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照相馆营业时间:义师之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0:22:40
  义师之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七  编者:清南文兵  

目录如下:

0817林胜国  0818林接标  0819范 明  0820范子瑜  0821范阳春  0822范忠祥

0823范保顺  0824范朝福  0825范普权  0826范富山  0827幸元林  0828欧阳平

0829欧阳奕  0830欧阳家祥 0831欧致富  0832郁 文  0833易耀彩  0834罗 云

0835罗 文  0836罗 平  0837罗 杰  0838罗 通  0839罗 章  0840罗 斌

0841罗 斌  0842罗元炘  0843罗仁全  0844罗文华  0845罗文坊  0846罗有荣

0847罗成德  0848罗华生  0849罗亦经  0850罗应怀  0851罗坤山  0852罗若遐

0853罗厚福  0854罗洪标  0855罗桂华  0856罗野岗  0857罗维道  0858罗湘涛

0859国林之  0860金世柏  0861金如柏  0862金忠藩  0863金绍山  0864金振钟

0865周 涌  0866周 彬  0867周 维  0868周九银  0869周子祯  0870周文在

0871周长庚  0872周长胜  0873周世忠  0874周发田  0875周吉一  0876周则盛

0877周庆鸣  0878周志飞  0879周志刚  0880周时源  0881周纯麟  0882周明国

0883周学义  0884周建平  0885周家美  0886周浣白  0887郑 国  0888郑三生

0889郑大林  0890郑友生  0891郑本炎  0892郑汉涛  0893郑旭煜  0894郑国仲

0895郑贵卿  0896郑效峰  0897宗凤洲  0898官宗礼  0899官俊亭  0900孟庆山

0901相 炜  0902胡 炜  0903胡大荣  0904胡云生  0905胡友之  0906胡正平

0907胡立声  0908胡立信  0909胡华居  0910胡贤才  0911胡尚礼  0912胡秉权

0913胡备文  0914胡定千  0915胡荣贵  0916胡炳云  0917胡继成  0918胡登高

0919胡鹏飞  0920封永顺  0921郝盛旺  0922南 萍  0923茹夫一  0924查玉升

0925查国桢  0926赵 杰  0927赵 俊  0928赵 峰  0929赵一萍  0930赵文进

0931赵正洪  0932赵东寰  0933赵北源  0934赵汇川  0935赵兰田  0936赵华青

0937赵易亚  0938赵国泰  0939赵承丰  0940赵承金  0941赵复兴  0942赵炳伦

0943赵冠英  0944赵晓舟  0945赵章成  0946赵遵康  0947赵鹤亭  0948钟 伟

0949钟 池  0950钟 辉  0951钟人仿  0952钟元辉

 

 

 

  

 

0817林胜国少将简历:

林胜国(1914~2000)湖南省平江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鄂赣军区保卫局侦察科干事,警卫营特派员,保卫局侦察科科长,红6军团第16师特派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1团连政治指导员,丹阳独立支队副支队长,新四军第1师2旅五团政治处主任,第6师16旅独立第2团政治委员,浙东纵队第2旅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2旅8团政治委员,鲁南军区第21团团长,华东野战军后方卫生部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军械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炮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炮政治部主任,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副政治委员,炮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0年11月11日在南京逝世。

 

林胜国的故事:

1939年11月8日早晨,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副支队长林胜国得到侦察员的一份重要情报:宝堰据点的一个中队日军,在夜袭延陵镇扑空后正准备原路返回。林胜国立即召开战前军事民主讨论会。会议最后决定集中兵力一举歼灭这股来犯之敌。林胜国一面将敌情和部队战斗计划向新六团团部报告,请求支援,一面部署兵力,准备进入战斗。上午8时许,日军从延陵方向过来,渐渐地进入了丹阳独立支队的伏击圈。新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人猛烈地开火。日寇突遭伏击,慌忙抢占距贺甲村东侧不远的一个制高点进行还击,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就在这时,新四军新六团的两个营在团长段焕竞的指挥下,迂回到敌人背后,乘其不备,发起猛烈攻击。日军小队长慌忙下令向西突围,冲进贺甲村里,负隅顽抗,等待救兵。中午时分,正当新六团准备发起总攻时,从村西边传来阵阵枪声。原来,宝堰据点日军倾巢出动,增援被困贺甲村之敌。增援之敌凭借优势兵力和武器,冲破了新四军警戒班的阻击,与贺甲村里的残敌会合。日军兵力加强后,气焰顿时嚣张起来,先后疯狂地反扑3次,但未能向前推进一步。于是,日军向新四军阵地施放催泪毒气。在刺鼻的毒气中,新四军指战员纷纷中毒流泪,眼前一片模糊,严重影响战斗力。当二团接到新六团的求援信后,团长王必成立即亲率一营驰援,同时命三营迅速赶到贺甲村。二团和六团会合后,部队由王必成统一指挥,向敌人发起总攻。由于突降大雨,又悉白兔之敌前来增援,且兵力不详,故暂停攻击,先打击敌人增援部队。

总攻开始,新四军二团三营首先强攻贺甲村北的木桥,遭到敌人的阻击,经过反复冲锋,白刃格斗,双方互有伤亡。一营从贺甲西北进攻,由于地势开阔,无掩护物体,在日军猛烈的火力下伤亡较大。战斗一直持续到当天傍晚。这时,大雨滂沱,狂风大作。面对顽敌和恶劣的天气,新四军发起第二次强攻。一营点燃7堆湿稻草,以浓烟为掩护,首先突进贺甲村。三营及新六团亦相继突入。新四军指战员经过逐屋争夺,将日寇赶到贺家祠堂内。9日拂晓时分,赶来增援的新四军二团二营按照指挥部的命令部署在贺甲村西南,担当主攻任务。王必成团长一声令下,总攻的冲锋号吹响了,新四军指战员如猛虎下山,向贺家祠堂冲去,与埋伏在草堆旁的敌人短兵相接,进行英勇的肉搏战。敌人终于退守到祠堂内,利用高而坚固的祠堂墙作掩护。为了打开祠堂缺口,我军最终用竹竿上绑集束手榴弹从祠堂西侧和南侧炸开了3个洞口,下午1时许,一举全歼被围困的日军。

 

 

 

0818林接标少将简历:

林接标(1914~1989)福建省长汀县人。1928年参加闽西农民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会昌县区儿童局书记,少共区委组织部部长,瑞金红军大学特派员,军委干部团特派员,红军总卫生部特派员,总卫生部保卫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支队6大队政治委员,第4团政治处主任,第19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华北军区防空部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直属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5月6日在北京逝世。夫人苏萍。

 

林接标的故事:

林接标原名林接义,福建省长汀县人,1914年出生。1928年参加闽西农民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会昌县区苏维埃政府儿童局书记,少共区委组织部部长。1933年进入国家政治保卫局特派员训练班学习。后任瑞金红军学校团特派员、红军大学特派员、红军干部团特派员、红军总卫生部特派员、保卫科科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九三七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东北游击司令部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察冀军区2支队6大队政治委员,第2军分区第4团政治部主任、19团政治委员。1940年进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参加延安中央党校整风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军区补训兵团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保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华北军区防空部队政治委员,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直属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19范明少将简历:

范明(1914~)原名郝克勇,陕西省临潼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38军任中共工委委员、书记,38军教导队队长、直属搜索连连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处长,骑兵第6师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西藏工委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代表,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一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夫人梁枫。

 

范明的故事:

在开国将帅中,范明的名字是毛泽东“钦定”的。范明原名郝克勇,1914年出生于陕西省临潼县一个耕读世家。1926年范明11岁时,北洋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范明的父亲郝鹏程当时是杨虎城的独立骑兵营长,任北城总指挥,重创刘部。刘镇华重金悬赏郝鹏程人头,并派人抄了郝鹏程在临潼的老家。郝鹏程一家50余口,逃到耀州(今耀县)避难。范明因此辍学,每天上山打柴。范明上的山就是着名的药王山,药王山有一座供奉孙思邈的药王庙,庙门右侧有几块《千金方》石碑,已通读《四书》、《五经》的范明经常在碑前研读碑文,久而久之将《千金方》背得滚瓜烂熟,据说已能为乡亲们开方子了。1928年,13岁的范明拜一位姓李的道长为师,白天随李道长游乡串户,治病救人,晚上李道长向范明传授医术。

1930年,范明随大哥到上海读中学。肄业于东北大学。1938年范明入党,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38军从事统战工作,他担任过38军教导队队长、直属搜索连连长,同时他是中共38军工委委员,后来担任工委书记。1942年12月,郝克勇在延安晋见毛泽东,在谈话中,毛泽东突然问: “郝克勇同志!你舅舅家姓啥子?”郝克勇答姓“范”。毛泽东接着问:“是范仲淹的'范’还是樊梨花的'樊’?”郝克勇答是范仲淹的“范”。毛泽东说:“好,那就把你的名字改成范明吧!做秘密工作的同志回到延安,都必须改名换姓。”从此,郝克勇以“范明” 应世。

