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寂寞女的微信号:揭秘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退休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6:16:42

邓小平的退休生活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余玮、吴志菲著,新华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是一部有关邓小平同志最后一次复出到逝世,20年间辉煌人生历程的纪实作品。记述了邓小平同志晚年对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实践、英明决策、理论创造,邓小平同志与身边工作人员及与家人的友情与亲情。

  退就要真退,百分之百地退

  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时间,邓小平又坐在电视机前。这个节目他每天必看,因为这是他了解世界的另一个重要渠道。 


他知道,今晚《新闻联播》的内容与自己有关。

  果然,播音员准确、抑扬的音调传了出来:“11月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对我们党和国家建立的卓著功勋。全会认为,邓小平同志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在自己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辞去现任职务,实现他多年来一再提出的从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的夙愿,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

  11月10日至12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的时候,邓小平又来到参加扩大会议的全体同志之间,并和他们合影留念。这时,军委领导请邓小平讲话。邓小平感到,最近一段时间,自己讲的话很多,没有新的话要讲了。但是,在离开军委领导岗位之时,在自己领导下的这些将军们面前,还是应该讲点话。

  于是,邓小平手拿话筒,作了简短的即席讲话。他满怀信心地说:“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我们的军队始终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他再一次充满希望地表示:“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做到这一点,几十年的考验证明军队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

  最后,邓小平满目深情地环视着出席会议的代表们,向大家袒露着肺腑之言:“我虽然离开了军队,并且退休了,但是我还是关注我们党的事业,关注国家的事业,关注军队的前景。”

  11月1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正式会见了最后一批外宾。站在屏风前面的邓小平,容光焕发,同来访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的日本客人一一握手。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邓小平说:“在我离开领导职务之际,应该见见老朋友。你们这个团可能是我见的最后一个正式代表团。我已经85岁了,再不退,不知到哪天就变成终身制了。”短短几句话,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平和,几十位在场的中外记者却由此得到一条重要信息:今天,敬爱的小平同志将正式告别60多年的政治生涯。

  他说:“退就要真退,这次就百分之百地退下来。我今后不再代表集体、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客人,要体现真正退休。”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后又说:“今后有些老朋友来中国,可能不见不礼貌。我可以去客人住地拜访,谈友谊,谈非政治性的事情。要让党、政、军领导放手工作,我不插手。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工作很有必要。”

  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上面。邓小平赞扬说:“江泽民同志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作为知识分子,他比我知识多,当然经验比我差一些,但经验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他今年只有63岁,有这个领导班子我很放心。”

  会见结束后,日本客人握着邓小平的手充满感情地说:“为了中国的繁荣、亚洲的繁荣和日中友好,希望你健康长寿!”邓小平用力地握了一下手,含笑点点头表示感谢。日本客人刚一离去,记者们就围了上来要求合影。邓小平欣然同意,并幽默地说:“好,这比会见外宾要轻松得多了。”大家边笑边说:“这也是您最后一次正式会见记者。”大厅内一片欢笑声。

  随后,大家簇拥着邓小平走到屏风前,“咔嚓”、“咔嚓”的声音不断响起,有的同志不时地调换位置尽量站在邓小平身旁。邓小平很理解大家的心情。正式会见最后一批外宾,正式接受最后一批记者采访。就这样,邓小平告别了领导工作岗位,正式退休了。

  年近80岁,入海游了90多分钟

  邓小平的一生几乎都与波峰浪谷有不解之缘。这位在政治风浪面前往往如履平地的伟人,在大海巨涛中同样能劈波斩浪,沉着稳健,胜似闲庭信步。

  “乐水派”邓小平曾对来访的李政道说:“我的身体还好,头脑还清楚,记忆力还不错。在北戴河每天游泳一个小时,我不喜欢室内游泳池,喜欢在大自然里游泳,自由度大一些,有一股气势。”1983年夏,邓小平在黄海之滨的棒槌岛游泳所留下的影像记录,使一向敬仰邓小平的人们形象地看到这位中国政治风浪中的中流砥柱,是如何度过他的余暇的,并为邓小平健康的体魄深感欣慰。已经入海游了90多分钟,他依然没有丝毫倦意。人们难以置信的是,当时的邓小平已经年近80岁了,竟然如此硬朗!上岸后,他不时地同天真可爱的外孙、外孙女嬉戏,不时和女儿聊上几句……其乐融融,多么温暖的天伦之乐!

