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疾病有什么症状:转移性肝癌 误诊危害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55:38

  典型病例

  河北的赵先生,48岁,无慢性肝炎病史。体检时发现右肝一占位性病变,直径约6厘米,CT检查确诊为肝癌。在当地医院行介入栓塞治疗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两个月后,见右肝射频消融灶周围有明显复发,左肝又生一2.5厘米直径的病灶。

  考虑到患者无肝炎病史,血中甲胎蛋白水平不高,癌胚抗原又为正常水平的两倍,而且左肝新生病灶的CT影像也不是原发性肝癌的典型征象,怀疑患者所患为转移性肝癌。进一步检查,确定患者的原发病灶为结肠癌。此后,患者同时接受了结肠癌切除术、右肝癌切除术和左侧肝癌射频消融术。手术恢复后,再辅以规范的化学治疗。一年后复查,未见复发癌灶。

  病例小结

  上述病例是结肠癌发生肝脏转移的典型病例。随着我国肠癌发病率的逐年增高,这类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肠癌的早期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常被忽略,加之纤维肠镜检查还没有成为国人定期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不少肠癌患者要发展到肠道梗阻,出现明显的症状时,才得以诊断。转移性肝癌早期症状虽不明显,但肝胆胰脾的超声检查已成为常规体检项目,大大提高了转移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使得转移性肝癌常常先于肠道原发病灶获得诊断。对于这类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转移性肝癌,及时查找出肠癌等原发性病灶,是制订正确治疗方案的关键。

  此肝癌非彼肝癌

  依癌细胞的来源不同,肝癌可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系原发于肝脏,可称谓肝脏的“土著”。转移性肝癌是由其他部位癌转移至肝脏,最常发生肝脏转移的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这主要是因为结肠和直肠的血要经过肝脏回流入心脏,肠癌脱落入血的癌细胞,容易被肝脏“俘获”,进而在肝脏内“生根发芽”。

  两类肝癌的治疗原则有明显的不同。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局部治疗和介入栓塞化疗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价值,对于多发性病灶尤其如此。单独应用化疗药物,收效不大。转移性肝癌的治疗原则是全身化疗药物应用和病灶切除联合应用,化疗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局部治疗和介入栓塞的价值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癌。

  单病灶更易误诊

  转移性肝癌大多系多个病灶,典型者犹如“天女散花”,肝脏内散在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病灶。这种情况不易发生误诊。但是,转移性肝癌也常以单个病灶的形式出现,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以单个病灶的形式出现。如果这种单个病灶的转移性肝癌先于原发病灶被发现,医师对转移性肝癌常缺乏应有的警惕性,易将其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将转移性肝癌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至少有两大危害:一是遗漏了原发癌灶,忽略了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忽略了原发病灶的治疗,无异于隔靴搔痒。二是由于把肝脏癌灶的本质看错了,治疗也难得要领,常常是徒劳无功。

  是否转移如何判断

  正确的治疗路径是规范治疗的前提。对于肝脏的“瘤灶”,首先要鉴别其性质,判定良性或恶性。这一环节,既需要医师的临床经验,又需要借助CT、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

  如病灶为恶性,则要判断是原发于肝脏,还是从其他部位转移而来。如果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甲胎蛋白明显升高,癌胚抗原不高,影像学又比较典型,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如果患者无慢性肝炎病史(有肝炎病史者也可能患转移性肝癌),甲胎蛋白不高,癌胚抗原明显升高,则应考虑转移性肝癌之可能。确定为转移性肝癌时,则要查明其原发病灶的部位。最后,在统筹考虑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的大小、范围、可切除性、病理类型等因素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