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解题法初中数学:无胜不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4:07:02
  无胜不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八 编者:清南文兵

 

目录如下:

0953钟文法  0954钟生溢  0955钟发生  0956钟发宗  0957钟贤文  0958钟国楚

0959钟明彪  0960钟炳昌  0961钟辉琨  0962侯正果  0963侯世奎  0964段士楷

0965段志清  0966段苏权  0967段思英  0968段焕竞  0969段德彰  0970洪 水

0971宫乃泉  0972姜 钟  0973姜齐贤  0974姜林东  0975姜茂生  0976太也夫

0977祝世凤  0978胥光义  0979胥治中  0980姚克佑  0981姚运良  0982姚国民

0983姚醒吾  0984贺 明  0985贺 健  0986贺大增  0987贺东生  0988贺吉祥

0989贺光华  0990贺庆积  0991贺俊侦  0992贺晋年  0993贺振新  0994贺盛桂

0995秦化龙  0996秦光远  0997桂生芳  0998桂绍忠  0999桂绍彬  1000耿锡祥

1001耿道明  1002索立波  1003袁 光  1004袁 彬  1005袁 渊  1006袁也烈

1007袁克服  1008袁佩爵  1009袁学凯  1010袁意奋  1011袁福生  1012莫春和

1013聂济峰  1014栗在山  1015栗彬成  1016贾 陶  1017贾若瑜  1018贾乾瑞

1019顾 鸿  1020夏伯勋  1021夏耀堂  1022柴书林  1023柴成文  1024柴启琨

1025钱 江  1026钱春华  1027钱信忠  1028铁 瑛  1029倪南山  1030徐 明

1031徐 信  1032徐 斌  1033徐介藩  1034徐文礼  1035徐文烈  1036徐立行

1037徐光友  1038徐光华  1039徐体山  1040徐其孝  1041徐其海  1042徐明德

1043徐国夫  1044徐国贤  1045徐国珍  1046徐绍华  1047徐德操  1048殷希彭

1049殷国洪  1050殷承祯  1051翁祥初  1052郭 奇  1053郭 强  1054郭玉峰

1055郭成柱  1056郭廷万  1057郭延林  1058郭林祥  1059郭卓辛  1060郭金林

1061郭宝珊  1062郭炳坤  1063郭维城  1064高 林  1065高 锐  1066高文智

1067高占杰  1068高立忠  1069高存信  1070高先贵  1071高志荣  1072高体乾

1073高厚良  1074高朗亭  1075高维嵩  1076高德西  1077席舒民  1078唐 明

1079唐 凯  1080唐 铎  1081唐子安  1082唐青山  1083唐金龙  1084唐哲明

1085唐健如  1086唐健伯  1087涂则生  1088涂锡道

 

 

 

  

 

0953钟文法少将简历:

钟文法(1914~)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工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团第3师8团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红32军第94师营政治教导员,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留守团骑团副政治委员,359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独立第10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25师副政治委员,第11纵队32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武汉军区干部部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1年1月26日在武汉逝世。

 

钟文法的故事:

钟文法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14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9军团3师8团青年干事、连指导员、红32军94师营教导员、红32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副政委、359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冀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独立10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9纵25师副政委。钟文法是11纵33师首任政委。33师是冀察热辽独立3师的基础,是由冀察热辽军区下属分区地方兵团组成,连以下干部战士绝大多数为抗日战争后入伍,在热河地区坚持斗争,部队战斗情绪高,能吃苦。建国后,钟文法历任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武汉军区干部部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级解放勋章。2001年去世。钟文法活到老、学到老。他离休后,坚持到湖北省军区老干部大学学习。去世前一个月,身体极度衰弱的钟文法不顾家人劝阻,拄着拐杖,他依在讲台边,一边拿着放大镜看板书,一边在本子上缓慢地记着笔记,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听完最后一堂课。

 

 

 

0954钟生溢少将简历:

钟生溢(1915~1980)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2纵队副排长,红1军团第2师6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5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骑兵营特派员,晋察冀军区骑团政治处副主任,第4军分区5团政治处主任,第4军分区22团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27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一野战军3军8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青海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3月13日在上海逝世。

 

钟生溢的故事:

兴国县社科联主席胡玉春在谈到兴国县为长征做出的贡献时说:

兴国县为红军长征作出的牺牲最多,兴国的革命烈士中,有12038人是牺牲在长征路上的,“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在长征中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兴国官兵的身影,也是屡屡展现。比如,在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时,兴国模范师冒着大雨围攻宜章城,吓得敌人弃城而逃,受到中革军委表扬,称之为“英勇与模范的战斗动作”。在湘江战役中,兴国模范师担任了全军团的后卫,其中18团最后又掩护全师主力渡江,全团在全州的湘江东岸的陈家背村与敌人浴血作战3天,掩护主力渡过了湘江,最后全团壮烈牺牲。在过完草地,张国涛企图胁迫党中央随其南下时,兴国的吕黎平同志机智地将其电报交给了叶剑英同志,避免了红军内部的一场战斗。在突破乌江天险时,兴国的钟生溢将军凭借他娴熟的游泳技术,寒冬里3次游过乌江,侦察敌情,夺取渡船,成为强渡乌江的英雄。突破金沙江时,兴国的康志强将军率部急行军,乘敌不备,将渡口即将逃往对岸敌人全部俘获,不费一枪一弹,巧取金沙江。在大小凉山,萧华同志赤手空拳进入彝民山寨联络,促进了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借路经过了大小凉山。

还有一篇回忆文章谈到钟生溢:

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长征路上,部队一直缺盐。因为缺盐,人们往往全身无力。长征途中,正当王宗槐举步维艰时,团政委杨成武匀给他一包盐。那情谊,比金子还珍贵。在大渡河北岸的一座山上,王宗槐得病掉队了。偏巧,二师卫生部长叶青山带着收容队向他走来。一针打下去后,两位战友便架着他吃力地朝前走。走着走着,他有劲了,甩开左右,咬紧牙关独自朝前赶。快到雅安附近时,他终于追上了队伍。快过草地时,部队严重缺粮,团青年干事钟生溢(当时叫钟生益)在渡河作战中被河水冲走了干粮袋,几天来一直靠同志们的接济度命。王宗槐得知这一情况,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炒面一分为二,又将杨成武给他的咸盐匀出了一把,钟生溢含着眼泪收下了。1964年钟生溢在河南省军区任政委,偕同爱人到北京看望王宗槐时曾十分感激地说:“要不是你那碗炒面,我是过不了草地的。”

 

 

 

0955钟发生少将简历:

钟发生(1914~)江西省瑞金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工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排长、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随营学校区队长,115师政治部警卫连连长,师特务营连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副营长、营长,冀中军区第16团参谋长、副团长兼参谋长,129师特务营营长,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3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2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2团团长,华北军区第13纵队39旅旅长,第61军18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达县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钟发生的故事:

钟发生是江西瑞金人,1914年出生。在红1军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平型关大战时任连长,后率连队从115师调到八路军总部,任特务团副营长、营长。1941年入抗大学习。钟发生任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3团团长时,3团编入皮定均任司令员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从此成为“皮旅”的一员干将。钟发生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而中原突围的清风岭一战,是他得意之笔。清风岭是“皮旅”出大别山的必经之路,当时左有大河,右有高山,后有追兵,前敌先机占领了清风岭,皮旅已陷入“死地”。此时钟发生的2团为“皮旅”前卫团,这一仗十分关键。皮定均先派通信员,再派旅作战科副科长,三派副旅长方升普来催阵,钟发生却一点不着急,不慌不忙地在清风岭下用望远镜观察了半个小时,冷静命令一个营迂回攻击,该营从悬崖绝壁迂回攻击成功,2团拿下了清风岭,“皮旅”转危为安。钟发生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担任了“皮旅”─志愿军60军181师师长。金城战役中,钟发生指挥181师经过21小时激战,突破敌人第一、第二两道防线,抵近金城川大桥。敌龙虎洞、松室里以西,金城川以北及以南461.9高地,共28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各阵地,全部被181师占领,共歼敌3100多人,其中俘敌375人,击落敌机2架,击伤8架,缴获坦克3辆,汽车43辆,各种迫击炮15门,火箭筒38具,无后座力炮15门,化学炮19门,火焰喷射器7具,高射机枪19挺,轻重机枪143挺,其他枪支1400多支,各种炮弹8万余发,各种子弹13万多发,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回国后,历任60军副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61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56钟发宗少将简历:

钟发宗(1910~1997)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工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20团排长,江西省少先队总队长,江西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江西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兴国县委军事部部员,游击队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浙西特委军事部部长,浙江特委军事部部长,吴兴县委组织部部长,新四军第6师18旅51团政治委员,浙东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金萧支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3师8团政治委员,豫皖苏军区第2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河南军区淮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0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第6步兵学校政治委员,南京步兵学校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浙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7年12月10日在杭州逝世。

 

钟发宗的故事:

钟发宗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10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在红3军7师20团当过排长,1931年,钟发宗回到兴国县,当时兴国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农村实行军事化,乡有赤卫军、少先队,区有特务营或特务连,钟发宗先在一区特务连工作,后来到兴国县赤卫军一区第二纵队当参谋长,这个纵队在着名的长冈乡,有三个大队九个中队,每个中队都有四门土炮,十几支土枪,钟发宗的武器是一支土短枪和一把大刀。钟发宗后来担任江西省少先队总队长,1934年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江西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江西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兴国县游击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钟发宗任中共浙江特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6师51团政委、浙东游击纵队3支队政委、金肖支队政治部主任、政委、华东野战军1纵3师8团政委、豫皖苏军区第2军分区副政委。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建国后,钟发宗任第二十步兵学校政委。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先后担任过安徽省军区和浙江省军区的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57钟贤文少将简历:

钟贤文(1915~2000)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3师9团副班长,红军总司令部通信连排长,红军大学第1团区队长、副政治指导员、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纵队3团营长,团参谋长,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第1团作战参谋,教导第2旅四团副营长、营长,沂河支队3大队大队长,滨海军区第24团团长,警备第11旅2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部参谋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长,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校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8军8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副校长,第四步学校副校长,南京步学校校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0年11月12日在杭州逝世。

 

钟贤文的故事:

钟贤文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15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历任闽西红9军3师9团班长、红军总司令部通信连排长、红军大学区队长、副指导员、队长。抗日战争,钟贤文历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纵队3团营长、团参谋长、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1团作战参谋、教导2旅4团副营长、营长、沂河支队3大队大队长、滨海军区24团团长、警11旅22团团长。解放战争,历任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参谋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长、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校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7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三野28军第82师师长。钟贤文的82师参加了金门之战,战斗部署是以第82师全部指挥第84师第251团、第29军第85师第253团及87师第259团共6个团的兵力,分两个梯队进攻大金门岛;得手后,以第85师的两个团攻击小金门岛。当时决定由军指挥所组织指挥各梯队渡海,由第82师首长统一指挥登陆部队作战。具体作战计划是:由第82师的第244团、第84师的第251团、第85师的第253团担任第一梯队。第244团为东路在金门的垄口和后沙间登陆,迅速攻占后半山,双乳山,控制琼林至沙头一线金门腰部,警戒金门东半岛,掩护第251团、第253团进攻金门县城;第251团为中路,在西保、古宁头之间登陆迅速攻占湖南和榜林,协同第253团攻击县城;第253团为西路,在古宁头登陆,迅速占领林厝、浦头,并攻击金门县城,歼灭西半岛之敌。第二步,西半岛解决后,第一梯队3个团加第二梯队三个团(第245、第246、第259团)或许再加上预备队第92师,从双乳山向东分南北两路,围歼东半岛之敌,预计3天解决战斗。钟贤文说:这是我们解放大陆沿海的最后一仗,可不能打坏了!但就是这一仗打坏了。金门战斗,从10月24日午夜前发起,到27日午夜基本结束,我登岛200多条船,10个建制营共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350人)苦战3昼夜,半数壮烈捐躯,半数因负伤和失去战斗力被俘虏,无一船一人返回。

1949年10月10日和11日,我军先后解放了大小嶝岛,随即交82师接管。钟贤文到小嶝岛蹲了两天,隔海对角屿和金门官沃地段进行观察,发现敌人在角屿派有一个连,白天从金门乘船来,夜晚又撤回金门,不敢在岛上过夜。摸准了这个情况,钟贤文派第245团一部夜间偷渡,于15日解放了角屿。从角屿到金门岛东北角官沃以北,海路约1300米,退潮时人可涉渡1000米,仅中间300米必须乘船。钟贤文带着第244团团邢永生、第245团团长柴裕兴和第246团团长孙云秀,隔海对金门东北角进行观察。从这一地段的地势和水情的实际出发,钟贤文提了一个攻打金门的作战方案。钟贤文说:“我设想把金门岛的东北角即官沃到后山一线,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在海水退潮时,我先头部从小嶝和角屿出发,带上电缆和绳索,从海中间拉过去,然后拖着木船和后续部队继续强渡,登陆后首先占领官沃。兄弟部队进攻大嶝岛时,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在主攻官沃的同时,派另一支部队乘船在金门岛北岸中部登陆,控制金门县城到官沃的公路,阻止敌向官沃增援。”“我们可以派炮兵上角屿设置阵地,用炮火封锁海路,掩护我登陆部队。同时,还可以派出所支小分队带一些炮手,在金门后山西北部登陆,夺取官沃和后山之间的敌机关炮阵地,使之为我所用。我把这个想法同军炮团的领导同志商量过,他们认为是可行的。”“我这个方案的特点是避开敌人严密布防的金门西北部,夺取金门东北部山地,控制北太武山,以发挥我军善于山地作战之所长,并便于我后续部队增援,稳扎稳打,逐步向西南发展,最后夺取金门全岛。”“但副军长肖锋同志不赞成这个方案。他同兵团领导一样,要求速战速决,坚持从敌人重兵把守的琼林到古宁头一线海滩登陆,要像解放厦门那样,一鼓作气地拿下金门县城。我提出的方案,被领导否定了,我只有按上级命令行事。”“事后看,由于敌人大量增兵,敌我兵力过分悬殊,按照我的方案打金门也不会取胜,而且在东北部登陆比在西北部登陆困难也多些,但登陆后肯定可能多坚持一些时间,不会像在西北部登陆后失利那么快。金门作战过程中,敌人指挥部不断询问官沃方向的情况,担心我军进攻东北部。如果那时我军有一支部队攻击官沃,那就会分散对敌人的注意力和兵力,使他们付出更大的代价。而我军只在一个方向进攻,就使敌人能够集中机动兵力同我军作战,迅速陷我军于不利之地。”钟贤文回忆说:“大嶝岛解放后,我们师部机关就驻到大嶝岛北部的田乾,师指挥所驻岛南岸的双沪。第244团大部和第245团驻在莲河附近,靠近军部;第244团2营和第246团也上了大嶝岛。大家都积极准备攻击金门。各单位收集到的船只,为了保密,都停在大嶝岛北岸,即大嶝岛和莲河之间的海湾内。”“那时,上级说金门守敌只有敌第22兵团万把人,都是残兵败卒,士气低落,战斗力很低;但不久就传来岛上有青年军和胡琏兵团的消息。我师司令部通信科长吕会英,一天到晚侦听敌台消息,了解敌情变化。他听到金门敌人高兴地讲:来了几船活的,来了几船死的,等等。经分析,活的指军队,死的指军火。我们把这些情况都向上级报告了,但没有引起上级的重视。到10月22日以后,连兵团也通报说胡琏兵团船队已到达金门海域,敌情已发生变动,但上级攻击金门的决心仍然不变。我给肖锋副军长打电话,问是否暂缓发动攻击?肖副军长回答说:现在情况不同了,胡琏兵团今非昔比,不堪一击,不必要过多的顾虑。我感觉他言外之意,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害怕敌人。这样我只好不再说什么了。”“24日傍晚,我师第一梯队第244团在莲河开始登船,第246团1个营也登船待发。这时,上级又传来胡琏兵团部分兵力已在金门登陆的消息。第244团团长邢永生从莲河给师指挥所打电话说:“再见吧!我们可能再见不着啦!你再见不到我,我也见不到你啦!我们回不来了。”邢永生同志一贯作战勇敢,接受战斗任务毫不含糊。但这次他对战斗缺乏信心,而且作了牺牲自己的准备,看来这一仗不好打,没有取胜的把握。我们师党委常委即开会研究,是不是向上级建议暂缓攻金,部队撤回?参加研究的就是我和政委王若杰和副政委龙飞虎3个人。我们3个一致认为,敌人援兵已到,情况已起变化,对我不利。王政委想给军指挥所打电话,但考虑到过去提了意见不被接受,他这个电话也就没有打。从当时情况看,即使我们打了电话,上级也不会同意。金门之战就这样无可挽回地发起了。”关于统一指挥问题,钟贤文说:“军指挥所到闽南,把第83师与第84师师部和两个团都留在后头,只带着我们第82师一个完整的师为攻金门作准备。攻击金门必然以我师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我们责无旁贷、当仁不让的。师指挥所要过海指挥作战,我们师指挥员早有思想准备,打平潭岛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开始,我只知道第84师第251团有配合我师攻金的任务,但军指挥所于10月18日下达命令,要求我师除指挥本师和第251团外,还要指挥第29军第85师和第87师的各一个团,我是没有思想准备的。而且军指挥所这个命令,仿佛是一纸空文,从战前准备到发起攻击,一切组织指挥工作,都是肖锋副军长直接在抓。他召开作战会议,都是召开到团,把师的领导和第251团、第253团和第259团的同志都找去,把工作一直布置到团。他根本没有安排我师指挥所同兄弟部队进行接触的时间。兄弟部队各团领导都没有找过我,我也没有到兄弟部队各团去过。我同这些团的领导同志毫无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师怎样实现对兄弟部队各团的指挥?特别是后来兵团和军指挥所规定,由我师第244团和兄弟部队251团、第253团担任第一梯队,由两个军3个师的3个团组成第一梯队,似乎根本没有考虑是否便于我师统一指挥,更使我们感到难以理解!军指挥所说是叫我师统一指挥,但没有明确分工,仍然包揽一切,这就使我们很难实行所谓'统一指挥’。这是一个教训。”钟贤文为什么没有过海?他是这样解释的:“那时上级并没有明确要求我们师指挥所随第一梯队过海,但我们考虑到第一梯队有我们第244团和第246团1个营,在第一梯队中人数最多,我们都准备随第一梯队过海。师指挥所控制了两条船和一只载炮的船,一些参谋同志还上了船。不料第244团邢永生团长因为船不够,向我们要船,硬是把师部参谋人员劝下船,让他的部队坐上船开走了,把载有美国化学迫击炮的船也要走了。因为手头无船,师的领导就没有随第一梯队过海。”“当时,我们还没有把这个问题看得多么重。因为那时设想,第一梯队的船很快就会返回大嶝,不出四五个小时,不等天亮,我们师指挥所就能随第二梯队登上金门。谁也没想到,船到对岸后,因海水退潮全部搁浅,又遭到敌人炮火轰击,一只船也没开回来。我们随第二梯队过海的打算成了泡影,也就谈不上对登陆部队实行统一指挥了。这时我们后悔不该把船叫邢永生开走,也没有补救办法了。没有随第一梯队过海,这是我们的责任。”肖锋回忆说:“天亮后,又有一个意外的消息令我震惊,使我内心有如火上加油。原计划第82师师长钟贤文和政委王若杰两同志过海统一指挥各团作战,但第244团团长邢永生为了多运第一梯队战斗人员,多方搜求船只,把师首长的指挥船要走了,因而钟师长和王政委没有随第一梯队走。他们原以为待第一梯队船只返回后再走,最晚天亮前也会登上金门。不料第一梯队船没有返回,他们无法过海,统一指挥各团作战的任务无法实施。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他们又惊又悔,惊的是一条船也没回来,悔的是把船给了邢永生。钟师长一急,当即旧病复发,躺倒在大墱岛指挥所。”钟贤文回忆说:“25日中午,军指挥所根据兵团的指示,要派部队增援金门,但军部没有船,兵团也没有多少船派来。我认为用少量船保运少量部队过去,有去无回,除增加损失外毫无意义。我在电话中明确向肖副军长表示不赞成增援,但肖锋同志根据兵团指示还要派第246团孙云秀团长带一个营过去。孙云秀有肺病,体质较差,但他毫不犹豫地带队过海,登陆后英勇战斗,直到壮烈牺牲。他的增援,没有改变我岛上部队的不利局面。金门作战于27日以我军的惨败而告结束。”“金门失利的主要教训是轻敌急躁,敌情变了我们不变,把部队送到虎口里去了。”金门之战后,钟贤文离开野战军,先后担任过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副校长、第4步兵学校副校长。1960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任南京步兵学校校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0958钟国楚少将简历:

钟国楚(1912~1996)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兴国县冷沙区游击连支部书记,中共县委组织部部长,闽赣军区独立第八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3团政治处主任,第2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4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师16旅46团政治委员,第16旅代政治委员,第6师16旅旅长,第2师5旅副旅长,苏浙军区苏南1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师16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参谋长,第6纵队18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6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团参谋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4月30日在南京逝世。

 

钟国楚的故事:

钟国楚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12年出生。1930年春加入共青团,同年5月参加工农红军,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兴国县冷沙区游击连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闽赣军区独立18团大队政委、闽西南军区独立8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 闽西、闽赣边游击部队组成新四军2支队3团,钟国楚任3团政治处主任,后任2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4团政委,6师16旅46团政委、16旅代政委、1师16旅旅长、2师5旅副旅长、苏浙军区苏南一军分区司令员。钟国楚经历了皖南事变。1943年,16旅在江渭清、钟国楚指挥下,采用敌进我进的战略,尾敌南进,解放了高淳的安兴、漆桥地区,并发起溧高战役,攻克东流、新桥和漆桥地区,为新四军继续向南发展提供了前进基地,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作了报道。解放战争时期,钟国楚历任华中野战军6师16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6纵18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6军副军长。解放后,任起义兵团47军军事代表。

1952年,钟国楚任志愿军23军军长,率23军入朝作战,23军在朝鲜战争中最出名的战斗是1953年7月进行的石岘洞北山进攻与反复争夺战斗,23军200团的4个连、199团的6个连、201团的2个营和96门火炮和19辆坦克,全歼北山守敌美7师近3个连,而后与美7师的4个营反复争夺北山6个昼夜,巩固了阵地,毙伤俘敌3507人。钟国楚后任志愿军19兵团参谋长,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钟国楚任27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任安徽省军区第二政委,后担任江苏省军区第二政委兼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委。1977年钟国楚担任江苏省委书记。1979年到1988年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钟国楚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速成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病逝。

 

 

 

0959钟明彪少将简历:

钟明彪(1910~2006)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6师18团排长、连长,红3军第4师1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军野战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政治委员、团长,第2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工人总队副队长,辽吉军区保1旅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第1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5军134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参谋长,总高级步学校物资保障部部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6年5月2日在长沙逝世。

 

钟明彪的故事:

钟明彪是湖南省平江县人,1910年出生。1928年参加扑城斗争,1930年参加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钟明彪历任红3军团6师18团排长、连长、红3军4师10团连指导员、红军野战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抗大队指导员、新四军2师4旅10团政委、团长、2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骑兵1师副师长、45军134师师长。钟明彪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获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1949年8月,钟明彪率45军134师南下路过武汉,陶铸召见钟明彪,决定派他到程潜、陈明仁起义部队工作。同时被派去的还有覃国翰、杨文谟、王振祥、黄文谟,覃国翰是党组书记。以后用湖南军区工作团的名义,加派了樊中黎、吕子明等4人。工作团到起义部队后,樊中黎、王振祥去第1军,杨文谟等去第2军,钟明彪去第3军,覃国翰、吕子明留兵团部。陈明仁感觉政工干部太少,写信给肖劲光要求多派政工干部。后来湖南军区抽调了531名政工干部和82名供给干部去21兵团,钟明彪在整编后担任52军政治部主任。52军由起义部队第1军组成,是地方性的正规部队,分别是山东民团、原西北军部队和四川部队。52军的军长是王劲修,副军长是吴林焕,副政委是杨树根,参谋长是周志飞。蓝庭辉是214师政委,江腾蛟是215师政委,曹波生是216师政委。钟明彪后担任军参谋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总高级步兵学校物资保障部部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0960钟炳昌少将简历:

钟炳昌(1915~)江西省兴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新营第3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支队、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9区队政治委员,第35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2旅政治委员,华北第20兵团66军197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建筑材料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钟炳昌的故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的某一天,部队到达云贵边境其地,忽然,遭遇空袭,狂妄的敌机竟然超低空地轰炸和扫射,一颗炸弹在钟炳昌身后不远处爆炸了,为了扑救伤员,他倒在血泊中,顿时昏迷过去。经过及时抢救,总算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但由于伤势过重,部队领导人想让他留下来。那时钟炳昌年轻,更多的道理说不出来,但他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跟着党,跟着大部队,不怕死,不掉队,革命到底。

他咬紧牙关,忍住疼痛,拄着拐杖一拐一跛地往前赶。每一步都忍耐钻心的疼痛,每一步都滚下豆大的汗珠,一步步留下的是歪斜的脚印,一步步映出的是坚定的决心。他一往无前地行进着,尽管同志们给了他最大的帮助,但因为伤势过重,他还是无可奈何地从前面的部队,渐渐落到后面的部队,落到那个部队就吃在那个部队,努力跟上新的部队。但剧烈的疼痛,还是将他无情地拉扯下来,他逐渐地远离了最后的部队。为了拼命追赶部队,他极度疲惫,终于体力不支,眼前一黑,一个踉跄,重重跌倒,昏厥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钟炳昌只觉得身上像有千百枚钢针猛扎一般疼痛。他极力挣开双眼一看:一位老大娘正小心翼翼地蘸着盐水,给他擦洗伤口。原来是这位贵州老大娘救了他。钟炳昌深深地感谢老大娘,但表示还要继续追赶大部队。大娘说:部队已经走远了,你伤成这个样子也无法赶路。钟炳昌坚决地说:就是走到天边,也要追上大部队。他挣扎了几次都没有站起来,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好不容易摇摇晃晃勉强站起来,可刚一迈步就重重跌倒了。老大娘含着热泪,心疼地扶起他,苦口婆心劝他养好伤再走。钟炳昌也确实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万般无奈只好暂时留下来养伤。那时节,王家烈军阀部队和地方反动民团,经常像饿虎一样,在这一带山上搜索红军伤病员和长征失散人员,一旦发现操不同口音的陌生人,立即逮捕杀害。为了不连累老大娘,钟炳昌躲在屋后极为隐蔽的一个山洞里,身不能动,但心却时时想着部队,晚上总做梦赶上了大部队,乐醒了一看,还是黑漆漆的山洞。他一边养伤,一边积极准备上路,并让老大娘多方探听红军的消息。

有一天,老大娘兴奋地告诉钟炳昌:红军又回来了。原来,为了甩掉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四渡赤水,和敌人虚与周旋,来回兜圈子,又转回到此地。钟炳昌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使他绝处逢生。他紧紧握住老大娘的手,深情地与她道别,并把部队留给他的银元,尽数交给了老大娘,谢绝了老大娘一再的挽留,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崎岖的山道,拄着棍子一拐一跛地去追赶部队。老大娘站在山坡上,为他送行,一直走了很远,钟炳昌回头看时,还隐隐约约地看到老人家高高地站在山坡上,目送他远行。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强忍着不让眼泪滚落下来,他知道自己肩负着老百姓对子弟兵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和希望。在以后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中,他脑海里时时浮现出老大娘的眼神和身影,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催促着他不停步地跟着革命队伍向前……钟炳昌终于赶上中央红军,再次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0961钟辉琨少将简历:

钟辉琨(1911~1994)江西省宁都县人。1932年任宁都县区苏维埃政府军事科科长。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补充3师3团连长,红28军3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连政治指导员,冀察热挺进军第36支队政治处主任,平北游击支队政治委员,第40团政治委员、团长,平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12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168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空军第7师师长,军政干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4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钟辉琨的故事:

钟辉琨是江西宁都人,1911年出生。1932年任宁都县区苏维埃政府军事科科长。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补充3师3团连长、红28军3团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连指导员。1938年3月,邓华支队进至平西,建立了3个联合县政府,平西根据地初具规模。5月,宋时轮支队开到平西,与邓华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向冀东挺进。7月,爆发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起义失败后,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肖克任司令员。挺进军的主力是邓华和宋时轮支队,钟辉琨是宋时轮的12支队36大队政治处主任。肖克的策略是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平北是指北平北部长城内外广大地区。1938年八路军第4纵队曾在此开展游击活动,后被迫撤出。1939年挺进军34大队又向平北发展,也没有站住脚。肖克决定以小部队渗透的办法,开辟平北。1940年1月,钟辉琨率20多名党政干部和一个连的兵力,进到昌平、延庆之间后五村一带,同当地一支游击队会合,很快建立了昌延县政府,并向怀柔、赤城、龙关发展。钟辉琨经过4个月的努力,基本站住了脚。

不久段苏权、程世才和一个团先后到了平北,成立平北军分区,程世才为司令员、段苏权为政委,下辖第10团和挺进支队,钟辉琨为支队政委。1942年平北军分区改称第12军分区,拥有第8、10、40团,钟辉琨任40团团长。1945年2月,钟辉琨升任第12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任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钟辉琨任冀中军区第12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5月,热河军区组建168师,钟辉琨出任师长。

建国后,历任空7师师长、华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副军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62侯正果少将简历:

侯正果(1911~2002)四川省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通江县赤卫队分队长,红4军第11师战斗营连长,第36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区队长,红四方面军警通营政治委员,中央军委警卫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3营政治教导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副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特务团副团长,第4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察哈尔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军政干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第2高级步学校副校长,国防部第十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第10研究院顾问组组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1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侯正果的故事:

侯正果是四川省达县人,1911年出生于贫农家庭,8岁丧母,9岁丧父。侯正果兄弟姐妹5人投靠了伯父,以后伯父也将田地、房屋卖净而破产。侯正果为了生活,上山打柴、下田耕地、河边拉纤、抬轿当差,痛苦煎熬。

1933年,侯正果参加赤卫队,接着参加了红军。由于作战勇敢,他担任了新兵连连长,,1934年在红4军31团2营6连任排长,同年到红4军教导队学习,后在红11师师部通讯队工作。1935年,侯正果到红四方面军政治连学习,后到红军大学政治队任区队长。1936年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侯正果担任红军总部警通营政委。年底,他担任中央军委警卫团政委。

1937年5月,周恩来和张云逸由延安到西安,途经劳山遭土匪伏击,侯正果和团长率领全团前往救援。抗日战争前夕,侯正果调任红32军282团政委。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中央军委警卫团改编为前方指挥部特务团3营,他又调回任营政委,以后这支部队改为359旅718团3营。1938年他到抗大,历任队长、副大队长。1940年,任晋察冀军区特务团副团长,1943年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36团团长。解放战争,侯正果历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校长、北岳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1948年12月,他率领部队进驻门头沟煤矿。侯正果在战争年代参加大小战斗170多次,5次负伤,最重的是第5次,是1945年与日军作战时,被子弹打穿右胸。建国后,侯正果担任唐山军分区司令员、华北军政干校校长,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后入朝,任志愿军24军副军长。回国后任24军副军长、65军副军长、石家庄高级步校副校长。

1960年,侯正果晋升少将。同年石家庄高级步校改编为国防部第10研究院,他担任副院长。第10研究院有14个研究所,八千多名科研人员,上万名职工,他负责后勤工作。1965年,侯正果随第10研究院全体将士集体转业,1982年离休。侯正果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去世。

 

 

 

0963侯世奎少将简历:

侯世奎(1911~1976)甘肃省皋兰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第13师38团排长,第39团连长、代营长,第34师100团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警备2旅6团营长,滨海军区第6团副团长,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第5旅旅长,辽东纵队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0师副师长、师长,安东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军区参谋长,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1月24日在兰州逝世。

 

侯世奎的故事:

侯世奎是临夏县红台乡侯家沟人。从9岁起即给人放羊挡牛,一家劳作,不得温饱。民国十八年(1929)侯世奎流浪度日。国民军孙连仲部驻临夏,招募新兵,侯世奎无家可归,报名投军。民国十九年(1930)蒋、冯、阎中原大战,侯世奎随军东下,冯军败北,孙连仲部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调往江西“剿共”。民国二十年(1931)11月,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加入红军,侯世奎参加红军后任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八师某团重机枪排排长。民国二十一年(1932)侯世奎受组织派遣入红军学校学习,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二年(1933)6月又到红军大学指挥科第三期学习,升任连长、营长。在中央苏区先后参加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侯世奎所在的三十四师,担任红一方面军后卫警戒、收容等任务。11月突破湘江封锁线时,突遭国民党重兵阻击,全师官兵与敌血战,拼死搏斗,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侯世奎负伤被俘,押送衡阳关押,后转押昆明监狱受刑,三年受尽酷刑,但他坚贞不屈,始终没有吐露一句红军的秘密,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呼声日高,国民党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释放了一批政治犯。侯世奎获释后立即从昆明北上寻找八路军,1938年3月到达西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转赴延安。侯世奎到延安后,组织派他赴山东敌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七团二营营长。1943年夏任山东纵队教导二旅六团副团长,1944年春调任山东滨海军区莒中独立团团长,1945年初升任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南纵队第五旅族长、纵队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副师长、师长、辽东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著名的辽沈、平津战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调任甘肃省军区第一任参谋长,参与指挥了甘肃解放初期剿匪反霸斗争,为稳定甘肃局势,维护社会治安,进行土改做了大量工作。1952年调任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66年离职休养。1976年1月24日,在兰州病逝,骨灰盒被安放在兰州桦林山革命公墓。

 

 

 

0964段士楷少将简历:

段士楷(1919~1991)山西省霍县人。1937年入山西太原军政训练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纵队5团连政治指导员,决死第2纵队政治部干事、敌工股股长,保安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决死第2纵队第5团政治处代主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晋绥军区独立第5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7军21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场建处处长,空军后勤部营房机场管理部副部长、修建部第2副部长,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修建部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1月23日在北京逝世。

 

段士楷的故事:

段士楷是山西省霍县人,1919年出生。1937年入山西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纵队5团连指导员、纵队政治部干事、敌工股股长、保安旅政治部敌工科长、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敌工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晋绥军区独立5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7军21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晋中、太原、西南等战役。

1950年9月,军委去电7军,指名段士楷到空军报到。段士楷离开7军,到第2航校173班学习,这个班的学员有沙克(后授少将衔,空军军训部部长)、刘镇(后晋升少将衔,兰州军区空军政委)、王毓淮(后晋升少将衔,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张雍耿(后授少将衔,沈阳军区、济南军区空军政委)等18人,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 段士楷是近视眼,自知学不成飞行,便在领航等航空知识上下功夫。1951年,他在航校结业,任空军后勤部机场修建处处长。抗美援朝战争中,我方第一批在朝鲜修建4个机场,第二批在朝鲜修建3个机场,由国内调运水泥5万多吨,钢板36万块,段士楷领导场建处筹措前运。后任空军后勤部营房机场管理部副部长。

1953年夏,段士楷入闽勘选机场,台湾国民党情报工作也是了得,第二天电台就播出段士楷入闽勘选机场的消息。1954年段士楷在福建勘测途中车祸,左臂断成三截。伤愈后任空军修建部副部长。1955年指挥修建福州、晋江、惠安、龙田、漳州、连城机场。1958年,空军后勤部和修建部合并,定名为空军后勤部修建部,段士楷担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修建部部长。

1960和1961年,他参与指挥修建耒阳和柳河掘开式机库。1964年晋升少将。1971年,为准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奉周恩来之命,负责抢修笕桥机场。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0965段志清少将简历:

段志清(1914~2000)又名段子清,陕西省延长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第2路游击队第18支队分队长、中队长,红1军团第1师13团副排长、排长、副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团连长、副营长、营长,第3军分区司令部4科副科长,第2支队参谋长,第4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13团团长,东北独立第10师28团团长,第四野战军38军151师团长、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龙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钦州军分区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团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0年8月1日在广州逝世。

 

段志清的故事:

段志清是陕西延长人,1914年出生,又名段子清。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第2路游击队第18支队分队长、中队长、红1军团1师13团副排长、排长、副连长。参加了山城堡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团连长、副营长、营长、第3军分区司令部副科长、第2支队参谋长、4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13团团长、独立10师28团团长、第四野战军38军151师团长、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建国后,任广西军区龙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2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47军140师副师长,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回国后任广西军区钦州军分区司令员。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后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66段苏权少将简历:

段苏权(1916~1993)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茶陵县委书记,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6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独立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教育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热河、承德第11小组代表,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军长,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93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兰文昌。

 

段苏权的故事:

段苏权是湖南省茶陵县人,1916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只有14岁。1931年,段苏权担任共青团茶陵县委书记时,红7军和湘东南独立师在茶陵县的将军山打了一仗,段苏权参与了支前工作。当时在红7军的莫文骅看到支前群众达五六百人之多,风趣地说:“这么多担架队,就是我们参加战斗的红军都负伤,也不够他们抬的。”段苏权先后担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6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4年由黔东独立团、德江独立团、川黔边独立团和红6军团200多名伤病员组建黔东独立师,全师500多人,段苏权任政委,年仅18岁,当时他还是中共黔东特委书记。黔东独立师当时的任务是坚持黔东根据地,牵制当前敌人,掩护主力向湘西进军。黔东独立师在敌军包围中苦战10多天后,跳出外线,进入梵净山。在一次战斗中,段苏权被冷枪打伤右踝骨,不能行走。黔东独立师出川入贵,遭敌袭击,部队减员到300人,段苏权被抬出战场,一个老乡将他藏在一个山洞里,送给他一些草药治伤。段苏权左脚冻伤,失去3个足趾。段苏权在山洞里藏了20多天后,拖着伤腿,沿途乞讨回到茶陵养伤,以后到了延安。有人认为这对他1955年授少将衔有很大影响,认为他有“上将的希望,中将的资本”。段苏权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教育科科长、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曾率部收复张家口等城市。1945年后,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热河、承德小组中共代表。

1947年5月,段苏权担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指挥独5旅和独13旅参加夏季攻势。上黄旗一战,黄鹄显、陈仁麒的独13旅担任主攻,其39团善于平原作战和攻城战斗,不惯于山地作战,不会爬山,不善于先敌抢占制高点。段苏权急调有山地作战经验的詹大南、李光辉独5旅参战,此战毙俘敌300多人。段苏权接着指挥独5旅和独13旅打围场,毙俘敌600多人1947年8月,冀察热辽军区独立13旅、16旅、18旅组建成东野8纵,黄永胜担任司令员。1948年3月,段苏权出任8纵司令员。关于这一段,权延赤在《林彪将将》中描写到:他(程子华)已经见过三次林彪了,就为了坚持一个意见,给八纵换将,推荐段苏权替代黄永胜任司令员。第一次见林彪,他说:“黄永胜整天打牌跳舞,不干工作。”林彪说:“辽西三战三捷,八纵从地方部队上来不久,黄永胜当司令,半个月歼敌1万6千多人,打得不错。”第二次见林彪,他说:“黄永胜太霸道,什么都得他说了算。可部队里许多具体工作他又不管,他又要说了算,不许别人管……”林彪说:“不要搞山头,要团结,要能容人。无'度’不丈夫;不是毒,是度量。”第三次见林彪,他不得不说出不愿说的话:“黄永胜在生活作风上实在糟糕,用林总的话讲,他是有'贼心’也有'贼胆儿’,影响很不好……”他举了例子。林彪平平静静地听完,平平静静地说:“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个故事。刘邦问韩信:'我能将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能将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没有发火,反而笑了,说'你既然这么大本事,怎么被我捉来阶下,供我驱使了?’韩信不慌不忙说:'陛下不善将兵,却比韩信善于将将呢,所以我被捉到了阶下……’”程子华半响无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林彪用这句话送走了程子华。林彪面无表情地在屋里踱步,一边听程子华谈意见。知情人都奇怪,林彪见了他喜爱的将领和老部下,总是没什么说;对他不喜欢的将领,反而再忙也要耐着性子听完意见。上午,秘书见林彪精神很好,进来报告:“黄永胜来了,要跟林总汇报。”林彪目光不离军用地图,摆摆手:“告诉他,我要睡觉。”下午,秘书见林彪精神不好,满面疲惫,小声报告:“程子华又来了,跟他说你休息了?”林彪目光离开军用地图,两手搓搓脸说:“叫他来,我精神还好。”据“四野”一些老人讲,部队日常管理教育都是罗荣桓负责,林彪不大管,林彪只是一门心思琢磨打仗。他很少与干部谈话,只有冀察热辽的干部例外。因为他对冀察热辽分局及军区有意见,对其领导人也有意见,他们对东北的许多看法不一致。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意见不一致才要多听。”“永胜同志确有不少长处。”程子华尽量客观地说看法:“善于捕捉战机,强毅果敢过人,会打巧仗也能咬牙打硬仗,六次负伤,足够顽强。”他停顿片刻,望林彪。