  大海,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1922年,18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参加旅欧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大海,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邓小平一生迷恋大海,与波峰浪谷有着深厚的感情。捐献角膜、解剖遗体,将骨灰撒入大海——这是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邓小平的遗愿。回归大海,回归大自然,他的遗愿得到了实现。

  “我能游泳,特别喜欢在大海中游泳,证明我身体还行;还打桥牌,证明我的脑筋还清楚。”晚年邓小平常常这样对友人说。游泳和打桥牌这两大业余爱好,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得到交替松弛与反复磨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打桥牌,头脑能充分地休息

  邓小平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桥牌运动的创建人。“文化大革命”中,桥牌被当成资产阶级娱乐方式遭到禁止。1978年7月,北京的几位桥牌元老周家骝、裘宗沪和郑雪莱曾联名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希望在中国开展桥牌运动。很快,邓小平作出批示:“请体委考虑。”之后,桥牌运动才在中国重新开展起来。在邓小平的关怀下,1979年,国家体委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桥牌比赛。1980年中国桥牌协会成立,并加入了世界桥牌联合会。

  1981年12月,国际桥牌新闻协会为表彰邓小平为中国桥牌运动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将最高荣誉“戈伦奖”授予了他。1988年7月,他担任中国桥牌协会荣誉主席。1989年2月26日,世界桥牌联合会授予他“世界桥联荣誉金奖”。1993年6月,在国际桥坛久负盛名的美国桥牌名家鲍比·沃尔夫以世界桥牌联合会主席的身份来华访问,向邓小平颁发了“主席最高荣誉奖”,以感谢他多年来为中国及世界桥牌运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桥牌女皇”美籍华人杨小燕说,邓小平的牌技可不仅仅是业余水平,可够得上专业水平了。战争年代,邓小平统帅精兵决胜疆场的雄姿,只有在枪林弹雨中穿过的老将军们有幸亲睹;不过,邓小平在桥牌桌前展示的运筹帷幄的风采,使和平年代长大的年青一代不难想象他革命年代的凛凛威风。谁说将军无闲情?邓小平曾操着富有音乐感的四川话说:“打牌要和高手打嘛,输了也有味道。”

  打桥牌是邓小平20世纪50年代在四川学会的,此后就一直成为他的一大业余爱好。晚年,打桥牌更是成为他暮年寄情之所在,而他的桥牌技艺随之日益精湛,几臻炉火纯青,无怪乎外国人称他为中国的“高级桥牌迷”。他出色的桥牌技艺,其实与他长期的戎马生涯所练就的素质之间存在着一种关联。

  一次,他与胡耀邦、万里应邀参加在文津俱乐部举办的“运筹与健康”老同志桥牌邀请赛。比赛中,他思路敏捷,与牌友密切配合,叫牌果断,攻守自如,出奇制胜,凭借几十年打桥牌的深厚功底,以神机妙算来掌握桥牌桌上的主动权,结果迫使对方以0比20VP败北。

  邓小平自己也说:“唯独打桥牌的时候,我才什么都不想,专注在牌上,头脑能充分地休息。”的确,他需要思考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所以他往往连散步时也在思考各种问题。况且,他干什么事情都永远那样认真、那样专心致志,因此打桥牌被邓小平利用来作为换换脑筋的有效休息手段。

  在桥牌桌前,他总是那样平易近人地与人一起娱乐,大家都赞赏他雅量高致,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颐指气使的影子。有时,他还将全家人动员起来,一同观战,激战中,会不时冒出几句轻松幽默的话语,场上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据对战者介绍,“邓小平牌风稳健,自始至终保持冷静,不论打牌或叫牌,都颇有扼制对方、驾驭全局的气概。面临危局时,更表现出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他“打牌时情绪是轻松愉快的,即使输了牌局,也没有不开心的表现”。

  邓小平能否适应长时间的桥牌比赛?对此,经常陪邓小平打桥牌的聂卫平说:“完全没有问题。有一段时间,他每周日都要打桥牌。每次从下午3时打到6时,大家一起吃饭后,再从7时打到10时多。他严格遵守时间,非常注重效率。打牌中,他总是注意在不成局的牌上节约时间,而在成局、满贯或难度较大的牌上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自始至终,他总是精力充沛、头脑清醒。”

  邓小平非常关心中国围棋事业的发展。据悉: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进行到第15场比赛时,中国队只剩下聂卫平一个人了,而日本队还有5名选手。第4场比赛在北京举行,聂卫平战胜了武宫正树,取得了四连胜。聂卫平曾回忆说:“我家离比赛场地很近,我人还没到家,老爷子就让秘书打电话,向我表示祝贺,并请我吃饭。我真是非常感动。在所有的运动员中,得到老爷子打电话祝贺并请吃饭待遇的,我可能是第一人。”

