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潭中人民医院电话:洁癖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26:29

                       洁癖是什么意思?

【简介】
普通来说,洁癖就是太爱干净。 一个人爱干净是好事,但过于注重清洁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社会交往,就属于洁癖。洁癖有轻重之分。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脱敏疗法、认知疗法来纠正。较严重的洁癖属于心理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

【发病原因】
洁癖,很大部分原因来自遗传,病人中有七成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的生理基础,另外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有些人在强迫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出现洁癖的症状,特别是当进入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与社会交往日益密切过程中的不适应,均可导致症状的出现和加重。还有一些人是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诱发洁癖,包括长期的精神紧张,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工作过分紧张,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此外还有严重的精神创伤,如近亲死亡、突然惊吓、严重的意外事故、濒于灾难性的破产等。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教育对诱发或加重洁癖有着重要作用。有些病人的父母具有强迫性人格,对病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病人所受的家庭教育较严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于是病人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与人交往中过分古板、固执,缺乏人情味及灵活性。他们在生活上也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务求井井有条,稍一改变就焦虑不安。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卫生要求过高过严,逼着孩子反复洗手。这种强烈的暗示作用,对那些具有神经质倾向、敏感内向的孩子影响更大。家庭搬迁、亲人亡故、父母或自己离异、性生活不协调等引起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自己或身边的人严重感染传染病都可成为诱发洁癖的主要原因。

父母管教太严孩子易患洁癖,土耳其心理病学教授巴津指出,在孩童时代受到家长的严厉管制而无法适时表达个人喜怒哀乐情绪的人,会很容易形成洁癖。洁癖并不是女孩的专利,一些男孩也会患上这种病,有的男孩甚至表现得更严重。

大部分患者能指出在他症状加剧前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如家庭的搬迁、亲人的亡故、父母或自己的离异、性的不协调等。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都可成为诱发强迫症的原因。患者的性格特点在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研究,大部分患者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征:青年患者大多数非常爱干净、爱整洁,他们是顺从、办事认真、严肃的;成人患者一般时间观念较强,遵守纪律和制度,生活习惯较到板,遇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不少人可能很迷信。这种性格的人在过分强大的压力下易患神经症。

【治疗方法】

治疗:强迫症的治疗多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之以药物治疗。

系统脱敏疗法:请患者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如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教育纠正。教育纠正从几个方面出发:
1、找出洁癖的原因,用科学知识消除误解。
2、让患者改变思维方式,有计划,先做主要事情。
对于孩子,应和家长配合。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不要对孩子的清洁状况过分苛求。让孩子学会控制行为。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认知疗法的主要说法:
1、事实根据:①乡下那些卫生条件不如城里的孩子身体更健康;②适当地“脏”一下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不经历风雨,哪里见彩虹,温室的花朵更经不起考验;③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与外界环境隔绝,致病的病原体是始终存在的,人的免疫机能阻止着疾病发作;频繁洗手/衣对预防疾病没有太大的用处,大多数病原体用肥皂是杀不死的;④过于紧张和焦虑反而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惹病;⑤其他病没得,但强迫正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2、洁癖所带来的危害超过益处。细菌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日常接触到的众多细菌对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灭菌,就可能给那些抵抗力、适应性、侵袭力强的有害病菌开绿灯,破坏人体内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超级细菌大量生存和繁殖。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

认知领悟疗法:一般而言,强迫症患者对自己的强迫症状尤其是强迫动作,一方面感到麻烦,希望医生能解除其理性上认为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内心又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上述洁癖患者即便如此,也好像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能根据实际情况,照成年人的逻辑来分析、判断其病态表现,认为反复洗手、洗衣,费时费力,希望摆脱。另一个则认为,有传染上癌症的可能,有必要多洗几次,这种态度与其实际年龄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称。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后者不讲逻辑,一味盲目恐惧,具有幼稚的儿童心理特点。这两个人各抒己见,谁也统率不了谁。但患者对这个病理本质特点并无自知之明,若采用谈话方式的认知领悟心理疗法,启发患者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儿童心理部分的幼稚性,鼓励他用成人的态度来统率其整个行动,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领悟到病理本质后是可以治愈的。

