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 picturebox半透明:文学基础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07:02


—— 精彩导读 ————————————
  第四届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光盘3折特价……2009年十大教育话题
  • 本期首页人物:熊生贵
  • 新中国60周年语文教育档案库
  • 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老师开博
  • 初中第六单元备教全攻略

  • 1 文学基础知识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 “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 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 《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 《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 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 “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予若观火”,这些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 《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 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 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 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
    □ 下列人物中,曾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荀子。
    □ 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
    □ 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
    □ 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 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 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 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
    □ 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
    □ 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 抒情小赋的先驱是《归田赋》。
    □ 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是《治安策》
    □ 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治安策》)。
    □ 西汉文景之际,被称为“智囊”的是晁错。
    □ 被刘勰喻为“辞刚而义变,文移之首也”的西汉文章是《移书太常博士》。
    □ 被明代张溥称为“司马迁、杨恽之徒”的两汉之际的作家是冯衍。
    □ 《遗黄琼书》的作者是李固。
    □ 司马迁为继父业被任作太史令,是在汉武帝元封三年。
    □ “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这句话出自《史记》的《太史公自序》。
    □ 《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
    □ 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咏史》。
    □ 下列作家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杨修。
    □ 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除了“三曹”、“七子”外,还有缪袭。
    □ 魏晋时期,“改造文章的祖师”是指曹操。
    □ 下列作品中,被后人喻为“诗史”的作品是《蒿里行》。
    □ 后人以“笔姿轻俊,能转能藏”评价曹丕的作品
    □ 曹植诗歌中,被称为“辘轳体”的作品是《赠白马王彪》。
    □ 被曹丕评为“体气高妙”的作家是孔融。
    □ 魏晋之际,开创我国五言古体抒情古诗体例的作家是阮籍。
    □ “兴高而采烈”、“师心以谴论”,指的作家是嵇康。
    □ 西晋“善为哀诔之文”的作家是潘岳。
    □ 郭璞的代表作是《游仙诗》。
    □ 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 “文章当从三易”提出者是沈约。
    □ 宫体诗始于南朝梁代的萧纲。
    □ “徐庾体”指的是宫体诗。
    □ “一洗《玉台》之陋,顿开沈宋之风”的南朝诗人是阴铿。
    □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出自《与陈伯之书》。
    □ 属于骈体文的作品是《哀江南赋序》。
    □ 《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炫之。
    □ 南朝各种民歌的代表作是《西洲曲》。
    □ 艺术上代表南北朝小说最高水平的是《搜神记》。
    □ “新亭对泣”的故事属于轶事小说。
    □ 鲁迅说“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指的是《世说新语》。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自《文心雕龙》。
    □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这两句诗的作者是薛道衡。
    □ 隋朝有“斗酒学士”之称的诗人是王绩。
    □ 初唐时有“秤量天下”之称的诗人是上官婉儿。



    2 文学基础知识
    □ 沈宋对文学发展的贡献主要在律诗。
    □ 为初唐“五律之冠”的诗人是杜审言。
    □ 陈子昂《感遇》诗所模仿的作家是阮籍。
    □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王维创作的是《宿建德江》。
    □ 盛唐边塞诗人最富于浪漫主义特色的是岑参。
    □ “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的诗人是刘长卿。
    □ 被称作“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
    □ 被称作“诗囚”的诗人是孟郊。
    □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指的是孟郊。
    □ 提出“先立言而后体物”的古文家是刘禹锡。
    □ 晚唐最有成就的骈文作家是李商隐。
    □ 《唐风集》的作者是杜荀鹤。
    □ 《笠泽丛书》的作者是陆龟蒙。
    □ “唐三百年中,不愧直言敢谏者”,指的是刘贲。
    □ 唐代通俗诗派的开创者是王梵志。
    □ 词滥觞于六朝,正式形成于中唐时期。
    □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 保存神话材料较多的古书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
    □ 《诗经》“风、雅、颂”中,“风”的意思是乐调。
    □ 《诗经》“风、雅、颂”中,“雅”的意思是夏。
    □ 诗经中的颂赞诗有:《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
    □ 诗经中的非叙事性颂赞诗有:《文王》、《思齐》、《文王有声》、《假乐》、《卷阿》。
    □ 诗经中的怨刺诗有:《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
    □ 诗经中的婚恋诗有:《关雎》、《桃夭》、《木瓜》、《野有蔓草》。
    □ 《尚书》重于记言,《春秋》重于记事。
    □ 《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 《春秋》的编写体例是编年体。
    □ 《左传》和《国语》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
    □ “艳而富”的是评价《左传》的特点。
    □ 《左传》最突出的是民本思想。
    □ 《左传》辞令的特点是委婉巧妙。
    □ 先轸这一人物出自《左传》。
    □ 《战国策》的成书时代是西汉后期。
    □ 《战国策》的编写体例是国别体。
    □ “辩丽横肆”是评价《战国策》的特点。
    □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
    □ 今天见到的《论语》是在鲁国《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国《论语》和古文《论语》而形成的,共有二十篇。
    □ 墨家的主张有尚贤、尚同、非攻等。
    □ 论证问题提出“三表法”的人是墨子。
    □ 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文学见解的思想家是孟子。
    □ 先秦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的是《庄子》。
    □ 庄子《逍遥游》中的“圣人无名”中的“圣人”是用许由来举例。
    □ 标志着先秦诸子散文慢慢成熟的著作是《荀子》。
    □ 《荀子》的散文已经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宏篇巨制,除《成相》外,其余各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 “世异则世异”、“事异则备变”出自韩非《五蠹》。
    □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这句话出自韩非《五蠹》。
    □ 标志着先秦诸子散文完全成熟的著作是《韩非子》。
    □ 《吕氏春秋》是由吕不韦及其门客编著的。
    □ 李斯作有《谏逐客书》、《论督责》、《狱中上书》。
    □ 司马迁和班固认为《离骚》篇名的含义是遭遇忧愁。
    □ 王逸认为《离骚》篇名的含义是离别的忧愁。
    □ 扬雄指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的作品是《法言吾子》。
    □ 除了《太玄赋》外,扬雄还有《逐贫赋》、《反离骚》。
    □ 《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
    □ 刘向奏议中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
    □ 东汉论说文的代表是王充,其代表作是《论衡》。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 《封禅仪记》的作者是马第伯。
    □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
    □ “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徐干、应瑒、刘祯。
    □ 钟嵘称曹操“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敖陶孙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味沉雄”,概括了曹操诗歌沉雄、悲凉的诗风。



