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聊斋1998:从江西到台湾:托派蒋经国的小苏联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54:30

从江西到台湾:托派蒋经国的小苏联梦

  从蒋经国早年书信和片纸只字的表诉当中,可以发现蒋太子心里头一直有个未曾实现的梦想:他希望有机会在中国的土地上,移植复制一个小苏联。人不深情枉少年,这是青年蒋经国(刚回中国时的小蒋,年仅二十七岁)遥远但是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尽管,在国民党的党国意识型态框架里边,他不可能有机会明目张胆的去落实内心意念想望,他更不可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施行苏联的指令经济,计划经济,但是,他尽可利用「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这样的党八股字眼,为他的小苏联着上迷彩保护色。

 

    在苏联,蒋经国做过苏联埃尔他金矿场《工人日报》主编,以及斯夫洛斯克地方「乌拉重型机械厂」副厂长。在二十七岁之前,他不曾担任过方面要员,纵使如此,他脑子里盘旋的,恐怕是所有共产党党员脑子相同的想法:如何实现共产主义?如何达到共产主义天堂的理想目标。一如所有的共产党员,蒋经国的内心深处澎湃着一股革命热情,幻想着用他热火般的干劲与热忱,一步步达到理想,建构他心目中的共产主义乐园。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蒋介石想法是不折不扣的党国意识型态。而蒋经国毕竟受的是苏联制式的教育,从十五岁到二十七岁,他在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接受教育,从少年到青年,他的整个人格塑型,深深烙下苏联的印记。

 

    无论是他待过的埃尔他金矿场,乌拉重型机械厂,或者任何一个国营的庞大工厂,都让少年蒋经国印象深刻。苏联在斯大林时代,扬弃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企图全力推动国家工业化,期待以人为政策干预的力量,将一个农业大国,逐渐过渡为一个以大规模工业为设计目标的计划经济体。蒋经国未曾经历过列宁时代新经济政策,他也不是学经济的学者,因而他无法透过理性思维,比较列宁与斯大林经济政策的良窳。但是,蒋经国亲眼目睹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建设的过程,苏联这个与凋敝贫弱的中国大异其趣的「社会主义天堂」,不仅令他印象深刻,更令他兴起艳羡之情。青少年时代素朴的爱国主义情怀,促使蒋经国不断反思,假使将来中国也能学习仿效苏联,可以由凋敝贫弱的农业社会,蜕变为工业化的新中国,不再受列强帝国主义者的欺凌。

 

他从斯大林时代,学到了治理国家的三个法宝:一是计划,亦即计划经济;二是猜疑,无论是亲疏远近,用人基本皆抱以疑窦态度,在疑心的基础之上,他明白治理国家首先要建立一支秘密警察,实施恐怖统治,以防止变生肘腋的意外反叛事件;三是残酷,对政敌毫不留情,他认为在权力舞台上翦除异己乃是必要之恶。对待政敌即使不能消灭其肉体,至少必须斩除其权力机制,使其永无死灰复燃、东山再起之能力。

 

是以,受到苏联斯大林经验的深刻影响,蒋经国认为治理国家的领导人,如欲牢牢掌握政权,必须靠两条腿走路──计划经济与秘密警察。要抓住民心靠计划经济;要抓住政权,则要仰仗牢握秘密警察。建构一套绝对忠于「领袖」的情报组织,是蒋经国终其一生最注重的核心工作。他对秘密警察的兴趣及成就,可能远大于其在计划经济层面上的表现。而秘密警察正是前述三个法宝中的第二项「猜疑」及第三项「残酷」,得以具体落实的重要工具。换言之,从他自俄返国后,脑子里牢不可破的观念就是左手抓计划经济,右手抓情报组织,两条腿走路的方略。

 

             两条腿走路之一:计划经济之建构

 

蒋经国在苏联毕竟是个外国人,在埃尔他金矿场,或者乌拉重型机械厂,他都无从落实他的政治理想,直到他回到祖国,日寇侵华,抗战军兴,蒋介石任命蒋经国为赣南行政督察专员,在这个战火还暂时延烧不到的内陆省份,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地盘,脑子里那套苏联思维开始酝酿发展,他试图把这北方异国的舶来品,经过理解消化,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

