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碍治好要多久:谈自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7:41:20
从芙蓉姐姐现象谈自恋与文学   文 / 孤星战士
先请读者朋友看一段文字:
“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
“我原来就有名。我大学的时候比较风云,但大家都不知道我会跳舞,大学时,是通过自己的长相、身材和气质。我刚进校的那天,就轰动了全校,大家全知道我了。无论我去哪个饭堂,人家都会跑过去,我在哪个教室上自习,人家也都会跑过去。
“朋友说我是超级自信的舞蹈天才,特别投入。有一次去迪厅跳舞,跳完了,好多人都在外面等我。我在公园跳舞时,观众都很喜欢我,每天都等我……
“我是柔媚风情的水滋养出来的妖魅,有着水流般的曲线,水浪般的激情,水态的沉静和温柔,水质的纯净和甘美……”
不必多说,大家都听说过芙蓉姐姐的大名,她可是2005年红遍整个中国互联网络的人物。对于她,以及和她相关的种种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很多人对芙蓉姐姐充满了不屑,认为她是一位哗众取宠的小丑,一边辱骂一边又忍不住瞧瞧;不少心理分析专家则分析得更深入一些,认为她是一个自恋或故作自恋以吸引眼球博得出名的人物。其实,我感觉,与其说芙蓉姐姐自恋,倒不如说她是故作自恋,以逗人们发笑。这也许是当今社会当今时代小人物的悲哀吧!为了出名,不惜自我作践。但不管如何,自恋这个词抓住了芙蓉姐姐一系列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不少人就是从芙蓉姐姐开始才了解什么叫自恋的。那么,你了解吗?
我们来看看权威的定义。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指出:自恋型人格是一种自以为是、自我陶醉的人格,其主要特征是: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注意与羡慕的愿望;一贯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常常不现实地夸大自己的成绩,倾向于极端的自我专注;好产生海阔天空的幻想,内容多是自我陶醉性的,如幻想自己成就辉煌,荣誉和享受接踵而来;在人际交往方面,期待他人给自己以特殊的偏爱和关心,缺乏责任心,与他人缺乏感情交流,喜欢占便宜;在面临批评和挫折时,要么表现出不屑一顾,要么表现出强烈的愤怒、羞辱或空虚;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毫不在乎和玩世不恭的假象,事实上却非常在意别人的注意和称赞。
你看,上面的描述差不多全部是负面的评价,好象自恋完全是一种不正当的很不好的东西。其实也不尽然,根据马克思的老师黑格尔“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的观点,自恋作为人性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有着合理性和必然性。自恋使你把自己看得比较重要,自恋使你注意保持自身的美好形象,为了面子不做坏事,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而努力奋斗,不论对个人或社会,自恋都有其重要的功能。只要你不是圣人或傻子,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恋。可以说,一定程度的自恋是必要的,但自恋过头就不好了,它会使你变得与众人格格不入,独自疯狂。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人类社会中的自恋现象,特别是自恋在文学中的表现。
自恋在文学中的反映能够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端。远在古希腊神话里,它已得到象征性的体现。那耳喀索斯,一位美丽的少年,不接受厄科女神的钟情,很冷酷的拒绝了她,令厄科带着破碎的心死去。最古老、最爱尊敬的女神之一涅墨西斯,惩罚了那耳喀索斯,使他迷恋上自己在湖水中的倒影,他在自我赞美中落入湖中死去。这个希腊神话十分清楚的表明:不爱别人则会遭到自恋的袭击或报复,在极端形式上,以自我的毁灭而告终。
同学们看清楚了:在这个神话中,“爱人”与“自恋”是相互对立的,自恋能导致自我的毁灭。有时候一则短小的文学作品比数篇洋洋洒洒的学术论文更能一针见血的道破人性的本质:自恋与爱的能力冲突,它会毁了你自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自恋的本质,就是对外部世界和他人缺乏真正的兴趣,而极端关注自身,生活在有关“自我”的幻想里。
