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老一医院预约电话:毛泽东与冒广生谈格律------我们应该信谁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0:18:32

毛泽东与冒广生谈格律------我们应该信谁的?

北山钓者发表于: 01-03

1957年6月,毛泽东接见对词律颇有研究的冒广生时,曾相与论及待词格律问题。

  冒广生说:“诗变为词,小令衍为长调,不外增、减、摊、破四法,蜀后主孟昶的《玉楼春》(冰肌玉骨)是两首七绝,经苏轼的增字、增韵而成八十三字的《洞仙歌》。诗词贵简练含蓄。孟昶原作本意已足,东坡好事,未免文字游戏。”

  毛泽东十分风趣地说:“东坡是大家,所以论者不以蹈袭前人为非。如果是别人,后人早指出他是文抄公了。”

  冒广生继续发表他对300年来词人提倡填词必墨守四声的不同意见。他说:“拘泥太甚,则作茧自缚。写诗填词岂能桎梏性灵,何苦在高天厚地之中,日日披枷戴锁作诗囚?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那时还没词谱、词律和词韵呢。我作《四声钩沉》,即在提倡词体的解放。”

  毛泽东对这个提法很感兴趣,认为:“旧体诗词格律过严,束缚人的思想,一向不主张青年人花偌大精力去搞,但老一辈的人要搞就要搞得象样,不论平仄,不讲叶韵,还算什么格律诗词?”。冒广生点头称道:“主席讲的是,诗词既重格律,也讲遣词雅驯,力戒粗野,能兼顾而后并美。”

  会见结束时,毛泽东表示:“冒先生的著作,我希望一读为快。”冒广生随即把自己的手稿本《疚斋词话》、《四声钩沉》、《宋曲章句》等四大册递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接过后,说,“拜读。”(舒湮《一九五七年夏我又见到了毛主席》)

[ 此帖被北山钓者在2011-01-03 18:42重新编辑 ]

北山钓者

毛泽东虽然性格豪放,喜欢李白诗风,但是却是个格律派,这里转载一些资料:

旧体诗词的格律过严,束缚人的思想,我一向不主张青年人花诺大精力去搞;但老一辈的人要搞就要搞得像样,不论平仄,不讲叶韵,还算什么格律诗词?掌握了格律,就觉得有自由了。

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

搞文学的人,还必须懂得学习语言学,学习音韵学,不学音韵,要研究诗歌和写诗,几乎是不可能的,还要学《说文解字》。

在毛泽东故居的藏书中,可看到他钻研音韵留下的种种印记。藏书中,有一部上海文瑞楼石印的《诗韵集成》,一部上海鸿宝斋书局石印的《增广诗韵全壁》。这两部书中的许多页都折着书角,其中的许多字都有各种颜色笔迹画的圈记,好像书的主人不断地翻阅过,并随时都准备查找它们。《诗韵集成》的目录上,在上平声、下平声、去声,入声等四声所包含的各个韵目处,都有毛泽东用红铅笔、黑铅笔画出的圈记。内文如上平声的“一东”韵中的“东、同、中、虫、宫、雄、风”等都用笔圈出,两部书从头到尾都有这种圈记。《增广诗韵全壁》的目录后,附作者《论古韵通转》,毛泽东对此全文作了断句。

毛泽东除音韵外,还钻研词律。藏书中有两部《新校正词律全书》,一部是清版木刻,一部是石印本。两部书都有他不少圈记。这部词律全书备列各词各休,辨正了流传中的各种谬误,收集的资料比较全,仅词牌名就有660多种,各种词牌还有多种不同的体,附有著名词人的作品为例证,注有音韵平仄。毛泽东对其中70多种词牌,80多首词加了圈画。如李白的《忆秦娥》:“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又如石孝友的《卜算子》:“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遮。别也应难见也难,今后难凭据。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等,都是他圈画的词。

作为诗人词家,毛泽东深深体会到:“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毛泽东1959年9月7日致胡乔木信)难在何处,除了内容素材的提炼以外,毛泽东特别重视的便是形式韵律。为此,他经常劝人学习和掌握韵律,而自己更是注意研究。对旧体诗在形式方面的发展演变也颇为熟悉。例如,他曾同一位诗人谈到:“中国的诗歌,从《诗经》的四言,后来发展到五言、七言,到现在的民歌,大都是七个字,四拍子,这是时代的需要。”“一种形式经过试验、发展直到定型,是长期的有条件的。譬如律诗,从梁代沈约搞出四声,后又从四声化为平仄,经过初唐诗人们的试验,到盛唐才定型。”(藏克家《毛泽东与诗》)这两段概括与文学史上的说法大体相吻。

风-发表于: 2011-01-03

这个冒先生,怕也是一个半瓶子醋!玉楼春能看成两个七绝吗?