 

不光是江西时代,实际上,多年之后,他在台湾实施的「十大建设计划」,都还让许多研究苏联斯大林时代的历史学者,有一种依稀似曾相识的感觉。蒋介石任命其为「行政院长」,开启了台湾的「蒋经国时代」,他在岛内从事翻天覆地的改革,依据的蓝本还是以这套苏联法宝为基础架构。虽然,台湾在国府撤台初期,使用了大量的美国资金援助,也任用了许多美国专家,或者留美中国学者,在台湾移植美国经验,而且,蒋经国还在口头上不断强调「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人们将无从否认,蒋经国从事的「十大建设计划」,在本质上颇富苏联特色

 

    蒋经国的政治生活始于一九三八年的江西时期,笔者曾经在一本书里写道,蒋经国戮力从事在江西建立一个「没有共产党的共产主义天堂」。在江西赣南,天高皇帝远,蒋介石忙于对日抗战,忙于应付国民党党内形形色色的权力争斗,无暇兼顾远在赣南的蒋经国,他尽可在江西关起门来,搞共产主义实验。然而,还美其名为建设三民主义模范区,以防制党内政敌可能对他的质疑及挞伐。令人好奇者,全国有那么多地方可以安排蒋经国任职之处,蒋介石为什么安排蒋经国到江西呢?

 

蒋经国是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他臆测,父亲之所以把他摆在江西,就是要他去江西看看,过去中国共产党在那里搞苏区搞成了什么样子,他要蒋经国亲自去江西,听听当地百姓对共产党的评价与说法。蒋经国内心明白,父亲对共产党存在着偏见,但是,吾人不能因为对中共怀有偏见,连带的对共产主义意识型态有偏见;一个人的判准应该把人与事区别开来,如此方能公允地处事待人。蒋经国是用自己的政治信仰,在内心世界和父亲顽强定型的思维,划下一道鸿沟界线。

 

蒋经国不光是空想,他也勇于使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型态,付诸于计划与行动,他把苏联的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移植到江西,他告诉父亲,「今日中国之青年有热情,而无工作方法与正确政治路线……」。所以,蒋经国实事求是地想建立一个青年组织,他认为,如果要彻底完成中国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必须以这个青年组织为基础。蒋经国主张,此一青年组织分子的阶级成份,「应以农民、工人之数量为最多,学生、教员、以及各种自由职业者、商人资本家之数量为次要成份」。他似乎担忧蒋介石怀疑他的想法有苏联「遗毒」,所以,蒋经国告诉父亲,这个组织的「团章」(中心思想),只要是能为民族、民权、民生主义而奋斗者,皆可加入…。

 

这个观念,亦成为蒋经国在江西成立「青年干部训练班」的雏形,他的外遇对象章亚若,以及尔后的政工大将王升,都是这一时期蒋经国认定其「能为民族、民权、民生主义而奋斗」的优秀青年。蒋经国也明白,惟有戴上三民主义的冠冕,方可更得父亲之信赖。

 

组织青年,是蒋经国建设新赣南的第一个步骤。巧合的是,十年以后,国民党败退台湾,在蒋介石「反共抗俄」高唱入云之际,他的儿子反而在复制斯大林时代大行其道的「青年团」,其组织架构之本质,与苏俄青年团殊无二致,最大之异点,蒋经国在「青年团」头上戴了一顶帽子:「反共救国」。如果拿掉这顶帽子,它的名称就成了「中国青年团」。

 

建设新赣南的第二个步骤,是兴办「青年工厂」。蒋经国向蒋介石要了三万元法币作工厂兴办的资本,他召来五百名失业失学的青年,编入这家工厂,一方面对这些青年施以教育,把这批青年人送往相关的工商各厂实习,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为开厂作准备。教育经费的来源则是三万元开办费的孳息。「青年工厂」专门制造战争年代最缺乏的民生用品,像是肥皂、布疋、毛巾、印刷、棉、纱布、皮鞋、竹器,及其它日用必需品等。」

 