厌恶疗法:经常采用橡皮圈方法。即让患者在手腕上戴一橡皮圈,一旦他即将出现强迫动作或行为时,便让他用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腕数十乃至数百下,一直弹到强迫观念消失,有疼痛感为止,从而达到抑制强迫行为的目的。

满灌疗法:让患者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患者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患者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患者应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形容手已很脏了。患者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助手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这样,当患者一睁开眼时,会出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患者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当患者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患者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在一旁应积极给予鼓励。

在这一关键时刻,助手的示范作用很大。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涂上液体,甚至更多更脏,并大声说出内心感受。由于二人有了相同的经历,在情感上就能得到沟通,对脏东西的认识也能逐渐靠拢。这时,患者要仔细体会焦虑的逐步消退感。

满灌疗法在刚开始时把人推向焦虑的顶峰,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下降,强迫行为也会慢慢消退。


【相关记载】

  元代山水画家倪云林是一个最经典的洁癖。他的香厕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洁癖在性问题上都比较谨慎。洁癖和孤高,使这个男人不仅激怒了敌人,也丧失了朋友,作为报复,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版本,一说临终前患痢疾,“秽不可近”,又说是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的。许多太监都有洁癖,因为老觉得自己不洁,魏忠贤如厕都要用金沙粒、香木屑接着,因此“遗臭万年”。诗人中洁癖更多,王维每天扫屋几十遍,人民群众并不鼓掌,而是说:疯子。“扫屋"”(生理洁癖)只有成为“扫天下”(道德洁癖)的盛大隐喻,才能成为英雄。女人有洁癖是光荣的,而男人的洁癖如果不及时转化成一种道德的隐喻,仅仅停留在生理洁癖的阶段,就可能成为世俗社会和主流文化的异端,沦为笑柄。只有将对个人身体洁净程度的迷恋,升华为对“社会躯体”清洁度的追求,才能成为道德偶像。
  洁癖一般都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中国古代文化就是一种极端完美主义的文化,产生了大量的洁癖。洁癖话语实行的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比如格律诗,容不得半点韵律上的异端。隐喻传统的发达也起源于洁癖美学,说到肉体和情爱,就用植物和动物替代。还有阉割真实肉体经验的“美文”传统,至今还香火不绝。当代小说中的“污秽叙事”,就是通过自渎来往道德洁癖身上泼粪,类似于“污秽战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里,慧马因国是洁癖种族,被统治的胡耶人便向慧马因人身上扔粪便来保护自己。
  洁与不洁,在不同的文化里解释完全不同。中国的隐士都有洁癖,自我美化。而西方(包括印度)的苦修者却满身污秽,用肉体肮脏来报复精神的不洁,用自渎的方式来净化。奈保尔的《幽暗国度》里写印度人当街大便,因为在印度教里粪便与黄金同义。农民一般没有洁癖,他们的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他们眼里粪便意味着粮食。儿童没有脏洁的区别,他们对粪便有特殊兴趣。在一个充满自然细菌和精神病菌的世界上,过度洁癖反而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丧失。
  道德洁癖与文明禁忌相关,最初起源于生物性恐惧,后来抽象化为道德洁癖,最终又在个体身上表现为生理性洁癖。古代女子因为男人拉过她的袖子就把胳膊砍了,这正是道德洁癖向生理性洁癖过渡的极端形式。道德洁癖最后变成了伪善,不愿承认人的基本欲望,只有通过阉割来实现“净化”。女性(包括女性化的男性)的洁癖很容易变成个人化的生理现象,也就是神经症。男人大部分很少神经症洁癖,而是转向话语权力或政治。男人的洁癖更抽象,甚至可怕。中国某些男人的洁癖是一种道德禁忌高度发展的产物。道德禁忌实际上是最无能的一种治理方式,“割了最省事”,这就是中国古代极权主义的思维。
  传统的道德洁癖是极有可能产生极权主义的心理根源。中世纪是洁癖,资本主义则是反洁癖。资本主义在个人生理层面上采用现代技术(消毒剂)阻止了生理洁癖的产生,通过社会制度阻止了精神“洁癖”的产生。
  从生理洁癖、心理洁癖到道德洁癖、美学洁癖,发展到巅峰就是权力“洁癖”(不容异端)。不少独裁者有洁癖,比如纳粹就是一种血统洁癖。最新的例子是萨达姆,法国记者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萨达姆大叔》,其中揭发了萨达姆鲜为人知的洁癖,前伊拉克大臣说,和萨达姆见面的人必须微微弯身,接受身体干净程度检查,“这位伟大的领导人十分害怕细菌。”可见,一位“伟大的”洁癖患者可能就是最大的精神病菌。