    3 文学基础知识
    □ 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是曹操,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开创了乐府诗歌创作的新风。
    □ 曹操擅长写四言诗。
    □ 曹丕的代表作是《燕歌行》,是现存完整的最早的一首七言诗。
    □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
    □ 钟嵘《诗品》评价“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作品是阮籍《咏怀》。
    □ 阮籍的论著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
    □ 魏晋之际,曹操以外的另一位四言高手是嵇康,代表作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
    □ 嵇康的论著有《太师箴》、《管蔡论》,最著名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 西晋初年的作家有傅玄、张华。
    □ 太康时期的作家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 潘岳、陆机并称为“潘陆”。
    □ “太康之英”是指陆机。
    □ 西晋成就最高的诗人是左思,《咏史》八首是其代表作。
    □ “洛阳纸贵”指的是左思《三都赋》。
    □ 刘琨的诗歌中,仅存的三首是《扶风歌》、《答卢谌》、《重赠卢谌》。
    □ 郭璞的《游仙诗》被刘勰喻为“挺拔而俊矣”,“景纯艳逸,足冠中兴”,被钟嵘喻为“文体相辉,彪柄可玩”,“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凛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是孙绰、许询。
    □ 东晋成就最高的诗人是陶渊明。
    □ 陶渊明的三篇辞赋是《闲情赋》、《感士不遇赋》、《归去来兮辞》。
    □ 陶渊明四十二岁告别官场,回到田园。
    □ 《陶渊明集》八卷的编纂者是萧统。
    □ 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作家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世称“元嘉三大家”。“元嘉之雄”是指谢灵运。
    □ “才秀人微”的作家是指鲍照,其风格是豪放俊逸。
    □ 《四声切韵》的作者是周颙。
    □ “文章当从三易”的提出者是沈约,其内容是“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
    □ 提出“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创作主张的是谢朓。
    □ 宫体诗的代表人物有:粱代的萧纲、萧绎、徐离和徐陵父子、瘐肩吾和瘐信父子;陈代的陈后主及其“狎客”江总、孔范等人。
    □ 谢惠连的辞赋代表作是《雪赋》。谢庄的辞赋代表作是《月赋》。
    □ 江淹的辞赋代表作是《别赋》、《恨赋》。
    □ 萧纲的辞赋代表作是《晚春赋》。萧绎的辞赋代表作是《采莲赋》、《荡妇秋思赋》。
    □ 北朝散文名著: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包括吴声歌曲、神弦曲、西曲歌。
    □ 北朝各种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诗》。
    □ 《李寄斩蛇》属于志怪小说。
    □ 王嘉的《拾遗记》属于志怪小说。
    □ 《搜神记》属于志怪小说。
    □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著,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观点。
    □ 西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批评著作是陆机《文赋》。
    □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
    □ 主要生活在北朝,晚年才入隋的诗人是卢思道。
    □ 隋唐之际,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王绩。
    □ 魏征的代表作是《谏太宗十思疏》。
    □ 上官仪的主要贡献是律体诗的建立。
    □ “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 “初唐四杰”的诗文,内容上有较大开阔。闻一多所评,是由宫廷诗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 “吴中四士”是指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 有“孤篇压倒全唐”美誉的诗人是张若虚。
    □ 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使至塞上》。
    □ 李白诗歌的特点是浪漫主义、清新自然。
    □ 李白擅长的诗体是乐府体、歌行体、绝句、五律。
    □ 典型化的描写是杜甫诗歌特色。
    □ 杜甫的诗歌众体皆备,众体皆佳。擅长新乐府和律诗。
    □ “元白诗派”,以白居易、元缜为代表。
    □ “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 韦应物、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 韦应物、刘长卿并称为“五言双壁”。
    □ 李贺也是苦吟诗人,他因爱写“鬼诗”被戏称“鬼才”,他的诗堪称“骚之苗裔”。
    □ 孟郊―诗囚、刘禹锡―诗豪、李贺―诗鬼、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 与白居易同时对乐府诗作出贡献的还有李绅、元缜、张籍、王建。
    □ 白居易的诗歌包括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 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是《长恨歌》、《琵琶行》。
    □ 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倡用“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方式创作新题乐府诗的杜甫。
    □ 《遣悲怀三首》的作者是元稹。
    □ 元稹的怀古诗中,最著名的是可与《长恨歌》并提的长诗《连昌宫词》。
    □ “古文”作为一种文体的概念,是散文的革新运动。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陈子昂为其前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李华、独孤及、元结等做出了重要努力;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孙樵、罗隐等为余响。
    □ 韩愈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惟古于词必己出”、“不蹈袭前人一言一句”的文学主张。
    □ 《三戒》这部寓言的作者是柳宗元。
    □ 杜牧的诗歌的风格是“豪俊爽逸,清丽明快”。
    □ 李商隐师承极广,包括:屈原、阮籍、杜甫、韩愈、李贺、六朝诗歌。
    □ 李商隐的诗主要有关心现实、抒写爱情两类。
    □ 擅写爱情,以七言近体见长的晚唐诗人是李商隐。
    □ 皮日休散文的代表作是《鹿门隐书》。
    □ 罗隐散文的代表作是《谗书》。
    □ 唐传奇中,反映爱情的有《任氏传》、《柳毅传》、《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
    □ 唐传奇中,反映豪情侠义的有《虬髯客传》、《红线传》、《无双传》、《聂隐娘》、《昆仑奴》。
    □ 在历史题材的唐传奇中,比较有名的是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城父老》。
    □ 中唐以后,填过词的作家有:韦应物、戴叔伦、张志和、王建、白居易、刘禹锡。
    □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为唐代词人之冠的是温庭筠。
    □ 韦庄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 《秦妇吟》的作者是韦庄。
    □ 南唐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冯延巳和李璟、李煜父子。
    □ 李璟的代表作是《摊破浣溪沙》。
    □ 李煜的代表作有《望%



    4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古文史一的串讲
    第一编 先秦文学
    1.《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载的葛天氏之乐,不但有歌八阕,而且还有舞姿。P16
    2.古代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3.*《诗经》的思想内容。P34-50(多出知识点)
    4.名词解释:赋、比、兴。P52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在《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使被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具体、形象的表现出来,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借句起兴。《诗经》中大多数诗是借“外物”来起兴,所借之“物”与所咏之辞或无联系,或有联系,有的甚至起到比的作用。
    5.我国有着悠久的史官文化传统,早在殷商时代,朝廷就有了记载史事、掌管典籍的人员,甲骨文中称为“史”、“尹”、“作册”等。《尚书·多士》中说:“唯殷先人、有册有典。”这些“册”与“典”即是记录下来的各类历史资料。P57
    6.*《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相传战国时有百篇,但已经亡佚大半,汉初经师传授的《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称作今文《尚书》,共28篇,包括虞、夏、商、周之书。P57
    7.*《春秋》本是当时各国史书的通称,现在所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相传孔子加以修订,后被儒家当作经书。《春秋》按年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14年,共242年的史事。P60
    8.*《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所掌握的各国史料所编订,以记言为主。P60
    9.《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思想是民本思想。
    10.《左传》的艺术特点。P67-73(重点掌握)
    ①精彩细密的叙事。②个性鲜明的人物。③微妙巧妙的辞令。
    11.《左传》中辞令的特点。P71-73
      辞令指《左传》中的人物在公开场合互相应对的话,大部分是外交场合,也有礼节性、仪式性的公开场合,是贵族之间的对话。
    ①《左传》辞令的基本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
      春秋时期,贵族文化高度发达,社会盛行重礼尚文的风气,大夫进谏,行人应对,都讲究辞令之美。因此人们在外交场合应对中就表现出温文尔雅的风度,表现出贵族的文化修养。(试举例说明)
    ②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往往原引典章,依理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
      春秋时期,在正是场合,礼仍是规范人们行为和国家关系的公认准则,违礼失信就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此当时贵族之间、国家之间讲话都是以礼作为依据。(与《战国策》完全不同)
    ③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如《烛之武退秦师》。
    12.*《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P73
    13.《战国策》辞令的特点。P77-81(由于时代的不同,与《左传》有所不同)
    ①游说辞令是《战国策》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这些说辞纵横驰骋,辨丽恣肆而又浅显生动,富于形象性。为了打动人心,往往无所顾忌的分析形势,指陈利害,甚至不惜张大其辞,危言耸听。
    ②在语言方面,《战国策》的辞令词藻富丽,准确传神,句式错综变化,造成淋漓酣畅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节奏。
    ③擅长运用比喻和寓言。
    14.《战国策》中有许多的寓言故事: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15.诸子散文出现于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其中纵横家的《战国策》,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P85



    5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16.《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语录体散文集。今日流传下来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形成的,共20篇。P87
    17.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18.*《墨子》的基本思想主张:墨子自称奉行大禹之遗教,为推行主张奔走辛劳,日夜不休。针对当时社会弊端,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并以实际行动反对攻战。P92
    19.孟子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关于道德修养的观点。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至大而钢”,“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P99-100(名词解释)
    20.《孟子》的文章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P100-101(重点,简答)
    ①在论辩中,孟子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
    ②在对话中,孟子始终掌握主动,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自己的宣讲。
    ③通过设问,是对方暴露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后,再发动猛烈反击。
    ④正面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的展开论述,层层分析比较,步步深入,首尾相应,虽未独立成篇,但已具备完整严密的论说文的雏形。
    21.*《庄子》是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的。
    22.《庄子》提出了“通天下者一气”,认为时间万物都由气的聚散变化而形成,就连人的生死也不例外。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在当时有代表性。P107
    23.《庄子》的艺术成就。P109-116
    ①哲理与诗意的交融。②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③意出尘外的想象。④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24.《庄子》散文中的哲理与诗意的交融。P109-110(重点掌握,简答)
    ①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本身就带有艺术的特点,富于艺术魅力,可以说逍遥的境界就是艺术的境界。
    ②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
    ③《庄子》一书带有强烈的抒情性。
    25.*《荀子》是荀况的作品集,共32篇,由汉代刘向编定,原称为《孙卿书》或《孙卿子》,经过唐代杨倞的订正注释,定名为《荀子》。P117
    26.*《韩非子》是韩非个人的作品集,共55篇。P121
    27.*战国末期,出现了一部吕不韦及其门客集体编著的作品集《吕氏春秋》,成于众人之手,融汇百家之说,被《汉书·艺文志》列入杂家。《吕氏春秋》思想上兼收并蓄,但仍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书中非常强调统一的思想,是在全国统一前夜出现的一部带有总结性的著作。全书共26卷,160篇,分为“12纪”、“8览”、“6论”三部分。P125
    28.《荀子》的散文已经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除了《成相》以下的8篇,其余各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荀子》的这些文章奠定了我国古代议论文的基本样式。P118-119
    29.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弨称《成相》是“后世弹词之祖”。P120
    30.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P121
    31.李斯的作品有《谏逐客书》、《论督责》、《狱中上书》。P126-127
    32.楚辞名称的由来。P130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楚辞这一名词,据《史记·酷吏列传》记载在汉武帝时就有,楚辞以单篇形式流传,时间可能更早,直到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辞”才被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称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33.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招魂》,共23篇。P133-134
    34.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P150-160(结合具体作品《离骚》加以分析)
    ①屈原的作品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②屈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
    ③屈原作品最感人的因素是它的浪漫主义精神,善于把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