建设新赣南的第三个重要步骤,就是要效法苏联共产党,强化党员的廉洁操守,激发工作同志的革命积极性、与革命热情,为此,蒋经国揭举了赣南行政区「公务人员服务公约十二条」,要求江西的公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这些信条,以维持极高的革命道德情操,这十二条准则是:「一、信仰三民主义。二、绝对服从命令。三、遵守政府法令。四、接近广大群众。五、尊重民众意见。六、实行自我教育。七、爱惜公家物品。八、不怕死不偷懒。九、不嫖赌不贪财。十、为不招摇、不骄傲。十一、养成高尚人格。十二、锻炼坚强体格。」   

 

一九六0年代晚期,蒋介石日渐衰老,逐步将权力交班给蒋经国,他就把赣南时期揭举的这十二条准则,配合时空变动,归纳成为「十项行政革新」,规范台湾的党政军及公教人员。所谓「十项革新」之要旨,归纳言之,就是不准军公教人员进出酒家、舞厅等「不正当场所」;规范请酒吃饭,不得铺张浪费;严禁军公教人员接受老百姓贿赂、招待;也不许公务人员和企业界或老百姓交际应酬。

 

雷厉风行之下,人人畏之如虎,但也有粗枝大叶,轻捋虎须而抱憾者。有一个台湾「内政部」老资格的专门委员,无视蒋经国规定公务人员婚丧喜庆请酒不得超过十桌,这老兄娶媳妇,家里亲戚朋友多,请客多开了一桌酒席。第二天上班,该员即被申斥,处以记大过调职之惩戒。请客多请一桌,差点请掉了乌纱帽,更别说有人因为受人情压力,在酒家与人酬酢,才喝了两杯黄汤,第二天就被勒令开除,砸了饭碗。

 

笔者一位长辈早年在江西,亲闻一名公务员因在家与亲友打麻将,被蒋经国罚跪于公园空地,当天,下着大雪,那名公务员跪在地上直打哆嗦。为什么长辈会告诉我这一典故,实因当时我还年幼,有日见其与亲友在家打麻将(台湾称小牌叫卫生麻将),桌子上竟然垫了好厚的毛毯,洗牌也是轻声轻气,令我好奇,长辈悄悄说,如今正在「十项革新」,如不静声打牌,万一给逮了,就给「革新」革掉了。足证台湾也早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蒋经国笃信实施计划经济,就可以达到建构一个「没有共产党的共产主义天堂」的目标,他在江西时期即取法苏联斯大林时代的「五年经济建设计划」

 

江西时期,蒋经国的「没有共产党的共产主义天堂」目标,订得不高,这是一个切合实际的鹄的,并非天边的彩霞,看得见摸不着。他的目标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一)人人有工作(二)人人有饭吃(三)人人有衣穿(四)人人有屋住(五)人人有书读。」蒋经国认为,这五样事情是政府应该为人民尽到的责任,但是,老百姓也不能光享权利而不尽义务,老百姓有义务做到这些事:「人人要劳动、人人要读书、人人要当兵」,做得到这些事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家家穿得暖、家家吃得饱、家家住得好。」的权利。此与到台湾以后,国民党当局宣扬建立一个富而有礼的小康社会,也没有多大的分别。

 

为了让赣南的老百姓「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当然要有具体的做法。蒋经国向他的父亲提出了他在赣南的「五年计划」。蒋经国决心在赣南发展公用事业、合作事业。虽然这些公用事业从今天的观点回看,令人觉得幼稚粗糙,但这项计划却是以托派思想为核心的蒋经国,他的经世济民的思维内涵。所谓公用事业、合作事业的内容,照蒋经国的说法,他想运用科学技术改良生产方法,做到工业机械化,农业工业化,树立重工业之基础。而且要在江西兴办电厂、机械厂电机厂无线电厂、火柴厂、电池厂、漂染厂、染料厂、制革厂、纸厂、酒精厂、炼油厂、纺织类麻织厂、碾米厂、罐头厂、面粉厂、糖厂、文具厂、玩具厂、印刷厂、钢铁厂、瓷厂、水泥厂、锯木厂、建筑公司…。

 

