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百姓网女士征婚网:关于高考作文的猜题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26:03

关于高考作文的猜题问题

 

唐建新

 

 

    最近,有学生向我询问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可能是什么,我答曰:无可奉告。

    其实,每年的语文考试一结束,就有不少具有小商小贩功利心理的报刊杂志以及一些不熟悉高考的人就会大声叫卖,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又被自己猜中了。这些报刊杂志以及一些无聊之人,根据多年以来高考的作文命制原则:让人人有话可说,以及零审题等,把自己的模拟试题中的相类似的作文试题生拉活扯的牵强附会的说成是与高考作文试题是一样的,是自己猜中了的。说到底,要说猜中,哪一道题的写作练习又不能够套上今天的高考作文试题呢,只要开头结尾学习一点弯弯绕的技术,说几句废话,就没有绕不上去的。

    但是,这并不说是高考作文命题毫无规律可言。

    以近年广东高考作文试题为例:当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就来了一个《纪念》;奥运前的火炬传递,就来了一个《传递》;前年中国畅销一本书《中国可以说不》,就来了一个《不要轻易说“不”》;去年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出现,一些人说监管一些人说诚信,而梁文道著书《常识》,就来了一个《常识》。这说明广东高考语文命题组的大气底气与自信,不以考生为敌,不故作惊人之谈,而是根据重大的文化事情或者社会热点来进行命题,非常巧妙的将这些重大的滚烫的概念改造为可大可小可实可虚可己可人的写作试题,因此在2009年新浪网的试题评比中,获得18套试题中的最高分。

    至于哪些命题组不稳定,故意与高校扩招以后还坚持与广大师生捉迷藏的地方的高考作文试题,则是难以体现什么规律的。基本上还是八十年代的精英教育的命题思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高考作文赋分高达60,反宿构反押题也的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无论如何,高考作文也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暗含着时代的步履社会的烙印。从这样的角度来思考,我以为2010年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些文化乃至政治的社会的热点,一些在国内国外引起了较大影响的思考值得注意。

    如哥本哈根会议,作为发展中大国,自我感觉是很负责任的大国,居然被说成是搅乱了会议,体现出暴富之后的“傲慢”;又譬如房价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引出的是民生问题,分配不公问题;地震、西南旱灾、富士康N连跳,引出的更加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

    如果要说社会在命题组思维上的投影的话,提炼出来的可以大可以小的概念,大约可以形成以下的内容

    傲慢——偏见,(国际、灾难)分解(担当)——分享(改革成果、分配、体面尊严),坚守(常识)——不折腾

    这只是大的方向性的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要知道,除少部分命题组外,绝大多数命题组已经从小我的哲学思辨的道德说教的藩篱中走了出来,在关注社会积淀文化书写思考上,贴近着学生的生活来命题。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这也是写作回归常态的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