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钙化的初期症状:走进新课程,激活高三语文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0:36:26

走进新课程,激活高三语文课

新课程改革的号角早已经吹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师生也早已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之中,几年来,经过反复的探讨和实践,针对高三语文教学,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采取了一些做法,回顾以往,先做如下反思。

1.创建和谐课堂,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文关怀,充满问题探索,充满知识魅力,我认为教师要用一种宽容、大度的胸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驰骋思维,畅所欲言。这也是我们进行语文课改的重要前提。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放下了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怀着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走下了三尺讲台,融入到学生中,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彼此思想,努力去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紧张、繁忙的高三教学中,我从不以强制的手段来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而是想方设法吸引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同时注意充分、适时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合作、融洽、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像是学生的阳光,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活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我因势利导,善于倾听,善于评价,在教学相长中和学生一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确立新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充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本着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学法指导,关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力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的习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正如叶对陶老先生所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我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都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我细心地将学习任务、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个小组,每个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做好充分准备。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使教学组织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发展到现在的规范有序的小组合作交流互动,从原来的脸朝前方的黑板转变到现在的对面讨论合作。

3.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高三语文课堂活起来。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如果说一堂好的语文课是一部辉煌的交响乐,那么导语便是这交响乐的序曲。好的导语,不仅能稳定课堂秩序,使学生静下心来上课,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情感、增加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无意注意”之中,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在学习病句辨析时,我把军阀韩复榘的一篇错误百出、贻笑大方的演讲稿作为引子,让学生阅读并找出其中的语病,进而思索病因。这个导语很典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辨析修改病句的兴趣,还使学生认识到了规范表达的重要性。

(2)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来激活课堂气氛。我常在课前,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一些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特别是有的阅读理解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通过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可使答案渐趋明朗化,也使学生阅读理解、评价、质疑思辨能力和审题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高三学生为迎战高考,必然会做很多不同类型的习题,因此,高三的语文课堂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3)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第二轮复习时考试密度加大,这时对300字赏析短文和作文的讲评一定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写自己想写的话,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个性。这几年我参加了高考作文的评卷工作,感受到高考作文要得高分,观点新、结构巧是重要的因素,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具体体现。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意识和习惯,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生气勃勃的喜人局面。

(4)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高三习题的反复训练有时也会使学生感到有些枯燥,为让学生学得轻松,我常适时地调整一下教学内容。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课阅读文学书籍、杂志,这时,学生肯定兴趣大增,情绪高涨,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复习好得多,同时,又能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文翻译之后,偶尔穿插古诗鉴赏,让学生在逐字逐句的练习后,一下子驰骋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壮阔天地中,领略中国文学的最辉煌篇章,那种雄奇、壮美、深广、博大,必定让学生感慨不已、欲罢不能。这远比机械的操作文言翻译板块和古诗赏析内容来得更好。再如,可把语言表达练习(特别是仿句、扩句)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穿插进行;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练习相辅相成,等等。总之,灵活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4.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首先要使课堂充满活力才,充满活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眼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以至于一上课就无精打采恹恹欲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波澜不惊毫无生气,平静得像一潭死水,这样的课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怎能不学而生厌?我认为,教无定法,只要是能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活动的、流动的过程,而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法,都是可以尝试的教法。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1)根据学生实际,在一堂课结尾的三至五分钟,我们开辟了一个小栏目——“时文美文欣赏”。那些学生自荐的针砭时弊的杂文、引人入胜的散文、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说、幽默风趣的笑话、贴切生动的广告,博得了学生的阵阵笑声,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面,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也掌握了做语言运用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激发了学好语言的强烈愿望。

(2)每学完一个专题或复习完一本教材,就尝试让学生自编试卷。这样的考试至少有三点好处:首先,同学之间互相考,兴趣特别浓,语文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第二,学生感到复习目标明确,且在出题的过程中,学生翻遍书本,来回考虑,等于又认真、细致的复习了一遍,对已会的和尚未掌握的知识了然于心,便于学生查漏补缺。第三,出题考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出标准答案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深入学习,相互请教,便不会为会,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评卷时,如果发现同学答错了,还可以引以为鉴呢!通过这样的尝试,我深刻感觉到了“换一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尽管无法尽善尽美。

(3)让学生走上讲坛。对一些比较浅显的教学内容,如成语或病句、连贯等,我放开手脚,课堂上采用“小主持制”由学生替代老师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许多学生在我的鼓励扶持下,组织能力越来越成熟。同时,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们为胜任“主持人”这个角色,在课下也常常要作十分充分的准备,这也无意促进了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通过尝试,我认识到,真正能激发学生深入持久地对语文感兴趣的,依赖的是让学生享受到思维上的成功带来的快乐,从百思不得其解,到了然于胸、豁然开朗的境界,直至抵及心灵深处的畅达与神思。

5.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朗读和背诵。

(1)优良传统不丢弃——学语文非朗读不可。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基本的、不会过时的教学方式。

真实的语文课堂本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语文课要回归本色的语文,朗读的作用是万万不能忽视的。事实上,好的教学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教学朗读,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教学朗读,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曲。好的教学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汉语抑扬顿挫、音韵铿锵、富有音乐节奏美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把握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律:感受——领悟——升华。朗读教学搞得好,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开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朗读教学搞得好,能使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多方面美的陶冶。而且能赋予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生机与活力,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鲜活起来。

在语言运用专题课上,我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丰富性,发现了语言的连贯性,领会了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诗歌或现代文阅读鉴赏课堂上,我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掌握了它,就好比拿着一把金钥匙一样,打开了语言品味的大铁门。比如有这样一首诗歌:“红杏枝头春意闹。”很明显,“闹”是一个关键词,“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形,而且似乎有声!我引导学生深刻领会闹所包含的意义了,再让学生朗读,学生便能感受到语言的神奇了。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为学生出示范文,并让学生有感情地传神朗读范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一段段文字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读之中,同样能领略到语言文字神奇的魅力!

所以,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仍应注重语文的文学性,肯定朗读的重要性,创设朗读的情境,引导学生用范读、齐读、个别读、配乐读等各种方式多读、精读,读出语文的博大精神,读出语文的隽秀神韵,读出语文的神采飞扬,读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2)优良传统不丢弃——学语文非背诵不可

要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水平,必须向别人学习。怎样学习?最有益的方法是背诵。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高三教学中,我特别强调背诵的重要意义。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督促学生先背诵后默写,要求不能写错字。

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就是能力课。”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设置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点拨、指导。从教十年来,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也在转变,现在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我都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虽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虽然微不足道,但它更坚定了我教学改革的决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引导学生学会真正的语文学习,不做机械而简单的传导器,誓做学生独立学习、广泛学习的领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