只是所谓的折腰体,好像人们都说,折腰体不算是律诗,犯了诗家大忌:失粘!好像有一年批评赵忠祥,就是因为失粘吧。

有朋友就说,如果折腰体也算律诗,那么,只要每句是律句的八句就是五律七律,说得过去吗?

[ 此帖被风-云在2011-01-03 19:05重新编辑 ]

无患子发表于: 01-04

冒广生当然不可能是“半瓶子醋”。他是明末四公子冒辟疆的後人,生于满清同治年间,典型的书香门第,家学渊源,造诣自是极深。他所说的“词体解放”,与北先生主张的不拘平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

清代300年来,一些偏重形式主义的词家有一种主张,填词必严守四声(注意,不是平仄,而是四声),如某字必用去、某字必用上之类,冒氏认为,拘泥太甚,则桎梏性灵。他说:“无论词曲,是陶冶性灵之事,非梏桎性灵之事,……若于句之首字、三字,平仄亦不许移易,甚至通首平、上、去、入,一字不许移易,何苦在高天厚地之中,日日披枷带锁作词囚也。”北先生引用时,略去了“若于句之首字、三字,平仄亦不许移易,甚至通首平、上、去、入,一字不许移易”这样关键的词句,造成冒先生的“词体解放”即不要格律的假象,我们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对于某些词家主张填词甚至要每一字都须分平上去入四声不可移易的说法表示不满,并非主张填词可以不问平仄。实际上,对譬如第一字、第三字这样一些并非紧要位置的字的平仄是可以不拘的,这在前人词作中有大量例子。

毛氏肯定是不喜受约束之人,但他却甘受诗词格律的束缚,认为不讲平仄、不讲格律,就没有格律诗词。以毛氏的豪放不羁尚且如此,我辈半瓶子水都谈不上的初学者,又有什么理由去否定格律呢?

我们不妨从冒广生的词集中抄录几首来看看,他的词是不是和今天一些否定格律的先生的观点有丝毫相似之处。

小三吾亭詞卷一

如皋 冒廣生 鶴公

齊天樂

六年不折章臺柳,婆娑頓驚如許。带綰同心,鈿留香誓,誰料都無憑據。飄零累汝,問落盡棠梨,夜涼秋雨。珊枕銀屏,夢醒獨自甚情緒。  桃花縱然如故。畫梁雙燕子,歸去飛誤。著破青衫,抛残鐵撥,等是天涯遲暮。琴心久負。便藥市飛龍,搗來霜杵。刻骨相思,可能醫得否。

洞仙歌

湘煙瀟月,碧濛濛無際。鼍畫紅樓遠疑睡。盪微芒、千疊浸透蒼苔,渾不管、涼到襪羅尖未。  玉繩低轉處,星漂雲流,丁字前頭眼兒媚。試捲望秋河、天上人間,祇相隔、盈盈無幾。倘吹得、天風偑環來,便猜作、前身洛川仙子。

浣溪沙

夢逐梨雲春已歸。素馨斜畔月如眉。晝將花片惜依依。  心事分明銀燭見,歡情約略錦屏知。珠江流不盡相思。

珠抵聰明玉抵嬌。柁樓私語落江潮。薄寒初中翠生綃。  照影二分無賴月,留春一刻可憐宵。明朝酒醒又無聊。

高陽臺

香冷脣珠,黛銷眉翠,紅樓病殢春深。惆悵探悔,新來結子成陰。潄珠橋畔初相遇,話雙棲、願作仙禽。更誰堪、痛惜輕憐,麝帕鴛衾。  劉郎一去蓬山遠,悵鮫綃難寄,鯉信長沈。薄命桃花,飄零日日江潯。鯤絃譜徧淒涼犯,甚悠悠、省識芳心。費愁吟、詞客黃衫,何處相尋。

