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的隆鼻医院:本土化,突破发展的瓶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41:57
——对外汉语教学思考(下)
《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29日   23 版)

7月15日,第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在湖南长沙开幕。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出版商们纷纷将“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内容作为宣传、推广的重头戏。

参加“汉语桥——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的美国校长们在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参观并选购汉语教材。
人民图片
师资匮乏——
困扰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之一
7月17日,国家汉办公派汉语教师培训活动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国家公派出国汉语教师和派赴国外孔子课堂的汉语教师将接受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本次培训将进行外事礼仪、国情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拓展,并针对心理调节、突发事件应对等复杂情况的解决进行训练。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国外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拥有在职教师2000多人,其中中国教师1000多人。今年7月到10月,国家汉办将举办8类、15期针对对外汉语教师、孔子学院院长的培训班,培训人数达3000多人,是历史上培训规模最大的一次。
除了中国汉语教师,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也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支“主力军”,全国每年向海外派遣的汉语教学志愿者约2500人。据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魏崇新介绍,北京外国语大学每年要向海外孔子学院派遣十几位教师和几十名硕士研究生作为志愿者。
即便如此,目前海外汉语教师资源匮乏依旧是困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之一。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日前表示,因为供不应求,汉办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足够数量的教师。她说:“派出去的每名汉语教师必须通晓当地语言,要满足这个条件实在不容易。例如泰国,当地1200所中小学,有50万名中小学生学汉语,汉办在泰国也设了12所孔子学院,每年需要提供1000名懂泰语的汉语教师。”再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校长本以为设立孔子学院,能有50名学生来学习就不错了,不料却有2000多人报名,要我们赶紧派教师去。可是我们一下到哪里找这么多懂西班牙语的教师呢?结果赶紧派年轻人去智利、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西班牙学西班牙语,学一年就去当地的孔子学院教书了。”
魏崇新认为,虽然受到“汉语热”在全球盛行的激励,国内很多院校都纷纷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但这种快速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优秀教师队伍的不足。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孟爱群结合自身办学经验指出,目前,如何帮助学生逾越“汉语难”的心理障碍已成为改善教学的一大课题,这要求尽快培养出一批富有教学经验、懂得“因材施教”的汉语教师队伍。
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李无未认为,各大学对办孔子学院热情很高,但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得还不够,可行性评估有待提高。其中国外教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能与对方国专家进行教学研究的学者很少,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地培训——
既能弥补师资不足,又能推广文化
李无未特别指出,那种只要在中国学过汉语,就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概念是不正确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需要两方面的素质,其一,教学者需要接受过语言和教育学的训练。假如没有这样的资质,国外的学校和同行们很难认可,授课的效果客观上也难达到预期;其二,教学者需要对中国文化有深入了解。如果教学者没有过硬的中国文化功底,在国外的授课不但无益于国学的传播,还容易让人对国学产生曲解。
孟爱群建议,我们一方面应加快培养中方教师师资,派出志愿者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努力培育本土化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当地教师汉语教学水平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例如向有志于投身汉语教学且符合条件的墨西哥人提供奖学金让他们来中国深造,加大派遣国内汉语教学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专家前往墨西哥开展定期强化培训等。
从教师比例来看,本土教师的确是中国海外汉语传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内与海外教师两者相互补充十分必要。李无未认为,可为对汉语感兴趣的外国人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他们学汉语、教汉语,同时,多与海外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培训机制,培养本地教师,不但能够弥补海外教师的不足,还能达到推广文化的作用。
