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泰谢拉妹妹:2009年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50:14
2009年2月
本套复习资料根据本人在2005年编写的中考物理复习资料重新整理,内容基本都重新写过,配合最新二期课改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用本),适用于目前二期课改中考物理要求,每个单元配有少量习题,部分摘选自历年中考或者模拟考题,最后附有习题参考答案,自己做的可能有误差,恳请各校老师多多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今后一定加以改进。最后感谢我的恩师朱文老师对本资料的建议和指导,使我受益匪浅。
孙瑞敏
第一单元  测量 力与运动
要点提纲
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
1.长度(l,s,h):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2.质量(m):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3.时间(t):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
4.温度(t、T):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常用单位:摄氏度(℃)
5.体积(V):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3(m3);
6.力(F、G、f、N):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7.电流(I):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8.电压(U):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9.电阻(R):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
10.电能(W):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
1小时(h)=60分(min)=3600秒(s)
1米(m)=10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米(nm)
1平方米(m2)=102平方分米(dm2)=104平方厘米(cm2)=106平方毫米(mm2)
1立方米(m3)=103立方分米(dm3)=106立方厘米(cm3)=109立方毫米(mm3)
注意:立方分米(dm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3)和毫升(mL)等价。
1千克(kg)=103克(g)=106毫克(mg)=109微克(μg)
1安培(A)=103毫安(mA)=106微安(μA)
1伏特(V)=103毫伏(mV)=106微伏(μV)
1千瓦·时(kw·h)=3.6×106焦(J)
三、机械运动
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仅限初中提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匀速直线运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运动规律:
6.打点计时器实验:如果打在纸带上的点相邻间距都相等,说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且对于同一打点计时器,点距越大,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实验室打点时间间隔0.02秒(50赫兹)。

7.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

思考:怎样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四、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4.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万有引力)而受到的力。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密度均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几何中心。重力的大小G=mg,g=9.8牛顿/千克。
5.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简称“平衡力”,必须满足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6.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思想:用一个力来替代两个力的作用,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2)合成原则: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

同向二力合成   反向二力合成
7.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8.摩擦力
(1)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a.两物体间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材料的性质。
(2)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3)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本次练习
一、选择题
1.描述从上海到北京的铁路长度时,应该选用下列哪个合适的单位来表示 [    ]
A.千米     B.米      C.分米         D.厘米
2.一只床的长度约为 [    ]
A.20米                      B.20分米
C.20厘米                    D.20毫米
3.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107克的是 [     ]
A.一个胖子 B.一个书包 C.重型卡车 D.教室里的讲台
4.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5.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

6.下列现象与惯性无关的是 [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C.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    D.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飞行
7.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对平衡力
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均静止在空中
8.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时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又要设法减小摩擦力,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     ]
  
9.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
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       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
10.奥运会赛况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三者均可
二、填空题
11.根据以下图片请回答:(1)鱼被鱼线拉上来的时候鱼竿会弯曲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2)瓶子压在海绵上海绵凹陷下去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
_________;(3)运动员用球拍挡球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4)脚用力踢球使球飞出去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题图            第13题图
12.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主题是“传递激情,传递梦想”。若火炬手以1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通过60m,需________秒,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火炬手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13.图示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2008年5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该桥全长36千米某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km/h=________m/s,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________小时,车内乘客相对____________是静止的。
14.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______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_________运动。
15.如图所示,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有水的两个杯子。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_______随之运动(选填“会”或“不会”),这表明杯子__________。
16.投掷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篮球具有________;篮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计空气阻力)
17.下面一幅图是从某交通宣传栏中选取的。请你指出其中违背科学规律之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题图            第19题图
18.在物理考试作图时,小亮画错了一个地方,用橡皮轻轻地擦,没有擦干净,然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___________。
19. 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甲、乙两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能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运动的是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将一根弹簧挂在天花板上,某人用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于弹簧,已知F121.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穿着旱冰鞋用力向前推墙,她将向后运动,此时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__,上述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小明观看马戏团的精彩表演,小熊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小猴在高杆上倒立时帽子自由落下,而落地处却在掉落处正下方前面1米多处,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 图中几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请你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运动项目比赛的情景,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对提出的物理问题尝试解答。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4题图
24.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其两端通过细绳悬挂重力相等的两个钩码,物体静止,如图(a)所示。在同样的受力情况下,小车也可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当小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用手竖直向上托住左侧的钩码后,发现小车将继续向左运动一段距离,如图(c)所示。
(1)分析比较图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到:当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分析比较图中(b)和(c)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25.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为50牛。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
27题
26.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球受到的重力为4牛,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
27.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到水平拉力F和摩擦力f的作用沿水平桌面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力F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
28.在图中,重为3牛的玩具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请用力的图示法作出小车所受的重力G。
四.实验题
2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仔细观察该仪器,则该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仪器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此时,该仪器的示数是___________。
30. 下图所示为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__________℃,最小刻度_______℃,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离开被测液体(选填“能”或“不能”),此时它的温度为________℃。

