政使。他是黄平的第一位进士,第一位布政使官员。历官四十余年,为官清廉,甚有声名。对子孙也严格要求,其家庭世代书香门第,子孙多作官。著有诗集《草亭类稿》若干卷,《兴隆卫志》二卷,均已失传,仅见《方志》载诗十余首。《黔诗略纪》录其诗十二首。

杨辉(1433-1483),字廷章,号退斋,明朝播州(今贵州遵义)人。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袭播州宣慰使职。在职三十四年,修学延师,育才倡文。其时,播州周围数次爆发少数民族起义,杨辉输粟以助官军,领兵镇压,曾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和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两次受明代宗"赐敕奖谕"和"颁赏",并曾奉诏入觐,陪庆成宴于奉天殿,得赐一品章服及金币诸物。杨辉谙于武事,广涉经史,长于草书。他于明成化年间修筑团溪白果坪的"雷水堰",以灌溉千亩白果庄田,至今效益不减当年。明宪宗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卒。

安康字汝锡,明朝思南府人。幼时读书青鸾溪边,非常用功,晚上挑灯夜读,灯油燃尽时,烧柴火继续读书。明代宗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考取举人。任南京兵部司务,工部都水郎中。办事认真,督造御器时,节约料价七千。明孝宗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出任云南澄江府知府。在云南时,当时数万少数民族聚集起义,他单骑深入起义群众之中,向他们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而使起义解散,使百姓避免了一场战祸。老百姓感激他,为他修祠纪念。他为官廉洁,任满回乡时,行装仅衣被数件而已。因安康的功绩,其父安逸被敕赠南京户部员外郎奉直大夫,本人被敕赠中宪大夫。安康擅长写诗,著有《青鸾溪集》,创作有《思南十咏》等诗。《黔诗略纪》录其诗二首。

干把珠明朝贵州贵阳高坡人,他是当地苗族人民中的自然首领。明朝中叶,贵州少数民族受到的剥削和压迫日益加重,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高坡一带大旱,苗民难以生活,次年初,正值年关,苗族首领干把珠带领苗族及部分布依族揭竿抗暴,攻打都匀卫,获得粮食,救民于饥寒交迫之中,被各族人民尊重为"王"。干把珠起义后,使明王朝惊恐,急调四省(川、黔、湖广、滇)兵马,兵分四路,进行围剿,攻占625个山寨,斩杀一万一千多人,俘七千二百九十人,干把珠被擒杀,起义失败。

杨遵明朝平越卫(今贵州福泉)人。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举人,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进士。官至云南右参议,后引疾归,闭门著述以终。其文章政事为一进所推崇,《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

徐节字时中,贵州卫(今贵州贵阳)人。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举人,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进士。初任内乡知县,治理有方,以御史征去,内乡民遮首挽留,衣履为裂。在御史,三上章数锦衣卫指挥中牛循罪状,屡劾阁臣万安等。出为云南右参政,因战功,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自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以刚直忤刘瑾,瑾娇制削官罢归。后瑾被诛而复职。著有《蝉噪集》,佚失,卒年86岁,赐祭葬。

张祐字天吉,明朝贵州永宁卫(现关岭县)人。明英宗天顺天年(公元1459年)世袭永宁卫指挥佥事。明宪宗成化年间屡领南京军府。为人和气,似读书人,善画梅,清气袭人,《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

李美中名珉,字美中,明朝乌撒卫(今贵州威宁)人。明宪宗章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与贵州卫徐节同为进士。先任宁国县知县,减官田种租,夺还豪家所占民田,公私称便。擢御史,曾弹劾妖人王臣,弹劾中官汪直、沿铭、梁芳,以次诛贬,直声大振。当时人们称李美中为"铁李"。出按四川、湖广,擢升四川按察佥事,告归。

朱谦明朝赤水卫(今贵州毕节境内)人。明英宗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进士。为赤水卫的第三个进士,官拜御史,有政声,擢升江西佥事(相当于今之副省长),吏民不也干以私。复有真宪臣之称。