我们再来从文学中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读过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位顶天立地的奇男儿萧峰,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样也有一位貌若天仙但却阴险恶毒的女子马夫人,她设计陷害萧峰的手段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奇怪的是,萧峰和她本来一无冤二无仇,她为何对这位万众敬仰的大英雄如此仇恨呢?谜底在后来揭开,原因居然是武林大会上萧峰没有正眼看过她!用她的原话说:“你难道没生眼珠子吗?恁他是多出名的英雄好汉,都要从头至脚的向我细细打量。有些德高望重的人,就算不敢向我正视,乘旁人不觉,总还是向我偷偷的瞧上几眼。只有你,只有你……哼,百花会中一千多个男人,就只你自始至终没瞧我”…“洛阳百花会中,男子汉以你居首,女子自然以我为第一。你竟不向我好好的瞧上几眼,我再自负美貌,又有什么用?那一千多人便再为我神魂颠倒,我心里又怎能舒服?”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这位马夫人正是个典型的自恋狂!纵观她一生,她真正爱过谁吗?她不爱萧峰,也不爱马大元,她所做的一切,只为满足自己的自恋需要,让别人都甘心拜倒在石榴裙下,为此而不择手段。她最怕的,倒不是死亡,而是美丽的容貌被破坏。她只关注自身,只关心别人对她的态度,根本无法理解萧峰的英雄气概和伟大事业,独自生活在虚荣的幻想天地。
一般自恋的人都喜欢经常照镜子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童话故事《白雪公主》里的那个问镜子谁最美的皇后也是这样。当她听到白雪公主比她更美时,不禁嫉火中烧,务要把白雪公主置之死地而后快。由此可见,自恋所带来的毁灭性的力量何其恐怖,不但会毁了自己,还会毁掉他人和世界。
人性是丰富多采的,大自然本来赋予了人无比广泛、深厚的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使人喜欢接触新事物,喜欢投入到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之中,爱好探奇冒险,与人交往交流,从中感到极大快乐。而强烈自恋者的表现却与人性的一般倾向背道而驰。他似乎仅对自身感兴趣,即使注意到其它事物,也只因它与“我”有关系。由于他过分重视自己在世界及他人中的形象地位,必然围绕个人的荣辱得失形成情结,不自大则自卑。自恋者通常把“我”看得非常重要,在极端的例子里甚至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一切全为了“我”而存在。众所周知,有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位超级自恋者,他曾自诩为“太阳”。结果到最后,他不得不在精神病院中度过余生。
尼采写过一本书《瞧,这个人》,专门论述“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为什么这么智慧?”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尼采确实是可以傲视天下的天才,他的自恋有雄厚资本的支撑。但自恋的人一般过高估量本人及本人之物,自大自负,喜欢贬低别人,渴求尊敬与赞美。若现实满足不了这要求,他便会借助于幻想的补偿。关于自恋幻想,在中国社会从古到今都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也反映在诸多文学作品中。设想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受到了别人的欺负和侮辱,自尊心遭到严重伤害,却又限于能力无法改变局面,难于忍受又不得不忍受,就容易把自己想象成厉害人物,在幻想中战胜困难,打倒对方,挽回面子,赢得称赞和羡慕。一旦形成习惯,天天这样幻想,在幻想中沉醉不可自拔,你就跌进了自恋的泥潭。对于这种现象,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中国思想界文艺界的战士,睿智的鲁迅先生早已发现,并把他作为国人的劣根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了:即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也。