1951年12月,西南、西北进藏部队在拉萨会师,张国华、谭冠三、张经武、范明和阿沛·阿旺晋美抵拉萨。1952年1月10日,中央批准了中共西藏工委新的组成名单,张国华仍任书记,范明任副书记,谭冠三、王其梅、昌炳桂、陈明义、李觉、刘振国、慕生忠等为委员。范明在和平解放西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10世班禅立即给毛泽东、朱德致电祝贺。1950年1月,班禅及堪布厅又致电中央人民政府,"谨代表西藏人民,恭请速发义师,解放西藏,肃清反动分子,驱逐在藏帝国主义势力,巩固西南国防,解放西藏人民。"旗帜鲜明地拥护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亦对10世班禅十分尊重,在西藏和平解放谈判时日确定后,特邀他也赴京。当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向西藏和谈代表提出要将有关班禅的内容写入谈判协议时,西藏和谈代表们反应强烈。他们说:中央人民政府关于谈判的10项条件中,本无此内容;噶厦当局,也只是交代和谈代表赴京讨论中央和西藏地方的问题,根本没谈班禅的事。李维汉郑重地申明:班禅问题必须包含在协议之中。班禅在宗教上与达赖地位等同,在藏区有着极大的影响和感召力,已明确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的班禅,能同达赖及噶厦政权和解,返回西藏,对解放军进藏,对西藏地区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走向幸福繁荣,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但西藏和谈代表坚决不谈班禅的问题,理由是九世班禅寂后,曾在青海、西藏、西康地区遴选出三位灵童,究竟谁是真正的九世班禅转世灵童,达赖、噶厦当局尚未表态。也就是说班禅的确定还是问题,怎么能谈他和达赖、噶厦的关系和在西藏的地位问题呢?何况代表们没有噶厦的授权,一定要谈的话,必须等待请示。双方各不相让,谈判又一次陷入僵局。要打破僵局,首先要拿出确定10世班禅合法地位的确凿证据。李维汉立即要求范明迅速查清班禅合法性的问题。范明很快得到了10世班禅地位合法的部分证据,有原国民党政府颁给10世班禅的封册和印鉴等。经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代表反复工作,西藏代表不再抵制把班禅的问题写入谈判协议。

1952年成立西藏军区时,范明任副政委,后来担任第一副政委。在西藏期间,工作之余,范明向藏医求教,学习藏医的技术。他还到海拔5000米的高山,采集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雪莲。范明为父亲治愈了胃癌,为军区参谋长的夫人治愈了不育症,为斑禅的经师治愈了胃病。1953年,范明到北京参加会议,在京期间,他为李维汉治愈了耳疾,名噪京华。毛泽东听说后召见范明说:“你这个人很聪明,我要交给你一个大任务。把你的脑壳分成两半,一半搞政治,一半搞中医。现在癌症对人类的健康威胁很大,大家谈癌色变。目前好象还没有对付这种病的好办法,我想到了你,限你在十年内给我把癌症拿下来,你看怎么样?”范明说:“我不是科班出身,恐怕难以完成任务”毛泽东说:“什么科班不科班!盘尼西林还不是染布工人在染布大缸里挖了一块大青蓝发明的!”范明见不易推辞,就提出需要中医书籍和文献,需要中西医专家的指导和协助。毛泽东当即叫来杨尚昆:“你去购买一整套中医药的经典着作和有关资料给范明,并通知卫生部,要他们今后对范明的研究工作,给予帮助与支持。”毛泽东对范明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共产党人就要有点敢想、敢闯的精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们那些老先生,都是从儒家走向医家,老框框很多,墨守成规,不敢妄越雷池一步。你则不然,你是从学习马列主义和古典哲学旁及中医的,再加上治医如治国的政治经验,完成这个任务是有希望的。记住,十年后,我要考你的试,要看你的成果。”当范明离开中南海时,杨尚昆真的叫人给范明买了整整一吉普车的中医书籍。回到西藏,范明用了很多时间研究中医。

1954年2月,中央在北京召开西藏工作讨论会议,会议认为“西藏工委的党委制和集体领导不够健全,工委内部存在着不团结现象,对西藏基本情况的分析,统一西藏步骤问题,统一战线问题,改编藏军问题,以及一些财经政策问题,工委内部发生了带原则性的分歧意见。这些分歧意见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因二也影响了工委内部的关系”。这次会议就是要获得基本一致的意见,改善同志间的关系。会议开了三个多月,举行了59次会议,张国华和范明参加了会议。1955年范明被授予少将军衔。

西藏进行整风反右时,范明被打成“极右分子”和“反党集团头子”,开除党籍,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被送到陕西一个农场劳动改造,待遇降为18级。范明在农场潜心研究中医,撰写了《关于唯物辩证法与中医辨证施治的探讨》,同时他还在棉花保铃增产和小麦防虫、防倒伏科研方面,取得显着成果。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的一次发言中,批评反右扩大化,他说:“范明这个人我是了解的,像他这样的好同志,也打成了右派,那我彭德怀就是老右派了。”结果导致有人揭发范明写了“反党”小说《新西游记》。毛泽东亲笔批示:范明的《新西游记》看了,利用小说反党又是一大发明。彭德怀的《万言书》,范明的“万言申诉书”;彭德怀的军事俱乐部,范明的裴多菲俱乐部,不谋而合,这样严重的事件如果不严加处理,就会出现纳吉事件。1962年9月,范明被关进秦城监狱。范明坐了18年牢,经毛泽东关照,允许他在监狱里阅读《易经》、《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国药学大辞典》等十几部中医经典着作。

1980年,中组部对范明问题复查,作出结论:西藏工委1958年对范明的严重错误进行批判是必要的,给予必要的处理是应该的。但当时对范明的问题上纲高了,处分重了。范明的问题不属于反党反社会主义性质,不应划为反党集团头子,极右分子。范明得到平反,担任陕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范明在西安重新开诊,全国各地求医者络绎不绝。

 

 

 

0820范子瑜少将简历:

范子瑜(1914~2002)湖南省大庸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县店员工会宣传部部长,湘鄂川黔省财政部巡视员、财产科科长,红二方面军供给部会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独立第1旅供给部部长,师供给部副部长,晋西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晋绥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晋南军区后勤部部长,西北军区晋南办事处处长,第一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2团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第2物资计划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2年6月24日在北京逝世。

 

范子瑜的故事:

范子瑜是湖南省大庸县人,1914年出生。1934年红2、6军团打下大庸县,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在大庸县成立了店员工会,当时范子瑜正在一个商号里当店员,担任了店员工会的常务委员。他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工会,输送进步店员参军,帮助红军没收资本家财产,为红军筹集资财。1935年2月,范子瑜被调到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财政部任巡视员,不久担任该部国有财产科科长。9月,贺龙亲自向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要范子瑜,范子瑜就到了红2军团,担任供给部会计科科长。1937年,范子瑜担任120师供给处会计科科长,1939年2月,他调到独立第1旅任供给部部长,11月,调回120师供给部任副部长。1940年夏季,120师成立后勤部,范子瑜任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

1940年1月,中央电令贺龙、关向应率120师主力紧急回师晋西北。接到命令后,贺龙、关向应连夜召开干部会议进行紧急动员。动员会后,部队在紧张地进行准备。贺龙、关向应心如火焚,人们心里十分清楚,晋西北是延安的门户,120师早一天回师,延安就多一分安全。可偏偏在这时出现了让他们非常恼火的情况:由于在集结、补充衣被鞋袜等问题上存在实际困难,部队一时无法启程。贺龙发火了。他把参谋长周士第、供给部副部长范子瑜狠狠批评了一通,责问他们为什么对这样重大的事抓得不紧。当他弄清情况以后,即令范子瑜10天之内完成物资补充。他每隔1天就要把范子瑜找来问一次进展情况。

120师刚回到晋西北,贺龙就认识到经济问题对于120师立足晋西北的重要性。于是,把师供给部陈希云和范子瑜分别派到晋中和晋北,要他们到敌占区去筹款。结果,收效甚微。而后范子瑜又奉命去大青山地区筹集物资,到敌占区和国统区去换取晋西北急需的资金。1940年下半年范子瑜第一次上大青山,变卖了筹措到的物资,带回三四十万块银元。这时,延安的党中央机关,经费也极为困难。军委参谋长叶剑英、后勤部长叶季壮打电报向120师求援。贺龙把陈希云、范子瑜找来,让他们看了延安发来的电报,然后问:“你们看怎么办?”陈、范心里想,好不容易弄来的这点钱还不够晋西北用呢!可是,首长问话岂能不答。范子瑜只好说:“请老总裁定吧!”贺龙又问:“你们从大青山带回来多少钱?”范子瑜说:“三四十万银元。”甘泗淇、周士第互相看了看,然后对贺龙说:“老总,你决定个数字马上送去吧。”贺龙衔着烟斗沉思片刻说:“你们从中拿出三分之二连夜送到延安去。”陈希云着急了。眼下晋西北急需用钱,送走那么多,自己怎么办呢?他马上说:“老总,我们部队还没有过冬的棉衣呢!”贺龙看了他一眼说:“你要头,还是要身子?”范子瑜共上了3次大青山,每次回来,贺龙都给延安送钱。