詹木(1446-1503),字从正,号朴庵,明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明朝承务郎大理寺右寺副詹恩之父。木少聪颖,治三礼为举子业,再试有司不合,则弃文从军,以功补队长。对父詹英极尽孝道,对子女要求严格,长子詹恩既成进士。木喜为诗歌,尝游滇、蜀、吴、楚间,著有《浪游词》、《朴庵醉墨》若干卷。

顾璇又作顾宪,字良玉,明朝贵州卫(今贵州贵阳市)人。生活于明英宗天顺至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457-1505年)。博学多能,精医卜,工诗文,善绘画,尤擅山水。晚年耽溺黄老之学。一生隐居,不求闻达,曾在贵阳东山来仙洞构筑来仙居。巡抚孙镛与之极友善,并为作《东楼记》。

李文龙字见田,一作砚田,彝族,明朝贵州乌撒卫(今贵州威宁县)人。生活于明朝天顺至弘治年间(公元1457-1505年)工诗赋,擅书法,所到之处,往往咏诗题名。

熊祥明朝贵州偏桥长官司(今施秉)人。明英宗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举人。明宪宗成化十九年(公元1487年)进士。累官广西按察司佥事,廉明有声,《黔诗纪略》录其诗二首。

越英(1469-1549),字德充,明朝贵州宣慰司(今贵阳市)人。年少时因叔父在湖北做官而随叔父在湖北。叔父去世后回到贵阳。时年28岁,才发愤读书。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中举人。历官衡阳教谕、升蜀渝州知州,泸州剌史。作官好善嫉恶,守正不阿,后弃官归。三十年绝迹官场,专门教子孙以道义,济族人之贫乏,劝乡人以勤俭,为乡里所敬仰,八十岁而终。《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

詹恩(1474-1506),字荩诚,号玉屏,明朝贵州卫(今贵州贵阳)人。明朝云南河西县教谕詹英之孙。恩幼好学,经子群书,过目不忘,精古诗文,草书似古名家。明孝宗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举人。十二年(公元1499年)进士。初入户部,凡律令格例,无不练习,第二年补大理评事,守官清慎,用法明允,升左寺副。跻身高官,著其大事业。不意其父病逝于京师,遂辞官扶柩回贵州,服丧期间,辅导其弟詹惠学习。服丧毕,将北上时,不幸病加剧,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病逝。

汪大章明朝贵州普定卫(今贵州安顺)人。很有文名,幼称奇童。其父藏书于楼上,让他阅读,隔数月后抽试,没有不背得的。明孝宗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中举人,十二年(公元1499年)考中进士。累官参议。为官刚正不阿,明武宗正德初年(公元1506-1510年),因反对太监刘瑾专权,触怒刘瑾,被罢官还乡。

侯位字世卿,明朝湖广都司平溪卫(今贵州玉屏)人。明孝宗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举人,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进士。初授无锡知县,办案裁决敏速,日了百余事,曲直无不服众心,民惊以为神。该县当水陆交通要冲,驿使往来,索要无厌。侯位性格刚毅,不畏强权,一切皆以法应之。因而有政声,行任兵部主事,转武库司郎中。明武宗好游幸,侯位累抗疏谏,受廷杖。后来,升任江南操江巡抚,在任上奏减浮粮,清理海防,存恤百姓,兴革利弊,有政声。其母亲夏氏百岁时,明世宗敕建坊,去世时,又赐祭葬。侯位后升任到都御史。著作散佚,惟《平溪卫》载律诗一首。

杨斌字全之,号道凝,别号洞清颠仙,神霄散吏,二酉山人等,明朝播州(今贵州遵义)人。世袭播州宣慰使职。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参加平定普安米鲁叛乱有功,明武宗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升四川按察使,兼理播州宣慰使。后来被革职,官场失意。借修仙以隐名。十三年(公元1518年)随道士白飞霞学道,次年在高坪紫霞山建道教宫宇"先天观",修炼于石室中。喜诗文,擅长书法,尤工草书,遵义桃溪、大水田、香风山诸处有其手书石刻保存至今。著有《玄教大成道法》等书。