旧社会的赣南,是相当贫穷落后的,但是,蒋经国以他十二年的苏联经验为基点,他想把赣南建设成一个三民主义的模范专区,将来更可扩而大之将江西建设成三民主义的模范省。但是,必须强调的是,蒋经国对他父亲说的「建设成三民主义的模范…」,这不过是蒋经国讲的「官话」,毕竟,孙中山从不曾像蒋经国这样,连老百姓生活用品都计算得毫厘不差的。蒋经国在他的「五年计划」中悬鹄了这么一段理想,他要让赣南老百姓在五年后享受到如下的经建成果:平均每人每年可消费棉织品二丈五尺,毛织品一尺,皮鞋一双,糖十斤,肥皂三斤,白米四百五十斤,肉四十六斤,蛋三十六个,住屋面积每人平均四平方公尺。   

 

在路有冻死骨,沟壑处处可见野尸的战争年代,开出这些物资条件,已经是够诱人的「天堂」了。二十年后,蒋经国跟随父亲到台湾,江西的「天堂」美梦轮不到他去编织了,他开始在台湾制造另一个美梦,惟一不同的,台湾时期计算「梦」的单位,已经不是布几尺、鞋子几双,糖几斤,而是人均所得多少美金了,美金成为通货基准,也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计算梦的共识单位。   

 

江西时代饶富斯大林特色的「五年计划」,由于战争拖累,以及蒋经国个人官场调动等因素,未必照其规划完全落实,但是,已可无愧怍地向父亲展示其政绩。日后,蒋介石撤退到台湾,连续实施多期的「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很大一部份原因,系接受蒋经国建议。类此四年或五年「经济计划」,都可以见到苏联指令经济的影子,即便这些计划的实质内容已经和其原产地的苏联,相去甚远,但它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从台湾时期回看江西时期蒋经国列举的方案,不论是电厂、机械厂电机厂、无线电厂、火柴厂、电池厂、漂染厂、染料厂、制革厂、纸厂、酒精厂、炼油厂、纺织类麻织厂、碾米厂、罐头厂、面粉厂、糖厂、文具厂、玩具厂、印刷厂、钢铁厂、瓷厂、水泥厂、锯木厂、建筑公司…。其中除了电厂、酒精厂、炼油厂、钢铁厂,大多数已经由民间自行兴办,这是因为蒋经国在台湾从事的「计划经济」,很大一部份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了苏联式指令经济的外观形体,变得让人辨识不出台湾时期「计划经济」留存的苏联印记。

 

蒋经国在台湾完成的十大建设,诸如大钢厂(现今之高雄「中国钢铁公司」)、大船厂(现今高雄之「中国造船厂」)、大炼油厂(现今之「中国石油公司」高雄炼油总厂 凡是挂上个「大」字的建设,何尝不有俄国遗风。蒋先生在苏联十二年之见闻,在江西空留遗憾,未能完全实现其建构「小苏联」梦想,但是,他却在中国东南海隅的台湾岛上,基本实现了他的「小苏联」梦想。

 

               两条腿走路之二:秘密警察组织之建构

 

蒋经国对秘密警察的坚定信念,可以从他与蒋介石的一次家书对话中,得到印证。蒋经国举一九三七年斯大林清洗红军异己份子,枪决八大红军将领为例,加以说明,他说,斯大林枪决红军八大将领的目的,是要提防内部反对势力图谋不轨,这批原本外表拥护斯大林的将领们,怎知他们竟有反斯大林的阴谋。

 

蒋经国告诉父亲,俄国这个国家的观念是,要打胜仗需要有千军万马,但是,如果敌人想颠覆一个领导人,他只要在你的参谋总部里潜伏一两个人,就可以杀死你的千军万马。年轻的蒋经国似乎在提醒蒋介石,「领袖之左右,必有企图造反之人」,你今天认定最「忠实」的手下,也不能光以言论来论断他的忠奸,而应该长期考察这个人的言行举止。

  

至于前边提及,蒋经国深信,要抓住民心得靠计划经济,要抓住政权,则要仰仗秘密警察。以他两条腿走路的方略而言,光有江西的计划经济实验,还不足以完善他的政治生活经验,因为,他还欠缺情报组织的经验。由于军统局局长戴笠突因空难死亡,让他有一线机会,参与国民党改造其陈腐而重迭的情报机构。