【细说洁癖之士】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洁癖之士要首推明初大画家倪云林。他爱洁成癖,连自己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有两个佣人专门负责经营,随时擦洗。院里的梧桐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一日,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干净,一夜之间,竟亲起视察三四次。忽听朋友咳嗽一声,于是担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佣人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佣人找遍每个角落也没见痰的痕迹,又怕挨骂,只好找了一片树叶,稍微有点脏的痕迹,送到他面前,说就在这里。他斜睨了一眼,便厌恶地闭上眼睛,捂住鼻子,叫佣人送到三里外丢掉。
  因他太爱干净,所以少近女色。但有一次,他忽然看中了一姓赵的歌姬,于是带回别墅留宿。但又怕她不清洁,先叫她好好洗个澡,洗毕上床,用手从头摸到脚,边摸边闻,始终觉得哪里不干净,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闻,还不放心,又洗。洗来洗去,天已亮了,只好做罢。
  此君堪称洁癖之登峰造极者。
  世界上最爱清洁的国家当推日本,是公认的“洁癖之邦”。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商品,如圆珠笔、汽车方向盘、钢琴、棒球手套、鞋袜、内衣、银行存折等都要经过灭菌处理。地铁车厢里,许多妇女厌恶接触扶手圈与栏杆,万不得已时就用手绢将手包起来。更有甚者,有的女士出门时随身带着消毒剂与除臭剂,以便对便桶、垫圈进行消毒。日本人爱洗澡,爱得有点邪乎,如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一天洗两次澡,对于日本人是寻常不过的。如今的日本几乎家家都有洗澡设备,公共洗澡业依然红红火火,星罗棋布的“钱汤”(公共澡堂)、随处可见的街头淋浴箱,已成为日本特有的城市风景。此外,还有那遍布全日本,数不清的温泉浴场、温泉宾馆……
  有人说,正是这种洁癖滋养了日本特有的精神伦理。在日本,你骂人家是傻瓜,人家未必生气。你若骂人家脏,那人一定与你玩儿命。日本人总试图掩盖二战期间的侵略事实,和这种病态的精神伦理大概不无关系。
  过分的洁癖导致了人的免疫功能的减退,影响健康。不少日本人离开了本土,就不能健康地生存。许多日本驻外机构常年从本土空运食品和水供应给职员,以降低发病率。有一年,印度尼西亚的著名旅游圣地答里岛,200多名日本游客集体爆发霍乱,而其他国家的游客却安然无恙。
  岂止日本人,其实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洁癖”导致的还不只是健康方面的问题。有一对夫妇结婚三年不孕,去医院检查,一切正常。不孕的原因竟是因为妻子一直固执地认为性是污秽的,把洁癖带到了性生活中了。
  以上还只是一些显性的“洁癖”,还有更多隐性的洁癖,即心理性洁癖。如中国男人根深蒂固的“处女情结”,就是一种自私而霸道的贞操洁癖。唯美主义的爱情也是一种洁癖。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杂质。殊不知,纯而又纯的爱情恰是最没有免疫力、短命的爱情。
  社会关系中也存在洁癖。如某些所谓出身名门的贵族瞧不起普通平民;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某些大城市的人看不起外地人;白人看不起黑人;基督徒看不起异教徒……以为自己很高贵,其实是非常浅薄而可笑的。
  那些从小到大在父母过分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以及那些在人际交往中自鸣清高的人,对社会的免疫能力是最差的。
  文人身上的洁癖表现得尤为严重。这些自命不凡的“艺术大师”们,和前面提到的那些势利的市侩们相比,就不单是肉体上的高贵了。他们觉得自己的灵魂比同辈众生高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以搞艺术的人大多有些自恋。这样的人,性格一般比较自闭,有点象《装在套子里的人》。对他们,也不便作太多的评价。谁知道呢?说不定他真是一位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天才。