摸魚子

聞啼鵑、催將花謝,催人又向何處。雕梁乳燕還傷別,苦把落紅銜住。君看取。只一裊遊絲,怎阻春歸路。夕陽無語。憑挽住流鶯,說來花底,鶯也沒情緒。  冷清地,獨撚楊枝細數。悶懷脈脈誰覷。年華還比花憔悴,禁得幾多風雨。腸斷句。儂曉替花愁,花替儂愁否。漫天飛絮。趁十里揚州,二分明月,佳約再休誤。

金縷曲 賦程葉白雪先生

老去文園客。算嬴將、嶺南一代,春風詞筆。早歲鴛鴦傳驚句,吟徧歌裙舞屐。有卅載、承明通籍。潘粵歸來頭盡白,尚買花載酒、情如昔。者清福,怎消得。  桐枝舊恨休回憶。便傷心、華年珠柱,也須將息。我讀鶴銷鸞怨句,清淚盈盈偷滴。好細把、香匲重覓。留得崔嶶圖畫在,儘真真、低喚朝和夕。怕萬一,致魂魄。

酷相思

繡被濃春愁未醒。珊枕畔、啼痕瑩。算眉月、彎環能見證。昨宵也、懨懨病。今宵也、懨懨病。  未必清才妨薄命。稽首祝、情天肯。最難忘、花前雙瘦影。桃根也、花般靚。桃葉也、花般靚。

浪淘沙

長日雨淒淒。懶下唐梯。小園花事已全非。燕子不知人寂寞,怪錯簾垂。  釵約憶依稀。酒畔燈時。關山漂泊素心違。劃稨闌干痕寸寸,寸寸相思。

念奴嬌

玉台今古,問幾人能似,絳仙才調。禁響南朝雖未近,一點靈犀靚照。東竹攢腸,銜杯在口,世事真難料。鴛鴦六十,王昌消息徧杳。  今日孔雀東南,高樓西北,何處逢青鳥。只是愁心和短夢,儘日為伊煩惱。背枕尋香,欹燈絮影,惹盡花枝笑。華年絲鬢,潘郎比我應少。

前調 二十生日自述

除非明月,問有誰能證,刹那今古。廿載紅塵經小謫,添得絲絲愁縷。醉帽尋花,狂筵舞柘,心事書空語。缽池流水,昨宵新長春雨。  記得銀燭湘簾,酣歌拓戟,水繪壺觴聚。二百年來如夢景,莫問騷壇盟主。名士冠裳,美人裙屐,眼底都非故。荒園寥落,不知愁在何處。(與先巢民徵君同以三月十五日生)

前調 為諾石題填詞圖

描紅唾碧,盡消磨幾許,才人心血。千古秦淮佳麗地,庾信重來能說。水逝年華,霜坎絲鬢,影事判拋別。桃花無賴,笑人孤負芳節。  我亦滄海聞鐘,江湖載酒,衣袂京塵積。蛋雨蠻煙荒艇泊,聽慣珠孃淒切。半臂寒生,相思天遠,憔悴旂亭月。甚時歸去,與君橫笛同擫。

真珠簾

食蓮心苦梅酸透。又等閒、過了初三下九。客裏情懷,慣是傷春病酒。殘月曉風誰省得,算只有、燈花同瘦。時候。想蘭閨淒寂,將人僝僽。  念否。青袍依舊。縱明珠待贖,何曾能彀。準撮賦長門,判香衾孤負。誰料江湖還勌旅,可堪唱、章臺垂柳。回首。剩淚波長溢,眉峰長皺。

琵琶仙 題桃花便面

瘦盡春光,便花也、未必能消人恨。應有清夜蟾蜍,相思淚同迸。三二月、西湖萬綠,軟紅煞、一枝嬌靚。前度劉郎,再來崔護,倩話休問。  料量著、詩思琴心,趁涼月、雕欄影雙並。何事問消尋息,總東風無準。千萬錯、當時返棹,鑽洞雲、難覓仙境。想見人面於今,也羞愁病。

北山钓者发表于: 01-04

“北先生引用时,略去了“若于句之首字、三字,平仄亦不许移易,甚至通首平、上、去、入,一字不许移易”这样关键的词句”

这个不是我略去的,我是读毛泽东诗话见到这一段,于是上百度搜到的,诸多引文中并未见有这句。

[ 此帖被北山钓者在2011-01-04 23:03重新编辑 ]

风-发表于: 01-05 回无患子的帖子

“冒广生当然不可能是“半瓶子醋”。他是明末四公子冒辟疆的後人,生于满清同治年间,典型的书香门第,家学渊源,造诣自是极深。”

——如此看来,把玉楼春的上下片看称两首七绝,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了?原词如下:

东城渐觉风光好,榖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普通话,一,当读阳平。

我以为若是认为这种折腰体是绝句,诗词格律真要打一半的折扣了。请指教

[ 此帖被风-云在2011-01-05 13:29重新编辑 ]

风-发表于: 01-09

我们该信谁的?