林彪静气过人,听见和没听见一个样,脚步一直是匀速运动。“但他有个要命的短处:贪享乐好斗狠。他喜欢以己之长凌人,不喜欢别人触其短处。发展下去,对党、对军队、对他个人,我怕都会不利。”林彪继续踱他的步。“苏权同志的特点是忠诚老实,原则性强,组织纪律性强,从不胡来。”林彪还是踱他的步。程子华看不出态度,只好讲下去:“他和永胜恰恰相反,凡事谦以待人,谨言慎行。但也能打仗,长征时就是师政委;红军时期、抗战时期都打过漂亮仗。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地方工作都搞过,比较全面。”“讲这么多就不叫特点。”林彪立住脚,终于说话了:“讲特点只能讲一个。”“这个……”程子华沉吟再三,“忍辱负重。”“根据呢?”林彪重新踱步。“任弼时同志讲的。”林彪不语,还是匀速踱步。“长征时,他任独立师政委,负重伤被留下,沦为乞丐。靠讨饭活下来,又找回部队。受审查没怨言,职务安排低了没怨言……”“他自己对来八纵是什么态度?”林彪在桌子对面坐下,这是接近表态了。“他……”程子华略显尴尬,只能实话实说:“不大愿意。”林彪认真看一眼程子华,极轻微地点点头:“好吧,我和荣桓同志谈一下。”高级军事会议要开始了,黄永胜仍然留在林彪房间,胸脯扇个不停。“程子华、李运昌他们搞鬼,安插人!”黄永胜见没了别人,咬着牙根发泄,“段苏权是冀察热辽的人!”林彪平平淡淡地说:“苏权同志来谈过了,他不想去八纵。”“他是装样子!”“他说他对冀热察比较熟悉,那里条件也艰苦,他的长处是能吃苦,想留在那里干。”黄永胜怔怔地睁大眼睛,半天没有眨。林彪起身朝外走:“就这么定了,给你另安排。”“段苏权替我当司令,”黄永胜跟在林彪身后走,余愤难消:“我打的仗他替得了吗?”林彪在门口回头:“他打的仗你替得了吗?”黄永胜又是一怔。从井冈山打到东北,林彪从来没说过什么仗他打不了;他也从来不曾在战场上给林彪丢脸。“你能忍辱负重吗?”林彪再问一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1948年11月,8纵改编为45军,黄永胜取段苏权而代之,出任45军军长。林彪把段苏权留在了东北。林彪认为段苏权“弱一些。”段苏权留在东北军区作战处当处长。3个月后,罗荣桓同段苏权谈话:“你的问题是作风不泼辣,不善于坚持己见。但你为人忠厚,工作积极,作战勇敢。8纵受通报批评不能由你个人负责,纵队其他领导对你在军事上帮助不大。现在战争主要是讲组织,做做参谋工作对你是有好处的。但在分配工作上是不妥当的。”这次谈话之后,段苏权由作战处处长恢复原级别,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有人将此事报告林彪,林彪说:“我同意的。”1950年段苏权和曾克林这两位东野原纵队司令员到第一航校学习飞行,经过刻苦学习和354次飞行,段苏权通过了雅克─18 单飞空域。但是在高级教练机的训练中,段苏权没有飞出来,调到空军干部部分配工作,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空2军军长。

1951年,段苏权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空军第3军军长。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前方指挥所主任、志愿军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第二副司令员。1951年11月2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到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检查工作,恰遇空3师、空14师战机在清川江上空与美军F-86大机群相遇。这次战斗由段苏权指挥,当时我军机群高于敌机1000多公尺,刘亚楼介入指挥,要段苏权立刻命令机群下降高度,刘亚楼的意思是“敌人在山上,我们在山下,这样如果敌机发起攻击,我们就可以从山下溜跑”。“不行啊,一旦降低高度,我机群的优势就会丧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段苏权不同意刘亚楼的意见。“叫你降你就降,有什么可罗嗦的!”刘亚楼发了脾气。“不行,降低高度,变利为害,会机毁人亡!”“什么机毁人亡?这是命令!你立即执行!”刘亚楼说。空军副司令员刘震指斥道:“你是不是军人?是军人就服从命令!”苏联顾问也劝段苏权执行命令。段苏权下达了降低高度的命令,空3师师长袁彬和参谋长梁璞在无线电里呼叫,不同意降低高度,刘亚楼夺过话筒厉声下令:“要坚决降低高度!”结果敌机利用我降低高度的空子猛袭,我军6架飞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事后,刘亚楼到空3师做了检讨,但给毛泽东电报中,未报具体情况,只是说“由于组织指挥者失当所致”。 段苏权和空联司参谋长黄炜华不同意这份电报稿,坚持要把失利的真实原因写上。为此刘亚楼勃然大怒:“想干什么?前天,我已经在浪头机场全体飞行员大会上检讨了,难道还要写到电报上向主席检讨吗?”网上流行一时的《三军过后──解放军将领的传说》一文写道:1951年11月段苏权从东北空军司令员任上到大东沟志愿军空司协助刘震司令员指挥作战,他经历了米格─15喷气战斗机同美空军F─84战斗轰炸机和F─86战斗截击机激烈空战的所有阶段。他的指挥经验得到了前线指战员们的尊重,像“一搜索、二接敌、三攻击、四集合、五退出。现代快速飞机作战,实际上是先退出再集合”这样战评总结,当年那些文化程度低,飞行时数只有十几小时的飞行员如同背圣经,几十年后都记忆如初。段苏权是军人,每个军人都渴望战果。他是真正的军人,因为他对战果非常认真严谨。1953年志愿军空司上报战果指出我们的米格─15打美国的F─86是一比一平,即我们损失一架他们也损失一架,这是很不严肃很不科学的。根据段苏权在大东沟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和后来的复查,我们两架拼掉人家一架已是很不错的了,但志愿军空司和军委空军压制了段苏权的意见。谎报军功,事关重大,段苏权克尽职守,再次上报志愿军司令员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并附上1953年2月18日到4月28日,24名飞行员40天战绩和损失的原始资料。1953年秋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全国都在庆祝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然而空军的日子很不好过,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肖华为此作书面检讨,志愿军空司主要负责人党内处分和行政降职,空军党委的结论中说:段苏权同志的报告对空军建设是有贡献的,不然战果问题不好交待,完全同意段的报告。此后志愿军空战结果被压缩一半。段苏权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

遗憾的是,段苏权同6年后的彭德怀一样为正直和坦率付出了代价。空军党委结论的墨迹未干,1953年底段成为审干重点,重点调查35年黔东独立师被强敌打散到37年段重新归队的那段历史,一调查就是三年。1955年9月全军授衔,段苏权因“有历史遗留问题”被“暂授少将”。段苏权的职务是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1955年,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权延赤是这样描写的:授衔那天,站在他周围的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团长;在他的前排,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行列中,有几位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师长;再前排,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行列中,站着当年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的的一大批神采飞扬的将军。肖文玖将军小声说:“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段苏权淡淡一笑:“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漆远渥将军说:“老段,这一个花你还扛它作什么?”段苏权仍是淡淡一笑:“组织上给的我怎么不扛?”皮定钧将军说:“老段,才让你任个战略教研室副主任,你还干个啥?”段苏权还是淡淡一笑:“这是组织上决定的,我服从。”相反,《三军过后──解放军将领的传说》的描写是:55年国庆节南京军事学院授衔仪式前半小时,段苏权扯下将官服肩章上的那颗星:不去开会了,这个玩意我也不戴了!我觉得权延赤的描写更合逻辑,否则不会有后来周恩来对他的重用,聂荣臻、刘伯承对他的评价。段苏权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

1963年,老挝人民党总书记凯山向中国提出,派一个工作组去老挝调查研究,帮助老挝革命。外交部拟选调一名有根据地工作经验和掌握武装斗争、有战略思想的少将级干部担任组长,周恩来提出让段苏权当组长。周恩来说:弼时同志跟我介绍过,苏权这个人有办法,能吃苦,能经受挫折,有韧性,对事业忠诚。他在湘赣搞过根据地,搞过地方工作。红军时期当过独立师政委、在四野8纵当过司令,参加过3人小组,跟美国人和国民党搞过政治斗争,现在是高军院的副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这个人能上能下,派他去老挝,我看可以胜任。段苏权去老挝之前,晋见了聂荣臻元帅和刘伯承元帅,聂荣臻称他是个“规矩人”,刘伯承称他是“党性很强的人”,“能坚持正确意见,坚持做老实人”。段苏权到老挝之后,到农村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鉴于老挝和越南的特殊关系,段苏权在老挝轻易不提“老挝应该如何如何做”,只讲中国当年是如何做的。在段苏权的影响下,巴特寮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凯山也同意把寮中央的7个乡建成根据地。1964年7月,出访越南的周恩来在河内召见了段苏权,段苏权详细汇报了老挝的情况。当时在老挝经常有敌机的轰炸。有一次段苏权回北京汇报工作,周恩来问他:“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讲得是谁?鼓励去老挝工作的同志要有马援的精神。段苏权在老挝住的岩洞,被称为“老段府”。段苏权以自己身经百战的体会,向凯山和越南顾问谈了战略方针问题。他还到巴特寮基层部队做了调查研究。应凯山的要求,段苏权给凯山讲解过《矛盾论》、《实践论》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凯山称他为老师。

1965年10月,邓小平接见凯山,段苏权在座。凯山向邓小平请教什么叫歼灭战,邓小平说:这些具体问题不要问我,你问段苏权就可以。他当过军长,打过不少歼灭战,他可以回答你。邓小平指着段苏权说:他是打过多次仗的人,是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的,是个将军。现在没资格当将军了,因为没有军衔了。他现在的官衔只能是组长。1965年12月3日,毛泽东在上海接见凯山,段苏权作陪。凯山告诉毛泽东,段苏权的工作组给了他们很多帮助,毛泽东问段苏权:“段苏权,你在平北工作过吧?”文革开始后,毛泽东接见回国参加文革的驻外使节,毛泽东对段苏权说:“苏权同志也认识么,你是大青山的吧?”段苏权欠身回答:“主席,我是平北。”“噢,是聂帅领导的。抗日战争,晋察冀的工作搞得好。”

1967年,中央决定将驻桑怒工作组改成桑怒联络组,段苏权回国,1968年联络组撤回。“文化大革命”发展到“揪军内一小撮”。有人说:“段苏权也不能放,他在东北夺过黄总长的权。”黄永胜摇头:“那是程子华,不是段苏权。不要动他了,那是个老实人。”吴法宪说:“他才授个少将,是低了,可是他从来没跟老帅们讲,这样的人不要再搞他了。”段苏权淡泊宁静,按于本分。有一次他到昆明出差,没有找熟人,悄悄住进招待所,在入住登记时,他在干部级别一栏据实填了6级,服务员不相信,自作主张改成16级,并把他安排在一个3人房,段苏权竟然听之任之。段苏权回国后历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政委。

 

    

0967段思英少将简历:

段思英(1917~)陕西省延川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224团民运干事、连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营组织干事,冀鲁豫支队2大队营教导员,冀鲁豫军区第4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第1团政治委员,第7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第3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独立第2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30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铜仁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贵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段思英的故事:

段思英是陕西延川人,1917年出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陕北红军学校学习,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224团民运干事、连指导员。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98团营组织干事、冀鲁豫支队2大队营教导员、冀鲁豫军区4团政治处组织股长、1团政委、第7军分区政治处副主任、第3支队政委。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独立2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14军30师副政委。参加了出击陇海路,鲁西南、睢杞、淮海等战役。建国后,任贵州军区分区政委兼中共铜仁地委书记、师政委。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后任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3军政委。

13军的前身是红军的红31军、八路军129师386旅、中原野战军4纵10旅、13旅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

1930年12月,六霍、商南起义的红3师一部和红2师两个连及六霍补充营合编未红1军3师7团,共500余人。1931年1月,7团改称红4军独立团,2月独立团扩编未教导2师3月,与鄂东警卫2团组成红4军12师,10月,以12师师部和34团为基础,加上红10师28团、红11师31团,组成红25师73师。1933年,73师扩编为红31军。1937年8月,红31军改编为129师386旅。1945年,386旅改编为中原野战军4纵10旅。1949年,中原野战军4纵10旅、13旅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组成了第13军。13军在河南省组建后,转战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最后到了云南。

1967年12月,昆明军区党委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呈交《关于在部队中肃清大叛徒薄一波影响的报告》,报告中说:“必须在部队中彻底肃清叛徒薄一波的流毒,坚决支持革命群众起来揭发批判,一定要把薄一波的死党揪出来,同时要求军区党委成员和其他过去与薄一波有过来往或知道情况的干部应当向党作交待。”12月27日,周恩来、康生、谢富治在北京接见昆明军区和云南省军区领导干部时,康生说:“要分析一下,有的人要在13军、14军肃清薄一波的影响,他们形式上是反薄一波,实际上是扩大薄一波的影响,起码可以说是形'左’实右。这种口号是彻底瓦解解放军,是自毁长城。”周恩来说:“这是别有用心,”康生说:“毛主席是信任13、14军的,派他们守边疆,怎么能说是薄一波的队伍?13、14军要挺起胸来,不要怕,要稳下来。毛主席、林副主席、中央信任13、14军。有人提出把13、14军说成是李成芳的部队,说成是李成芳的死党,是保李成芳的势力,要坚决反对。13、14军是毛主席的部队,要把这些打电话告诉两军,但不能以这个去压别人,压对方。”12月31日,毛泽东接见昆明军区和云南省军区领导干部时,13军军长吴效闵和政委段思英均在座。实际上13军是倾向于“八派”的。云南省和昆明市成立革命委员会时,段思英担任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常委、昆明市革命委员会主任。段思英后来担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

 

    

0968段焕竞少将简历:

段焕竞(1911~1998)湖南省茶陵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茶陵县游击队排长,红18师第52团副连长、连长,湘赣军区红五团营长,湘赣游击司令部游击大队参谋长兼第1支队支队长,红5团代团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营长,团参谋长,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6团团长,新四军第1师2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旅长,第11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9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10月19日在南京逝世。夫人李珊。

 

段焕竞的故事:

小时候,读过一篇回忆录《坚持在湘赣边区》,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他与李发姑的传奇婚恋,以致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段焕竞少将。文革期间,将军的名字消失了。文革后,在报纸上看到了他的名字,那时他已是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了。

段焕竞,1911年出生于湖南茶陵。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段焕竞在红18师52团担任过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1934年7 月下旬,活动在湘赣根据地的红十七师奉命西征,留下来的地方武装大约还有5000人。红军主力部队临行之前,湘赣省军区司令员王震把正在红6军团随营学校学习并担任政治大队大队长的段焕竞叫去,拍着他的肩膀说:“书暂时不能念了,你带大家去红5团。从现在起,你的职务是红5团的营长。”从红6军团西征之后的8 月起,湘赣省的三年游击战争也就开始了。10月,湘赣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率领党政军机关和红5团离开永新,进入武功山内。1934年旧历年底,省军区司令员彭辉明战死,武功山斗争进入极其艰苦的时期。红5团的政委也叛变了,敌军进剿,天寒地冻,缺衣少粮。伤亡和失散的人渐增多,却没有补充。1935年春,段焕竞所在的红5团,已经由原来的1500余人减少到不足600人,而进山以前的5000 人马,总数加起来也不到1500人。1935年4月下旬,段焕竞他们离开莲花县柑子山,踏上南下的征途。两个月的千辛万苦,拼生搏死,他们非但没有在湘南站住脚,反而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部队丧失殆尽。等他们不得已再回到武功山里时,出发时的800人连段焕竞在内还剩下18人。

1935年6月,湘赣棋盘山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湘赣三年游击战争最重要的转折点。段焕竞被选为临时省委常委,临时省委将部队分编为三个大队,以后扩充到6个大队,段焕竞是湘赣游击司令部参谋长兼一大队大队长,刘培善任政委(后授中将衔)。1936年底,武功山已重新成为红军游击队自由来往的地区。游击战的范围逐渐向山下村镇扩大和深入,兵力不断增强,湘赣独立团番号恢复,段焕竞兼任独立团团长。1937年农历正月十五,他们乘“闹元宵”的时机,袭击永新城西北大镇澧田,此后又长途奔袭安福县的大镇洲湖,枪毙敌县长,使得江西守敌大为惊恐。在这次战斗中,段焕竞腿部中弹负伤。1937年秋,陈毅上山,找到刘培善和段焕竞。因为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加上陈毅的介绍信没有抬头,没有公章,刘培善和段焕竞始终不信任陈毅,只能把他送到谭余保处。不久,坚持湘赣游击根据地的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2团,段焕竞是2团的营长。

1938年夏,段焕竞率部与丹阳抗日自卫团司令管文蔚会师后,便积极寻找打击日寇的战机。段焕竞与管文蔚有一次谈到,位于沪宁线的丹阳、镇江之间有个新丰站,站里驻扎着一个中队的日军和少数伪军。气焰十分嚣张。他们主张首先消灭这些敌人。作战计划得到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批准。他们决定在7月1日晚上,由管文蔚率自卫团对日军控制的铁路、公路和电话线进行破坏,段焕竞等指挥一部分主力,对新丰火车站先围后攻。当夜,段焕竞率部向新丰突击。新四军突击队摸进车站,把日军挂在墙上的枪一支支摸出来,不料碰响了日军在车站安置的警铃。日军从睡梦中惊醒后,赤身裸体与我军混战一场,双方互有伤亡。新四军主力从外猛攻,车站里到处是日军尸体。战斗僵持了一个多小时,日军死守在碉堡式大楼里顽抗,驻守镇江的敌军闻讯后,开始向这里增援。恰巧那天新四军带有煤油,段焕竞想到“火攻”两字,于是找来干柴枯草堆在火车站的兵营墙下,浇上煤油点火。顿时冲天大火将兵营烧成一片火海,敌人的火力点变哑了。两小时后,得胜的新四军迅速撤出战斗。这一仗歼灭日军1小队40余人,缴获步枪10余支,迫使南京到上海的铁路一天多不能通车。段焕竞历任2团参谋长、6团团长、1师2旅副旅长。1940年,段焕竞在一次战斗中身受重伤。解放战争时期,段焕竞任华中野战军6纵副司令员、华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11纵31旅旅长、11纵参谋长、副司令员、29军副军长。建国后,任29军军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

1953年,段焕竞入朝,在38军任副军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回国后,历任29军军长、28军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段焕竞1998年去世,骨灰安葬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院内。

 

    

0969段德彰少将简历:

段德彰(1913~1999)原名段箕权。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特科学校政治教员、连政治指导员,红一方面军教导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军大学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西峰县工委书记,陇东特委统战部部长,陇东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热东地委书记,冀东党校组教科科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6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政治委员,海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海舰队第二政治委员,南海舰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9年1月16日在上海逝世。

 

段德彰的故事:

段德彰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13年出生,原名箕权。读过6年私塾和6年小学“洋学堂”,在家乡被乡亲们称之为“先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段德彰1932年参加红军后,被送到瑞金工农红军学校第4期学习,后转到第5期学习。不久学校开办军政教员学习班,他考取政治教员学习班,学习苏维埃建设专业,1933年8月毕业后,留在瑞金工农红军学校任教,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0月,中革军委下令分编工农红军学校,以红校工兵营、炮兵连、重机关枪连、防空和装甲连为基础组建红军特科学校,段德彰任该校工兵营1连政治指导员和政治教员,稍后调到校部任指导员,后来调到炮兵营任政治主任教员。当时在学校生活很艰苦,经常吃不饱饭,段德彰就和几个教员提着用松火点燃的火篮子,晚上到稻田里抓青蛙充饥。离开红军特科学校后,段德彰在红一方面军教导师政治部任宣传科科长,红军大学营政委、团政委。也许因为他参加红军前做过地方地方工作,又学过苏维埃建设专业,整个抗日战争,段德彰都在地方工作。解放战争,他在东北担任过地委书记、党校科长,后回到部队,担任东北野战军9纵副政委、46军副政委。建国后,段德彰历任海军青岛基地政委、海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海舰队第二政委、南海舰队政委。段德彰在海军青岛基地担任政委时,苏联向青岛基地派了首席专家,第一次见面,基地司令员易耀彩向首席专家介绍段德彰和基地参谋长杨国宇,首席专家无礼地打断了易耀彩的介绍,出了一道数学题让杨国宇做,杨国宇和易耀彩、段德彰都不会,场面十分难堪。沉默了一会儿,段德彰斯斯文文地对首席专家说:我们三个都是穷孩子,从小就当红军,没上过大学,也没有当过海军,今后请专家多帮助。

1952年,段德彰升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后,在海军开展了立功创模活动,筹办了海军首届英模代表会议。离休后的段德彰,每年都为希望工程捐款,先后资助了10名失学儿童。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去世。

 

    

0970洪水少将简历:

洪水(1906~1956)原名武元博、阮山。越南河内市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广东省东江游击队连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34师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红军学校工农剧社社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晋东北地委宣传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抗敌报社社长、宣传科科长。1945年应越南劳动党之邀赴越南参加抗法战争,任第4、5战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1年回中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10月21日在越南河内逝世。夫人陈剑戈。

 

洪水的故事:

开国将帅中,有一位越南人,名叫洪水。洪水原名武元博、又名阮山,1908年10月1日 出生于越南河内一个房产主兼地主家庭。5岁进入法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15岁就读于河内北圻师范学校,毕业后,只身去法国寻求真理,在那里结识胡志明,成为胡志明的亲密战友。不久洪水回越南,从事学生活动。1924年,胡志明来到广州,他号召国内以及旅居国外的越南爱国青年到广州来。洪水响应号召,放弃了优裕的家庭生活,于1925年初到达广州。他认识了周恩来、李富春、蔡畅、陈延年、陈乔年。他和黄文欢、范文同等一起参加了胡志明主办的越南革命青年训练班,成为越南早期的共产党人之一。在课堂上,他认识了讲课的教员毛泽东、刘少奇、彭湃等。训练班结束后,经蔡畅介绍,进入黄埔军校,成了一名黄埔生,他是第4期步科,和林彪同班。1926年毕业后,留在黄埔军校工作。

1927年,他毅然退出国民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11日,洪水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洪水随聂荣臻、叶剑英到香港,后由越南党组织安排随胡志明转移到泰国。1928年6月,在胡志明的指示下,洪水再次来到中国,先在香港海员工会从事工运,后到广东东江参加了东江游击队,任连政治委员。洪水还有个名字叫鸿秀,同志们认为这个名字太女性化,洪水看到国民党一张传单说红军是洪水猛兽,就改名为洪水。1930 年4月,他调到闽西的红12军,先后任政治部宣传科长、34师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历经百战,成为红军中一位出色的政工领导干部。1932年10月,洪水奉命调进中央苏区首都瑞金,进入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后留校担任教员。当时洪水非常活跃,他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剧社──工农剧社的社长。经常教唱歌、跳舞、弹琴,编剧演戏。

1934年,洪水以少数民族京族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洪水认识到毛泽东的路线才是正确路线,因而坚定地支持和跟随毛泽东,抵制和反对“左”倾错误路线,结果被“左”倾当权者打成“高级特务”,开除党籍。但洪水毫不屈服。在朱德、刘伯承的关心下,他调进红一方面军陈赓干部团,参加了长征。洪水是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四个外国人之一,但他长征时已与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别无二致,就连说话也判断不出是一位异域人。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洪水随朱德、刘伯承来到四方面军组成的左路军工作。由于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阴谋,支持朱德、刘伯承北上抗日的正确主张,洪水又惹怒了张国焘,将他在长征途中刚刚恢复的党籍再次开除,外加上一顶“国际间谍”的帽子。张国焘要枪毙他,刘伯承坚持不同意,就是这样,洪水仍然跟着左路军第二次爬雪山、过草地,又经历了一次磨难。在转战到西康甘孜一带时,部队被打散,他只身一人藏在藏民家里,放羊、放骆驼、讨饭,历尽了千辛万苦,于1936年6月走到延安。在延安,洪水进入红军大学一科学习。1937年在抗大二期学习,后到红军总政治部民运部工作。抗日战争刚开始,洪水被派到山西五台县东冶区当民运干部,阎锡山的岳丈家有钱不出钱,有枪不出枪,洪水摸清了阎锡山的岳丈家的底细,发动群众“借”了几百支长短枪,按田亩和经济收入摊派了合理负担。阎锡山的岳丈家向阎锡山告了洪水的状,气得阎锡山大骂:“洪水洪水,简直洪水猛兽”。阎锡山为洪水的借枪事件找了正在太原的周恩来,并以牺盟会这个统战组织的名义,一级一级朝下压,逼着我党处理洪水。结果洪水被调到晋察冀军区,并第三次被开除党籍,不过这次是为了应付阎锡山,洪水到了晋察冀军区,就恢复了党籍。洪水在晋察冀军区担任《抗敌报》第一任社长。他多才多艺,不但写理论文章、通讯,也写杂文、诗歌,对晋察冀边区的抗战宣传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1938年,洪水在晋察冀军区与白求恩相遇。白求恩为洪水做了痔疮手术,为了节省麻药,洪水主动要求手术不用麻药,白求恩给洪水一块纱布,让他疼痛时咬住,以免舌头和牙齿受损伤,洪水拒绝了。手术结束后,白求恩说:“洪,好样的,你真勇敢!”1945年8月,胡志明领导了越南“八月革命” ,迫切需要大批干部,特别是军事干部回国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洪水毅然决定辞别在中国的妻儿,回去报效祖国。临行前,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接见了他,毛泽东说:“小洪,我们和你是依依惜别,只能同意你走,那里是你的祖国嘛。条件艰苦,就得艰苦奋斗。我们了解你,你是个好同志。可你到了越南,一定要和越南同志搞好团结”。毛泽东半开玩笑地说:“洪水的性格是执着、透明的。这样的干部使用得好,是驰骋千里的骏马,否则就是爱尥蹶子的马,使用不好,他还会踢人哩。”洪水到重庆,参加了国共谈判的会务工作后,回到越南后。他改名阮山,任越南南方抗战委员会主席,同时担任四战区司令员兼政委和5战区司令员兼政委,具体领导越南南方抗法战争。在洪水的领导下,四战区、5战区的敌后游击战争及生产自给工作都开创了新局面。1948年,被授予越南人民军少将军衔。可是,洪水虽然战功赫赫,但由于他同越共其他领导人在革命道路、方针策略上不一致,逐渐受到孤立、排挤,处境困难。

1950年,胡志明秘密访华,向中共中央提出援越抗法的请求。中共中央派罗贵波、韦国清、陈赓先后去越南。胡志明通过罗贵波提出,希望派洪水回中国,加强越中两党、两国、两军的联络,协调援越抗法的相关事宜。中共中央同意洪水回中国工作。同年洪水回到中国,住在中南海,在中央统战部二处越南组任负责人。年底,洪水参与筹备和组建中联部的工作。1951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1期学习,1954年毕业,先后担任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总参《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前,洪水开始被定为正师级。有人认为定得太低了,但他毫无怨言,一切听从组织安排。后来,还是周总理为他反映了情况。毛主席立即指示有关领导,指出洪水是黄埔时期参加军队的,至少应该定为正军级。这样,洪水被重新定为正军级。

1955年洪水被授予少将衔,并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有资料说,有关部门为洪水上报的军衔是中将,因他是越南人,有关部门特地征求了胡志明的意见。胡志明认为洪水的中国军衔还是与越南军衔一致为好,所以洪水的军衔最终定为少将。洪水曾随叶剑英到辽东半岛,参加指挥反登陆演习。1956年初,洪水被检查出患有胃癌,已经到了晚期。他提出了回越南的要求,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回国前,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了他,毛泽东说:“小洪,去年国庆节,我在天安门城楼上看见你的时候,你还挺好,身体挺结实的,怎么现在出了毛病?我们没照顾好你,没照顾好”。洪水说:“哪里,主席和中央一直非常关心我,对我照顾得很好了。我和彭总、黄总经常见面。彭总还到我家里探望过。叶帅是我的老领导,我们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毛泽东说:“洪水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了几十年,中国人民永远感谢你。” 毛泽东说:“小洪啊,你回去好好治病,病好了,我们希望你还回来”。 周恩来问起洪水的病情,追忆起战争年代相处的日子,说着说着,三个人都哭了。彭德怀按照国家元首的规格,为他安排了专列。彭德怀、叶剑英元帅和两百多名将军到北京火车站送行,挥泪而别,场面十分悲壮。9月底,胡志明主席亲自到河内火车站迎接他。河内主席府有两座一模一样的法国式小楼,胡志明住了一座,另一座给了洪水。10月21日,这位戎马一生、带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与世长辞,年仅48岁。越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洪水在越南干部、群众中威信很高,尤其受到战士们的崇拜。他故去后,老百姓捐资为他修了庙。

 

    

0971宫乃泉少将简历:

宫乃泉(1910~1975)辽宁省营口市人。1937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4军卫生处医务主任,江北指挥部卫生部部长,第2师卫生部部长,新四军卫生部第一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兼白求恩医学院院长,山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山东省卫生厅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兼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上海医学院院长,上海第2医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4月20日在北京逝世。

 

宫乃泉的故事:

宫乃泉是辽宁省营口市人,1910年出生。1928年毕业于沈阳第一工业专科学校,考入奉天医学院,1935年毕业后,到国民党政府卫生模范实验县山东邹县工作。1936年到福州协和医院当外科医生。同年到汉口,找到新四军办事处,要求参加革命。宫乃泉1937年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军部医务主任,参与组建新四军军医处。1938年负责筹建小河口后方医院和南堡医院。他在消灭虱子和治疗疥疮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在军医处举办了三期卫生干部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医疗骨干。宫乃泉用比较高的标准开展工作,取得了成效。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采访新四军后说:“我看过许多军队的卫生工作和军医院,你们新四军是其中最好的,我一定要向全世界宣传报导。”刘少奇说:“乃泉同志像一把利斧,多硬的木头,经他一劈,就裂为两半,任何困难环境都阻挡不了他进行工作。” 宫乃泉是新四军的“四大名医”之一。

1939年到1944年,他担任江北指挥部卫生部部长、新四军2师卫生部部长、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在江北指挥部卫生部,他充实加强了医疗卫生机构,开办卫生训练班,解决了卫生干部缺乏的问题。在新四军2师,他明确了培养医务干部、开展部队卫生工作、医院建设三大任务。1940年日军扫荡时,刘少奇专门指示要保护好宫乃泉。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他创办了《医务生活》杂志和出版社,坚持办了12年。1942年,他和沈其震创办了华中医学院,三个月后因战争形势紧张停办。宫乃泉将华中医学院改为医务人员研究班,依托江淮大学继续培养人才。在新四军卫生部,他负责培养全军医药专业人才。1945年,他组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兼任院长。

解放战争时期,宫乃泉任山东军区卫生部部长。1947年,他创办了山东第5国际和平医院,成为华东的医疗中心。济南战役,宫乃泉部署医院靠前抢救伤员,使死亡率由3%降低到2.15%。

建国后,宫乃泉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参与领导了华东地区医务人员思想改造运动、爱国卫生运动和防疫运动。他组建了上海第一医学院和上海第二医学院,兼任两院院长。1951年,中央军委决定在上海成立军事医学科学院,宫乃泉出任第一任院长,他负责筹建这一中国军事医学研究的最高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任务一是研究我军需要解决的医学技术问题,二是成为军委卫生部的技术参谋,三是担负部队高级卫生干部的进修、教育工作。军事医学科学院由巴斯德研究所和上海法租界卫生所改建而成,后迁到北京。1952年,宫乃泉赴东北和朝鲜开展反细菌战调查,这次调查得到国际科学委员会的承认,该委员会向全世界公布了“黑皮书”。

1953年,他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整风期间,他针对我军业务建设、业务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写了三篇文章,被划为右派分子。1959年他下放到西藏军区卫生处任副处长,经他建议,总部派遣一批知名专家进藏为平叛斗争中的伤病员进行专科治疗。1960年他负责筹建西藏军区总医院的具体工作。1961年,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62年任部长。他在人才培养和装备更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十分重视医学图书馆的建设。文革期间,他遭受迫害,被停止工作,精神陷于错乱的边缘。他1975年去世,终年65岁。1979年,总政治部为他平反,恢复名誉。着有《战伤疗法》,译有《苏联的医学和保健》。

 

 

 

0972姜钟少将简历:

姜钟(1919~)原名姜心登。四川省平昌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中共汶川县委秘书,绥靖县委秘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科员、股长、副科长、1处助理员、3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1处副处长,华北革命大学第4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工程学校2部主任、教育长,军委技术部干部学校副校长,西南2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3部业务指导局局长、副部长、第一副部长、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姜钟的故事:

姜钟是四川省平昌县人,1919年出生佃农家庭,原名心登。年幼生活困苦,瓜菜半年粮,荒年以草根树皮充饥。姜钟9岁时,被父亲送进私塾,读了4年书。

1933年,姜钟不满14岁,已经担任了儿童团团长。他听了张国焘的讲话后,报名参加了红军,在红30军政治部宣传队工作。反“六路围攻”时,他患了重病,经民间老中医用偏方才治好,因无法回到部队,先后在汶川、绥靖县委担任少共秘书。1936年,姜钟到红四方面军党校学习,1937年到中央党校学习,后到陕北公学工作。

1938年,姜钟被调到军委2局训练班学习外语,以后长期在隐蔽战线从事机要情报工作,历任科员、股长、副科长、协理员、助理员、科长。

1946年2月,姜钟任军委2局12训练班主任,培养技术侦察业务人员。1947年4月,他担任军委2局1中队中队长,从事技术侦察工作。1948年4月,他担任军委2局1处副处长,该处处长由军委2局副局长王永浚(1955年授少将军衔)兼任,政委是贺俊侦(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三大战役时,国民党军加强了保密工作,我军技术侦察工作遇到许多困难。2局1处经过努力,跟上了敌军技术上的变化,出色地完成了情报保障任务。

建国后,中央军委在华北革命大学办了一个技术侦察情报工作的培训班,姜钟是培训班的负责人。1950年,他调到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任二部主任,二部负责培养技术侦察工程人员。1951年他担任军委工程学校教育长,主持全校日常工作。1952年成立军委技术部干部学校,他担任副校长。

1954年,姜钟担任军委技术部西南技术局局长,负责抗法援越战争的情报保障任务。1957年,组建总参三部4局,负责对一些国家的技术侦察工作,姜钟担任局长。有一次完成了特殊的任务,贺龙元帅设宴慰劳姜钟和4局有功人员。

1960年,姜钟担任总参三部业务指导局局长,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62年升任总参三部副部长,1982年升任总参三部部长,1984年主动申请离休。

 

 

 

 

0973姜齐贤少将简历:

姜齐贤(1905~1976)湖南省湘乡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医务主任、军医处处长,红1军团卫生部副部长、部长,红一方面军卫生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卫生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军委高级后勤学校副校长,后勤学院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兽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农垦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

 

姜齐贤的故事:

姜齐贤是湖南省湘乡人,1905年出生。湘雅医学院毕业,在湘军3师12团任军医,参加北伐,后在国民党9师50团任卫生队长、中校军医主任。1930年12月,姜齐贤在第三次反围剿中被红军俘虏,亲手捉他的是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红军将领耿飚。耿飚当时是红3军9师的作战参谋,他在打扫战场时,在一个临时厕所里捉到姜齐贤的。当时姜齐贤掏出一块怀表:“老总,一点小意思。”耿飚□严肃地说:“收起来。”姜齐贤跪在地下哭了起来:“老总啊!可怜我上有……”“知道,你上有80岁老母,下有怀抱小儿,对不对?”耿飚打断他的话。姜齐贤更慌了,连说:“开恩开恩,没齿不忘。”耿飚问:“听口音你是长沙人!”“对头,对头。”一听是老乡,耿飚口气也缓和了:“贵姓?在那边干什么的?”“敝姓姜,是医官。”

耿飚想起红军急缺医务人员,就把姜齐贤带到军部,姜齐贤就这样参加了红军。姜齐贤在红军时期,历任红3军7师医务主任、军医处处长、红1军团卫生部副部长、部长。1932年,他在红1军团卫生部组织看护训练大队,一直坚持办到陕北。1936年任红一方面军卫生部部长,成为中央红军医疗权威之一。他是一名外科医生,外号叫“姜胡子”。很多场合,碰到急救伤员,不少领导都着急地说:“嗨!姜齐贤不在这!”经姜齐贤的手,救活了不少红军将领。姜齐贤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次耿飚在战斗中受了伤,还是姜齐贤给治疗好的。红军准备长征时,耿□正患疟疾,姜齐贤检查了耿□的病情,向陈光师长建议,把耿□留在当地养病。耿□通过和姜齐贤的特殊关系,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找陈光师长和刘亚楼政委软缠硬磨,才跟着部队长征。红军东征时,肖华腿部负伤,姜齐贤为肖华的手术主刀。姜齐贤仔细检查了肖华的伤口,发现打中他的是一颗炸子,几十块弹片嵌进了肉里,没有麻药,没有手术台,就连手术刀也没有,肖华躺在土炕上,嘴里咬着一条毛巾,姜齐贤借了老乡的一把菜刀,在火上烤了烤,一点一点从肖华的腿上取出了一大包弹片和碎骨头。

1937年,姜齐贤主持制定了《卫生部门暂行工作条例》、《暂行卫生法规》,系统总结了我军卫生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推进了我军卫生工作的制度化。有一次姜齐贤和毛泽东、朱德、林伯渠谈工作时,谈及自己母亲已70高龄,最近来信提到父亲四年前去世,鼓励他努力工作,为民族解放竭尽全力,毛泽东大为感动,请林伯渠在一块红稠布上代书“国之贤母”四个大字,毛泽东亲书“姜母刘太夫人七十寿辰志庆,毛泽东敬祝”,朱德也题写了祝寿诗。抗日战争时期,姜齐贤任八路军总卫生部部长。1942年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兼政委,他在晋察冀军区设立全区医药指导委员会,创办《卫生建设》,教育医务人员树立专业思想,正确处理医院管理上医疗、政治、行政三者的关系,调训在职卫生工作人员,组织卫生部门支援地方卫生建设,使晋察冀军区的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政委。

建国后,姜齐贤担任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后勤学院教育长、总后勤部兽医局局长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姜齐贤转业任国务院农垦部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书记。文革时,1966年10月,新疆学生到农垦部闹事,周恩来批示谭震林即告农垦部副部长肖克、陈漫远和姜齐贤:应沉住气,学生来闹要挺身而出,负起责任,是错误就承认,保证必改。如不是,也要好好解释,不要伤及别人。姜齐贤1976年去世。

 

 

 

 

0974姜林东少将简历:

姜林东(1918~)山东省牟平县人。1937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队助理员,中共河南鹿邑县委书记,新四军第6支队2总队4团营政治委员,总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兼敌工科科长,新四军第4师9旅27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团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8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1军62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姜林东的故事:

姜林东是山东牟平人,1918年出生于中农家庭,曾用名姜连登。7岁入私塾,13岁读高小,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莱阳第二乡村师范,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姜林东和4名同学,以转学为名,背着家庭,骑自行车从临沂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经办事处介绍入陕北公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学习结业,留校任19队助理员,调入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一期组织训练班学习,学习期满,参加中国问题研究组学习。年底,随李先念南下,到河南漯河时,分配到新四军第6支队工作。1939年,被派往友军魏风楼部做统战工作,任魏风楼部政治部科长,兼任中共鹿邑县委书记,10月返回新四军第6支队,任2总队4团2营政委,1940年任4总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兼敌工科科长、3支队9团组织股股长。1942年任9旅27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1946年入山东军政大学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2纵9旅27团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2纵6师18团副政委、政委、第三野战军21军62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1950年任21军62师副政委、政委,1952年任21军政治部副主任。1953年入朝,任志愿军21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1954年升任21军政治部主任。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回国,1957年入解放军政治学院高级速成系,1958年毕业。1960年任21军副政委,1964年任21军政委,1965年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9年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75年任广州军区副政委。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0975姜茂生少将简历:

姜茂生(1912~1985)广西凤山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班长,闽西红军独立第8团政治处宣传员,闽西南交通站站长,第3支队1大队大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第2支队独立营政治委员,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8团参谋长、团长,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上干队队长、第9分校副教育长,1师教导团参谋长、苏浙皖联合抗日司令部参谋长,苏中军区特务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独立旅1团团长,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8旅52团团长,第6纵队18师参谋长,两广纵队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玉林军分区司令员,容县军分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12月11日在南宁逝世。

 

姜茂生的故事:

姜茂生是广西凤山县人,出身贫农,13岁时母亲因病饿而死,父亲带着全家外出逃荒,结果父亲、哥哥、姐姐饿死,妹妹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弟弟被遗弃在路上,仅剩下姜茂生一人回到凤山县。姜茂生1929年在百色参加红军,在红7军第2纵队2营6连1排当战士,随张云逸从右江出发,历时8个多月,行程7000多里,转战到中央苏区,调到军政治保卫队当班长。

1932年,姜茂生到兵运培训班学习后,打入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历时两年,动员一批国民党兵倒戈参加红军。1934年回到闽西红军独立8团当宣传员,坚持了三年南方游击战争。姜茂生后在红8团任2连指导员。敌军第1次清剿时,红8团兵分两路,团部和1、3、5连朝安全方向转移,2、4连边打边退,吸引敌军上了紫金山,被敌包围。姜茂生带领一个小分队占领了几个山头,与敌纠缠,牵制敌军,2连和4连乘黑夜突围成功。姜茂生指挥小分队打了两天两夜麻雀战,最终也突出重围,未受损失。秋,姜茂生在一次遭遇战中左手负伤,休养了2个月后,要求分配工作。上级决定要他到闽西南交通站任站长。这个交通站有12个人,负责短线交通、采办物资、筹集粮食,还办了一个被服厂。当时敌人封锁十分严密,为防止敌人的破坏,姜茂生开辟了三条交通线,确保了联系畅通。岩永交通线有个村子里的地主和土匪勾结,对交通线有威胁,姜茂生带人闯进地主的大院,地主越墙而逃,姜茂生一枪击中地主的腹部,地主逃到山里就死了。姜茂生指挥战士处决了来不及逃走的土匪,把地主家的粮食分给了穷人。有一次姜茂生护送1分区两名同志,路过一个基点村,发现村里的房子几乎被烧毁了,仔细一问,原来村里出了叛徒,带着敌人来搜查,强迫老百姓移民并村,老百姓不肯,敌人就放火烧了老百姓的房子。姜茂生大怒,当即闯进那个叛徒的家,处决了叛徒。他护送的两位同志中,有一位叫邱相田,建国后也授了少将衔。

由于姜茂生工作出色,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的交通站工作会议上,张鼎丞特地表扬了他。抗日战争,闽西南红军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1938年姜茂生在第二支队4团4连担任连长、指导员,1939年任第二支队独立营政委、4团2营政委。1940年率部进攻李明扬部,俘敌百余。姜茂生担任苏北指挥部3纵8团团长时,率部攻打姜□,全歼守敌。黄桥保卫战时,姜茂生团1连小焦庄阵地被敌军占领,姜茂生打电话给纵队司令员陶勇:“我保证黄昏前夺回小焦庄,如果夺不回来,你砍我的脑袋!”攻击开始后,姜茂生第一个跃出战壕,率部仅用十几分钟就击溃小焦庄守敌。随后姜茂生率8团向何家庄前进,途中与敌4个团遭遇,他指挥部队猛冲猛打,敌军败退。黄桥保卫战中,姜茂生一个团打垮敌6个团进攻,俘敌800多人。新四军成立华东总指挥部时,8团改为总部特务团,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姜茂生继续担任团长。1941年他到抗大5分校学习,1942年毕业后任抗大9分校教育长、苏中军区教导团参谋长。