3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

实验序号
接触面的材料
压力(牛)
弹簧秤示数(牛)
滑动摩擦力(牛)
1
木块与木板
4
0.4
2
木块与木板
6
0.6
3
木块与毛巾
4
0.8
4
木块与毛巾
6
1.2
(1)实验中,木块B与弹簧秤应在水平木板上作_______________运动。
(2)根据上表中实验数据,在表中填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的实验数据,可以初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还可以初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则根据学过的知识,再举出两个利用相同科学方法的实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  密度 压强和浮力
要点提纲
一、密度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环境变化而变化。
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定义式)。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3);单位转化,如1.0×103千克/米3=1克/厘米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大小无关,对于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改变物质密度的因素有: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强等。(可以和电阻的性质相类比)
5.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V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密度越大,如右图所示。
6.测物质的密度:实验室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质质量,使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液体和固体不同)。
二、压力:由于两接触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注意:压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如下图所示。(F压表示压力)

三、压强
1.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帕(Pa)。
2.公式:,注意:这是原始公式,单位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S是受力面积,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存在的那个面。
3.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一般方法:(1)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2)在压力一定时,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注意:这是的推导式,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容器中液体的压强,h为深度,为液面到液体内某点的竖直距离,同时也适用于密度均匀的柱状固体的压强。中考选择题正方体压强题一般都会用到这个公式。
6.连通器:上端开口或连通,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应用:液位计、茶壶、船闸等。
7.大气压强
(1)两个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且是很大的;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为76厘米汞柱,合1.01×105Pa。
(2)大气压的应用:真空吸盘、用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吸尘器、钢笔吸墨水等等。
四、浮力
1.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表面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即F浮=F下﹣F上。
2.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a.弹簧秤竖直方向校零;
b.用细线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读出弹簧秤在空气中的读数F空,即物体重力G;
c.让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T;
d.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F浮=G﹣T。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受到的重力,即
注意:由公式看出,物体未浸没时,浮力的大小和深度有关,当物体全部浸没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另外中考计算题必考,属于送分题,配分4分,公式2分,数据代入1分,结果1分,属于送分题,一定要写完整算正确。
4.浮体或悬浮体:
本次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杯水和一大桶水的密度相比较 [ ]
A.一大桶水的密度大                B.一杯水的密度大
C.一杯水和一大桶水的密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A、B、C是三支同样规格的试管,若把质量相等的硫酸、酒精和水,分别装入A、B、C三试管中,则 [ ]
A.A试管中的液面最高
B.B试管中的液面最高
C.C试管中的液面最高
D.三支试管中的液面一样高
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V乙
4.下列四幅图中的做法,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 ]

5. 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一本初三物理课本平放在课桌桌面上时,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 ]
A.5帕          B.50帕          C.500帕          D.5000帕
6.如图所示是一块砖.若将砖块从中央沿虚线竖直切开(如图甲)和若将砖块从中央沿虚线水平切开而取走上半部分(如图乙),则甲、乙两种情况下剩余一半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相比 [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7.α、b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高度相同,质量之比ma:mb=3:5,把它们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水平桌面受到圆柱体的压强之比pa:pb等于[ ]
A.l:1         B.3:5          C.5:3         D.9 :25
8.“094型”潜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当它从深海中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 [ ]
A.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B.压强和浮力都不变
C.压强减小,浮力减小      D.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9.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

10.三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关系为r甲 < r乙 < r丙 。若在三个正方体的上方分别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甲、F乙、F丙,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已知向上的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
A .F甲> F乙 > F丙。 B.F甲 = F乙 = F丙。
C.F甲 < F乙 < F丙。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________;铁钉越尖,越易钉入木板,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有关。
12.2006年5月20日,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大坝的船闸是________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之间顺利往返航行。
13.为了安全,现在的轿车上一般都配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安全带的宽度比较大,这是为了________压强;安全气囊会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自动充气弹出,使车内的人不会由于________而撞到车身上。
14.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有体积相同的铅块和铜块(图甲),或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图乙),可以观察到天平都不平衡。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某种特性,必须选择___________金属进行比较。
1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比较实验的甲、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有关: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6.把重力为6牛、体积为5×10-4米3的金属球全部浸入在盛满水的容器内,溢出水的重力为____________牛,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牛,方向竖直_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A、B为两个等高圆柱形容器都装满水,容器内部的底面积之比为2:1。现将质量之比为1:3的木块a、b分别轻轻放入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的材料密度ρ甲________ρ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两物体同时沿某一方向切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仍相等,则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种沿不同方向切的具体做法)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某同学为了研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用密度相同但体积不同的A、B两块实心物块,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进行实验。已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13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由图(a)和(b)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a)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20.已知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如果在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请你在图中的容器内画出酒精大概的高度。
第20题第21题第22题
21.如图所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为8牛,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力为6牛,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墙面受到的压力。
22.如图所示,重力为3牛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
四、计算题
23.地质队员测得一块巨石的体积为20米3,现从巨石上取得20厘米3的样品,测得样品的质量为52克,求这块巨石的质量。
24.一质量为0.3千克,体积为0.5分米3的木球漂浮在水面上。
求:(1)该木球受到水的浮力大小F浮;
(2)该球露出水面的体积V露。
25.在面积为0.5米2的水平桌面上放一个空容器,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米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300帕。当容器内装重为30牛的水后,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2米。求:(1)容器所受的重力。(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3)装水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五、实验题
26.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左边,此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称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左边,此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物体的体积应使用_______________。
27.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a)、(b)、(c)、(d)所示。[图(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ρ盐水>ρ水]