什么算是七律?折腰体是么?

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难道我这个题目是天问么? 

北山钓者发表于: 01-09 回复风-云

折腰体也是近体诗,五绝如张说《蜀道后期》,刘采春《啰唝曲三首》之二,七绝如岑参《碛中作》,韦应物《滁州西涧》五律如陈子昂《晚次乐乡县》,张九龄《折杨柳》,七律如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钱起《赠阙下裴舍人》等,此外还有偷春体,蜂腰体。现在人只读王力小册子,以为格律就那么几种,民国以前就不会有这种天问。

[ 此帖被北山钓者在2011-01-09 20:55重新编辑 ]

原野丁发表于: 01-09 回 (北山钓者) 的帖子

真正的诗词格律是后代规定的,但折腰体不是正规的格律体,是变体。是文人之间的游戏,消闲之用。严格来说:折腰体不是近体诗。个见。 

北山钓者发表于: 01-09

真正的格律是后代定的?谁定的?近体诗的创作实践在唐代,历代不过尽力模伤.那么后代定的格律算真正的?还是假冒的?你这个观点不见古人书籍,但不是"个见",而是当下很多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不对?我们可以举个文革例子,那就是革命了一辈子的老干部,要由红卫兵来宣叛他们是革命还是反革命。

学堂窝人发表于: 01-10

诗词格律不是后人规定的,而是前人创立,后人根据前人大量作品归纳总结出来的。古人,也许曾经总结归纳过,只是没有留下相关论述,或者已经失传,不然,不可能大多数作品表现同一种格律,世界上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偶合。

正格之外有些变格,变格的存在,只是对正格的补充,以增加诗词创作的自由度,变格比例是少数。因此,不能因为变格的存在而否认正格,更不能因为有正格、变格之分而认为诗词格律是不可知的,进而否认诗词格律的客观存在。

[ 此帖被学堂窝人在2011-01-10 13:44重新编辑 ]

风-发表于: 01-10回北山钓者的帖子

楼主的回答还是不能让人明白。是一个失粘算数,还是两个失粘算数,抑或是三个?

能给个律诗的定义吗?使我们能够细心体会,是降低律诗的标准好,还是严格要求好。 

风-发表于: 01-10

Re:毛呀泽东与冒广生谈格律------我们应该信谁的?

看看这个定义多好!不管能否接受,人家就是能解释所有有关问题。

诗,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用少量的文字把有限的思想建成一个空灵的艺术结构,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美学空间的文学体裁格式。

望给个律诗的定义。 

北山钓者发表于: 01-10 回风-云的帖子

引用“楼主的回答还是不能让人明白。是一个失粘算数,还是两个失粘算数,抑或是三个?能给个律诗的定义吗?使我们能够细心体会,是降低律诗的标准好,还是严格要求好。”

——折腰体,是指诗的首联,能守平仄之规,但它的第二联,却不能守平仄相粘之律,仍依首联的平起或仄起,于是形成两联之间失粘而上下两联偶字平仄相同的情形。

至于律诗的定义,现在还没有人能给出个完整的定义,来解释一切歧议论。至于格律的宽严,那是科举试官的事情,科举试贴诗时如果律不合,那就不及格,历代科举试贴的格律规定也不同,唐初试贴诗不叶韵都可以,清代最严格。但是我觉得你又不参加科考,何必斤斤计较?我这里给你个古人模糊的定义,你自己好好把握去吧:

清方南堂《辍锻录》说:诗必言律。律也者,非语句承接,义意贯串之谓也。凡体裁之轻重,章法之短长,波澜之广狭,句法之曲直,音节之高下,词藻之浓淡,於此一篇略不相称,便是不谐於律。故有时宁割文雅,收取俚直,欲其相称也。杜子美云:“老去渐于诗律细”。呜乎!难言之矣。

[ 此帖被北山钓者在2011-01-10 18:13重新编辑 ]

风-发表于: 01-10 回 北山钓者的帖子

如老杜诗云: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请看看是第几联,折腰!