    6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④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独具特色。
    ⑤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极富开创性,创立了楚辞体,即骚体。运用长短不齐的句式,不分章,不限诗歌的长度,语言上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
    35.《九歌》P136(名词解释)
    《九歌》本是古代一首乐歌名,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是夏启从天上头来的,《楚辞》中的《九歌》并非指9篇歌曲,而是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理魂》等11篇。其中大部分作品是屈原在顷襄王时代被放逐到江南后创作的。
    36.屈原之后的先秦楚辞作家还有宋玉、景差、唐勒三位。P163-168
    ①署名宋玉作品现存13篇,《招魂》(应为屈原作品)《九辨》(后人没有疑问、确信的作品)、《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
    ②景差无作品流传。
    ③唐勒没有完整作品于世。

    第二编 汉代文学
    37.汉代辞赋分为两类。P188-190
    ①骚体赋:与屈原一脉相承,都是抒情言志,自鸣“怀才不遇”的不平。
    首倡者贾谊,作品有《吊屈原赋》、《服鸟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冯衍的《幽通赋》。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除上述作家,还有东方朔、刘向、刘歆、王褒、扬雄等。
    ②散体大赋:除了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有说之风。
    具有代表性的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和《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
    38.名词解释:散体大赋。P190-191
    除了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有说之风。
    ①赋家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学说发展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
    ②从形式上说,这类作品都篇赋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作者描写任何一种场面都往往象是在构筑一个立体的大沙盘,而且都假设上两个或三个人,让他们各自代表一方,互相攻驳辨难。
    ③代表作家和作品包括: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和《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
    39.枚乘的《七发》是汉赋发展史上一篇带有转折性的作品,显著特点是夸张铺叙。P193
    40.*司马相如的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等。P194-196
    41.司马相如的赋的艺术特点。P195(简答)
    ①结构宏伟,富丽堂皇。
    ②讲究绘声绘形,有声有色,。
    ③极大的利用了中国方块字在字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在文章的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42.扬雄的代表作包括《廿泉赋》、《羽猎赋》、《长杨赋》,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反离骚》。P199-200
    43.“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出自扬雄的《法官·吾子》。P200
    44.张衡作品有《二京赋》和《归田赋》。《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一脉相承,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P203-204
    45.《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52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P246
    46.《史记》的艺术成就。P258-267
    ①《史记》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丰富多彩的悲剧英雄人物画廊。②强烈的抒情色彩。
    47.名词解释:互见法P263-264
    互见法是《史记》在写作中处理材料、安排篇章的方法。为了保持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同时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去。由于这种方法的自觉运用,使《史记》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7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48.《史记》的人物塑造。P258-264(结合作品论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都性格鲜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理想。
    ①注意细节刻画,极力描摹人物的神情口吻。
    ②善于通过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场面来表现人物。
    ③善于通过渲染气氛来烘托人物,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④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
    49.《史记》的抒情色彩。P264-267(结合作品论述)
    鲁迅先生曾盛赞《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①文章从始至终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是《史记》文章充满激情的最重要的原因。
    ②有的作品通篇象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就是这类篇章的代表。
    ③有些作品有一个或几个抒情段落,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特别是让作品人物“自己”即景作歌,突出的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④文章夹叙夹议,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⑤语言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雄深雅健。
    50.《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今天所见到的《汉书》是由班固、马融、马续、班昭陆续完成的。P275
    51.班固的作品除《汉书》以外,还有散体赋《两都赋》、骚体赋《幽通赋》、散文《答宾戏》、五言诗《咏史》,后人辑有《班兰台集》。P274
    52.*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共分10篇,材料主要来自《左传》、《国语》和《史记》,标志着史传文学向历史小说发展的一种新趋势。P288-291
    53.*蔡邕的《蔡中朗集》中有碑铭诔文37篇,最有名的是为当时太学生领袖郭泰所作的《郭林宗碑》。P291
    54.*东汉叙事散文包括一篇游记《封禅仪记》,作者马第伯。P292-293
    55.乐府本来是音乐机关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武帝时期。由音乐机关保存下来的作品,后来被称为乐府诗。在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而来的,被称为乐府民歌,流传下来的约有60来篇,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P296-297
    56.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P302-305(简答)
    ①生动的故事性。
    汉乐府民歌特别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如《孔雀东南飞》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
    ②鲜明的人物形象。
    汉乐府民歌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多种多样,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如《陌上桑》夸张的描写了各种人见到罗敷的不同情态,以客观的效果突出罗敷的美丽。
    ③句式自由,变化多样。
    汉乐府民歌中相当多的是杂言体和五言体,如四言体的《公无渡河》和《善哉行》,杂言的《战城南》和《东门行》,五言体的《陌上桑》、《十五从军行》、《孔雀东南飞》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后来出现的四言乐府、杂言诗歌,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
    汉乐府民歌基本采用口语,朴实自然,无人为雕饰。
    57.*楚歌主要作品有: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汉高祖刘邦“大风气兮云飞扬”。的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瓠子歌》。梁鸿的《五噫歌》。张衡的《四愁诗》。P312-316
    58.班固写的《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无言诗。P317
    5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萧统为编选诗文集而收集东汉末年的五言诗,将一些内容风格相近,但都失去题目的无名氏作家的作品编辑成册,叫做《古诗十九首》。现在看起来,这些作者 大概都是东汉末年的失意文人。《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时代的开始。P317
    60.《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性很高,钟嵘说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评论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P320-321

    8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古代文学史之隋唐一、隋和初唐:
    隋和初唐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追求词彩华美的形式主义文风和比较注重社会内容,思想感情的健康文风的激烈斗争



    1、隋:

    (1)隋朝文风:

    在隋文帝时,随着政治的转机,文学也出现了新的转机。但是随着隋炀帝登基,政治的腐败,文学有陷入恶运。

    秦梁文风又大肆泛滥。

    (2)隋朝著名作家王绩:

    隋末唐初著名作家,其诗文主要内容:饮酒,田猎,游山,郊游,赏心于田园风光,流连于闲适生活,抒发陶然自乐的性情,

    暗喻对动乱社会的不满。其风格也迥别于齐梁,感情真实自然,语言纯朴无华。

    2、初唐:

    (1)、初唐时期的政治背景和由政治引发的文学基本情况:

    初唐时期的政治出于蓬勃上升期,统治者充满自信,因而文风较松。这一时期很多作家都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黑暗,揭露时

    弊,讽刺权贵,抨击腐败。

    (2)、初唐的文风:

    唐初在这两种文风的斗争中,真切健康,清新质朴的文风取得了最后胜利。

    (3)、唐太宗和初唐的宫廷诗人:

    <1>、初唐的宫廷诗人以箴规,娱乐为诗歌的主要内容。其主要成就在于发展声律学,使律诗走向定型。

    <2>、沈全期:和宋之问并称为沈宋。其主要成就在于,使律诗走向定型。

    (4)、初唐四杰:

    <1>、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在七世纪下半期的人物,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贡献:他们身上也体现着沿袭与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但与宫廷诗人不同的是,他们力求创新的精神与成就更强

    大。在声律,章法,藻饰方面虽不摆脱齐梁文风,但在气骨,内容方面已大大超出齐梁。

    <3>、文章的主要内容:边塞诗、送别诗(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洲》)、写景咏物、讽刺。

    (5)、陈子昂和其他诗人:

    <1>、陈子昂:陈子昂唐朝著名诗人。以《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为其代表作。陈子昂在革除六朝与凤,确立盛唐之

    音的过程中,起这比四杰更重要的作用,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原因是:1、他比四杰更明确的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

    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在陈子昂的诗歌中少了几分歌功颂德,多了几分感慨社会人生,抒发个人情志的文章。

    <2>、吴中四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贺之章,张旭,包融。二、盛唐文学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1、田园诗:中国历史上头一位田园诗人是陶渊明。



    2、山水诗:山水诗兴起于南朝。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成就:



    (1)、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的更加紧密了,把田园的情趣和欣赏山水的优美加以融合,丰富了意境。



    (2)、保留了陶渊明的纯朴而更趋于优美,摒弃了谢灵运等人的艰涩和玄言的尾巴而更趋于清新。



    4、主要诗人:



    (1)、王维:

    王维世称王右丞。他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当数山水诗,这类诗风格多样,而基调诗自然优美,清雅冲淡,“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是其诗歌的特点。王维的诗歌,不但多优美制作,而且也不乏壮美之篇,特别是与边塞诗相结合,表现关塞风光

    时,尤多次调。《终南山》、《汉江临泛》。

    (2)、孟浩然:

    孟浩然的山水诗不仅作于鹿门隐居时,也作于漫游中。这时他或求仕之心方切,或求仕失败后非常痛苦,因而诗风也不再是一

    味的优游平坦,而是充满强烈的矛盾心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二)、盛唐边桑?
    1、岑参:
    和所有的边塞诗人一样,岑参的边塞诗表现了从军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体现了盛唐诗人朝气蓬勃、不畏艰苦、勇
    往直前的健康心态。同时他的边塞时还详尽地描写了军旅生活,写出了将士们的雄心壮志,也道出了他们的悲哀不平,既有对
    火热生活的歌颂,也有对恐怖遭遇的描写,为读者提供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新鲜内容。
    岑参的边塞诗最有特色的内容是对边塞风光、边地风俗的描写,充满了新鲜的异域情调和浪漫的传奇色彩。酷热严寒,火山