(1)根据图__________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2)根据图(b)、(c)可验证:____________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图(b)、(d)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图__________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选填“(a)”、“(b)”、“(c)”或“(d)”]
28.“在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实验中,把一个重力为6牛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
29.小孙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做“研究水内部压强大小”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水内部压强的大小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水深(即图中的h值),另一个是离水底的距离(即图中的d值),且h越大,压强越大;d越小,压强越小。
(1) 本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
(2) 根据学习过的知识,你是否认为水内部压强大小跟水底的距离d有关?答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有关”、“无关”或“不确定”)。
(3) 如何通过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你在(2)中所选的结论?(写出操作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内三次实验时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之间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小,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大。
(1)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初步表明: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的大小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还可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简单机械 机械功
要点提纲
一、杠杆
1.完整的杠杆结构
硬棒,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作用在杠杆在使它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力臂必须垂直于力,即l⊥F。
2.杠杆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注意:不一定是要在水平位置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在任意位置静止都算是杠杆平衡,但是在做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前,需要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杠杆的种类
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省力杠杆,如羊角锤,老虎钳,动滑轮等;
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费力杠杆,如理发剪刀,镊子,钓鱼竿等;
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等臂杠杆,如托盘天平,定滑轮等。
二、滑轮:杠杆的一种变形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各个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
2.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能省一半力,但要费一倍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思考:一般讨论的问题是轻滑轮,即滑轮质量(重力)不计,如果要考虑滑轮的质量呢?
定滑轮(轻)模型动滑轮(轻)模型
三、功和功率
1.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表达:,条件:F与s必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是能量的一个单位,故单位是“焦耳”(J)。
思考: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4.功率: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
5.公式表达:,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
6.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是千瓦(kW),1kW=1000W
四、动能和势能
1.动能Ek: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其动能就越大。
记忆公式:
2.重力势能Ep: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记忆公式:
3.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本次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安置在小区门口的栏杆的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一个动力时,可将栏杆拉起来,它是一根  [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3.如右图所示,绳子OO′悬吊着质量忽略不计的杆,在杆的a点挂上重物G,在O右侧某点b处挂上钩码.重物G的质量及a到O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b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b到O的距离的关系是下图中哪一幅图?  [ ]

A B C D
4.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5.右图中杠杆的A点,先后沿AD、AE、AF、AG四个方向施加力的作用,均能使杠杆平衡.在这四种情况中  [ ]
A.沿AD方向最省力         B.沿AE方向最省力
C.沿AF方向最省力         D.沿AG方向最省力
6.在如图所示的几个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没有做功的是  [ ]

A B  C  D
7.上课铃刚响,小孙同学立即从学校教学楼的一楼奔上三楼,大约用了20秒,则他登楼的功率最接近于  [ ]
A.10瓦  B.100瓦   C.1000瓦      D.10000瓦
8.如右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9.在如图所示的各杠杆中,无论怎样调节力的大小都不能使轻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 ]