南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释之曰“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如老杜诗云:“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此七言律诗之变体也。渔隐” (原帖就是这样)

你说“折腰体,是指诗的首联,能守平仄之规,但它的第二联,却不能守平仄相粘之律,仍依首联的平起或仄起,于是形成两联之间失粘而上下两联偶字平仄相同的情形。”可这里老杜的是第三联“不”能守平仄之规,也是律诗,那就是说第四联“不”能守平仄之规也因当是律诗。于此推论,那就是不管那一联“不”能守平仄之规都是律诗,也可以说联联间“不”能守平仄之规也是律诗不是?那样,真没有律诗可言了。

有了这个看法,也可对冒广生的水平提出一些质疑了。 

燕山道士发表于: 01-11

Re:与冒广生谈格律------我们应该信谁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折腰体,谁又能说它不是好诗? 

风-发表于: 01-11 回燕山道士的帖子

先生好!好诗和合不合格律,是不是律诗无关吧?赵忠祥的律诗失粘,成为笑话,先生可否知道? 

雪地红梅发表于: 01-11

Re:Re:与冒广生谈格律------我们应该信谁的?

我认为:有些东西除了有人故意想抬杠外,是没必要争论的。如“折腰体” 中的“腰” ,谁不知道就在正中间?“折” 就是折过来,或者说和原来的格律相反。若是绝句,就是第三句本来应和第二句相粘,但作者特意安排三句和二句相对,但别处没变化,第二句和第一句还是相对,第四句和第三句也还是相对;若是律诗,就是第五句本来应和第四句相粘,但作者特意安排五句和四句相对,但别处也没变化,第二句和第一句还是相对,第三句和第二句还是相粘,第四句和第三句也还是相对,第六句和第五句还是相对,第七句和第六句还是相粘,第八句和第七句还是相对。若是连这么一点知识也还不了解的话,就应赶紧学习。 

风-发表于: 01-11 回 雪地红梅的帖子

那就请先生,你给律诗下个定义如何?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不会不同意吧? 

雪地红梅发表于: 01-11回风-云的帖子

“律”,就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框框。“律诗”:就是我们照为写诗而制造出来的框框写成的诗。本来,凡是有一定的框框限制的诗都可叫“律诗”(自由诗不是)但自从王力抢注了“律诗”的商标后,“律诗”就被王力所特制出来的写诗的框框限制了,凡是能放进王力所特制出来的写诗的框框就叫“律诗”,有一点露在外面的,写的人较多,质量较好的叫変格或破格,写的人较少,质量较差的就叫出律。具体定律请先生去问王力。 

针叶林发表于: 01-11

Re:与冒广生谈格律------我们应该信谁的?

“律诗”就被王力所特制出来的?别冤枉王力好不?律诗是唐代所称的“近体诗”。

雪地红梅发表于: 前天 08:21 回针叶林的帖子

“律诗”应该有广义(泛指)的和狭义(特指)的两种含义。广义(泛指)的:凡是有框框规定的能操作的所有的诗歌体裁。和狭义(特指)的:就是先生所说的唐代所称的“近体诗”。

唐人只管自己在那里制造自己喜欢的“产品”,有的 “产品”有许多人看着样式好,就跟着这好样式来做。在做的过程中,又给原来的样式加上一些条件,增加一些难度,不过还是有许多人觉得更好看,继续跟着学。加上去的条件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能学会制作出完全符合后来产品样式条件的越来越少——这就是后人称之为“近体格律诗”吧?此可谓“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也。“近体格律诗”的产品样式虽在唐朝已完备,但唐人可有谁给“产品”归类分类别,并分别给各类产品绘图形取大名定框框吗?也许唐宋元明清以来有许多人做过这方面的努力,为王力“制造”(注意:我说的是“制造”,而不是“创造”)出“近体格律诗”的理论做好了准备,王力是“站在前人的肩头”而完善这个理论吧?所以,我说王力“制造”出“律诗”的定义也不会错到哪里去吧?况且我还说过王力是“抢注”了这个“商标”呢!

[ 此帖被雪地红梅在2011-01-12 08:49重新编辑 ]

风-发表于: 前天 08:49 回雪地红梅的帖子

先生的说过于牵强!不好理解。和人有关的东西,哪一个不是人规定的?