《阿Q正传》之所以深刻,极大程度上是因它尖锐揭示了国人的普遍自恋。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自恋最严重的的民族之一,独一无二的拥有“面子”观念,《阿Q正传》发表后引起轰动,许多人都能对号入座,从中发现自己灵魂的身影。伟大的作品之所以有着不可企及的高度,跟鲁迅先生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自恋的深入剖析分不开。“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是对****受挫的心理补偿,它之所以频繁发生,说明了两点:当时的中国人有着较强烈的自恋心理,而现实社会中却备受压抑和打击。
自恋症状于鲁迅的另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孔已己》中也体现出来:主人公同样是死要面子,竭力维护其可怜的自尊。他向小伙计炫耀“茴”的四种写法,他用“窃”来置换“偷”,总是穿长衫显示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身份,我们不无同情的认识到,这种自恋的心理和行为正是封建等级观念所鼓励和培养的结果。统治阶级长期向民众宣传和灌输等级贵贱思想,造成鄙视群众、渴慕虚荣的社会心理,使人孜孜以求“往上爬”、“向高处走”,使人们非常注重世俗的褒贬评价。而科举制度的存在,为摆脱受压迫、被侮辱的境地、满足自恋欲求打开了一条狭窄的通路,于是人们纷纷朝这条道上走,期盼着“金榜题名”的荣耀与威风。最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也不放弃有朝一日登科中举的迷梦,最贫苦凄惨的人家也幻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情景发生。这些我们可以从《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中看得清清楚楚。
自恋使人逃避现实,沉醉于幻想中的伟大而不去作现实中的努力。由于骄傲,由于自满自负,由于自以为是,他不愿也不敢面对现实中真实的存在状况,只喜欢独自享受意淫的快感。我国明清两朝的戏剧、小说,落魄士子发迹变泰的内容充斥其中。男主人公总是一开始怀才不遇,而女主人公总是“慧眼识英雄”。作家的自恋幻想投射入作品之中,主人公戏剧化的际遇经历、大圆满的故事结局都是作者理想、愿望的寄托。自恋幻想为他补偿了现实生活的挫折和失败,使他在苦难、卑微的受污辱境地里仍自欺欺人,成为统治阶级的帮凶和顺民。当今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可以肯定的说:有,并且为数仍不少。相信哪里都会有不少喜欢做白日梦却不愿去付出实实在在艰苦努力的同学吧。他整天幻想着众人对他的敬畏尊重,女生对他稍稍的关注就被他认为有那个意思而想入非非,却不好好学习,天天看武侠小说,把自己想象成万人迷的超级偶像,或是红透一方、不可一世的大人物。其实如今的武侠小说,就有迎合、抒泄群众自恋情绪的一面。一个普遍的情节,主人公先是备受欺凌,后忽逢奇缘学得稀世武功,雪耻复仇,享誉江湖。从被人轻视到一举成名、万众钦服,此乃有自恋心理的作家和读者特别喜爱的主题,他们在撰写和阅读此类作品时,化身为主人公,随情节的开展,分享其压抑和荣耀。现在随着校园青春小说的兴起,学生自恋心理的满足又多了一条途径:他或她幻化成翩翩美少年,嚣张****,帅哥美女相互纠缠不休,展开一段段令人艳羡不已的恋爱故事。
自恋的人通常死要面子,总是蔑视别人,却又最害怕别人看不起,不能容忍自尊心遭受打击的情况发生。一个衡量自恋程度的测验,是看这个人对批评的态度:自恋者难以忍受各式各样哪怕是正常的批评,不甘接受任何的指责。他最不能正视自己心中的魔鬼,往往因面子问题而歪曲真相拒绝现实。如果一个人能痛痛快快的承认自己的缺点与局限,那就离自恋远一些了。一旦自恋的人在某个问题上被证明是错误的,引起了他被轻视的感觉,就会掀起巨大的愤怒之情,产生改变现实、强迫别人使符合主观愿望的冲动。而若不然,失了面子的他会无比沮丧,忧郁绝望。现代著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生动、细致的描写了一个有诗人天赋的年轻人成长和毁灭的过程。主人公塑造了“另一个自我”的理想形象,在幻梦中他英俊潇洒,有男子汉的气度,倾倒了一位位的女子,能不断得到宠爱,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浪漫故事和英雄行动。而现实中却羞怯、敏感,迫切需要他人的奉承认可。后来,由于在竞争女人时丢脸,他精神崩溃而自杀。