A

B

C

D
10.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AO小于BO,在A、B两端悬挂重物G1和G2后杠杆平衡,若此时将G1和G2同时向支点O移动相同的距离,则  [ ]
A.杠杆仍保持平衡 B.杠杆A端向下倾斜
C.杠杆B端向下倾斜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目前很多家庭都备有垃圾桶,如图所示是家用脚踏式垃圾桶的结构图,F为装垃圾时开盖用的脚踏板。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中由DEF组成的杠杆是一根__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其支点是_________。
12.如图所示,某人用一根轻质木棒挑一重为120牛的物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木棒AB保持水平,棒长AB=1.2米,重物悬挂处离肩膀距离BO=0.8米,那么此人用手作用在棒的A端时要挑起重物所用的最小的力为________牛,力的方向应该________。
13.如图所示,B装置是_________滑轮(选填“定”或“动”)。若物体A所受重力为100牛,当分别用力匀速提起物体A时,拉力F1___________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物体A被提高了2米,则力F2做功__________焦。
14.2006年2月24日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第二十届冬季奥运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中国选手韩晓鹏以250.77分荣获金牌,右图为他决赛时滑雪的雄姿。则他在空中加速下落的运动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在_____________,他的动能在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落地后由于________不能立刻停下来。
15.一个工人用200牛的水平推力,在25秒钟内使一辆重1500牛的小车沿水平路面前进了50米,则工人做的功是________焦,功率是________瓦;重力对小车做的功是______焦。
16.现有三种独轮车如图所示,若他们装运质量相同的货物,则选用______图的独轮车最合适,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如图所示,物体A以2厘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牛,水平拉力F= ____________牛,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 =____________牛,2秒内拉力F做的功为____________焦。(不计滑轮重力以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8.如图所示,在整修寺庙过程中,甲和尚将一块重400牛的石头提到2米高的庙墙上,乙和尚把重110牛的瓦片提到6米高的房檐上。请帮助老和尚比较甲、乙两个和尚的贡献大小。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可知___________和尚的贡献大(选填“甲”或“乙”),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                                                        ;
比较(b)、(c)、(d)三图可知                                                   。
三、作图题
20.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L2及力F1。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1.如图所示为用螺丝刀撬图钉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图。
22.如图所示为一动滑轮装置,请在图中作出动力的力臂LF和重力的力臂LG。
四、计算题
23.如图所示的轻质直角曲杆AOCB的A端吊着一个重为45牛的物体,已知AO=BC=4厘米,OC=3厘米,若在B端作用一个最小的力,使曲杆在图示状态保持静止。求:
(1)在图中作出该力的方向;
(2)该最小力FB的大小。
24.一辆汽车在200秒的时间内,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2000米。已知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3×104瓦,求:(1)汽车在这段路程中所做的功;(2)汽车运动时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

25.如图所示,是某举重运动员在0.5秒内由支撑到起立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拍摄的两张照片,由照片和表格中所提供的信息,求:(1)杠铃的重力;(2)运动员由支撑到起立过程中对杠铃所做的功;(3)运动员在此过程中对杠铃做功的功率。
五、实验题
2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___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调节。

实验次数
动力F1 / N
动力臂L1 / cm
阻力F2 / N
阻力臂L2 / cm
1
1.5
10
1
2
1
20
10
3
1
20
1.5
10
上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钩码重0.5牛,杠杆上每一格长5厘米,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右表中
(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所示,在调节好的杠杆的a处,挂有二个重各为0.5牛的钩码,为使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可在b处或c处施力。
(1) 若在b处施力,则所施加的最小力大小是_____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__。
(2) 若在c处施力,则所施加的最小力大小是_____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__。
28.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第四单元  声和光
要点提纲
一、声音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2.声音的特征
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声音的频率f有关;
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ri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作用是不同的。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到光密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到光疏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记忆方法:对空气、水和玻璃,空气中的角>水中的角>玻璃中的角,这里的角可以指入射角或折射角。
六、光的色散
1.白光的色散:一束白光穿过棱镜后,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
2.三原色光:红光,蓝光,绿光。
七、透镜(光的折射现象应用)
1.透镜的种类:
a.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有2个焦点。

b.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有2个虚焦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如果用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则有如下重要不等式关系:
a.u>2f,fb.u=2f, v=2f,像物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f2f,像物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
d.u=f,不成像点;
e.u
应注意的问题:
(1)二倍焦距处为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转折点;
(2)焦点处是成实像与成虚像的转折点,但焦点处是不成像点;
(3)物离焦点越近,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4)利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题时主要用“不等式法”。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和火柴,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实验时先在带刻度的光具座上固定凸透镜,然后调整蜡烛的位置,最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为止,并观察像的性质,同时在光具座刻度上读出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并和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作比较得出结论。
本次练习
一、选择题
1.用笛子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一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分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 [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2.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
A.眼前的一片树叶挡住视线  B.在岸边看见水中的月亮
C.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D.用照相机拍照
3.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应为 [     ]
A.0°       B.30°          C.45°         D. 90°
4.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平静的湖面上映出了湖边景物的倒影     B.阳光下房屋、树木的阴影
C.患近视的同学戴眼镜矫正视力           D.用凸透镜对着阳光取火
5.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
 
A.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B.钢笔错位  C.看到地上的书本 D.水中倒影
6.大陆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已经入住台湾台北市立动物园,如图所示是大熊猫在平面镜前吃竹子的画面,那么此时它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像应该是 [ ]

A            B          C           D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8.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七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   ]
A.平面镜成像          B.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40°,则折射角为 [  ]
A.0° B.29° C.40° D.64°
10.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10厘米; B  30厘米; C  40厘米; D  50厘米。
二、填空题
11.如下图甲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从情景图乙的现象表明: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

