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格科技有限公司:满清十二位皇帝的悲喜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1:13:15
一、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内容简介
引子 女真崛起在山海关外
第一章 他踏着北斗降临人世
一、黑店里的蒙汗药
二、七星长老
三、射虎少年与粉面佳人
四、好一个群英会
五、大明总兵府来了女真小教头
第二章 建州五部尽归旗下
一、复仇的白旗
二、冬天里的一把火
三、盘马引弓故不发
四、请来一位诸葛亮
五、鬼头刀认不得堂叔
六、四名死士斗败八百劲敌
七、泻药也能破雄关
八、收伏天女的后人
第三章 铁骑纵横席卷海西
一、鸭绿江边一枝梅
二、海西争雄第一战
三、流产的美人计
四、无主的野花分外香
五、龙虎将军,大明二品官
六、蚕食鲸吞
七、叶赫部,俺的心腹大患
第四章 羽翼渐丰的猛禽
一、东海臣服了
二、黑龙江纳贡了
三、科尔沁归顺了
四、喀尔喀投降了
五、察哈尔也被吞并了
第五章 后金国在他手上诞生
一、满人有了自己的文字
二、八面大旗托起一轮旭日
三、白挺红丸,搅乱大明内延
四、天命,新汗王的年号
第六章 马鞭指向了中原
一、夺得大明第一城
二、初生的牛犊猛如虎
三、汗王的人头值万金
四、萨尔浒,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七章 辽东辽西全都归了女真
一、四万大军血洗开原
二、铁岭没能挡住铁蹄
三、可惜熊廷弼,可叹沈阳城
四、辽阳是奸细拿下的
五、冒牌巡抚丢了广宁
第八章 八旗也并非所向披靡
一、汗王的新都迁到了沈阳
二、不服气的辽东百姓
三、一个孙承宗挡了朕四年
四、袁崇焕,好你个袁蛮干
第九章 他终于没能踏破山海关
一、他亲手割断了手足情
二、汗王把太子送上了绞架
三、别出心裁的八王共治
四、上苍在汗王背后插了一刀
二、皇太极
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崇德帝皇太极 [一]崇德帝皇太极 [二]崇德帝皇太极 [三]崇德帝皇太极 [四]崇德帝皇太极 [五]四、康熙皇帝
康熙大帝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第一卷 夺宫
01 开新篇纵谈天下事 辞旧朝忍抛骨肉情
02 奉诏来勋臣保幼主 拂袖去仙山伴青灯
03 稚龄童玄烨登皇位 苍髯叟索尼立誓言
04 俏曼姐薄怒惩阉宦 小皇上娇憨慰慈颜
05 史鉴梅卖艺京城内 魏东亭认亲柳林中
06 为送考何桂柱设宴 强承欢吴翠姑侑酒
07 求良师私访悦朋店 缚近侍大闹乾清门
08 振皇威仰仗老太后 除奸宦还需小侍女
09 伍次友放胆论圈地 索中堂悄然赴阴曹
10 上金殿鳌拜逞淫威 赴刑场大臣留清名
11 史鉴梅忍辱图隐身 小伯温结党谋篡逆
12 老太后威慑康亲王 贼鳌拜笑饮玉楼倾
13 康熙帝屈尊拜明师 伍次友应聘教龙儿
14 悍大臣肆虐欺幼主 懦辅政含冤归九泉
15 寓静室抚琴寄深情 观天地论史说古今
16 耽风流明珠遇凶险 勤王事虎臣邀圣眷
17 议大事忠良奉密诏 谋篡位奸佞施毒计
18 皇恩重侍女明心志 友情厚铁丐逢圣君
19 结同心矢忠保君主 邀挚友大义除奸佞