在培养本土化教师方面,一些国家的孔子学院已经做出了积极尝试。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孔子学院主任简苏珊告诉记者,去年她们开展“汉语教学奖学金”项目,选拔了十名汉语流利、有志于在美国从事汉语教学的大学生,让他们直接到洛杉矶的中小学去任教,在教学中积累提高,取得了成效。不过她强调,培训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需要时间和投入,这也是当前汉语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据了解,国家汉办今年启动了一个“全球本土汉语教师滚动培训专案”,将通过在对象国当地举行汉语教师培训的方式,对本土教师进行培训。
水土不服——
某些教材制约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有了好的教材,教师们才能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目前,国外语言机构在我国国内使用的外语教材针对性强、特点突出、内容鲜活,对我国海外汉语教材的编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许凯莉教授告诉记者,教材是他们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按照美国外语教学理事会的标准,外语教学要符合五个“C”(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是沟通(能进行实际交流)、文化(了解外国文化)、比较(语法和生活上的异同)、联接(同学生本身的工作生活联系起来)和社区(为社区服务,注重学生合作),但符合这些标准的汉语教材较少。在实际教学中,她们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材,并借助多媒体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李无未认为,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很多教材没有考虑到国别特点,在针对不同民族、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受众时欠缺全面考虑,导致一部分教材在国外“水土不服”。 其次,我国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还显不够。目前,很多搞对外汉语研究的老师教学任务很重,难以潜心钻研对外汉语教材的问题。第三,多数对外汉语教材没有和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形势相结合,思路跟不上时代的变迁。
李无未表示,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世界范围内对外语言教材的历史研究,另一个是对现实角度、国内国外相关教材的调查与借鉴。比如,日本近两年已经有3000多种教材问世,对之进行研究可以帮助调整我国编辑教材的思路。
专家普遍表示,目前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还停留在构建阶段,拥有中国特色的汉语教学体系尚未形成。这制约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尤其是教材的发展。
形式多样——
让教材能够更好地与各国的社会生活对接
日前,汉办英国汉语资源中心主任陈同度在参加伦敦书展时表示,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压力是怎么让汉语教材能够更好地跟外国主流社会和本地社会对接,让教材能更符合国外的需求。
陈同度说:“未来,我们希望能够不仅有‘英语版’、‘德语版’这样不同语种的教材,更希望有‘英国版’、‘德国版’这样的本土化、有针对性的,让当地学生学起来好学的教材”。
值得肯定的是,身处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者们,正在用自己的辛勤工作和高昂热情,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各种形式丰富和拓展汉语教学的内容。
针对目前可供西班牙语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不成熟且不统一的问题,孟爱群建议,尽快制定出一套符合所在国学生学习习惯和特点的统一教材,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其他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发网络配套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助推汉语教学快速发展。
简苏珊表示,通过和大学教授、中小学汉语教师合作,他们正在编写汉语教学大纲,帮助中小学教师设计汉语课程。这个大纲的目的不仅是为更好地开展汉语教学,而且致力于将汉语教学融入其他课程教学中。比如在教日历、天气、季节的时候,教师们会将中国和美国的异同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习了新的文化知识,而且巩固了原来的基础。简苏珊说,这个教学大纲对加州乃至全美国的汉语教学将会非常有帮助。
来自苏州的黄钦是“汉语教学奖学金”项目的参与者。她大学毕业后来到美国攻读汉语教师证书。现在每周四天在洛杉矶一家公立学校教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的汉语。黄钦告诉记者,在教学中她并不使用特定教材,因为一来符合美国学生需要的汉语教材不多,二来洛杉矶地区文化多元,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她在每堂课前都会到互联网上寻找资料,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编写教案。一年下来,黄钦说自己收获很大,家长们也日益支持孩子们学汉语。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青年志愿者李亮通过教授中文歌曲的方式教当地学生学习汉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告诉记者,他已经教会学生们《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和我的祖国》、《茉莉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20首中国歌曲,当地学生还在帮助他翻译其他一些歌曲,演唱时可以加入当地的唱法。在他的带领下,津巴布韦孔子学院合唱团获得了非洲孔子学院中文合唱团比赛的第一名。
(综合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景卫、驻意大利记者史克栋、驻美国记者管克江、驻南非记者裴广江、驻墨西哥记者邹志鹏、本报记者焦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