人由于自恋,在心中形成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自觉不自觉地与之认同。如此一来,他总是顾虑到自己会带给他人的形象,总是竭力表现出“我应该怎么怎么样”的样子,一言一行便可能变得做作,失去本性的活泼自然。也就是说,他给自己戴上了一个“假面”,而此假面乃是他出于虚荣、讨取外在的赞赏而制造出来的。为了避免出现被别人轻视的情形,逃避现实的打击,自恋的人不得不逐渐陷入精神的自我孤立。他刻意做作,虚伪假装,蓄意与别人拉开相当的距离。他往往是孤独的,给人高傲的伪装,有时给人一种神秘感,却难掩饰内在的脆弱。这即是我们常说的“为别人而活”的一种,它使人为了维持外在的形象而活得太累,越来越远离真诚纯洁,得不到真爱的关怀,时间长了不堪重负,人格分裂。所以现当代文学有一个比较常见的主题:寻找失去的自我,实现真正的自我,打破假面的束缚。此可谓文学对自恋的反抗。
说到这里,人的自恋心理到底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对这个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还没给出明确的令人信服的解答。就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自恋的产生跟人自尊心的受挫有关,跟对虚荣的贪欲有关。你看,当你被别人轻视又无能为力时最容易产生自恋幻想,当你看到偶像被FANS狂热追逐时最容易产生羡慕之情。一个人在现实中缺少关爱,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就倾向于从自恋幻想中得到满足,就会不停的告诉自己“我最棒”、“我比别人强”,以增添信心和力量。骄傲的外表下,其实掩藏着一颗脆弱的心,自大一旦受挫,很容易转化为自卑,转化为惶恐不安和沮丧抑郁。反之,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人是不太需要经常性的自我肯定和赞赏的,真正拥有自信的人是不会轻易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的。一个对世界对别人有着充足的爱的人不会太多的想着自己,而是更多的想着他人,专注于所投入的事业,一心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自恋的欲求,其实表达了一个人未能满足的获得尊重和关爱的需要。
任何事物都有其意义,自恋也不例外。试想若无自恋,人们都不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公众的褒贬便失去作用;没有了舆论的约束,诸多无耻、罪恶的行为则会公然盛行。由于人们对自我形象的关切,惧怕被看不起,许多人才决心努力进取,艰苦奋斗,期望在公众的尊敬、赞美声中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甚至一些写作者一开始就是为了受人崇拜、满足自恋才走上文坛的,“作家”这个名字本身似乎就带着某种光环,某种荣誉的诱惑。而文学之所以具有褒贬的功能,能承担起社会舆论工具的职责,也离不开自恋心理的存在。不少优秀的人都免不了有较高的自恋程度,有时自恋反而是对独特个性和自由生存方式的维护:正因为深信自己的杰出,他们敢于超出世俗,张扬自我保持本色,做一般庸众不敢做的事情。同时追求荣誉与自尊的渴望也使他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努力,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卓越不凡的人物。如尼采,鄙视庸众,竭力要做超人,呼唤强力意志;如毛泽东,从小就叛逆,敢于与父亲对抗,坚持自己的思想。然而,事物总是两面的,自恋的危害更严重:尼采自诩为太阳,终因自恋远离现实陷入幻想精神分裂;毛泽东大搞个人崇拜,以中华救星而自居,不能容忍其地位和权力被别人挑战,不惜发起文革,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因此,合理的自恋是必要的,适当的自我关注是必要的,它使人把自己看得相对重要,为了获得自尊和荣誉而努力,通过奋斗而来的成就赢得赞许。但超过限度就不行了。关键是自恋的程度,要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个人对自恋能有着清醒的认识。智慧的人利用自恋情绪来激励自己进取向上取得成就,愚蠢的人利用自恋幻想来麻醉自己获得短暂的安慰却丧失了现实及未来。