    9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黄云,狂风大雪,莽莽平沙等都一一被他写入诗中。
    岑参的边塞诗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因而形式以自由的歌行体,尤其是善于表达更丰富思想感情的七言歌行体
    最为擅长。
    2、高适:
    高适边塞诗的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于思想深刻,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比岑参诗歌强烈。他对下层士兵的思
    想有更多的了解和同情,既歌颂了他们的勇敢精神,更体恤他们参获得艰苦以及久戍不归,有家难回的遭遇。更可贵的是他还
    能通过对比,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平待遇,指出这是造成边战失利的重要原因。《燕歌行》。3、王昌龄:
    《出赛》:
    《出赛》历来被公认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前两句从无限悠久广阔的时空着笔,道出了戍边的悲剧,令人沉思。后两句表
    面扬古,实则讽今,意义也相当深刻。能把如此重大的题材和丰富的内涵,一气呵成的压缩在形象生动的18个字内,无任何直
    露的痕迹,实属不易。(三)、李白:
    1、李白的创作时期:
    (1)、第一时期:居家读书时期。
    (2)、第二时期:为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
    (3)、第三时期:供奉翰林时期。
    (4)、第四时期:为以梁园东鲁为中心再度漫游时期。
    (5)、第五时期:为安史之乱流落江南时期。
    2、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表现自己建功立业、奋发向上的雄心和怀才不遇、倍受压抑的苦闷,抒发了知识分子的正义感、事业感、自信力和以
    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揭示了这种理想在黑暗社会中必然破灭的悲剧,反映了他们对统治阶级的失望与不满。《行路难》
    (2)、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歌颂。
    (3)、宣扬对崇高人性以及人权的向往。《梦游天姥吟留别》
    3、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李白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传统,并把这一风格推向了最高峰。这一特点体
    现在李白各类作品中,即使在受到挫折时,其感情色彩也是悲愤中仍有昂扬。《将进酒》
    (四)、杜甫:
    杜甫在诗歌史上被人们称之为“诗史”
    杜甫的创作时期.htm杜甫诗歌的特点:沉郁顿挫.htm(1)、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htm(2)、兵车行、石壕吏、新婚别.htm三、中唐文学:
    (一)、概说:
    忧国伤时的忧患意识成为文学的基调。代替中唐诗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气魄和气象虽然不像盛唐那样恢弘,但冷峻深刻却独
    具特色。
    (二)、李贺:
    李贺诗歌的具体表现:
    1、构思奇特,想象奇特,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局限,充满神秘色彩。
    2、意象奇特,选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陆离以至荒诞不经的意象。
    3、语言修辞奇特,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新生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手法,如通感。
    (三)、白居易:
    1、白居易在编定自己的诗集时,将诗歌分成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1)、讽喻:
    《买花》讽刺在统治阶级带动下,整个社会风气都随之堕落腐化。
    (2)、反战爱国思想:
    《新丰折臂翁》描写一个八十八岁老头在玄宗征南诏时为了不白白送死而“偷将大石槌折臂”的悲剧。
    (3)、白居易的其它作品:
    <1>、《长恨歌》:
    长很歌既有对唐明皇的荒淫无过,杨贵妃以色取宠有所批判,特别是在诗歌开头;又对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感情有所同情,甚
    至歌颂,特别是在他们的爱情发展成为悲剧以后。
    <2>、《琵琶行》:
    琵琶行刻画了一个不幸的歌女形象,通过“同时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抒发自己被贬之后的苦闷心情
    <3>、两首叙事诗的异同:
    一是抒情与叙事的紧密结合,他们既是以叙事见长的叙事诗,又是以抒情见长的抒情诗。是中既有凄婉感人的情节,又有
    真挚动人的情感。所不同的是:《长很歌》只要通过客观描写抒情,琵琶行主要通过主观描写抒情,这是因为《长很歌》毕竟
    是通过传闻写称,《琵琶行》是在一生矛盾剧烈的被贬之后写成。
    二是结构安排独具匠心。从大结构上看,这两首诗歌层次分明,一气贯注,都以叙事为线索,穿插抒情,写出了情节的发



    12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1、晚唐体尊崇的对象实际是贾岛、姚合。
    2、林逋,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宋初最早提倡儒学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有《柳河东集》。
    4、王禹偁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5、西昆派标榜学习李商隐。
    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有《欧阳文忠公集》。
    7、梅尧臣、苏舜钦与欧阳修共同倡导诗文革新。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文集》。
    8、前人比较二苏文章,认为“大苏文一泻千里,小苏文一波三折”(大苏:苏轼,小苏:苏辙)
    9、晏殊,词集名《珠玉词》。其词作是一种极端贵族化的审美趣味。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说“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似“诗人之忧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
    10、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词集《小山词》
    11、李清照在《词论》中“变旧声作新声”的词人是指柳永。
    1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点铁成金”《豫章黄先生文集》。
    1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14、吕本中编列了一张《江西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宋末元初的方回又称杜甫为江西诗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15、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词集名《片玉集》。形成了自己缜密典丽的词风。
    16、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词集《漱玉集》。坚持词“别是一家”。
    17、朱敦儒,字希真,词集《樵歌》
    18、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有《石湖居士诗集》和《石湖词》。作品将记述农事活动,反映农民疾苦和描写田园生活逸趣这几种创作传统融合在一起,成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晚年在石湖所作《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
    19、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20、叶适是与朱熹同时的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21、陆游,年轻时从学江西派诗人曾几。诗集《剑南诗稿》和文集《渭南文集》。陆游的文章在南宋卓然为一大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老学庵笔记》、《入蜀记》以及《渭南文集》中的若干序跋记传文字。
    22、北宋宋祁的《宋景文公笔记》首先使用了“笔记”这一名称。宋代笔记的内容大致包括史料佚闻、风俗掌故、学术考辨、诗文评析等几类。
    23、辛派词人有陈亮《龙川集》刘过《龙洲集》和《龙洲词》。
    24、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25、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诗集》和《白石道人歌曲》。其诗初学江西诗派。其词被张炎称赞“不惟清空,又且骚雅”。格律派。
    26、吴文英《梦窗词》
    27、王沂孙,有《碧山乐府》
    28、最早的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29、元好问,编纂了金诗总集《中州集》和金史著作《壬辰杂编》。成为当时南北诗坛上最有力度的诗人。号:遗山
    30、元杂剧大致可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陈抟高卧》通称“神仙道化”剧
    3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32、元杂剧中的水浒戏是公案剧。
    33、散曲在金、元之交就被文人士大夫所采用,称为“新乐府”
    34、南戏产生于宋代。
    35、关汉卿是使元杂剧形式最后定型的作家之一。
    36、在角色体制上,杂剧一般分为四大类:一是旦,二是末,三是净,四是杂。
    37、有关元代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录鬼簿》。
    38、从杂剧史的角度看,关汉卿是本色派、豪放派的开创者
    39、、《西厢记》描写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40、马致远参加元贞书会。

    41、白朴、关汉卿参加玉京书会。

    42、元历史剧《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

    43、水浒戏中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44、张可久,一生专写散曲,有《小山乐府》

    13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45、明代李开先将乔吉与张可久相提并论,称为“曲中李杜”
    46、贯云石,出自维吾尔族贵胄。
    47、四大南戏——“荆、刘、拜、杀”(《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48、《刘知远白兔记》是书会才人编的。

    49、宋元话本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标志着我国古代白话文体的正式出现,开始了我国文学语言上的一个新的阶段。
    50、《三国志平话》和《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今人合称 《全相平话五种》。讲史话本。
    51、《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奠定了长篇章回小说发展的基础,也为后世长篇章回小说提供了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两种范例。

    52、〈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
    53、在永乐至成化间(明末),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
    54、茶陵诗派代表李东阳,做诗力主宗法杜甫。

    55、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记录元及明初的杂剧剧目,品评一些杂剧家的作品,列出北曲谱例曲,成为研究杂剧的重要文献,影响较大。

    56、王九思杂剧《中山狼》,主题与康海的《中山狼》相似。这本剧只有一折,开明代单本杂剧之先。
    57、《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作者徐渭。
    58、、嘉靖、隆庆间,著名曲师魏良辅对昆腔进行了改革.经过魏良辅的改革,昆腔集中表现了南曲清柔婉折的特点,同时部分保存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
    59、粱辰鱼的《浣纱记》是首先用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传奇,为昆曲的传播做出了贡献。这种借生旦爱情以抒写历史兴亡的方式,对后世传奇有明显的影响。
    60、沈璟是吴江人,故被称为“吴江派”,文学史上也称作“格律派”。

    61、除《牡丹亭》外,汤显祖还写了〈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临川派。

    62、白话小说就题材内容而言可分为世情小说、神魔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等类别。《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小说中的“四大奇书”。

    63、《三宝太监西洋记》是神魔小说.