20 惧泄密疑心生暗鬼 用谋权明言议废立
21 释冤狱铁丐感皇恩 伴学子婉娘恋师情
22 勇鳌拜显能戏近侍 莽少年请缨入宫闱
23 小兄弟奋发练硬功 老教头喜收众高徒
24 疗圣疾太医显神技 夺命丹班布透杀机
25 含讽劝谆谆君王意 寓忠厚悠悠赤子心
26 山沽居婉娘伴师游 西鼓搂道长说因缘
27 题楹柱主仆思未来 报凶信兄妹忆儿时
28 搜府邸棋敲菱口居 防忧患移教山沽斋
29 索命急鳌拜露狰狞 应对巧素秋脱困厄
30 洪经略变节逢罡煞 小毛子遭难遇观音
31 宴壮士康熙出宫掖 饮御酒豪杰秉忠诚
32 恼悍奴曼姐进茶库 恋歌妓明珠入牢笼
33 死国难义士归故里 怀家仇孝子访明堂
34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权贵刘华报君恩
35 西华门虎将斗侍卫 白云观翠姑救御驾
36 犟驴子舍命保帝师 铁罗汉雄风惊匪顽
37 擒贼酋好汉居奇货 破宫门皇帝恤民情
38 入险地医正会佞臣 显绝招道士惊权奸
39 湖心岛飞舟换人质 虎坊桥长夜弛遐思
40 定惊魂亡羊思补牢 挽颓势垂死仍挣扎
41 访师友婉娘入密室 说铁丐虎臣闯中军
42 悲皇天弱女服毒死 慎用诏明君存戒心
43 城欲摧皇帝再访贤 天可擎将军巧用兵
44 亲视疾慷慨临危地 代饮茶勇毅凭丹心
45 庆封爵鳌府张灯彩 领密诏督衙擒叛逆
46 何志铭舌战公爵府 康熙帝亲布铜网阵
47 贪钓饵鳌拜入天罗 驱螳螂班布做黄雀
48 众勇士死战擒贼魁 小毛子智勇救婉娘
49 庆胜利法外施仁政 弄机巧鬼蜮拆姻缘
50 哀身世含愤入空门 叹前程酒泪别帝君
●第二卷 惊风密雨
01 负荆行辗转风雪路 拱手去飘泊书生情
02 会藩王圣意带双敲 赦忠良诤臣又复官
03 托东南遣嫁四公主 顾西北重赏马鹞子
04 祈平安祖孙拜佛山 怀鬼胎世子跪午门
05 三藩臣逆天倡叛乱 五华山聚会议反清
06 风雨来幕宾逞口舌 是非至堂主闯银殿
07 蝉脱壳皇帝宿逆旅 雀入林道长走单骑
08 察民情挥泪抑圣怒 遇刺客扬威镇妖邪
09 飘忽忽若即又若离 笑眯眯似真却似假
10 天威怒严惩西选官 魑魅兴拜求钟三郎
11 坑民夫苛政猛于虎 治贪官圣君矫如龙
12 会文友帝师展风采 斗虎将道姑暗用心
13 痴书生磊落识云娘 灵青猴至诚拜师尊
14 怒陈辞赴水明心志 感相助赠簪寄深情
15 微服行街头救弱女 放眼量即席擢英才
16 传谣言煽动回族乱 查实证安抚教民心
17 假皇上火烧清真寺 真奸雄困守额驸府
18 侍汤药难掩女儿相 医故交回天道长情
19 恋情苦怎赖不死丹 皇恩重难救转世人
20 贤皇后正言肃内宫 明帝君严刑责宦奴
21 苦肉计周瑜打黄盖 回马枪道姑救帝师
22 肌肤亲何敢欺暗室 血肉连却要隐真言
23 李云娘心系伍次友 张姥姥情连衍圣公
24 除隐患追随四公主 悼亡友图报吴军门
25 治刁奴公主立家法 收脱缰侍卫传军令
26 谈棋艺康熙施恩威 论时局堂主议行止
27 密行踪明令换信牌 勤政务夤夜读奏章
28 感忠良义释打虎将 蓄叛奴密遣下毒人
29 钓金鳌皇帝赏忠仆 吞香饵堂主封功臣
30 乌云卷妖风掀狂飙 暴雨倾砥石柱中流
31 接钦差假戏需真唱 叛朝廷主将受奴欺
32 骊山游抚慰马鹞子 长河断死难经略臣
33 散资财叛王买死士 斥奸贼忠臣勇捐躯
34 举叛旗反了吴三桂 陷情网痛煞李云娘
35 舟楫行复又乞讨行 失婉娘忍再失云娘
36 伪君子邀宠显伪诈 真法师点石变真金
37 吴应熊投靠杨起隆 小毛子吓死王镇邦