朱镕基:风格依旧京戏功深

“我拉胡琴的水平提高了很多倍”

    朱镕基自从2003年人代会上卸去总理职务之后,就很少公开露面。

    据新华网报道,2004年12月7日,他出席了一个仪式,并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描述。

    这次仪式的主角是朱镕基,德国中小企业联盟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授予他“欧洲中小企业奖”。

    朱镕基说,“去年(2003年)3月份我从总理的岗位上退下来,从此以后,我几乎没有在公众场合和电视媒体上露面。只有一次,那就是邓小平先生的100周年诞辰的纪念活动。这次是第二次。”

    欧洲中小企业奖每5年颁发一次,由欧洲中小企业联盟EUMN和德国中小企业联盟评审委员会确定受奖人。在朱镕基之前,只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获此荣誉。

    朱镕基描述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在岗位上的时候,我不敢说是全国最忙的人,至少也是最忙人中间的一个。”“但是我的退休生活也很丰富。我最喜爱的是中国的京剧,我现在不单是唱戏,而且还拉京胡,经过勤学苦练、名师指教,我现在拉胡琴的水平比过去提高了很多倍。”

    2003年11月,朱镕基去了一趟湖南。在湖南京剧团琴师张再峰眼里,“票友”朱镕基像同台搭档一样亲切。路经长沙时,朱镕基在下榻的湘麓宾馆专门邀请张再峰登门,切磋技艺。

    “他喜欢唱老生,唱得有板有眼,专业得让我吃惊。”张再峰回忆,当天下午,从3时到6时,从《甘露寺》、《搜孤救孤》到《乌盆记》,二人轮番配对,你拉我唱,甚是合拍。第二天,湖南京剧团的艺术家们干脆都来了,要和总理切磋,“又热闹了一个下午”。第三天,因为计划临时变更,定好的排练被迫取消,朱镕基还颇为遗憾地说,“下次还要来唱。”

    林则徐纪念馆的特殊客人

    今年4月15日上午,福州市澳门路16号门前,一列3辆中巴、4辆轿车组成的车队缓缓停下。一侧喝茶的街坊周学坤(化名)老人,习惯性地看了手表,10点25分。

    黄有伦(化名)是纪念馆的检票员,还未扫清院子里的积水,就见一位身着土黄色夹克的老人缓步进来。

    福建省安全厅一位随行人员介绍,朱镕基此行福建除座谈、走访外,行程末尾走访了林则徐纪念馆、马尾船厂以及鼓山公园等。

    偏居于澳门路上的林则徐纪念馆,又名林文忠公祠,建于1982年,在福州众多的名胜古迹中,并不为自费游客所热衷,但建馆以来,备受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

    在林则徐铜像前,朱镕基驻足不语,左右的两侧墙上分别是马克思、毛泽东以及江泽民的语录、题词,胡乔木书写的对联则被镌刻在厅内两根朱红的廊柱上。

    当日天气阴冷,舟车劳顿的前总理并没有游完所有景点,他身穿暗红上衣的夫人劳安紧随左右,偶尔会轻轻扶上老伴一把。

    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朱镕基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林则徐被流放新疆时,曾写下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被多位国家领导人引用,朱镕基亦是其中一位。

    参观中,朱镕基寡言少语,只在御碑亭前,当讲解员提到郑孝胥书写的碑文时,他才似有所思地提了句“伪满大汉奸”。

    参访之前,很多人不知道他要到来。参访时,陪同他参观的人群中频频有人试图与他合影,这位昔日以冷峻铁面著称的前总理,今次屡屡颔首应允。

    高潮出现在参观结束时,朱镕基走出纪念馆大门,久候门外的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人高呼“向总理挥挥手”,霎时人群齐刷刷地挥起手来。朱镕基难拒盛情,绕着座车一圈,挥手致意。

    家住营房里右二排巷10号的林老太太挤到车旁,半个身子已进车的朱镕基见状,微笑转身,握住了这位70多岁阿婆的双手。

《镕基赞》被悄然取下

    自2003年卸任总理至今,福州之行是朱镕基极少几次的公开露面之一。其间,他深居简出。

    《中华诗词》杂志副主编欧阳鹤是朱镕基在清华时的同班同学。欧阳鹤告诉本报记者,“他退下来后,精神好了许多,看看书,唱唱京戏,偶尔出外走走,但讲原则的劲儿一点没消。”

    2004年11月28日,欧阳鹤和老同学宣祥鎏去北京西山的国务院疗养院看望老同学,并代表中华诗词协会邀请其担任名誉主席。朱镕基修书一封婉拒:



    欧阳鹤兄及中华诗词学会领导同志:

    多承厚爱,实不敢当,只好辞谢。

    我虽不通格律,唯自幼喜爱诗词,我将永远是致力于中华诗词事业的各位同志的忠实支持者。谢谢。

老常委的卸任生活:江泽民"无官一身轻"

老常委的卸任生活

    “江学长回来啦”

    卸任后,江泽民回到了他做过市长、市委书记的上海。他居住的公寓距离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咫尺之遥,但等到交大学生张鑫在校园里见到这位传奇学长,已是3年之后的事情了。

    今年4月6日,上海交大迎来110周年校庆,巧合的是,此次江泽民造访母校恰好是第11次。这半年来,他极少公开露面,上一次还是去年12月在恩师、上海市前市长汪道涵的遗体告别仪式上。

    张鑫记得,来交大那天江学长穿了一身西装,配着一条鲜红的领带。在激动地叫出“首长好”后,她又加了一句:“老师好!”江泽民会心地笑了。

    这是一次轻松的到访。在参观后的10分钟演讲前,江泽民取下手表放在身旁,说了一番不无幽默的开场白:“今天给我10分钟的时间讲话。我已经整整80岁了,不像你们学数学、学computer science的,对时间估算得这么准确。”

    会场一片笑声。“我当时几乎忘了他是一位国家前领导人!”张鑫说。

    和在任时指导工作不同,江泽民这一次的讲话更像是一场师道宣讲会。他饶有兴趣地讲述着“教授”的“教”与“授”的关系。最后他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会后,江泽民亲手培土,在校园栽下一棵广玉兰树,表达对母校华诞的祝福。

    对于大学校园,江泽民一直深怀眷恋。库恩在《江泽民传》中这样写道:“传统上为退休的高级领导人准备的职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想彻底改变一下。他想成为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

    还在2004年10月,江泽民在上海的家中就曾对老同学余力教授说:退休后不想别的事,想在学校里任教,也在做着准备工作。

    “比我年轻的人皱纹都比我多”

    2004年底,江泽民约了旧日同窗余力相聚。聚会那天,余力教授刚进大门,江泽民就迎上来说,“正读《师说》,就来了个教授,要好好地探讨一下。”

    这次同窗小聚,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江泽民还将当日的读书笔记赠予老同学。

    这份落款为“2004年10月12日”的读书摘录上,江泽民以黑色水笔誊写了当日诵读的唐人韩愈的3篇名文《师说》、《进学解》、《原毁》片段,其中不乏“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句。

    余力的夫人彭安记得,江泽民那天穿着黑色西服,还是熟悉的黑框眼镜。整个谈话都在书房旁边的小会客厅里进行。能望见花园的会客厅陈设简单,仅两排沙发、一个茶几,对于地毯,余力觉得“太软了,踩上去不得力”。

    书房里的书并不多,简单而素雅,彭安看见桌上满是古籍,此时的江泽民正翻阅到韩愈《师说》。

    在3个多小时的会面里,江泽民回忆起自己13年前进京赴任时的情景。“他说,自己去北京不容易,需要坐一辆普通的大众桑塔纳才到得了,”余力记得老同学如释重负的表情,“13年,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很不容易。”

    妹妹江泽慧曾建议哥哥退休后把自己的东西整理一下,但江泽民兴趣广泛,他爱好古典音乐,喜欢阅读,更痴迷京剧,妹妹说不知道他有没有时间整理旧故。

    《江泽民传》的作者库恩曾评价,退休后的江泽民,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发言权,用不着演讲和著书立说,只须轻轻拿起电话筒即可。但做过中国“最大的官”的江泽民自己却说,“我现在是无官一身轻。”

    虽然头发稀疏了些,但依然乌黑,整齐地向后梳着,看起来精神矍铄,体重也减轻了一些。“比我年轻的人皱纹都比我多。”江泽民说。他的老同学认为,这些应归功于游泳健身的时间多了。

    2005年的“五一”长假,在杭州西湖边,游客意外地遇见了卸任后的国家主席,一路掌声。浙江省的一位官员说,“江泽民很喜欢西湖,每年都要游览两三次。”不过每次游览只安排极少数官员陪同,务求低调。

    养生之道,也是当日同窗聚会相聊甚欢的话题,余力将自己自创的养生歌《我要笑》唱给老同学听,“我要笑,我爱笑,我也喜欢笑,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个痛快吧,不要苦着面孔,不要皱着眉头……”江泽民则静心记录,频频颔首。

    中午,江泽民以三菜一汤的全素食招待了老同学夫妇。“清淡些利于健康。”江泽民说。余力印象深刻的是一道豆腐做成的菜,味道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