    64、明后期拟话本小说最著名的集于是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此外有凌 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

    65、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共同被称为“前七子”,为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66、“后七子”是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棒、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的并称,而以李、王为首。

    67、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68、茅坤,所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很大。
    69、归有光,著有《震川先生集》

    70、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就是受到李贽思想的直接影响。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世称“公安派”,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主将。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71、“竟陵派”,其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他们的主张:反对拟古,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在诗文中开眼界,形成了这一派文学上“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
    72、冯惟敏是明后期散曲家的代表。
    73、在晚明融合“公安”“竟陵”之长而较著名的作家是张岱。张岱著有《陶庵梦忆》、《琅环文集》、《西湖梦寻》。

    74、顾炎武参加复社被人称作“一代诗史”。

    75、魏禧《大铁椎传》.

    76、王士祯,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是清初诗坛上“神韵说”的倡导者。
    77、明末清初,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标举北宋欧阳修、苏轼,兼尊南唐二主。
    78、浙西词派以朱彝尊为首;阳羡词派以陈维崧为首。



    14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79、朱彝尊,他的词标榜南宋,推崇姜夔、张炎。曾纂辑唐宋金元五百余家词为《词综》。
    80、(醒世姻缘传)是用山东淄博一带的方言土语写成的。

    81、李玉是苏州派的领袖人物,《一捧雪》、《千忠戮》、《清忠谱》

    82、“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收拾起”指“倾杯玉芙蓉”首句(《千忠戮》),“不提防”指洪升〈长生殿。弹词〉。

    83、《水浒后传》陈忱、《说岳全传》编写者钱彩,增订者金丰。

    84、《好逑传》人物:铁中玉、水冰心
    85、<红楼梦》初名〈石头记〉,简称脂评本。程伟元和高鹗增补了后四十回。脂评本系统就被程本所代替,后四十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

    86、<红楼梦〉的研究,五四运动以前,最有影响的是“评点”和“索隐”两派。五四以后,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派是红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流派。
    87、汝珍的〈镜花缘〉谈才学和妇女问题

    88、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主张用学问做根柢,以增加诗的骨肉。

    89、桐城派:在方苞、刘大 、姚鼐。方苞认为作文要讲究义法。

    90、弹词《天雨花》作者粱贞怀是清代较早的一部弹词。〈再生缘〉作者陈端生

    91、子弟书是鼓词的一个支流。

    92、梅曾亮,字伯言,他成为桐城派后期的中心人物。

    93、曾国藩,字涤生。为文于义理、考证、辞章外,还强调“经济”,对桐城派文论有所推进,编选的《经史百家杂钞》,时人称之为“湘乡派”。

    94、宋诗运动,至同治、光绪年间,衍变为“同光体”诗派。代表作家有沈曾植、陈三立,陈衍等.

    95、狭邪小说《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作者韩邦庆。人物对话全用吴语方言,充满浓厚地方色彩,胡适推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 《荡寇志》作者俞万春.《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

    96、“诗界革命”它的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粱启超等人。

    97、黄遵宪提倡“我手写吾口”

    98、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一系列文学革命的口号,形成一种新体散文,号“新文体”。
    99、汉魏六朝派,代表作家有王闿运;晚唐派,代表作家有樊增祥、易顺鼎.
    100、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10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结构,较〈官场现形记〉完整.全书虽仍无贯穿始终的情节,但以“九死一生”为主要线索,把其二十年“亲见亲闻”的人和事串联起来,有了贯穿全书的人物。
    102、南社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柳亚子著作今有《磨剑室诗词集》。
    103、柳亚子,陈去病等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
    104、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在东京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

    名词解释
    1、西昆诗派(西昆体):宋代初年,诗人杨亿编《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秘阁藏书之所,因《山海经》言昆仑山之西有群玉山,为先王藏书册府),西昆诗体和诗派便由此而得名。《西昆酬唱集》全部为近体律诗,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派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馆阁之士,诗的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创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诗文标榜学习李商隐,其中杨亿、刘筠以骈体文著称。(西昆派多数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堆砌过甚,不免剽窃之讥。西昆派作家惟美风格固然是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风和缺乏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但其创作脱离现实,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馆阁气十足、仅重外表精美的艺术趣味,注定了主导文坛的时间不会长久,但在北宋文坛仍有一定影响。)
    2. 太学体:石介在反对杨亿的淫巧之文时,不适当的将杨刘的文学追求视为威胁儒家思想的异端,他在主讲太学期间,片面强调文体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陷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后来欧阳修等人促使这一文体转变.

    15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3. 陆游闲适诗:陆游闲适诗涉及山川景物农村风俗民生疾苦,内容广泛;既表现对生活的,也表达了他所领略的宦海风波和人生忧患;主要代表作如:<游山西村>,从平淡的生活中品出了隽永的意味,深含哲理.
    4、江湖诗派:在四灵之后,又出现了一批飘逸江湖的诗人。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僚,身份低微,也有少数人曾官要职。他们相互酬唱,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戴复古,号石屏,有《石屏诗集》、《石屏词》。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后人评其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岂剪红刻翠者比耶”。 5. 以禅喻诗:严羽提出“兴趣”说,认为诗歌性质最终仍是“无迹可求”、“不可凑泊”,他在说明这种诗歌性质时采用的是“以禅喻诗”的方法。以禅喻诗的风声开始于北宋苏、黄等人,南宋时期更为流行。严羽改变了前人仅以参禅喻学诗“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禅境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严羽认为诗的本质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妙悟”。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的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6. 诸宫调:是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鼓子词是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赚词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套曲演唱,诸宫调则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因而容量大为扩充,音乐变化更为丰富,叙述手段也有相应的提高,除旁述外,也有故事中人物的自白。诸宫调有南、北诸宫调之分,北诸宫调又称“弦索”、“ 弹词”。 诸宫调的代表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
    7. 南北合套:在套数中将南曲和北曲的曲牌依一定的规则间用。每折戏的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演出时,通常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一般没有唱词。
    8、“铁崖体”:元末文坛的泰斗是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他论诗主张写个人性情,反对元初以来在宗唐风气中出现的模拟弊端。他以古乐府见称于时,其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并因此形成“铁崖派”。元中期诗家大多效法晚唐诗体,但又因才力薄弱无法追踪前人反而堕入萎靡。杨维桢正为此而欲振起日益卑靡的诗风而特创“铁崖体”。
    9. 茶陵派:李东阳在成化,弘治期间,以台阁大臣的地位主持诗坛,奖励后进颇有声望,因李东阳是茶陵人故史称茶陵派主要诗人有谢铎,张泰彭民望等,强调法度音调师法杜甫,他们的作品或咏史书怀或悯民疾苦或感时伤世,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对台阁体文风有所冲击,对前七子有直接影响.
    10. “唐宋派”: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茅坤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力主学习唐宋古文,所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很大。“唐宋派”作家在文学上取得较突出成就的是归有光,著有《震川先生集》。“唐宋派”作家的努力,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有较大冲击,在一定意义上为后来公安派结束复古主义在文坛的统治起了一点开拓作用。
    11. 格调说:沈德潜提出的“格调说”,认为诗歌在内容上应该符合封建社会秩序,在表现上,应“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讲含蓄、比兴,只能“委婉陈词”,不可“过甚”、“过露”。好诗的标准是“风雅”,是盛唐的诗歌,因此写诗必须学古,必须有法度,也就是要“摩取声调,讲究格律”,由于他的努力,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风弥漫诗坛。
    12. 三言二拍:是白话短篇小说,三言即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二排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他们反映了新的内容:商业活动;出现了新的意识:尊重妇女,还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对后世白话小说影响较大.



    16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13. 立主脑:针对戏剧的演出李渔提出立主脑,即确立为全剧结构的一人一事它既是戏剧结构的主线也是作者立意的焦点,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他提出传奇只写一人一事必须减头绪而且要一韵到底从而保证了艺术的整体性.

    简答题

    1、 欧阳修的文章风格。
    1)平易近人,纡曲蕴藉。他继承了韩愈散文文从字顺的要求,而摒弃了其怪怪奇奇的作风,能寓雄健于畅达,在平常中见隽远。2)在文体形式上,他的散文并没有有意避免偶俪现象,而是适当地吸取骈文的有益成分,使散文更富于节奏感和情韵之美。同时,他也将古文笔法融入制诰表启等骈文的写作中,开启了宋代四六文的新体式。
    2、 柳词描写女性形象的特点。
    1)柳词所描写的大多是身分更为确定的歌*。
    2)柳永与她们接触较多,理解并同情她们的遭遇和内心痛苦,因而除了一般地描摹她们的玉肌琼艳、表现欢聚分离之外,柳词还更细致地写到她们的身世经历和心理活动。
    3)一般来说,这些歌*形象是泛化的,并非某个特定对象,这表明这些词主要是为投合一般读者的欣赏要求而制作的。

    3. 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

    1)苏诗中有不少以理趣见长的作品,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2)苏诗中所谈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诡,而是生活中随触而发的感想,在习以为常中给人新的启迪。

    4. 简述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

    1) 他有意放弃了白居易以来的诗歌讽谕传统,很少在诗中议论时政,而将创作更多地转向个人精神世界。
    2)他又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反对在诗中毫无节制地表现各种情感,要求以“养心治性”为根本目的。他的诗歌世界显得不那么丰富,使人感到诗人往往在故意回避抑制自己的感情。
    3)在内容上,他不想超越前代文学范本,而提出了“规模其意”的“夺胎法”、“换骨法”。

    5.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关汉卿以其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并参加了演出实践活动,促使杂剧艺术体制趋于完备。
    2)关剧题材广阔,无所限制,丰富多样,从而极大地开拓了中国戏曲多方面的表现功能。塑造了一大批身分不同、地位不一、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坚强善良的窦娥等。

    6. <梧桐雨>的思想倾向

    1) 梧桐雨是一出历史悲剧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2) 白朴通过唐明皇的形象和遭遇,概括了一代王朝兴亡的变化,不仅对亡国教训的总结,更突出的流露出对时世陵替,人生变迁胜衰转化的哀愁凄恻的情绪.

