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视频录制不动:坐拥书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6:18:26
 书让人有家的感觉

    还有一些收藏家只是为了读书而藏书。他们聚书是要读书,然后藏好,认为它们是会继续散发内在的艺术魅力的珍宝。我们大多人可归入此类。我们收藏小时候读过的书是因为对它们有感情,想传给自己的孩子。我们长大后,收藏给成年人看的书籍,收藏我们喜欢和崇拜、希望重读的书籍。我们工作了,会添加与工作有关的书。我们结婚离婚,我们成家立业,我们韶华渐逝,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始终与我们的书不离不弃。《时代》杂志前主编亨利·格朗沃德(Henry Grunwald)与路易丝·梅尔哈多(Louise Melhado)结婚后,双方就为各自的藏书划分了界线。路易丝说:“要把亨利的书和我的书合在一起,就像要两支大军会师一样。”

    人们不停地为书营造一个家,是因为书让人有家的感觉。书卷盈室的房间是滋润性灵、舒心怡神之地,也可让人暂别喧嚣俗务,可品茗,可高谈,可思考,可读书,可追忆往事,亦可养气益智。书中描述的以下几处地方都证明上述说法确有道理:一个位于四面空旷的阁楼上的单间工作室,四壁皆书,主人称藏书是房子的心脏;一幢显赫古老的宅第,全屋用棕色石头建成,阶梯上摆满书,还蔓延到每层地板。书中的人物所述,无论是学者还是家庭主妇,作家还是商人,也说明了以上有关书房的观点是正确的。所有读书人都有一个同样的感受——他们的藏书表达了他们对家的感觉。或许下面这个惨痛的事例能说明这点。1990年,加州的奥克兰市和伯克利市发生大火,建筑师库迈尔斯基(Thaddeus Kumierski)为客户在劫后余烬中设计房子。

    在重建室内装饰时,库迈尔斯基坚持要设计几个书柜,这样可带来温暖安稳的感觉。客户同意了,接着似乎突然想起了一件伤心事——“可是我一本书都没有了。”

    时至今日,书籍遭到了新的威胁。电脑科技让人能从各种浩瀚来源中检索到信息,一张光盘即可复制并呈现在屏幕上,这似乎预示着靠书来学习将很快成为一种过时的方式。很多大学出版社和图书馆都认为书籍出版业可能难逃劫数,终将变成生产磁盘和光碟的电脑化厂家。到20世纪末,今天我们熟知的图书馆会像静止摄影或食品库一样,终将变成明日黄花。

    美国国会图书馆前馆长詹姆士·哈德利·比林顿(James H.Billington)认为图书馆是高贵的公共机构,他对此奋勇捍卫,并大声疾呼:“一个人不管在世上从事什么职业,居住在何处,图书馆都是他们求学之旅的起点。阅读本身就像冒险,而图书馆就是我们的大本营。”他的继任者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 J. Boorstin)也说:“书籍便于携带,翻开就能阅读,又各有特色,在今天而言,或者就所能预见的技术而言,仍然无可匹敌。”即使新闻周刊互动公司(Newsweek Interactive)主编暨总经理迈克尔·罗杰斯(Michael Rogers)这类使用光盘多媒体的先锋人物也不得不承认:“说到要表达观念的纯粹力量,没有东西能胜过文本。”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