38 杀叛奴武丹奉懿旨 匿行藏李柱骗官兵
39 唯英主襟怀包天下 真名士智慧贯古今
40 汪士荣转投尚之信 孔四贞再恕孙延龄
41 文和武共率八旗将 君与臣同赞细柳营
42 急驱驰用兵贵神速 稳扎营大智建奇功
43 杀叛将图海逞余威 烧虎墩培公师先贤
44 出奇谋浩气惊四座 入险地正言说愚顽
45 三藩亡叛贼齐授首 天下定万民庆升平
●第三卷 玉宇呈祥
01 河堤决洪涛逞淫威 百姓苦县令树刚风
02 追逃奴悍将闹京师 忌玉器明皇施恩威
03 金和尚丛冢梦黄粱 高士寄韩府荐自身
04 老母哭难保娇儿男 孝廉乐计救俏冤家
05 观社火巧遇陈河伯 探荒坟重逢美婵娟
06 老太太义认汗王女 香格格感德拜高堂
07 开封府康熙论功过 朱仙镇陈潢说河情
08 抛妻子光地丧伦常 偕幕僚靳辅得英才
09 恃才高开罪老权相 赏名花喜交新翰林
10 考窗课相国险出丑 迎圣驾明珠夜桃灯
11 白衣观进香求神佑 明珠府醉酒承皇恩
12 选阁僚实为制阁僚 议休兵却要再兴兵
13 治黄淮建树不世业 系情索求结百代缘
14 大臣府新贵结朋党 鸿儒科遗老怀旧朝
15 贺圣寿恭献万车青 治大河矢志永不移
16 直陈潢忍心拒公主 痴阿秀含泪别河伯
17 宴鸿儒康熙怜孤才 赴禁宫士奇劝尼僧
18 谋统一将军赴前敌 图令名道台阻河工
19 真廉洁大令如百姓 好为难河督管地方
20 民主艰官衙驻破庙 吏治清誉赞传乡里
21 水来急危及拦河坝 工未竣移民救大堤
22 虎狼凶借机欲发难 皇恩浩特谕护功臣
23 虎臣忠事事遵圣意 靳辅苦处处有艰难
24 多少事全赖君主持 犯国法谁能替你瞒
25 银子好贪官惹大祸 金钟响尼女降纶音
26 赐新婚秦本全照准 统战舰进军只欠风
27 严军纪施琅责赖塔 念勋劳康熙慰虎臣
28 巡奉天武丹猛如虎 滞隆化士奇疗御疾
29 绿莹莹墓陷得珍宝 香格格罹难受君恩
30 雪夜寒探病意殷殷 衿被冷感戴泪涟涟
31 保粮道康熙纳忠谏 闻凶耗培公焚情结
32 摘东珠却赐免死牌 示宠情又伏密奏臣
33 领圣旨太监滥施威 持虎须周知惩刁奴
34 郭琇忠犯颜批龙甲 康熙仁大度谅贤臣
35 说弊政郭琇升御史 藐钦袭施琅主中军
36 驰帆樯三军敢用命 拔矢箭大将勇啖睛
37 浴血大海战惊魂魄 踏浪涛恶斗泣鬼神
38 奏凯歇台湾归版图 倒风向忠良陷囹圄
39 考场案又加行宫案 和尚奸怎比亲贵奸
40 瞌睡虫闭目装瞌睡 香莲苦伴酒哭香莲
41 康熙帝明察清积案 穆子煦私访下南京
42 佛堂后惊见旧香火 僧斋内狠斗假头陀
43 约期死不过为叛乱 厚赏赐却是有阴谋
44 幸江南严词斥葛礼 叩圣驾联本参明珠
45 祭明陵缅怀伍次友 保清廷密嘱高士奇
46 魇魔事惊呆康熙帝 祝寿词吓傻明相国
47 奸明珠树倒猢狲散 勤靳辅功成顶戴丢
48 陈潢惨恨不赴水去 康熙悲奈何别慈颜
49 阁臣贤廷玉露头角 边塞行康熙亲出征
50 旌旗壮大将赖呈威 军帐密贵妃诉幽情
51 雪旧耻死士拼性命 藏祸心皇亲隐敌情
52 破驼城帷失葛尔丹 赦英雄只恨索额图
53 茫茫夜历尽千般苦 熊熊火方知香妃情
54 花落去是非化烟尘 黄河清玉宇见瑞祥
●第四卷 乱起萧墙
01 访吏治皇子自赴绑 恤民情县令巧断案
02 净面王威慑何藩台 两兄弟惊富刘家庄
03 俏阿兰无端受凌辱 莽皇子仗义责刁奴
04 老皇上纳谏清国库 不肖子冒雨戏宫娥
05 清积欠官员互攀扯 查根源党争露端倪
06 施世纶直言谏圣君 康熙帝挥泪责太子
07 乱宫闱太子淫母妃 宴仲秋康熙祭上苍