1944年,姜茂生担任苏、浙、皖联合抗日司令部参谋长,联抗司令员黄逸峰对姜茂生的指挥能力有疑虑,第一次见面就交代“不许打仗,否则我要成'空军’司令”。姜茂生到任后,全歼伪军一个连,接着连打了许多胜仗。1945年联抗改编为苏中军区特务5团,成为军区主力,姜茂生任团长。解放战争,姜茂生担任苏中军区独立旅1团团长、华中野战军6纵18旅52团团长、6纵18师参谋长。他在担任18师参谋长时,敌74师攻击涟水城,其中一个连已攻进南大门,姜茂生指挥部队把敌军赶过南门大堤,坚守阵地三天。不久,姜茂生指挥部队再次与敌74师在涟水城南交手,敌74师先头部队攻至姜茂生指挥部前沿,姜茂生坚持不撤离指挥位置。敌74师占领涟水城后,他仍指挥两个团坚持战斗半天,掩护部队撤退。

1947年,广东曾生部和在莱芜战役中国民党军广西籍的俘虏和山东翻身农民组成两广纵队,身为广西人的姜茂生担任了纵队参谋长。淮海战役中,两广纵队阻击南逃之敌,遭敌122师猛攻,战斗至白热化,姜茂生组织纵直警卫连4个班、侦察连9个班参加战斗。建国后,1950年姜茂生回到广西,担任玉林军分区司令员、容县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姜茂生入朝作战,任47军副参谋长,参加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

姜茂生回国后,1953年到武汉干校高干班学习,1956年学习结束,后担任容县军分区司令员,同年任广西军区参谋长,1957年任副司令员。1965年因病离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去世。着有《千里来龙》。

 

 

 

0976祖农·太也夫少将简历:

祖农·太也夫(1919~1988)曾任过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民族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过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其它资料暂缺)。

 

祖农·太也夫的故事:

打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关于祖农·太也夫的条目,只有简单的两句话:“曾任过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民族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过少将军衔(其他资料暂缺)。”祖农·太也夫,一说维吾尔族人。

1944年伊宁解放组织发起武装暴动,成立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祖农·太也夫任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后任军事厅厅长。1945年7月,在伊宁以暴动队伍组成的游击队指挥部为基础,成立新疆民族军。帕里诺夫任总指挥,祖农·太也夫任副总指挥,下辖8个团又4个营,1.5万余人。同月,民族军向塔城、阿勒泰地区进军,尔后挺进准噶尔盆地,9月进抵玛纳斯河西岸,威胁迪化(今乌鲁木齐),此时民族军发展到3万余人。1946年6月,民族军按照三区临时政府和国民党政府“11项和平条款”整编,部队减为6个团1.3万余人。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阿勒泰和玛纳斯地区,民族军奋起抗击。1949年,民族军为接应解放军入疆,进至东疆和南疆,一部到达迪化,与一野部队会师。1951年1月,民族军在伊宁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祖农·太也夫没有在第5军任职,任新疆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授少将衔。祖农·太也夫具有苏联和中国双重国籍。

根据新建编着的《共和国之战》:1962年4月祖农·太也夫和新疆军区另一位副参谋长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少将以深入牧区为名,走村串户做了大量的煽动工作,加之一大批“克格勃”分子,又以探亲访友,贸易谈判为由渗入中国境内,大肆活动,酿成了“伊塔反革命暴乱事件” 。伊宁、塔城、阿尔泰、博尔塔拉、伊犁的政府和军营都遭到了冲击和包围,从阿尔泰、塔城、博尔塔拉到伊犁四个地区,二十几个县,在三千多公里的中苏边境上,几个重要的边境口岸,滚滚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动了三天三夜,白天苏联当局用巨大的广播声指示方向,夜间则打开探照灯,一道道光柱射入中国境内几公里远,在此后的几个月里,中国共有边民六万七千余人逃到了苏联,有两个县跑得还剩几百人。事件发生之后,祖农·太也夫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写了报告,要求到苏联去。毛泽东知道后说:“人家把手都伸到我们军队中来了,我看愿意走的不要硬留,我就不相信那边就是天堂,我也不相信他们这样做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有一些人也要走,我看是不是让赛福鼎同志去做一下工作?”周恩来问。

“我看不必了,这件事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究竟谁是谁非,现在讲不清楚,过2O年,也许30年,大家会明白的。”毛泽东答道,“愿意走,可以欢送嘛!”和祖农·太也夫、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一块要求去苏联的还有四十多名校、尉级军官。在欢送会上,新疆军区的主要领导都没有讲话,不少人对送他们走想不通,但中央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根据东方明着《克格勃间谍在中国》:克格勃的“红星一号”方案,把祖农·太也夫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列为工作对象,一是要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出面煽动少数民族边民越境外逃;二是把他们也动员到苏联去,当然最好是能带上一批中国军官。克格勃认为,在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和祖农·太也夫之中,宜先开展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的工作,其原因有二:第一,祖农·太也夫在乌鲁木齐,乌市作为新疆首府,不便于克格勃开展这样的工作,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在伊犁,中国方面在那里的注意力显然弱于乌鲁木齐,适宜开展工作;第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是伊犁军分区司令员,一方诸侯,苏联在伊犁又设有领事馆,便于单独接触,开展工作。Guest发表过《新疆的骚乱和泛突厥主义》一文披露:1958年元月还是新疆军区副参谋长的祖农·太也夫,60年代却在安卡拉公开露面,从解放军高级将领变成图兰主义者。

 

 

 

0977祝世凤少将简历:

祝世凤(1905~1978)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黄麻起义后,参加赤卫军、独立团。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29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1军第9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91师276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8团营政治教导员,挺进团政治委员,第2师5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吉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警备1旅政治部主任,延边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警备1旅政治部主任,吉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6师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43军156师政治委员,江西军区九江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九江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江西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江西省军区第二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2月13日在九江逝世。

 

祝世凤的故事:

1938年,祝世凤所在的豫南抗日独立团奉命编入第四支队第八团。第八团在安徽东部地区活动不断扩大,与日伪军的战斗越来越频繁,枪支弹药十分紧缺。祝世凤决定从南京秘密调用两万发子弹和两千万法币,解决部队的装备和供给困难。

这天,祝世凤化装成生意人,秘密地把两万发子弹搬到了江边,雇用了一只民船,把子弹分作两处藏在船底,又加钉了一层木板,为保万无一失,他买来几袋花生装在船上面。

当时,长江正是日伪军的封锁线,沿江有敌人的汽艇在巡逻,要经过三道哨卡,祝世凤胸有成竹,扬帆起航了。

一路逆水而上,来到了日伪军设立的第一道关卡——大青口哨卡。船还没有靠岸,敌人就在岸上挥着旗子高声喊叫:“喂,停船检查。”祝世凤没等船停稳就飞身上岸,对伪军拱手道:“老总,我们是本分的生意人,这船上全是花生,翻起来又脏又麻烦,行个方便吧。”伪军把手一扬,说:“不行,过往船只一律检查。”祝世凤赶忙掏出大洋和香烟递到两位伪军的手中,恳求道:“请老总高抬贵手行个方便,这天快要下雨了,一旦淋湿了花生损失可就大了。”伪军看了看天空,果然乌云翻滚,他们收了好处,也就做了个顺手人情,装腔作势的吆喝道:“不许夹带私贷,走吧,走吧!”祝世凤跳上船顺利的通过了第一关。

祝世凤站在船头,向北驶去,不一会儿来到了日伪军设置的第二道关口——沙洲口岸。这儿的敌人明显多些,盘查也严,过往的船只,敌人都得搜查。祝世凤对各位伪军说道:“老总,这是一船花生行个方便,放过了吧。”敌人叫着:“一律严查。”几个人跳上了船,祝世凤从怀中掏出一沓钞票,送到伪军手中,伪军见油水挺肥,准备给船放行。这时岸上走出一个日本兵,他斜挂着军刀,嘴里一阵叽哩呱啦,手一挥做一个搜查的手势,几名伪军见了,立刻转身查了起来,他们翻腾着花生,弄得船上灰尘飞扬。祝世凤心里着急,可他不动声色静观其变。一个伪军发现了船中的破绽,举着刺刀朝着隐藏子弹的地方捅去。祝世凤见状,立马使出一计,他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把一个油污污的纸包藏到自己的身后,这一举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他们立刻围了过来,从祝世凤手中夺过纸包,打开一看是一只香喷喷的烧鸡,他们撕扯着鸡肉吃起来,那个用刺刀挑戳船舱的伪军也跑了过来抢着吃。岸上的日本兵看见了,大刀一挥,叫着:“你的,格格。”伪军们面面相觑,祝世凤机警地迎了上去,把一只烧鸡递到了日本人前面,日本人并不接受,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祝世凤答道:“生意人,船上全是运的花生。”“搜身!”一个伪军走过来,又把祝世凤全身搜了个遍,搜出了一沓厚厚的纸币。日本人在手中抛了几抛,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手一挥,做了个放行的动作。第二道关卡又闯了过来。

这时江面上风起云涌,江浪很大,祝世凤希望雨下起来,越大越好。第三关没有码头,只有日军的巡逻艇,雨大了,日军的巡逻艇就不会出来,他十分清楚,第三关是最危险的,因为此地离新四军活动的地区很近,敌人是不会轻易放行的。

迎着惊涛骇浪,小船艰难地行进。已望得见岸边的山峰和树林,战士们正在那里等待接应,胜利在望。恰在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马达的轰鸣声,一艘飘着太阳旗的日本舰艇风驰电掣地驶了过来,敌人边喊叫边哗哗啦啦地拉动了枪栓,汽艇划了一个半弧在小船的前面停了下来。两名鬼子拉着绳子跳到了小船上。祝世凤上前道:“太君,这船上全是花生。你看,就要下雨了,让我们走吧。”敌人叽啦几句,一个日本兵用刺刀逼向祝世凤,祝世凤只得一步步往后退着,另一个鬼子把枪背到身后,仿佛知道夹藏的东西在船上的什么位置,很有经验的搬动着花生。这时,祝世凤一边作着最坏的打算,一旦敌人发现了子弹,就把敌人推进江里,宁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能让子弹落到敌人之手,一边思谋着计策。江上一浪连着一浪,小船摇晃得很厉害,又一个大浪涌来,祝世凤脚下一使劲,小船猛地一侧,正在搬花生的日军连人带花生“扑通”一声掉进了江里,另一名日军赶忙去拉,祝世凤也跑过去装作帮忙。敌人像落汤鸡一样被拉上了船。在拉日军上船时,祝世凤暗中用劲一推,又有几袋花生掉进了水里,祝世凤大叫着:“我的花生,快,快,捞起花生。”划着船去捞被浪推走的花生。正在这时,一道闪电,一个劈雷,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顿时,江面一片迷雾,敌人赶紧爬上了舰艇,钻进船舱,一溜烟地跑了。

祝世凤闯过了三关,带着两万发子弹和两千万法币,安全地到达江北老牛铺第八团驻地,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0978胥光义少将简历:

胥光义(1916~)原名许光翊,四川省平昌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排长、副连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保卫局保卫队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政治部地方工作科副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政治主任教员,晋东南抗日游击第3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兼民运股股长,挺进支队政治委员,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129师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6分校政治部主任,总校步科政治委员,冀南军区政治部宣教部部长,第4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野战军3兵团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后勤部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胥光义的故事:

胥光义是四川省平昌县人,1916年出生于工人家庭。5岁丧母,7岁入私塾。他的父亲1930年入党,以小商小贩身份担任地下党交通,后来在红军担任过副团长,红四方面军西进时,因战伤和疾病。留在家乡坚持斗争,1935年不幸牺牲。红四方面军入川,胥光义的父亲派胥光义去迎接红军到平昌,胥光义随即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总保卫局保卫队当文书。胥光义有文化,起草报告、文书,字写得工工整整,但因张国焘不信任知识分子,胥光义故意把字写得歪歪扭扭,不敢说出自己的学历。后来他坚决要求下连队,于是到保卫队当班长,不久提为排长,后到80师特务营任排长,在一次战斗中背部和腹部负伤。伤愈后,因体质太弱,回到保卫局任副连长、指导员。他在一次反空袭战斗中再次负伤。长征途中,胥光义被调到红军大学上级政治科学习,并任区队长,后到中干队军事连任指导员。胥光义和何正文是生死之交。在翻越夹金山时,军事连的排长何正文晕倒在雪地上,是胥光义救了他。过党岭山时,胥光义因缺氧昏倒,是何正文将胥光义营救下山。

1930年10月,胥光义调到红军大学政治部地方工作科任副科长,后进入红军大学第2期学习。1937年8月,胥光义从抗大毕业,任129师教导团政治主任教员。11月,以孙继先为司令员、以胥光义为政委,组成挺进支队,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孙继先、胥光义将滏西地区一支200人的游击队发展为1000多人,又收编了数千人的游杂武装,并向刘伯承建议派领导干部和主力到冀南,陈锡联遂带部分主力进入冀南,组成东进抗日游击纵队,胥光义任东进抗日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

1938年7月,胥光义参加八路军巡视团巡视115师,尔后到北方局党校学习,毕业后任129师干部教育科科长。1941年任抗大6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年底任抗大总校步兵科政委。之后,他回到冀南抗日根据地,历任冀南军区宣传教育部长、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司令员、冀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初期,胥光义率领11个团抗击国民党军霍守义部的进攻。1947年,他和卢仁灿率晋冀鲁豫干部支队挺进大别山,进入豫皖苏地区,率1个营开辟新区,并担任泉阳县县委书记。当时新区工作的口号是“一手拿枪,一手分田,斗争恶霸地主”,胥光义经过实践觉得这个口号不切实际,向上级做了汇报,结果新区土改改为“清匪反霸,减租退押”。1948年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胥光义任下关区区委书记兼区长。二野进军西南时,胥光义任3兵团后勤部部长。

1950年,中央军委决定18军执行进藏任务。毛泽东、刘伯承、邓小平都认为进藏“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西南军区组建了支援司令部,调18军副军长昌炳桂任支司司令员,调二野3兵团后勤部部长胥光义任支司政委。这支部队有8个工兵团、1个重型机械营、2个马车团、2个驮骡团、4个汽车团和兵站、医院、仓库、警卫分队、空运大队共2万人。在物资供应方面,支司从西南地区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征集和调补大批武器、装备、被服、食品、用具和银元,为每个进藏人员准备了“七皮”,即皮大衣、皮上衣、皮裤、皮帽、皮手套、皮腰带、皮鞋。还准备了防饥的代食品如饭粉、饼干、蛋黄蜡、酱油粉以及羊肉、牛肉、酥油。还有雨衣、斗笠、防潮湿垫布、避光眼镜、风镜马用头罩、汽车暖罩、解冻剂。基本上满足了部队在康藏地区特殊环境下的生活需要。昌炳桂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二野工兵司令员谭善和继任支司司令员,支司部队用4个半月打通了二郎山和折多山,重建钢架桥8座、木石桥195座使雅甘公路全线通车,尔后又将进藏公路修至雀儿山以北。支司从1950年9月至12月,运送物资35000吨。在高原试航成功后,修建了甘孜机场。1951年,谭善和率6个工兵团执行其他任务,支司和18军后方部队合并,组成18军后方部队司令部,胥光义回西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副部长。

1955年至1964年,胥光义任总后勤部参谋长。1959年广州军委扩大会议上,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在大会小会说“以林总为首的新军委确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胥光义说:“军委主席从1935年起就是毛主席,现在依然是,怎么能是以'林总为首的新军委’呢?这话不妥。再说,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1953年党中央、毛主席就决定了的,我从1955年开始参加草拟执行此战略方针的有关预案工作,怎么能说是1959年林总才确定的这个方针呢?”

1964年到1970年期间,胥光义任地质部副部长。文革期间,胥光义被揪斗和关押,在北京和江西劳改3年。1975年到1980年,胥光义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负责组织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建设和国防科委的后勤工作。1980年,胥光义出任总后勤部副部长。

有资料说胥光义抗美援朝时去过朝鲜,抗美援越时去过越南。胥光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79胥治中少将简历:

胥治中(l917~1994)湖北省石首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独立团、第4师、第7师宣传员、侦察员,红2军团卫生部特派员,第5师15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四团特派员,中央社会部陕北三边情报站站长,中共鄂中区党委、豫鄂纵队社会部部长、保卫部部长,中共襄南地委社会部部长兼专署公安局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政治部主任,鄂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副主任,海军青岛基地政治部副主任,海军炮学校政治委员,海军文化速成中学学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党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4年5月7日在北京逝世。

 

胥治中的故事:

胥治中是湖北石首人,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军团独立团、4师、7师宣传员、侦察员、红二军团卫生部特派员、5师15团特派员。参加湘鄂西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4团特派员、中央陕北三边情报站站长、中共鄂中区党委社会部部长、保卫部部长、中共襄南地委社会部部长。1941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政治部主任、鄂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中原突围、进军西南等战役。

1950年10月,军委组建海军青岛基地,任命易耀彩为司令员。海军青岛基地第一政委由青岛市委书记赖可可兼任,政委是46军副政委段德彰,第一副司令员是32军副军长赵一萍,他同时担任青岛警备区司令员,11军副军长郑国仲任第二副司令员,11军参谋长杨国宇任基地参谋长,11军政治部副主任胥治中任基地政治部副主任。

 

 

 

0980姚克佑少将简历:

姚克佑(1918~1967)北京市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干事,东进纵队第5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教育科科长,第5支队骑团政治委员,东进纵队骑大队副政治教导员、教导员,东进纵队教导队政治教导员,第3团营政治教导员,129师第7旅21团政治处主任,第9旅25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教育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4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10军28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航空学校政治委员、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训部副部长、部长,空军副参谋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7年5月5日在北京逝世。

 

姚克佑的故事:

姚克佑是北京人──开国将帅中少有北京人。他1918年出生。北平大学肄业,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姚克佑在129师政治部任干事,当年129师组建东进纵队,开辟冀南,陈再道任纵队司令员,宋任穷任政委,姚克佑较长时间在东进纵队,历任支队政治部科长、营教导员、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姚克佑在刘邓大军2纵任4旅政治部主任,后在10军(军长杜义德)28师(师长陈中民)任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等战役。

1949年10月,中央军委批准创办7所航空学校,由于当时空军缺少干部,毛主席同意从各野战军中挑选航校政委,结果各野战军共上报了19名预选对象,在他们当中,中选了7名:

二野10军, 28师政委姚克佑,任1航校政委,

四野42军,115师政委李世安,任2航校政委,

三野34军,101师政委王学武,任3航校政委,

一野1军,3师政治部副主任李发应,任4航校政委,

三野21军63师政委王绍渊,任5航校政委,

四野47军141师政委张百春,任6航校政委,

二野18军54师政委罗野岗,任7航校政委。

这7人,后来都是少将军衔,他们被称为“航校七政委”。1航校1949年11月组建,始称空军第一轰炸学校,后称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它的前身是东北航校的一大队,现名空军第一飞行学院,是我军培养轰炸、运输机飞行员的高等院校。1航校首任校长是刘善本,刘善本调走后,姚克佑任校长。姚克佑后来任空军军训部副部长、部长、空军副参谋长。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7年去世,年仅49岁。

 

 

 

0981姚运良少将简历:

姚运良(1912~1980)湖北省大悟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信队队长,红30军第88师268团政治处主任,第89师26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团长,骑团政治委员,第11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5师师长,第三野战军第31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3月30日在合肥逝世。

 

姚运良的故事:

姚运良是湖北省大悟县人,1912年出生。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游击队长、班长、排长、红四方面军红30军通信队队长、红30军88师268团政治处主任、89师267团政委。1939年,姚运良率领一批干部从延安到华中局工作,途经新四军第6支队,被彭雪枫留下,任14团团长、宿东支队支队长。1942年去华中局党校学习。1943年,姚运良任新四军4师骑兵团政委。该团骨干不少是师团以上首长的警卫员,一度纪律松弛。姚运良与团长周纯麟密切配合,治军练军,使骑兵团成为一支劲旅。1945年,姚运良任4师11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9纵参谋长、华东野战军2纵5师师长、31军副军长。31军军长周志坚作风勇猛、顽强,姚运良严谨、细致,配合得很好。

建国后,任31军副军长。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38军副军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回国后,任31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定为正军级。1980年去世。

 

 

 

0982姚国民少将简历:

姚国民(1913~2004)江西省吉水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部警卫连排长,防空连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营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19团政治处主任,17团政治委员,第8军分区23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黑龙江军区绥化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绥化县委书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20师政治部副主任,19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4军130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干部部部长,军政治部副主任,东北军区第1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工程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11月22日在北京逝世。

 

姚国民的故事:

姚国民是江西吉水人,1913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部警卫连班长、排长、防空连副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后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营教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19团政治处主任、17团政委、第8军分区23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黑龙江军区绥化军分区副政委、绥化县委书记、东北野战军7纵20师政治部副主任、19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4军130师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54军130师政委,54军干部部部长、54军政治部副主任。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委、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装甲兵副政委,1971年到1975年,任装甲兵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83姚醒吾少将简历:

姚醒吾(1897~1988)浙江省吴兴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第5纵队2支队副官主任,红3军团第8军4师军需处处长,军经理处处长,红3军团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红29军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2团供给主任,留守团供给处财政科科长、供给处副处长、供给部副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供给部部长,陕甘宁边区银行秘书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东线团供给部部长,东北军区军需部材料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2月18日在武汉逝世。

 

姚醒吾的故事:

姚醒吾是浙江省吴兴县人,1897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吴兴县委委员。1930年3月,姚醒吾从上海中央军委军事训练班毕业后,分配到红5军第5纵队担任第2支队副官,负责书写工作。红5军攻克平江城,第2支队副官主任牺牲,姚醒吾继任副官主任。红5军攻打阳新县城,打了一整天没有打开,部队撤出战斗时,姚醒吾正在后方招呼伙食担子,与前方失去联系,他边撤退边收容被打散的人员,最终集合了100多人,第2天与大部队会合。由于军需主任生病,姚醒吾负责向土豪筹款。有一次,一个土豪偷偷塞给他一个红包,里面有10块银元,姚醒吾叫人把土豪捆起来,说要拖到门外杀掉,吓得土豪跪下求饶,增加了罚款才放了。还有一次,支队政委筹到一个土豪的350块银元,让姚醒吾打收条,姚醒吾听着数钱的声音不对,当即让人把土豪捆起来,原来里面有250个是铅的,土豪只好认罚。不久,姚醒吾任军需主任兼副官主任。7月,他调到红8军军部,任经理处处长。12月,红8军军部被撤消,他调到红三军团经理处,上级要他任副处长兼会计科长,姚醒吾不愿意任副处长,只担任了会计科长。

1932年,红三军团供给部部长叛逃,朱德到红三军团,他询问了姚醒吾的履历后说:“姚同志在旧社会生活过30年了,大概旧社会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多,但参加革命也有五六年了,革命道理也懂了一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不断地改造自己的思想,这样是能够学好的。”1933年,彭德怀找姚醒吾谈话:“醒吾同志能够努力学习,经常找革命书籍,阅读《斗争报》、《红色中华》,每期都详细阅看,求知欲望很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只一个人努力学习,没有把你们部长、科长都组织起来讨论,今后必须要组织大家学习,大家进步了,整个工作才能做好。”

1934年7月,姚醒吾患伤寒病,接着又染上疟疾,长征时上级一度考虑他留在苏区,是杨尚昆不同意,他才参加了长征。长征时,姚醒吾靠一个班轮流抬担架,后来有人找了只斑鸠炖人参,姚醒吾吃了果然恢复了元气。红军长征到陕北,他再次病倒。离开红三军团,到后方工作。姚醒吾在后方医院出院后,被分配到中共西北局贸易总局任会计指导员。1936年5月,姚醒吾到医院看望生病的红29军供给部长周玉成,碰上红29军军长肖劲光,经肖劲光提议,姚醒吾回到部队,任红29军供给部代部长。

1939年,姚醒吾调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供给处任财政科长。1940年,升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供给处副处长。1941年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供给部部长。1943年调陕甘宁边区银行工作。解放战争,姚醒吾到东北,历任辽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东线兵团供给部部长、东北军区军需部材料局局长。

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去世。

 

    

0984贺明少将简历:

贺明(1919~)陕西省武功县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政治部民运干事,冀中军区第六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第32区队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33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8旅23团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8旅23团政治委员,第19团63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军政治部直工部部长兼教导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部政治委员,河北省军区政治委员,贵州省军区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贺明的故事:

贺明是陕西省武功县人,1919年出生。1937年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开始后在吕正操的冀中人民自卫军政治部任民运干事。他在冀中军区历任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区队政委、团政委。解放战争,任晋察冀军区3纵8旅23团政委,1947年率团参加石家庄战役,全团立大功。后任63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建国后,贺明任63军政治部直工部部长、63军188师政治部主任,。1951年,贺明随63军188师入朝作战,任63军188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贺明调任65军193师政委,他曾奉命前往开城,参加对我被俘人员进行消除回国顾虑的“解释代表团”,并担任第一大组组长。当时志愿军被俘人员二万二千余人,,其中六千三百多人坚决要求回国,一万四千余人因被迫刺字、写血书和受恐吓而不敢提出回国,其余为投敌分子。由于美国、韩国和蒋介石集团设置了重重障碍,对被俘人员的解释工作被迫中断5次,解释时间只占规定时间的九分之一,听解释的人数只占15%,解释工作最终被无理中止,一万四千余人被运往台湾。贺明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贺明回国后,历任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66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65军政委、总参防化学兵部政委。1972年5月,他担任河北省军区政委,1978年8月,担任贵州省军区政委。贺明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从朝鲜回国后,曾将参加解释代表团时的日记整理出来,冠以《所谓“自愿遣返”──一个解释代表的日记》之名,制成打印稿,留做纪念。1983年,贺明离休后,将这段经历写成《一笔血淋淋的人权债》。从1990年开始,贺明奔波14个省市,访问志愿军被俘人员,收集了有关资料数百万字,完成第二部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战俘的着作《忠诚》。贺明还着有《志愿军战俘归来人员的坎坷经历》。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85贺健少将简历:

贺健(1911~)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特务营连指导员,第27师81团连长、营政治委员,第80团副团长、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第二团营长,教导第2旅4团团长,鲁南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8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10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5军副军长,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吉林省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夫人杨洪昭。

 

贺健的故事:

贺健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10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红9军特务营连指导员、27师81团连长、营政委、80团副团长、团政委。抗日战争调到八路军115师,任晋西独立支队2团营长。

1940年,陈士□率领晋西独立支队从山西临县出发,经晋西南、太岳、太行、冀南、鲁西到鲁南,晋西独立支队的1团编为115师教2旅4团,贺健出任团长。4团的前身是1937年12月在山西洪洞组建的115师343旅补充团,其中3连和8连是从686团调来的红军连。全团大部分排以上干部经历过长征,参加过平型关战斗。在滨海地区,4团被称为“老4团”。

1942年9月,日军32师团小林联队长指挥700名日伪军来犯,贺健闻讯后,立即率领两个营投入战斗,打了不到一天,击毙小林联队长,共打死日伪军百余人,俘虏伪军40余人。该团的8连,在朱村与日军血战,被山东军区命名为“钢8连”。

“老4团”名气很大。1943年,该团的2连到江苏沭阳县运麦种,恰遇该县县大队围攻一个由400伪军固守的据点,久攻不下。2连立即全副武装,围着敌据点跑了一圈,敌军听说“老4团”来了,第二天就投降了。贺健是个很有个性的人。1942年,115师和山东纵队合并,取消旅的建制,干部降职使用,教5旅政委罗华生到4团担任团长,贺健降职当了团参谋长,两人多少有些情绪,有一次在球场上干起来了,影响不好。团政委批评贺健,贺健说:他放不下旅首长的架子,我看不上他!解放战争,贺健任华东野战军10师师长。

建国后,贺健任25军副军长,1952年25军撤消番号,他担任鲁中南军区司令员。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5年到1959年,他担任吉林省军区司令员。后来贺健担任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86贺大增少将简历:

贺大增(1906~1977)陕西省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7军第84师1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5军团第81师3团营政治教导员,第234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第3师8旅22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师10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5师政治委员,第2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副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黑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1文化学校政治委员,海军工程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

 

贺大增的故事:

贺大增是陕西佳县人,1906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葭县游击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7军84师1团连指导员、红15军团81师3团营教导员、234团政委。参加了陕甘苏区反“围剿”和东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3师8旅22团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3师8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2纵5师政委、纵队政治部副主任、39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39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39军副政委、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黑龙江省军区政委、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校政委、海军工程学院政委。

1961年10月5日,以原海军机械学校和陆军第198师直属机构为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学院。朱军任院长,贺大增任政治委员。当时中央军委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负责开办全军尖端专业和培养全军科研设计干部,常规专业和监造、维修、使用所需要的干部由各军兵种自行负责培养。海军工程学院由原机械学校的蒸汽、内燃、电工、选船和核动力等5个系9个专业发展成为造船、舰船动力(蒸汽、内燃、核动力、燃汽轮)、电工、电子工程和海军兵器等5个系26个专业。1962年,海军工程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

 

 

 

0987贺东生少将简历:

贺东生(1911~1998)湖南省攸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通信连排长,红1军团司令部通信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队长,7团参谋长,686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团长,山东军区第2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2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2师师长,第四野战军38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1步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兼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8月27日在长沙逝世。夫人陈玲。

 

贺东生的故事:

贺东生是湖南省攸县人,1911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12军通讯连排长、红1军团司令部通讯连指导员。红12军在福建上杭地区时,贺东生作战特别勇猛,绰号“贺猛子”。1932年攻打黄陂时,他单枪杀敌30人。 抗日战争,贺东生历任115师教导大队队长、团参谋长、团长、抗大1分校团长、师参谋长。贺东生担任过着名的“老6团”团长。他打仗勇敢灵活,从不蹲指挥所,一会儿跑到突击连,一会儿跑到机枪连,抓起机枪掩护部队冲锋。大家给他起个外号叫“毛猴子”。他有个毛病,急躁、脾气暴,一生气,使劲拽自己的帽檐,急了干脆把帽子甩了。他当团长时,全团都知道这条,营连干部要找贺东生,先问:“团长的帽檐在什么地方?”警卫员说:“在眼皮上”,一个个溜得老远;要是警卫员说:“团长的帽檐在后脑勺上”,大家什么玩笑都敢和他开。

贺东生胆子挺大,有一次他和顶头上司军区司令员陈士冕吵了起来,他主张要用步兵炮把敌人的碉堡轰掉,陈士冕说:“我们总共十几发炮弹,解决不了问题”。贺东生的脾气上来了:“你舍不得那几发炮弹,可舍得我那些勇敢的战士?炮兵连长,给我轰!”进入东北后,贺东生先后担任1纵2师参谋长、副师长,是师长罗华生的助手。1947年罗华生他调,贺东生接任师长。1纵2师改称38军113师,贺东生仍任师长。攻打天津,113师是左翼主攻师,38军副军长曹里怀来到113师指挥所,叫贺东生陪他到前面去。曹里怀和贺东生乘坐一辆坦克进了市中心,开到一座大楼前,看到我军进攻受阻,曹里怀对驾驶员说:“来,我们替他们开路!给敌人一点厉害。”驾驶员担心首长的安全,贺东生说:“我们这些人都是硬骨头,就是从飞机上摔下来也散不了架!”曹里怀和贺东生乘坐的坦克把敌人防守的大楼撞开了一个大窟窿。

1949年,贺东生升任38军副军长。贺东生的战斗积极性非常高,每次战斗总是身先士卒。他常说:队列没有对的,战术没有不会的。能不能打仗,不是在操场上学的,是在战斗中学的。建国后,贺东生历任21步兵学校校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62年到1964年,他担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贺东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去世。

 

 

 

0988贺吉祥少将简历:

贺吉祥(1915~)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7军第81师1团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陕北独立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川县保安大队大队长,陕甘宁保安司令部独立3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军区绥西军分区副司令员,晋中军区独立第六旅副旅长、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团11师副师长、代师长、师长、副军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贺吉祥的故事:

贺吉祥是陕西子长人,1915年出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7军81师241团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参加了陕北苏区反“围剿”。

1936年红军东征突破敌黄河防线后,决心集中主力歼灭兑九峪地区之敌,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贺晋年的81师由西向东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整个布阵犹如一个口袋,81师恰恰在口袋底。贺晋年指挥241团、243团攻打淋淋洼两个制高点,由于81师装备较差,火力较弱,进攻不顺利,双方成胶着状态,有几次敌传令兵错把命令送到81师指挥部。眼看敌援兵将到,贺晋年将左右两路钳攻改为集中兵力,组织突击队攻击一点。关键时刻贺晋年点了自己的弟弟─241团副团长贺吉祥当突击队长。贺吉祥率领突击队舍生忘死,迎着枪林弹雨往上冲,贺晋年亲自指挥四挺重机枪掩护。贺吉祥的脖子被子弹擦伤,他顾不上包扎,冲在最前面,终于冲上了东山头,但立足未稳就被敌反冲锋打了下来。如此反复直到第3支突击队在敌侧后突破成功。战前81师整编,营升格为团。主力营长贺吉祥只升为副团长,贺吉祥心里明白,这是他哥哥贺晋年定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贺吉祥长期在地方部队工作。建国后,贺吉祥才到4军任11师副师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入朝,任志愿军1军1师师长、副军长。回国后,贺吉祥曾调到38军任副军长。后担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89贺光华少将简历:

贺光华(1916~2001)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司令部机要股股长、科长,军委2局副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1局作战科科长,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豫南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6旅参谋长,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第6纵队17旅副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参谋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副军长,军事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1年12月26日在北京逝世。

 

贺光华的故事:

贺光华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16年出身雇农家庭。从小当放牛娃。1929年参加少先队,担任中队长。同年到赣西南独立团当兵,1930年参加了第8、9次攻打吉安。战后赣西南独立团编入红3军,在9师27团当战士。因在一次战斗中表现出色,调到军部当通讯班长。1932年,红3军参谋长周子昆调到红5军团任参谋长,贺光华随同调任周子昆的警卫员,后任红5军团司令部译电员、机要股长、机要科长。南雄、水口战役,他始终跟随军团总指挥董振堂,政委肖劲光在战地指挥所里。南雄、水口战役是红5军团自宁都起义来第一次大仗,也是着名的恶战。南雄战役时,敌军一个团突进威胁军团指挥所,指挥所阵地只有一个特务连,董振堂和参谋长周子昆十分冷静,指挥能参加战斗的人员进入防御工事,做好了白刃格斗的准备,正当敌军准备进攻时,郭天民带独6师赶来,保证了指挥所的安全。长征途中,贺光华患疟疾,仍坚持工作。当时随红5军团行动的刘伯承经常陪他工作到深夜。遇敌机轰炸,刘伯承命令自己的警卫员架着贺光华去隐蔽。长征到遵义后,刘伯承回军委工作,贺光华到军委2局担任副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1局作战科科长、120师358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豫南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6旅参谋长、6纵司令部作战处长。襄樊战役时,6纵司令员王近山因车祸压断右腿尚未痊愈,纵队政委开会未归,纵队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调离。在此情况下,贺光华深入实地侦察敌情,提出在“西关走廊”挖一条交通沟,直抵西关的设想,打破常规制定了攻城作战计划,结果经一周鏖战,全歼襄阳守敌。战后,任6纵17旅副旅长。

1949年,贺光华任12军35师副师长。在金华时,上级命令抢占义乌。李德生和贺光华商议,用火车载部队前往。贺光华说服了站长,我军一个团乘火车到了义乌,义乌的保安团蒙在鼓里,打着迎接国军的标语到火车站欢迎。1951年,12军入朝作战,贺光华任志愿军12军副参谋长。12军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打垮土耳其旅,突破“三八线”,进逼汉江。在第二阶段,突破加里山,截断洪阳公路,激战自隐里,直抵兄弟峰。在金城防御作战中,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1952年6月,12军91团在官岱里西山无名高地防御战斗中,与南韩6师第2团、第7团反复争夺,坚守坑道10昼夜,守住了阵地,毙伤敌1600人。91团在官岱里西古直木里与美40师一个坦克连遭遇,战斗3小时,击毁敌坦克4辆,击伤2辆,缴获1辆。1952年9月,12军100团在官岱里西1.5公里无名高地进攻战斗中,全歼守敌南韩6师第2团8个排,击退敌营以下兵力反扑27次,毙伤俘敌760人。1952年10月,12军103团在栗洞东山进攻战斗中,全歼守敌南韩首都师1个连又3个排,击退敌营以下兵力反扑多次,毙伤俘敌960人。

12军在朝鲜最出名的是上甘岭战役,此役12军是战役预备队。1952年11月,12军91团8连和15军86团8连,在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防御战斗中,依托坑道顽强抗击,击退敌40余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歼敌1500人。1952年11月,12军92团7个连和93团2个营及106团,恢复并巩固了537. 7北山表面阵地,毙伤俘敌7000余人。贺光华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贺光华回国后,1953年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参谋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12军副军长,1959年任军事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馆长。文革中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969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9年任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1年去世。

 

 

 

0990贺庆积少将简历:

贺庆积(1909~1998)江西省永新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17师51团连指导员、团侦察参谋、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9团团长,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23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师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宁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11月12日在沈阳逝世。

 

贺庆积的故事:

贺庆积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10年出身佃农家庭。读过三年私塾。父亲去世后,他放过牛,种过田,拉过纤,当过锯匠。贺庆积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朱毛红军到了贺庆积的家乡江西省永新县,贺庆积作为乡苏维埃主席和党支部书记,带领赤卫队到永新县城参加祝捷大会,见到了朱德和毛泽东。1929年到赣西南红军学校学习。

1934年,贺庆积是红6军团17师51团1连指导员。在一次战斗中,掩护主力撤退,左肩负伤,带伤坚持指挥。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找到他时,他已昏到在草丛中。他坚决不肯留在当地养伤,拄着棍子,拉着马尾巴回到苏区。

1935年,贺庆积任51团1营营长,在忠堡地区与敌41师恶战,两天未能攻下敌人阵地。他集中排以上干部,各连只留一名主官,其余编入主攻排,亲自带队,攻入敌阵。战后被任命为51团参谋长、团长。王震说,贺庆积是一位“要哪个山头就拿下哪个山头”的猛将。红2军团和红6军团进军黔东时,我军与敌16师交战,我红16、17、4、6师投入战斗后,红6师被阻截,由于我军是先后投入战斗,兵力未能高度集中,,各部队进展缓慢,敌李觉一个师、陈光中一个旅又来增援,敌军力量骤然增强。但我主攻部队并未示弱,尤其以贺庆积为团长的红17师51团最为英勇,突入敌防守阵地纵深,杀得敌人鬼哭狼嚎,死伤枕籍。贺庆积担任51团团长时,该团攻占了湖南澧县县城,奉命参加陈家挡战斗。这时,负责到敌后筹款的团政委乐尚连携巨款带着警卫员逃跑了。军团首长听说后,非常气愤,王震痛斥了这种叛变行为,对部队进行了及时的教育,并决定由贺庆积兼任政治委员。通过在部队中开展反叛徒的斗争,稳定了部队的情绪,提高了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部队走出草地后,贺庆积在红17师任师长,该师政委汤祥丰贪生怕死,意志动摇。17师在天(水)兰(州)公路附近遭胡宗南部队侧击,上有敌机狂轰滥炸,下有胡军前后左右围追堵截,情况十分紧急,政委汤祥丰竟然携枪带人逃走了,投奔了国民党东北军何柱国的部队。  两次叛逃都发生在贺庆积的身边,贺庆积的情绪自然受到极大的影响。王震及时找到贺庆积,语重心长地说:"乐尚连、汤祥丰叛逃是个人的问题,不会牵连你。希望你放下包袱,继续带领部队。党组织相信你。"很快,组织宣布贺庆积兼任了红17师政委。抗日战争时期,贺庆积担任120师359旅719团团长时,在雁北地区,成功进行了邵家庄伏击战,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常冈宽治。

1939年7月,贺庆积正带领719团部队活动于晋冀交界的广灵、灵丘、浑源、涞源一带,突然接到旅部的命令,要719团向行唐山地区进发,到师部接受新的任务。719团遵令随即出发,途经灵丘时,贺庆积和政委陈文彬到359旅旅部,见到了旅长兼政委王震,王震简要地向贺庆积谈了一下去行唐的任务,是要719团去与一支河北的民军合编。部队到达行唐地区。贺庆积接到通知,师长贺龙要召见贺庆积和团政委陈文彬。贺庆积和陈文彬风尘仆仆,赶到了驻在阜平县的王快村的120师师部,见到了贺老总。贺庆积向贺老总敬礼后,贺龙亲切地和贺庆积、陈文彬握手道辛苦。落座后,贺龙稍微打量了贺庆积一下,以他那军人特有的直率,开门见山地对贺庆积等人说:“这次调719团过来,要给你们一个新的任务,王胡子们说了吧!”