往大的一面说,人类发展也就是突破自恋从幻想中醒悟的过程。大家想一想,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达尔文从猿到人的进化论,弗洛伊德的"人不是自己思想的主人",都是对人类自恋的沉重打击,使我们明白自己在宇宙中的真正位置。而特别是中国人,对自恋应该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因为中国人可能是最群体自恋的一个民族。满清时闭关自守,以天朝自居,上层贵族官僚妄自尊大,对西方文明傲慢轻视、不屑一顾,换来的教训何其深刻!文革时却又重演了这一幕:认为西方的都是资本主义的腐朽落后文化,自己才是最先进的阶级,继承了世界革命的正统。悲哉!它曾使我们耽误了多少发展壮大的良机啊!最近二十年经济发展比较快了,马上就又有很多官僚显贵看不清现实,以取得的成绩自骄,沉迷于自我的高大形象、国家的强大幻相之中,满足于现状只讲吃喝玩乐而不去进一步改革了。人类的发展是人与自己的自恋相斗争的一个过程,至今还没有结束呢!而文学在这个斗争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引人瞩目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进步的人们是怎样通过文学唤醒民众,从自恋的幻想状态中解放出来的。
自恋的特征之一是“贵我贱物”,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都重要,自以为高人一等。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阶级与集团的分化以后,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的作崇,其中一个阶级或集团才宣称自己的群体是高贵的,其他人是低贱的,从而把不平等的思想强压在另一群人的头上,借口自身的高贵来为剥削和奴役制度作辩护。因此,反自恋的文学是呼唤自由平等的文学,是反抗欺压凌辱的文学,是为人民群众利益作呐喊的文学。古往今来有无数作品表达了对人世间不平等现象的痛恨,表达了对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的同情。最早的如早期基督教文学,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为穷苦人和奴隶们说话;当代的如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产生的无产阶级文学,反抗剥削和压迫,具有鲜明的反自恋意识。鲁迅的作品就不用再说了,如老舍,如巴金,都曾怀着火热的心为弱小者的深刻同情。同学们自己还可以举些例子。
除了反阶级剥削,那些反种族歧视、反民族压迫、反宗教狂热的文学也同样表现了对自恋的批判。人不仅会把自恋心理投射到作品主人公身上,还会投射到种族、民族、宗教、国家及各种社会团体上。这时,人就高度认同于此类事物或其象征,赞美之,维护之,不能容忍对其尊严的侵犯。相反,对别的种族、民族、国家等却轻蔑和仇恨,带有偏见。例如,希特勒领导的纳粹法西斯认为,雅利安民族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优秀的民族,犹太人是最可鄙肮脏的民族,他们应该成为世界的统治者,把犹太人消灭干净以清除污染。因此我们与种族歧视、民族压迫等进行斗争,亦即与自恋斗争。文学作品在这方面曾发挥过巨大作用。如《汤姆叔叔的小屋》、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就强有力的影响了美国黑人的解放运动。
自恋和理性也是不相容的,一个自认高明的人往往不承认他的观点居然是错误的,反而会千方百计歪曲事实真相来掩盖自己的无知。清朝在统治前期,搞了多次文字狱,专门整那些敢说真话的文人,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结果造成清前期文化学术的凋零。发展到后来,满清统治阶层的自恋达到了极端荒谬的地步,总以为天朝至高无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西方的东西都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皇帝与大臣官僚普遍妄自尊大,盲目排外,傲慢异常。挨打多次,还死抱着封建纲常伦理不放,抱着落后于时代的儒学思想、科举制度不放,不愿承认西方科学与政治的优越。结果,当日本警醒过来迅速发展的时候,清政府还依旧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面对这种局势,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拿起笔来,介绍西方的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抨击清庭的保守,呼吁变法自强或革命维新。