    3) 对唐既有讽刺批评也有赞赏同情这构成了唐形象的复杂性也造成了作品内容的复杂性,作品借历史故事来抒发作者深切的现实感受,融情入景高度渲染.

    7. 马致远的杂剧在艺术风格上的突出特点。
    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随处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这就使他的杂剧具有浓厚的士大夫气。他兼有关汉卿的豪放和王实甫的文采,文词典雅清丽,洒落激扬,《太和正音谱》比之为“朝阳鸣凤”。

    8. <水浒>的情节结构特点

    1) 水浒是在传说故事的基础上不断加工而成的长篇章回小说,内容情节不断增饰,由简到繁

    2) 全书的结构具有相对独立与整体一致相结合的特点,书中情节的安排,主要的单线发展,每主情节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3) 各个相对独立的人物故事又由聚义这条主线连接在一起,一个人物引出一个人物环环相扣.

    9. 汤显祖戏曲思想。
    在戏曲方面,汤显祖强调重视文学性,不主张拘泥于音韵格律。这表明汤显祖在艺术的整体上更注重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和才情与个性,与因袭陈腐的创作习风大异其趣。汤显祖对戏曲的演出也颇精通,曾亲自指导艺人演出,为当地宜黄腔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0. 简述顾炎武诗的特点。
    一是现存的四百余首诗歌中,十之八九寓有强烈的家国兴亡之感,绝少世俗应酬之作,即便是拟古、咏史、写景、唱和之作也是如此。


    17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二是他的诗取材颇为广阔.晚明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清兵入关后残酷的屠杀和剥削、汉族人民的苦难和敌忾,都在他的诗中反映了出来,因此被人称作“一代诗史”。
    三是他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苍凉沉郁,语言却又朴素自然,兼有杜甫和陶潜的优长,并带有学者的气质。

    11. 苏州派传奇创作的三大特色。
    1讥切时弊、关注现实的现实精神。
    2事关风化、劝善惩恶的教化目的。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平民色彩.

    12. <桃花扇>中扇子的作用

    全剧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定情物桃花扇贯串始终.这柄桃花扇,原来只是爱情的象征,但它一旦成为侯、李离合和南明兴亡的历史见证,便赋予人生理想的象征意蕴。“桃花薄命,扇底飘零”,这本身就给理想带上悲伤情调;而香君的桃花扇却是“美人之血痕”点染成的,这就更染上了悲壮的色彩;最后张道士裂扇掷地,隐寓地透露出理想的破灭。

    13、龚自珍诗的浪漫主义特色
    龚自珍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形式多样,境界奇肆,形象瑰丽,极富浪漫色彩。他继承了屈原、李白两位浪漫主义诗人的传统,常常通过奇特的构思、新颖的比喻,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奇丽壮观的意境,以表达其自由奔放的感情.诗人还常想落天外,喜用“风雷”、“秋气”、“童心”、“剑”和“箫”等等意象,以抒发自己深含的思想和感情。

    论述题(请自己详细论述,如果你想得高分)

    1、 辛词豪放特征。(1-139)
    1)辛词的豪,与前人相比,一方面更为沉著,更具实在内涵;另一方面则更为恣肆,更加不受拘束。
    2)豪放转入深沉,使辛词往往具有一种特有的意味和韧劲

    2、 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1-188)
    1)元代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2)元代政治对杂剧的兴盛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元代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元代初年比较尖锐;另一方面,元代初年恰恰是封建统治相对比较薄弱的时期。
    3) 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促使大批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这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4)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是促使元杂剧兴盛的重要原

    3. 崔莺莺的形象特征。(1-210)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在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虑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压。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4、《牡丹亭》浪漫主义特色。(2-70)
    《牡丹亭》富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其主要特征,就是理想色彩非常强烈。
    (1)汤显祖把杜丽娘作为理想化的‘情至”的化身来描写,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奇幻情节,揭示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对人的真性情的憧憬与追求.
    (2)汤显祖是饱含着深情写作的。
    (3)《牡丹亭》在情节结构上充满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等情节,都是只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事物.



    18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4)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处处充满诗的意境。许多曲词将抒情、写景、刻画人物,紧密结合在一起,文采斐然,美不胜收,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5.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1)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2)表现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2)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 ⑴①塑造了几个科举迷的形象,揭示科举制度腐蚀人们灵魂的罪恶.其中范进,周进是代表,作者不仅写出了他们被科举折磨的如痴如狂的迂腐可怜形象而且还写出了造成这种变态心理的典型环境② 塑造了一批举业至上者,他们向往功名,推崇科举但本身没有痛苦的经历.马二先生,鲁编修.鲁小姐为代表.③ 以 夫和匡超人为代表的,他们原先的很淳朴的青年,后来中了八股的毒害而堕落. ⑵作品塑造了一批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形象从侧面揭露了科举制度的丑恶.这些人的科举制度的得实利者,如王晦⑶刻画了一些假名士,假山人他们在功名上不得志但也不好象周进范进那样哭熬挣扎,而是投机取巧,混充风流名士,互相标榜,过着无聊的寄生生活.

    3)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从四类人身上表现出来:⑴是敷衍大义时塑造的王冕,他是历史典范人物的代表⑵杜少卿和沈琼枝,在前者是作者的化身或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⑶被作者认为是真儒贤人的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人⑷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的市井小民.(请详述)

    6.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2-241)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也是作者着力最多、写得较为成功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着作者的影子,也寄托着他对人生和现实的反思。
    贾宝玉性格的特点,首先是对于锦衣玉食、安富尊荣生活的不满、厌恶,乃至愤懑。第七回他感慨地说:“富贵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封建贵族的沉闷生活,使他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和哀愁,也刺激了贾宝玉要求摆脱束缚的性格发展,并导致了他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一系列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教义的怀疑否定.如他对八股文深恶痛绝,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学而优则士”的“为官为宦”的道路,更不愿同官场人物交际。他对于男尊女卑的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具有发展上的一贯性、连续性,以及思想上的严肃性和不妥协性。他同姐妹们的亲疏远近,是以思想上的亲疏远近为标准的。贾宝玉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象.他不满意出身的贵族阶级及其生活,却并不知道什么是更有意义的生活,因而常常陷入了矛盾、苦闷、无可奈何的境况之中。他向封建的传统文化提出挑战和怀疑,却并没有从理论上进一步否定孔孟之道,斩断对寄生生活的眷恋。他追求高尚的爱情生活,却多少也夹杂了纨绔习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贾宝玉性格内涵的丰富复杂。



    19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关雎》一诗出自《诗经》中的《周南》。
    □ “秋水伊人”这一意象出自《诗经?蒹葭》。
    □ 全诗采用重章叠唱的表现方式的是《蒹葭》。
    □ 《生民》出自《诗经》中的《大雅》
    □ 《诗经》中祭祀后稷事迹的作品是《生民》。
    □ “退避三舍”这一成语出自《左传》。
    □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是指秦穆公。
    □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这句话中“服”的意思是制度。
    □ 《郑子产相国》中,子产不毁乡校的原因是乡校是乡人议政的地方。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思想产生于西周后期。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中“防”的含义是堵塞。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意思是禁止百姓发表意见比堵塞河川危害更大。
    □ 《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要求在薛地建立齐国宗庙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孟尝君的地位。
    □ 《战国策》最终编订于西汉后期。
    □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这句话出自《战国策》。
    □ 《侍坐》一文中,“如会同,端章甫”中的“章甫”是指礼帽。
    □ 《侍坐》中,“浴乎沂,风乎舞雩”中的“舞雩”是求雨的祭坛。
    □ 《侍坐》中,孔子对弟子发言的态度是全都赞成。
    □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这句话中 “让”的意思是谦让。
    □ 《公输》一文的主旨是非攻。
    □ 《逍遥游》中的圣人是指许由。
    □ 《逍遥游》中的鹪鹩用来比喻满足于自己的生活而别无所求的人。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中与这两句话相对应的话是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这两句出自《劝学》。
    □ “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最初用意是讽刺盲目复古效法先王的人。
    □ “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这一思想出自韩非。
    □ 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含义是遭遇忧愁。
    □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两句中“兰”和“蕙”是指屈原培养的学生。
    □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这句话中“偭”的意思是背离。
    □ 《湘夫人》中的帝子是指娥皇女英。
    □ 屈原的《九歌》共有作品十一篇。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两句话出自《诗经·氓》。
    □ “夙兴夜寐”、“信誓旦旦”这个成语出自《诗经·氓》。
    □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这几句话出自《采薇》。
    □ 《采薇》所反映的战争是周朝征玁狁。
    □ 《采薇》一诗在结构上颇为独到,呈现出思乡、战争两个主题。最后一章,将两个主题消融在一片感伤的情绪之中。
    □ “师直为壮,曲为老”,这一先进的军事思想产生于春秋时代。
    □ 《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中,鲁仲连帮助完赵国后所说的话是:“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 《侍坐》出自《论语?先进》。
    □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
    □ 《逍遥游》中,通过藐姑射之山的神人来述神人无功;通过惠施的对话,言无用为大用,阐释了至人无己。
    □ “越俎代庖”这一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
    □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这句话出自韩非《五蠹》。
    □ 守株待兔的寓言出自韩非《五蠹》。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出自《离骚》。
    □ “就重华而陈词”中的“重华”是指舜的名字。