你说【凡是有一定的框框限制的诗都可叫“律诗”】,我们就是想知道这个框框是什么,请你告诉我!问王力的说法就有点毫无根据的乱说了。你既然反对格律,就一定有反对的理由,是不是?你如果没有理由,你又怎么反对。你不能靠嚷嚷就是理由吧?

你又说【能放进王力所特制出来的写诗的框框就叫“律诗”,有一点露在外面的,写的人较多,质量较好的叫変格或破格,写的人较少,质量较差的就叫出律】。是有你说的那些因素,譬如“写的较少”,你说质量,我以为毫无根据。小说也有高质量的吧?因为质量高,它能是“律诗”么?散文也有质量高的吧?它能也是“律诗”吗?杜甫的《望岳》是质量高的吧?它也不是律诗啊。如果你认为什么是律诗,还是给个定义吧!一切不都明白了?你也可以不说那么多。 

雪地红梅发表于: 前天 09:46回风-云的帖子

先生真有趣!

“你既然反对格律,就一定有反对的理由,是不是?你如果没有理由,你又怎么反对。你不能靠嚷嚷就是理由吧?”

——我何时反对过“格律”?  先生为何连用两个问号来问我?

我叫先生在有关狭义的“律诗”的定义去问王力,是因为王力在这方面的论说已很完备,不需要别人再罗嗦了。我的原意是请先生去多读一些王力先生有关这方面的书,给先生指一条自学的路。难道先生连这句话的意思也不懂?  

“你说质量,我以为毫无根据。小说也有高质量的吧?因为质量高,它能是“律诗”么?散文也有质量高的吧?它能也是“律诗”吗?杜甫的《望岳》是质量高的吧?它也不是律诗啊。如果你认为什么是律诗,还是给个定义吧!一切不都明白了?”

——“小说”是高质量的诗吗?“散文”是高质量的诗吗?如果把活蹦乱跳的鲤鱼放到为装桔子而定做的框框里,尽管正好一筐,谁还能说这是一筐好桔子吗?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若从广义上说当然是“律诗”。因为这首诗已有了“五言”“八句”“押韵”等框框的限制,这就是“律”。但从狭义上说又不是“近体格律诗”,或者说不是狭义上说的“律诗”,因为这首诗押的是仄声韵,本句中没有平仄交替,相邻句没有粘对等框框的限制。有人称这种诗体为“古律。”

“你也可以不说那么多。”

——是的,我不应该“说那么多”,让先生一人说就好了! 

针叶林发表于: 前天 10:11雪地红梅的帖子

“‘律诗’应该有广义(泛指)的和狭义(特指)的两种含义。”-------------第一次听说。 

红叶飘香发表于: 前天 10:56引用第26楼针叶林于2011-01-12 10:11发表的 回 23楼(雪地红梅) 的帖子 :

“‘律诗’应该有广义(泛指)的和狭义(特指)的两种含义。”-------------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但知识犹如汪洋大海,每一个人(包括圣人)所知不过大海一粟而已。在我来说,第一次听说的东西是很多的。我只看别人说的有没有道理,不会用自己过去有没有看到过或听说过来判断是非的! 

雪地红梅发表于前天 11:13回 针叶林的帖子 :

本来我是不应该多说的,但还要说了。

其实,这样人人都懂的话我也是第一次专对先生说的,别人就不需要我去罗嗦了!

在狭义(特指)的“近体诗”中还有含义范围更小的“律诗”呢?“近体格律诗”包括八句一首诗的“律诗”和四句一首诗的“绝句”。在此处所指的“律诗”就是和“绝句”相对的。

[ 此帖被雪地红梅在2011-01-12 11:14重新编辑 ]

风-发表于前天 18:33回 雪地红梅的帖子

先生终究也是不肯给出一个定义,老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却自己在那里制造出“狭义”的、“广义”的这些说法。为此你就不能给出【狭义的律诗和广义的律诗】的定义吗?

我今天看一个朋友说,定义是前人知识的总结,后人认识新事物的开始,很重要。你绕来绕去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为什么绕来绕去不给个定义?在你看来,你是无法下定义的还是没有能力下定义?既然你连一个定义也下不出来,你说”狭义的律诗或广义的律诗“还有根据吗?如此,没有根据的话,让我们怎么相信?你说是不?

[ 此帖被风-云在2011-01-12 18:38重新编辑 ]

——http://bbs.zhsc.net/read-htm-tid-90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