范季修明朝贵州宣慰司(今贵州贵阳)人。明武宗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举人。官国子监博士,授巴县教谕,因协助四川巡抚林俊平定叛乱有功,升遂宁知县。在任上奖善良,锄强梗,增修石城及学宫,不扰民而工就。后擢雅州知州,升重庆府同知,致仕归。日与乡人士结溪山诗社,朝夕唱和,著有《唐山诗集》,已失传。去世时,蜀人哀之。

汪大有明朝贵州普定卫(今安顺)人。进士汪大章之弟。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举人。曾任金华县知县,以廉洁清正闻名。后因病辞职回乡。关心家乡文化建设,著有《普定卫志》。另外,还著有《宋元品藻》,《陶陶亭集》。《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

田秋(1494-1556),字汝力,号西麓,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人。出身仕宦书香门第,幼读书用功,聪敏过人。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十七岁时中云南乡试举人,九年(公元1514年)二十岁时入朝考取进士。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任福建延平府推官,六年(公元1527年)任直隶河间府推官,次年授户科给事,九年(公元1530年)授礼科左给事,十五年(公元1536年)任吏科左给事,户科都给事,福建布政司参政,十八年(公元1539年),升任四川按察使,次年再升任广东布政使。二十年(公元1541年)六月,惊悉两子会试不第后相继丧于京城的消息后,万分悲痛,方寸迷乱,遂辞职还乡。后在家乡办学,直到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田秋居官廉洁奉公,直言敢谏,刚正不阿,功德卓著,政绩斐然。他革除内府监滥支皇室膳食费,清理光禄寺浪费资财,裁减太常寺过多的人役,酌削御马监冗重开支,规劝皇帝天地坛祭祀和迁冢中不要劳民伤财。云南镇官大施虐政,朝廷鞭长莫及,京中官员不敢过问,他他具奏弹劾等等。田秋的最大业绩是关心家乡文化建设,最早提出在贵州兴办州县学校,在贵族开科取士。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建省,在以后的120年间,因为没有乡闱,很多读书人参加考试,都要到千里之外的云南去应试,除少数富贵家庭之外,很多贫寒之士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埋没了很多人才。田秋力主贵州开设乡闱,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他向皇帝上《开设贤科以宏文教疏》,奏请在贵州开设考场、开乡试。十四年(公元1535年),获得朝廷批准。十六年(公元1537年),贵州首次开科,初定解额二十五名。开科本省,节劳省费,向学者日益增多,从此贵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他还上了《请建务川、安顺、印江学疏》,也得到了批准,三地相继办起了学校,为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田秋能诗,擅长书法,思南潮底有石临官道,高数尺,上携"黔中柢柱"四字,为田秋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书。著有《西麓奏议》,删定有《思南府志》二册。

陈文学字宗鲁,号五栗,明朝贵州宣慰司(今贵州贵阳)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举人。曾任耀州(今四川雅安)知州。年十余即能诗文,以诸生事阳明,潜心理学。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冬,当时的兵部主事王阳明因反对太监刘谨专权,被贬官到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县)任驿承。当时贵州提学副使席书请王阳明在贵州城文明书院讲学。王讲知行合一之学,随学的人数百人,而得其真传者,首推陈文学和汤吁(上曰下吁)得阳明之正。陈文学辞官归里后,杜门治学,著有《耀归存稿》、《余生续稿》,门人统编为《陈耀州诗集》,又称《五栗山人集》,邵元善作《序》。陈文学与汤吁(上曰下吁)继承了王阳明的良知学,以开黔学。陈文学还善书法,广泛收集晋唐以来真行书贴善本,常常临写,书艺日进,晚年更见精湛。七十六岁去世。

汤吁(上曰下吁),字伯元,明朝贵州宣慰司(今贵州贵阳)人。年十四丧母,继母极其严厉,他的两个弟弟汤邦、汤鼎被迫出逃,伯元委曲尽孝。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举人。累官南京户部郎,出知潮州府。为京官十余年,守郡才数月,思亲不获迎养,动辄望呜咽,伤两弟出亡。后经多方打听,终于在普城找到了汤邦,但汤鼎始终未找到。汤吁(上曰下吁)年幼时,正值当时的兵部主事王阳明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因反对太临刘谨专权而被贬官到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县)任驿承,被当时贵州提学席副使请到贵州城文明书院讲学。王讲知行合一之学,汤%和数百人跟其学。当时贵州得其真传者,首推陈文学和他,陈文学得阳明之和,汤%得阳明之正。继承了王阳明的良知学,以开黔学。平生著有《逸老闲录》和《续录》若干卷,年八十一岁而终。