“是,王旅长已经和我们讲了,要我们收编一支河北民军。”贺庆积和陈文彬回答。贺老总听后,沉思了一下,着重地说:“你们719团,是咱们八路军的正规主力团,连以上干部都是长征过来的。这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对敌作战,部队减员很大。这次合编,就是要壮大我们的队伍,把津南自卫军这样一个地方抗日武装改造成真正的人民军队。考虑到津南自卫军的具体情况,上级决定,合编后对外仍用津南自卫军的番号,由原津南自卫军的司令张仲翰同志任司令员,陈文彬同志任政委,贺庆积同志任副司令员。719团的一部分干部,也要降为副职使用。怎么样?对组织这样安排,你们能想通吗?”听了贺龙的话,贺庆积和陈文彬都感到有点突然,贺庆积原以为要719团来改编一支民军,没有想到竟会是这么一个情况。但是,贺庆积和陈文彬都清楚,上级作出这样的决定是经过周密考虑的,是从抗日大局出发的。特别是贺老总亲自谈话,更说明这次合编的重要。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必须个人服从组织,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想到这里,贺庆积和陈文彬表示了决心,一定服从命令,服从大局,搞好这次合编。贺龙听后,捋了捋浓黑的一字胡说:“好!服从命令,顾全大局。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你们思想通了就好,但是合编的事情很多,任务繁重,还会有人想不通哩。要多做工作,多讲道理,让大家从心里赞成,这样才算完成合编任务啊!”张仲翰是河北献县崔儿庄人,出身官宦世家,是一个书生,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给贺庆积的印象很好。当时张仲翰才25岁,比贺庆积小4岁,但已经有着丰富的阅历了。他在北平读书时就追求进步,热衷于抗日爱国活动。在他18岁那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他利用伯父的上层关系,担任过国民政府博野县公安局局长,为抗日做了很多工作。“七·七”事变后,他高举抗日义旗,拉起了一支3000多人的队伍,担任了司令。他的目标,要建立一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冀中平原燃起抗日的烈火。此后,他一边进行抗日斗争,一边寻机和八路军取得联系。当他得知贺龙率领的120师到达冀中后,非常高兴,主动请求120师对津南自卫军的领导。

1940年,津南自卫军调陕甘宁,称719团,贺庆积任团长。驻地附近有一位开明绅士,贺庆积经常登门拜访。贺庆积向上级汇报了这位开明绅士的情况,后来这位开明绅士担任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他就是文革期间全国家喻户晓的李鼎铭先生。

1942年,贺庆积到留守兵团高级研讨班和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组建南下支队第二梯队,贺庆积任第二梯队参谋长兼259旅参谋长,奉命南下。解放战争,贺庆积到了东北,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后主动要求到战斗部队,任东满军区23旅旅长。1946年4月,我军攻打长春,由周保中、林枫、陈光指挥。攻城部队分为三路。西路由杨国夫指挥6个团,北路由曹里怀指挥2个团,贺庆积指挥南路3个团,攻击南岭、南关大桥、火车站、伪市府大楼等。攻城战斗进行了五昼夜,打得十分艰苦,贺庆积靠前指挥,打下了长春,但贺庆积也受了伤,失去左眼。

1947年,贺庆积任东北野战军10纵28师师长。在黑山阻击战中,28师担负黑山正面主阵地防御任务,101高地是敌主攻目标。黑山阻击战全面开始后,经过激战,84团2营失去战斗力,101高地和62.8高地失守,28师严重受挫。贺庆积表现出高度的沉着和果断,立即命令所属12门山炮向占敌轰击,启用预备队,重新夺回101高地和62.8高地。第二天,贺庆积靠前指挥,82团与敌新6军169师激战101高地,101高地再次失守。纵队司令员梁兴初即抽调一个营增援,贺庆积组织部队对敌猛攻,直至近战格斗,终于夺回101高地。贺庆积在101高地指挥战斗。面临敌5倍于我的兵力,在我方每天伤亡一个营的情况下,坚持了三天两夜,完成了任务。

建国后,1952年贺庆积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因与刘伯承元帅熟识,曾去拜见刘帅,刘帅说:贺庆积同志,你用一只眼睛,坚持打完三年解放战争,很有毅力呀!我也是一只眼睛,我们是同病相怜嘛!1954年贺庆积毕业后,担任了辽宁省军区司令员。文革中,贺庆积被定为“贺龙分子”,停止工作8年。贺庆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去世。

 

 

 

0991贺俊侦少将简历:

贺俊侦(1913~2004)湖北省阳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报务员、电台台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股长,参谋训练队队长,3处政治协理员、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1处副处长、政治委员、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情报部五局副局长,军委技术部2局副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3部3局第2副局长、2局政治委员,广州军区3局局长,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校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4年2月1日在北京逝世。

 

贺俊侦的故事:

贺俊侦是湖北省阳新县人,1913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军委2局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参谋训练队队长、3处协理员、科长。解放战争,军委2局局长兼政委是戴镜元,副局长是王永浚,副政委是胡备文。1处处长由王永浚兼任,贺俊侦任政委,姜钟任副处长。淮海战役期间,军委2局严密控制了国民党各级高级指挥电台,获取重要军事情报1000多份。当时毛泽东一起床就问2局有什么情况。2局截获的重要情报有:

1948年9月15日刘峙致黄百韬电;1948年9月27日黄百韬致所属各军电;1948年10月25日李弥电;1948年10月26日黄百韬致刘峙电;1948年10月31日白崇禧致黄维电;1948年11月8日黄维致刘峙电;1948年11月9日刘峙致所属各军电等。

战后,贺俊侦任1处处长。

建国后,贺俊侦历任军委情报部5局副局长、军委技术部2局副局长、总参谋部三部3局副局长、2局政委、广州军区司令部3局局长、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校长。

1961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92贺晋年少将简历:

贺晋年(1910~2003)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甘游击队第3支队骑大队副大队长,陕北第1游击支队政治委员,陕北游击队参谋长、总指挥,红27军第1团团长,红15军团第81师师长,红27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1团团长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八路军联防司令部警备第3旅旅长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骑纵队司令员,第7纵队副司令员,第11纵队司令员,第15团副司令员兼48军军长和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赣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区党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军装甲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82年、1988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3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贺晋年的故事:

贺晋年是陕西省安定县人,1910年出生。就读绥德师范学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搞过兵运,1932年起,先后参加靖远兵暴、兰州水北门兵暴。我党在西北地区向国民党打响第一枪的是清涧起义,领导者是唐澍、李象九和谢子长,后来授上将衔的阎红彦和授中将衔的阎揆要参加了起义。1928年,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刘志丹任军委主席,唐澍任总司令。贺晋年1930年参加陕北红军,1932年陕北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下辖4个大队,谢子长任总指挥,阎红彦是第1大队大队长,贺晋年历任中队长、奋勇突击队队长、第3支队骑兵大队副大队长。1933年,西北抗日义勇军成立,已经是中共党员的贺晋年在兰州警察分局工作。一天夜里,贺晋年带了3个人上了北门城楼,没打一枪就缴了驻守北门一个排的枪。这件事震动了兰州,甘肃当局上报南京政府,蒋介石电令甘宁青三省派兵消灭义勇军。在一次战斗中,贺晋年带领的60多人,被冶成章的骑兵打伤20多人,贺晋年被俘。正巧马鸿逵的母亲路过,听说要杀“土匪”,都是一群娃娃,大发善心,向冶成章说了一下,冶成章遵马母之命将贺晋年等4人释放。

1934年7月,成立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陕北游击队参谋长。不久,高岗被撤消红26军42师政委职务,由谢子长接任,贺晋年接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贺晋年在谢子长的指挥下,曾经带领一个支队攻打安定县城,他指挥战士架起云梯,翻过壕沟,冲入城内。在战斗中,贺晋年一边打枪,一边吹号,十分勇敢。贺晋年后来担任红27军1团团长、红15军团81师师长。当时驻西北的中央代表团搞肃反,刘志丹被抓了起来,贺晋年和81师政委张达志也有传言要被抓起来。党中央和毛泽东到达陕北后,制止了肃反,贺晋年和张达志免遭逮捕。贺晋年听说红15军团要把他调到75师任副师长,心情很不舒畅,给陕甘晋省委写了几封信,反映自己的想法,要求调离军队,到地方上工作。毛泽东为此召见了性格刚强的贺晋年,毛泽东说:没有降职那回事,还当你的师长,东征你还是要去,由总部直接指挥你的81师。渡过黄河后,贺晋年指挥241团向北,243团向南,全力卷击,一举扫平40公里敌碉堡群,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兑九峪之战,我军布阵如一个口袋,81师就在口袋底。战斗打响后,241团打东面的山头,243团打西面的山头,仗打得十分激烈,双方呈胶着状态,有几次敌军传令兵把命令送到了贺晋年的指挥所。下午,总部命令:敌援兵已经到达,81师尽快拿下东山头,掩护主力撤出战斗。“死也要拿下东山头!”贺晋年将帽子一摔,命令241团副团长贺吉祥组织突击队往上冲。贺吉祥是贺晋年的亲弟弟。战前81师整编,营升为团,贺吉祥原来是主力营营长,只当了副团长,贺吉祥虽然有意见,但知道这是他哥哥定的。关键时刻,贺吉祥带着突击队冲上去了,贺晋年指挥4挺重机枪掩护,东山头拿了下来,贺吉祥也受了伤。贺晋年和贺吉祥是少见的兄弟将军。贺晋年还指挥81师与敌关麟征的25军血战大佛寺,打退数十倍于已之敌的十余次进攻。贺晋年25岁就当了师长,又打了几个胜仗,年轻气盛,经常带着几十名骑兵策马扬鞭,遇到上级也不避让,呼啸而过。东征结束后,贺晋年到红军大学一科学习,与莫文骅、刘亚楼、张树才、张爱萍、谭冠三、罗荣桓、王平等同学。学习期间,蒋介石几十万大军逼近潼关,毛泽东召见贺晋年和张达志,说你们都是红军的师级干部,又都是陕北人,人熟,地形熟,要他俩带一个师牵制敌军,准备留在陕北打游击。后因西安事变形势才改变。

1936年12月,毛泽东召见贺晋年和王平,宣布81师恢复红27军番号,由贺晋年和王平分别担任军长和政委。毛泽东说:“81师是一支在陕北土生土长起来的部队,打过许多胜仗,是一支好部队。”当时81师有些新战士害怕艰苦,开小差回家了,毛泽东对贺晋年说:“你是陕北人,又一直在这支部队工作,熟悉情况,你去把那些跑回家的战士找回来,,不要过多指责他们,不要把他们当逃兵对待,只要回来就好。要对干部进行教育,要爱护士兵,注意管教方法。”抗日战争,贺晋年担任留守兵团警备1团团长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有一次肖劲光带贺晋年等人给毛泽东汇报工作,贺晋年说:“军队和地方关系紧张,我们部队有责任,但地方也有责任。比如这次我从定边来延安,途中遇大雨,赶到一个老乡家要求住下,但老乡硬是不让住,非要我去找区政府开条子不可,我说再冒雨来回跑几十里路,还不淋成落汤鸡了?最后,好说歹说总算让我们住下了。”毛泽东说:“我看这是个好事情嘛!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敢不让你这个司令员住,说明你是人民的军队。若是国民党军队的司令来了,老百姓敢不让住?只有老百姓把你看成是自己的军队,和你一条心,这样你才能打胜仗,这是多好的事情啊!”

1941年10月,国民党新编26师何文鼎部,突然南下,向我三边分区进逼。三边分区是延安的北大门,又是边区的生产基地。三边有丰富的食盐资源,还盛产甘草。当时三边未专门设置分区机构,由警备1旅兼管分区工作。为对付何文鼎部,确保三边分区的安全,毛泽东召见王震和贺晋年,命令由王震任司令员,贺晋年任副司令员,组建一个野战兵团,立即开赴三边前线。野战兵团由359旅的717团和4支队、留守兵团的警备1团、边区保安司令部的保安2团和骑兵团组成。由于我军对国民党邓宝珊部的统战工作,已取得其保持中立的承诺,加上我军准备充分,何文鼎部终未来犯。贺晋年驻守三边,每次去延安,都是毛泽东的座上客。1943年,贺晋年兼任警备3旅旅长。毛泽东在听取警备3旅参加大生产的情况后,十分高兴,为贺晋年题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这一年,内蒙古伊克昭盟爆发武装起义,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尔札布受到国民党政府镇压。贺晋年奉命会见了沙克都尔札布,给了他许多帮助,并和他的大儿子结拜兄弟。解放战争,贺晋年到东北,历任合江军区司令员。他对原合江军区司令员孙景宇收编加委土匪,大量任用伪满官员的错误进行了严厉批评。李华堂、谢文东、孙荣久等大土匪都被孙景宇封为司令。贺晋年到359旅,借来谭友林的717团,首先活捉了谢文东,林彪当时特电嘉奖。接着贺晋年又指挥部队活捉了张雨新和李华堂,三个月剿匪,“四大旗杆”被拔掉三个。林彪对此评价很高,他在一次谈战斗作风时说:“大兵团作战不比游击队,要准备吃苦,有时在战斗中,敌人已被打跨了,由于前进与攻击,我们的部队已很疲劳,但是如果不能忍耐一下,不能跟踪追击,那么敌人就跑掉了。这种关头,忍一下苦是十分必要的。敌人越多越好追,追击的时候不要失望。贺晋年同志追土匪追得很好,累是累不死很多人的,要舍得追。”最终,孙荣久也被贺晋年的部队活捉。贺晋年后来任骑兵纵队司令员、7纵副司令员。

1948年,东野成立11纵,贺晋年出任纵队司令员。11纵是由冀察热辽军区三个独立师组成,欧致富的31师作战顽强,有朝气,李光辉的32师游击战、山地战均有经验,周仁杰的33师战斗情绪高,能吃苦。辽沈战役结束后,贺晋年率11纵进关后,侦察到密云只有敌军一个团,便顺手牵羊攻打密云,结果敌军是一个师,11纵打得十分勇猛,攻下了密云,歼灭守敌6000人。密云解放后,11纵又截住了敌104军4000多人,被歼灭3000多人。以后11纵改称48军,贺晋年是首任军长。贺晋年担任48军军长时,已经是15兵团的副司令员了。贺晋年授少将衔显得偏低。

有文章说1955年授衔时,42名副兵团级的将军中,仅一人授少将衔,那就是贺晋年了。11纵的政委陈仁麒和副司令员周仁杰后来都是中将。贺晋年为什么只授少将衔?正式出版物一直未有披露。建国后,贺晋年担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1年,他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铁道兵运输司令部司令员。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他就读南京军事学院装甲兵系,1957年毕业后任装甲兵副司令员。1977年,邓小平复出,因东征时邓小平一度随贺晋年行动,贺晋年去看望邓小平。邓小平说:你是81师的贺师长。贺晋年是11届候补中央委员。

贺晋年离休后,拜名家为师,潜心学画竹,每天练习画竹叶、竹干、竹节七八个小时,学画十余年,他画的竹“叶垂千口剑,杆耸万条枪”,气势雄伟,有“将军竹”之誉,赵朴初诗赞曰:壁上风来声簇簇,数竿潇洒遗尘俗,多能真见贺公才,自是胸中有成竹。贺晋年曾在香港举办过个人画展。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93贺振新少将简历:

贺振新(1916~1966)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51团副排长,湘鄂川黔军区第2军分区干部大队分队长,游击队政治委员,独立团连指导员,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红6军团第17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第49团政治处总支书记、营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兼宣传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1支队政治处主任,359旅717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359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5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师政治委员,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系副主任、政治委员兼工程系军械科学研究所政治委员,炮工程学院副院长,炮科学技术研究院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团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6年12月12日在乌鲁木齐逝世。

 

贺振新的故事:

贺振新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16年出生于贫农家庭,读过两年书。1927年参加儿童团,任乡儿童团长。不久担任区少先队队长。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在湘赣红17师当战士。历任红6军团51团副排长、湘鄂川黔军区第2军分区干部大队分队长、游击队政委、独立团连指导员、干部大队政委、红6军团17师政治部组织干事、49团政治处总支书记、营教导员。抗日战争时期,贺振新任120师359旅717团3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1938年在一次战斗中右臂被打穿,医院准备给他做截肢手术,幸亏白求恩赶来抢救,保住了右臂。1944年任南下支队第一大队政治部主任、717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359旅政治部主任、一野2军5师副政委。新疆和平解放,贺振新任22兵团25师政委。

1952年,贺振新到中央马列学院学习5年,毕业后军事工程学院炮兵系副政委、政委兼工程系军械科学研究所政委、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委。1966年,贺振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5月,兵团党委“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成立,裴周玉任组长,李荆山任副组长,贺振新、丁盛、陈实、曾继富、王振东、侯全智、杨宗胜等7人为小组成员。7月22日至30日,兵团党委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召开座谈会。会议由张仲瀚主持,有各师领导干部及兵团部分劳动模范参加。座谈会学习讨论毛主席《五七指示》(即5月7日,毛主席写给林彪的信)。对照指示精神,座谈兵团17年来各方面的成就,总结经验,肯定成绩。会上对某些人否定兵团成绩的错误言论开展了批评。此会后被丁盛等诬为“黑会”,与会干部遭到迫害。

8月21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讨论兵团文化大革命问题,并作出决定:“鉴于张仲瀚同志有病住院,兵团党委常务工作由裴周玉主持,重大问题同张仲瀚商量。”会后,兵团党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作了调整:组长丁盛,副组长陈实、李荆山、杨宗胜,成员13人。8月26日,丁盛在自治区三级干部会议兵团小组会上宣布揪出了以张仲瀚为主帅,贺振新为副帅的“反党集团”。9月3日,兵团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作出《关于整写重点人材料的通知》,对张仲瀚、贺振新等进行揭发批判。12月12日,贺振新心脏病复发,含冤去世,年仅50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0994贺盛桂少将简历:

贺盛桂(1915~1990)江西省永新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17师50团排长、连长、代营长,模范师侦察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干部连副连长,补充团营长,718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359旅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6师副师长,第一野战军2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组织系主任、训练部部长、后勤指挥系主任、副教育长、副院长,总后勤部军事运输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0年10月9日在北京逝世。

 

贺盛桂的故事:

贺盛桂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15年出生。读过3年私塾。1928年参加儿童团,1930年参加少先队。1931年,贺盛桂要求参加红18师,师政委甘泗淇看他个子小,没有同意。在他的一再请求下,师长同意了,让他在师部当勤务员。1932年,他调到红8军军部任通信班长,深得军长肖克喜爱。后升任红6军团17师50团排长、连长、代营长、模范师侦察参谋。长征途中,贺盛桂负伤,又患伤寒,躺倒在路边。红18师供给部部长贺翼张、红18师师长刘转连和肖克先后将自己的马让给他骑,三天换了三匹马,才坚持下来。1938年,贺盛桂担任八路军359旅补充团2营营长。首次与日军在田家庄交战,歼灭日军150人。他奉旅长王震之命,率部进至广灵至灵丘大路以西、直峪以南、张家湾以北的山地,对日军进行反围攻作战。一天贺盛桂率2营在玉定岭与日军遭遇,日军占了先机,在战斗中,一颗流弹打中了贺盛桂的左手桡骨,炸开了一个手指粗细的窟窿,造成粉碎性骨折。2营的军医贺兴桂,是贺盛桂的叔伯兄弟,急忙过来救护,因没有止血带,一直止不住血。贺兴桂只好从绑带上撕下一条布,把贺盛桂的左大臂扎住。

战斗结束后,贺盛桂被送到359旅医院,旅卫生部副部长潘世征(后授少将衔)检查伤势时,吃惊地问:“这是谁绑的?”“营里医生。”贺盛桂回答。“乱弹琴,绑这么紧,要是再晚几个小时送来,肌肉坏死,非锯掉不可。”潘世征狡黠地看了贺盛桂一眼:“贺营长,你打过我一棍子还记得么?”原来长征前,在湘鄂川黔的一次战斗中,贺盛桂右腿负伤,被抬下火线后,因战况紧急,很久无人救护。战斗结束后,潘世征匆匆赶来,贺盛桂气恼至极,抡起棍子朝潘世征腿上抽了一下。此时贺盛桂赶紧央求潘世征:“行啦行啦,我记得,快别说了。”手术开始,潘世征面带难色:“咱们医院的情况你都看到了。”贺盛桂:“你别解释了,我能支持住,还是把那点可怜的麻药留给最需要的伤员用吧。”就这样,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潘世征在贺盛桂的伤口里捡出17片碎骨。贺盛桂将这17片碎骨用布包起来,一直带在身边,提醒自己牢记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1945年,贺盛桂任八路军南下支队二大队大队长,随王震南征北返。有一天晚上宿营,夜半枪声大作,贺盛桂冲到村外,才想起装碎骨的布包没拿,不顾警卫员的劝阻,折回村子,找到布包,前门就被日军堵住了,贺盛桂只好跳窗逃走。解放战争时期,贺盛桂先后担任359旅参谋长、西北野战军2纵6旅副旅长、2军参谋长。参加了中原突围。他参加了运城战役、瓦子街战役、西府、荔北、永丰、扶眉、兰州战役。1949年进军新疆。

建国后,任2军参谋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后勤学院后勤指挥系主任、训练部长、副教育长、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去世。

 

 

 

0995秦化龙少将简历:

秦化龙(1913~1991)原名季康,湖南省平江县人。1927年参加平江梅团区儿童团,任团长、区队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常委、驻鄂东南、湘北代表团代表兼军分区政委,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部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区后方留守部队政治部主任,湘鄂赣军区边区游击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坚持了湘鄂赣边区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渤海纵队第11师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公安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炮政治委员,上海警备区第二政治委员、政委,中共农村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农牧渔业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

 

秦化龙的故事:

秦化龙是湖南平江人,1913年出生贫农家庭,原名季康。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部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区后方留守部队政治部主任、湘鄂赣军区边区游击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坚持了湘鄂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因患病赴苏联治疗。后留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40年回国,在新疆工作,1942年被盛世才软禁,1945年出狱。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渤海纵队11师政委。

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公安军政委、南京军区炮兵政委,1961年到1964年任上海警备区第二政委,后任中共中央农林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去世。

 
        0996秦光远少将简历:

秦光远(1913~200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野战医院医生、分院医务主任,第四军医务主任、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第770团卫生队队长,旅军医处处长,旅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卫生部政治委员,第12纵队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1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团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南军区工程部队后勤部政治委员,第33文化速成中学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文化学校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2年9月9日在武汉逝世。

 

秦光远的故事:

秦光远是湖北省红安县人,1913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秦光远历任学员、独立第1师军医、红泗方面军野战医院军医、分院医院主任、红4军医院主任、红4军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和四川反六路围攻及强渡嘉陵江、攻占阆中等战役。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秦光远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卫生队队长、旅军医处处长、旅卫生部部长。

解放战争期间,秦光远任冀东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9纵队卫生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12纵队卫生部部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待到新中国成立时,当年一同参军的同村51名战友,已先后牺牲,仅余秦光远一人。建国后,秦光远先后任21兵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代理政治委员,荆江分洪工程部队副政治委员,中南军区工程部队后勤部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文化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3年,秦光远得知村里筹办小学,就自己出钱送来了木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就连吊钟、哨子、粉笔也送来了。秦光远与夫人商量,今后每年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笔钱资助村办小学,以此安慰长眠地下的51名战友。1955年,秦光远被授大校军衔,他每年给学校送去价值200元的教学用品或书籍。

1964年,秦光远晋升少将,他的捐款也增加到每年500元。文革期间,秦光远受到冲击,被下放到一个偏远的农场劳动三年,他叮嘱夫人,一定要代他继续每年一次的捐赠。80年代,他每年捐款1000元,90年代,每年捐款2000元,1997年,一次捐款5000元,1998年,他向学校捐赠了一台54厘米的大彩电和800元教师节奖金。从1953年以来。秦光远45次向学校捐赠。离职休养后,先后拿出10余万元支持老区经济建设和建校办学。将军与家乡小学,结下了不了之情。秦光远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2002年他在援建一所乡村小学归来后病逝。

 

 

 

0997桂生芳少将简历:

桂生芳(1915~1999)陕西省咸阳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耀西游击队分队长,骑团连指导员,中共县委军事部部长,关中独立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卫生处兼野战医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三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龙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9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军第1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公安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警卫师政治委员,第1防化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部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9年2月18日在北京逝世。

 

桂生芳的故事:

桂生芳是陕西咸阳人,1915年出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游击队分队长、骑兵团连指导员。参加了劳山、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中共新正县委军事部部长、关中军分区独立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留守兵团卫生处兼野战医院政委。1939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三边军分区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龙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9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建国后,任47军160师政治部主任、独立207师政治部主任、公安部队1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公安1师政委。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公安军警卫师政委、公安军1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第一防化兵学校政委,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副政委。

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98桂绍忠少将简历:

桂绍忠(1916~)安徽省霍丘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73师团卫生所看护长,卫生所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营卫生所军医、团卫生队副队长,旅卫生处代医务主任兼662团卫生队队长,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卫生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卫生部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卫生部部长,第三野战军4团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4团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团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5年12月31日在北京逝世。

 

桂绍忠的故事:

桂绍忠是安徽霍丘人,1916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31军73师团卫生所看护长、卫生所所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卫生所军医、卫生队副队长、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卫生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卫生部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9纵卫生部部长、4兵团卫生部部长。参加了淮海,渡江、广东等战役。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3兵团后勤部副政委兼卫生部部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军事系。后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99桂绍彬少将简历:

桂绍彬(1916~)安徽省六安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218团营部书记,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司令部政治指导员,772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386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政治部主任,第18团60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中南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海舰队第二政治委员,海军第3研究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桂绍彬的故事:

桂绍彬是安徽六安人,1916年出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218团营部书记、红31军91师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司令部指导员、772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386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8纵政治部主任、第十八兵团60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太原、扶□、西南等战役。

1951年1月1日,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发出海制字第3号命令:海军第2航空学校并入第1航空学校,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原有的2航校和1航校都在青岛,重新组建的海军航空学校,位于原1航校的校址青岛沧口机场。

中央军委任命华东海军作战处长赵汇川为海军航校校长,1月4日,他到青岛履职。

新的航校虽然是在原有两个航校的基础上组建的,原1、2航校成立仅2个多月就撤销合并了。赵汇川抵达学校,一切工作都是重新开始,从基础做起。

航校校长赵汇川和政委桂绍彬主持校党委研究决定,学校工作的重点是“一切以教学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突击营区建设,选调充实师资技术力量,调入和维修飞行装备、教学仪器。经过10个月的艰苦工作,学校具备了教学条件,经过严格考核选拔的学员们也已陆续到校。240人的空勤学员分为驾驶、领航、通讯、射击等专业编班,10月15日开课。570人的地勤学员分为机械、军械、水鱼雷、无线电、特设等专业遍班,11月1日开课。

 

 

 

1000耿锡祥少将简历:

耿锡祥(1909~199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暴动,任自卫队小队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报务员、股长,红军总司令部电台台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3局2科副科长兼电器材料厂厂长,1科科长,军委3局干部训练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华总社电务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军区通信部副主任、主任,国防工业委员会电子工业小组组长兼三机部电子工业局副局长,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驻第四机械工业部监察组副组长,第四机械工业部政治部主任,第四机械工业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0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

 

耿锡祥的故事:

耿锡祥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09年出生于赤贫家庭。6岁放牛帮工。大革命运动初期,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他参加了黄麻起义,任城区袭击队队长,1928年袭击队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耿锡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8月,他到通信训练队学习通信,在有线电1班担任副班长。红军围攻黄安时,他参加了架设电话线的施工。当时红四方面军的电台功率小,和上海党中央电台叫不通。张国焘指示特务队到敌占区去搞电台,耿锡祥因此调到特务队,到武汉购买了50瓦电台发电机、蓄电池和一部50瓦电台的全套元器件。耿锡祥则留在红四方面军总部工作,红四方面军总部后来成了红军总司令部,他担任了电台台长。1938年,在延安成立了通信材料厂,耿锡祥是军委3局2科副科长兼通信材料厂厂长,这个厂可以自制5瓦、7.5瓦、15瓦小型军用电台。1941年,军委3局决定组建无线电集中台,他从材料厂调出,负责发信台集中工作实验。1942年,他担任军委3局1科科长,主管电台工作。解放战争,耿锡祥任新华总社电务处处长。

建国后,他历任南京军区通信兵部副主任、主任、国防工业委员会电子工业小组组长兼三机部电子工业局副局长、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驻四机部监察组副组长、四机部政治部主任。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去世。

 

 

 

1001耿道明少将简历:

耿道明(1916~1994)山东省潍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7支队分队长、宣传员,第8支队连副政治指导员,山东纵队1支队连政治指导员,陇海南进支队政治部锄好科科长,新四军第2师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35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保卫部部长,第三野战军第8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华东野战军军法处处长兼保卫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南京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国人民银行政治部主任,中国银行副总经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副总经理、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4年10月3日在北京逝世。

 

耿道明的故事:

耿道明是山东省潍县人,1916年出生中农家庭。7岁上小学,12岁上高小,15岁考入县立中学,半年后因家庭经济无力支持而辍学。回本乡 当小学教员两年,18岁到上海当工人。1937年回家乡,参加潍北抗日武装起义,在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7支队任战士、分队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山东纵队第1支队12连指导员、陇海南进支队政治部锄奸科副科长,在战斗中负伤。1941年任新四军3师9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在审干肃托工作中曾出现扩大化倾向。1943年入淮北党校学习,后纠正了“泗阳反特案件”。1945年任新四军2师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1946年任山东野战军2纵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48年调到吴化文起义部队任组织和保卫部部长。1949年任8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

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9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南京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同年转业,任中国人民银行政治部主任。文革中遭批斗,下放劳动。1971年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兼中国银行副总经理。1975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002索立波少将简历:

索立波(1906~1972)原名李波。内蒙古商都县人。蒙古族。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西北国民军排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唐山、天津等地从事工人运动。1936年参加山西牺盟会。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晋西北工人武装自卫纵队队长,绥蒙挺进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参谋长,河北省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0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1972年逝世。

 

索立波的故事:

索立波是内蒙古商都人,1906年出生,原名李波。蒙古族。一说其养父是大同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宋世杰。

1925年参加西北国民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唐山、天津等地从事工人运动。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晋西北工人武装自卫纵队纵队长,绥蒙挺进支队司令员。国共谈判期间,任军调部驻大同13小组中共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副参谋长、冀中军区参谋长后兼华北7纵参谋长、河北军区参谋长。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和清风店等战役。建国后任66军参谋长、河北省军区参谋长。

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3年入朝,任志愿军67军副军长。回国后,任67军副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去世。一说属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平凡昭雪。

 

    

1003袁光少将简历:

袁光(1909~1998)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分队政治指导员,红8军团无线电分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留守团特务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绥蒙军区骑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军区第11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3军7师副政治委员,第2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团师政治委员,铁道团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指挥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副庭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8年10月29日在北京逝世。

 

袁光的故事:

袁光是江西省泰和县人,1909年出生,原名袁邦光。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排长、连长、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分队指导员、红8军团无线电分队政委、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主任、留守兵团特务团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绥蒙军区骑兵旅政治部主任、绥蒙军区11军分区副政委、一野3军7师副政委、2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袁光回忆说,长征时,毛泽东就在无线电分队参加党小组活动。建国后,袁光担任铁道兵团2师政委、铁道兵团干部部部长。

1951年,袁光入朝,担任志愿军铁道兵团2师政委、志愿军铁道兵团干部部部长、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政委。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袁光担任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9月,改名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袁光担任一庭庭长。1955年授衔时,军法军衔是白色的牌牌,格外引人注目。全军军法上将只有一人,即军事法院院长陈奇涵,军法中将也只有一人,即军事法院副院长钟汉华,军法少将有六到七人,袁光是其中之一。

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袁光任副庭长。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作出从宽处理日本侵华战争罪犯的决定,决定组织特别军事法庭,对在押的1000多名日本战争罪犯进行审判。袁光任特别军事法庭副庭长。当时不少干部基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拒绝参加审判工作。袁光是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审判长,他们集中在北京西山卧佛寺,看宗卷,起草文书。然后赴沈阳,对日军中将师团长藤田茂、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伪满总务厅次长古海忠之、师团长佐佐信之介、师团长齐藤美夫、少将旅团长上□胜等30名罪犯进行审判。袁光亲自找浦仪谈话,让他出庭作证,浦仪答应供述古海忠之等人的罪行。另一个小组去太原,对11名战争罪犯进行审判。沈阳、太原两处对1100多名罪犯免于起诉,分三批回国。

铃木启久在冀东和河南浚县亲自下令制造六起集体屠杀我和平居民大血案,屠杀我和平居民数万之多。在审判庭上,铃木启久跪倒在地,连连乞求饶命。藤田茂在山西安邑县屠杀我和平居民180人,他供认不讳,表示愿意接受任何严厉处罚。上□胜在河北定县屠杀我和平居民800多人。经袁光审判的还有用毒气毒死我和平居民400多人的船木健次郎和“730部队”支队长木神原秀夫,他们在法庭上也低头认罪,痛哭流涕,乞求宽恕。对这些罪犯,都只判了有期徒刑,除个别病死狱中外,在1965年之前,均被提前释放回国。袁光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审判长、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庭第一副庭长、中央军委纪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04袁彬少将简历:

袁彬(1915~)湖北省麻城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卫生部医生,第89师267团医务所所长、副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迪化(今乌鲁木齐)新营排长,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第2大队中队长、副大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4航空学校训练处处长、副校长兼飞行大队大队长,空军团长,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军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1月26日在南京逝世。

 

袁彬的故事:

袁彬是湖北省麻城县人,1915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军,历任红30军卫生部医生、89师267团医务所所长、副连长。袁彬是西路军的幸存者,随李先念到新疆,进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当学员,是我军的“航空火种”之一。解放战争,他毕业于东北航空学校,历任东北航校中队长、副大队长。建国后任第4航校训练处处长、副校长、空军第3驱逐旅团长、空3师9团团长、副师长、空4师副师长、空3师师长。1951年率空3师参加朝鲜战争。入朝前,空3师飞行员人均飞行只有24个小时。袁彬在9个月里组织了大力度的训练,人均飞行68小时20分,但也发生了4次一等事故。空3师首次入朝,作战86天。第一阶段,由苏联空军带领,以大队和团编队的形式熟悉战区和作战方案。第二阶段,在苏联空军的掩护下打小仗。在这个阶段出名的战例有赵宝桐击落敌机2架、牟敦康击伤敌机1架的首战,王海大队一次空战击落敌机4架,刘玉堤一人一次击落敌机4架。第三阶段,空3师单独作战,赵宝桐又击落敌机2架,自己的飞机也被击落,赵宝桐安全跳伞,罗沧海一次击落敌机3架。第4阶段,掩护空2师、空14师作战,王海大队击落敌机5架,击伤敌机1架。空3师作战86天,共击落击伤敌机64架。毛泽东在看了空3师的战报后,在战报上写了“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批语。

1952年,袁彬率空3师第2次入朝作战,开局不利,2次被敌击落5架,击伤1架。空3师很快扭转了不利的局面,在后来的17次空战中,击落击伤敌机41架,最成功的战例是王海大队一次击落敌机6架,仅被击落1架。空3师在朝鲜战争中,击落敌机87架,击伤敌机27架。被敌击落43架,击伤敌机18架,牺牲飞行员18名。王海(击落击伤敌机9架)、赵宝桐(击落击伤敌机9架)、刘玉堤(击落击伤敌机8架)、孙生禄(击落击伤敌机7架)、范万章(击落击伤敌机6架)、杨振玉、焦景文、罗沧海(击落击伤敌机4架)被评为特等功臣。袁彬因指挥作战有成绩,立一等功。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两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回国后,袁彬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历任空5军副军长、空1军军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

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05袁渊少将简历:

袁渊(1903~1992)原名袁汉卿,江西省南康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参谋长,八路军留守团警备7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独立第12旅旅长,第14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6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第5分校校长,第24步学校校长,马列主义学院第1分校军事教研室主任,第2高级步校代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教育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8月18日在北京逝世。

 

袁渊的故事:

袁渊(1903~1992),原名袁焕卿、袁章斐,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生于江西省南康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幼年时在家帮人打工,16岁就外出到南安府当学徒、店员。之后在著名共产党人、工运领袖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的领导下,于1925年起从事工运活动,曾任本县店员工会委员。大革命失败后,袁渊曾在云南范石生部当兵,从事兵运工作。后又转到岳维俊部教导队学习军事,后任警卫排长。这期间,袁渊接触了许多进步军官和士兵。1931年3月,袁渊获取岳维俊部围剿红军的作战计划后,在湖北省双桥镇带领一个班武装起义,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保卫连战士、班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1月至1933年9月,袁渊先后任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保卫连排长、副连长,警卫连连长、警卫营营长。参加了第二至五次反“围剿”斗争。任营长时,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战,负伤不下火线。养伤期间,他曾在红四军政治部民运科帮助工作。1934年11月返回前线,担任四川省天全、芦山独立团团长,次年5月调任十一师作战科科长,11月任红四军作战科副科长。袁渊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曾三过草地。在长征途中,他指挥有力,作战勇敢,被誉为“袁老虎”。在甘肃打鲁大昌的战斗中,他再次负伤。时任作战科副科长。七七事变后,袁渊任129师385旅770团参谋长,次年八月任385旅7团团长。在此期间,他率部参加了陕甘宁边区的反顽战斗和部队整训生产等工作。为保卫党中央,巩固边区和中华民族的独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5年8月,袁渊带领一个教导团开赴东北。同年10月任冀东12旅旅长、冀东军14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参谋长,1947年任46军参谋长。在这期间,袁渊率部参加了对敌夏季、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经验丰富,善于指挥,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从1949年2月起,袁渊先后任第四野战军上干队队长、军大6团团长、军大湖南分校副校长,1950年8月任中南军大第5分校校长,1951年6月任第24步兵学校校长,1952年9月任马列学院第1分院军事教研室主任,1953年9月任第2高级步校代校长,1955年5月任政治学院副教育长兼队列部部长。在这期间,他呕心沥血,忘我工作,认真施教,为培训南下干部,改造训练国民党青年军205师,培养青年知识分子补充干部队伍,训练中高级指挥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袁渊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1月离职休养。“文化大革命”中,曾受到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残酷迫害,被非法批斗关押,身心受到严惩摧残,1969年被迫迁出北京,1975年落实政策回京。1982年6月定为正兵团职待遇。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2年8月18日6时14分在北京逝世。

 

 

 

1006袁也烈少将简历:

袁也烈(1899~1976)湖南省洞口县人。1924年考入桂军军官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连长,第11军72团营长,第25军72团参谋长。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1纵队参谋长兼第1营营长,1纵队纵队长,红7军第20师59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训练部部长,清河军区参谋长,渤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司令员,渤海纵队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6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

 

袁也烈的故事:

袁也烈是湖南省洞口县人,1899年出生,又名袁振武。他的父亲是前清秀才, 他1906年上私塾,1913年入高小,1917年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学校,后辍学。1921年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听过毛泽东的课。1924年,袁也烈考入桂军军官学校。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政治部干事、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2团2营7连指导员、叶挺独立团2营6连连长,因作战英勇,升为副营长、营长,列席党的五大。南昌起义时,袁也烈是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72团3营营长,叶挺是11军军长兼24师师长,24师辖70、71、72三个团,袁也烈营中有四五位中共党员,都是军官,士兵中没有党员。起义时袁也烈受领的任务是攻击驻扎在东门营房滇军的一个团,由于当时与闻机密的人员中营长是最小的军官,袁也烈便以看朋友为名,到该团实施侦察。战前执行侦察任务的是营级军官,在南昌起义中成为趣事。侦察的结果,滇军这个团驻在东门的兵力是两个营。袁也烈设计了奇袭方案。起义前夜袁也烈率3营摆出一副行军的架子来到东门,营部副官找到滇军团长,声称部队刚进城,找不到宿营地,借滇军营房前空地露营。滇军团长未加反对,副官随即请求发给联络口令,滇军参谋把普通口令和特别口令抄给了袁营。袁营各连借此查看地形,各连选定的露营位置均是攻击出发地。

8月1日凌晨起义的枪声响了,袁也烈率3营迅速攻下滇军营房。袁也烈是南昌起义时的主力营长,当时郭化若是营长,林彪、聂鹤亭是连长,许光达是代连长,陈赓、,杨至成、肖克是连指导员,唐天际是副连长,为什么袁也烈才是少将军衔?原因是他后来的经历比较特殊。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失利后,袁也烈回到原籍湖南武冈找到党组织,1928年4月,被派到唐青云部队作兵运工作,9月到上海,11月军委派袁也烈去广西工作。12月邓小平率领何世昌、严敏、袁也烈由百色到龙州,部署龙州起义和建立红8军工作。袁也烈回忆说他参加过两个会议,一次是起义前夕的准备会议,一次是成立革命委员会的筹备会议。

1930年红8军成立,袁也烈任红8军第一纵队参谋长兼1营营长。3月,第一纵队被敌包围,与军部失去联系,第一纵队向越南境内突进10多公里,辗转滇桂边境,纵队司令动摇离队,袁也烈被推举为纵队长,率部转战七千里,与红7军会合,任59团团长。1931年,红7军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途中,袁也烈在乐昌受重伤,去上海养伤。同年袁也烈在上海被捕,被判5年有期徒刑,1932年依“大赦条例”减为3年4个月。1934年刑满,因拒绝写悔过书,被送进苏州反省院,1935年被释放,1936年恢复党的关系,被派往石友三部队任党的工委书记。袁也烈1939年才回到抗日根据地,任山东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1942年才返回部队,任清河军区参谋长。以后升迁较慢,1946年6月袁也烈任渤海军区代司令员。当时,军调处执行小组在惠民县谈判,袁也烈在谈判中阐述了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绩,揭露了国民党军对渤海军区的袭扰,他严正地说,如果国民党军继续挑衅,我们的回答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美方代表怀特不满地说:“你们要惩处城里的国军?我断定3个月你们也解决不了他们”。袁也烈冷笑地说:“尊敬的美国中校先生,你是来为和平谈判的呢?还是来向中共人民挑战的?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我们用武力解决城内伪军,不需要3个月,3天就够了!”双方经过激烈的争辩,达成了关于德州地区双方驻军的临时协议,国民党德州驻军指挥官王继祥和袁也烈在协议上签字。在签字后的宴会上,王继祥得意地对袁也烈说:敝人是黄埔5期的,虽然平素无才,但多年跟随校长南征北战,也算功成名就了。我愿与贵军精诚合作,解决德州问题,恢复津浦和胶济线的交通。袁也烈端起酒杯回答:如果你愿意的话,那就让我们黄埔军校的老同学现在来为北伐时期的黄埔军校,为孙中山先生相忍为国、天下为公的精神干杯!王继祥得知袁也烈是黄埔4期的,连声说“多有不敬”。 美方代表哈哈大笑说:一个共产党的将军,一个国民党的将军,都出自一所学校,真是妙不可言,不可思议,只有在中国才能出现这样的奇迹!怀特希望双方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内战爆发后,袁也烈指挥部队攻占德州,王继群被俘,他是解放战争中我军俘虏的第一名国民党中将军官。

1946年8月,袁也烈指挥部队三打邹平,歼敌2600人,被称为“半月三捷”。攻打济南前,袁也烈化装混杂于民夫之中,参加济南城防工事之构筑,将敌防御设施、兵力部署、火力配置、以及接近路线等,侦察得一清二楚。建国后,袁也烈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政委。当年陶勇接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时,陈毅说:“陶勇同志,你在家乡当放牛娃时,袁也烈同志已经是南昌起义的老营长了,他资格老、学问深,你要尊重他,而且他比你早当了3年海军…”有一次毛泽东视察华东军区海军,陈毅向毛泽东介绍袁也烈,毛泽东指着袁也烈连呼了两遍:“你就是袁也烈?”毛泽东对他也是早有耳闻:“你也到海军来了。啊,你原来是在山东部队工作的,你是长沙第一师范的,记得你是湖南武冈人吧?”袁也烈答道:“是的,主席记性真好。”

袁也烈授衔时是海军副参谋长,自然只能是少将军衔。袁也烈说:“我从参加革命的时候开始,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为了救国救民,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从来没有想到要当什么官。党给我的荣誉和待遇,不是太低了,而是太高了。”1960年,袁也烈兼任水产部副部长。1963年,担任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组长的袁也烈与副组长于笑虹、刘志平牵头组织29名专家联名向国务院、党中央写信,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统一管理国家的海洋事业1964年,袁也烈的工作重点转到水产部,分管海洋司和基建司。袁也烈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去世。

 

 

 

1007袁克服少将简历:

袁克服(1907~198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黄麻起义,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安县指挥部指挥员,红4军第12师34团政治委员,共青团鄂豫皖省委书记,中共川陕省委书记、保卫局局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1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民运部股长、民运部副部长,冀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延安中央组织部行政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省军区警2旅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18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3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抚保部部长,陕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11月5日在兰州逝世。

 

袁克服的故事:

袁克服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07年出生于一个雇农家庭,原名袁克福。14岁时,父母双亡,他卖掉家里的几块薄地,安葬了父母,给地主放牛、打长工,养活两个弟弟。他欠地主的高利贷,三兄弟打一辈子长工也还不清。袁克服1929年参加黄麻起义,同年入团入党。历任黄安县第3区游击队党支部书记、共青团第3区区委青工部长、黄安县指挥部指挥员、红4军12师34团政委。袁克服回忆张国焘、陈昌浩肃反情形时说:“我们那个团,3个营长换了两个,连长与指导员换了三分之二,政治处只剩下俩股长,清洗掉的89人,其他连、排、班长被供出来而没有捉的100多。从此以后,部队中就不敢入党了,因为支书一捉,供说支部的党员都是,当然大家都害怕。1932年春肃反是个高潮,不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有供就捉,富农出身、学生出身的杀得很多”。袁克服离开主力部队后,担任过鄂豫皖团省委书记,中共川陕省委书记。他回忆说:“正规部队的肃反也影响了地方,捉了不少地方领导干部,有些连老婆也捉了。这些人都是从暴动搞起的,家都不要了,是什么反革命?”