08 闹御宴胤礻我耍刁蛮 究往事皇上吐真言
09 八阿哥算命窥皇位 施世纶升官谈忱情
10 懦太子避祸推责任 勇胤祥御前受皇封
11 说假话大堂现丑态 寄痴情青楼碰钉子
12 念旧情微服出禁城 宰白鸭刑弊惊帝心
13 张五哥君前诉冤情 十三爷府邸赏亲兵
14 查刑部太子心不宁 乍奉差胤禩耍威风
15 闯禁地任伯安放刁 受挟制众皇子就范
16 考皇子康熙费心机 欺君父胤禩弄机巧
17 尽忠心王掞犯龙颜 论时弊康熙讲史训
18 耍刁蛮鄂伦贷受责 选忠良老皇上运筹
19 设重赏康熙试儿心 幸贵人奇景惊圣驾
20 乱宫闱太子闯大祸 防意外康熙布疑阵
21 愚太子临渴才掘井 明四哥未雨先绸缪
22 观猎狼哥俩应对巧 私调兵山庄风云变
23 防兵变行宫下严旨 废太子雪地责阿哥
24 陷兄弟老八行诡计 尽孝心凰祯侍汤药
25 老武丹暮车受重任 众阿哥夺位费心机
26 犟驴子舍命保帝师 铁罗汉雄风惊匪顽
27 莽胤祥含冤养蜂道 四王爷深情慰兄弟
28 邬先生书房论政局 老皇上禁苑议人心
29 念旧情胤礽被释放 恨结党八爷险遭拘
30 除后患二爷施毒计 怜爱子胤礽重复位
31 阿哥党密谋夺春华 十三千捷足先得手
32 康熙帝私访骆马镇 欧阳宏纵论红项戴
33 沐皇恩方苞近天颜 施报复太子泄私愤
34 四王爷妙计审爪牙 温瑶珍惧罪吐真情
35 众阿哥雪夜宴王府 任伯安失算入牢笼
36 四王爷得理且让人 智方苞君前说人情
37 奉密命紫姑夜行刺 闻凶信康熙暗用心
38 趁边乱太子私调兵 察秋毫皇上施君威
39 废太子胤祥再蒙冤 鉴古训康熙说立储
40 邬思明书房议朝政 八阿哥皇宫探帝心
41 为逐鹿皇子动心机 挑边衅西蒙燃战火
42 定边乱选将解近忧 出考题用计防隐患
43 邬思明谆谆说胤祯 四王爷殷殷探兄弟
44 施巧计胤礽逼太医 传夹带郎中闯宫门
45 无路走春华做歌女 神威展性音开杀戒
46 见粳米星上怜民主 责逆子康熙震天威
47 论遗命密语示正臣 议承嗣忠言陈圣君
48 送出征胤禩埋党羽 窥皇权兄弟斗心机
49 浩荡荡胤礻题上前线 忙乱乱四爷镇后方
50 嘉忠心胤祯沐皇恩 思近忧谋士有远虑
51 郑春华知命殉情死 高福儿叛主雪中亡
52 千叟宴千古传佳话 惊陨石惊破帝王心
53 康熙帝穷庐布疑阵 邬先生书房论朝局
54 巧运筹生死两遗诏 防叛逆临终万言书
55 老皇上晏驾畅春园 十三郎逞威车台营
56 大势去阿哥奉遗命 好运来雍正立新朝
五、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上册●
01 路漫漫风雪山神庙 夜沉沉凄凉赤子心02 救贫女馈赠金瓜子 惩贪官造就新污吏
03 进京城将军藐皇权 闹灵堂王爷逞威风04 立太后皇上邀人心 诉心曲十弟戏君王
05 顾大局冷落孙嘉淦 念真情晋封怡亲王06 受申斥诤臣拂袖去 责家奴亲王枉用心
07 志相投酒楼共欢饮 买考题试官用心机08 访贤良得见真名土 勤王事巧遇是非人
09 论国策君臣互赠联 开恩科雍正寄重托10 田文镜多事陷困境 邬思道片语解迷团
11 此钦差叩见彼钦差 有理人反成无理人12 封藩库诺敏乱阵脚 获赃证贪官变囚徒
13 急功利苦酒自酿成 怒火升秽言怎拟诏14 怀异志携手进龙门 见真赃决裂出贡院
15 假哭灵乞儿得恩主 真狠毒君王杀豪杰16 急用人八爷施权谋 听训政二李肩重任
17 阿哥党联手再起事 老国舅失算入樊笼18 严刑法决心扫积弊 求节俭克己当先行