王木字子升,号晴溪,明朝贵州清平卫(今贵州凯里市)人。生而好学,明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举人。授隋州学正,召为御史时,多所弹劾,曾弹劾近臣大比典试不公者,勋臣庄户被害者,一一绳之以法,从而使贵戚有所收敛。奉命外出巡按时,值江南大旱,他上疏朝廷,请求拨公款以赈灾,得允。又有海寇董效等作乱,他会兵剿平之。他还向朝廷荐举杨一清、王守仁可大用,当时很多人都佩服他知人善用。后出任云南佥事,兵备迤西综核郡吏,奖廉黜贪,以耿直为时所敬仰。主要著作有《东巡集》、《晴溪诗集》、《奏稿》等。《黔诗纪略》录其诗四首。

梅月字双清,明朝普定卫(今贵州安顺)人.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举人,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进士。历官川南道副使,很有政绩,老百姓歌之曰:"操如梅,明如月,双清那可得?"擅长古诗文。其子梅惟和亦为进士。

安万铨明朝贵州水西(今大方一带)人,贵州宣慰使安万钟、安万镒之弟。安万钟世袭贵州宣慰使后,加布政司参政,因好酒,醉后爱打人,在游猎中射人为戏,被刺身死。后由安万镒袭职,但不久即病死,其子安仁又年幼,遂由弟安万铨借袭职,于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就任。万铨先有平定王阿向之功,袭职后又平定王聪等之乱(均在都匀),安仁长大,交还宣慰使职给安仁,不久安仁亦死,而安仁的子安国亨尚小,仍由安万铨视事,仍加参政,封昭勇将军。万铨以私人资金把大方城西"曲折如羊肠,陡峻如悬梯"的险路修好,行人感激,祝愿万铨长寿,所以称为"千岁衢",在旁边岩石上凿石为碑,称"千岁衢碑"。"水西自有宣慰使以来,惟万铨最贤",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退位给安国亨。

龙子贤苗族,明朝贵州铜仁人。苗族起义军首领。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龙子贤率铜仁、平头的苗族人民起义。明廷调湖广官兵六万、贵州官兵四万进行围剿,但三千苗族武斗越斗越勇,势力还不断扩大,遍及湖广、川、贵三省。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苗民起义军破印江县、又破石阡县,火烧思州府。后在官府剿抚兼施的手段下,历时十五年的黔东北苗族人民起义失败。

宋儒(1505-?),字大中,贵州麻哈州(今麻江县)人。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袭职,廿八年(公元1549年)举人,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礼部精缮司主事。曾在麻江平田哨写字岩有摩崖石刻"平田曾见玉,幽谷亦生兰"十个大字,其字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笔法酣畅,清晰灼见,四百多年来,墨迹亦然鲜艳。

傅天镇字继屏,明朝桐梓(今贵州桐梓)人,一代名医。生活于明世宗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通经史,因当时播州宣慰使杨氏禁读书,不应举,他一意于医术,有一七活人之妙,名满滇、黔、秦、蜀间。著有《增补金镜录》、《手验方》各若干卷行于世,年百岁及终。其著作由川抚刘某为其印行。

王蕃自号一瓢斋,明朝贵州思南府人。生活于明嘉靖至隆庆年间(公元1522-1570年),读书不求仕进,安贫尚义。工于篆隶,擅作墨梅,为诗清逸。所交多名流,著有《一瓢斋集》。《黔诗纪略》录其诗二首。《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误作王审。

石邦宪(?-1568),字希严,号南塘,贵州清平卫(今凯里市)人。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嗣世职为指挥使,累功进铜仁参将,终任贵州总兵官凡十七年,身经大小数十百战,前后得晋秩俸三次,功绩显赫。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卒官,赠左都督。明朝兵部侍郎张子仪有《赠石南塘总戎》诗:"老将西南日,雄提百万兵,斗牛横剑气,草木动风声。得士黄金贼,投壶白玉轻。池中谁赤子,天外有长城。"铜仁有石公祠,记希尹。史称希尹与何卿、沈希仪齐名。现万山镇留存有他建的大石桥一座。