甲                      乙
12.光在________________介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光在_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____________千米/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13.在右图中,MM’是介质A和B的分界面,其中之一是空气,一束光从介质A入射到介质B,入射角为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____度,其中_______介质是空气。
14.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和“镜中花”是 光的_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15.如图所示为我国发行了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种邮票,某集邮爱好者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邮票画面,用放大镜来观看,如下图所示,若这时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是5厘米。则该放大镜的焦距一定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厘米。
第15题图第16题图
16.上图为某同学利用薄壁透明塑料盒和激光器所做的三次光学实验,图(b)盒中盛有水,图(c)盒中放一块玻璃,将激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盒的O点射入,在塑料盒的底部分别得到A、B、C三个光点。
(1)观察图(a)和(b)和(c)可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较(b)、(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17.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18.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9.图中的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画出物体AB。
20.根椐图中给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画出它们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1.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图中(a)、(b)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22.如图所示,MN为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AO为入射光线,O为入射点,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是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和________________。
24.在右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25.某小组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0.1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他们用物体的高和光屏上像的高分别代表物体和像的大小,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0.12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0.1米)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0.12米)
实验序号
u
(米)
v
(米)
物体高度(米)
光屏上像的高度(米)
实验序号
u
(米)
v
(米)
物体高度(米)
光屏上像的高度(米)
1
0.05
0.05
光屏上不成像
5
0.06
0.05
光屏上不成像
2
0.15
0.3
0.05
0.1
6
0.15
0.6
0.05
0.2
3
0.2
0.2
0.05
0.05
7
0. 24
0.24
0.05
0.05
4
0.3
0.15
0.05
0.025
8
0.3
0.2
0.05
0.033
(1)分别比较实验序号1或5中的物距u与各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与4(或6与7与8)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和所成的像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物距等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当物距小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比物体大;当物距大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比物体小。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它们成实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倒数之和等于凸透镜焦距的倒数。
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第五单元  热与内能
要点提纲
一、温度
宏观解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解释:表示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二、热传递
1.热传递现象:指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
2.产生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温度差,直到它们的温度相同为止。
3.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良导体:容易导热的物质,如绝大多数金属;
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质,如塑料、水、空气、玻璃等。
4.热传递的种类: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三、热量
1.热量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2.热量是能量的一种,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焦(J)。
3.物体吸热时,温度会升高;物体放热时,温度会降低。
4.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焦/(千克·℃)”,“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水的比热容:,是指:一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质量、温度差以及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多少均无关,由物质本身决定,但物质的状态(固液气)发生改变,比热也会变化。(可以和密度相类比)
5.热量的计算公式:,即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注意:热量的计算中考必考,配分4分,公式2分,数据代入1分,结果1分,属于送分题,一定要写完整算正确。
四、内能
1.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对于同一物体,内能的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就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就减少。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或热传递。
五、热机
1.大部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都是内燃机。
2.内燃机一次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注意:做功冲程发生能量转化,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过程使汽车获得动力,排气冲程排出了汽车的尾气。
本次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出物体的冷热;
B.80℃的水比80℃的铁冷;
C.0℃的水与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准确。
2.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铁块和木块,总感到铁块比木块冷些,这是因为 [   ]
A.铁块的热胀冷缩比木块大        B.铁块的热传导本领比木块大
C.铁块的热辐射本领比木块大      D.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3.在宇宙飞船上,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即用弹簧秤称一壶水的重为零,若用电炉对一壶水加热所用的时间要比地面上加热时间长一些,这是因为在失重环境下 [   ]
A. 不易发生传导;    B.不易发生对流;
C.不易发生辐射;      D.三种方式均受影响。
4.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B.物体温度越低,放出的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多少,只与温度有关;
D.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温度无关。
5.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放出了相等的热量,那么 [   ]
A.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B.铜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C.铁块和铜块降低相同的温度;    D.无法判断。
6.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体降低的温度有关的是  [       ]
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7.有关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B.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比热容也不会改变。
D.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都无关,但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比热容也会改变。
8.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的概念是为了比较  [       ]
A.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B.不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C.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D.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9.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相同,物体的内能一定相同;
B.物体温度降低,物体内能一定减少;
C.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的物体。
10.如右图所示,这是汽油机的  [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二、填空题
11.温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用温度计测量罗布泊沙漠中某一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如右图所示,则这天的最低气温为           ,当天的温度差为               。
12.电脑的芯片在工作时温度会升高,而过高的温度会使芯片运行速度减慢,甚至损坏芯片,因此封装电脑芯片的材料应选用热的__________(选填“良”或“不良”)导体。
13.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杯质量为200克、温度为20℃的水,加热后使其温度升高到40℃,这杯水的比热容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耳/(千克·℃),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C,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焦。实际生活中,汽车的发动机及发电站发电机线圈都用水作为冷却剂,热水袋等取暖设备采用热水作为热源,它们都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物理特性。
15.内燃机工作时,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_____________,紧接着此冲程的是_____________冲程。
16.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在图(a)、(b)中,能说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图_________,其内能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能说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图__________,其内能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一杯开水,放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会降低,水的质量将________,水的内能将_________(均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
三、计算题
18.质量为1千克的水,温度降低了20℃。求水放出的热量Q放。 [c水 = 4.2×103 焦/(千克。℃)]
19.把一壶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焦?[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
20.小明同学家卫生间安装了一台燃气热水器,热水器上的铭牌如下表所示。如果小明在冬天沐浴一次的时间需15分钟,设水温从10℃加热到45℃,问 :
(1)一次沐浴需用水多少千克?
(2)沐浴一次天然气燃烧至少放出多少热量? [c水=4.2 ×103焦/ (千克·℃) ]