此后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与当时国内严重自恋的氛围作斗争,摧毁精神上的束缚。他们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同时,也勇敢的承认,是西方人给僵化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文明与进步,中国人终于睁开眼睛看清了世界,开始用科学的客观态度武装自己了。当然,少不了胡适、鲁迅等一批文学大师,充当了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急先锋。没有文学的宣传影响,又怎么能掀起五四运动、中国革命的****呢?因此,那些传达真理、宣扬诚实谦逊、主张宽容理性的作品,同样应属于反自恋的文学。
前面我们已说过自恋的本质,是心理上的自我凝注,缺乏对外部世界和他人的真正兴趣。自恋的人只关心自己,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他很少想起去衷心的关怀一下别人。高度自恋的人是不懂真爱的,他自以为的“爱情”,很多情况下可能只是想寻得自恋的满足:让一个女子赞同其优秀,成为他的崇拜者和安慰者,成为他的附属物。自恋与爱冲突,而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那么所有歌颂爱、探讨爱的作品也是对自恋的突破与否定。中国最伟大的文学著作《红楼梦》,是在封建主义男权社会里写成的。我们知道,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对待女性特别残酷。在封建制度下,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恐怕没有一个男人不是夫权主义者、大男子主义子者,没有一个男性不是自以为高出女性一等,把妇女视作如花鸟一样的玩物和生儿育女、洗衣做饭的工具,骂她们是“贱人”。在这样黑沉沉的囚禁和虐杀女性的牢狱中,居然出现了一个贾宝玉,非但不把女性看作自己的奴仆,而且真心的尊重她们,把那些丫鬟使女当作自己的姐妹一样。同时还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宣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红楼梦》里描写的几十个青年女性,不仅仅是美丽,不仅仅是聪慧,而且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而中国过去几千年来,为什么很少发现和注意女性的神圣和伟大呢?在这里我只能说,是因为贾宝玉或曹雪芹本人完全超脱了一般人的自恋,走出了自我中心和男权意志,才会倾心的关注他身边美好的事物,才会对女性的伟大发出衷心的赞叹。不是吗?我们听听别人对贾宝玉性情的描述吧:他自己被烫了手,倒问烫了他的人疼不疼;他自己大雨淋的水鸡似的,反提醒一位姑娘赶快避雨。他甘心为丫头驱使和服务,受别人的气也不计较,完全忘记和不在乎所谓贵公子的身份。可见,曹雪芹完全没有受到当时的自恋社会的影响,只因为他心中满怀对女性的爱。因为爱,他超出了自我中心,因为爱,他关切身边每一位青年女性的命运,最终写出了这样一部超凡脱俗的小说,唱出了对女性的颂歌。
关于爱的作品就不必具体介绍了,因为我们大家都能从各种书报杂志包括语文课本上见到相关主题的内容。世界上除了一小部分自恋心理驱使下写成的文字,更多是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爱和关怀的作品,它给人打开通向外部广阔世界的窗户,使读者的心灵与文学作品所描写的人、事、物感应交流,有助于我们突破自我的狭小天地,获得心灵的慰藉,摆脱精神的孤独。文学,不仅让我们懂得自恋的错误,同时更促进主观内心的开放和包容,促使我们关心他人,关注这个时代与社会,从自恋状态下走出。
谈自恋
我对着大头招摇着我的手说,看见了么?他说看见什么。我急了,再说,看见了么?他恍然大悟继而“勃然大怒”说,又臭美了,不就是要我看你的破手么。我怒吼:是玉手!大头在旁边作呕吐状,我却津津有味的欣赏自己引以为豪的美手。
唉,没办法,谁叫我没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呢?只好充分发掘自己的美丽之处,然后如珠如宝的敝帚自珍着。
臭美者,自恋也。每个人都有自恋的时候、自恋的某一方面,因为我们需要自恋时那种得意的感觉。没人肯定自己,那就自我肯定吧。臭美让我们暂时的忘记了自己的平凡,让我们觉得自己还是挺有可取之处的。
虚伪的谦虚何益?偶尔自恋何妨?