为了解决困难,陈希云、范子瑜领导的军区后勤部门着重抓了四件事:第一件,生产粮食;第二件,解决服装供应。主要是发动部队种棉花,建设河西被服厂和用土特产交换布匹。至1942年夏天,120师每人都领到了1套夏服,并且拨给新军8千套夏装;第三件,解决副食品供应和燃料。要求各部队建立油榨房、粉房、挖煤炭。晋西北煤多,独1旅、独2旅(358旅返抵晋西北后,新358旅改称独2旅)各抽出一部分人来开矿挖煤,供应部队和群众燃料;第四件,开办商店,活跃经济解决部队的日常开支。半年内,晋西北各部队一共开了16个商店,赢利法币70万元,农币60万元。到1943年,晋西北的经济状况,已有显着改善。建国后,1950年,以原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为基础,总后营房管理处、建筑工程处并入,成立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由宋裕和兼任,范子瑜担任副部长。1952年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宋裕和任副部长,同时调走营房管理部80%人员,范子瑜担任部长。1956年,营房管理部分为营房管理部和营房建筑部,范子瑜仍担任营房管理部部长。1957年,营房管理部和营房建筑部合为营房管理部,范子瑜仍担任部长。范子瑜负责了“军委城”的建设工作。“军委城”指公主坟以西,永定路以东,南至丰台区、海淀区交界的小河,北至复兴路地域内各军兵种、总部机关营区、营房的总称,装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总后当时在此办公、生活。

1957年9月,范子瑜到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毕业。

1960年,总后司令部特种部队计划供应局与物资部的特种物资局合并,成立第二物资计划部,范子瑜担任部长。第二物资计划部属总后建制,同时接受国防科委直接领导,负责科研、基建的财务工作,负责国防科委系统各单位的后勤保障工作。当时由第二物资计划部负责物资供应的有国防部5、6、7、10院,20、21、22基地、09、113、1125项目及哈军工等国防工业高校。

1965年,第二物资计划部改为国防科委后勤部。

1970年6月,范子瑜担任国务院商业部革命委员会主任,1975年1月担任国务院商业部部长,他在文革期间,一直负责我国商业工作,1978年回军队,任总后勤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范子瑜晚年喜书法,在北京举办过个人书法展,其作品被誉为“具有较高的美学内涵”。范子瑜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去世。

 

 

 

0821范阳春少将简历:

范阳春(1913~1994)福建省永定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1师司令部译电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部政治指导员,师卫生部政治教导员,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运河支队政治处副主任,鲁西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后勤处政治委员、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6军46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兼贵州军区铜仁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2月24日在北京逝世。

 

范阳春的故事:

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地方政权也随之全面崩溃,江南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新解放区等待着接管。然而多北方来的干部人数实在是太少,远远接管不过来。因此,上级命令从一线作战部队中抽调一部分政治素质较好的干部参加接管地方政权。南下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生活上也不习惯,加上又遇到了雨季,天天阴雨绵绵,衣服被子几乎就没干过;到了晚上还有蚊子、臭虫的袭扰,因此患病的人不少。最大的问题是,不仅风俗习惯不同,而且这些人与当地人语言不通,连说话相互都听不懂,常常是叽哩呱啦地比划半天也没弄明白。

但为了接管好新解放区,二野从各军中从抽调了精兵强将组成了西进支队,负责地方接管工作。由于严重缺少地方工作干部,这可急坏了随后跟进的17军49师原师政委况玉纯。根据上级要求,四十九师负责搭建两个县政权机构的架子。当时上级明确指示,团级干部转业到地方后任县委书记、县长,营级干部任科局长、区委书记、区长。偏偏在这用人之际,原本安排接管平越县的县委书记因病未到。这可怎么办呢?况玉纯突然想起了当年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老战友——四十六师师政委范阳春。于是,他接通了老范的电话。

“喂,老范呐,我——况玉纯!你们到哪啦?”老况问道。“我师部及主力到平越凤山了,先头部队已拿下贵定县城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爽朗得豪气干云的笑声。“那太好了!你可知道,平越可是我要接管的地方。我们南下的干部人数太少了,关键是语言不通呀。你能不能给我留几个人下来?最好是南方人。”简单的寒暄之后,老况单刀直入。

“你想要多少人?看在老战友的份上,我可以给你留下几个,多了我可没有呀!”“我倒想让你给我留下一两个连,你舍得吗你?”老况调侃着说笑,“十来个吧,你看行吧?”“好吧,我一定给你派精兵强将!”后来范阳春给况玉纯留下了最合适的人选,平越人李怀安。

 

 

 

0822范忠祥少将简历:

范忠祥(1917~1993)湖北省天门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9师27团排长,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湖南慈利县独立营政治委员,红2军第6师18团总支书记、代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第4师11团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巡视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独立1支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特务团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独立第5旅旅长,第一野战军七军2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第四训练基地司令员,北京军区炮司令员、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3月1日在北京逝世。

范忠祥的故事:

范忠祥,1911年出生在湖北省天门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27年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土地委员兼赤卫队队长,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3军、红2军团、红二方面军战士、班长、排长、干事、宣传队队长、独立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团长、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前曾在战斗中负过三次重伤。抗日战争时期,任120师特务团政委。11月4日,范忠祥和团长杨嘉瑞领受参加黄土岭战斗的任务。贺龙师长说:“给你们团一个艰巨的任务,配合聂司令员的部队去打阻击。你们思想上要有充分准备,敢挑重担,不要把自己看成是配角。你们不要怕打硬仗,不要怕牺牲,你豁出去两个营也不要紧,回来我再给你们补充。”经过两天激烈的战斗,特务团共击退敌人20余次的进攻,粉碎了敌人的突围企图,从而为全歼这股敌人创造了条件。杨嘉瑞和范忠祥抓住有利战机,利用夜暗秘密摸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猛扑敌阵,乘胜捣毁了敌指挥机关。后由于敌增援部队倍增,全团才奉命撤出了战斗。范忠祥后任晋绥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区独立第5旅旅长、第7军21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任解放军炮兵第4训练基地司令员(正军职),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5年任北京军区炮兵第一任司令员,1975年改任军区炮兵政治委员,1982年按正兵团职离休。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逝世。

 

 

 

0823范保顺少将简历:

范保顺(1914-1987),湖北省天门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8师便衣队分队长、连政治指导员,第8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师教导队区队长,冀中军区独立第5支队2大队政治委员,第120师358旅独立4团副政治委员,大青山骑兵支队1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44团政委、冀中军区独立7旅19团政治委员、副旅长、旅副政治委员,第20兵团68军202师副政治委员,第204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4师政委。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7年9月9日逝世,终年73岁。

 

范保顺的故事:

范保顺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3军8师34团10连战士, 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月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1月,任红3军8师侦察连班长,3月参加长征途中湖北瓦庙集功击战,10月任侦察连分队长。1934年1月,任红3军8师侦察连指导员,4月带领全连参加了湖南龙家寨反击战,光荣负伤。1934年7月,任红3军8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1936年8月,任红4师12团总支书记。1937年9月,任红军改编120师715团1连指导员。1938年1月,任100师714团2营教导员。1938年8月,任120师教导队区队长。1938年12月,调任冀中独立5支队2大队政委,因该部原系收编的土匪部队,情况复杂,经过艰苦的工作,顺利地完成了部队的改编任务。1939年8月,任358旅独立四团副政委,带领全团参加陈庄歼灭战。1941年1月,任绥蒙军区骑兵支队1团政委,率部挺进大青山。1942年7月,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9月,任中原军区44团政委。1946年7月,任冀中军区独7旅19团政委。1947年11月,带领部队参加解放石家庄攻坚战。1948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6纵队16旅副旅长,9月任16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津战役。1949年1月,任68军202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2月,任68军204师政委,率部赴朝鲜作战,10月,指挥部队参加江源道文登里至渔隐山一线阻击战;1953年,率领部队参加夏季反击作战。1956年2月,任68军政治部主任。1957年10月,进政治学院学习。1959年6月,任67军副政委。1978年5月离休,1982年5月享受正军职待遇,1985年2月享受副兵团职待遇。

 

 

 

0824范朝福少将简历:

范朝福(1915~1993)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军政治部民运部群众武装科科长,第91师卫生处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卫生队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矩鹿县模范大队政治教导员,矩鹿县大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25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6旅17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0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海军威海水警区政治委员,威海基地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海军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3年11月24日在北京逝世。

 

范朝福的故事:

范朝福,1915年出生在河南新县贫苦农民家中。少年放牛,12岁参加儿童团并任分队长。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七十三师政治部公务员、宣传员、红三十一军政治部宣传队长、政治部民运副干事长、民运部群众武装科长、代理民运部长、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卫生处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及大山寨、苏家埠、七里坪等战斗。1932年底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到达川陕边区,参加了粉碎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和刘湘的“六路围攻”等战斗。

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范朝福主要从事民运工作,长期远离领导,单独活动。他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使部队人员不断扩充,地方武装迅速发展。抗日战争时期,范朝福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卫生队指导员,政治处民运股长。随部挺进太行山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了齐坎村、野头、响堂铺战斗。接着在邯郸、邢台以东地区阻击日军进攻,并在南宫、威县、清河等县任工作团团长,壮大地方武装,坚持敌后斗争。仅1939年一次就扩兵4个营,3000多人。1940年至1944年,任巨鹿县大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41年冬及翌年春,日伪先后两次在巨鹿推行“治安强化”,部队损失很大,县村抗日民主政权全部遭到破坏。范朝福依靠人民群众,利用地道隐蔽,顽强地坚持冀南抗日游击战争,日军曾以3万元巨款悬赏活捉范朝福。