所谓"洁癖",是指在讲究卫生方面却是瞻前顾后,尤其最注意手的卫生,每天要洗几十遍,每次要打三遍肥皂,每接触过一件东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万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先是洗手,然后洗手臂、胳膊肘,甚至肩膀,皮肤都变得粗糙了。一回家动不动就要大洗一番,不让家人随便乱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不仅注意自己的手,还关注周围的其他人,例如别人去厕所后忘了洗手,或从外面回来没有洗手,又碰了什么文件和用具,那他就对这些文件和用具特别紧张,不敢接触;和别人握手也很紧张;回到家里也不放松。时间一长,这样的坏习惯就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自己明知道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这该怎么办呢?像这样有“洁癖”的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多见的,他们整天都活得特别紧张,其生活目标就是讲究卫生,整天关注的就是病菌,而无暇顾及别的,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洁癖”表现的症状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很常见又很顽固的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从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恐惧,非要采取某些行为来安慰自己。例如,你一做完一件事就觉得手脏了,心里很不舒服,就非要洗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如果不这样,就感到特别焦虑,而且害怕自己如果洗不够,一定会变疯了,所以,每次都是洗了又洗,这样心情就要好一些。可是过不久又重复。强迫症分不同的类型:1、强迫观念,表现为头脑中反复出现一些观念、怀疑、回忆、联想和问题,这些内容毫无意义,但又无法摆脱。2、强迫意向,患者常常被一些与正常心理状态相反的欲望和意向所纠缠,产生一些可怕的冲动。例如,患者站在高处就有要往下跳的冲动,抱着孩子在阳台上,就有要往下扔的意向,看到尖刀就有杀人的念头等等,患者感到十分害怕,他决不会做出这些行为,但有控制不住这些意向的出现。3、强迫行为,患者不由自主地做一些不必做的事情,如数数、检查、洗涤或某些仪式动作等。强迫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过度的疲劳、紧张、精神刺激等可以诱发患病。患者的性格多具有敏感、固执、主观任性、急噪、好强、自制力差,或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谨小慎微、自卑、墨守成规、刻板等特点。

  其实,卫生是为了健康,健康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创造价值或谋求幸福生活,但不是为了不生病,也就是说,卫生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洁癖”的做法好像是很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要花在洗手上,这样做值得吗?所以,“洁癖”的价值观念首先要调整,想想为什么活着。其次,越清洁就越不容易生病吗?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假如,有两个人去一个有病菌的场所,一个是“洁癖”,特别爱干净,一个不是“洁癖”,谁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洁癖”。因为后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体内产生抗体,会和外来病菌进行战斗,而“洁癖”没有任何防备,病菌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成年以后,接触的社会面很广,如果还把自己搞的过分干净,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怎么消除“洁癖”这个心理障碍呢?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治疗法,就是请他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每天减少洗手的次数,原来洗30遍,现在洗25遍,原来每次洗10分钟,现在洗7分钟,如果感到特别难受,就做放松训练,或做运动等以分散注意力。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减到只在饭前便后才洗手,每次不超过3分钟。这个治疗过程要持续几个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要忍受痛苦,但治疗结果会让患者感到真正的轻松愉快。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少洗手也没有得什么可怕的病,因为病从口入,而不是从皮肤进入。所以只要把住入口关就可以了。患者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的。当然最好是在心理医生的专门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