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巧用哲学知识指导经济常识复习范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17:54:04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高中思想政治三部分内容及其思维方法是紧密相联的,经济常识是学生进入高中后才接触到的知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单纯地就经济学而复习经济学,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巧借学生已具有的哲学知识来指导经济常识的复习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有把握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在运用中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知识增长点。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巧借哲学知识来指导经济常识的复习。

  1. 运用矛盾的观点指导复习商品的基本属性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就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它是二者的统一体;作为商品,它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同时它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如果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那么它就不可能成为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性表现在:作为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商品生产者之所以千方百计地重视提高产品质量,国家之所以大力打击假冒伪劣商品,道理就在于此。

  2. 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复习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和股份制的性质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事物的性质也就不同。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不在于它的组织形式,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同样,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股份制自身是中性的,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国家和集体控股,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要使股份制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 运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复习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其次,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最后,实践证明,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些理由中,前两点主要是从理论上分析,而最后一点则是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再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最后,实践证明,这项分配制度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这四点理由中,前三点主要是从理论上分析的,最后一点是从实践的角度分析的,是“实践决定认识”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当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还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

  4. 运用联系的观点指导复习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主要表现在: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都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产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全盘否定商品经济,我们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按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复习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是矛盾的普遍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矛盾的特殊性。市场经济不能孤立存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才能实现,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包含着市场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具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即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基本标志,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营管理方法,我国完全可以大胆借鉴和吸收,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我国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因此,不能照搬照抄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

  6. 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指导复习工业和农业的现状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同时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既要看到取得了巨大成绩,又要看到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一方面,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局面,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不足,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薄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但成绩与问题相比,取得的巨大成绩是主要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是次要的。

  同样也应用两点论来认识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我国工业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工业发展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工业门类齐全,有一大批工业企业和工业部门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我国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工业化任务还没有最终完成。成就与问题相比较而言,成就是主要的,而问题与不足是次要的。

  因此,我们首先要看到我国农业、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十一五”规划充满信心;同时还要正确对待和处理我国工、农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7. 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复习搞好三农问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在哲学上,把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形式,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量的积累,还要有意识地研究事物的结构,学会优化事物的结构。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市场竞争力差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重视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8.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导复习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关系。

  积累与消费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促进。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的基础;同时,消费是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

  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积累的扩大。对立性则表现在,二者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积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而消费代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和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在一定时期存在不一致。同时,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与消费之间必然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用于积累的多了,用于消费的必然相应减少;反之亦然。

  由于积累与消费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不能只重视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要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目前,国家正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防止经济过热现象导致通货膨胀。如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同时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引导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对我国“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的共同拉动作用。

  9. 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复习公民存款储蓄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只有量变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坚持适度原则。

  公民适量地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积极作用: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调节市场货币流通;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过量、过度地存款储蓄,就会导致消费市场的萎缩,造成消费品的积压,对启动消费、扩大内需造成不良影响;高储蓄必然导致高投资,也就造成了生产过剩的局面,最终也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目前,国家针对我国居民存款储蓄余额居高不下的现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了国家对公民存款储蓄的基本政策,由以前实行鼓励和保护的基本政策转变为实行保护的基本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存款分流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如房地产储蓄、购买商业保险、购买各种债券等,引导居民消费,疏导日益增长的存款储蓄,使公民的存款储蓄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拉动经济增长。

  10. 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复习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途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就是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同时又要调整和完善分配政策,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家庭消费的水平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发展的。从根本上说,家庭消费水平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此外,它还受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人口数量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家庭消费水平最关键的就是要推动国家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增加收入,调控好物价和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因此,我国始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还要调整和完善分配政策,调控好物价和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

  11. 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复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正确的消费观对生产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习惯,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发展,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社会需求的创造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观对生产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庭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同时必须坚决反对盲目攀比、一步到位的超前消费等错误的消费观。

  国家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落实到每个消费者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倡绿色消费,坚决抵制浪费资源的行为。2006年4月,我国对消费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就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突出了促进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点;二是突出了合理引导消费和间接调节收入分配的重点,这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12. 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复习消费品市场的特点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内因,又不可忽视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外因是条件,现实生活中的广告宣传促销铺天盖地,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消极的,消费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容易受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的影响。内因是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消费者要加强学习,提高鉴别商品真伪的能力,避免受不良广告的误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对广告市场的整顿,如禁止增高、减肥等虚假广告的播放,目的就是规范广告秩序,发挥外因的正面作用。

  13.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指导复习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的东西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即两分法、两点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

  对资本主义的东西应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既不能一概排斥,又不可盲目崇拜,在分析、鉴别的基础上要为我所用。一方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有益的东西,如社会化大生产所采取的经济形式、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等;另一方面又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绝不让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在我国泛滥。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总之,利用哲学知识来指导经济常识的复习,既有效巩固、运用了所学哲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又融会贯通了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适应了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增强了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