八年抗战时期,范朝福与巨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解放战争时期,范朝福任第二野战军2纵6旅17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0军政治部民运部长,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平汉战役、豫北战役、豫西战役、襄樊、淮海战役及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反攻。1949年4月,率部突破长江天险,进军大西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范朝福任川南军区后勤部政委、二野10军后勤部政委。1950年2月,他担任二野军事代表团副团长兼国民党起义部队72军政治部主任,负责整编改造工作。不久该部阴谋叛乱,范朝福力战群匪,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同年7月,任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监察委员。后调任海军威海水警区政委、海军威海基地政委。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任海军直属政治部主任、海军副参谋长。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逝世,骨灰安葬于鄂豫皖烈士陵园。

 

 

 

0825范普权少将简历:

范普权(1910~1991)山东省庆云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天津市赤色工会工委会委员,中共庆云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冀鲁边区游击队支队政训处处长、政治部主任,中共冀中第二地委宣传部部长,冀中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部长,河北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省军区民运部部长兼军区合作总社分社主任,省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团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宣传部部长,北京军区政治部群工部部长,北京卫戍区副政治委员,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4月13日在北京逝世。

 

范普权的故事:

范普权是山东省庆云人,1910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原名范则博。9岁开始读书,1925年考入庆云县城高级小学,一年后因父亲病故退学,后由校长和几位老师为他交了学费,读完高小。1927年考入河北省立第9师范学校,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校学生自治会主席,领导学潮,被学校开除。到北京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33年到天津市从事工会工作,任天津市赤色工会工委会委员。党组织被破坏后,到南皮县,以卖瓜子为掩护,从事秘密工作。1934年回家乡当小学教师,发展党组织。1937年任庆云县委书记,率领本县抗日武装发展起来的一百余人,二三十支枪,参加中共鲁北特工委组织的第三十一支队,任政训处处长,1938年任支队政治部主任。范普权后来到冀南军区工作,历任冀南区二地委宣传部长、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39年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2年到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到冀中军区,任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河北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

1950年,任河北省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1951年,范普权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0兵团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1954年任宣传部部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7年任北京军区政治部群工部部长,1963年任北京卫戍区副政委,分管民兵工作。1964年晋升少将。文革期间兼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常委。1968年被任命为山西省军区副政委,因病休息未到职。范普权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26范富山少将简历:

范富山(1914~1996)山西省定襄县人。1936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定襄县自卫队总队部总队长,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自卫队区队长,山西五台县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共山西定襄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雁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2旅政治部主任,第20兵团66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0兵团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后勤部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6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

 

范富山的故事:

1950年,范富山奉命首批入朝参战,历任66军组织部长、196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一至四次战役。在此期间,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出国作战的指示,对部队深入地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使部队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和严明纪律。第三次战役中,他率部与兄弟部队并肩作战,首先突破了“三八线”。第四次战役时,他任196师政治委员。在师里召开的作战会议上,他分析情况说:“第四次战役是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部队在三战三捷后普遍希望休整,参战思想准备不足,兵员未得到补充,粮食和弹药的困难也未得到解决。因此,政治工作必须坚强有力,以保证此次战役的胜利。”他要求部队政治工作做好两件事,克服两个困难:一是认真传达刚开过不久的中朝两军高干会议精神,做好战斗动员,克服克服作战思想准备不足的困难;二是遵守向朝鲜群众借粮的政策,保证部队能借到粮,有饭吃。他还要求尽量从直属部队和机关中抽调人员补充战斗连队,以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1951年2月11日17时,范富山和师长晨光奉命率部投入横城反击战,在行进中与敌发生激战。全师指战员向敌发起猛烈的反突击战斗,至13日结束,196师与全军取得歼敌4000余名的成绩。在整个战役中,他和师长晨光率部担任第一梯队,坚守蟾江以北第一防御地带。他提出思想工作与组织工作、干部的领导工作,都要以抢修工事为重点,多一份准备就少一份伤亡。2月23日至28日,敌人向66军第一防御地带发起全线进攻。敌人每日投入坦克20至40辆,飞机10至20架,榴弹炮30至50门,先以飞机火炮对目标进行毁灭性的轰击,然后以坦克掩护步兵冲击。他作为师政委,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与天寒地冻中,与指战员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在第一线指挥,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在他和师长的指挥下,全师将士发扬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打得极其英勇顽强。其中588团在德高山至金板洞地区连续作战18昼夜,击退敌人百余次冲锋,毙伤敌人1578人。指战员们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枪托、铁鍬、石头杀伤敌人,有的甚至用牙齿、拳头、指甲与敌人殊死搏斗。范富山立即给588团拍去嘉奖慰问电,并且通报各团,表彰他们的英勇无畏精神和辉煌战绩,号召全师向他们学习。在整个战役中,他和师长率全师在第一线与敌人进行了20多个昼夜的殊死战斗,方撤至二线休整。第四次战役结束,196师和全军共歼敌10584人,圆满地完成了彭德怀司令员交给的战斗任务。

1951年,范富山所部奉命回国休整。他参加了国庆阅兵式,带领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泽东等党政军领导的检阅。此后,范富山历任华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兼主任、军需部政治委员。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十分重视业务部门的政治思想工作的研究与总结。他对军需业务的指导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物资下送制度”,并推行“全套装备一次发齐”的办法,简化了全区被装供应的手续,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缩短了发放时间,方便了部队,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任参谋长后,十分重视后勤司令部门的全面建设,将干部教育训练工作列为后勤及司令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大力开展后勤专业基础训练,积极组织后勤各级领导干部战术集训和综合野练,强调业务工作与训练不能分家,管什么业务就抓什么训练,执行什么任务就进行什么训练,组织领导了各类培训班,轮训了大批业务人员。他还先后参预组织领导了1954年全区师团以上领导干部战术集训和1956年全区后勤师以上领导干部战役集训及原子武器条件下集团军进攻战役演习。1960年,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关于“整军备战、大搞训练”的指示,围绕“开得动、供得上、修得好”的要求,狠抓全区后勤部队专业技术人员的训练,广大后勤干部的组织训练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0827幸元林少将简历:

幸元林(1914~1985)湖南省醴陵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19团排长、连长,红9军团第22师64团政治委员、团长,第四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指导员、支队协理员,冀中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八路军南下支队第3支队副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鄂东军分区第9团团长,新四军第5师15旅参谋长,陕南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江汉军区参谋处长,湖南军区益阳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军区邵阳军分区司令员,空军第22师师长,后勤学院队列部部长,新疆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北疆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11月8日在乌鲁木齐逝世。

 

幸元林的故事:

幸元林1914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工人家庭,原籍是湖南省醴陵县。年少入安源煤矿当学徒,1930年在安源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幸元林历任班长、红3军团7师19团排长、连长、红9军团22师64团政委、团长,在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中5次负伤。1934年在会昌战斗中负重伤。长征时任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军委无线电台第一分队指导员。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统计科长、总务处长。西征失败,幸元林被俘,在狱中秘密参与组建党支部,坚持斗争。后组织越狱成功,带领86名干部归队,受到组织嘉奖。幸元林抗大毕业后,留校任大队指导员、支队协理员、教员。1939年参加军委战地工作考察团,赴抗日根据地调查、协助工作,任冀中军区教导团政委。1942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任南下支队第3支队副队长,随王震南下北返。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5师15旅参谋长、陕南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12纵35旅参谋长、35旅104团政委、江汉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湖南军区益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中原突围、洛河之战和鲁西南战役。

建国后,任湖南军区邵阳军分区司令员,1951年任空军22师师长。1954年到1959年任后勤学院队列部长、系主任。

1959年6月后,任新疆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62年两次登上喀喇昆仑山,勘察边界,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做了必要准备。参与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文革期间遭迫害,1975年恢复工作。

 

 

 

0828欧阳平少将简历:

欧阳平(1916~)江西省兴国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干部团政治教员,红军大学政治教员、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政治教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干部科科长,山东纵队第四旅政治部主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渤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战军33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淞沪警备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上海警备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政治委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欧阳平的故事:

欧阳平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16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历任中央红军干部团政治教员、红军大学政治教员、连指导员、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股长、政治教员、抗大政治教员。1938年,欧阳平和他的两个同事听说毛泽东很喜欢年轻人到他那里玩耍,差不多每天都有人去,三人便成了毛泽东的不速之客。毛泽东并不认识他们,但很高兴地见了他们,谈话中,毛泽东问欧阳平:“你当政治教员讲什么课?读过几年书?”欧阳平回答:“讲《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在家上过二年半学,又种田又当学徒,读过的几本书也忘得差不多了。当红军后才多识几个字,能看书、看报了。现在能讲课,主要靠现炒现卖,开好教学准备会才能上台讲课。现在的学员都是知识分子,讲课要比过去难得多。”毛泽东说:“敢给知识分子上政治课,你可算工农干部知识化了哟!我们就是要提倡工农干部知识化。你们都年轻,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习革命理论,学习军事,应当起模范作用。”