自恋,是因为自信。
自恋,可以带来自信。
只要自恋的同时,别忘了自省。
芙蓉姐姐网上迅速走红 众说纷纭谈自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10:35 新闻晨报


网络上野性之花暴露身体与隐私(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你必须认识的五名网络女红人


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最新玉照
-主持人的话 “芙蓉姐姐你都不知道,太土了吧!”传说中每天都有5000以上的人同时在线等待有关她的文字和图片。到底芙蓉姐姐有什么特殊魅力?两个字———自恋。此女在文字里总是表达出她被众多追求者所困扰的苦恼,“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是此女的自画像。你对芙蓉姐姐现象有何看法?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身边自恋的人?
自恋,你拿出资本来
□马梨26岁公司职员
芙蓉姐姐现象让我想起了这段时间热火朝天的超级女声。朋友那天问我有没有看过超级女声,我说没有,她说那等明年再看吧,因为最好看的海选已经过了。为什么大家喜欢看那毫无美感的海选?很简单,可以看到所有人洋相百出。现在网上一众人等对于芙蓉姐姐的期待,大抵是出于同样的看笑话的心态吧。芙蓉姐姐的自恋我不敢苟同,不过她倒也蛮可悲的,本只想在网络上自娱而已,可是现在却变成了他人的娱乐工具。只能说,这个时代已经从审美过渡到审丑。
我不知道这样的自恋明星可以红多久,不过我个人却并不喜欢自恋的人。要是你长得帅、能力强,有这样的资本你自恋一点也就算了。可是如果你像芙蓉姐姐一样,凭空的自恋,那就让人受不了了。
我过去有个男同事就是如此让人不能忍受。此君其貌不扬却自比潘安,整天弄得油头粉面在办公室里招摇。你多看他两眼,他就觉得你对他有意思;你多跟他说两句话,他就觉得你在跟他套瓷。那次我和另一个同事起了一点误会,两人闹得有些不开心,刚好他在场。没想到,第二天此君就四处传播我和同事为了他争风吃醋闹翻了的谣言。简直晕倒!自我感觉也太好了一点吧。从此以后,看到此君有多远离多远。
人难免自恋,适度就好
□Lind a29岁公司职员
自从有了网络这个玩意,网上就不乏一些将自己的照片和文字贴上去臭美的人。这可以理解,人嘛,谁没有那么一点点自恋倾向,只不过平时在生活里可能不好意思表现出来,而网络则给了大家一个做秀平台。大部分人也就在网上自恋一点,回归生活时却是另一种谦和的状态。
不过,从目前《时代人物周刊》对芙蓉姐姐的采访看来,此女似乎生活中也处于这种近乎癫狂的自恋状态。
这就是一件可怕又可笑的事了。大家之所以会对芙蓉姐姐这么关注,大部分是抱着一种猎奇态度去看这么一个生活在自己的自恋幻想中的女人。
如果因为有了这么一个超级自恋的芙蓉姐姐,我们就将所有自恋的人一棍子打死,我觉得有失偏颇。事实上,我身边一些有小小自恋倾向的朋友都蛮可爱的。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成绩并不见得很好,毕业找工作那会儿,我们都蛮忐忑不安的,这个美眉却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说什么“像我这样的人才,哪个公司不要那是它的损失”,让人听了很晕。刚开始我觉得她只是说说而已,可后来却发现她果真跑任何公司的应聘场子都不犯怵。就是靠着这份近乎自恋的自信,她最终竟进了一个世界前500强的公司,让大家大跌眼镜。我受她的影响,后来在应聘期间也特意培养一点自恋的感觉,给自己鼓鼓劲。
事实上,只要别人的自恋不要夸张到芙蓉姐姐那个程度,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自恋的人其实是乐观的人,一点点的自恋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快乐,同时也可以让身边的朋友快乐。
都有点自恋,相处和睦
□Coco27岁公司行政
我觉得自恋应该分成两种,一种是外向型的,一种是内秀型的。比如说芙蓉姐姐,毫无疑问属于外向型的,勇于在公众面前大胆展露不完美的自我。相比之下,我身边更多的自恋者属于内秀型。他们顶多也就小范围地自我欣赏,比较委婉地自我赞美。