    20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一、先秦文学

    1、《诗经》

    诗经 组成 风:乐调
    雅:正音 大雅:颂美
     
    小雅:怨刺
    颂: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乐歌。
    诗经的作法 赋: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比:比喻,使被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具体。
    兴:引出诗人的联想

    2、先秦散文之历史散文

    (1)、《国语》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

    (2)、《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

    (3)、《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春秋时期的史料汇编。

    3、先秦之诸子散文:

    (1)战国前期诸子散文:

    <1>、概说:

    战国前期的诸子散文大都成于作者身后,由其门人所编撰,他们或采用语录体,或保留语录体的痕迹。

    <2>、《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书中作者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宗法等级制度,反对一切违法行为。

    孔子:儒家学派代表人。

    <3>、《墨子》

    《墨子》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墨家学派代表人。

    (2)、战国中期散文:

    <1>、《孟子》

    孟子在晚年和其弟子编撰了《孟子》一书。书中孟子的主要思想:仁政思想。

    孟子:继孔子以后的儒学代表。

    <2>、《庄子》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散文家,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继承老子思想,后世并称其为老庄。

    《庄子》艺术表现出对现实生活极端不满,显示出强烈的追求精神绝对自由,摆脱生活牵累的倾向。气文章汪洋恣意,

    想象奇幻,特别善于用语言和历史故事说立,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庄子的思想内容:崇尚自然,摆脱束缚。

    (3)、战国晚期诸子散文

    <1>、《韩非子》

    韩非,出身韩国贵族,战国晚期法家思想集成人物,也是出色的散文家。

    其文章俊俏严刻,锋芒毕露,说理透彻,词义畅达,善于用寓言和历史故事说立,形象性强,文章体制宏伟,气度不

    凡,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高峰。

    <2>、《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赵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后期入学大师。

    《成相》一篇,是用当时的民歌形势写成的。

    《赋》是若干篇借咏物说理,且较早以赋名篇的文章。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劝学》是一篇全面论述治学之道的文章。

    韩非子的思想:

    韩非不相信仁义道德,认为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着尔虞我诈的关系,他总是以冷峻严酷的目光去剖析现实,大胆暴露各种人物的思想行为,他敢于毫不掩饰的发表真实见解,善于摘决隐奥,切中时弊,发而为文,便有一种激切凌厉之气。

    3、楚辞

    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屈原再民歌形式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

    九歌共11篇

    二、两汉文学:

    (一)、汉代的散文以及辞赋:

    1、概说:

    (1)、汉代的散文上继先秦,与战国时代的散文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文学史的第一个高峰。

    (2)、汉代的辞赋越来越不重视思想,而一味的在文字在形式上下功夫,争奇斗艳。

    2、过程:

    (1)、西汉前期:(散文)

    <1>、贾谊:

    贾谊,洛阳人,西汉初期散文家。由于其怀才不遇,最终抑郁而死。

    <2>、晁错:

    晁错的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发展农业生产。《论贵粟书》

    在军事上主张加强边防,抵御匈奴人的侵略。

    (2)、西汉鼎盛时期。(散文)

    <1>、司马迁:

    司马迁,西汉中期左冯翊夏阳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年轻时曾到各地漫游,后接替父亲任太史令,不久开始

    了《史记》的写作。其间因为替李陵辩护,遭受腐刑。

    《史记》共130篇,分为:10表,12本纪,8书,30世家,70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录了从传说时期的黄帝

    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的人生观:力求传名于后事,为了传名不必死节。

    (3)、西汉后期:(散文)

    (4)、东汉前期:(散文)

    <1>、班固:

    班固:东汉前期人。由他写成的《汉书》包括:12本纪,8篇表,70篇传,共100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短代体通史。

    (5)、东汉末期:(辞赋)

    东汉末期的辞赋以抒情小赋为主体。政治上异常混乱。

    <1>、赵壹《刺世疾邪赋》

    (二)、汉代诗歌:

    1、汉代乐府民歌:

    乐府本来是汉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乐府所保留下来的歌辞也叫乐府或乐府诗。

    乐府的内容:

    (1)、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揭露了官僚贵族的奢侈横暴,展现了汉代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陌上桑》

    (2)、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十五从军争》

    (3)、反映了青年男女婚姻恋爱方面的问题。《孔雀东南飞》

    (4)、反映社会动乱给人们带来的忧惧漂泊之痛。

    2、《古诗十九首》:

    是萧统为编选这部诗文集而手迹东汉末年的五言诗时所收集到的这么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都失去题目的无名

    氏作家的作品。



    21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文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史
    古文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史
    一、三国时期
    1、建安时期的背景:

    (1)、建安时期的政治背景:

    建安时期,再现战国之士。统治者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多能不拘一格的招揽人才。

    (2)、由政治背景所引发的情况: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文人不但表现了自我,而且极力充分表现自我,于是他们关注现

    实,积极入世,追求建功立业,拯救天下。这一时期的文人,既有直面现实,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生命短暂,福祸无常的感慨和功业难成的苦闷。

    2、建安文人:

    (1)、曹操: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这一生留下来的诗歌全部用乐府古题。

    《观沧海》:

    诗中描写了大海的广阔,和抒发了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囊括四海的气概。

    《龟虽寿》:

    抒发了作者渴望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短歌行》:

    去日苦多。

    周公吐浦,天下归心。

    (2)、曹丕:

    曹丕,字子横,曹操次子。

    曹丕在诗歌创作方面虽然也有涉及政治、军事以及宴饮欢娱的内容,但是其作品主要写的

    是男女爱情和游子思乡。

    (3)、曹植:

    曹植字子建,曹丕之第。

    <1>、曹植的诗歌创作:

    其诗歌创作方面主要分成两个时期:

    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书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

    《白马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诗中塑造了一个身怀高超武艺,渴望能够捐躯赴国难的游侠儿形象。这一形象是及时

    曹植自我形象的投影,诗中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也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远大

    政治抱负。

    后期则主要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倍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

    《赠白马王彪并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通过这篇文章诗人抒发了曹丕迫害同泡兄弟的满腔悲愤,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

    中的人生慨叹。

    <2>曹植的辞赋与散文创作。

    《洛神赋》为其代表作。

    本文描写作者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悲剧。双方互相爱慕,但却被迫分手,表现了爱情

    的悲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洛神这样女子悲惨遭遇的同情。

    (4)、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包括:孔融,王粲,陈琳,阮禹,徐干,刘桢,徐干,应玚。

    <1>王粲:

    王粲:少有异才,初依刘表,不被重用,后归曹操,封为丞相。

    A、《七哀诗》:

    诗中生动地描述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悲惨景象和人民的深重灾难是汉末社会现实的真

    实写照。

    B、《登楼赋》:

    赋中书写了作者登楼四望所引起的去国怀乡之思,建功立业之望以及怀才不遇之情

    二、晋朝文学
    1、背景:

    魏晋文学包括从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开始的魏后期文学和两晋文学。曹魏后期,以正始文学

    最具特色,最有成就。

    2、正始文学:

    (1)、背景:

    司马家不仅造成政治恐怖,同时又虚伪的倡导名教,鼓吹“以孝制天下”,并以“不孝”

    的罪名杀害了嵇康等一系列文人。在这种形势下,不少人崇尚脱俗,谈玄,进而标榜放

    达任诞,或隐逸山林,或放浪形骸,以为免祸全身之计。政治上的恐怖,思想界玄学成

    为主流,这是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主要作家:

    <1>、阮籍:

    阮籍:阮籍早年有“济世志”。但身处险境,使他的思想和政治态度变得十分复杂:他既

    看到官场的黑暗和危险,清楚的意识到抱负无法施展,又不得不应付当权者的拉拢。思想

    上也转而崇尚老庄,对现实采取消极反对的态度。

    <2>、嵇康:

    嵇康,字叔夜。出身寒微,才华横溢。面对黑暗政局,他不愿意当官,崇尚老庄,服食谈玄,

    恬静寡欲。但他并非真的遗事高蹈,他十分关注现实,公开反对司马家。嵇康的散文大多理论

    大胆,思想新颖,论辩充分,说理透彻,使气骋辞,感情充沛,词彩峻烈,锋芒毕露。而又嬉

    笑怒骂,挥洒自如。其文风,在清峻,通脱方面近于曹操和孔融,而又增加了孤傲,愤世的名



    22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士特色。

    A、其代表作品是:《赠秀才入军》

    赠秀才入军是嵇康送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之作,其中既有对兄弟离别的痛苦与思念,也