1932年,袁克服任鄂豫皖团省委书记,在皖西负责协助地方政府筹粮筹物,因操劳过度患病,高烧不退,经常昏迷。周纯全来看过他,决定让他留下来就地隐蔽治疗。袁克服说:“周局长,你不要再说了,党把我从一个放牛娃培养成一名共产党员,我是党的人,我现在是有病,但我可以坚持住,就是爬我也要跟着队伍;死,我也要死在革命队伍里。”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要求,拨给他一匹马,他克服了许多困难,翻过了秦岭和大巴山。不久,袁克服被调到专搞肃反,权力很大的川陕省委保卫局任局长,政绩如何,不得而知。

1934年11月,川陕省游击总指挥部所属的部队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独立第1师,袁克服担任师长。1935年,张国焘另立中央,决议成立“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和“中央军委”,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党籍。在卓木碉高级干部会议上,张国焘问他:“袁师长,你认为这些决议怎么样?”袁克服说:“报告张主席,我来这里的时间不长,还不了解中央的情况,请让我再想一想吧。”不久,张国焘撤消了他师长的职务,让他到担架队抬担架。袁克服说:“只要脑袋留在肩膀上,照样还要干革命。”抗日战争,袁克服历任129师政治部民运部股长、冀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央组织部行政处处长。解放战争,袁克服到东北,历任6纵18师政委、43军副政委。

建国后,袁克服到北京,担任总干部部抚保部部长。1957年,他担任陕西省军区政委一职一直到1979年,长达22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去世。

 

 

 

1008袁佩爵少将简历:

袁佩爵(1914~1972)江西省泰和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国际师第3团技术书记,师政治部技术书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支队指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教导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代旅政治委员,第4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19兵团64军190师代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2月14日在大连逝世。

 

袁佩爵的故事:

袁佩爵是江西泰和人1914年出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国际师3团技术书记、师政治部技术书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二分校支队指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教导大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旅代政委、4纵政治部副主任、第十九兵团64军190师代政委。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太原等战役。建国后,任64军政治部主任。

1951年2月17日,曾思玉军长、王昭政委、马卫华参谋长、袁佩爵政治部主任率第六十四军,由丹东九连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在朝鲜境内,跋山涉水,踏冰卧雪,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经过20天的夜行军,于3月7日拂晓前抵达南川店地区,急急忙忙地疏散露营。军部进到南川店西北角一个小山沟里。此山沟地形较为开阔,朝鲜老百姓的房子被敌机轰炸为一片焦土。军首长的三辆吉普车各自分散隐蔽。由于这里已被敌机多次轰炸,隐蔽车辆的自然条件很差。军部人员疏散隐蔽在山沟里。

曾思玉军长乘坐的第一辆吉普车开到山根一凹地的死角处,隐蔽起来。王昭政委乘坐的第二辆吉普车和马参谋长、袁主任合坐的第三辆中吉普车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隐蔽条件差一点。由于天已亮了,没有时间作更细致的伪装,敌人一架可以低空和在山谷间飞行的小型蚊式侦察机发现汽车,用机枪扫射,结果两辆吉普车起火烧毁了。

 

 

 

1009袁学凯少将简历:

袁学凯(1914~2004)湖北省黄陂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军部交通队排长,军部特务营连政治指导员,红31军第91师277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政治指导员,补充团营政治教导员,第16团政治处主任,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决死第1纵队25团副团长,386旅第16团副团长,八路军留守团新编第4旅25团政治委员,第16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新编第4旅副旅长,第一野战军6军17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4年8月15日在西安逝世。

 

袁学凯的故事:

袁学凯是湖北省黄陂县人,1914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军部交通排排长、军部特务营连指导员、红31军91师277团营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指导员、补充团营教导员、16团政治处主任、太岳军区第2分区副司令员。决死1纵队25团副团长386旅16团副团长。

1943年秋,冈村宁次纠集日军万余人,对太岳区实行“铁滚式”大扫荡,企图摧毁我根据地,为此,16团奉命在王近山旅长率领下,赴延安扩编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袁学凯当时是16团代团长。部队从长子县出发,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敌人的封锁线,到达韩略村附近的南北有利地形宿营。韩略村在洪洞县东南约25公里处,有临(汾)、屯(留)公路由此经过。其周围敌人的据点密布,村南地势险要,王近山从汇报中得知在韩略村附近的公路两侧,是两丈多高的陡壁,是打伏击的理想地段。第二天凌晨,16团部队进入设伏阵地。上午九点多钟,日军共来了十三辆汽车,其中有三辆小车。随着两发红色信号弹,部队将这股日军前后通路堵死,并用机枪和手榴弹猛击敌军车队并冲向敌阵与之展开肉搏。经过激烈的战斗,这股敌人被全部歼灭,前后共三个小时,一百二十个敌人只有三个逃脱。16团仅伤亡50多人。这股日军是敌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组织的“战地观战团”,内有一名少将旅团长和六名联队长,其余也都是中队长以上的军官。到延安后,袁学凯任新四旅25团政委、16团团长。毛泽东曾接见新四旅政委黄振堂、副旅长程悦长和袁学凯,毛泽东等对他们说:“我们部队数量和装备都比不上敌人,因此,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先打分散孤立的敌人,后打集中强大的敌人。好比你面前有三个敌手,一个强手,两个弱手。你先把两个弱手一一打倒,剩下那一个强的,前后失去了照应,他就孤立了,胆怯了,强手就变成了弱手,一打就能倒。把弱的消灭了,强的也变弱了,把分散的打了,集中的又要分散。我们这次打仗,采用蘑菇战术。你们的任务,是作磨心,牵敌人,磨敌人,使他们疲劳饿饭,再寻机会歼灭它。一个月歼灭它几个团,过上一年光景,情况就会好转。” 毛泽东还谈到自己准备留在陕北。他说:“我们在延安住了十几年,都一直是处在和平环境之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所以,我决定和陕北老百姓一起,什么时候打败胡宗南,什么时候再过黄河。我不离开陕北,还有一个理由,现在有几个解放区刚刚夺得主动,如果蒋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那里就会增加困难。中央留在这里,蒋介石就会多下些本钱。这样,咱们负担重些,就能把敌人拖住,不让他走,最后还要消灭他。”袁学凯在16团英勇杀敌,无私无畏,不争名,不争利,牺牲自己为别人着想,在干部战士中传为美谈。

1945年,新四旅有一部分部队去东北,一部分部队留下开荒种地。袁学凯坚决要求去东北,上级没同意。袁学凯说:“你们不让我去东北,我就是拽着骡子尾巴也要到东北去!”弄得上级不得不来做他的思想工作。1947年在悦乐战斗中,袁学凯率团全歼马步芳部一个骑兵团,俘敌少将副旅长。后任西北野战军新四旅副旅长、6军17师政委。解放兰州时,6军军长罗元发和政委张贤约,吸取首攻炮兵分散的教训,决定在总攻时将全部火炮集中起来,组成两个炮兵群,由第16师吴宗先师长和袁学凯及两个炮兵团的团长共同负责指挥,在总攻开始后务必做到步炮协同。 袁学凯亲率炮兵团的干部和技术人员,爬到敌人的阵地前沿,仔细观测侦察,将敌主阵地上的目标进行统一编号。回到阵地上后,袁学凯和两个炮兵团的干部一起,根据观测得到的情况和数据,分配了任务。各团又按照统一的攻击目标和任务,逐炮规定了射击目标。对于敌人的炮火阵地,也组织了较强的轰射炮群,在总攻发起后压住并摧毁敌人了的炮火。

1950年3月6日,驻昌吉的骑兵第七师第二十团大部发生叛变;接着,驻阜康第二十一团的2个连,驻木垒河的骑兵第七师特务营等单位先后哗变。至3月28日止,接连发生叛乱十多起,参加叛乱的共12个连,l个排,1930余人。叛乱部队疯狂杀害解放军派来的政工干部,公开打出反革命旗号,和土匪汇合一起,在乾德(今米泉)、阜康一线烧杀抢掠。为了尽快扑灭匪患,以保证建党建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新疆军区统一部署下,由袁学凯率部平叛,叛匪大部被歼,匪首被击毙。袁学凯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原准备到石家庄高级步校任职。后上级决定他担任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袁学凯后担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65年,在我国第一次地爆原子弹成功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进行一次空爆原子弹试验,袁学凯参与指挥了这次行动。担任空爆试验的是航空兵独立4团。当时要求把原子弹投到距靶心100米以内,独立4团训练成绩不稳定,一颗训练弹离靶心2000多米,一颗离靶心690米,差点炸到用于试验的桥梁,还有一颗因高空气流影响,扔下去后干脆没找到。当时上下一片埋怨,袁学凯找机组人员集体谈心,他说:“不能把问题都集中到领航员一个人身上。飞行员有没有问题?高度、速度、飞机的空中姿态,都保持很好了?我就发现进入轰炸航路后,标图板上的标线不稳定。机务上呢?自动驾驶仪轻度偏航的毛病解决得怎么样了?瞄准具上陀螺仪摆动的情况还有没有?”他鼓励机组人员用集体主义的精神克服困难。最终机组提出一整套提高投弹精度的方法,训练成绩显着提高,实际投弹时,距靶心仅40米。

 

 

 

1010袁意奋少将简历:

袁意奋(1917~)湖南省慈利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红二方面军第4师10团俱乐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连政治指导员,120师358旅714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1旅2团副政治委员,绥蒙军区第7团政治委员,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1军2师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学校第1分校政治委员。1954年人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8年毕业。回国后,任南海舰队湛江基地政治委员,榆林基地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第7研究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顾问,海军装备技术部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袁意奋的故事:

袁意奋是湖南慈利人,1917年出生。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红2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红4师10团俱乐部主任。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20师教导团连指导员、358旅714团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714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1旅2团副政委、绥蒙军区7团政委、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军2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西府陇东、荔北等战役。建国后,任海军学校第一分校政委。1954年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8年毕业,任海军南海舰队湛江基地政委、榆林基地司令员兼政委。

1959年,袁意奋率领由护卫舰“南宁”号和猎潜艇“泸州”号组成的巡逻编队,从榆林港出发,巡航西沙海区,曾派人登上永兴岛、西沙洲、树岛、南沙洲、东岛进行普查。袁意奋后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第七研究院政委、海军装备技术部政委。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11袁福生少将简历:

袁福生(1916~1993)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补充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6军团保卫局内勤检查员、侦察组长,红6军团直属队特派员,补充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独立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锄奸股股长,359旅政治部锄奸科副科长、科长兼军法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四野战军47军139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第47军干部部部长,志愿军司令部军法处副处长,武汉军区炮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工程特种工程指挥部后勤部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3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1993年3月5日在长沙逝世。

 

袁福生的故事:

袁福生是湖南茶陵人,1916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补充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6军团保卫局内勤检查员、侦察组长、直属队特派员、补充团特派员。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政委、团政治处锄奸科股股长、359旅政治部锄奸科副科长、科长、军法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10纵队保卫部部长、第四野战军47军139师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宜沙、西南等战役。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47军139师政委,47军干部部部长、志愿军司令部军法处副处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武汉军区炮兵政委、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后勤部政委。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12莫春和少将简历:

莫春和(1916~2002)四川省阆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译电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机要处股长、科长,中共中央机要处办公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机要处副处长,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机要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机要处处长兼中南军区机要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机要局副局长、局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6月29日在北京逝世。

 

莫春和的故事:

莫春和是四川省阆中县人,1916年出生。8岁读私塾,12岁辍学,父亲病故,妹妹饿死,母亲自缢,他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1933年,莫春和参加红军,在红30军89师267团当战士,因作战勇敢,当了打旗兵,负过一次伤。他先后在红4军10师28团团部、红4军军部和红33军军部当过通信员、警卫员。1935年,莫春和调到红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机要科工作。西征时,西路军有耗无补,莫春和下到战斗部队参加战斗。部队被打散后,他在山里隐藏了一周,昼藏夜行,沿途乞讨,但终被敌人抓住,先后关押在凉州和西安,后经我党住西安办事处交涉获释,回到延安。

1937年,莫春和到抗大学习,1938年,到中央机要科工作,以后机要科改称机要处,莫春和先后担任机要组长、股长、副科长、科长、办公室副主任。1945年9月,随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飞赴东北。为方便与苏军接洽,彭真、陈云、叶季壮被授予中将军衔,伍修权被授予少将军衔,莫春和被授予上校军衔。到达东北后,陈云指定莫春和任东北局机要处处长,负责和中央及所有进入东北部队的沟通联络。莫春和在东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机要处副处长、处长。平津战役后,他担任四野司令部机要处处长、中南军区司令部机要处处长。

1955年,中央机要局召开大军区机要处长会议,宣布了中央军委成立总参谋部机要局的决定,由东北军区机要处处长黄有凤任局长,华北军区机要处处长阳自碧和莫春和任副局长。总参谋部机要局成立时有300多人,设有办公室、机要处、保密检查处、办报处、译电处、干部处和行政经济管理科。总参谋部机要局担负着保障统帅部通过密码电报实施对全军作战指挥和领导部队建设的重要任务,基本任务是组织全军密码通讯、翻译、办理军委及各总部的密码电报,保障作战指挥。同时负责隐蔽指挥和保密检查工作。林彪、刘伯承、罗荣桓、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元帅对总参谋部机要局的工作十分关心。

1955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总参谋部机要局,莫春和升任副局长。文革期间,1969年,莫春和升任总参谋部机要局局长,1975年调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81年离休。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去世。

 

 

 

1013聂济峰少将简历:

聂济峰(1914~1992)河北省晋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独2团政治处干事,师轮训队特派员,旅直属队特派员,旅政治部保卫科副科长,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太行军区独立1旅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25旅政治部主任,豫西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15军43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2年2月1日在北京逝世。

 

聂济峰的故事:

聂济峰是河北晋县人,1914年出生。1937年参加抗日游击队,任副队长,1938年编入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独立2团政治处干事、师轮训队特派员、385旅直属队特派员、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太行军区独立1旅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9纵25旅政治部主任、豫西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15军43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进军豫西、淮海、渡江、广西等战役。

建国后,任15军45师政委。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15军45师政委,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15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副政委。1963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后历任15军政委、军政大学副校长、副政委、军事学院副政委、国防大学副校长。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1014栗在山少将简历:

栗在山(1916~2006)河南省南阳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许昌工委青年委员,西华县红花集区区委书记,游击队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开封市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中原局秘书,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豫鄂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3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5师13旅政治部主任,第5师参谋处处长,中共豫中工委书记兼豫中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哈南军分区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4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35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9军146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军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政治委员兼训练基地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6年12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栗在山的故事:

栗在山是河南南阳人,1916年出生,原名栗元恒,化名王文忠。1933年入宛北嵩山公学读书,组织学生自治会并担任主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许昌工委青年委员,负责许昌共青团和地下党的联络工作。1936年到西华县当教员,任西华县红花集区区委书记,开展革命活动。参加三岗抢粮斗争后,任红花集区游击队指导员。

1937年,两次赴北平与北方局安子文接头,传递秘密信件和文件。栗在山还到西安红军联络处联络,经林伯渠介绍,到陕西三原红军前方总政治部党训班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回到河南,曾在中共河南省委秘书处工作,任中共开封市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入洛川抗大分校学习,后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秘书。

1939年后,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3团政委、新四军5师13旅政治部主任、5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中共豫中工委书记、豫中游击兵团政委兼豫中军分区政委,率部转战在豫鄂边区。

1946年,栗在山赴北平,参加军调处执行部工作,在叶剑英领导下参加谈判,任参谋、小组代表。6月国民党军大举包围中原解放区,奉叶剑英之命与聂洪钧飞抵延安,向毛泽东汇报,为中共中央决定实施中原突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哈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独立4师政委、49军146师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宜沙。衡宝等战役。建国后,任广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49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21兵团副政委、空3军政委。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空3军政委兼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前方指挥所政委、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空军指挥所政委。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国防科委第20试验基地政委、参与导弹、卫星发射试验的组织领导工作。1970年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副政委,参与战略武器和空间技术试验的组织领导工作。

 

 

 

1015栗彬成少将简历:

栗彬成(1918~1988)河北省平山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分区8大队政治处宣传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正太路南大队大队长、副政治委员,营政治指导员,第4军分区司令部侦察股股长,第47团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3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10旅28团政治委员,第19兵团64军190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干部部部长,副军长,炮学院地面炮系主任、副教育长,南京军区炮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军区炮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炮技术学院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3月2日在合肥逝世。

 

栗彬成的故事:

栗彬成是河北平山人,1918年出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8大队政治处宣传队队长、连指导员、大队长、大队副政委、营指导员、第4军分区司令部侦察股股长、47团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4纵3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0旅28团政委、64军190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陈庄战斗和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64军190师政委、64军干部部部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任64军干部部部长、炮兵副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炮兵学院系主任、副教育长,南京军区炮兵参谋长、政委,1973年到1977年任浙江省军区政委,后任炮兵技术学院政委。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去世。

 

 

 

1016贾陶少将简历:

贾陶(1909~1976)辽宁省开原县人。1928年于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东北革命军人同志会常务委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军事委员,东北军特务团副团长兼第3营营长,第110师629团团长,第51军114师342旅副旅长,中共51军工作委员会军事委员。1940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第四局教育科科长、副局长,中共中央情报部副局长,八路军120师独立第1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旅旅长,东北军区炮司令部副司令员兼炮学校副校长、校长和防空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参谋长,炮学院副院长,炮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

 

贾陶的故事:

贾陶是辽宁省开原县人,1909年出生。1928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在东北军任职。曾任东北军特务团副团长兼营长。

1935年底,中共决定在东北军中建立和发展组织。1936年6月,中共在西安成立了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刘澜波任书记,领导东北军地下党工作。8月中共中央特派员朱理治来西安领导东北军工委。当时在东北军51军中只有一名党员,是解方(建国后授少将衔),公开职务是参谋处中校科长。贾陶就是在这一年参加中共的。贾陶在西安事变中担负保卫中共代表团的任务。

1937年2月,成立了中共东北军上层工作委员会,由苗勃然任书记,解方是委员,公开职务是上校科长。西安事变后,中共东北军上层工作委员会重点做110师的工作。110师是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手建成的,骨干是抗日先锋队和军官差遣队,其中有不少中共党员。叶剑英派了四名红军干部到110师,1937年春成立了中共110师特委,伍志刚为书记,贾陶担任军事委员。蒋介石有所察觉,将110师改编为4个营,编入51军113师和114师。

1937年7月,中共在51军建立了工作委员会,项乃光任书记,贾陶担任军事部长,公开职务是114师342旅副旅长。经过艰苦努力,在51军建立起秘密组织系统,113师和114师建立了特委,7个团建立了总支,许多营、连建立了支部,发展党员300余人。1938年4月徐州会战,国民党指挥无能,许多军官扔下部队不管,部队溃不成军,贾陶挺身而出,将342旅完整地带到河南。

1939年,51军向苏鲁敌后挺进途中,遭到日军追击堵截,战斗激烈。中共中央中原局特派员项乃光认为51军要全军覆灭,从51军114师拉出掌握的武装力量千余人,向宿县撤退,国民党第5集团军总司令于学忠将项乃光部包围,项乃光又不得不将拉出的部队归还51军建制。贾陶等人暴露身份,撤出51军,回到延安。1939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抗日心切,以学兵队为基础,组建了抗日先锋队。全队分3个支队,每个支队近千人,乌庆霖任第一支队队长。在抗日先锋队中中共地下党员很多,因而抗日非常坚决。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扣押后,国民党将抗日先锋队改编为110师,该师628团和以贾陶为领导的629团抗战情绪也很高涨。对此,国民党反动派很是恼火,1937年5月,把这两团解散,以营为单位分别编入国民党51军113师和114师。抗日先锋队的三个营后来在贾陶带领下,毅然起义,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40年后,贾陶任中央军委4局科长、副局长、中共中央情报部副局长、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炮兵旅旅长、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员。建国后,任炮兵参谋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任炮兵学院副院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文革前林彪在杭州会议上捏造所谓“桃园三结义”,说彭真、林枫、吕正操在东北反林彪,以后又炮制出一个“吕正操、张学思、解方、阎宝航、高崇民、贾陶、刘澜波东北叛党集团”,贾陶在文革中倍受迫害。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去世。

 

 

 

1017贾若瑜少将简历:

贾若瑜(1915~)四川省合江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第4分校教员,红6军团第16师司令部参谋,军团司令部参谋。二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干部指挥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教员,第1分校编辑主任,第3支队支队长,军教科科长,胶东支校副校长、校长,山东纵队教导5旅参谋长,胶东军区参谋长,军区参谋处处长,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警备五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参谋长、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作战教纂处处长,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俱乐部主任兼军事博物馆馆长,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代秘书长,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教育长,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顾问。4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贾若瑜的故事:

贾若瑜原名贾若愚,四川合江人,1915年出生。迁居贵州赤水。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他读过私塾和小学,1928年在中共赤(水)合(江)特别支部办的学校和平民夜校接受党的启蒙教育。1932年,贾若瑜考入成都高中。

1933年,贵州军阀侯之担在赤水开办军事教导大队。因为侯之担的妻子是贾若瑜祖父的干女儿,侯之担当过贾若瑜的教师,党派贾若瑜到军事教导大队从事兵运。后来侯之担发现军事教导大队有共产党活动,对贾若瑜警觉起来,中共特支指示贾若瑜到刘湘的部队,不久,贾若瑜又回到侯之担身边。1934年贾若瑜和党组织失去联系,在国民党85师任中尉排长。

1935年国民党85师与红2、6军团遭遇,贾若瑜与红军取得联系,将他指挥的一个机枪连完整地交给了红军。贾若瑜参加红军后,主要从事军事教育工作。长征开始时,红6军团所属的红4分校分编为红2军团教导营和红6军团教导团,贾若瑜在红6军团教导团担任教员、军事主任教员。他在红6军团司令部担任过一段时间参谋,又回到教导团担任军事总教。以后又担任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干部指挥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贾若瑜任抗大队长兼教员。

贾若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首任馆长。他说:军事博物馆当时作为北京十大建筑之一,1958年10月破土动工,1959年7月建成开馆,前后只有9个月。这个博物馆是个“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陈列。7000多名官兵不分白天黑夜参加建设,周恩来也很着急,曾率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成员集体到现场审定建设方案,把博物馆原高110米改为94.7米。当时全军上下总动员,济南军区负责开采基石和墙面的绿色石头,沈阳军区负责开采铺地面的红色大理石,征集了100多万件军事文物,被军事博物馆选中了13万件。军事博物馆顶部的军徽,直径6.5米,重5吨,表面用了400多两黄金,军徽是用两架直升飞机吊装的。

1962年,贾若瑜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代秘书长。1964年,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对曾经在胶东军区、山东兵团和山东军区给他当过近10年参谋长的贾若瑜非常欣赏,专门请求中央军委调任贾若瑜到南京军区,继续当他的参谋长。可是,军委在征求贾若瑜意见时,贾若瑜却在他人生中唯一一次就个人问题向军委打了报告:“新中国军事教育百废待兴,以我的性格和经历,我更愿意从事军事教育工作。”

1967年,有一些人参观军事博物馆后,说他没有充分突出“林副统帅 ”的革命历史地位。贾若瑜对他们说:“红军时期,他不是副统帅,抗日战争时期他不是副统帅,解放战争时期他也不是副统帅,抗美援朝他没参加,他是现在的副统帅,我不能违背历史的本来面目!”林彪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不久,贾若瑜被投入秦城监狱关押了3年多。贾若瑜后担任军政大学副教育长。1978年,军委重组军事学院,贾若瑜出任教育长,着有十几种军事着作,主编了《方面军防御战役想定》等多种教材。1983年,他担任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

1987年后,从事军事学术研究工作,主编了《中国军事史辞典》等着作。贾若瑜出版发表了《军事课教学法》、《春秋时期军事思想初探》、《孙子探源》等各类书籍、文章达500余万字,由他主编的《游击战》、《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辞典》、《中国军事教育通史》等多部书籍被评为全军级优秀科研成果。其中,长达30万字的《孙子探源》对《孙子》军事思想的形成进行了深刻的溯本求源,在《孙子》军事思想的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张震专门为此书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系统地阐述《孙子》军事思想的源流,是前人还未做过的事情。

 

 

 

1018贾乾瑞少将简历:

贾乾瑞(1916~)陕西省朝邑(今大荔)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排长,红15军团第78师连副政治指导员,军团保卫局1科科员,217团特派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锄好部科员,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6支队特派员,支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营长,115师教导第六旅营长,冀鲁边军区独立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警备第17团团长,渤海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第1团中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高级系班主任,商丘步学校校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基地司令员,科委副主任兼干部学校校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贾乾瑞的故事:

贾乾瑞是陕西大荔人,1916年出生。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排长、红15军团78师连副指导员、红15军团保卫局1科科员、217团特派员。参加了陕甘苏区反“围剿”、直罗镇战役、东征和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锄奸部科员、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6支队特派员、支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教导员、营长、冀鲁边军区独立团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警备17团团长、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建国后,任军事学院高级系班主任。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商丘步兵学校校长、国防科委基地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

天津大事记中记载着下面一段大事:1948年1月8日,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周彪和一分区副司令员贾乾瑞组织部队发动津南战役,向西起静海唐官屯,东到长芦盐场全长50余公里沿线的国民军猛烈进攻,先后解放大小村庄200余个。

 

 

 

1019顾鸿少将简历:

顾鸿(1915~)安徽省庐江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西北游击师特务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民运股股长,5团特务大队大队长,江北游击纵队营长,营政治委员,第7师56团副团长,巢湖独立团团长,57团团长、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62团政治委员,61团政治委员,第4纵队33团政治委员、团长,先遣纵队9支队副司令员,皖北军区警备第2旅副旅长,第15旅副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代师长,第16步学校校长,工程学校副校长、第一副校长,南京工程学校校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夫人李伟。

 

顾鸿的故事:

顾鸿是安徽庐江人,1915年出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西北游击师特务队队长。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民运股股长、5团特务大队大队长、江北游击纵队营长、营政委、7师56团副团长、巢湖独立团团长、57团团长、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7纵62团政委、61团政委、4纵33团政委、团长、先遣纵队9支队副司令员、皖北军区警备2旅副旅长、15旅副旅长。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建国后,任副师长、代师长、第16步兵学校校长、工程兵学校副校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工程兵学校校长。

将军顾鸿得知曾战斗过的第二故乡还有许多孩子上不起学时,就既做战斗员又当宣传员,发动老战友和老部下一共为无为县捐款四十二万多元。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共投资九十多万元,在无为县三水涧创立了第一所希望小学,并与捐款的老前辈们亲临无为参加了希望小学的开学典礼,此举在无为县引起强烈反响。

 

 

 

1020夏伯勋少将简历:

夏伯勋(1917~)原名夏伯俶,湖南省澧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红一方面军师直属队俱乐部主任,中国抗日红军大学队俱乐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教员,第2大队政治指导员,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第1大队2中队中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六航空学校训练处处长、副校长兼飞行大队大队长,空军混成旅团长,空军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长、副军长,福州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空军军长,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夏伯勋的故事:

夏伯勋是湖南澧县人,1917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又名夏伯俶。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红一方面军军师直属队俱乐部主任。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长征和山城堡战斗。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1938年被送往新疆航空队学飞行。当时被送往新疆航空队学习的共44人,陈云的确有远见,他力图使参加学习的“航空火种”来自全军,包括红1、2、4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因此44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到达新疆的西路军余部中挑选出来的,一部分是从延安抗大和摩托学校挑选出来的。西路军共25人:吕黎平、陈熙、方子翼、安志敏、袁彬、胡子昆、刘忠惠、张毅、杨一德、汪德祥、王东汉、龚廷寿、余天照、黄明煌、朱火华、周立范、金生、曹麟辉、丁园、王云清、黄思深、陈旭、周绍光、刘子宁、余志强。来自延安共19人:严振刚、方华、方槐、赖玉林、夏伯勋、黎明、吴峰、云甫、赵群、刘子立、李奎、陈御风、王聚奎、邓明、彭浩、彭仁发、谢奇光、杨光瑶、吴茂林。从延安去的人,陈云逐个找谈话,当听到夏伯勋来自红二方面军时,陈云高兴地说:“太好了,中央决定要有1、2、4方面军的干部去学航空,你们就是代表嘛!”

44人除赖玉林身体条件不合格,没有入学,其余43人,25人进飞行班,18人进机械班。夏伯勋进了飞行班。夏伯勋学习了《航空历史》、《飞行原理》、《发动机构造原理》、《飞机构造原理》、《领航学》、《空战战术》、《飞行规则》、《航空气象学》。先后飞了乌-2型初级教练机、埃尔-5侦察、轰炸机。1941年,苏联援助了盛世才伊-15和伊-16后,夏伯勋和吕黎平、方华、方槐、方子翼、陈熙、袁彬等进行了改装训练。

1942年9月,航空队的我军人员被盛世才关进监狱,直到1946年才返回延安。回到延安的只有31人:吕黎平、方华、方槐、方子翼、陈熙、夏伯勋、刘忠惠、张毅、安志敏、袁彬、赵群、黎明、杨一德、胡子昆、李奎、严振刚、朱火华、丁园、刘子立、刘子宁、金生、周立范、周绍光、云甫、黄思深、王东汉、陈御风、王云清、陈旭、曹麟辉、吴峰。彭仁发和汪德祥在新疆因飞行事故牺牲,吴茂林和谢奇光在新疆病故。龚廷寿、邓明、余天照、黄明煌、杨光瑶、王聚奎、彭浩、余志强脱离革命队伍。解放战争时期,夏伯勋任东北航空学校教员、大队指导员、1大队2中队中队长。建国后,夏伯勋担任空军第4混成旅10团团长、第3驱逐旅副旅长、空3师副师长、空4师副师长。

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4师副师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他历任空4师师长、空16师师长、空1军副军长、福州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空8军军长、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夏伯勋和吕黎平、安志敏、方子翼、袁彬、陈熙、方槐、朱火华均为1965年前的少将。夏伯勋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21夏耀堂少将简历:

夏耀堂(1908~1972)湖北省石首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9师27团军需股长,师经理处粮秣科科长,红2军团第六师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供给主任,独立第2旅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供给部部长,第一野战军1团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12月25日在西安逝世。

 

夏耀堂的故事:

夏耀堂是湖北省石首县人,1908年出生。7岁入塾读书,14岁辍学务农。1930年入县列宁中学读书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9师27团军需股长。有一次红3军攻打一个寨子,因缺粮,夏耀堂率一个排打“洞子”弄粮食。寨子数攻不下,夏耀堂率先攀上峭壁,凿开洞口,往洞里熏辣椒烟,迫敌弃洞而逃。他后来担任9师经理处粮秣科长,1934年任红2军团6师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20师358旅716团供给主任,

1939年任独1旅供给部部长。夏耀堂深入敌占区筹粮,开展生产活动,用羊、羊毛、土产到敌占区与商人换购布匹,他办商店,开发边区贸易,还办工厂、挖煤、熬盐、办运输,使部队生活得到改善,独1旅有“富1旅”之称。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夏耀堂任西北野战军1纵供给部部长,后任1兵团后勤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病休,1972年去世。

 

 

 

1022柴书林少将简历:

柴书林(1913~1995)河北省张北县人。参加过12·9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20团营政治教导员,第6团总支书记,中共晋察冀边区平北地委敌工部副部长,中共张北县工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区察北专区专员,冀热察军区冀察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华北南下干部总队4支队副司令员,皖南军区池州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干部部办公室主任,华东军区上海国防建筑工程指挥部军建处副处长,华东军区工程部第二副主任,南京军区工程副主任兼建筑部部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5年4月26日在上海逝世。

 

柴书林的故事:

柴书林是河北省张北县人,1913年出生。北平大学肄业。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北学联主席。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一二·九运动不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也很有意义,因为参加一二·九运动的青年学生,不少人投奔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在开国将帅中,就有23人是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谷景生是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后来成为赫赫有名的15军政委;进藏的18军副政委王其梅1935年已经是中共党员,在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将军里算老资格了;除了以上两位,还有8位也是在1955年授少将衔:哈军工第二任院长刘居英、国防科委政委刘有光、内蒙古军区的三个重要人物吴涛、廷懋、孔飞以及孙端夫、郭奇、谢云晖;1961年晋升少将的王砚泉、张震寰、彭施鲁,在一二·九运动中都是积极分子,王砚泉曾随陈赓赴越南,是越军军事顾问,张震寰曾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彭施鲁曾任国防科委副参谋长;还有9位于1964年晋升少将,他们是:王希克、王毓准、王静敏、李伟、李东野、吴恺、国林之、翟毅东、魏佑铸。

抗日战争时期,柴书林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20团营教导员,6团总支书记,中共晋察冀边区平北地委敌工部副部长,中共张北县工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区察北专区专员,冀热察军区冀察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华北南下干部总队4支队副司令员,皖南军区池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平津、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干部部办公室主任。

50年代,张爱萍、许世友、彭德怀、陈赓、谭政、陈士冕先后勘察或视察华东沿海地区。1953年组建华东军区上海国防建筑工程指挥部,张爱萍兼任总指挥,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王德、苏南军区副司令员吴光明、华东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林维先、22军军长张秀龙,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马冠三、华东军区工兵处主任张克辛为副指挥,组织实施国防工程建筑,柴书林担任华东军区上海国防建筑工程指挥部军建处副处长,以22军64师、66师和公安15师为主,承担工程建设任务。柴书林还兼任试验场主任,组织对试验工事进行实弹射击,为大规模构筑工事提供了设计依据。柴书林后担任华东军区工程兵部第二副主任,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文革中,柴书林担任上海铁路军管会主任。建造南京长江大桥时,许世友点名把他要来,委以建桥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的重任。铁路桥建成后,许世友设家宴慰劳柴书林。柴书林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23柴成文少将简历:

柴成文(1915~)原名柴军武。河南省遂平县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副政治指导员,抗大总校政治部干部股股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处股长,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整军科科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中原军区参谋处处长、代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参赞。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长,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驻丹麦王国公使馆公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国防部外事局局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柴成文的故事:

柴成文是河南省遂平县人,1915年出生。1928年入遂平县第一小学读书,因闹学潮受学校记大过处分。1930年到汝南省立第六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义勇军。1933年考入开封高中。1935年响应“一二九”运动,参加开封卧轨情愿示威活动。1936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俄文班,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遂平组织平津流亡同学抗日促进会。同年到西安联大,后到延安,在抗大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抗大军事队第4期1大队6队8班班长,9队副指导员,1大队政治处青年干事。1939年任1大队2队指导员,抗大2分校1大队政治处干部股股长。1941年任十八集团军总部情报处参谋、情报股长。1942年在十字岭战斗中,带领一个班随彭德怀突围。1945年任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副处长。

1946年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任保定执行小组中共上校组长,中共重庆代表团军事组上校参谋,军事调处执行部整军科长。1947年任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处长。1948年任中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中原军区代参谋长。1949年任二野情报处长。刘伯承极重视情报工作。他把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称为“五行术”。在这五大要素中,他强调最需要下功夫弄清楚的是敌情。因为敌人总是要采取伪装、佯动、散布谣言等欺骗手段来迷惑对方,所以它最欠确切性。刘邓野战军被称为“常胜军”,这跟他们的情报工作出色有着极大关系。柴成文慎密、睿智。当时开封、洛阳、郑州、徐州、武汉等地都有他的地下联络网。情报人员根基很深,有的是徐州司令部指挥所作战参谋,、有的是洛阳师管区司令副官,敌区的基本情况都可以了解到。加上侦听、破译等各种手段,柴成文的情报工作做得出色、漂亮。长期的机要工作使他养成不留片纸只字的习惯,所有的情报全装在他脑袋里,只要一张嘴便口若悬河。由于柴成文在解放战争开始前,到北平军调部工作过,建国后便较长时间从事外交工作。

1950年,柴成文准备到驻东德使团工作,6月30日,周恩来紧急召见柴成文。周恩来说:不要你去柏林了,聂老总建议你去平壤……朝鲜打起来了……我们需要派人同金日成保持联系,倪志亮大使还在武汉养病,一时去不了,现在要你带几个军事干部先去。柴成文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政务参赞、临时代办的身份,率领两名参赞,一名一秘,一名武官,两名副武官到达平壤,正式建馆办公。不久倪志亮大使到任。9月初,中国外交部紧急召回柴成文。柴成文带回一份与倪志亮商定的汇报提纲。时值釜山前线战局僵持的阶段,也是美军秘密准备仁川登陆的时候。柴成文向聂荣臻作了汇报,特别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美军正在积极准备反攻,很可能会在北朝鲜人民军的侧后实施登陆作战,而地点很可能在仁川。柴成文对这个判断的理由是:仁川是汉城的门户,占领仁川可以直捣汉城,可以一举切断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线,同时又可以和釜山防御圈里的美军相互呼应。另外,情报显示,美军最近在仁川沿海的活动十分频繁。聂荣臻当天将这个汇报提纲呈送毛泽东,毛泽东阅后当即批示:“周阅后,刘、朱、任阅,退聂。请周约柴成文一谈,指示任务和方法。第十三兵团同柴去的军事人员是否要来京与柴一道面授机宜,请周酌定。”周恩来在与柴成文谈话时,明确地问道:“如果我们出兵,将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林彪问柴成文:“他们(指金日成)有无上山打游击的准备?”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柴成文带领5位新任武官到平壤。柴成文拜会了金日成,告诉金日成:5位新任武官都是从准备入朝作战的部队中指派的,任务是熟悉情况,勘察地形,做战场准备。平壤告急时,倪志亮和柴成文携带电台和少数工作人员,按照金日成指定的地点撤到熙川,继续保持中朝两党之间的联系。此时倪志亮因哮喘病复发,回国治病,柴成文继续担任临时代办。志愿军入朝时,柴成文拜会金日成,安排了金日成和彭德怀的首次见面。以后,柴成文两次陪同金日成到北京会晤中国领导人。朝鲜停战谈判时,李克农要求柴成文参加谈判班子,柴成文担任了朝鲜停战谈判委员会志愿军联络官、朝鲜停战谈判朝中代表团联络官、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长、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参加了开城和板门店的所有停战谈判。柴成文在谈判桌前谈吐自若,机智幽默,随机应变。他因为身材瘦,大家笑他“柴成文真是根柴”。

1951年第一次划定军事分界线,双方在图板上画出了一条共同认可的实际接触线,但准备画到草签的地图上时,美方参谋人员穆莱把已确定画在朝鲜一边的1090高地改画在韩国一边。柴成文立即指出:“不行,这是昨天已经达成的协议,不能改变。如果昨天达成协议,今天推翻,上午达成协议,下午改变,那么还谈什么呢?这个先例是开不得的。如果已经协议的还要变,那只好不签字了。”穆莱:“实际惄况如此,你能改变事实吗?”柴成文8“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我们已织达成协议,你又想改动,那协议还算不算敠?”穆莱:“显然画时是出于误解。”柴成文:“不,如果你不健忘,你记得这正是你自己画的,而为我方同意的。”穆莱满脸通红,大声喊道:“我已经让了4个……不……让了3个山头了。他妈的,我让步謩够了,让得头痛死了!”柴成文严厉指出:“你这样不行,你应该把这种态度收回去。”美斸只好将改画的线恢复过来,稍过片刻,穆莱说:“柴上校,我很遗憾,刚才我不该发脾气,请你原谅。”柴成文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柴成文出使丹麦。一年以后,回到军队,任总参二部副部长、国防部外事局局长,1961年晋升少将。1969年,柴成文任中苏边界谈判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六、七十年代在中国,柴成文是见报率很高的公众人物。柴成文原名柴军武。1951年6月,毛泽东指派驻朝鲜使馆公使衔参赞柴军武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联络官,参加停战谈判。根据工作需要,毛泽东将柴军武的名字改成了柴成文,寓“武仗文打”之意。而据柴成文自己的说法,是毛泽东来了一份电报,同意柴以中校名义担任志愿军联络官,按照李克农的建议,柴军武改名为柴成文。柴成文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着有《板门店谈判纪实》。

 

 

 

1024柴启琨少将简历:

柴启琨(1919~2005)山西省河津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苏鲁豫支队第2大队排长、连政治指导员,教导第5旅13团营副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保卫股股长,滨海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警备旅第1团政治处主任,第2团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第三纵队9师25团政治委员,浙江军区警备第1旅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军区第5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陆战师政治委员,东海舰队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东海舰队航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副主任,海军政治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

 

柴启琨的故事:

柴启琨是山西省河津县人,1919年出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115师苏鲁豫支队2大队排长、连指导员、教5旅13团营副教导员、13团政治处保卫股股长、滨海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滨海军区警备旅1团政治处主任、2团政委、华中野战军3纵9师25团政委。

建国后,柴启琨任福州军区水兵师(原29军85师)政委。1954年12月,柴启琨率领水兵师师部和所属2团(即叶挺团),从福清出发到昆山,与海军已有的一个陆战团和坦克教导旅合并为海军陆战师。1955年,海军陆战师完成了步兵分队战术训练、坦克分队战术训练、炮兵分队战术训练等科目训练。海军陆战师参加了辽东半岛登陆战役演习,上陆部队乘登陆舰渡海,到达预定登陆地点附近海域,换乘登陆艇和水陆两用坦克,在距离“敌岸”60链处实施登陆作战。1957年,海军陆战师移交给南京军区,整编为上海地区警备部队。

柴启琨调东海舰队,历任舰队干部部部长、舰队政治部副主任、舰队航空兵政委,后升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025钱江少将简历:

钱江(1915~1996)原名钱昌鑫。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司令部宣传员,粤赣军区电台报务主任,军委2局报务员、电台科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研究员,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2局工作队队长,八路军总部科长,中原军区司令部2局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2局处长、副局长、局长,中南军区2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技术部办公室主任、部长助理,军委3部3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3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院长,总参谋部三部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6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

 

钱江的故事:

钱江是江西省吉安人,1915年出生。1929年在家乡当儿童团团长。1930年红军攻占吉安,钱江参加了红军,开始在红12军给杨立三当公务员,杨立三调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钱江随杨立三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公务班。不久,钱江到卫生所当卫生员。有一天毛泽东和贺子珍到卫生所看病,所长告诉毛泽东最近新来了一个卫生员。毛泽东问钱江叫什么名字,钱江答:钱昌鑫。“是日曰昌吗?是哪个'兴’?”