几天后,毛泽东在抗大干部会议上做报告,提出工农干部要知识化,他举了几个例子,其中包括欧阳平。毛泽东说:“他们都是工农干部,在抗大当了教员,有的是军事教员,有的是政治教员,他们能做到工农干部知识化,其他干部经过努力学习,也是能够达到的。”从此,欧阳平和毛泽东有了来往,欧阳平曾把毛泽东在抗大讲课的一张照片寄给毛泽东,请毛泽东题词,毛泽东为他题了“奋斗到底”四个字。

1939年,欧阳平到晋东南,担任抗大第一分校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干部科科长。他当时很想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他听说凡调出抗大的干部,须经毛泽东批准,便给毛泽东写了封信,汇报了基层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毛泽东很快复信,大意是:你要求调马列学院学习的想法不错,在未调动之前希安心工作,边工作边学习。不久,欧阳平就调回延安马列学院学习。他再次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问他:“目前的危险主要是右倾,还是左倾?”欧阳平答不上来,毛泽东给他讲解了形势。谈话结束时,毛泽东说:“在马列学院开学之前,你先去干部疗养所疗养一个时期,给你6块银元,作保健用。”

欧阳平在马列学院学习结束后到山东,历任山东纵队4旅政治部主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4师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渤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33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欧阳平任上海警备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毛泽东到上海,在一次宴会上,许世友、王必成和欧阳平给毛泽东敬酒,毛泽东说:“许世友你是有名的战将,现在是大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我早知道你,现在是警备区司令员;你欧阳平是那个由太行山回到延安,来过我家的吧?现在是上海警备区副政委啊!”欧阳平后来任南京军区炮兵政委、公安部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4年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公安部队代表时,欧阳平负责领队,他迎上去向毛泽东敬礼报告,毛泽东认出他:“欧阳平,你现在公安部队工作呀!”

欧阳平后来担任了成都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着有回忆录《奋斗到底》。

 

 

 

0829欧阳奕少将简历:

欧阳奕(1912~1987)江西省安福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师政治部宣传员,红军第四预备医院主治军医,红1军团野战医院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卫生队队长,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1旅卫生处处长,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卫生处处长,太岳军区卫生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5纵队卫生部部长,第1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军区后勤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7年7月14日在广州逝世。

 

欧阳奕的故事:

欧阳奕是江西省安福县人,1912年出生于雇农家庭。6岁上学,只读了一年,因父亲病故辍学。后随二叔生活,又读了半年,二叔去世,再次辍学。只能替别人放牛、打长工。1929年红军到欧阳奕家乡,他担任乡农民协会委员、乡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少先队长,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20军173团2连当战士。1931年红20军因战斗失利,被撤消番号,他被编入红3军团3师11团机炮连当战士,在高兴圩战斗中率先冲上敌军山头。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调团部当通讯员。

1932年在一次战斗中,团部派了5名通讯员传令,均遭伤亡,欧阳奕用竹竿顶着军帽伸向敌火力封锁口,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自己快速跑出敌人火力封锁线,传达了命令。战斗结束后到3师政治部当宣传员。欧阳奕因病住院,病愈后,医院看他有些文化,把他留下,送军团卫生部看护训练大队学习,结业后在军团卫生部任看护班长。

1933年,欧阳奕到红军卫生学校学习,因战事紧张,未经考试提前毕业,到红军第4医院担任主治医生,当时医院只有他一名医生,接收了400名重伤员。欧阳奕紧张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被评为模范医生。

1934年,欧阳奕任西进支队军医。西进支队在赣南损失惨重,司令员张云逸患重病,欧阳奕等22人陪同张云逸就地隐蔽养伤130多天。欧阳奕靠5支注射药和土办法,救活了张云逸。建国后张云逸每次到广州,都到欧阳奕家里看望。长征途中,他在红1军团司令部当医生。准备过草地时,周恩来患重感冒并发大叶肺炎,欧阳奕曾为他治疗。红军到达陕北后,欧阳奕患伤寒,叶青山为他注射了一支“914”,救了他一命。

1936年欧阳奕任红1军团野战医院2所所长,担负过朱德、周恩来、左权、聂荣臻、罗荣桓等人的医疗工作,被评为模范医生。抗日战争,欧阳奕任115师卫生部医政科科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任344旅688团卫生队长。1939年在河北磁县战斗中,他率领卫生队将100名被日军包围的伤病员和一批群众安全转移,受到上级表彰。1940年他担任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1旅卫生处处长,参加了百团大战。1942年,欧阳奕入北方局党校学习,日军扫荡时,欧阳奕正患急性脑贫血,冒死突围。1943年他任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卫生处处长、太岳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一次与敌遭遇,跳崖脱险。解放战争,欧阳奕任晋冀鲁豫纵队卫生部部长,因一位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被任命为部长,经谢富治找欧阳奕谈话,欧阳奕服从了组织安排,改任副部长,后改任政委、太岳军区卫生部部长、华北野战军15纵队卫生部部长。1949年任19兵团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1951年,欧阳奕入朝,担任志愿军卫生部副部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1年底因重病回国后,病愈后欧阳奕进入天津军医大学学习,立二等功。1954年转入协和医院学习,结业后历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一说1957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7年去世。

 

 

 

0830欧阳家祥少将简历:

欧阳家祥(1909~1980)江西省吉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独立第1师1团俱乐部主任,红6军团第17师49团通信主任,51团团长,第16师参谋长,红6军团侦察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参谋长,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1旅参谋长、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热辽军分区司令员,热河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空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军长,第20兵团参谋长,高等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防化学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0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

 

欧阳家祥的故事:

欧阳家祥是江西省吉安人,1909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独立1师1团俱乐部主任、红6军团17师50团参谋、49团通信主任、51团团长、16师参谋长、红6军团侦察科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欧阳家祥将军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所在的红军部队是少共国际师。我们熟悉的少共国际师是红一方面军序列的,欧阳家祥是红二方面军红6军团出身,怎么也是少共国际师的呢?我军在红军时期曾组建过少共国际师(团、营)。有红一方面军的“少共国际师”(红15师)、红6军团的“少共国际师”(红17师)、红四方面军的“少共国际师”(红92师)、红二十七军84师的“少共国际营”。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红一方面军“少共国际师”。

1933年初,在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提议下,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向少共中央局提出成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5月23日,少共中央局在瑞金发出关于创建“少共国际师”的指示信。8月1日,在3个少年先锋团的基础上组建红一方面军“少共国际师”。师长陈光(后为吴高群、曹里怀、彭绍辉),政委冯文彬(后为肖华、罗华明)。该师辖58、59、60团,共6700余人,全师人员中,团员占70%以上。训练一个月后,9月3日,就誓师上前线。不久,“少共国际师”改称红15师,但人们仍习惯称为“少共国际师”。先后归属三军团、一军团的建制。 “少共国际师”在遵义会议后撤消编制,人员分别并入红二师和红一师。红6军团的“少共国际师”(红17师)的历史沿革比较复杂:1932年春,湘赣苏区红八军成立后,由永新、茶陵、萍乡、莲花等地方武装扩编成新独立1师,1933年7月,红八军所辖22师、23师、24师各一部和新独立1师一起整编成红17师,所属有49、50、51团,17师与湘赣苏区16师、18师组成红6军团,鉴于该师指战员平均年龄小,又有少共中央局关于创建“少共国际师”的指示, 17师被红6军团命名为“少共国际师”,所以欧阳家祥说自己所在的部队是少共国际师,实际上就是17师,欧阳家祥当时在50团,是团部参谋,团长是郭鹏。 红6军团17师战士多是永新、茶陵、莲花等地方人,因此,49、50、51团分别称为永新团、茶陵团、莲花团。

1934年10月,红6军团与红2军团会师后,成立总指挥部,部队进行改编,红6军团撤消师级编制,编为49、53、51团,“少共国际师”取消番号。不久,红6军团重新恢复师级建制,改编为17、18师,但这时的17师,很少有人称为“少共国际师”了。红四方面军的“少共国际师”是由“少共国际团”发展起来的,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转移到川陕根据地后,取消军级编制,直属10、11、12、73四个师,“少共国际团”就在73师,团长陈友寿。1933年夏,红四方面军将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少共国际团”也扩编为“少共国际师”(92师),师长陈友寿,政委叶成焕。1936年底,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的红军整编中,红四方面军的“少共国际师”(92师)被分别编入31军的91、93师。其实我军最早建立少年武装的是陕北红军。1932年2月21日,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少年先锋队”, 1934年6月,在“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少年先锋队”的基础上改编为红二十七军84师的“少共国际营”,营教导员王学礼。抗日战争时期,欧阳家祥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参谋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1旅参谋长、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热辽军分区司令员、热河军区副司令员。参加了辽沈战役等。

建国后,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空军参谋长、45军副军长、军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入朝,任志愿军54军军长、志愿军20兵团参谋长。回国后,任20兵团参谋长、高等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防化学兵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去世。


 


   

0831欧致富少将简历:

欧致富(1915~1999)原名欧阳致富,广西田阳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7军供给部排长,第5师15团连长,第13团特派员,红31军教导队营长,援西军随营学校校长,红31军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热辽纵队第22旅旅长,热河军区热中军分区司令员,第17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1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8军14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兼师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西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9年3月28日在广州逝世。

 

欧致富的故事:

欧致富,壮族,广西田阳县人,1915年出生于农民家庭,原名欧阳志富。早年丧父,7岁当小水泥工,欧致富1929年参加红军,在红7军1纵1营当通信员。参加了百色起义。随红7军进入中央根据地。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欧致富任红7军供给部排长,黄陂之战,腰部受轻伤。后任红7军55团2营5团指导员,草苔岗战斗,第二次受伤。伤愈后进红军大学学习,提前毕业后,任5师15团连长。攻打赣州,爆破未成功,第三次受伤。给欧致富做手术时,没有麻药,医生将欧致富捆绑在床上,看护给欧致富讲关公刮骨的故事,医生几次都无法取出子弹,欧致富疼得昏过去两三次。伤愈后叶季壮把他要到军部任财务科科员。他工作一段时间后,坚决要求回战斗部队,叶季壮同意后,到5师15团任连指导员,后调红3军团保卫局学习特派员业务。长征娄山关战斗,欧致富任红3军团13团代理特派员,他率领一个营,与敌遭遇,经激战攻下娄山关。过雪山时,欧致富患痢疾,下山时全身无力,用“滚”的办法下了山。过草地时,他担任13团特派员。直罗镇战役,左权交代欧致富照顾好13团团长陈赓,不行就用担架抬。战斗中欧致富一直跟着陈赓,于是有了“坐着担架战直罗”的佳话。九峪战斗,形成消耗战,毛泽东决定撤退,但红1军团因处于不利地形,很难撤出战斗。当时团长和政委不在部队,13团由团参谋长指挥,欧致富随一个连行动,他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前,就指挥部队攻占了敌军占领的沟口,红1师师长陈赓打电话说周恩来命令欧致富履行团长职责,陈赓说:毛主席的指挥所已经挨了敌人炮弹,军团和师部要撤不出战斗,要你的脑袋!欧致富立即带领部队疏通了撤退通道。

1935年10月,在周恩来的关心下,欧致富再次到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毕业后,任红四方面军教导营营长、随营学校校长、红31军司令部作训科副科长。有一次他遇见左权,左权告诉他朱德、彭德怀要到前线指挥作战,让欧致富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护帅”。左权十分欣赏欧致富,说他是“将军的苗子”。抗日战争,欧致富一直在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历任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八路军总部在黄崖洞建立了一个兵工厂。1941年,日军出动1万兵力扫荡,矛头直指八路军总部和黄崖洞兵工厂。彭德怀向已经担任总部特务团团长的欧致富交待任务,要特务团派大部分兵力出山迎敌,不让敌人进攻势头的高峰推到八路军总部和黄崖洞兵工厂门口。彭德怀告诉欧致富,是挫敌而不是歼敌,要留足后劲。总部特务团出山迎敌,一会儿快打,一会儿设伏,歼敌200人。敌情发生变化后,彭德怀给欧致富打电话:“欧致富,你听着,特务团所有预备队立即撤进黄崖洞,黄崖洞的守备天亮前全部进入阵地。有困难也不许讨价还价。”欧致富部署完部队,彭德怀即来电查问部署情况,彭德怀说:“对手是□垣师团的精锐旅,平型关吃了败仗改头换面的,人家老想进黄崖洞拣点破烂,就让他进去看看。你说实话,能顶多少天吧?”“首长让我们顶多久就能顶多久!”欧致富答。最后左权提出让欧致富顶5天。敌人第1次冲锋,吃了地雷阵的苦头。第2次冲锋,欧致富指挥炮兵打掉了敌军山炮阵地。日军后来施放毒气弹,欧致富曾中毒不省人事,他苏醒过来,左权来电话问欧致富实在不行就下去休息,欧致富回答“根本没有实在不行的说法”,坚持在阵地上。欧致富率特务团真的顶了5天,左权来电话问还能坚持多久?欧致富回答还能坚持5天。特务团按上级部署,让了日军一步,以一个营与日军保持接触,一个营对日军零打碎敲,一个营做预备队。在这次黄崖洞保卫战中,特务团抗击了5000敌军进攻,歼敌近千,1500的特务团仅伤亡166人。黄崖洞保卫战后,老百姓称特务团为欧团。八路军总部授予欧团“包围水腰立战功”锦旗,欧团还荣获“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

1945年,欧致富随文年生的警备旅南下,到河南时日本投降,奉命北上,进入东北。《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缺少记载,解放战争中,欧致富担任过东野独1师师长。独1师1947年归黄永胜的8纵指挥。黄永胜的当面之敌是国民党王铁汉部。程子华和黄永胜决定由独1师拖王铁汉部爬几天打山,将其诱入口袋。欧致富令其手下第3团先攻打杨杖子西南的江家屯保安团,吸引王铁汉向江家屯猛扑过来,欧致富指挥第3团一个加强营将王铁汉部引到毛家屯,立即与敌脱离,欧致富马上指挥独1师截住王铁汉部往锦州的退路,完成了关门打狗的任务。后来才知道欧致富关在门里的不是两个团,而是两个师。关键时刻,王铁汉先动摇了,黄永胜、邱会作、黄鹄显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果断决策,致王铁汉部万余人于死地。接着,欧致富率领独1师在北镇截击强敌,不仅完成阻敌北援的任务,还歼敌5000余人。欧致富后任东北野战军11纵31师师长。31师是冀察热辽独立1师的基础。抗日战争后,晋察冀的一个团和冀东的一个团进入东北,在锦州、北票地区发展一批工人参军,回到热河后组建独立17旅,后改编为冀察热辽独立1师。该师战士大部分为热河人,作战顽强,有朝气。欧致富擅长攻坚,他熟练运用“在敌人眼皮底下搞潜伏,大炮靠前上刺刀,三组一队破敌阵,连续爆破炸碉堡”的战术,成功指挥了象鼻山攻坚战、隆化苔山攻坚战、昌黎、密云远距离奔袭攻坚战。象鼻山攻坚战,纵队司令员贺晋年率排以上干部实地观战。董存瑞就出在欧致富这个师。锦州战役时,欧致富率31师沿长城南进百里,进攻滦河以东石门地域,一举攻克石门车站,切断了铁路交通线。尔后31师包围了北戴河,北戴河守敌大部被歼。31师和所在的11纵出击北宁线,扫清了滦河以东至北戴河一线各据点之敌,切断了华北敌军的陆上交通,完成了保障东野主力南下,分割包围锦州之敌的任务。31师改编为四野48军142师,欧致富任师长,这个师前身的一部分,是坚持过井冈山斗争的红31团的老底子。欧致富带领142师重新解放了井冈山。

建国后,欧致富任副军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副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1年任广西军区司令员。文革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作出《关于广西问题的决定》,认为广西军区在三支两军工作中,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军区对支左工作中发生的一些错误所作的检查是深刻的。韦国清在文革中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他不坚持错误,能诚恳地检查,态度是好的。中央希望韦国清、伍晋南、安平生在文革中立新功。中央决定由韦国清、欧致富等组成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之后,欧致富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文革结束后他离开广西,升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着有《戎马生涯》。

 

 

 

0832郁文少将简历:

郁文(1919~1975)江苏省海门县人。1938年人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宣传部干事,115师直属政治处教育股股长,新四军第3师7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3师7旅20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16师47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3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海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国防部第5研究院3分院政治委员,第七机械工业部3院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6研究院党组第一副组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5年11月4日在北京逝世。

 

郁文的故事:

1949年,当英国皇家海军不可一世地排开阵势,阻挡我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已经开始计划建设新中国的海军了。1953年2月,毛泽东来到南京下关码头,登上了“南昌”舰,笑着对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说:“陶勇,4年前你用大炮轰了英国的皇家海军,我就感到这东海舰队司令员非你莫属了。”

此日,毛泽东视察了“南昌”舰,又看了“黄河”舰和“广州”舰,然后命笔题词三幅,三幅题词一个内容,分赠三舰:“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不久,钱学森从美国回来,毛泽东又向他讨教搞导弹的良策。

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号令下,中国飞航导弹队伍组建了。由周恩来总理任命,调来海南军区副政委郁文任政委,调来一批军队干部和技术专家任行政领导,又从全国各地选调一批教授、大学生和解放军指战员,集合在北京。新中国飞航导弹的研制生产基地从此诞生了。

那是一个生活困难的年代,又是一个飞航事业扬鞭催马的年代。全国大饥馑。聂荣臻元帅亲自募集“科技鱼、科技豆”,专门供给科技人员。政工干部、非科技人员甘愿吃淀粉团子、菜帮子。对此,科技人员怎能不以百倍的努力去拼搏!