四、实验题
21.如图所示是一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____________℃。
2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在图中所示实验中,来回拉动绳子,胶塞会被冲出,说明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请你举出一个应用另一种方式改变内能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序号
甲液体
乙液体
甲、乙液
体质量
甲、乙液体
温度升高
A


不相同
相同
B


相同
不相同
C
煤油

相同
相同
D
煤油

相同
不相同
23.用图中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来验证:“液体吸收的热量跟液体的种类有关”。实验时两个烧杯中分别放温度相等的甲液体与乙液体,那么应该采用上表实验序号中_________(填字母)来做实验,用两个供热情况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甲、乙液体(液体不沸腾),分别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当液体达到某一温度时,就停止对它们加热。如果             ________________不同,那么上述结论得到验证。
24. 为了探究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对加热时间予以控制,每一组加热时间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加热时间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
表二
表三
实验
序号
液体
种类
液体
质量
升高的
温度
实验
序号
液体
种类
液体
质量
升高的
温度
实验
序号
液体
种类
液体
质量
升高的
温度
1

100
30
4
煤油
100
30
7

40
30
2

150
20
5
煤油
150
20
8

60
20
3

200
15
6
煤油
200
15
9

80
15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他们在三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为100克的煤油、100克的温水、5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在环境温度28℃的地方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的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设甲、乙、丙三只烧杯中的液体每分钟放出热量相等)
表一:100克煤油
时间
1:30
1:32
1:34
1:36
1:38
1:40
1:42
1:44
1:46
1:48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表二:100克温水
时间
1:30
1:34
1:38
1:42
1:46
1:50
1:54
1:58
2:02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表三:50克温水
时间
1:30
1:32
1:34
1:36
1:38
1:40
1:42
1:44
1:46
1:48
温度(℃)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7
(1)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表一和表三填写完整。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比较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 电路
要点提纲
一、物质和电荷
1.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2.电荷: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a.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b.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二、电流
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3.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a.保持导体两端有电压;b.电路是通路。
4.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强度的物理量,定义式(Q为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电流单位是安(A),测量工具是电流表(安培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
三、电压
1.含义:电压是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伏(V)
3.测量:电压表(伏特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开的电键。
4.一节新的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正极碳棒,负极锌筒),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220伏,安全电压24伏。
四、电阻
1.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2.定义式:(电阻的大小只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而与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
3.单位:欧姆(Ω)
4.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材料有关,对于一般的导体,其电阻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5.测量:万用表(高中要求),伏安法间接测量(中考考纲要求)。
五、滑动变阻器
1.原理: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随着导体长度的增大而增大。
2.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实物图      原理图            电路符号举例
3.铭牌标识,如滑动变阻器铭牌上刻有“100Ω,2A”,说明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100欧,可以在0~100欧之间连续改变,允许通过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值是2安。实验电路接通前,应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调节到最大,以保护电路。
六、欧姆定律
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
注意:a.I与R、U属于同一段纯电阻电路,即要做到一一对应;
b.单位统一使用国际单位;
c.在研究的时候必须使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在一个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其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七、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1.实验原理:利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最后算出电阻R。
2.实验器材:待测电阻Rx,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键,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3.实验电路图与实物图

4.实验步骤
a.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的时候要断开电键;
b.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然后闭合电键,再移动滑片,记下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若干组;
c.根据伏安法的原理,算出这几组电阻的大小,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这是多次测量测平均值的方法,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八、电路的简单计算
1.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

矩阵表示法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3.短路和断路
a.断路:由于用电器的损坏或断开导致电路中的某处电路里没有电流通过;
b.电源短路:将导线直接并在电源两端接通成闭合回路。出现了电源短路的情况,会造成电源的损坏,这是要避免的。
c.局部短路(用电器短路):将导线并联在某个用电器或某一段电路的两端,造成该用电器或该段电路不能工作的情况。