    有人生的慨叹与追求。

    B、《与山巨源绝交书》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在政治上宣布与司马氏绝交的宣言书,文中不仅以“必不堪者

    齐,甚不可者二”为由,揭露讽刺当时黑暗的政治现状和丑恶的世道人情,拒绝与司马氏

    合作,而且对虚伪的名教礼法,和维护名教礼法之士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3、太康文学:

    (1)、背景:

    西晋初年,有一段短暂的小康时期,但随着社会的士族化,阶级鸿沟加深,氏族文人更加

    远离社会和人民。他们缺乏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没有正始文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广

    忧愤,他们多沉迷于社会的表面繁荣,追求文学作品形势的华美,推动了文学形式化氏族化的

    进程。由于文学意识的自觉,文人自觉的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

    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彩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遍特色。

    (2)、主要作家:

    <1>、左思:

    左思:出身贫寒。

    《咏史》:

    此诗既揭露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也抒发了自己强烈的愤慨和不平,用深沉的愤怒指责传

    统的积弊,确为讽世佳作。

    4、东晋文学:

    (1)、背景:

    晋室南渡,偏安江左,氏族文人沉迷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

    玄言诗逐渐统治了诗坛。

    (2)、主要诗人:

    <1>、王羲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在文中否认了老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认为后世通过这些文章也会得到同样的

    感受,这是魏晋时期士大夫的普遍思想,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2>、陶渊明:

    陶渊明的作品以及其主要思想:

    陶渊明的咏怀诗:

    《读山海经》:

    《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古代异书的神话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陶渊明的田园作品:

    田园诗是陶诗中最有光彩和特色的一部分,内容极其丰富。对田园优美自然风光的描绘,歌颂

    田园生活自然风光的描绘,歌颂田园生活的自然纯真,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曲折

    的揭露现实社会的污浊黑暗。

    《归田园居》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诗并记》

    三、南北朝诗文
    (一)、南朝诗文:
    1、南朝是指:宋,齐,梁,陈四个国家。
    2、南朝文学特点:
    为掩饰其内容的贫乏,也为了氏族文人自我的标榜和互相欣赏的需要,作家们就近权力去追求

    形式的美。

    3、南朝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刘宋时期。这一时期是山水诗逐渐从玄言诗中脱胎出来,获得独立形态的时期。

    (1)、谢灵运:

    谢灵运:世袭康乐公,人称康乐公。

    他的山水诗多写于被贬之后,在这些诗中,他以氏族文人的闲散优雅情调和富丽

    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等地的自然风光。

    由于谢灵运一生不能忘怀于政治权势,所以即使在他游山玩水中也是如此,只不过

    他常借玄言佛礼加以装点而已。

    《登池上楼》:

    此诗先叙述官场失意的牢骚,次写春日之美景,再写离群索居之苦,写景细腻,

    抒情真实可信,应该说是一首有情有景的好诗。但后两句,忽发议论,以周易中“遁

    世无闷”的哲理自遣,看似旷达,实则及不自然,且不是自己的真情。

     

    (2)、鲍照:

    鲍照,字明远,东海人。其妹鲍令晖是当时著名的女诗人。由于其一生倍受压抑,

    所以反映门阀制度下的社会不平现象,特别是对门阀制度下压抑人才的问题表示强烈

    的愤慨和抗议,就成为其诗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拟行路难》:

    诗中既有拔剑击柱之愤,也有“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的嬉笑之怒,既抒发了自己有

    志难申,倍受压抑的愤慨,也表现了自己耿直,孤傲,倔强的性格。深刻反映了自己与封

    建门阀制度的尖锐矛盾和对立,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南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是由当地的乐府机关采集而保存下来的民间诗歌创作

    南朝民歌具有浓郁的上层社会享乐生活色彩。再加上南朝统治阶级腐败荒淫,享乐成风,他们设立乐府机关采集民歌,主要是为了满足他们淫乐生活的需要。由于统治者唯以声色娱乐为务,顾不但有意采集加工民间的情歌,而且还大力仿制。这就决定了南朝民歌中极少有反映下层社会人民的悲苦之音,而使情歌几乎成为唯一的主体。

    二、北朝乐府民歌:
    战乱几乎是与北朝历史相始终的一个最突出的社会现象,因此,社会的离乱,战争的残酷,以及表现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是北朝名歌的主要内容之一。



    23 回复:文学基础知识
    士特色。

    A、其代表作品是:《赠秀才入军》

    赠秀才入军是嵇康送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之作,其中既有对兄弟离别的痛苦与思念,也

    有人生的慨叹与追求。

    B、《与山巨源绝交书》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在政治上宣布与司马氏绝交的宣言书,文中不仅以“必不堪者

    齐,甚不可者二”为由,揭露讽刺当时黑暗的政治现状和丑恶的世道人情,拒绝与司马氏

    合作,而且对虚伪的名教礼法,和维护名教礼法之士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3、太康文学:

    (1)、背景:

    西晋初年,有一段短暂的小康时期,但随着社会的士族化,阶级鸿沟加深,氏族文人更加

    远离社会和人民。他们缺乏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没有正始文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广

    忧愤,他们多沉迷于社会的表面繁荣,追求文学作品形势的华美,推动了文学形式化氏族化的

    进程。由于文学意识的自觉,文人自觉的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

    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彩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遍特色。

    (2)、主要作家:

    <1>、左思:

    左思:出身贫寒。

    《咏史》:

    此诗既揭露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也抒发了自己强烈的愤慨和不平,用深沉的愤怒指责传

    统的积弊,确为讽世佳作。

    4、东晋文学:

    (1)、背景:

    晋室南渡,偏安江左,氏族文人沉迷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

    玄言诗逐渐统治了诗坛。

    (2)、主要诗人:

    <1>、王羲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在文中否认了老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认为后世通过这些文章也会得到同样的

    感受,这是魏晋时期士大夫的普遍思想,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2>、陶渊明:

    陶渊明的作品以及其主要思想:

    陶渊明的咏怀诗:

    《读山海经》:

    《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古代异书的神话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陶渊明的田园作品:

    田园诗是陶诗中最有光彩和特色的一部分,内容极其丰富。对田园优美自然风光的描绘,歌颂

    田园生活自然风光的描绘,歌颂田园生活的自然纯真,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曲折

    的揭露现实社会的污浊黑暗。

    《归田园居》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诗并记》

    三、南北朝诗文
    (一)、南朝诗文:
    1、南朝是指:宋,齐,梁,陈四个国家。
    2、南朝文学特点:
    为掩饰其内容的贫乏,也为了氏族文人自我的标榜和互相欣赏的需要,作家们就近权力去追求

    形式的美。

    3、南朝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刘宋时期。这一时期是山水诗逐渐从玄言诗中脱胎出来,获得独立形态的时期。

    (1)、谢灵运:

    谢灵运:世袭康乐公,人称康乐公。

    他的山水诗多写于被贬之后,在这些诗中,他以氏族文人的闲散优雅情调和富丽

    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等地的自然风光。

    由于谢灵运一生不能忘怀于政治权势,所以即使在他游山玩水中也是如此,只不过

    他常借玄言佛礼加以装点而已。

    《登池上楼》:

    此诗先叙述官场失意的牢骚,次写春日之美景,再写离群索居之苦,写景细腻,

    抒情真实可信,应该说是一首有情有景的好诗。但后两句,忽发议论,以周易中“遁

    世无闷”的哲理自遣,看似旷达,实则及不自然,且不是自己的真情。

     

    (2)、鲍照:

    鲍照,字明远,东海人。其妹鲍令晖是当时著名的女诗人。由于其一生倍受压抑,

    所以反映门阀制度下的社会不平现象,特别是对门阀制度下压抑人才的问题表示强烈

    的愤慨和抗议,就成为其诗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拟行路难》:

    诗中既有拔剑击柱之愤,也有“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的嬉笑之怒,既抒发了自己有

    志难申,倍受压抑的愤慨,也表现了自己耿直,孤傲,倔强的性格。深刻反映了自己与封

    建门阀制度的尖锐矛盾和对立,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南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是由当地的乐府机关采集而保存下来的民间诗歌创作

    南朝民歌具有浓郁的上层社会享乐生活色彩。再加上南朝统治阶级腐败荒淫,享乐成风,他们设立乐府机关采集民歌,主要是为了满足他们淫乐生活的需要。由于统治者唯以声色娱乐为务,顾不但有意采集加工民间的情歌,而且还大力仿制。这就决定了南朝民歌中极少有反映下层社会人民的悲苦之音,而使情歌几乎成为唯一的主体。

    二、北朝乐府民歌:
    战乱几乎是与北朝历史相始终的一个最突出的社会现象,因此,社会的离乱,战争的残酷,以及表现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是北朝名歌的主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