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传染病和中环医院:权力崇拜的学校,培养不出公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3:26
权力崇拜的学校,培养不出公民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5日 17: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央视网评
    作者:王石川
       著名学者资中筠说,“中国现在最缺的是公民教育,教育孩子什么是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运用合法、合理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利。”近日媒体报道的两起教育事件充分说明了公民教育何其匮乏:
       一是,11月23日下午两点,福建古田县两百多名小学生被暂停上课,身着校服站在县政府大院内的道路两旁,夹道等待前来开会的领导。二是,23日晚,成都一所中学从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了19名“尖子生”享受“最优待遇”——和校长一同共进晚餐。“入围标准”是看刚刚举行的半期考试成绩,宴席由学校统一买单。(11月25日《华西都市报》)
       如果说“领导驾到、学生夹道”,凸显了学校把学生当做媚权工具;那么尖子生获准与校长共进晚餐,传递的信息则是,这名校长把自己具化为权力的象征,学生成绩好才有被其接见的资格。两者的共性是,学校都不懂得何谓公民教育,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了。有个细节颇堪玩味,晚宴上,有的学生甚至激动得哭了起来。这种人格的自我贬抑,恰恰反证了教育的失败。
       正是由于缺乏公民意识,面对学校要求夹道欢迎领导的违规之举,没有学生想起来抗拒,当然也不敢违抗;正是由于缺乏公民意识,就意识不到学生和校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一旦被校长接见或者与校长共进午餐,就受宠若惊,更不要说去质疑校长公款款待19名尖子生是多么不合理了。
       甚至可以推断,当领导的豪华座驾徐徐驶来,夹道的学生也许会有一种很羡慕、很向往的感觉,当领导多好、有权力多么美好,可以被人拥簇,可以享受帝王般的威仪;同样的道理是,那些受宠若惊的尖子生,在与校长碰杯的过程中(学生本来就不能喝酒),或许也产生了权力的迷醉之感。
       只要有权力崇拜,就不可能有独立人格;只要学生没有独立人格,就不能说教育成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了听话的好学生,也不是只看成绩,成绩好就是尖子生,尖子生就是全部。更不是培养奴才,让学生对权力毕恭毕敬,对官僚唯唯诺诺。
       学者周永坤比较中西教育发现,起码从孔夫子开始,中国的教育就是以“塑造”人为目的的,所谓塑造人,就是将人塑造成统治者“顺手”的工具。将人变成顺民甚至奴才。西方教育的目的则是开发人的自由创造的本性,培养公民。比如,法国人有一句话,“教育应以健全的公民教育为目的,具有独立性,崇尚自由而多元,它除了依附独立、个性、自由之外,不再依附于其他的东西。”应该说,这种判断未必完全契合实情,但我国的不少学校确实缺乏公民教育。
       “没有健康的人格,便没有优秀的人才”,多年以来有识之士一直呼吁公民教育,不少地方也在推行公民教育,但现在看来公民教育任重道远。如果老师缺乏独立人格,如果校长官僚化,如果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推行公民教育的制度设计,我们的学生就难以接受到真正的公民教育,成为合格公民更是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