饶俦明朝铜仁府(今贵州铜仁)人。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举人,曾官知县,有文才,擅作擘窠大书,铜仁东山下有饶氏园遗址,其中有石室深宽各一丈,内刻"藏书室"三大字,右上有一天然凹外,深约尺余,宽二尺许,旁刻"洗墨"二字,皆饶俦手笔,其书法以二王为基础,俊秀超逸,勃然有生趣。

王朴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明武宗天德十年(公元1531年)举人,以知县任云南大理通判,昆阳知州,有才气,识大体,除易门逆党王一新。

赵维垣字师德,明朝永宁卫(今贵州关岭)人。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举人,次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刑部主事。以诖误下狱,得释,谪大名,寻起用,历官云南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左参议,升左布政使。长于诗歌,著有《攻玉集》,已失传,仅从滇、黔《志》中各查得诗一首。

缪文龙字见甫,一字阳泉,明朝乌撒卫(今贵州威宁)人。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举人,十七年(公元1538年)进士。观政户部,出使四川、陕西。还,任石首知县,时松滋人争墓地40年未解决,见甫调到仅一月,数语调解,两方皆服,纠葛状得以解决。任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时,筑江堤二百余里,并多次抗疏弹劾权臣。奉使清军四川时,正值巡抚、巡抚有事去职,见甫就总慑二台,批答若流,使官吏不敢奸诈,百姓没有冤屈。四川人视他为三台(清军、御史,抚按)神君。后来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四川左参议,云南屯田副使云南左参政等,卒于官,年五十六岁。著有《奏稿》、《诗文集》、《武定或问》等各若干卷,皆不传,仅从《沾益志》录得诗一首。

李渭(?-1589),号同野,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举人。历任华阳(四川成都)知县、和州(安徽和县)知州、高州府(广东茂名)同知、化州知府、南京户部郎、韶州知府、广东副使、云南左参议等。任官期间,能廉洁自守,尊爱百姓。初由华阳知县升和州知州、高州同知时,曾有合浦令、化州、吴州吏以珠宝、金银相贿赂,被李渭叱之不受。渭潜心研究儒学,生平无日不以讲学为事,讲学反对空论,主张实践,受人敬仰。他是贵州有名的理学家,一生治学以孔子"四不"为准则,主张修养的功夫是"无欲",还进一步阐明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他与清平的孙淮海、贵阳的马心庵被称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学者称他"同野先生"。明神宗赐他对联曰:"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他晚年辞官还乡后,在思南府城北中和山观音阁点易洞设"中和书院"讲学,兴学黔中,开黔北学风,学者如影相从,使黔北文人蔚起,代不乏人。曾有江西万安人赖嘉谟,首以为师,大有德而去,考中进士,官四川左参政。又有江西徐云从学,敬仰同野笃实,终生不忍离去。思南人则有冉宗也、胡学礼、田憔安等都继承了同野之学。李渭一生著作颇丰,有《诗文》三卷、《先行录》三卷、《毋意篇》一卷、《简寄》二卷、《杂著》一卷、《家乘》十二卷、《大儒治规》三卷等。《黔诗纪略》录其诗十首。尤善书法,在思南有其多处摩崖石刻,如中和山有"中和",点易洞有"点易洞"、"云深外",朝阳洞有"不舍昼夜",万胜山顶有"卧月眠云"等。

敖宗庆字汝承,号梅坡,明朝思南府(今贵州思南)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举人,十七年(公元1538年)进士。初授行人、常典,分守河南,教民垦田,引水灌溉,躬课耕耨,河南人乃知种稻的好处。后晋升广西按察使,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晋升副都御史巡抚云南。梅坡天资殊绝,读书目数行下,与李鹏野同岁中举,同野以讲学著,而梅坡则为文章与之齐名,所著《梅坡集》,惜不传。