当毛泽东知道是三个金字的鑫,开玩笑地说:“你姓钱还不够,还要那么多金子呀!小心打你的土豪啊!”所长说钱江长得有点像贺子珍,贺子珍笑着说:他是我的小弟弟。毛泽东也说:钱昌鑫,你就给贺子珍做弟弟吧。

1931年,钱江从卫生所调到总司令部宣传队当宣传员,一个月后,到总司令部无线电总队学习,临行前,他去见毛泽东,毛泽东勉励他好好学习,他说:无线电是我军的一项新的技术工作。有了它,就可以随时沟通各军团、各军、师之间的通信,可以用来侦察敌情,还可以收发新闻,所以无线电比一般的技术工作更重要。

1932年,钱江从军委无线电学校结业,先后在红3军军部、苏维埃中央政府、军委、粤赣军区从事报务工作。1933年,他调到军委2局从事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长征途中,毛泽东曾写过一个手令,限2局在3天之内找到滇军的电台并加以监听,钱江等人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毛泽东曾对钱江等人说:你们是好的2局,有了你们,长征就好比打着灯笼走夜路。毛泽东把自己的一匹老黄马给了2局,2局把老黄马分给钱江用。过草地时钱江误食野菜,身体十分虚弱,但他不忍心骑老黄马,有一天钱江受了冻,脚抽起筋来,掉队在山路上,正巧老黄马赶来,他才免于冻死在山上。钱江说:是毛主席的老黄马救了我一命。过了六盘山,毛泽东在路上看见钱江“这不是钱昌鑫吗,你怎么病成这个样子?”毛泽东要他坐自己的担架,钱江执意不肯。到达吴起镇后,贺子珍将毛泽东的一件衣服送给了钱江。抗日战争,钱江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任2局工作队队长,以后在八路军总部任科长,随王震南下,在中原军区2局任政委,中原突围后回到延安,去见了毛泽东,毛泽东诙谐地说:钱昌鑫啊,七八年没见了,你还活着啊!解放战争,钱江到东北,历任东北军区2局处长、副局长、局长。

建国后,钱江历任军委技术部办公室主任、部长助理、军委三部3局局长、总参三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院长、总参三部政委。

1958年,毛泽东见了钱江,还是管他叫钱昌鑫。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26钱春华少将简历:

钱春华(1911~1993)浙江省鄞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秘书、教育干事、参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政治部秘书,抗大总校校务部秘书、秘书股股长、秘书科科长,上干大队政治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通化行政公署实业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补训师第1团政治委员,东北军政大学第1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1大队政治委员、第3团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卫生部政治委员、政治部教育部部长,第四高级步学校训练部副部长,汉口高级步学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3年11月5日在成都逝世。

 

钱春华的故事:

钱春华是浙江鄞县人,1911年出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秘书、教育干事、参谋、抗大1分校政治部秘书、抗大总校校务部秘书、秘书股长、秘书科长、上干大队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补训师1团政委、东北军政大学大队第1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1大队政委、3团副政委。

1937年12月底,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简称随校)奉命进驻山西省洪洞县白石村。进村后,随营学校即正式编队上课,并过着极其严格的军事生活。学员每天早晨5时半起床,接着就是跑步。上午上课,下午操练,晚上自习,9时就寝,学校生活是很有规律和正规化的。队长、政治指导员以身作则。学校的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多数公勤人员,都是久经战场考验,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校长韦国清,政委陈明,教育长阎捷三,政治处主任张正光。他们都是资历深,有丰富战斗经验和办学经历的领导干部。学员来自全国各地青年学生,年龄20岁上下,具有中学以上学历。当时随校共编学员队七个,全校共约千余人。这一时期,一队也成立了“抗日救亡室”。它是个开展政治民主、军事民主和经济民主,并组织文娱体育活动的群众性组织。张乃更同志为救亡室主任(张是北京燕京的大学生,建国后任总参防化兵部部长,已故),墙报委员是钱春华(钱建国后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文娱委员是王岳(曾用名有久鸣、王承骏)上海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副团长,一生爱好音乐歌曲,曾于抗日战争年代在抗大一分校创作谱写了不少有名的歌曲,如《跟着共产党走》、《晋东南进行曲》、《太阳红了东方》、《抗日青年歌》、《我们再见》、《毕业歌》、《天亮不远》等。在随校一队时,教唱歌曲有钱春华和王岳两人。当时的随校,时时处处都可以听到歌声。学员们起床后唱,开饭前唱,出操行进途中唱,开会上课休息间都是歌声,唱得多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他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和其他抗日救亡歌曲也是随校的流行歌曲。

 

 

 

1027钱信忠少将简历:

钱信忠(1911~)江苏省宝山(今属上海市)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苏区总院医生、所长,红25军医院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第二野战军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卫生部部长。1951年赴苏联第1医学院学习,1956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华医学会会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会议代表,第三、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钱信忠的故事:

钱信忠是江苏省宝山县人,1911年出生于贫民家庭。因父母去世辍学,在米店当学徒。1926年考入同济大学技师学校,学习德文和工艺课程。1927年上海第3次武装起义,他曾参加工人纠察队。大革命失败后,技师学校被解散,他留在同济大学做事和学习。1928年到同济大学附属宝隆医院学医。在宝隆医院期间,他对秘密在宝隆医院治疗的陈赓、程子华给予了照顾。东北沦陷后,由钱信忠做过手术的国民党14军10师长李默庵邀请钱信忠从军,任师卫生队队长。

1932年,李默庵师围剿鄂豫皖苏区,钱信忠脱离李默庵师,投奔红军,经农民引路,找到河口县苏维埃政府,分配到陂孝北红军医院工作。陂孝北红军医院有400多名伤病员,经过钱信忠组织的正规治疗,大部分伤病员治愈出院。

10月,钱信忠从陂孝北红军医院调到鄂豫皖苏区总医院,当时总医院只有4名医生,他负责重伤治疗组的工作。11月,总医院分编成几个所,他负责郭家河、戴家岗两个所的医疗工作。

1933年5月,调到鄂东苏区重伤医院工作。12月,成立红25军医院,钱信忠任院长,这个医院共有30多名医护人员。钱信忠还对红25军下属的74师和75师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整、补充,组建了师医院,团、营也建立了卫生队、医务所。红25军实施战略转移时,在陕西洛南县与敌军恶战,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受伤,钱信忠指挥战士抬着军首长行军。徐海东是头部负伤,钱信忠采取保持静养、防止感染的办法,两个月徐海东就恢复了健康。钱信忠和徐海东关系很好,徐海东经常和钱信忠一起到阵地去看地形,徐海东一确定战斗部署,钱信忠就按作战要求,设置医护点。1935年钱信忠入党时,徐海东是介绍人之一。成立红15军团时,钱信忠任军团卫生部部长。

成立八路军129师时,刘伯承坚意要钱信忠任129师军医处长(后称卫生部长)。徐海东挥泪与钱信忠话别。徐海东说:“我留不住你了,你需要什么人,可以带。”起初,129师只有1个野战医疗所,只有5个团有卫生队。1938年,129师卫生部机构有政治处、医政科、手术队,师直属医院得到扩大各旅、团均有卫生处。到1940年,129师已有13个旅卫生处,4个二级军区卫生部,16个军分区卫生处,33个团卫生队。

1940年12月,129师卫生部和八路军总部野战卫生部合并,仍称野战卫生部,钱信忠任部长,1942年兼政委。

1945年,钱信忠任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他还担任过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第二野战军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太行山调查采集中草药200多种,编印成《太行山药物》,同时编译《实用药物大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钱信忠十分重视战伤救治工作,他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了白求恩所着《游击战中师医院的组织和技术》 ,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总结了一套“创伤新疗法”,使部队战伤救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编写了《战伤治疗原则》和《创伤新疗法》。他把部队卫生工作的基础放在连队,领导制定了《卫生法规》和《内务条令》,对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宿营卫生、饮食卫生规定得很具体,要求得很严格。他明确提出团结中西医药人员,反对鄙视中药,他管理的卫生部门属下的药厂生产了许多中药制剂。在太行山区,老百姓称他为“活神仙”。

建国后,钱信忠担任西南军区卫生部部长。1951年,他赴苏联第一医学院留学,先后学习外科、保健组织学,在卫生系做研究生,获苏联医学副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1983年获联合国首次颁发的“世界人口奖”。钱信忠主持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1990年着有《人口新作》。钱信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028铁瑛少将简历:

铁瑛(1916~)河南省南乐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曾在国民党第69军特务团任政治指导员。1939年进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大大队组织干事,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旅5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滨海军区临沐县独立营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独立团政治委员,滨海军区教导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特务1团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警卫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上海市公安总队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市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兼干部部部长,华东军区军法处副处长,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舟嵊要塞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铁瑛的故事:

铁瑛是河南省南乐人,1916年出生于农民家庭,原名任鸿让。铁瑛先后河北省立第11中学(大名中学)和保定高等师范,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西北军做统战工作,任国民党69军特务团营指导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铁瑛到抗大学习,后任抗大大队组织干事山东纵队股长、滨海军区县独立营副政委、政委、独立团政委、滨海军区教导团政治处主任、政委、山东军区特务1团政委、华东军区警卫旅副政委、政委、上海市公安总队副政委。

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公安总队副政委、华东军区军法处副处长、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舟嵊要塞区副政委、第二政委、第一政委。文革期间,南萍少将一度担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9.13事件”后,1972年4月,谭启龙和铁瑛出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委书记。1973年5月,谭启龙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

1974年,浙江省派性斗争又一次泛滥,金华地区武斗频繁。铁瑛被造反派批斗数十次,并被抄家。1975年1月,铁瑛到金华,收缴了三、四百支枪,武斗也停下了。但铁瑛一离开金华,枪声又响了起来。2月,毛泽东到杭州,谭启龙和铁瑛到火车上见毛泽东,毛泽东握住铁瑛的手问:“你们不是挨打了吗?”铁瑛答:“那是前几天,省委在杭州饭店召开县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四届人大精神,造反派冲进会场,要把谭启龙和我抓走,是警卫部队赶来才把人从造反派手中夺过来,但杭州饭店被造反派占领了,干部会议只能易地召开。”毛泽东问起铁瑛的籍贯和学历,当听说铁瑛是保定二师的,毛泽东说:“保定二师,那个学校,是个好学校。”铁瑛向毛泽东汇报了浙江省的情况。随后,谭启龙和铁瑛陪同毛泽东到了汪庄。毛泽东这次来杭州治疗眼疾,铁瑛负责毛泽东的警卫工作。毛泽东在杭州呆了60多天,几次派汪东兴、张耀祠找铁瑛汇报浙江省的情况。不久,毛泽东指出:“铁瑛是对的”。 汪东兴、张耀祠当着铁瑛的面给王洪文打电话:毛主席批准浙江调动一个团,把造反派从杭州饭店赶出去。毛泽东回北京后,派纪登奎率领工作组来解决浙江问题,邓小平指出要针对派性问题、突击发展党员、突击提干问题制定出办法和措施。后来,在邓小平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解决浙江问题的16号文件,突击入党和突击提干的人得到清理,因此,1976年浙江的局势比较稳定。文革结束后,1977年,谭启龙另有任命,铁瑛出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军区第一政委。

1983年,邓小平视察浙江,他问铁瑛:“你们浙江的经济情况怎么样?收入在全国第几位?”铁瑛回答说:“这两年浙江的发展势头很好,1982年农业获得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收成,比上年增长15%,全省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人均达到500美元,名列全国第七位。”邓小平说:“北京、上海、天津3个市除外,你们是第四位嘛!辽宁、黑龙江的重工业产值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如江浙。”又说:“这两年山东也上得快,鲁西北这两年生活也好了。生活好,人也不往外跑啦。”邓小平说:“江苏从1977年到1982年的6年时间里,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照此下去,到1988年前后可达到翻两番的目标。” “你们呢?你们能不能实现这?”邓小平用询问的口气说道。“如果顺利的话,翻两番不成问题。”铁瑛说。邓小平听了,高兴地笑了。他递过烟,铁瑛摆摆手:“早戒了。”吸了几口烟,邓小平一字一顿地说:“你们工作做得不错,翻两番有希望。”当铁瑛说还有些缺点时,邓小平慈祥地笑着说:“工作中怎么会没有缺点呢,注意了就行嘛!”

铁瑛1984年退居二线。铁瑛是10届候补中央委员,11届、12届中央委员。他7次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他在十六大时担任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029倪南山少将简历:

倪南山(1911~1989)安徽省至德(今东至)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浙赣江南红军独立营特派员,中共休(宁)婺(源)中心区委书记。坚持了南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军法处典狱长,第2支队司令部执法科长,江西指挥部军法处科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苏浙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苏浙军区留守处参谋长,皖浙赣边区游击支队支队长、司令员,江西军区浮梁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分区副司令员,上饶军分区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9年1月11日在南昌逝世。

 

倪南山的故事:

倪南山是安徽省至德县人,1911年出生。参加贵池、秋浦、东流中心县委领导的年关暴动和江南特委领导的中秋暴动。1935年6月,成立江南特委,倪南山是委员之一。成立江南特区苏维埃,倪南山担任肃反委员会主席。1936年敌军围剿我根据地,倪南山的一个哥哥被敌人活埋了。

1936年国民党军进攻高山游击根据地,江南特委决定成立江南红军独立营,倪南山任特派员,协同营长率部坚守高山地区,掩护主力撤退,完成掩护任务后,率江南红军独立营冲破敌人数道防线,到达皖赣边鄣公山,遭遇敌军袭击,倪南山的另一个哥哥在突围中牺牲,倪南山的左膀负伤,只能用米袋扎住伤口,死里逃生。突围之后,又遭敌军袭击,倪南山和部队失散,靠群众的掩护,才找到了部队。倪南山最困难的时候只有27个人,22支烂枪。后来他随皖浙赣边红军改编进新四军1支队2团3营。抗日战争,他历任新四军军部军法处典狱长、第二支队司令部执法科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苏浙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任苏浙军区留守处参谋长、皖浙赣边区游击支队司令员。建国后,倪南山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1970年任福建省军区政委。

1971年10月,倪南山和另一位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写了一份检举张春桥的材料,揭发张春桥1967年7月18日在北京接见江西省军区赴京代表的会议上说:“我不是发动夺枪,你们不要贴出去。如果一个部队不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什么不可以夺枪?枪发给谁,就是谁的?如果我在那里,我就赞成夺枪”。事实上,全国夺解放军的枪,就是从江西开始。倪南山把这个材料交给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韩先楚利用到北京开会的机会,将这个材料亲手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没有表态,但这件事被福建省军区的一位领导知道了,抓住不放,要求福州军区处理倪南山。韩先楚主持召开福州军区党委扩大会议,那位省军区领导说:中央公安六条规定,反对中央文革就是反革命。倪南山恶毒攻击张春桥,矛头指向中央文革,就是反革命行为!韩先楚说:倪南山同志是个老红军、老革命,工作一贯积极,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说话随便,刚才他已经作了检讨,认识到了就不要再提了,我看此事就此打住。

1975年批林批孔,北京一位名记者到福建省军区,听说了这件往事,掀起一场风波,结果福建省军区在未请示福州军区的情况下,召开了“对敌斗争”大会,逮捕了倪南山。福州军区新任司令员皮定均对此十分生气,把福建省军区臭骂了一顿。他给中央发了个电报,说抓倪南山是错误的,应予释放,福建省军区应向倪南山道歉。中央为此发了个“9号文件”,认为倪南山借揭发陈伯达和林彪的机会,恶毒攻击中央和中央文革领导同志,把矛头直接指向毛主席和党中央,性质是极其严重的。福州军区为倪南山翻案是错误的。事情越搞越大,倪南山多次遭到批判。

1976年12月,65岁的倪南山离开福建省军区政委的岗位。直到1982年,中共中央正式发文,否定了“9号文件”。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去世。着有《皖浙赣边区的三年游击战争》、《高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030徐明少将简历:

徐明(1916~1985)原名徐锐。黑龙江省阿城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东北军第67军工作委员会书记,西北青年救国会军训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代书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冀热察区党委青年部部长,中共平北地委宣传部部长、民运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黑龙江军区代政治部主任,警卫旅政治委员,第2军分区政治委员,辽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9军162师副政治委员兼郴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航空处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师政治委员,防空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参谋长、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3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徐明的故事:

徐明是黑龙江省阿城县人,1916年出生。1922年到哈尔滨三育小学就读,1929年考入哈尔滨第2中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0年参加反对军阀当局派遣学生去吉林修铁路的学潮,被学校开除。徐明到北京姐姐家继续求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和南下扩大宣传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河北省反帝大同盟省委干事,在北京东北大学从事革命活动时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与敌人作斗争。

1937年任中共东北军67军工作委员会书记、西北青年救国会军训部部长。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代书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部组织部部长、冀察热区党委青年部部长、平北地委宣传部部长、民运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黑龙江军区警卫旅政委、第2军分区政委、辽北军区第5军分区政委、第四野战军49军162师副政委。参加了平津、广西等战役。

建国后,任中南军区航空处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师政委。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空军系。后历任防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副参谋长、国防科委第20训练基地参谋长、第20试验训练基地司令员。参加了火箭、卫星发射试验的组织领导工作。文革中受迫害,被关押审查达8年之久。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解放勋章。1985年去世。

 

 

 

1031徐信少将简历:

徐信(1921~2005)原名徐连晨。河北省灵寿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10团连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第6分区44区队区队长,第33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8旅23团团长,第19团63军187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兼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师长、师长,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合同战术教授会第一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2005年11月18日在北京逝世。

 

徐信的故事:

徐信是河北省灵寿县人,1921年出生,原名徐连晨。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晋察冀军区班长、排长、副连长、连指导员、教导员、营长、冀中军区6分区区队长、晋察冀野战军3纵8旅23团团长、63军187师副师长。1946年大同外围战斗,白家窑子是个要点。团长徐信和团政委李克忠指挥一个营据守白家窑子,敌2个团来攻,该营利用村前阵地,顽强防御,击退和消耗敌人。当敌军逼进村前沿时,我军主力从两翼出击,歼敌一个整团。进军宁夏时,徐信率领一个团,经过三天艰苦的行军,越过二百里沙漠地带,攻占沙坡头,逼抵中卫城西。徐信在指挥上有一个法宝,就是靠前。他说指挥所靠前,情况掌握得准,否则通信一断,就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了,战场上情况千变万化,必须随时掌握。他说靠前也不一定就有危险,越靠前越安全,敌人根本想不到你的指挥所在离他那么近的地方。如果指挥所不远不近,敌人的炮弹就会猛攻你。所以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徐信都把指挥所安在前面。阵地长腿,他的指挥所也长腿,每天迎着敌人向前走。

1951年,徐信入朝作战,任187师代师长、师长。朝鲜战场是徐信大现身手的地方。第5次战役前夕,徐信派出小分队,在临津江以南对前进的敌军采取游击战的方式,迟滞敌军。第5次战役开始后,187师主力在徐信的指挥下,突破临津江,占领了敌军两个据点,以2个营向敌纵深实施穿插。187师攻占绀岳山后,徐信带领精干指挥小组,随561团行动。561团攻占了295.4高地。切断了雪马里敌军的退路,击溃敌军1个营。雪马里守敌为英军29旅格洛斯特营,该营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19世纪征服埃及时曾突破重围,转败为胜,全营官兵获英皇授予“皇家陆军”帽徽,该营官兵佩带两枚帽徽,有“皇家陆军双徽营”之称。187师的560团攻占了235主峰,全歼守敌,561团的1个营凭借险地顽强抵抗援敌,使援敌距格洛斯特营只有5里而不能会合。徐信的187师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敢于打近战、夜战,大胆穿插迂回,受到兵团通令嘉奖,并获“猛插分割”奖旗,彭德怀也签发通报以予表扬。187师接着攻占加平,强行突破汉江、横川江,歼敌一部。后发现敌军围歼我军企图后,徐信非常机敏,带领部队巧妙突围。铁原阻击战时,美骑1师、韩1师在平地上用坦克围成一个城休息,徐信集中100多门火炮,在20分钟内发射几千发炮弹,给予敌军打击。在保卫开城战斗中,187师三战梅岘里东山,三战三捷,毙伤敌近500人,并攻占顶洞山主峰。徐信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徐信回国后,就读南京军事学院,后赴苏联伏罗西洛夫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徐信毕业时,正值刘伯承元帅组建高等军事学院,徐信被请到高等军事学院担任合同战术教授会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徐信后来回到野战军,历任63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文革期间,他担任过石家庄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内蒙古区委书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委书记、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文革后,徐信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徐信1964年晋升少将,1988年评定为上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徐信是中共第12届候补中央委员。

 

 

 

1032徐斌少将简历:

徐斌(1920~2002)原名徐志文。四川省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青年队队长,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侦察科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警备4团参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参谋训练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挺进东北独立纵队直属支队参谋长,纵队司令部参谋主任,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中部司令部代参谋长,第3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铁道团第3支队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师政治委员,铁道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参谋长,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事运输部部长,总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总后勤部副部长,铁道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4月15日在北京逝世。

 

徐斌的故事:

徐斌是1955年授少将衔的将军中最年轻的一位,他13岁参加红军,授少将衔时仅35岁。徐斌是四川省达县人,1920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原名徐志文。5岁丧母,10岁父亲被诬陷入狱,他从小帮工种地,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1933年,徐斌到红四方面军总保卫局勤务队当战士,后任班长、队长。他因年幼时祖母为他左耳扎洞戴过耳环,曾被疑为富人子弟,受到监视审查,险遭不测。1935年,徐斌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曾经学习过测绘。1936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1局3科工作,后调到5局侦察科当科员。10月,他到红30军任测绘训练班班长,参加西征。西路军失败后,他编入程世才、李先念率领的支队继续西进,因病掉队躲进祁连山被马家军抓获,关押在凉州监狱。1937年5月被押送修建甘新、甘青公路,后被押送西安。10月经党组织交涉后回到延安。抗日战争,徐斌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测量队队长,完成了陕甘宁三省部分地区十万分之一地图和太平洋地区战争形势图。1945年,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组建参谋训练队,他担任队长,培养了百余名参谋和测绘人员。解放战争,徐斌到东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中部司令部代参谋长、3团政委、铁道纵队3支队政委,率部担负陶赖昭松花江大桥和哈长线的抢修运输保障任务、长春至四平铁路抢修任务。

1949年,徐斌率部入关,修复了蚌埠淮河大桥。1951年,徐斌率部入朝鲜,历任志愿军铁道兵3师政委、志愿军铁道兵团参谋长,指挥部队参加了反绞杀战和铁道战线上所有的斗争。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2年,徐斌回国担任铁道兵团参谋长、铁道兵参谋长,组织指挥修建黎湛铁路和鹰厦铁路。

1958年,徐斌进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担任总参军交部副部长,主管1、3、4、5处和援越办公室,参与了东南沿海紧急备战、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抗美援越部队、物资装备调运工作。东南沿海紧急备战,每天有70多列军用列车运行,徐斌精心指挥,做到了“迅速、安全、保密”。1965年,苏联地对空导弹经我国转运越南,徐斌为此赴越南指挥。文革开始后,徐斌受到冲击,下放工厂劳动。1969年,总参军交部和总后运输部合并为总后军事运输部,他出任部长。九一三事件后,徐斌负责总后批林整风办公室工作。1972年,他担任总后司令部参谋长,1973年升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74年,徐斌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所不容,王洪文在一个材料上批示:指名徐斌“问题不少”。1977年,徐斌调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分管后勤和科研工作。1983年,铁道兵撤编,徐斌于1987年离休。徐斌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去世。

 

 

 

1033徐介藩少将简历:

徐介藩(1901~1983)原名徐齐邦。安徽省固镇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入列宁格勒红军航空学校学习,1928年转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48年回国,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编辑局俄文编辑,中长铁路驻沈阳办事处副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使馆参赞。赤塔总领事馆总领事,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工程系主任,装甲工程学院副院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特邀委员。1983年4月16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张梅。

 

徐介藩的故事:

徐介藩是安徽省固镇县人,1910年出生,原名徐齐邦。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3期步科学习,比林彪还早一期。徐介藩黄埔军校毕业后转入广州航空学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红军航空学校学习,1928年转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曾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1931年参加苏联红军,担任过作战参谋、科长,参加了卫国战争。徐介藩1948年回国,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编译局俄文翻译,中长铁路驻沈阳办事处副处长。建国后,徐介藩一度重回苏联,担任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赤塔总领事馆总领事。

1952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志愿军的代司令员是陈赓,两人都是黄埔出身,陈赓了解徐介藩的资历,知道他是留苏专家,因此当陈赓回国创办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徐介藩也随同前往,出任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主任。徐介藩生性耿直。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克服教育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思想。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到哈军工视察,时逢哈军工开党代会,谭政在主席团会议上做结论,认为哈军工的教育计划基本上是错误的,当时无人敢提反对意见,徐介藩在会议上和这位总政治部主任、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争论起来,徐介藩认为哈军工成绩卓着,在全国教育界占有地位,不容否定。争论到最后,谭政大将和徐介藩大校都拍了桌子。

1961年,以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为基础,在西安扩建装甲兵工程学院,徐介藩任副院长,并晋升少将。1983年去世。徐介藩的夫人叫张梅,是林彪的前妻。

 

 

 

1034徐文礼少将简历:

徐文礼(1920~1977)云南省宣威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2军94师282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政治处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独立第2旅四团营政治教导员,715团营政治教导员,715团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358旅715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第一野战军1军1师1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师长,副军长,军长,军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11月14日在北京逝世。

 

徐文礼的故事:

徐文礼是云南宣威人。1920年出生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32军94师282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政治处青年干事,8连指导员。1938年滑石片战斗,他和连长没等上级号令,就带着全连跑步接近敌人,勇猛冲杀,把敌人拦腰截断。后升任独立2旅4团营教导员、715团营教导员、715团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358旅715团副政委、西北野战军1纵714团政委。参加了陈庄战斗和蟠龙等战役。

1948年2月,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1、2、3、4、6纵二打宜川,以3、6纵各一部攻城,以1、2、4纵和3、6纵主力打援。敌刘戡率4个旅援解宜川之围。2月29日,1纵攻占瓦子街,堵塞了刘戡的后路。但2纵因距离远,雪路难行,未能到达瓦子街以南高地。该高地如被刘戡部占领,就等于让开了个口子。1纵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向瓦子街东南高地攻击。714团和715团一个营与前来抢占高地的敌整编90师53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714团团长任世鸿、参谋长吴治安身先士卒,壮烈牺牲,徐文礼继续指挥战斗,战至黄昏,将53旅击溃,占领了阵地,堵住了缺口,为全歼刘戡部作出了重要贡献。徐文礼在战斗中负伤。1纵改称第1军后,徐文礼历任第1师第1团政委、1师政治部主任、1师副政委。建国后,徐文礼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

1952年6月,第3军所属各师编入第1军,第1、3师合编为1师, 第2、8师合编为2师, 第7、9师合编为7师。为了加强朝鲜反登陆作战的力量,中央军委决定1、16、21、54军入朝, 准备参加反登陆作战。1953年1月第1军各师配备坦克自行火炮团,1月22日,第1军入朝,徐文礼仍任1师副政委,不久升任1师政委。第1军在临津江两岸担负防守阵地任务和执行西海岸抗登陆任务,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为了配合金城战役,第1军和敌进行了反复的阵地争夺,歼敌3000余人,战斗一直持续到7月27日双方在板门店签定停战协定。停战后第1军在三八线和东海岸执行守备任务,

1958 年回国。徐文礼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徐文礼先后任1师师长、1军副军长、军长、军政委、武汉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7年去世。

 

 

 

1035徐文烈少将简历:

徐文烈(1909~1976)又名何坤。云南省宣威县人。曾参加云南陆良暴动。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红32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河曲工作团主任,120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20师教导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7分校政治委员,总校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50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徐文烈的故事:

徐文烈是云南省宣威县人。1909年出生。1929年在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进步学生运动。时任陆良县县长熊从周为中共地下党员,时值中共云南省临委正要开辟陆良工作,以熊的特殊身份为掩护,在陆良积蓄力量,建立据点,发展组织,等待时机,组织武装暴动。于1929年至1930年,先后派吴永康、王启瑞、赵光明、康建侯、徐文烈、丁锡禄、李希白等到陆良工作,以城区、马街、三岔河、旧州等学校为据点,积极进行建党、建军、统战武装起义的准备。1929年春至1930年,陆良党的组织有了发展,先后建立中共陆良特别支部和中心县委。争取了退役军人方鹤鸣,熊以县政府名誉,委任方鹤鸣为县团防中队长,配给了枪枝弹药,组建了200余人的武装队伍,成为党组织所掌握的基本武装力量。同时,在三岔河、马街、老鸦召等地也相继组织了数百人武装。经请示省临委批准了暴动计划,组成暂编红38军。1930年7月3日晚,暴动枪声首先在板桥打响。 由于暴动队伍缺乏经验,指挥失误,致使东路军未按时到达县城,先到达的西路部队只好转移,起义部队反遭击溃。熊从周被迫表面奉命缉拿,实则把省委派来的王启瑞、徐文烈等护送出境。徐文烈1932年考入云南省立师范学院文史专科,1934年毕业后在宣威县立中学教书。

1935年,红9军团路过宣威,开展了打土豪、分浮财的活动,徐文烈即参加红军,历任红9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红32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宣传部部长、破坏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师教导团政委。他曾到抗大学习,任抗大总校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徐文烈到东北,他多次成功地领导了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在我军军史上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1946年他和李毅领导改造、整编了海城起义的国民党184师起义部队,带领30多名老红军、老干部改造了184师数千名官兵,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民主同盟第1军,并任政治部主任。184师属于滇军,考虑到滇军素有恋乡土、重乡情的传统,云南籍的徐文烈被选派此任。

1948年辽沈战役中,他和王振乾领导改造、整编国民党60军起义部队,带领几百名原184师官兵改造了60军数万名官兵,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任50军政委。

1949年,他和张梓桢带领几百名原60军官兵,顺利改造了在四川起义的国民党20兵团和“国防部挺进军”2万官兵。

50军是当时唯一一支采取非融编方式,成建制改造并保留原建制的野战军,没有融编进来任何一支解放军老部队。徐文烈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很有章法。改造184师时,他先将校尉级军官、军士和士兵分开整训,开展诉苦运动,“倒苦水”、“算细帐”、“挖苦根”,然后进行政治教育,海城起义的官兵后来多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改造60军时,徐文烈对国民党军官采取“少数清洗、多数调学、部分留队”的方法,对留队的军官采取部分“夹带”,部分“搬家”的办法,随后50军开展了民主运动、诉苦运动、自觉运动和革命战争观教育、团结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到了改造国民党20兵团和“国防部挺进军”时,徐文烈已经是轻车路熟的行家里手了。

1950年,曾泽生和徐文烈率领50军入朝作战,参加了一至四次战役、修建飞机场、攻占敌岛作战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50军在第四次战役的汉江50昼夜阻击战中,以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辉煌的战绩,受到毛泽东和彭德怀的赞誉。徐文烈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4年,徐文烈离开50军,到军事学院任政治部主任,后升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徐文烈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去世。

 

 

 

1036徐立行少将简历:

徐立行(1911~1985)原名俞献诚。上海市人。1932年参加过128凇沪抗日战争,曾任19路军连长。1937年参加武汉新四军军部筹备处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任八路军前方司令部训练股股长、参谋训练队队长、秘书,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秘书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学员,军事学院高干队学员兼第1区队区队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工作人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参谋处处长,皖西军区副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特种纵队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教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大学教育长,第二高级步学校副校长,军事工程学院教育长,国防部第6研究院副院长,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11月2日在北京逝世。

 

徐立行的故事:

徐立行是上海市人。1911年出生,原名俞献诚。1932年任国民党军第十九路军连长。参加了淞沪抗战和福建事变。1937年参加新四军军部筹备处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延安抗大、马列学院学习。后任八路军前方司令部训练股股长、参谋训练队队长、秘书、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秘书主任,入八路军军政学院学习,后任军事学院高干队学员、区队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工作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参谋处处长、皖西军区副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渡江等战役。

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大学教育长,西南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1952年,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筹委会由陈赓、徐立行、李懋之、张衍、黄景文、胡翔九、张述祖、任新民、沈正功、赵子立10人组成,主任委员陈赓,副主任委员徐立行。徐立行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育长。1961年,徐立行任国防部第6研究院副院长、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徐立行1964年晋为少将。1985年去世。

 

 

 

1037徐光友少将简历:

徐光友(1917~2003)安徽省六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师部通信排排长,红15军团政治保卫连连长,教导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营政治教导员,689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688团政治处副主任,皖东北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55团团长,59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3旅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9军86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南昌步学校校长,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3年4月24日在北京逝世。

 

徐光友的故事:

徐光友是安徽省六安县人,1917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徐光友是红25军73师通信连的排长。一次通信连与敌遭遇,徐光友奉命指挥全排阻击敌军,掩护全连撤退。在战斗中,徐光友的的左脚被敌手榴弹炸伤。他被当地群众藏在一个山洞。敌军搜山三天,搜出了红军8名伤员,徐光友隐蔽的山洞在悬崖断壁之间,敌军未发现。敌军走后,当地群众将他接回村子照料,当时找不到医生,但徐光友的脚伤却奇迹般地好了。徐光友养好伤后,在回部队的路上,又遭遇敌军,他从山上滚了下去,隐蔽在一个水塘里,敌军搜查了半天,竟然找不到他。两个老乡救了他,让他在老乡家养伤。伤好回到部队后,他历任红15军团政治保卫连连长、教导团连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东征和西征。抗日战争,徐光友历任115师344旅689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688团政治处副主任、皖东北独立团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他历任华中野战军7纵55团团长、59团团长、华东野战军11纵33旅参谋长、三野29军86师副师长。参加了苏中、淮海、渡江、上海、漳厦等战役。建国后,徐光友任师长,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副军长、南昌步兵学校校长、军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工程兵副政委。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邓小平文革期间下放江西住的将军楼,就是徐光友任南昌步兵学校校长时的住所。

 

 

 

1038徐光华少将简历:

徐光华(1913~)江西省赣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区委组织科科长,县委组织部部长,红1军团第15师卫生部政治委员,红1军团保卫局政治指导员,陕北独立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8团政治处主任,第5支队10团政治委员,江北指挥部政治处组织科副科长,新4军第2师第6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独立第14旅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46军136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政治委员,军区2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3部6局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徐光华的故事:

徐光华是江西省赣县人,1913年出生。1934年参加红军,历任红1军团15师卫生部政委、红1军团保卫局指导员、陕北独立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第4支队8团政治处主任、5支队10团政委、江北指挥部政治处副科长、新四军2师6旅政治部主任、旅政委、冀东军区独立14旅政委。徐光华是东北野战军9纵25师首任政委。25师前身是冀东军区独立10旅,是抗日战争结束后由冀东军区4个军分区的基干部队合编组建。该师战士77%是抗日战争后参军的,中共党员占24%。“该师战斗力有突击性,行军能力强,能吃苦,出关参战后进步很快。”

25师在师长曾雍雅、政委徐光华的指挥下,参加了锦北渗透战。当时25师以突然行动,插到义县以南,配合4纵包围义县。接着25师以渗透战法,直插锦北,插进敌纵深40余里,割裂了敌锦北防线。第2天25师73团在营盘、亮马山击退敌北援一个团7次进攻,并阻击了敌南逃之敌5次突围。74团坚守白老虎屯也打得十分漂亮。25师在锦北渗透战5昼夜中,歼灭敌人2930名。徐光华后担任9纵政治部副主任,46军136师政委。

建国后,徐光华历任中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政委、军区2局政委、总参谋部三部6局政委、河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39徐体山少将简历:

徐体山(1914~1968)安徽省霍丘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5师225团副排长,军保卫队副队长,队长,225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5军团教导营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副营长,旅教导队队长,冀鲁豫支队3大队营长,新四军第3师9旅25团团长,第4师9旅2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26团团长、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9师师长,38师师长,第三野战军31军9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副军长,闽北指挥部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8年7月18日在福州逝世。

 

徐体山的故事:

徐体山是安徽霍丘人,1914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5师225团副排长、军保卫队副队长、队长、225团连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副营长、旅教导队队长、冀鲁豫支队3大队营长、新四军3师9旅25团团长、4师9旅2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2纵9旅26团团长、副旅长,华东野战军13纵39师师长、38师师长、31军92师师长。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建国后,任军参谋长、副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副军长兼参谋长、闽北指挥部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8年去世。

 

 

 

1040徐其孝少将简历:

徐其孝(1914~1997)湖北省麻城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25军军部交通队队长,第31军91师272团营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总队中队长、大队长,决1旅2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1旅团长,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1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13军38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步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7年3月19日在成都逝世。

 

徐其孝的故事:

徐其孝湖北麻城人,1914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25军军部交通队、31军91师272团营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总队中队长、大队长、决1旅2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4纵11旅团长、中原野战军4纵11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13军38师师长。参加了上党、洛阳、淮海、广东等战役。

吴东峰在其所著《开国将军轶事》一书中言:“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徐其孝将军,是一员鲜为人知的猛将,他是我采访过的开国将军中弹创最多的一位,究竟身上有多少弹创,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当时,老将军扒开自己的上衣,露出麻麻点点的肚皮,用手拍拍胸脯说:'你数数,起码三十多个,我都是前面负伤的,在背后负伤是逃兵!’当时,年愈八十的老将军言此豪气冲天。”

 

 

 

1041徐其海少将简历:

徐其海(1913~1984)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金寨县游击队队长,红四方面军第73师218团连长兼政治指导员、副营长,第31军91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17团营长,八路军留守团绥德警备司令部科长,359旅718团参谋长,关中警备司令部特务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炮第3团团长,热河军区教导团团长,第8纵队24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5军158师副师长,军参谋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师长,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

 

徐其海的故事:

徐其海是安徽金寨人。1913年出生。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金寨县游击队队长、红四方面军73师218团连长兼指导员、副营长、31军91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营长、八路军留守兵团绥德警备司令部科长、359旅718团参谋长、关中警备司令部特务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炮兵3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8纵24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5军158师副师长、军参谋处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1933年1月28日,73师经新场坝向南江县进发,敌刘汉雄18旅、19旅设防于县城东北险关阻击红军前进。徐其海率1个连从鹿角垭北面攀登峭壁,绕到敌后,出其不意地向敌指挥部猛攻,敌阵脚大乱,73师继而发起总攻,敌18旅被击溃,19旅不战而退,一举攻克南江县城。同年1月,四川军阀田颂尧以30个团的兵力,发动对红军的“三路围攻”,时任218团一营副营长的徐其海率部,打退数倍的敌人几十次冲锋,子弹打完和敌人拼刺刀、肉搏,守住了阵地。

是年7月,刘湘纠集10万兵力,向红军发起“六路围攻”。时任31军91师217团参谋长的徐其海和团长率部在仪陇县城南的五里堆,配合兄弟部队一夜之间击溃敌4个团。民国23年9月,红军发起总攻,271团作为91师的主力担负追击第一路敌人的任务,连续收复南江、长池、旺苍、广元等城,歼敌2500余人。由于屡立战功,晋升为91师参谋长。民国24年3月底,在嘉陵江战役中,他协同师首长率91师在苍溪上游石落锅强渡成功,击溃敌刘汉雄部1个旅。后91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一举攻克敌东侧阵地。徐其海又率1个团配合兄弟部队向敌冲锋,歼敌2个团,攻克剑门关,取得嘉陵江战役的胜利。5月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历尽艰辛。

 

 

 

1042徐明德少将简历:

徐明德(1916~)湖南省新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电台台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3局分队报务主任、分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通信处1科科长,吉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3科科长,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5兵团司令部通信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直属第三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海军通信部主任,海军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徐明德的故事:

徐明德是河南新县人,1916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第5台台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5年的一天,张国焘召见红9军25师师长韩东山和徐明德,张国焘说:你韩师长带两个团回到懋功、夹金山去接中央红军。如果接不到,就派小部队过夹金山,到天全、芦山一带寻找,一定要找到毛、朱、张、博。调无线电第5台随你师行动。1937年随西路军余部到新疆,任新兵营干训队电讯教员。1939年回延安。1940年,任中央军委三局电台55分队报务主任、2分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通信处1科科长、吉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3科科长、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5兵团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广东、海南岛等战役。

建国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直属第3政治处主任。1951年任海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海军系。后任海军通信兵部主任、海军副参谋长。1958年,苏联提出在中国华南地区由中苏两国合建大功率超长波电台和远程收信中心,建成后由两国共同使用。中央军委研究后,婉言拒绝了中苏合建的建议,提出由我国自建,请苏联在技术上援助。同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华,在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会谈中,苏联方面改变了由中苏两国“共同建设”、“共同使用”的主张,在北京签署了关于超长波电台和远程收信中心的“八三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是:超长波电台由中国自己建设,苏联在设计、装备、建造和专家方面提供有偿帮助,苏联需使用中国超长波电台问题另行谈判。徐明德按照“不要离城市太远,也不要太近,不要占用大量农田”的指示,在华北某地选中了超长波电台的台址。1959年,徐明德率代表团到苏联考察超长波电台的设计与建造,苏方提出派70个专家来华,徐明德觉得不需要这么多,最后确定7个。1960年完成了设计,开始施工,徐明德任超长波台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刚从朝鲜回国的志愿军一个师集体转业,组建成建筑工程部第二工程公司,负责土建施工。

1961年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征求徐明德的意见,超长波台是继续建还是停下来?徐明德说:我们中国人也不比苏联人笨,他们能办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办?何况我们还建过三个小长波台,技术结构基本一样,只是大小不同而已。我们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只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徐明德向周希汉立下军令状:“如果干成了我有一份功劳,你也有一份功劳,如果干不成,撤我的职!” 超长波台建设委员会决定超长波台继续干下去。超长波台于1965年建成使用。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43徐国夫少将简历:

徐国夫(1914~2004)安徽省六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5团通信排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9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务科科长、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师第1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第1一分校营长,八路军129师骑团参谋长,新编第8旅22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纵队23旅副政治委员,第3纵队9师副师长、师长,第四野战军40军119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沈阳军区装甲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4年8月26日在沈阳逝世。

 

徐国夫的故事:

徐国夫是安徽六安人,1914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2师35团通信排排长、连指导员、红9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务科科长、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师1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队长、一分校营长、八路军129师骑兵团参谋长、新8旅22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3纵23旅副旅长。1946年5月徐国夫率部到达梅河口,负责向东丰方向警戒。徐国夫向在梅河口的辽宁军区副司令员解方报到,解方是东丰人,热情好客,欲尽地主之谊。据情报敌195师进占东丰县城后,尚无出动迹象,徐国夫却不放心,决定先到阵地上看一看,徐国夫刚到城外,敌195师就出动了,徐国夫抢先一步,指挥部队占领有利地形,据险扼守,激战六天六夜,打退了195师的进攻。秀水河子战斗后,国民党新6军22师相继占领了盘山、台安、辽中,在辽河沿岸布成了一条线式的防御作战。南满军区指挥3、4纵向22师发起反击。当时3纵没有纵队指挥机关,由军区兼纵队领导,3个旅各自为战,3纵9旅反击进占辽中的22师64团,3纵8旅反击进占台的22师65团,3纵7旅配合4纵作战。

3纵9旅由沈阳与本溪之间的姚千户屯、奉吉堡出发,向辽中方向迎敌,副旅长徐国夫带领前卫27团,经两日急行军进抵浑河西岸发现敌人的一支小分队,与我前卫营稍有接触,即向西撤退。“抓住这股敌人,不能让他跑掉!”徐国夫估计是敌侦察或外围警戒的分队。前卫营跟踪侦察,发现敌宿营徐家屯,兵力约为一个营。徐国夫建议旅主力分两路向敌侧后迂回,自己指挥27团包围了徐家屯,当夜10时,向敌发起进攻。双方一交火,徐国夫发现敌人射击准确,火力凶猛,战术和技术水平很高,战斗持续到半夜,1营和2营从两面突破了敌人的防御。余敌突围,正好被迂回的3营堵住。此仗毙伤敌人200余人,俘虏300余人。当徐国夫审问俘虏时,敌副营长说:我们新6军是美国在缅甸装备和训练的远征军,从缅甸到越南,在热带丛林里抗日,从没遇到过敌手。我们的部队,包括骡子和马,都是坐美国飞机,乘美国军舰到东北来的。有个被俘的连长居然说:你们是乘我们不备,突然袭击,侥幸取胜。要是摆开阵式较量较量。你们根本不是对手。我们一个国军可以打你们十个民主联军。“混蛋!”气得徐国夫直骂人:你们一个能打十个民主联军,怎么还当了民主联军的俘虏?两军作战就是要避敌之长,击敌之短,乘其不备,攻其不意。你们自称王牌军,连这样起码的军事常识还不懂得吗?徐国夫是东北野战军3纵9师首任师长。9师原为山东军区由地方部队编成的独立旅,进入东北后,与曾克林部合编为9师。部队中山东参军老成分占10%,东北参军及俘虏各占45%。“该部队原系山东地方武装的基础,作战力较弱,来东北后在长期战斗中锻炼进步甚快,战斗力有很大提高,顽强性较强,有攻坚之经验。”

在3纵内部,有谚曰:“7师拱(攻),8师顶,9师转”。 徐国夫每当抢不到战斗任务时,就自嘲曰:“7师打,8师看,9师围着打转转” 。四平保卫战中,徐国夫到兄弟部队协同防务,归来途中顺便去查看一处阵地,其时阵地已被敌人占领,距离山顶还有五六十米,徐国夫被敌人发现,敌人大喊:八路的大官,抓活的呀!随即开枪。徐国夫立即跳下马来隐蔽,利用敌人射击间隙往后退。徐国夫的马极通人性,跑回25团,25团团长认出徐国夫的马,知道出了事,立即派部队出击,打退了敌人,接回了徐国夫。肖劲光有一次对徐国夫说:早就听说你是位打仗好手,打仗不要命,枪一响就往前跑,作为战士,这是十分难得的。但现在不同啦,国夫同志,现在你是师长,是“将”,古人云:将在谋而不在勇。几千人的性命就攥在你的手里,稍微的莽撞大意都可能造成流血牺牲,所以个人的勇敢远不及深谋远虑更重要。一个人再勇敢,力量毕竟有限,如果用兵得法,把部下的勇猛都调动起来,发挥出来,那会是怎样的效果呢?肖劲光的话,使徐国夫收益匪浅。

1949年10月,徐国夫指挥40军119师经过三昼夜的急行军,进入衡阳西南的杨家桥一带,截住了欲南逃祁阳的白崇禧的嫡系部队第7军主力,打了一场激烈的阻击战。当时部队到杨家桥后,没有发现敌情,便停下来做饭,徐国夫正在和房东聊天,突然听到一阵机枪声。徐国夫一怔:“是敌人来了吧?”作战科长说:“可能是哪个连走火了吧?”“不可能,机关枪哪有轻易走火的!”徐国夫带着警卫员就往山上跑,跑到山顶一看,原来是部队赶到了白崇禧第7军的前面了,356团不等命令立即出击,控制了茅草岭和无名高地,徐国夫即命令357团在356团右翼展开,将355团东调集中,作为预备队。徐国夫将情况报告了四野总部,林彪回电:“119师,来电获悉,甚喜,甚慰。坚决堵敌南逃祁阳,战至一人一枪一弹,也要守住阵地,坚守到主力到达,围歼该敌。”徐国夫镇定自若,沉着应战,119师坚持了一天,使兄弟部队纷纷赶到。战后林彪来电:“此次你们以神速之动作,将桂系精锐四个师抓住,不顾疲劳,日夜战斗,进行反复堵击与包围,终将敌人全部消灭。此种积极精神与战斗作风,甚为良好。尤其是119师、135师,顽强的堵击与反击敌人,使敌突围失败,更值得表扬。”

建国后,徐国夫率40军119师入朝作战,在第一次战役中,119师由立石洞南下,与从球场出来准备增援云山的南韩8师两个团遭遇,因为是夜间行军,两军互相穿插,起初竟互未发现。直到拂晓,119师的三个团几乎同时与敌打起来,连徐国夫的师指挥部也和敌人搅在一起。经过激战,119师击溃了南韩8师两个团,俘虏南韩官兵300多人,还俘虏了40多名美骑兵1师的官兵。徐国夫很纳闷:“骑兵1师,怎么没看见他们的马呢?”经解释才知道,骑兵1师是美国国内战争时期一支功勋卓着的骑兵部队,故沿用了这个番号,全师已实现摩托化,官兵肩头都佩带一个马头标记。

1950年11月,徐国夫率领119师跨过清川江,翻越妙香山,两次攻打苏民洞和龙水洞,与美2师打夜战和近战,“美2师右翼的第9团3营,各连都受到背后的攻击而毁灭,2营受到四面包围,1营营部受到奇袭而毁灭,营长沃尔夫和很多参谋下落不明。”在第一次战役中,119师毙伤俘敌1400余人,其中美军1259人。在第二次战役中,119师突破临川江,当夜前进12公里,未发现敌军。其实此时119师以与118师形成了南北夹击南韩6师的态势,但因通信联络不畅,情况不明,部队按老习惯白天隐蔽休息,南韩6师侥幸漏网。在第二次战役中,邓华命令119师和120师的一个团,加上42军的一个团,攻打砥平里,责成徐国夫组成前指,负责统一指挥。徐国夫建议侦察敌情与地形后再打,邓华认为敌人要逃,没有同意。当时侦察砥平里守军两个营要逃跑。实际上砥平里有美军一个团、法军一个加强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共6000人,奉命死守。徐国夫指挥两个团打到天亮,未能攻占敌主要阵地。邓华未同意撤退,令徐国夫坚守即设阵地,致使两个团遭受敌炮火与空袭,伤亡较大。黄昏,徐国夫继续指挥攻击砥平里,给敌重大杀伤,美军23团团长亦负伤。但徐国夫发现敌人越打越多,建议撤出战斗,经邓华、彭德怀同意,119师停止了进攻。这一仗我军伤亡1830人,敌军伤亡大约只有800人。战后,邓华作了检讨,承担了责任。徐国夫在朝鲜升任40副军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任40副军长,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44徐国贤少将简历:

徐国贤(1916~2000)江西省莲花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第22师师部通信班班长,红6军团第17师49团通信排代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长,模范师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营长、副团长,雁北支队支队长,特务团团长,南下支队第4大队大队长,湖南抗日救国军第4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359旅719团团长、副旅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359旅旅长,第一野战军2军5师师长兼新疆阿克苏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代理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7月8日在北京逝世。

 

徐国贤的故事:

徐国贤是江西省莲花县人,1916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8军22师通信班长、红6军团17师49团通信排长、指导员、营长、模范师营教导员。抗日战争,徐国贤历任120师359旅718团营长、副团长、雁北支队支队长、特务团团长。王震率359旅南下,徐国贤任第4大队大队长。北返至中原,任中原军区359旅719团团长、副旅长。中原突围时,359旅副旅长徐国贤奉命率717团离开359旅主力,神速巧妙地在国民党军间隙中穿插,经过太山庙、月河,折向西南方向,连续翻越大山,与敌整编36师123旅368团、整编17师84旅250团激战后,跳出包围圈,进抵鸡公岭。此时敌123旅尾追而来,敌84旅251团封锁住了前进之路,717团被压在一条长约5里的深山沟里,两边是断崖绝壁。徐国贤指挥1营两个排在4挺重机枪的掩护下,从沟口冲了出去,占领了两翼山头,迫使国民党部队稍向后撤,717团乘此机会冲出沟口,夺路北移,进入关中平原,与国民党军激战一天,将其甩掉,向秦岭山中转移,巧妙地通过川陕公路,强渡嘉陵江,越过渭河、陇海路,突破西兰公路,返回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徐国贤担任西北野战军359旅旅长、一野2军5师师长后兼政委。

建国后,徐国贤担任2军副军长。1953年,徐国贤入朝作战,任1军副军长、代军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他在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毕业后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45徐国珍少将简历:

徐国珍(1912~1993)甘肃省天水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15军13师37团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第39团营长,中共宜川县委军事部部长,红29军军部作战科科长,第256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2团营长,副团长兼参谋长,警备第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甘肃军区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甘肃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3年2月22日在兰州逝世。

 

徐国珍的故事:

徐国珍是甘肃省天水县人,1912年出生。1929年被冯玉祥的部队抓了壮丁,所在部队后被编为国民党第26路军。1931年第26路军到宁都,徐国珍在74旅3营营部当传令兵。该营一名副连长王铭五,是徐国珍的同乡,是中共地下党员,给徐国珍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徐国珍参加宁都起义,历任红5军团15军13师37团连长兼指导员、39团营长、红29军军部作战科科长。徐国珍回忆说:我那个营,从兴国打到遵义,七百多人的加强营,打得只剩下二三百人了,

1936年,徐国珍任红29军256团团长。红29军曾和汤恩伯部的樊钟秀师打了一仗,敌人是一个师,红29军实际上只有一千多人,在这次战斗中,徐国珍负了伤。抗日战争,徐国珍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2团营长、副团长、警备5团团长。解放战争,徐国珍任甘肃军区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甘肃军区副司令员。

1961年,徐国珍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他是甘肃省军区第一任司令员,1965年离开甘肃省军区,专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去世。

 

 

 

1046徐绍华少将简历:

徐绍华(1910~1978)原名徐光。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第91师排长、交通队队长、连长、营长,师侦察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通信股股长、副团长、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上干科副队长、第3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吉东军区警备旅副旅长,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员,东满军区独立第1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19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4军13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步学校队列部部长,华北军区装甲司令员,山西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6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徐绍华的故事:

徐绍华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10年出生,原名徐光。青年时当过雇工。1930年参加红军,任红31军91师排长、交通队长、连长。1935年任红31军91师271团1营营长,参加西北威洲战斗,掩护主力顺利渡江。后任师侦察科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通信股股长、771团副团长、团长、抗大上干队副队长、大队长。解放战争,徐绍华到东北,历任吉东军区警备旅副旅长、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员、东满军区独立1师副师长、东野7纵19师首任师长、44军132师师长。19师原为晋绥军区教导团一个营和冀东军区5个连的基础。两支部队到达沈阳后扩建成东北保安1旅,先后三批补充部队,主要兵源来自东北翻身农民。部队在四平攻坚战中伤亡很大。1947年8月,东北保安1旅改编为7纵19师。“19师战斗积极性高,攻坚力顽强,最善于爆破,执行命令坚决,不怕伤亡,进步甚快,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师”。这里所说的“主力师”次于“头等主力师”,这样的“主力师”有刘光涛的8师、徐绍华的19师。

建国后,徐绍华1952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历任高级步兵学校队列部部长、华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去世。

 

 

 

1047徐德操少将简历:

徐德操(1913~1974)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参加平江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3师7团排长,红3军团第5军4师通信科科长,第5军10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第2分校训练部部长、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旅长,华北军区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20兵团68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军委国防工程建筑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副司令员兼国防工程建筑部部长和工程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4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

 

徐德操的故事:

徐德操是湖南平江人,1913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929年浏阳当学徒,同年参加平江游击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3师7团排长、红三军团5军4师通讯科科长、5军10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直罗镇战役和山城堡战役。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大队长、二分校训练部部长、冀察热挺进军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参谋长。1946年国共谈判期间徐德操少将担任过军调处执行部石家庄执行小组成员,与国民党第3军军长罗历戎打过交道。有一次罗历戎请美国人和徐德操看戏,来到剧场,罗历戎问:“今天演的什么戏?”随从答:“战濮阳。”罗历戎把脸一沉:“和平时期怎么老唱武戏呢?改一出文戏。”徐德操离开石家庄时,罗历戎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说:“你要在那边过不去,就到我这里来吧。”徐德操用肯定的语气说:“不出三年,我到俘虏营里找你。”罗历戎说:“你又激动了,又激动了……”

解放战争时期,徐德操任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军区独立8旅旅长。清风店战役,罗历戎全军覆没,光俘虏就有1.14万人,清点俘虏时,独独不见罗历戎。这时徐德操视察俘虏营,一个俘虏扔了一块石子,这块石子引起了徐德操的注意,他看见一个俘虏头低低的,脑袋上缠满了纱布,就多看了几眼,越看越觉得这个俘虏很面熟,就问:“你不认识我了吗?”俘虏连连说:“啊,徐代表。”这个俘虏就是罗历戎。

徐德操后任华北军区6纵副司令员、第二十兵团68军军长。参加了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建国后,任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1951年徐德操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冲击指挥所司令员,率部参加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军委国防工程建筑部副部长、工程兵副司令员、工程兵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去世。

 

 

 

1048殷希彭少将简历:

殷希彭(1900~1974)河北省安国县人。曾任河北省立医学院病理学主任教授。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卫生部卫生训练队教务长,后方医院医务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华北医科大学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军医学院院长,第1军医大学校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

 

殷希彭的故事:

殷希彭是河北省安国县人,1900年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1920年入河北大学医学院学习,1927年毕业,留校任外科助教。1928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日本东京庆应大学病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河北省立医学院任病理学主任教授。他是河北省立医学院病理学教学的创始人,编着了《病理学讲义》、《病理学实习手册》。他是河北省立医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困居乡里。有人邀请他出任伪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和参加安国县维持会,他拒绝了。1938年,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张珍效刘备三顾茅庐,邀请38岁的殷希彭参加八路军,第一次见面,殷希彭就爽快地答应了。殷希彭参加八路军,犹如树立了一面旗子。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一些同事和学生纷纷参军。一时间冀中军区增加了许多医学教授和医大学生。白求恩到冀中军区,看到有这么多教授,十分吃惊。殷希彭历任冀中军区卫生部卫生训练队教务长、后方医院医务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华北医科大学校长。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殷希彭以“教课认真,督导严厉”着称,白求恩卫生学校培养了一千多名医疗干部,成为战争年代我军着名的医科学校。殷希彭不但自己投身抗日战争,他的两个儿子也参加了抗日队伍。1943年,殷希彭承受了巨大的打击,他的长子在前方战斗部队牺牲,次子在反扫荡中遭敌机轰炸阵亡。他的妻子带着幼子,在最困难的时候,曾经沿街乞讨度日。解放战争时期,殷希彭担任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建国后,殷希彭担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医学院院长。他首先在华北军区所属医院推行责任制和保护性医疗制度。他创办了《卫生建设》,编辑出版了《华北军区卫生建设史料汇编》。1954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校长。1958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殷希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开国少将中,1938年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或1938年参加中共,1955年授少将衔者,仅李曼村、殷希彭、高存信、梅嘉生、傅继泽、管松涛6人。

1966年,殷希彭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文革期间受到怀疑和打击。他虽身为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但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他经常拍案而起,终于心力交瘁,一病不起。他悲愤地说:总结我的一生,几十年中,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党。亲属中受我影响参加革命的有几十人,同事和学生就更多了。我抛弃了300元大洋的优厚待遇,毁家救国,为党工作几十年,最后落了个反党,我死而有冤,死不瞑目。殷希彭1974年去世,终年74岁。殷希彭病重期间,聂荣臻元帅两次到医院看望他,并指示熟悉他的在北京的老同志看望他。殷希彭去世后,聂荣臻元帅出席了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

 

 

 

1049殷国洪少将简历:

殷国洪(1911~)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第262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68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第3团特派员,冀南军区第9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3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冀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晋冀鲁豫军区第10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桐柏军区第1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湖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干部部部长,海军炮学校政治委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殷国洪的故事:

殷国洪是湖北黄安人,1911年出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262团连指导员、红30军88师268团特派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在天全战役中负过伤。殷国洪参加了西路军。西路军失败后,殷国洪随部队在山里打游击,弹尽粮绝,最终被俘。在敌人监狱里,受尽折磨,他咬定自己是当兵的。后被押到兰州,修铁路,修机场,又被押到平凉,准备送回湖北原籍,殷国洪趁敌人看管不严走脱,由一位老大爷带路,找到了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3团特派员、冀南军区9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3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参加了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2纵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冀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晋冀鲁豫军区10纵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桐柏军区第1军分区副政委、湖北军区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淮海等战役。建国后,任海军青岛基地干部部部长。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海军炮兵学校政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委。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50殷承祯少将简历:

殷承祯(1915~1990)湖北省崇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随营学校排长、司务长,红军学校青年干事、出纳,军委总供给部会计、材料科科长、会计科科长、军实科科长,陕北独立第1师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会计科科长,驻桂林办事处交通运输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政治委员、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局局长,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财务物资部部长,总后勤部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1月5日在北京逝世。

 

殷承祯的故事:

殷承祯(1915-1990),湖北省崇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排长、司务长,红军学校青年干事、出纳,军委总供给部会计、材料科科长、会计科科长、军实科科长,陕北独立第1师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会计科科长,驻桂林办事处交通运输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政治委员、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局局长,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财务物资部部长,总后勤部司令部顾问。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月5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1051翁祥初少将简历:

翁祥初(1908~1997)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2纵队6支队宣传队分队长,第36师108团连政治委员,红5军团第40师连政治指导员,第39师卫生队指导员,红8军第23师67团政治处主任,第68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3团总支书记,第2师巡视团主任,军团野战医院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警卫营教导员,陕甘宁边区医院副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供给部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1旅政治部主任,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北军区补训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军区后勤油料部政治委员,解放军第50文化速成中学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文化学校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7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

 

翁祥初的故事:

翁祥初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08年出生。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2纵队6支队宣传队分队长、36师108团2连政治委员、红5军团14军40师炮兵连指导员、39师卫生队指导员。1933年进入红军学校学习。后任红8军23师中级教导队指导员,67团政治处主任、68团政委,红八军团22师69团总支书记、军团野战医院政委、红一军团1师3团总支书记、军团政治部巡视团巡视员、2师政治部巡视团主任、军团炮兵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总支书记。1937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警卫营教导员、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政治处教育股股长、陕甘宁边区医院副院长。1942年进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毕业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供给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1旅政治部主任、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华北军区补训团政治部组织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委、军区后勤部军事法庭副审判长、军区后勤部油料部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第50文化学校政委,北京军区文化学校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52郭奇少将简历:

郭奇(1913~1972)河南省濮阳县人。1932年加入反帝大同盟。参加了12·9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2大队教育干事、政治教员、抗大总校1大队2营政治主任教员、1大队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部副部长、政治部政教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会主任,学院政治部教育部副部长、政治部宣传教育部第2部长兼哲学教授会主任,高等军事学院社会科学教授会主任,学院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兼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10月12日在北京逝世。

 

郭奇的故事:

郭奇,河南濮阳县人,1913年出生。17岁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交通管理系,1931年参加了马列主义学习团,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大学毕业。1937年,郭奇到延安抗大学习。毛泽东听说从北平来了一位研究哲学的大学生,亲自到郭奇住的西北旅社找郭奇谈话。毛泽东向郭奇了解了北平的学生运动和几位理论家的情况。毛泽东问起哲学家李达,郭奇告诉毛泽东,李达是马列主义哲学家,积极支持学生运动。两人谈话至深夜。郭奇在抗大毕业后,被留在抗大当教员。郭奇想上前线,为此去找毛泽东。毛泽东说:你们教好一个班,就有几十个连长,几十个连长到前线去能起多大作用?要是教好几十个营长,几十个团长,到前线能起多大作用?毛泽东对郭奇说:痛下决心,活着在抗大教书,死了埋在清凉山。事后郭奇真的写了决心书。郭奇的教学说理明白,语言生动,学员都愿意听他的课。许世友说:有些深奥的理论,他一讲就能明白,就活了。郭奇喜蓄须,苏振华说:郭胡子,哲学讲得好!叶剑英感叹:在教学上,都像郭奇那样细致认真就好啦!整个战争时期,郭奇都在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教育干事、教员、主任教员、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部副部长、政治部政教部部长建国后。刘伯承创办南京军事学院,郭奇在该学院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会主任、学院政治部教育部副部长、宣传教育部第二部长兼哲学教授会主任。

1955年,既没有红军经历,没有经过长征,又没有拉过山头,在战场上真刀实枪浴血奋战的郭奇被授予少将军衔。他被称为教马列主义的将军。1956年,毛泽东视察南京军事学院,接见院、部、系的干部和各教授会主任,一一握手。轮到郭奇时,刘伯承欲向毛泽东介绍,毛泽东说:我认识你,你是延安的大哲学家。毛泽东开玩笑说:教哲学的厉害呀!谁也不如你厉害!郭奇后调到高等军事学院任政治部副主任。李志民、王宗槐和林浩一起去请杨献珍讲课,毕业学员邱会作给中央写信,说高等军事学院给杨献珍提供反党讲坛。王宗槐把责任全推在林浩身上,郭奇也受到牵连。康生曾在一次讲活中,点了高等军事学院副政委林浩和郭奇的名,说郭奇是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被戴上反党分子的帽子。郭奇因不同意林彪的“顶峰论”,在文革中被批斗、关押。经叶剑英干预,才被送到石家庄印染厂劳动。郭奇性情豁达,当他得知患癌症后,仍令夫人买书,夫人买了100多元的书,郭奇嫌少,曰:学不好马列主义,怎么去见马克思啊。郭奇病重之际,肖克亲自到医院宣布为他平反。徐向前元帅在病房握着郭奇的手说:像你这样的人,不是多而是太少了。徐帅称郭奇是我军教授马列主义的代表。郭奇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去世于1972年,享年59岁。

 

 

 

1053郭强少将简历:

郭强(1915~1982)江苏省武进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0支队连指导员,步大队教导员,第6支队2团政治处主任,代团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第11军分区10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2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16军47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5团师政治委员兼贵州军区毕节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锦州步学校政治委员,黑龙江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兼黑龙江生产建设团第二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2年3月20日在大连逝世。

 

郭强的故事:

郭强是江苏武进人,1915年出生。1937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次年参加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10支队连指导员、步兵大队教导员、6支队2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军区11军分区10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1纵2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16军47师政委、湛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参加了邯郸,鲁西南、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

1953年率16军47师入朝作战,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8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任锦州步兵学校政委,1973年担任黑龙江省军区第三政委兼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委。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2年去世。

 

 

 

1054郭玉峰少将简历:

郭玉峰(1919~2000)河北省海兴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3分区2团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委员,3分区政治部组织干事,定唐支队副政治委员,三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三支队七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四纵队十旅三十团、二十八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二十九团政治委员,六十四军炮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六十四军一九一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军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师代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业务组组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曾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2000年1月20日在北京逝世。

 

郭玉峰的故事:

郭玉峰是河北省海兴县人,1919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连副指导员、营副政委、组织股长、支队副政委、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野战军4纵10旅28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29团政委、64军炮兵团政委、191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1年,郭玉峰入朝作战,任64军干部部副部长、191师副政委。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64军191师政委、64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政委。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1964年,45岁的郭玉峰晋升少将。文革开始后不久,康生把郭玉峰带到中央组织部,对中组部的全体工作人员说:“我给你们调来一个全国最强的军级干部。”康生还说,郭玉峰是全军最优秀的军政委。

1968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查阅中央管理干部的档案的规定》,规定凡查阅原中央机关正、副部长,省(市)、自治区委书记处书记,正副省(市)长及相当职务的干部档案时,须由中央机关各部(委)、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或筹备小组、军管会报经中央组织部郭玉峰同志审查,再呈恩来、伯达、康生、江青、永胜同志批准后方可查阅。郭玉峰开始只是中组部的业务组负责人,后来成为中组部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和中组部部长,这与康生的赏识分不开。郭玉峰是开国将帅中第一位担任中组部部长的将军。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起诉书》载:1968年1月,康生指使郭玉峰,列图表,写报告,诬陷1937年以后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张闻天、陈云、彭真、邓小平、安子文是“叛徒”、“特务”、 “三反分子”,诬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22人是“叛徒”、“特务”、 “三反分子”、“里通外国分子”,诬陷中组部有个“反革命集团”,提出解散和撤消中组部。1968年8月23日,康生、曹轶欧指使郭玉峰编造《关于中央监委委员政治情况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60名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有37名被分别诬陷为“叛徒”、“特务”、 “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1968年8月27日,康生、曹轶欧指使郭玉峰编造《关于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政治情况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115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有60名被分别诬陷为“叛徒”、“ 叛徒嫌疑”、“特务”、“有严重问题”,包括委员长朱德,副委员长彭真、李井泉、林枫、刘宁一、张治中。同日郭玉峰还编造《关于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政治情况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159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有74名被分别诬陷为“叛徒”、 “ 叛徒嫌疑”、“特务”、“特嫌”、“国特”、“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里通外国”,包括副主席彭真、刘澜涛、宋任穷、徐冰、高崇民。“九大”郭玉峰当选候补中央委员,他到中组部干校传达“九大”精神,说朱德一贯老右,一贯反对毛主席,从没打过胜仗,连一份检查都写不好。

“十大”郭玉峰当选中央委员,到中组部干校传达“十大” 精神,郭玉峰再次攻击朱德。粉碎“四人帮”后,许多在文革中被迫害的老干部纷纷到中组部上访,往往被郭玉峰拒之门外,甚至连中组部的招待所也不让住。郭玉峰对中组部内文革中遭迫害的老干部也不宽容,继续用极“左”的方式处理老干部问题。中组部和中监委的一直受歧视、刁难、压制的老同志,再也不能忍受郭玉峰的行为,围绕中组部推选“十一大”代表工作,纷纷写大字报向郭玉峰开展斗争,老干部说:“郭玉峰不下台,老干部出不来!”郭玉峰在“十一大”当选中央委员。在胡耀邦同志的策划下,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郭玉峰从广播里听了文章摘要后说:“简直是一派胡言!通篇是右派言论!”当天《人民日报》来后,郭玉峰看都不看,把《人民日报》揉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连声说:“大毒草,大毒草!”这时,中组部反郭玉峰的声势越来越大,《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和副总编辑安岗叫人以报社党委的名义写了一篇《情况汇编》,题目是《从一批老同志的大字报看郭玉峰在中组部的所作所为》,送给了叶剑英元帅。不久,同样是少将出身的党中央副主席汪东兴接见中组部几位老同志,郭玉峰奉命而至。汪东兴问郭玉峰:“你对在座的这些老同志怎么样?”郭玉峰回答:“很好啊!”汪东兴把《情况汇编》递给郭玉峰:“对老同志的住房、用车等等,你都得要安排好,不能再在生活方面为难老同志。”郭玉峰连声答应。但是,不论汪东兴还是郭玉峰,对审干结案、安排工作的大事迟迟不见行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还有一些跟着四人帮干了不少坏事、民愤很大的人,如中央机关的谢富治、吴德、吴忠、郭玉峰等,也揭露了许多事实。”紧接着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央委员的郭玉峰没有被通知到会。

1977年12月,郭玉峰被免去中组部部长,胡耀邦取而代之。胡耀邦后来说:国锋同志主要是靠汪东兴同志、纪登奎同志、吴德同志、苏振华同志,再加两个人,一个李鑫同志,一个郭玉峰。掌握了两个东西,一个是舆论工具,主要是汪东兴同志和李鑫同志,可能开始还有吴德同志;另一个是人事工具,主要是汪东兴同志、纪登奎同志和郭玉峰,这么两个小班子,神气十足,盛气凌人。另一位担任过中组部部长的宋任穷上将说得更直接了当:粉碎“四人帮”之后,郭玉峰继续坚持错误路线,给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和恢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造成极大困难。郭玉峰也做过一些好事。64军一位营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率部获得“道峰山营”称号,文革遭批斗,郭玉峰为他写了证明信,被解放了出来。郭玉峰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055郭成柱少将简历:

郭成柱(1912~1972)福建省龙岩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36师108团团委秘书,红1军团第1师3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第2师政治部技术书记,红1军团政治部统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苏鲁豫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第1大队政治委员,教导第1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3师7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6师政治委员,第1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2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中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干部部部长,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8月9日在广州逝世。

 

郭成柱的故事:

郭成柱是福建省龙岩县人,1912年出生,原名郭春行,又名郭春竹。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1931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2军36师108团团委秘书、红1军团1师3团政治处技术书记、2师政治部技术书记、红1军团政治部统计科科长、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苏鲁豫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大队政委、教导1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3师7旅政治部主任、旅政委。解放战争,郭成柱是东北野战军6纵16师的首任政委。16师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部队,红军时期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2师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改编为八路军115师685团。皖南事变后南下华中,改编为新四军3师7旅。进入东北时共9000人。该师“部队干部历史很老,文化较低.该部队在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装备好,行军能力强,能打硬拼仗。有朝气,雷厉风行,但也存在简单化,对新战术研究与掌握不够。是东北各野战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郭成柱后升任东野1纵政治部副主任、5纵政治部副主任。5纵入关,13师首长的吉普车在喜峰口翻下山坡,师长徐国夫身负重伤,政委李辉、政治部主任胡寅牺牲,郭成柱一度代理13师政委,后担任5纵政治部主任、42军政治部主任。

1950年,郭成柱入朝作战,担任42军副政委、政委。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郭成柱历任42军政委、中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去世。

 

 

 

1056郭廷万少将简历:

郭廷万(1913~1989)福建省龙岩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补充师排长、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连长,东进支队第4大队营长,教导第5旅15团副团长,滨海军区独立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警备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9师师长,豫皖苏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福建省军区龙溪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市卫戍区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9年10月15日在福州逝世。

 

郭廷万的故事:

郭廷万出生于一个贫苦人家里。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家中只剩祖母和父亲,小时候每天跟着父亲到大山去给人家做纸;7岁至9岁时,就会替父亲放牛;10岁至11岁就领放别人的牛,一年可以赚得几斗谷子的工钱;12岁至14岁就帮助父亲耕田和放鸭子。到年关,地主来要债,没有钱给他时,就要挨一顿打骂。其次国民党又经常派兵来要捐款,因父亲付不出款,受过几次打。红军解放了龙岩县,郭廷万抱着好奇心,跑回家打听红军的情形,并问红军打不打人。老百姓都说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郭廷万非常高兴,暗下决心:非参加红军不可,一定要打倒地主,给穷人报仇,并且决心很强。不久就到村的苏维埃报名参军,被介绍到闽西纵队,那是1929年6月。

在闽西纵队列宁队,学习了3个月的军事政治,就到前线去参加战斗。1930年任副班长,后来又任班长。1931年6月,在闽西纵队六八八团罗黄照同志介绍我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后,又参加上课和开会,逐渐地提高了思想认识,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决心就比较明确起来了。

1934年9月,郭廷万被分配到一军团三团去任排长,不久就开始长征。后来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白天睡觉,夜里走路。有一次,奉连长的命令带排到××山口阻击敌人前进,没有命令不准撤。接到命令后,立即紧张布置。与敌接触两小时后,郭廷万派一个战士到后面与连长联络。结果怎么找也没有找到连长,考虑到与敌人交战已有3个多钟头,部队应该早就撤走了,于是郭廷万下令撤走。七八天后赶上连队,向连长报告回来的情况时,连长表扬郭廷万机灵。

长征途中再苦再累,郭廷万一心想着: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唯一的活路。赤水战斗负伤后,自己怕掉队,就想要走到什么时候算到目的地呢?到陕北时,看到自己的根据地真是兴奋极了,总算没有掉队。

 

 

 

1057郭延林少将简历:

郭延林(1914~2004)江西省吉安县人。1928年参加赣西农民起义,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司令部交通科参谋,第1师1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营政治教导员,3团营长,延安炮学校工科教员兼协理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护路军3团政治委员,南满护路军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4支队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师长,军副政治委员,铁道兵后勤部政治委员,铁道科学研究院政治委员,铁道兵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8月18日在北京逝世。

 

郭延林的故事:

郭延林是铁道兵的宿将。郭延林是江西省吉安县人,1914年出生。1928年参加赣西农民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1933年,他担任红1军团红2师工兵连党支部书记。长征过草地在毛儿盖附近,被一条宽5、6丈,水深7、8尺的小河拦住了去路,红2师工兵连在没有任何架桥器材的情况下,用一棵树架通了一座桥。第二次过草地途中,红1师工兵连和红2师工兵连合并,郭延林继续担任连党支部书记。到达哈达铺后,该连又与红3军团工兵连合并,王耀南为连长,郭延林仍为连党支部书记。这个连队先后并入12个工兵连,是红一方面军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工兵连队。郭延林所在的工兵连参加了突破腊子口战斗,配合步兵组成突击队,迂回敌后攀登悬崖,奇袭守敌。郭延林后来担任红1军团司令部交通科参谋、红1师1团连指导员。

抗日战争,郭延林担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营教导员、3团营长、延安炮兵学校工兵科教员兼协理员。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平型关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解放战争,郭延林历任东北护路军3团政委、南满护路军副政委、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4支队政委。铁道兵1师政委。辽沈、平津等战役。1949年指挥所部提前完成抢修平汉铁路石安段的任务,立大功。

1950年,郭延林参加抗美援朝,任铁道兵1师政委,率部参加了所有铁道战线的斗争。获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郭延林担任铁道兵1师政委、师长、铁道兵6师师长、铁道兵2军副军长、铁道兵1军副政委,1960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任铁道兵后勤部政委。郭延林参加了援助越南的工作,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第1支队指挥部政委、中国援越后勤部队1支队政委。援越任务结束后,他历任铁道兵科学研究院政委、铁道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1978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铁道兵“全部费用在军队总定额外单独计算,从国家铁路工程费开支,但仍属军队序列”。国务院、总后勤部决定从1979年起,铁道兵的经费开支同国防费分开,所需经费从国家铁路工程费开支。铁道兵在国家下达任务“吃不饱”的情况下,开始承包外委工程,至1981年,铁道兵已实现经费自给,并略有结余。1980年1月4日,由吕正操、刘建章议定,在北京火车站贵宾室召开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陈再道、吕正操、刘建章、刘居英等。会议认为:铁道兵和铁道部工程局合并,从业务、技术、经费上统归铁道部领导,铁道兵仍保持军队序列,属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是可行的。会后,以陈再道、吕正操、郭维城、刘建章的名义,写了个报告送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邓小平批示“原则同意”。此事在铁道兵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当面质问陈再道:“你们召开这样的会议,研究这样的问题,经过兵党委集体研究了吗?”“你来的时间短,有的情况还不了解。什么合并?那是假的,把铁道兵撤掉才是真的!你不要受骗上当!”有人把这次会议称为“背着党委,违背广大指战员意志召开的黑会”。铁道兵第二政委旷伏兆、铁道兵原司令员李寿轩分别给中央和军委写报告,要求保留铁道兵。

1980年下半年,铁道兵裁减兵员17万人。1982年2月,邓小平拍板,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与军队脱钩,脱军装,铁道兵并入铁道部。陈再道主持了铁道部党委常委会,会议决定:一、个人的安排,是党考虑的事情,叫干叫退,都不讲二话。二、铁道部体制问题,只要中央、军委正式决定了,坚决执行。三、建议陈再道、吕正操向邓小平详细汇报。邓小平没有见陈再道和吕正操,让杨尚昆见陈再道和吕正操。1982年4月,由吕正操、陈再道、旷伏兆、刘建章、陈璞如、邓存伦、何正文、朱云谦、范子瑜组成结交工作领导小组,铁道部成立了移交工作班子,由蓝庭辉等负责。12月,成立铁道部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铁道兵当前施工的办理移交工作。同时成立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由郭维城担任组长。郭延林担任了这个小组的副组长,安置了2100名离退休干部,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至1986年底终止了工作。1961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58郭林祥少将简历:

郭林祥(1914~)江西省永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1师1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大队长、支队长、团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第6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独立师副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13纵队政治部主任,第18团61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北军区副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新疆军区、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兼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郭林祥的故事:

郭林祥是江西永丰人,1914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干部团连指导员、红一方面军4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1师13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队长、大队长、支队长、团长。1940年,突然从山西黎城、襄垣、武乡一带,纠集几千名日、伪军袭击我后方,企图消灭我在黎城县西井、曹庄一带山区的抗大总校和八路军总部后方机关。时任2团团长的郭林祥和赖光勋、傅崇碧指挥六个连队,占领了洪岭东南方公路两侧山上的阵地,打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郭林祥担任过着名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和团长欧致富在左权的领导下,指挥了黄崖洞保卫战,以不足1500人的兵力,抗击了5000多装备精良日军的进攻,鏖战8个昼夜,取得了歼敌1000余人其中毙850人的战果,而我只伤亡166人,以6:1的战绩“开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记录”。中央军委在《战役综合研究》一书中,评价这次保卫战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保卫水窑立战功”的锦旗。郭林祥后升任太行军区第三分区政治部主任、第6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1944年任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协助皮定均参与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

1946年中原突围时,任中原军区1纵1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是皮旅的重要干将,他与皮定均等率部向东线突围,完成了掩护主力向西实行战略转移的任务。后任华东野战军独立师副政委、华北野战军13纵政治部主任、61军副政委。参加了鲁南、孟良崮、太原、扶□、西南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川北军区副政委、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1959年到1965年任第二政委,1965年到1973年任第三政委。文革期间,郭林祥与李井泉、廖志高、黄新廷等被错误地定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郭林祥1973年到1975年任总后勤部政委。1975年到1978年任新疆军区政委。1980年到1985年任南京军区政委。1985年到1990年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此间任中共中央军委纪委书记、13大当选中纪委常委。

1988年任实行军衔制度领导小组成员。1996年,他捐助家乡12万元,兴建学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059郭卓辛少将简历:

郭卓辛(1912~1984)河北省安次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3军38师政治部秘书,第13师37团团部政治指导员兼技术书记,红四方面军第5军政治部统计干事,第30军89师267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援西军政治部文书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独立第1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徐州警备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炮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炮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副政治委员,上海警备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1月6日在上海逝世。

 

郭卓辛的故事:

郭卓辛是河北廊坊人。1912年出生。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13军38师政治部秘书、13师37团指导员兼技术书记、红5军政治部统计干事、红30军89师267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援西军文书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一分校营教导员、大队政委、山东军区独立1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建国后,任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炮兵副政委、政委。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浙江军区、安徽省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去世。

 