19 语轻薄众臣遭申斥 敬老臣方苞沐皇恩20 敬先贤君臣结同心 训后生雍正动真情
21 肩重任必须公忠能 治乱世岂可无约法22 童稚女大胆批龙鳞 雍正帝纳谏放宫人
23 冷面君冷言拒亲人 热心肠热衷求进身24 挥御笔成就钝秀才 感皇恩端穆朝天颜
25 施恩威天意不可测 较利害小人难相与26 敬师爷疑窦心中起 慰帝王机巧报天恩
27 空灵僧妖言托佛法 探花郎妙语邀君宠28 庆端阳皇上赐墨宝 议进军雍正疑帅臣
29 赦贱籍皆因殉情女 褒钟馗只为社谡安30 赏皇子子弟生异心 奖亲王王府蓄乱臣
31 议夺位两强共携手 遭贬放千里定单骑32 尊皇弟前倨而后恭 树军威砍手再杀头
33 军纪严吓煞大侍卫 灯下黑悟出敌行踪34 唱假戏大帅巧用兵 说真话巡抚得脱身
35 太后薨京师酿动乱 皇帝乐军报暖人心36 防事变调兵保皇位 争功劳不惜当屠夫
37 臣子难难猜帝王心 谋士智智破佞臣妖38 怀鬼胎巧言强作色 放眼望何惜一公爵
39 赏军将王爷受责难 失爵位女色堪自得40 换门庭改归三爷党 遇鬼魅惊破帝王心
41 遭圈禁一疯一痴呆 游御园两人两条心42 训八爷只为要立威 恼范公岂止因直言
43 臣奉君怎不看脸色 民为贵才能掌乾坤44 饮鸩止渴巡抚无奈 怒逐智囊文镜失策
45 雷鸣电闪金蛇狂舞 水急浪涌真龙现身46 送瘟神送走真神仙 哭奇冤哭出解冤人
47 刁巡抚仗势摆威风 真国士潇洒出汴梁
●中册●
48 游旧址睹景生感叹 见故人只为保平安49 能回天自有回天力 叫狗儿何惧狗儿咬
50 混官场何妨做儿戏 怀忠心就难有自由51 巡河务蛟龙困沙滩 防突变微服入军营
52 无牵挂放胆敢直言 有鱼腥引来众馋猫53 三阿哥密室谋叛乱 马相国高楼分君忧
54 开封府官吏出丑闻 畅春园刀兵见寒光55 马中堂悠然说风赋 隆老舅情急动杀机
56 十三爷谈笑解兵危 廉亲王强词遭黜斥57 居檐下怎敢不低头 盼情郎却是伤心果
58 眼欲穿望断行军路 心已醉傲然入京来59 对酒当歌假戏真唱 见景生情前赴后继
60 廉亲王备酒安亲信 宝四爷一语惊探花61 称名士偏遇大方家 探情人又见死对头
62 苏舜卿含冤归太虚 刘墨林暴怒斥禽兽63 闹王府文士敢撒野 演阵法将军忘形骸
64 收兵权皇帝用心机 斥佞臣忠良敢直言65 讨年檄犀利如刀剑 撤差令温暖胜亲人
66 急政务饿倒张廷玉 赐黄匣重托刘墨林67 斥直臣刁钻又狠辣 降甘霖雷电施天威
68 戒急用忍圣祖遗训 欲擒故纵帝王心机69 受重托再踏是非地 摆威风哪怕灾祸来
70 作威福何俱君主命 揭丑事惊慑佞臣心71 雪沉冤巡抚动酷刑 焚元凶池鱼受诛连
72 不吃黑就是好师爷 说假话岂能骗皇上73 运匠心密谋除奸事 吹凉风盼望揭帖来
74 隆科多抄家惊大帅 汪景祺鼓舌说乱臣75 刘墨林长笑赴国难 乔引娣清歌别夫君
76 识大体保得全身退 留奏折不忘报友情77 年帅痴奉召进京来 张相智笑谈夺兵权
78 帝心变难坏大将军 责言切惊煞岐路人79 釜底抽薪天威难测 重金赠友未雨绸缪
80 想当初何不自收敛 至如今后悔已迟了81 乔引娣遭难坐囚车 贾道长作法惊四座
82 李总督救助落难人 黑嬷嬷制服甘凤池83 端木郎痴情受折磨 乔姑娘正容入御园
84 乔引娣冷面对君主 雍正帝抑怒说乱臣85 十三爷困厄马陵峪 贾道长显能军营前
86 抢位仇尚且可忍受 夺妻恨如何能罢休87 冰雪天君臣诉衷曲 烈火中恋人情更浓
88 引经典皇心难改变 说前事兄弟再联手89 隆科多夤夜索玉牒 八王爷入宫探皇图