蒋宗鲁字道父,明朝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举人,次年进士。历官浚县知县、刑部主事、云南临沅兵备副使、河南按察使、右布政使、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在任云南巡抚时,明世宗宠用害政误国的奸臣严嵩,修建大殿,极尽奢侈铺张,下令叫云南采大理石,要见方七尺的五块,见方六尺的五块,见方五尺的十块,见方四尺、三尺的各十五块,并限期运至北京。蒋宗鲁深知采取如此之大的大理石之艰难,能体恤民间疾苦,冒死上疏朝廷,请求减免此项征收。在封建专制时代,蒋敢于犯颜直谏,其精神可获可钦。蒋因直言敢谏得罪奸臣严嵩而告老还乡。一生写了不少谏疏指陈时弊,但多被置之高阁,还著有《诗文集》、《治浚款议疏草》等,均已失传。

王炯字幼明,号阁斋,贵州清平卫(今贵州凯里)人。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举人,次年进士。授南部知县、迁兴化同知。为官清廉。因疾归家,以风雅为乡里倡,好平越卫山水幽胜,习静于高真观。孙应鳌赞扬他"清高正直,方劲廉洁,负人世卓绝之行,含宇宙大冲之气,世欲不撄其心,万物不扰其志。"居家廿年卒,年60岁。《黔诗纪略》录其诗四首。

马廷锡字朝宠,号心庵,明朝贵州宣慰司(今贵阳市)人。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举人,任四川内江知县,办案认真,平反不少冤案,以慈惠闻名。明王阳明弟子、武陵人蒋道林以副使于二十年(公元1541年)提学贵州,重整阳明旧祀,继又筑精舍于桃花冈,聚徒弟讲学,传受阳明之学,心庵得息,遂弃官归,就学于道林,潜心研究阳明之学。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贵州巡抚王绍元曾疏荐于朝,马坚持不出,后讲学于文明、阳明书院,讲阳明之学讲诲不倦,从听者常数百人,成就者甚众,自阳明、道林在贵州讲学之后仅见。学者称他为心庵先生,他与清平孙淮诲、思南李同野被称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著有《敬愚录》、《渔矶集》,惜不传。《黔诗纪略》仅收得其诗三首。

李佑(1517-1571),字吉甫,号培竹,明朝贵州清平了(今贵州凯里)人。公读书史,能强记,文章浩荡浑雄。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举人,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进士,初授南京大理院评事,以断狱光明正大,升寺正。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春三殿灾,明世宗命重修,特授李佑为工部郎中。他赴川贵采木事,不辞险阴,深入岚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名起大振,后升任江西按察兵备南赣副使,其间率明军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建"大功"于明廷,晋升江西右参政,仍掌兵备南赣事。明穆宗降庆元年(公元1567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出任广东巡抚。为贵州第一位出任广东巡抚者,在广东再次镇压农民起义,受到皇帝嘉奖。隆庆四年(公元1570提),被弹劾闲居。当朝廷拟再次起用他时,他已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去世。平生著有《南法寺驳稿》六郑,《抚粤疏草》八卷,《诗文集》四卷。《黔诗纪略》录其诗二首。

陈珊字鸣仲,一字近衡,明朝贵州铜仁(今贵州铜仁)人。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授行人。因揭露奸人严嵩,官运不亨,到头来也只担任过%州府同知。清平孙淮海有诗称颂他"雪霜剥尽严寒退,始信君为松柏姿"。他当官常守其座右铭曰:"士大夫能以居乡之心居官,天下必无冤民;能以居官之心居乡,天下必无请托。"当时的人称此为名言。当他被贬官后,曾在真定题有"忧时颇恨成名晚"之名。孙淮海见而伤之赋诗云:"朗诵河舟赋,怜君忧世心。成名良以晚,兴谤一何深。威风摧长翮,宾鸿带好音,治田言笑在,怀想泪沾襟。"公致士归,业传五经,终成父子甲第,一门陈氏五经儒。其子陈扬产于明神宗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中进士,另有三子为举人,孙辈有两个举人,曾孙辈亦有两个举人。在明朝的贵州,父子都考取进士的还有:普安蒋宗鲁、蒋思孝;清平李佑、李大晋;普定梅月、梅惟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