 

 

1060郭金林少将简历:

郭金林(1913~1990)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1师31团副排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部审计局审计。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会计,中共河南省委秘书处会计科长,新四军第6支队会计科长,新四军第4师供给处副处长,师供给部副部长,第4师兼淮北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兼工厂管理处处长,华东野战军供给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供给部部长,军区财务部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第二副部长,南京军区财务部部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12月30日在南京逝世。

 

郭金林的故事:

郭金林是江西吉安人。1913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第一军团4军11师31团副排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部审计局审计。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会计、中共河南省委秘书处会计科科长、新四军第6支队会计科科长、4师供给处副处长、师供给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供给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供给部政委。参加了苏中、鲁南、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后勤供给部部长、财务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南京军区财务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去世。

 

 

 

1061郭宝珊少将简历:

郭宝珊(1904~1970)河南省南乐县人。1934年参加陕北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西北抗日义勇军司令员,红15军第78师242团团长,陕北独立1师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甘泉独立营大队长,营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3旅8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缓联防军三边军分区副司令员,延陵军分区司令员,警备第4旅旅长,第一野战军4军1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公安部队20师师长,公安部队副司令员,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0年11月27日在临潼逝世。

 

郭宝珊的故事:

郭宝珊,一说是河南南乐人,一说是河北大名人,1904年出生。1931年在陕西黄龙山自发组织农民武装,后为国民党军军官。1934年10月,国民党集结大量兵力,向陕北红26军进攻,郭宝珊率一个营随敌向甘肃庆阳出发,在红26军红3团的配合下,10月20日,郭宝珊营在庆阳起义。11月10日,郭宝珊部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郭宝珊为司令员。参加了陕甘苏区反“围剿”和劳山、东征等战役。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郭宝珊任甘泉独立营大队长、甘泉独立营营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3旅8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郭宝珊任警备第4旅旅长。1949年1月,警备第4旅和骑兵第6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12师,郭宝珊任师长。参加了宜川、荔北、扶□、兰州等战役。兰州战役以后,12师留守兰州。

1952年9月,第4军撤消番号,12师改编为公安部队20师,郭宝珊任师长,以后担任公安部队副司令员、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去世。

 

 

 

1062郭炳坤少将简历:

郭炳坤(1914~1977)陕西省蒲城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西关中游击队政治指导员,红26军第1团政治委员,关中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三边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副政治委员,三边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司令员和中共三边地委书记,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警备第3旅旅长,第一野战军4军1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西北军区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预备干部动员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北海舰队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郭炳坤的故事:

郭炳坤是陕西省蒲城县人,1914年出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军,历任陕西关中游击队指导员、红26军1团政委、关中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郭炳坤历任三边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3旅副政委、三边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4纵警备3旅旅长、一野4军11师师长。参加了扶□、兰州等战役。建国后,郭炳坤担任陆军军政委、西北军区干部部部长。

1950年9月,成立总干部部,毛泽东说:“成立总干部部,要徐立清来搞。”又批示:“赖传珠资深,同意排在前面,但工作要让徐立清多做。” 总干部部从总政治部、东北军区、华北军区、西北军区、西南军区、中南军区、华东军区、中组部、总参谋部共选配了80名干部,并在华北革命大学选调了27名学生。总干部部当时设任免考核处,副处长吕义山,军衔奖励处,处长王文轩,统计档案处,处长刘绍文,抚恤保健处,处长黎映霖,秘书处,处长叶显锐。1952年,编制调整,一部为一般兵种干部任免部,部长李信,二部为特种兵干部任免部,部长王文轩,三部为组织计划部,部长袁子钦,四部为军衔奖励部,部长曹广化,五部为预备役干部动员部,部长郭炳坤。这五个部的部长来自各个方面军、大单位:李信来自红二方面军、四野;王文轩来自三野;袁子钦来自红一方面军、华北军区;曹广化来自红四方面军、四野;郭炳坤来自陕北红军、一野;体现了毛泽东“五湖四海”的选人原则。

郭炳坤后来调海军,历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北海舰队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去世。

 

 

 

1063郭维城少将简历:

郭维城(1912~1995)辽宁省义县人。满族。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东北军任张学良机要秘书,苏鲁战区秘书主任、处长。1942年参与组织东北军111师部分官起义,后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山东行政委员会委员。1945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齐齐哈尔护路军司令员兼铁路局局长,西满护路军司令员,中长铁路滨州线军事代表兼西满铁路局副局长,第四野战军、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员兼铁道团前进指挥所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衡阳铁路局局长,中朝联合新建铁道指挥局局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指挥所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副司令员兼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指挥、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中共郑州铁路局第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5年1月1日在苏州逝世。夫人侯惠生。

 

郭维城的故事:

郭维城将军曾是第四野战军铁道运输司令员,指挥了辽沈战役的铁路军运,把四野特纵及辎重运进关内。四野南下打到哪里,他就指挥部队把铁路修到哪里。抗美援朝期间,他奉命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面对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他带领6个师筑起了一条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新中国建设时期,他先后参与领导了黎湛、鹰厦、包兰、嫩林、川黔、贵昆、成昆等国家重点铁路的修建。

  郭维城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最鲜为人知的,还是他在张学良将军身边那段不平常的经历。

  1912年,郭维城出生在辽宁省义县一个富裕、有文化的满族家庭。郭维城自幼聪明颖慧,15岁便离开家乡来到沈阳,在东北大学附属高中读书。东大和附中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通过南满铁路道口,守备在道口的日本宪兵随便盘查,无故找茬,谁要停下来看一看,鬼子兵举手就打。对此,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16岁的郭维城听说东北边防军总司令、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声望极高,而且喜欢与青年人谈话,就想面见张总司令提点意见。不想,张学良真的约见了他。于是,他一条一条地列举了同学们的愤懑,建议校方采取措施,制止日本人的野蛮行为。张学良认真地倾听了这位英俊少年反映的意见,鼓励他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1930年,郭维城高中毕业,考入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他升入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郭维城只身来到北平,在燕京大学借读。当年暑期,又考入复旦大学。在那里,他加入了共青团,1933年4月,转为中共党员。听说东北军中有不少中共地下党员,可以找到党的关系,加上初见张学良时的好感和对他抱有的希望,于是,郭维城给东北大学秘书长王卓然写了一封信,经王卓然力荐,他来到张学良身边工作。因东北失守,张学良被迫下野,出访欧洲归国后,被任命为鄂豫皖三拾剿共”副总司令,司令部设在武汉。因身负“不抵抗将军”的罪名,他心里一直很郁闷,有时打打网球,缓解烦躁的心情。郭维城诗琴书画都在行,在东北大学还培养了打网球的业余爱好。张学良很是高兴,时常请他陪着打网球。打球间歇,他们常常谈古论今,抒发对故土的怀念。郭维城空暇时,总是徘徊在古书店或旧书摊,博览古今中外各种书籍。加之他思路敏捷,对时局颇有见地,很快博得张学良的好感和赏识,不久便被提升为少校秘书,负责给张学良做记录、发布新闻等工作。张学良亲切地称他“大个子”,每逢开会、演讲,外出巡视,总是把他带在身边。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天凌晨,捉蒋行动紧张、秘密地进行着。一辆军用吉普车由设在新城大楼的指挥中心向张公馆方向疾驰,即刻又飞速返回新城大楼。这是张学良紧急接郭维城来指挥中心,让他草拟捉蒋新闻稿、宣传提纲,准备向全国同胞、向全世界发布新闻。胜券在握的张学良口述了新闻提要,郭维城奋笔疾书。事变第二天,郭维城奉命接收了国民党《西京日报》,将其改为《解放日报》,并主管《解放日报》和广播电台,特请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帮助进行国际宣传。为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12月25日,张学良将军送蒋介石回南京,当即被扣押。赵四小姐担心张学良与中共中央来往的密电落到蒋介石手里,急忙找郭维城商量对策。她请郭维城一起,将密电、密码本以及她与张学良之间来往的情书都烧毁了。

  郭维城利用在东北军领导机关的特殊身份,及时掌握敌特动向,保护了大批险遭暗害的革命同志。他多次说服于学忠谨防反共先锋、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的挑唆,避免东北军与八路军发生摩擦;查处了沈鸿烈派人刺杀于学忠一案,引起于学忠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恶感,坚持与共产党团结抗日。

  1953年,郭维城从朝鲜战场回国,与夫人侯惠生一起参加政务院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欢迎会。随着“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和热烈的掌声,周恩来总理漫步来到志愿军将领中间,十分高兴地与大家握手,并致以亲切的问候。在郭维城面前,总理停住了脚步,一边握手,一边充满关怀地说:“维城同志,你辛苦了”郭维城不由得一愣。周总理微笑着说:“西安事变时,你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8年,台湾当局在舆论的压力下放松了对张学良的监管,但没有给予完全的自由。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全美华人协会等6个群众团体决定,在1988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52周年这天,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争取张学良将军全面自由研讨会”。郭维城作为唯一被邀请的大陆共产党人士参加了研讨会。张学良将军专门请人制作了录像和录音。会后,他在女儿郭梅和阎宝航之女阎明光的陪同下,前往洛杉矶看望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女士。91岁高龄的于凤至独自居住在美国洛杉矶郊区一幢白色的别墅中,只有一位菲律宾女佣陪伴着她。听说祖国大陆来人了,于凤至喜出望外,吃力地从床上坐起来。她握住郭维城的手,久久地端详着:“我想起来了,你是'大个子’是少帅当年的秘书,我还记得你年轻时的模样。”

  于凤至虽然久居国外,但乡音不改,一口浓重地道的辽北话。好不容易从祖国大陆来了几位东北老乡,能用家乡话唠唠嗑,老夫人兴奋不已。……听着郭维城的叙述,于凤至时而频频拭泪,感叹不已,时而不停地点头称赞。

  郭维城始终牢记周总理病危时的特别嘱咐:“不能忘记那些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们,第一个不能忘记的就是张学良将军。”1981年,郭维城即开始联系在京的东北大学老校友。1984年,正式组织了北京东北大学校友会,由他任会长。他们向中央打报告恳请东北大学复校,积极与分散在全国的校友建立联系,与辽宁、吉林两省政府反复探讨复校方案,并与海外校友开展对话。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东北大学复校终于得到批准。消息传到海外,张学良将军欣然题词,并题写了校名。1993年4月23日,东北大学在沈阳举行了隆重的复校庆典。东北大学第一任秘书长、93岁的宁恩承老先生到会宣读了张学良将军的贺信,并专程到解放军总医院向卧病的郭维城表示谢意。

  张将军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的旧部。他第一次赴美探亲时,就亲自点名,特请郭维城及3位东北元老阎宝航、万福鳞、王卓然之子阎明复、万国权、王福时赴美参加祝寿活动,并寄来四帧庄重的请柬。由于种种原因,张将军的心愿未能如愿。1995年初,郭维城将军带着终身的遗憾,走完了人生最后的里程,默默地离去了。

 

 

  

 

1064高林少将简历:

高林(1918~1977)湖北省大悟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第75五师225团文印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青年干事、青年股股长、宣传队队长,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3旅8团营政治教导员,冀鲁豫军区独立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3旅20团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旅2团政治委员,鲁中南军区第7军分区2团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警备第2旅5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徐州警备旅政治部副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第1总队1科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政治处主任、院务部政治处主任、物资保障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高级后勤学校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9年7月7日在北京逝世。

 

高林的故事:

高林,湖北省大悟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司号员,班长,红15军团第75师225团文印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青年干事、青年股股长、宣传队队长,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3旅8团营教导员,冀鲁豫军区独立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沙河运动战、板山伏击战、“四·一二”、“七·二九”反扫荡等战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3旅20团政治委员,鲁中南军区第7军分区2团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警备第2旅5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黄土梁子阻击战、张家口保卫战、太西分区游击战、济南攻坚战、淮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徐州警备旅政治部副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第2总队一科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政治处主任,院务部政治处主任,军事学院第二政治处主任、物资保障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国家科委军管会主任,高级后勤学校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7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1065高锐少将简历:

高锐(1919~)山东省莱阳县人。1937年入陕北公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胶东军政学校教育长兼训练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胶东支校营长兼队长、军教股股长,胶东军区教导2团营长,14团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司令部参谋主任,新5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第3高级步学校副校长,总高级步学校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高锐的故事:

高锐,山东省莱阳县人。1937年入陕北公学,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胶军政学校教育长兼训练主任,1938年3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8月毕业后,任抗大第1分校胶东支校营长兼队长、军教股股长,胶东军区教导2团营长,第14团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司令部参谋主任,新5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师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1师师长。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大、小宋庄战斗、双堆集等战斗和解放福州和厦门的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参谋长,第三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195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第一期。任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1959年任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参与组织并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条令和《战役学》。后任兰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分管战役、战略研究工作。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担任过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会长,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

1998年离休后,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红叶诗社社长,军事科学院才年书画研究会会长,老年大学校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066高文智少将简历:

高文智(1914~2003)陕西省鄜县(今富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分队长,补充团连政治指导员,补充师供给部总务科科长,军委供给部粮秣处粮秣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供给部粮秣处粮秣科科长,军委供给部粮秣处处长,中共中央管理局经济建设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供给部副部长,辽西军区供给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军需部第1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军需部第3局局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纺织管理局局长,中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总参谋部3部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企业部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3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

 

高文智的故事:

高文智是陕西省鄜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鄜甘游击队中队长,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分队长,陕北补充团连政治指导员,陕北补充师供给部总务科科长,中央军委供给部粮秣处粮秣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供给部粮秣处处长,中共中央管理局经济建设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供给部副部长、辽西军区供给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军需部第1局局长。参加了辽沈、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第三局局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纺织管理局局长,中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总参谋部三部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企业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7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067高占杰少将简历:

高占杰(1921~)河北省束鹿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北上先遣支队第3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2团营政治教导员,冀中军区政治部直工科科长,特务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79团政治委员,独立第8旅24团政治委员,第20团67军200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炮副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云南省军区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高占杰的故事:

高占杰是河北省束鹿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北上先遣支队3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2团营政治教导员,冀中军区政治部直工科科长,特务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79团政治委员,独立8旅24团政治委员,第20兵团第67军200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冀中清风店、太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199师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199师政治委员、200师政治委员。

高占杰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冀中定县、李亲古、无极县、北远进攻战,冀中盘石、南孟战斗,胡阜才、北汉防卫战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著名的平津战役,参加了晋察冀地区坨上、黄坨、漕河等攻击围歼战以及太原攻击战;抗美援朝时期,指挥参加了金城南阻击战、夏季反击战等战斗;指挥参加了边境自卫反击战。新中国成立后,高占杰同志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高占杰同志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他坚持实事求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他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光明磊落,识大体,顾大局,不计个人得失;他关心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俭朴,办事公道,注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068高立忠少将简历:

高立忠(1916~1978)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少共国际团班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4支队教导队中队政治指导员,第9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7师19旅56团政治处主任,56团政治委员,独立团团长,皖南支队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7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先遣纵队独立支队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江防舰队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政治委员。1958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厦门水警区司令员,福建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指挥学校校长、政治委员,海军第3研究院副院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逝世。

 

高立忠的故事:

高立忠是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独立营通讯员,红四军少共国际团二营通讯班长,鄂豫皖少年先锋队总指挥部执行委员,黄麻区少共书记、武工队员。1934年12月底随独立团离开鄂豫边去皖西,翌年参加了奇袭潜山县官庄附近的王庄战斗。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参加了歼灭国民党第十一路军一部的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4支队教导队中队政治指导员,第9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7师19旅56团政治处主任,第56团政治委员,独立团团长,皖南支队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7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先遣纵队独立支队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江防舰队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政治委员。1958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厦门水警区司令员,福建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指挥学校校长、政治委员,海军第三研究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4月25日逝世,终年62岁。

 

 

 

1069高存信少将简历:

高存信(1915~1996)辽宁省开原县人。1936年黄埔军校炮科毕业,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主任教员,东北干部队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干部教导团副团长,晋察冀军区干部总队总队长,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联络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炮兵干部训练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团长,炮兵旅旅长,华北军区特种部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兼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员,解放军军事学院炮兵系主任,炮兵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12月17日在北京逝世。夫人白竞凡。

 

高存信的故事:

高存信(1915-1996),辽宁省开原县人。1933年在高崇民的支持下(高崇民解放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考入黄埔军校第10期炮科,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6年黄埔军校毕业后,拒绝了到中央军就职,在东北军西安军官训练团学习,结业后任东北军炮兵6旅排长。1938年在高崇民的支持下,带着周恩来的亲笔推荐信,投奔延安,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任军事教员,同时选修政治理论课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主任教员,东北干部队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干部教导团副团长,晋察冀军区干部总队总长,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联络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炮兵干部训练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团长,炮兵旅旅长,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兼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2年到朝鲜观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司令员,同时还兼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3年夏季战役,志愿军参战火炮1038门次。金城战役时,参战火炮1104门,平均每公里地段44门炮,发射了19000吨炮弹。关于金城战役,高存信著有《金城战役炮兵作战的几个问题》、《夏季战役纵深战斗炮兵保障的几点体会》、《夏季反击战役炮兵作战总结报告》。

回国后,1954年任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主任,炮兵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82年军委炮兵改编为总参炮兵部,任炮兵善后工作小组副组长。1984年任军委编制体制咨询小组副组长。晚年专题研究西安事变和张学良。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2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著有《炮兵的发展和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的作用》、《对战争初期炮兵的运用》、《往事回忆》等。

 

 

 

1070高先贵少将简历:

高先贵(1912~)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90师27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第4师1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4师10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营特派员、补充团营政治教导员,晋西独立支队直属队政治教导员,教导第2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团政治处主任,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3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3团政治委员,第1纵队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独立第2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9军145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高先贵的故事:

高先贵是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90师27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4师1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4师10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营特派员,补充团营政治教导员,晋西独立支队直属队教导员,教导2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团政治处主任,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3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1纵1师3团政治委员,第1纵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2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5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5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71高志荣少将简历:

高志荣(1914~1984)湖北省麻城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第88师264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63团营政治委员,红31军特务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9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2师4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1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12月4日在上海逝世。

 

高志荣的故事:

高志荣是湖北省麻城县(今市)人。1926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7月起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264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63团营政治委员,红31军特务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反“围攻”作战和长征。长征中率领一个排,强渡嘉陵江天险。在四川茂县战斗中负伤,到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3月起任新四军第4支队9团政治委员,抗大8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2师4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参加棋盘岭、金牛山等战斗和皖东1940年夏季反“扫荡”作战。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2纵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21军副军长。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战役。指挥安徽灵壁朝阳集战斗,全歼敌军92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2月任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1952年6月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70年1月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上海基地政治委员。1975年9月至1983年8月,任海军东海舰队顾问。参与指挥解放一江山岛战斗。被评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12月4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70岁。

 

 

 

1072高体乾少将简历:

高体乾(1911~1998)原名高赞兴,字化如,辽宁省建平县人。1932年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1军12支队支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省高平县游击队队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7团团长、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辽西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辽吉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8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1团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役研究部副部长、战理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8年5月16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张贺廉。

 

高体乾的故事:

1911年出生于农民家庭。少年进私塾读书,后到建平高等小学读书,于1929年毕业。由于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无力再供其深造。为了维持生计,父亲违心地让其当小学教员,高体乾求知心切,求助于老师的力量,说服父亲,于1929年秋只身来到沈阳,半年后考取省第一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后,高体乾到北平寻找中共党的组织,未能如愿。1932年春,他参加东北抗日救国会组织的军政训练班。一个月后,他回到家乡,访亲串友,组织发动民众团结起来抗日。后第二次到北平,终于找到了中共党的组织。

1932年6月,中共热河特别支部成立,高体乾被吸入党并兼特支委员。8月,高体乾回到家乡,组织起一支二十余人的骑兵队伍,跟随彭筱秋领导的抗日义勇军攻打锦西日军。江屯一战,杀伤日本五十余人,撤出战斗后在朝阳县六家子整修。

12月,高体乾第四次到北平向党组织汇报。党组织批示他要继续扩大力量,并给他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12支队的番号。月底,高体乾回到建平。把四十余名有武装的人员带到彭筱秋领导的第一军团,领取了弹药和军装。嗣后,带领队伍,组织发动群众,到1933年3月,12支队已发展壮大到两千余人,分八个地区活动。高体乾任支队长。3月初,日本侵略军进攻热河,东北军溃逃。12支队因无统一行动,不能形成一个拳头,被迫向热中转移,经隆化、丰宁进入察东沽源一带进行修整。7月,12支队与辽西义勇军项忠义部在丰宁汇合。10月初,该部被东北军骑兵五师收编,单独成立一个团。不久,部队移防河南省驻马店。1934年夏,在蒋介石的指示下,遣散全团官兵。高体乾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带领原12支队的几十名被遣散的士兵,返回家乡。

1934年7月,高体乾带领三名原义勇军战士,突然袭击了公营子的“大满呈”,缴获了3支手枪、5支大枪。 1935年1月,高体乾从北平返回建平,又秘密组织了七八十人的抗日武装队伍,活动在敖汉、平庄、喀左、建平等地。不久,与以北票县大黑山为根据地的兰天林抗日救国军取得联系,于是,两支抗日队伍开始联合行动,8月中旬,日军进行秋季大扫荡,调集六个县的伪军,由日军配合,动用飞机、大炮,分兵四路扫荡大黑山,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两支抗日队伍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战斗,突破重围。在转移途中,又经历数十次大小战斗,部队受到损失。最后,高体乾为了保存革命实力,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隐蔽。10月底,高体乾去北平找党组织联系,途经朝阳时被敌人抓获。他没有暴露身份,后来他父亲用一百块银元将他赎回。

1936年2月,高体乾来到北平,在北平市委的兵委会做秘密的士兵工作。同年8月,他到商都王英部做秘密工作。11月,党又派他到冀东自治政府保安叁总队当班长。高体乾广泛联络总队中的党员和进步士兵,顺利地打开了工作局面。“七七事变”前夕,高体乾返回北平,党派他到北城做群众工作,以协助国民党二十九军保卫北平。后由于二十九军撤退,市委决定党员同志到西山去开展游击战争。

在八大处西边遇到叁百余名散兵,高体乾等人向他们宣传抗战,介绍打游击战的经验,组成抗日游击总队,不久编入冀察游击纵队。

 

 

 

1073高厚良少将简历:

高厚良(1915~2006)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73师219团连政治指导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交通队副队长。军委1局1科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司令部侦察参谋,旅司令部侦察股股长,补充团参谋长,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4纵队参谋长,第70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空军驱逐旅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军训部部长,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6年7月14日在北京逝世。夫人王文彦。

 

高厚良的故事:

高厚良是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73师219团连政治指导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交通队副队长。军委一局一科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司令部侦察参谋,旅司令部侦察股股长,补充团参谋长,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4纵队参谋长,第70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209师师长,空军驱逐旅政治委员,1952年5月至1953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3师政治委员,共击落击伤敌机114架,该师涌现出王海、刘玉堤、赵宝桐等战斗英雄,毛主席曾有“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手书。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3年升任空4军军长,1956年到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高级速成班学习。1958年任空5军军长,1959年升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军训部部长,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委员。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1985年高厚良将军主动请求退居二线。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74高朗亭少将简历:

高朗亭(1913~1994)陕西省延川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西北先锋队政治委员,陕北游击队第2支队政治委员、第3支队支队长,陕北游击队第1、2、9支队总指挥,陕北红军医院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市市长,甘肃合水县县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武装动员部部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八路军留守团第358旅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绥德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宝鸡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司令部武装动员处处长,青海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研室副主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7月8日在合肥逝世。

 

高朗亭的故事:

高朗亭是陕西省延川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组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任政治委员,后任陕北游击队第2支队支队政治委员,第3支队支队长,陕北游击队第1支队总指挥,第2支队总指挥,第9支队总指挥,陕北红军医院院长。参加了陕北苏区反“围剿”。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市市长,甘肃合水县县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武装动员部部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大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358旅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绥德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宝鸡军分区政治委员。参加了榆林、沙家店、扶□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司令部武装动员处处长。1955年到1960年任青海军区司令员,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高等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研室副主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7月8日因病逝世,终年81岁。

 

 

 

1075高维嵩少将简历:

高维嵩(1916~1985)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安定县区委、县委书记,红27军第81师1团营教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30军第263团政治委员,第364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陕北东地特委军事部部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2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8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警备3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4军11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陕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1月18日在西安逝世。

 

高维嵩的故事:

高维嵩的祖籍陕西省米脂县。1919年随父逃荒至安定县定居。幼时为地主儿子“伴读”,故读完小学。毕业后成为党组织交通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安定县区委书记、共青团安定县委书记。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前委会共青团代表,红27军前委会共青团代表,陕北义勇军大队政治指导员,红27军81师1团营教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30军263团政治委员,第264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东地特委军事部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2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3旅8团政治委员,第3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警备3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4军11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7年到1962年任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率部平息了甘南、青海叛乱。1963年到1966年任陕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后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1月18日因病逝世,终年69岁。

 

 

 

1076高德西少将简历:

高德西(1915~2005)山西省太原市人。曾任中共山西省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大队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2团政治主任,纵队直属政治部主任,59团政治委员,八路军129师386旅17团政治委员,晋豫联防区第3分区政治委员,太岳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区第15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18兵团62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国防工业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

 

高德西的故事:

高德西是山西省太原市人。1935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山西省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近三年的白区秘密工作期间,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大队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团政治主任,纵队直属政治部主任,第59团政治委员,晋豫联防区第3分区政治委员,太岳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等职。参加开辟太岳军区根据地的工作,带领部队粉碎了顽固派发动的晋西事变,在洪洞一带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区第15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18兵团第62军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国防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积极改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探索和总结部队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及经验,使部队政治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他为军事科研工作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077席舒民少将简历:

席舒民(1913~1970)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红15军团第73师政治部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司令部参谋,冀鲁豫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5大队代大队长,新四军第3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独立旅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第36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9军147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桂林军分区副司令员,空军伞兵师副师长,空军干部学校参谋长,第4航空学校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军事建筑部办公室副主任、器材部部长,工程后勤部副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0年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席舒民的故事:

席舒民是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宣传队分队长,红15军团73师政治部书记。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司令部参谋,冀鲁豫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新四军3师作战科科长。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旅参谋长,东北野战军12纵36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7师参谋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桂林军分区副司令员,伞兵师副师长,空军干部学校参谋长,第4航空学校参谋长,工程兵军事建筑部办公室副主任,工程兵器材部部长。1963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任工程兵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0年1月29日逝世,终年57岁。

 

 

  

 

1078唐明少将简历:

唐明(1912~1996)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江西省委电台报务员,瑞金中央新闻台报务员,军委2局报务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第5科副科长、训练队队长、第3处协理员、第1科科长、第1系协理员、第3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副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2局副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7局副局长,中南技术局副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3部3局副局长、3局政治委员,济南军区3局局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6年1月21日在济南逝世。

 

唐明的故事:

唐明,原名唐道德,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江西省委电台报务员,瑞金中央新闻台报务员,中央军委二局报务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二局5科副科长、训练队队长、第三处协理员、第一科科长、第一系协理员、第3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二局副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二局副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七局副局长,中南技术局副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三局副局长、政治委员。1961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任济南军区三局局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79唐凯少将简历:

唐凯(1916~1999)湖北省黄陂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1师32团营宣传队队长、连副政治指导员,江口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红30军第88师262团营政治委员,262团政治委员,红31军第93师271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支队长,第3团副团长兼训练处处长,第2分校1团团长,冀东军区第1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副主任,冀热辽军区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5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民航局副局长,军事工程学院工程系主任,工程兵特种工程设计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9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夫人邹光。

 

唐凯的故事:

唐凯是湖北省黄陂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1师32团班长、宣传队队长、连副政治指导员、军保卫部队长,江口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红30军第88师262团营政治委员,262团政治委员,红31军第93师271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北上先遣司令部参谋、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副中队长、副科长、大队长,第3团副团长兼训练处长,抗大第二分校第1团团长,冀东军区第16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热辽军区支队政治委员等职。为培养党的抗日军政干部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支队政治委员,辽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辽东军区第三参谋长兼后勤部长,第5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民航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防空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民航局副局长,军事工程学院工兵工程系主任,工程兵特种工程设计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分管科研设计工作。还是北京地铁建设的首任总指挥。为我军的国防工程建设,为工程兵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8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080唐铎少将简历:

唐铎(1904~1983)原名唐灵运,字金城。湖南省益阳县人。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期间,参加了“工学世界社”、“二八运动”和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被反动派驱逐出境。回国后投入大革命洪流,被录取为国民革命军军事飞行学校学生。1925年赴苏联入苏联空军第2、3飞行学校、空中战斗学校、飞行观察学校学习飞行和通信技术,毕业于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获航空军械机械工程师学位,任苏军少校、中校教官。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荣获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苏联卫国战争勋章等多枚。1926年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回国,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任中共军事工程学院党委委员,空军工程系党委书记、系主任,中共辽宁大学党委常委、辽宁大学副校长,中共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11月20日在沈阳逝世。

 

唐铎的故事:

唐铎,原名唐灵运,字金城,湖南省益阳县人。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期间,参加了“工学界社”、“二八运动”和进占里昂中法大学斗争,被反动派驱逐出境。回国后投入大革命洪流,在中国公学商科学习,不久在同乡谭延闿的资助下,进了中法通惠工商学校读书。1923年春,因谭延闿去了广州,失去了资助,无法继续在上海读书,便到广州找谭延闿。谭延闿允诺到湘军当军官,唐铎执意学飞行,谭延闿就将其介绍给孙中山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杨逸仙。经杨逸仙安排,到航空局属下的广州飞机制造厂当实习生。1924年被录取为国民革命军军事飞行学校学生,加入国民党并入飞行学校学习飞行,和后来担任国民党空军司令的王叔铭是同学,他掌握了飞行驾驶技术。1925年赴苏联入苏联空军第二、三飞行学校、空军战斗学校、飞行观察学校学习飞行和通信技术,毕业于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获航空军械机械工程师学位,任苏军少校,1945年在列宁格勒和加里宁格勒空战中作战有功,升任中校教官。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1926年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刘亚楼到苏联访问,应刘亚楼的要求,见到了唐铎,唐铎通过中国军事代表团向苏联提出回国的强烈要求。刘少奇赴苏参加苏共十九大时,再次提出让唐铎回国,苏联表示同意。1953年周恩来到苏联参加斯大林葬礼,又一次提出唐铎回国问题,1953年4月9日,唐铎终于告别了曾经生活28年的苏联,回到祖国,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任中共军事工程学院党委常委、空军工程系党委书记、系主任,中共辽宁大学党委常委、辽宁大学副校长,中共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辽宁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在空军工程系的10年中,主持建成了兼顾教学与科研、能够进行飞机强度和起落架冲击实验的教学大楼,建立了27个教研室,创建了飞机发动机、航空军械设计、航空仪表、航空无线电、飞机场建筑、航空气象六个专业,为空军的建设做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前长期在苏联,未能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勋章)荣获苏联国家最高奖励——苏联卫国战争勋章,并获一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旗勋章、一枚红星勋章。1983年11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1081唐子安少将简历:

唐子安(1912~1982)湖南省湘潭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19师57团副连长,红3军团第5师连长,红5军团第13师37团营教导员、营长,军团侦察科副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教务主任兼队长,第3军分区11大队大队长,第2团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军分区游击军司令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训练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骑兵团团长,冀晋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参谋长,第19兵团64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6月11日在沈阳逝世。

 

唐子安的故事:

唐子安是湖南省湘潭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19师57团副连长,红3军团第5师连长,红5军团第13师37团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军团侦察科副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教务主任兼队长,第3军分区游击军司令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训练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骑兵团团长,冀晋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参谋长,第19兵团第64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第64军军长,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64军副军长、军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毕业于军事学院。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82年6月11日因病逝世,终年70岁。

 

 

 

1082唐青山少将简历:

唐青山(1912~2000)四川省蓬安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27师79团特务连排长、连长,教导师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第7团营教导员,343旅686团营教导员,滨海军区独立1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1师1团团长、团政治委员、副师长,第四野战军38军11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沈阳军区装甲副司令员,军区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0年10月3日在沈阳逝世。

 

唐青山的故事:

唐青山(1912-2000),四川省蓬安县人。1932年参加游击队。1933年游击队改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27师特务营。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27师79团特务连炊事员,他坚决要求到战斗连队,结果到27师79团9连1排1班当战士。由于作战勇敢,1934年他被提拔为班长、排长。1935年四次负伤,在一次战斗中他第一次腿部负伤,伤愈后升任连长。不久他再次负伤,伤在右臂,在第二次过草地时奇迹般痊愈。接着第三次负伤,伤在头部,弹片一直留在头皮里。第四次是腹部负伤,留在师卫生部当政治委员。参加了西征,西路军失败,被马家军关了半年。回到延安后,成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3期插班生。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在抗大毕业分配到八路军115师,历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6支队7团3营政治教导员,游击大队政治委员,第686团1营政治教导员,滨海军区独立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686团政治委员。1941年在和日军作战时,第五次受伤,子弹从右肺穿过,从左腰穿出,他昏迷了三天,幸亏一位老大爷全家精心照料,才转危为安。解放战争时期,去东北任1纵1师1团团长,有一次伏击战,带着通讯员、警卫员追击残敌,与敌团长面对面遭遇,幸亏警卫员先开枪击毙了敌团长,否则敌我两个团长几乎同归于尽。1947年升任1师副师长,1948年调任2师副师长。攻打天津时,任第四野战军第38军113师副师长,作为主攻师,113师最先打开突破口。1949年升任113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副军长。1961年任沈阳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1980年离开领导岗位。总共负过六次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0月3日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88岁。

 

 

 

1083唐金龙少将简历:

唐金龙(1912~1967)湖北省汉川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19团排长,第21团副连长、连长,红2军团第4师12团营长,红二方面军第5师15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月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副营长、营长、副团长,独立第2旅4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358旅副旅长,独立第2旅旅长,第一野战军3军7师师长,3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战车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1月21日在武汉逝世。

 

唐金龙的故事:

唐金龙是湖北省汉川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军,同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19团排长,第21团副连长、连长,红2军团第4师12团营长,红2方面军第5师15团团长。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某日,唐金龙曾与王震、张宗逊、顿星云等,围八仙桌用餐。上菜时,王震将军说:“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伸手于怀中摸出一只虱子。张宗逊将军说:“这算什么!我有两个。”亦伸手于怀中摸出两只虱子。顿星云将军则将衣服解开,说:“看我的!”众人视之,缝隙处密密麻麻爬满虱子,皆开怀大笑。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副营长、营长、副团长,独立第2旅4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358旅副旅长,独立第2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3军7师师长,第3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战车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副军长、第3[军军长,1955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军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军长。1965年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曾到早年战斗过的连队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该连1962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6连四过硬”称号。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67年1月21日非正常去世,终年55岁。

 

 

 

1084唐哲明少将简历:

唐哲明(1908~1978)原名唐明。安徽省桐城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在西安、上海、北平、天津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冀南特委军委书记,河北民军参谋长,八路军东进纵队副司令员兼第四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延安炮学校工科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工学校校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工程兵指挥所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中军区工程兵司令员兼工程兵学校校长,军委工程兵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工程兵学校校长,工程兵科学技术研究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科学技术部部长,工程兵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

 

唐哲明的故事:

唐哲明,原名唐明,安徽省桐城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在西安、上海、北平、天津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冀南特委军委书记,河北民军参谋长,八路军东进纵队副司令员兼第4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延安炮兵学位工兵科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工兵学校校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工兵指挥所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中军区工兵司令员兼工兵学校校长,军委工兵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工兵学校校长,工程兵学技术研究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科学技术部部长,工程兵副参谋长。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3月3日逝世,终年70岁。

 

    

1085唐健如少将简历:

唐健如(1912~1996)湖南省邵阳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司令部文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文书股股长,115师政治部保卫部审讯科副科长,师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教导第2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鲁南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1军分区兼警备第8旅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鲁中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干部管理部任免处处长,江苏省军区干部部部长,江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山东省军区第3政治委员兼山东生产建设团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6年2月29日在济南逝世。

 

唐健如的故事:

唐健如(1912-1996),湖南省邵阳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司令部文书,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文书股股长,115师政治部保卫部审讯科副科长,师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教导第2旅政治组织科副科长,鲁南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1军分区兼警备第8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平型关和白晋公路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鲁中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干部管理部任免处处长,江苏省军区干部部部长,江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山东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兼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2月29日因病在济南逝世,终年84岁。

 

 

 

1086唐健伯少将简历:

唐健伯(1904~1978)原名唐建夫,号万全,四川省金堂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鄂西独立师第1团文书,红3军第8师教导团技术书记,第7师师部书记,红2军团第4师司令部作战侦察参谋,红二方面军第4师参谋长,教导大队参谋训练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新四军第5师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参谋处处长,吕梁军区参谋长,晋中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晋绥军区南下工作团参谋长,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事接管委员会副主任,川西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器材部副部长、部长,工程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1月4日在北京逝世。

 

唐健伯的故事:

唐健伯是,四川省金堂县人。1929年到川军刘湘部2师5旅当兵。1932年刘湘部与洪湖红军作战,被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朱绍田,后授少将衔;杨秀山,后授中将衔。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鄂西省独立师1团当战士,后任文书。1933年在红8师20团团部、1营营部任技术书记,不久又任红3军团教导团团部技术书记,第7师师部技术书记。1935年在战斗中负伤。红2军团长征时,任4师作战侦察参谋,带领突击队突破敌澧水封锁线,占领洞庭溪、大宴溪渡口,使红2军团进抵湘中,摆脱了国民党130个团的包围、堵截。在贵州,率突击队抢占鸭池渡口,保证了红2军团过河。由于表现突,1936年由作战侦察参谋一跃升为4师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120师司令部作战科长、参谋处长,中原军区参谋处长。中原突围前夕,一批干部奉命化装转移、隐蔽和奉命撤离,这批干部后来成为开国将军的有:江汉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上将、江汉军区政委廖汉生中将、江汉军区参谋长王绍南少将、第5师13旅38团团长冯仁恩少将、第5师参谋长刘少卿少将、长江地委书记刘西尧少将、第5师5分区44团团长吴子杰少将、第5师5分区司令员吴林焕少将、第5师豫中军分区副参谋长何振亚少将、天京潜县委书记范保顺少将、中原军区鄂东军区参谋长罗通少将、第5师13旅政委周志刚少将、豫中地委书记栗在山少将、中原军区司令部三处政委钱江少将、第5师2分区司令员萧远久少将、第5师供给部副政委董洪国少将、江汉军区卫生部部长董家龙少将。唐健伯也在其列。

解放战争时期,随周恩来到北平,参加军调处工作,以后历任吕梁军区参谋长,晋中军区参谋长,晋绥军区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参谋长,指挥了剿匪战斗和黑水战斗。离开四川后,历任工程兵器材部副部长、部长,工程兵副参谋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1月4日逝世,终年74岁。

 

 

 

1087涂则生少将简历:

涂则生(1912~1971)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宁都县独立团排长、连长,江西军区独立师副营长,红1军团教导营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营长,决死队212旅54团团长,212旅参谋长,太岳军区汾东游击支队副支队长,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19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第15纵队44旅旅长,第18兵团62军185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1年7月19日在福州逝世。

 

涂则生的故事:

涂则生是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宁都县独立团排长、连长,江西军区独立师副营长,红一军团教导营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晋西独立支队营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212旅54团团长、旅参谋长,太岳军区汾东游击支队副支队长,太岳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19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第15纵队44旅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第62军185师师长。参加过上党、太原、临汾、平津和进军西北、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西康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1年7月19日逝世,终年59岁。

 

 

 

1088涂锡道少将简历:

涂锡道(1916~198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于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宣传干事,特务队队长,工农干部学校校长,支队长,交通队队长,政治协理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指导员,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民运干事,129师驻山西沁县工作团团长,太南军分区政治委员,大西地委军事部部长,129师卫生部模范医院政治委员,八路军卫生学校政治委员,抗大总校第3大队政治部主任,东北军政大学东满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军工部驻辽东办事处政治委员,沈阳工总厂厂长,东北人民政府军工局副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军械部部长,军委军械部副部长,总军械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1955年曾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9年4月23日逝世。

 

涂锡道的故事:

涂锡道是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于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宣传干事,特务队队长、工农干部学校校长、支队长,交通队队长、政治协理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民运干事,山西沁县干部团团长,太南军分区政治委员。当时太南军分区独立团每个连队只有几支枪,涂锡道办起了兵工厂,每天能造三、5支步枪,50枚手榴弹。这件事让彭德怀知道了,彭德怀听取了他的汇报,办起了黄崖洞兵工厂。后任太西地委军事部部长,129师卫生部模范医院政委,八路军卫生学 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3大队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东满分校校长,东北军区军工部驻辽东办事处政治委员,沈阳兵工总厂厂长,东北人民政府军工局副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军械部部长。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缴获了40火箭筒和火箭弹,彭德怀派人速送回国,交给涂锡道仿造。彭德怀给他打电话:我们就是要用敌人之矛攻敌人之盾。涂锡道认为仿制40火箭筒和火箭弹难在没有经费,他跑到北京,在会场上找到薄一波,薄一波拨了经费,涂锡道组织52兵工厂成功仿造了40火箭筒和火箭弹。彭德怀对他说:我代表志愿军官兵谢谢你,谢谢兵工厂的同志。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斗部队发明了用60迫击炮和82迫击炮发射爆破筒和发射捆着炸药包的爆破筒。涂锡道经过调研,组织52兵工厂成功研制了加长的60迫击炮弹和80迫击炮弹解决了捆炸药包、送爆破筒的难点。彭德怀看了射击表演,立即决定大量生产,装备部队。抗美援朝战争初期,苏联给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是旧物资或剩余物资,按新产品计价,一枚旧卡秋莎火箭弹折合4两黄金。1952年涂锡道到朝鲜向彭德怀汇报,决心研制生产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得到彭德怀的支持。

回国时,遇车祸,多处受伤。在涂锡道的领导下,52兵工厂研制出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炮弹和射程稍小于苏式卡秋莎,但射击、精密度和起爆效果优于苏式,且轻便灵巧。彭德怀看了试验后,高兴地拉着涂锡道的手说:看了我们中国式的卡秋莎,令人解气。后升任军委军械部副部长、总军械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1955年曾被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4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