电源短路                    用电器短路
九、电功
1.电功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2.物理意义:电流做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内能、机械能、化学能等)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3.表达式:(任何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也有:,单位:焦(J)
4.电能:电能是电功的另一种表示,它不是国际单位制,但广泛使用于电工技术中,单位是千瓦·小时(kw·h),也用度表示。1千瓦·小时=1度电=3.6×106焦,测量电能的仪表:电能表,如右图所示。
十、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2.电功率是反映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表达式:(任何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也有:(注意:在“测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千万不能用这两个公式!),单位:瓦(W)
4.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做实际电压,这时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叫实际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这时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叫额定功率。
注意:如果在用电器上所加电压低于或高于它的额定电压,那么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就小于或大于它的额定功率,如在标有“220V,40W”的白炽灯两端加上200伏的电压,灯会亮,但是此时的实际电压达不到40瓦,所以会比正常发光时暗些。
十一、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
1.目的: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和若干导线。
3.实验原理: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用P=UI算出小灯泡的功率。(再次强调:不能用其它变形公式计算!!)
4.实验电路图与实物图

5.实验步骤
a.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的时候要断开电键;
b.移动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闭合电键,接通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记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c.用P=UI,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d.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比额定电压稍高和稍低,分别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与在额定电压时发光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分别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e.用P=UI,分别此时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注意: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题目中考必考,而且是压轴题,所以一定要引起考生的重视。考试形式会多变,甚至有时候题目中故意给出的错误的方法或结果,都要求从题目中看出来,并甲乙改正,解这类题目好比是侦探探案过程,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对基础的掌握程度也是很关键的。
本次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       ]
A.蒸馏水;  B.大地;  C.塑料袋;  D.自行车轮胎。
2.通草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排斥,则小球  [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
3.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两个小灯泡属于并联的是  [       ]

4.如图所示,当把变阻器的A、C接线柱接入电路中,且滑片P向B滑动时,接人电路部分的电阻将 [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不能确定
5.长度相同,粗细不同两条镍铬合金丝串联在电路中,粗的镍铬合金丝电阻为Rl,细的为R2,则 [       ]
A.R1>R2     B.I1>I2     C.U16.如图所示,表示了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由图中的信息可知 [       ]
A.导体的电阻为5欧 ;
B.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6安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4伏 ;
C.导体的电阻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
7.家庭通常使用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约是3.6安,那么电热水壶的功率最接近
[       ]
A.60瓦        B.200瓦        C.800瓦        D.1500瓦
8.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两只灯泡均发光,两表均有示数。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变为0,电流表示数增大。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
A.灯L1断路                B.灯L2短路
C.灯L1短路                D.灯L1、L2均断路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保持不变;
B.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
C.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后,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两个电表的示数都变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灯L一定断路
B.灯L可能短路
C.电阻R可能断路
D.电阻R一定短路
二、填空题
11.在一段导体两端加上0.2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04A,若使它两端的电压升高到3V,则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安,这段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欧。
12.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3库,电流做的功为36焦,则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_____安,导体两端的电压为______伏。如果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6安,电阻为______欧。
13.小灯泡上标有“3V, 0.8W”字样。小灯正常工作时,两端电压为______伏,10秒内通过小灯的电量为_________库,电流做功为_________焦。
14. 2007年3月9日结束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已达成协议,两年内欧洲各国将逐步用节能荧光灯取代能耗高的老式白炽灯。一般情况下,图3所示5瓦的节能灯光照可视为等于25瓦的白炽灯。若一盏台灯每天工作6小时,用5瓦节能灯取代25瓦白炽灯后,一盏节能台灯每天可节电_________度,这些电能可供这盏节能灯正常工作_________天。使用节能灯_________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含量(选填“能”、“不能”)。
15.计算机鼠标内装有起自动控制作用的传感器,图是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物体M在导轨上平行移动时,可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通过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当物体M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______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将 ,电流表A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将 。(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7.如图所示电路,当电键S从断开到闭合瞬间时,电流表A1示数__________,电流表A2示数__________,电压表V示数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1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变小。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笔线补上两根导线,要求两灯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0.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两个小灯,请在图中○内,分别填入的符号,要求电键闭合时两灯均能发光,且两电表的示数均不为零。
21.如图所示的电路:(1)将电压表、电流表的符号填入图中的圆圈内.(2)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3)图中电流表是测量灯_______中的电流.
四、计算题
2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闭合电键S,电压表的示数为2伏。求:
(1)通过R1的电流;
(2)R2的阻值;
(3)电阻R2的电功率。
2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5欧。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求:(1)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2)电阻R2的阻值。(3)通电10秒,电流通过电阻R2所做的功W2。

2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W  2A”字样,闭合电键S,电流表示数为0.2安。求:(1)电压表的示数。(2)电阻R2连入电路的阻值。(3)R1消耗的功率。(4)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中间某位置时,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中有一个已达满刻度,求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25.如图所示,R2为“50Ω 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闭合电键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A,电流表A2的示数为2.0A。求:(1)R1的电阻;(2)R2接入电路的电阻;(3)电流表A1的量程是0~0.6A,电流表A2的量程是0~3A。为了使电路元件不损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是多少?(4)在电路元件不损坏的前提下,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五、实验题
26.某同学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每次需挑选下表中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导线编号
A
B
C
D
E
F
G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
锰铜