 

 

 

0833易耀彩少将简历:

易耀彩(1916~1990)江西省泰和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军区独立团排长,独立第5师15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8军团第23师连政治指导员,军委1局2科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34团营长、团长,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第4军分区参谋长,冀察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8旅旅长、第7旅旅长,第19兵团63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基地司令员,1953年至1958年入苏联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政治委员,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90年10月3日在北京逝世。夫人范景阳。

 

易耀彩的故事:

易耀彩是江西省泰和县人,1916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任江西军区独立团排长、独立5师15团政治处干事,1934年组建红8军团,易耀彩到红8军团23师任连指导员,23师的前身就是刘少奇发起组建的工人师。红军长征中,红8军团在湘江损失惨重,仅余千余人,易耀彩调到军委1局2科任科员。抗日战争,易耀彩历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营长、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冀察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易耀彩担任过晋察冀野战军3纵8旅旅长、7旅旅长,63军副军长。1945年夺取张家口之战,冀察军区参谋长易耀彩担任前线指挥。

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军区有两个8旅,一个野战军8旅,一个独立第8旅,为了区分开,人们习惯叫野战军8旅为野8旅。在华北平原上,只要一提野8旅,敌人就发抖。野8旅实在太能打了,易耀彩是野8旅的首任旅长。1946年7月攻打大同,8旅扫清了大同城南和城西外围,一举攻克白家窑子。易耀彩预计敌必来争夺此要点,留一个营固守,消耗来敌,旅主力在两翼布阵,适时出击,歼灭来敌一个团。攻打南大庙时,8旅在大同与南大庙之间挖了一条5里长的反坦克壕,阻断了敌援,顺利攻克南大庙。10月2日,易耀彩率领野8旅冒雨涉水抢渡暴涨的拒马河,当夜发起攻击,一举攻占了定兴城关和火车站,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占领全城,全歼守敌1500人,俘虏敌少将副司令。10月15日,敌94军先头两个团进至涿县以南,野8旅和独4旅对敌发起攻击。敌两个团靠在一起,依村坚守。我军激战一夜,未能将敌歼灭。10月24日,敌第3总队3个团进至漕河头地区,野8旅和魏洪亮的独8旅,以奔袭的手段在一夜另半天的时间里,全歼敌第3总队3个团和直属队4600多人,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

1950年10月,军委组建海军青岛基地,任命易耀彩为司令员。海军青岛基地第一政委由青岛市委书记赖可可兼任,政委是46军副政委段德彰,第一副司令员是32军副军长赵一萍,他同时担任青岛警备区司令员,11军副军长郑国仲任第二副司令员,11军参谋长杨国宇任基地参谋长,11军政治部副主任胥治中任基地政治部副主任。青岛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易耀彩面临的任务是在1个月内修复好岸炮阵地,架齐炮,打响炮;抓紧修建机场;建造巡逻艇。经过努力,修复了9个炮兵阵地加强了胶东半岛沿海的防卫力量;修建了3个机场,对空防御能力得到加强;研制了40吨炮艇。

1953年,易耀彩到苏联海军学院学习,1958年毕业回国,历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政委。易耀彩是中共9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去世。

 

 

 

0834罗云少将简历:

罗云是湖南新邵人,1900年出生,原名罗克贵。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4师排、连、营、团长。1932年获三等红星奖章。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晋西北新军保安司令部第1支队参谋长、第3支队支队长、暂1师36团团长、八路军第18兵站生产科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1旅1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第20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建国后,历任湖南军区零陵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湘南军区副司令员、湖南军区衡阳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8年去世。

 

罗云的故事:

罗云少将的外号叫“铁脑壳”这个外号是怎第来年呢?罗云1900年11月13日出生于邵阳县罗家坪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团四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中,他主动承担艰巨任务,敢打敢拼,英勇顽强。率领连队参加攻打于都、安远、安福等战斗,每次都首先登城,被誉为“爬城将军”。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进入紧急关头,在江西广昌县境,他主动向军团长彭德怀请战,带领全连抗击敌人一个团的进攻,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共歼敌700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红四师树他为 “模范连长”,红三军团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中央军委授予他“三等红星奖章”一枚。长征时,他腿部负伤,拖着伤腿,拄着拐棍,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目的地。

1937年冬,任八路军暂编第一师三十团团长,率部参加晋西北王寨战斗,歼敌200余人,荣立大功一次。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第一旅一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湖南衡阳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8年11月在广州病逝,终年68岁。胡耀邦曾在一份材料上批示:“罗克贵(即罗云)同志系井冈山时代的老同志,他作战很勇敢,素有'铁脑壳'的绰号”。

 

 

 

0835罗文少将简历:

罗文(1913~1996)辽宁省凌源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大队军事干事,校训练部军事助理员、东北干部队副队长,冀中军区司令部队训科参谋、股长、副科长,凌(南)绥(中)青(龙)三县地区队区队长,冀热辽军区冀东第12团副参谋长,第16军分区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东北军政大学辽东分校副校长,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副参谋长,第4纵队副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2军副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计划处处长,高级后勤学校教育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检查局局长,总后勤部车管部副部长、运输部部长、装备部副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6年10月29日在北京逝世。

 

罗文的故事:

罗文是辽宁凌源人,1913年出生。1933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中国留学生组织的“东北青年解放社”,日本东京大学经济系肄业。1935年参加东北军。有资料说罗文先后毕业于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日本政法大学、沈阳东大营讲武堂。

1938年进入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大第5大队军事干事、抗大训练部军事助理员、东北干部队副队长、冀中军区司令部队训科参谋、股长、副科长、冀热辽军区冀东12团副参谋长、第16军分区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东北军政大学辽东分校副校长、东北民主联军3纵副参谋长、4纵副参谋长、42军副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建国后,任总后勤部计划处处长、高级后勤学校教育长。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后勤部参谋处处长、副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总后勤部检查局局长、车管部副部长、运输部部长、装备部副部长。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0836罗平少将简历:

罗平(1917~2003)河北省涿鹿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抗日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游击队中队长,中共县委书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察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华北军区第70军209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副政治委员,空军学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顾问,济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3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罗平的故事:

罗平是河北省涿鹿县人,1917年出生。1935年在宣化职业学校读书时,响应“一二九”运动,参加学生罢课。1936年,他参加中共领导的东北军学兵队,参加了西安事变。1937年罗平加入中共,到绥远后套垦区参与组织抗日武装挺进军先锋队,1938年在山西省方山县任县委书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纵队组织科科长。1941年起,先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副政委、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民运部部长、华北军区70军209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察绥、平津等战役。建国初,罗平是华北军区独立209师政治部主任。209师是1949年5月以北岳军区独立旅为主,加上华北军区一些地方部队大小7个团整编而成。这些部队长期战斗在长城内外,曾经参加过解放张家口、大同的战斗。209师当时驻大同,一面整训,一面向西警戒,保卫首都。师领导为师长高厚良、政委邓可运、副师长纪亭榭、参谋长王福华。

1950年5月,209师、团领导机构被抽调组成空军的师、团领导机构。7月,营以下分队分别编到第20兵团和绥远军区,9月,师、团机关和直属分队移住北京,编成空军驱逐第3旅,209师625、626、627团机关依此编为7、8、9团团部。方子翼任旅长、高厚良任政委、纪亭榭任副旅长、王福华任参谋长、罗平任政治部主任、梁璞任副参谋长。随即驱逐第3旅转移东北。11月,驱逐第3旅改称空3师,7团调空4师,8团改称7团,方子翼调任空4师师长,10团团长夏伯勋代师长,罗平任空3师政治部主任。空3师师、团干部大都来自陆军,飞行干部由空军司令部调入,飞行员来自4、5、6航校。空3师立即开展了飞行训练。做为政工干部的高厚良和罗平,建立和健全了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制度,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

1951年4月,空3师编入志愿军空军战斗序列,夏伯勋调空4师,袁彬任空3师代师长、师长。空3师在朝鲜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高厚良调离空3师后,罗平升任空3师政委。罗平率部参加了近百次空战,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朝鲜战争结束后,罗平到军事学院空军系任副主任、副政委。后历任空军学院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空军副政委。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37罗杰少将简历:

罗杰(1912~1992)原名罗玉成,辽宁省海城县人。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交际副官,新四军8团留守处参谋、连长、新四军第6支队特务营副营长、特务团营长,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参谋长,旅司令部作战股股长,第31团副团长,第3军分区参谋长,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辽北军区独立第1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车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师师长,济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济南军区装甲兵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2年4月6日在济南逝世。

 

罗杰的故事:

罗杰是辽宁海城人,1912年出生,又名罗玉成。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入延安抗大一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交际副官、新四军8团留守处参谋、连长、第6支队特务营副营长、特务团营长、4师11旅31团参谋长、旅司令部作战股股长、31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北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辽北军区独立1师副师长、40军153师副师长、41军153师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建国后,任第1战车师副师长。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战车师副师长、坦克第1师副师长、师长、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副主任、坦克第1指挥所副主任、坦克指挥所副主任、主任、装甲兵第2指挥所主任。率部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两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战车师师长、坦克师师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装甲兵系。后任济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

 

 

 

0838罗通少将简历:

罗通(1915~2005)江西省吉安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瑞金特科学校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连政治指导员,陕甘宁边区关中保安司令部政治科科长,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第四团政治委员,中共豫鄂区委军事部副部长,路西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第5师14旅41团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湘鄂赣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鄂东军区参谋长,晋绥军区第9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原军区补充旅政治委员,江汉军区独立第2师师长,第四野战军51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战车学校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济南军区装甲副司令员、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9月1日在武汉逝世。

 

罗通的故事:

罗通是江西省吉安县人,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原名罗芬兴。幼时给私塾先生做饭,以此交换,私塾先生不收学费,半工半读一年半。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儿童团长。罗通当儿童团长时,和手下两个儿童团员在路上抓住一个没有路条的人,这个人就是朱德军长。朱德表扬了罗通的儿童团。罗通1929年任乡少共书记,转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年仅14岁。毛泽东曾到罗通家调查过农村情况。“九攻吉安”,罗通参加了四次。