90 李巡抚坐堂审冤案 黄臬司当场出丑闻91 是清官就得遵皇命 进考场不能说姓秦
92 想当初两人同落难 看今日水火不相容93 当大人就得是乌龟 盼折桂岂能无德行
●下册●
94 贾道长当众弄机巧 张相国夤夜议朝局95 整旗务王爷进京来 说议政允禄诫亲王
96 三阿哥臂上能跑马 老探花附恶得报应97 亲侄儿矫诏骗叔父 刁皇帝强词护孤臣
98 众王爷跪侯生闲气 大皇帝朝会真威风99 闹金殿王爷撕破脸 抗权贵小吏进直言
100 抗皇命纷纷落马下 训无知谆谆诉心曲101 讲古说史教训王爷 称猪叫狗辱及祖宗
102 雷霆万钧咆哮狂怒 梦魇多变难宁惊魂103 惊噩梦雍正赦胞弟 传旨意弘昼报丧来
104 装神弄鬼活祭自己 花言巧语岂奈我何105 查家产弘时尊八叔 说前因福晋后悔迟
106 分家财八爷留后步 传密信至死不低头107 说政务雍正顾引娣 较功夫弘历惊佳人
108 夜读书红袖来添香 烧怒火王子动杀机109 宝亲王爱民树口碑 李总督赔礼又捉人
110 巡黄河弘历夸功劳 闹考场文镜下毒手111 息风波书生自投案 急渡河王子上贼船
112 斗水贼女将显神威 赶路程弘历又遇险113 杀强贼村民齐上阵 审劫案死囚也低头
114 收响马为的图大计 作假戏谁见也心惊115 旷师爷一语点迷津 贾道长疗疾救亲王
116 逞淫威千人大起解 怀深仇恶语对情人117 重结辫引娣痛别离 疗圣疾金殿祈雨来
118 废太子归去乘銮驾 雍正帝含怒斥佞臣119 称万岁不能全做主 当皇子却可胡乱来
120 俞鸿图得道便受贿 岳钟麒母子沐皇恩121 老相国惧内疏亲子 雍正帝明智封继室
122 皇帝偕子深夜密议 师生结伴探视罪臣123 隆科多囹圄诉心曲 葛世昌妄言死无常
124 杀优伶雍正梦惊魂 降妖邪道长斗番僧125 黑番僧作祟遭天谴 旷师爷王府荐秀才
126 八王爷魂归西天去 狂书生送信大帐来127 劝造反张熙受折磨 诱真情岳帅盟誓言
128 雍正帝震怒兴大狱 十三爷留言除内奸129 恋旧情雍正幸引娣 慰小妾允祉违圣旨
130 孙嘉淦荣任都御史 高其倬坐堂审结党131 堪舆家恼怒滥用刑 宝亲玉和颜问曾静
132 孙嘉淦冒死谏皇上 宝亲王私邸会豪杰133 惊追杀弘历议报复 罪难赦雍正缚亲子
134 坐囚笼弘时能狡辩 审逆子雍正不容情135 巧言令色自误自败 欲火烧的越陷越深
136 皇威严天下得安宁 大军动使臣来求和137 脂粉地妖孽难逃命 御园中圣主惊失魂
138 雍正帝疑心鬼魅起 岳钟麒假报故绩来139 封宜妃引娣倍受宠 见银簪雍正惊回首
140 生死情羞愤投环死 乱伦人一剪定终身
六、乾隆皇帝
七、嘉庆皇帝
八、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第一章 生为皇族
一、会盟雉河集二、初入宫禁三、宫中恩怨
第二章 天津会谈
一、大阿哥的病二、皇陵风波三、夜探禁地
第三章 乡试疑案
一、智杀耆英二、柏葰之死三、汉女皇妃
第四章 热河避难
一、火烧圆明园二、钩弋事件三、赞襄大臣
第五章 祺祥政变
一、垂帘争讼二、回銮伏机三、西藏喇嘛
第六章 太后立威
一、胜保失算二、至尊至荣恭亲王三、杀人灭口
第七章 姐妹情义
一、兵分两路二、奇病怪论三、怒打安德海
第八章 叔嫂失和
一、罢黜议政王二、捻军东征
第九章 双重悲剧
一、安德海的下场二、风流少年帝三、亲政与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