坐我前面的A小姐,跟我同时进公司,眼看着她的自恋情结日益表露。刚开始的时候,她作为新人,可能还有所顾忌,只是偶尔会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镜子照照,后来间隔时间逐渐由一小时提升到半小时,并伴有自我感叹,甚至开会时,她也会忍不住自我欣赏一番,然后露出满意的微笑。大家已达到每次看到她照镜子都感觉浑身不舒服的地步。这种生理上的不舒服也就算了,A小姐也善于精神折磨,跟别人说话,总是变着法子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我跟她认识至今,从未听到她表扬过别人,哪怕离她十万八千里的女明星们,至少她也要用嘴把她们贬到自己脚下。大家都觉得跟A小姐不太好相处。
好在,今年我们办公室来了一个自恋的男人,他与A小姐在一起可谓沟通顺畅。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能找到共同想要贬低的对象,并能把对方的话很自然地过滤掉。对待自恋者,跟他们相处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动过滤掉那些不该听的话。那些带刺的话语,全当没听见。
【我有话要说】
●我身边那些自恋的人都是有资本的自恋者,他们大多对自己的智商非常自信,而他们的确也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这样的自恋,有实力做依靠。
———王先生
●“芙蓉姐姐”,是网民一种调侃的说法。说是炒作也好,怀疑是病态也罢,总之当今的网络人气天后非她莫属。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扩大了的私人空间,我认为不管“芙蓉姐姐”有无自恋症,她这样做完全是她的自由,别人不应该过分干涉。
———沙泉
●我相信人人都有自恋倾向,只不过芙蓉姐姐比较严重一点而已。话说回来,自恋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信心。曾经也有人说我有自恋倾向。没错,我向来都不否认我长得很帅。记得3年前第一次见我女朋友,其实心里很紧张。临出门把自己从上到下收拾了一下,对着镜子突然说了句:弄这么帅不会吓坏人家MM吧,哈哈,确实信心增加不少。面试的时候也是,自恋一下,信心倍增。
———Cloud0209
●我觉得芙蓉JJ是一个超级自恋的人,且已经自恋到有病的程度。而她之所以成为媒体和网络关注的对象也是因为有那么多人喜欢猎奇吧。我觉得其中有些人有一种阴暗心理希望看她出丑,知道她有些地方过了,也不去劝告她却一味地瞎起哄,我真为她也为这种现象悲哀……
———linjiee
□晨报记者张玉婷 李元
记者手记 归零
□张玉婷
“这个人老自恋的喏!”当“自恋”成为生活中常用形容词时,我们发现身边自恋者的队伍正在日益庞大。有人说自恋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美德,自恋带来自信,而自信是现代社会想要成功不可不具备的素质之一。也有医生指出,自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一种病。自恋,是一团浆糊,门槛并不高,人人都可以纵身一跃进去捣。但至于你是捣出了自己的名堂,或是弄得一身浆糊甩也甩不掉,那就没人能打包票了。
自恋在英文中就是Narcissus,得名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男子,他每日以水为镜,沉迷于自己的美貌,每日靠近水面近一点,终于跌进自己美丽的倒影中,溺水而死。古老的故事,预见了永恒的真理:无法抑制的自恋等于自杀,而唯一能够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不管你的自恋程度如何,都应该适时地提醒自己一下,要归零。这话也想对芙蓉姐姐说:纵然你有盖世的美貌与无敌的舞姿,但是你玲珑有致的身躯里,所能承载的“优秀”实在有限。况且,你的“优秀”还需不时地清理一下。以防它们在别人眼中不断贬值,甚而沦为垃圾。把自己的心态放到一个归零的位置上,重新给自己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