镍铬
锰铜

锰铜
镍铬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选填编号)__________;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研究电阻与__________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                  。
27.某小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探究灯泡发光情况。他们用三组不同规格的灯泡分别接入电路,使它们都正常发光,并用电度表和钟表分别记录灯泡正常发光时消耗的电功和发光时间。该小组的同学仔细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发现每组的亮暗程度相同,且第一组最亮,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暗。实验中记录的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第一组)        表二(第二组)        表三(第三组)
实验
序号
电功
(千瓦•时)
时间
(小时)
实验
序号
电功
(千瓦•时)
时间
(小时)
实验
序号
电功
(千瓦•时)
时间
(小时)
1
0.1
0.5
4
0.1
1
7
0.1
4
2
0.2
1
5
0.2
2
8
0.2
8
3
0.4
2
6
0.4
4
9
0.4
1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灯泡通电时间相等时,灯泡所做的电功越大,灯泡越亮;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某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x的阻值,所用的电源由两节新干电池组成,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他按甲图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S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也无示数。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除电阻Rx和滑动变阻器R外,其它元件均完好。

(1)若电路中只有一处出现故障,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选填“Rx断路”、 “R断路”或“Rx短路”)。
(2)若第(1)小题的判断正确,则在Rx两端接入一根导线后,闭合电键S,两电表的示数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该同学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闭合电键S,两电表示数如乙图(a)、(b)所示,他记下实验数据后,进行计算,然后整理实验器材,完成实验。
(a)该同学的计算结果Rx=________欧。
(b)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否合理?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甲、乙两同学分别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他们使用的电源电压相同且不变,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上都标有“20Ω 2A”字样,待测的两小灯额定电流均为0.35安。两位同学分别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甲同学观察到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a)所示,且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上(即它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则甲同学所测小灯的额定功率P额甲为____________瓦,所使用的电源电压U为____________伏。乙同学观察到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则乙同学所测小灯的额定电压U额乙为____________伏。当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同学所测小灯发光较__________(选填“亮”或“暗”)。
30.某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时,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的电池组作为电源,所用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该同学连接了电路之后,闭合电键移动变阻器滑片P后,得到右表中的几组数据。分析这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瓦。
第七单元  磁  原子和星系
要点提纲
一、磁体
1.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N极(北极)和S极(南极)。
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叫做磁场,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
2.磁场是有方向的,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的,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这一点磁场方向。
3.磁感应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假想曲线,磁体外部的磁感应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

常见的磁感应线分布图
三、电流的磁场
1.著名的奥斯特实验首先表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具有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其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3.右手螺旋定则
a.对于通电直导线: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b.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a.b.
右手螺旋法则
四、原子
1.物质构成了物体,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
2.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a.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着电子,建立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他认为整个原子就好像是一个均匀分布的正电荷的蛋糕,而电子则是一颗颗嵌在其中的葡萄干。
b.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恒星),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行星)在核外空间里绕核高速旋转。
c.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根据量子理论,建立了原子的“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电子云模型是目前认为最科学的原子模型。

约瑟夫·汤姆孙

欧内斯特·卢瑟福

埃尔文·薛定谔

葡萄干蛋糕模型

行星模型

电子云模型
3.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五、地球和太阳系
1.太阳系:恒星是太阳;
2.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的卫星:月球、人造地球卫星
本次练习
一、选择题
1.将钢棒的一端靠近磁针的N极时,所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棒具有磁性,且A端为S极
B.钢棒具有磁性,且A端为N极
C.钢棒无磁性
D.不能确定钢棒是否有磁性
2.已知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和画出的磁感线方向(或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图中正确的图是  [       ]

A    B       C       D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将挂有小铁球的弹簧秤自左向右地慢慢移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将 [       ]
A.不变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4.到目前为止,最具科学性的原子模型是 [       ]
A.葡萄干模型                       B.蛋糕模型
C.行星模型                         D.电子云模型。
5.20 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a)、(b)、(c) 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顺序正确的排列为 [       ]

A.(a)、(b)、(c)     B.(c)、(b)、(a)      C.(b)、 (c)、 (a)    D.(a)、(c)、(b)
6.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      ]
A.核子   B.电子 C.中子 D.质子
7.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中不带电的是 [      ]
A.质子      B.电子     C.中子        D.核子
8.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
D.原子核虽然很小,却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
9.许多天体的运动特点和原子中电子运动特点相似,下列天体中不具备这种特点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火星
10.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地球 太阳系”一节后,整理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在有下划线的四项内容中,归类不正确的是 [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利用如上图所示装置研究磁与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b)、(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甲所示,轻推一下小车B,越靠近小车A,B车就越快,直到A、B两磁体接触上;如图乙所示,轻推一下小车B,越靠近小车A,B车就越慢,B车距A一段距离停止。




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包括“力学”“磁学”):
(1)由图甲和图乙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甲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图题
13.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14.在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图中分别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两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

第13题图      第14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