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带息肉术后护理常规:金匮肾气丸和桂附地黄丸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2:49:26

金匮肾气丸和桂附地黄丸的区别  

桂附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中药,两者的成分不同,请特别注意黑体部分:   桂附地黄丸的成分为: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金匮肾气丸的成分为: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辅料为蜂蜜。   金匮肾气丸和桂附地黄丸不太一样,桂附地黄丸是治疗阴阳两虚的?那么金匮肾气丸呢?同仁堂的金匮肾气丸和桂附地黄丸的药物的成分是不是一样呢?可以互相代替吗?
         金匮肾气丸最早出自《金匮要略》,且与六味地黄丸相比,多了肉桂、制附子两味药,所以后世又习称其为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

详细说明如下:

  今方桂附地黄丸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处方组成与宋代金匮肾气丸方基本相同,由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八味药组成,惟肉桂、制附子用量减半(与仲景肾气丸方相近)。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肉桂、制附子两味药在方中用量较小,意在补命门之火,即生肾气。

   今方金匮肾气丸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册,主要由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十味药组成,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与八味药组成的古方“金匮肾气丸”处方组成已大不相同,与古方“济生肾气丸”较接近些。

    而今方济生肾气丸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处方主要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倍用茯苓、同时加入牛膝、车前子两味药组成。与今方金匮肾气丸比较,今方济生肾气丸用熟地而不用生地,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车前子不经过盐炙,而且各味药的剂量组成有显著不同,而与古方济生肾气丸比较,在药味炮制及剂量上差异更大。虽然济生肾气丸亦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但应注意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证用药。

两药功能相似,但毕竟处方组成有显著不同,适应症的侧重点亦有所不同(金匮肾气丸在补肾同时增强了利水作用,同时用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应当加以区别使.

 

 

金匮要略之金匮肾气丸组成比例是,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桂枝,是8,4,4,3,2,2,1,1。

地黄一定是干地黄,即生地黄。“生者尤良”,若用熟地就错了,因为只有生地才可以凉血清风,熟地无此功效,若换成熟地,这个方子就缺少了宰相,没有了份量最大的一味,此方就玩完了。

“少火生气”,附子,桂枝量一定不能大,不可大于一份。若大于一份,山茱萸就收敛不住,肾气丸就变成肾气完了。

“今方金匮肾气丸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册,主要由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十味药组成,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

牛膝不可用于肝脾郁陷,因牛膝下行破血。肾气丸证是乙木下郁,风木盗泻,治要疏木达郁,向上疏营,不可下行,更不可破血。车前苦寒,更不适合水寒土湿,济生肾气丸是一极其不通的烂方。肾虚水肿多是真武汤证,真武汤中只有白芍微寒,用以双清甲乙木,适于振振欲辟地,其他均是温药,加一味茯苓利水。阳虚水泛关键是温阳,辅以茯苓利水而已。不可加车前呀,扁蓄呀,,,去硬性下利,也利不下来,只能徒伤阳气。

今之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皆医理不通,在临床关键处方时,吁请各位一定不能使用。

仲景之金匮肾气丸的使用依据是,风木盗泻为主,水寒土湿不重,肾水盗泻于风木,肾水耗散于己土,(1)因风木盗泻为主,故重用生地黄凉血清风,并以山药,茱萸封藏脾肾,(2)因有水寒土湿,故加茯苓,泽泻。(3)只有茯苓,泽泻不成,因内是寒湿,那就要加温药,附子暖水土,桂枝疏木,但量不能大了,要在山药,茱萸封藏的范围内,再少一点也行,不可多了。(4)再加其他药味,皆是蛇足。份量最好也不要变。变了就变得不是肾气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