 

他向蒋介石作出试探性的动作,是在抗战胜利之后,一九四七年二月,蒋经国大胆地向蒋介石提出了他的中国版的「国家政治保卫局」(格别乌KGB的前身)计划,也就是所谓的「特种监察网组织计划」。如果蒋介石接受了他的儿子这项构想,那么蒋经国早在一九四七年即可成为比戴笠权力更膨胀的情报头子,依照蒋经国规划的这项计划,「特种监察网」将是笼罩中央调查统计局、保密局、国防部第二厅、宪兵司令部、首都警察厅、交通警察总局等,六大情报系统的太上机关,而蒋经国就是这个太上机构的头脑,直接向他的父亲负责。

 

令蒋经国扼腕的是,这套「特种监察网组织计划」因为绵延不绝的内战,无限期延搁了它的进程,最终石沈大海。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急速覆灭的过程中,蒋介石必定十分恼怒未在一九四七年采纳儿子的建议,建构一个中国版克格勃,只是当他面对治丝益棼的国共战局,再度审视蒋经国这项书面计划,悔之晚矣。

 

一九五0年三月,下野一年余的蒋介石在台北宣布复职。蒋介石复行视事之后,第一件重要的人事任命,就是要蒋经国担任总政战部主任,与总统府资料室主任。前者是在军队里面密布眼线,建构军中情报网,镇压混杂在军中的异己份子。而总统府资料室则是前述特种监察网组织计划」之变体机构,同样拥有情报机构太上皇的无上权限。

 

总统府资料室日后改组为「国家安全局」,蒋经国始终是实际的负责领导,无论「国家安全局」的局长是谁,蒋经国始终是幕后老板,直至他一九八八年去世为止。

 

固然蒋经国在大陆时期提出的「特种监察网组织计划」,它的组织属性类似苏联KGB之前身「国家政治保卫局」,来台初期的总统府数据室,属性尚未定型,然而,自从一九五0年代美国情报机构为了韩战,针对中共所作的情报侦搜工作,开始大量支助蒋经国领导的情报组织,此期间,从总统府资料室到「国家安全局」,在组织建制、训练方法、情报技术、情报设备方面,都大量吸收美国提供的经验与资源。

 

自「西方企业公司」到「海军通讯辅导中心」(NACC),蒋介石授权把所有的情报事务委诸于蒋经国,他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台湾当局的惟一对口负责人。但是,综观整个蒋经国时代的情报组织,尽管它们花用大笔得自美国的经费,接收大批被美国淘汰的「先进设备」,甚至为了因应与美国情报单位协调作业之便利,国民党当局的情报组织架构,内部作业模式,都完全放弃及推翻了「中统」与「军统」时期,洋溢着俄国作风的情报特色,而大量移植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组织架构、内部作业模式。尽管如此,蒋经国脑子里思考的路径,却依旧未变其苏联模式。

 

坦言之,蒋经国时代的台湾情报组织,其形体是美国的,但灵魂深处的思维脉络却仍饶富俄国精神,直至蒋经国故世,台湾的情报组织自然也不存在此一俄国游魂矣。     

 

    总结而言,不论是江西小苏联」梦想的雏形,或者台湾小苏联」梦想的实现,这与蒋经国留学、落难苏联时之所见所闻,相去甚远,台湾受到美国之深远影响,尤甚于受苏联影响之部份,蒋经国时代的台湾,容或尚有苏联的形影,但并非全然是苏联的「复刻版」,自从蒋经国逝去,连这仅有的形影也化作一缕轻烟,消失无踪。

 

蒋经国毕生廉洁奉公、爱国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无怨无悔的革命热忱,都在在彰显着他身为一个托派共产党员的理想性格。在派性上,他固然与中共老辈革命家有所差异,但人们从他毕生事迹即可强烈感受到蒋经国与中共老革命之间,却存有更大的相似性。虽然他自二十七岁以后,为了尽忠尽孝,即绝口不提「共产党员」四字,不可讳言,在蒋经国的灵魂深处,他仍是一个具有浓厚共产主义理想的爱国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