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圣董事长:调查称县处级官员陪领导时间多下基层少,您如何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7:31
当前一般群众与党政领导干部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近日,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组成课题组,从去年开始展开一项“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观察”的研究,首次以科学方法描述出了我国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般状况。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县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工作方式及特点,正是造成干群疏离感的重要原因。
  “书记、县长平均每天工作11小时。不少领导干部感到身心疲惫。”
  这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
  去年9月,田改伟参与所里主持的“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生活状况观察”课题组,针对8省市12个县(区或县级市)的162名县处级干部,实地观察他们的工作、生活。
  这项课题是首次以科学方法描述我国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
  据介绍,县处级领导干部常年工作在第一线,上对中央、省委负责,下要面对群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工作生活方式,是他们关心和研究的重点。
  
职位越高陪领导时间越长
  县委书记、县长“陪同多”是这次调查出来的特点。
  郑建君强调,陪同的对象不仅仅是上级领导,还包括本行政区域外的来访人员参观调研等接待活动。
  作为常务副县长的杨万东,陪同客人“吃饭、喝酒、休闲是家常便饭”。
  11月18日,杨万东说,前来考察的老板、上级来督察,这都需要一位县领导陪同。有些重要的客人,除了“一把手”陪同外,还要两三位常委跟着。
  他说,外地客商前来考察投资,一般都需要一两天,陪同的县领导基本上全天围着他转。一个普通项目,至少需一位县领导陪着,“要是很重要的项目,一个班子都陪着”。
  要是部委、省里来的重要人物,有的需要“全陪”:提前到高速公路口接,车队到宾馆后,吃饭、开会汇报情况,陪同到现场视察,集合开会总结情况,走的时候还要送到高速路口,“更重要的人物,四大班子领导都要来”。
  杨万东说,这种“全陪”的情况还不少,平时上面的财税检查组,项目督察组接待,都需要“全陪”。
  郑建君说,他们调查的情况是,一旦上级官员出差或到本地视察,“一把手”肯定要全程接待。他们对全县情况掌握更全面,是汇报工作的最佳人选。
  领导干部用于“陪同上级领导或本行政区域外的来访人员视察调研、参观考察等接待活动方面”的时间占到周工作总用时的9%。
  职位越高的干部用于陪同的时间越长,党政“一把手”周均陪同时间为 6.25小时,明显多于其他领导干部的3.93小时;常委周均陪同时间为4.80小时,多于其他非常委领导干部的3.25小时。
  在陪同次数方面,党政“一把手”平均每周4次,比其他领导干部的约2次多一倍。
  
县级干部会议多,走基层少
  与“陪同多”形成对照的是,田改伟他们通过比较发现,职位越高的干部,与群众打交道的时间似乎越短。
  另外,除了上述“陪同多”之外,会议多、出差多、休闲少是县处级“一把手”的工作生活特征,报告中称之为“一少三多”。
  会多也是杨万东对工作的一个主要感受。
  作为常务副县长的他,处理文件和开会是他的主要工作形式。
  “开会差不多占30%的工作时间”,县长外出期间,他还要主持县里的工作。
  除了县里开会,杨万东还要外出开会,跑钱跑项目,“给上级汇报工作,或者去推介县里的项目。”
  根据课题组调查,党政“一把手”平均每周开会5.55次,多于其他领导干部的平均每周4.35次。
  “会多不一定是坏事,”田改伟对这种现象并不意外。
  “会多”与他们所处的地位以及工作特点有关。县级党委政府需落实上面的政策、传达精神,协调各方力量,部署具体工作。
  郑建君曾跟随某县副县长走访基层,考察林场申请安装摄像头防火的事。
  “这种事要到现场看看,才知道有没有必要。”副县长跟他说,到现场转转,知道森林防火仅靠护林员巡逻是不够的,他现场就敲定安装方案。但在路上耗时2小时,现场工作时间还不到一小时。
  观察发现,县处级领导干部总体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室内时间多,室外时间少;与文件打交道多,调查研究少;和上级、同级打交道多,与下级和群众打交道少。
  课题组的报告也显示,县处级干部“走访慰问”、“接待来访”和“谈话”一共占周总工作用时的5%,“似乎更显得偏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