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隆间 骨折 锻炼:2009陕西.宝鸡.赤沙镇三寺村血社火开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3:59:25

2009陕西.宝鸡.赤沙镇三寺村血社火开演  

2009-02-11 09:26:2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09年2月8日即农历正月十二在虢镇街道上演。。。。。。

        或许,很多人看过后会感到恐怖、刺激而又非常过瘾…… 这就是赤沙快活的独特魅力。 想想看,在喜庆热闹的新年正月,人人满怀欢乐走亲访友,放鞭炮、看花灯,以各种喜庆热闹的形式迎接新春,这时却有那么一群恐怖扮相的队伍走过来。他们脸色惨白,行如僵尸,头上或被铡刀所砍、利斧所劈;或被剪刀所刺,腰间被长剑所穿,只见得红肉翻裂、肠破肚烂、鲜血淋漓,好不凄惨。 这就是闻名国内外的赤沙血社火,又称“赤沙快活”。 为什么要扮演血社火?为什么把这血淋淋的表演叫作“快活”?说起其中的道道,恐怕多数人都会摇头说“不知道”。 血社火是完全不同于人们常见的社火喜庆的表演形式,它表现为一种血淋淋的残忍与血腥,让第一次见到它的人魂飞魄散。 据了解,全国各地的社火都有无数个戏本,而赤沙快活却是独本戏。它只有《狮子楼》一出戏,讲的是《水浒传》中西门庆和他的十二个门徒被武松血刃的故事。快活的起源和扮相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据说在全国独此一家。三寺村的老人说,取名“快活”有两种意思,一是取《水浒》中地名,即“快活林”;二是取其意,即铲除了为非作歹的恶人后人心大快。 “快活”一系列程序的关键是化装。也正因为这不被世人所知的秘密,才得以使其长久保持它的神秘性。化装师利用魔术技法和动物的血、肠进行化装。无论化装师手法多么高明,但有一点却是真的,就是刀劈斧砍、剑刺剪扎等等残酷的血腥场景全是假的。而用来“杀人”的农具家具全都是残缺的,然后用钢筋等物连接,固定在头部和身上,再用头饰和衣服包裹起来,至于器物和肉体接触的地方是用什么东西涂抹的,恰似血淋淋的人肉翻裂,就不得而知了。这种化装技巧代代相传,至今,赤沙“快活”已经传了七八代,除“文革”期间丢了 4件道具后来补做外,其余 9件道具都是 100多年前传下来的。 赤沙快活化装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是绝对不让外人看的。在游演前,化装都在密闭的房子进行,门口也有专人把守,外人是绝对看不到的。演出前最关键的步骤——给身体各部位上“刑具”,是最后一道工序。它不仅绝密,而且对于演员来说也是很难受的,所以一般只有到快开演前才会为他们装扮。 在大吉大利的日子里,上演这种惨烈恐怖的社火有它独特的含义。据三寺村的老人说,演血社火用意有二:一说以凶制凶,大悲大惨之后就尽是好时光了;另一说是弃恶扬善,告诫人们不要作恶,否则恶有恶报。 这种寓教于“快活”的效应是十分明显的。在观看的人群中,我们就听到人们议论:“看来坏事、恶事还是做不得!这就是作恶的下场啊!” 说起这血社火的来源,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传清朝末年,河南省一位串乡打铁的匠人,病倒在三寺村村头。一位姓吴的穷汉将其抬到家里,不仅给他饭吃,还熬中药为他治病。身无分文的铁匠为了感谢救命之恩,便将一套游艺的行头相送。同时开炉打造了十多件家伙,在元宵节这天,把村民们打扮一番,在村里血淋淋地游演了一回。过后,那位神秘的铁匠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这一套家伙连同装扮的秘密从此就留在了三寺村,化装的技巧就由吴家的后人代代相传。而在正月里表演血社火,则成了三寺村的一个传统。 目前赤沙快活已经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让更多的人们见识了它独特的魅力。如今,赤沙快活不但成了正月里西山群众文化活动的重头戏,也让三寺村也随着“快活”的淋漓表演而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