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功能衰退的原因:散文鉴赏题的类型与解答思路(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02:34

散文鉴赏题的类型与解答思路

字数:1774    字号:大 中 小

  (3)确认所指定的语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意具体分析。
  如辽宁卷第17题第二问,答案为“①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讲了老人与小男孩在雨天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现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湖北卷第16题第二问,答案为“①为了突出雾的主要特点;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③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提示:写雾中的细节,用意自然在突出“雾”的特点;从行文思路看,由实(细节描写)到虚(理性思考),又便于读者接受。
  
  五、人称表达类
  可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比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选文为丰子恺的《杨柳》)第20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比如: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情感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比如《杨柳》第20题的答案为:“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提示:文章第五段中用第二人称的语句是“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称名贵花木为“你们”,显然使将它们人格化了;而两个问号,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质问语气。在这两句的前面,有作者“觉得可恶”的评价;后文还直接指斥“真是可恶而又可怜”——作者的态度、情感,是相当鲜明的。
  
  六、物象类
  即考查对某一物象的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比如2008年山东卷(选文为张炜的《歌德之勺》)第20题:“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用较多笔墨描述歌德厨房中的那把炊勺?”
  解题思路: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做多角度思考。关于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思考角度如下:开头、结尾的筹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关于内容上的作用,结合整篇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为: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上例,参考答案为:“(1)勺子非同一般,作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勺子。(2)由勺子之大展开联想,表现歌德的不同寻常。”(答“表现歌德非同一般,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也可。)提示:文章题为“歌德之勺”,那把炊勺自然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回答题目时,首先要把握炊勺“形”的特点,然后要注意作者由此而产生的联想,进而推断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又如:“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楚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选自张弛《心中的芦苇》)试题问:“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条作答)
  本题答案为:“(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芦花见证、记录、蕴涵着历史的痛苦和沧桑。(4)表达了作者或同情或崇敬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