1930年,罗通参加红军,在庐吉永泰独立团当战士,庐吉永泰独立团升为庐吉永泰独立师后,任班长。张辉瓒被俘公审砍头后,罗通曾提着张头游街。1931年,他被调到红3军团15军45师135团任副排长。有一次在战斗中跟着师长彭绍辉冲锋,罗通受了轻伤,彭绍辉失去了左臂。在第5次反围剿中,罗通半年受了三次伤。攻打顺昌时,右手受了轻伤,围攻延平时,脚受了轻伤,攻打沙县是,罗通参加了突击队,头部受伤。罗通伤愈后,到瑞金特科学校炮兵营学习,任平射炮排2班班长、排长。1934年他在瑞金特科学校结业,到军委5局后勤科当科员。罗通参加了长征,在红军总部先遣工作团任科员。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左路军粮秣科科长。刘伯承担任红军大学校长,罗通到红军大学任供给科科员。

1936年,他到红军大学学习,后到抗大学习,任连指导员。抗大毕业后,任陕甘宁边区关中保安司令部政治科科长、边区保安政治部秘书处处长、边区保安教导营政委。1938年到中央党校学习。

1939年,罗通随刘少卿等30多人赴中原敌后。分配任豫鄂挺进支队政治部主任。他在此时改名,取罗通扫北,盘肠大战,与敌血战到底之意。罗通到李先念处报到时,因政治部已有一名副主任,改任4团队政委。4团队团队长是李人林,李人林和罗通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建立了根据地。后因有人告状离开4团队,任豫鄂区委军事部副部长,这个职务原来准备由钟伟担任,因钟伟看不起李先念,被开了斗争会,没有到任。1940年李先念率主力到大、小悟山,路西成立指挥部,罗通任参谋长,日军扫荡,他指挥100多人的战斗部队掩护机关冲出包围圈。1941年任新四军5师14旅41团政委。同年率41团8个连去鄂南,1942年再次随14旅去鄂南,任咸崇蒲中心县委书记。罗通率部在几万敌顽夹击下,险象环生,几乎每天都有几次战斗,经常一夜宿营要换几个地方。所有指战员都病过一次,罗通大病一场,头发全掉光。1944年,他担任中原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委、湘鄂赣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鄂东军分区参谋长、军调小组中原整编代表,在武汉、北平工作。后与李立三乘飞机到延安,罗通不认识李立三,在飞机上与李立三谈了苏区执行“立三路线”的情况。到延安后,毛泽东接见了李立三和罗通。毛泽东对罗通说:“你原来的名字不叫罗通吧?”

“是的,原来叫罗芬兴”。罗通答。毛泽东说:“对了,你是长征路上的罗科员,对不对?新安罗家村人。”接见结束时,毛泽东特意交代罗通去疗养科检查一下身体。

1946年,罗通任晋绥军区第9军分区副政委,1947年任中原军区补充旅政委、江汉军区第3分区副政委,1948年任江汉军区独立2旅政委。1949年荆门战役,只有3500人的独立2旅俘敌3000人。独立2旅改为独立2师,罗通任师政委。同年5月,任51军副政委,参与改造张轸旧部工作,一年多时间把一支乱糟糟的部队改造成一支党的军队。

1950年,罗通任第1战车学校副政委,1953年率装甲兵干部实习团到朝鲜实习。罗通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装甲兵干部部部长,济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政委。

 

 

 

0839罗章少将简历:

罗章(1905~1993)江西省万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万载县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湘赣军区独立第1师连政治指导员,红6军团第17师50团机炮连政治指导员,第51团政治处没收委员会主任,红6军团第17师51团副营长、代营长,军团政治部政治教导队队长兼政治委员,龙永独立团团长,红6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军法处处长,359旅供给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鄂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留守处主任,第一野战军1兵团留守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驻兰州办事处主任,新疆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3年1月24日在北京逝世。

 

罗章的故事:

罗章是江西万载人,1905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万载县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湘赣军区独立1师连指导员、红6军团17师50团机炮连指导员、51团政治处没收委员会主任、51团副营长、军团政治部政治教导队队长兼政委、龙永独立团团长、红6军团卫生部政委、红6军团保卫局局长。参加了湘鄂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有一次王震交给罗章一个任务,派一个营的兵力,趁夜摸到沅江岸边,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当时敌一个加强营,机枪架在山口的两侧,把通道卡得严严实实。如果强攻,就得以身躯铺出一条路。绕过这条通道另选路线,要多花费两三天的时间。罗章派战士攀到距山口两三里路的山上,在树上挂起灯笼、手电筒,然后找来一堆石头,哗啦啦推下山坡。敌人以为红军要强攻,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往灯笼、手电筒那里射击。罗章又命令部队扛来稻草,燃着后推下了山坡,把整个山坡上的野草引着了,火势越燃越猛,敌人欲往后撤,红军兵分两路,左右包抄过来了。敌一个加强营被俘了。王震向贺龙介绍罗章说:“过沅江他是英雄,该立大功的!”

抗日战争时期,罗章任八路军120师359旅锄奸科科长、军法处处长、供给部政委。参与领导屯垦南泥湾,获毛泽东亲题“以身作则”奖旗。解放战争时期,任鄂北军分区副政委、西北野战军2纵留守处主任、1兵团留守处主任。建国后,任新疆军区驻兰州办事处主任、新疆军区军事法院院长。

 

 

 

0840罗斌少将简历:

罗斌(1914~1967)福建省武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人师教导团连政治指导员,赣南南雄南山游击队政治委员、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1团连政治指导员、副营长、营政治委员,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军法处主任,新四军第1师2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1师政治部保卫部科长,教导团政治处主任,苏浙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福建军区南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6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7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

 

罗斌的故事:

罗斌是福建武平人,1914年出生。与刘亚楼就读于崇德学校。校长刘克谟是中共党员,是刘亚楼、罗斌老师走向革命生涯的引路人。罗斌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武平县游击队模范队队长、工人师教导团连指导员、赣南南雄南山游击队队长、政委。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1团连指导员、副营长、营政委,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军法处主任、第1师2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1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教导团政治处主任、苏浙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保卫部副部长、福建军区南平军分区副政委。参加了苏中、开封等战役。

建国后,任公安部队后勤部副政委、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副政委、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副政委。1962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7年去世,年53岁。

 

 

 

0841罗斌少将简历:

罗斌(1915~1994)江西省永新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17师50团连长,湘鄂川黔军区龙永独立团代政治委员,红6军团模范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独立第1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教员,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19支队政治委员,第5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14旅旅长,华北军区第2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航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政治部副主任,海军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11月2日在北京逝世。

 

罗斌的故事:

罗斌是江西永新人,1915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17师50团连长、湘鄂川黔军区龙永独立团代政委、红6军团模范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1938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入马列学院学习。后任八路军120师358旅独立1团政委、抗大7分校教员、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19支队政委、第5军分区司令员、独立14旅旅长、西北野战军8纵14旅旅长、8军23师长、华北军区23师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汾孝、平津等战役。建国后,任空军17师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空军17师政委。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海军青岛基地航空兵政委、北海舰队航空兵副政委。1958年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任海军航空兵部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6年罗斌写大字报揭发李作鹏、王宏坤、张秀川,被李作鹏定为“反动大字报”,对罗斌进行专案审查,加以迫害,直至施以肉刑。1967年3月,李作鹏、王宏坤、张秀川在给林彪的信中,诬陷傅继泽、郭炳坤、张汉丞、赵晓丹、罗斌是海军“苏记黑司令部”的五大虎将。文革后罗斌任海军后勤部政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42罗元炘少将简历:

罗元炘(1911~1992)江西省泰和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4军2师5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员、教导队队长,红15军团第81师3团政治委员、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1团营长,特务团副团长,警备第3旅9团参谋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29师86团团长、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7军140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宁都军分区司令员,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宜春军分区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9月28日在南昌逝世。

 

罗元炘的故事:

江西省泰和县人,1911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2师5团连指导员、红1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员、教导队队长、红15军团81师3团政委、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1团营长、特务团副团长、警备3旅9团参谋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10纵29师86团团长、政委、47军140师副政委。

建国后,任江西军区宁都军分区司令员、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宜春军分区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少将。

 

 

 

0843罗仁全少将简历:

罗仁全(1911~1993)江西省吉水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赣江独立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公略独立营营长,红8军团第7团营长,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73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干部营副营长,冀鲁豫军区湖西军政干校校长,教导第4旅10团副团长、团长,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1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冀鲁豫独立旅副旅长,第6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上饶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司令员,湘南军分区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3年6月4日在济南逝世。

 

罗仁全的故事:

罗仁全是江西吉水人,1911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赣江独立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公略独立营营长、红8军团7团营长、红四方面军9军25师73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总校队长、干部营副营长、冀鲁豫军区湖西军政干校校长、教导4旅10团副团长、团长、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1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冀鲁豫独立旅副旅长、第6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上饶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上党、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司令员、湘南军分区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44罗文华少将简历:

罗文华(1914~1989)江西省吉水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第1师13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1团政治委员兼第3支队10团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特务团参谋长,警卫第1旅3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8师23团政治委员,辽宁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25师政治部主任,独立第9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2军115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7航空学校参谋长,东海舰队航空第1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南海舰队航空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9年4月30日在青岛逝世。

 

罗文华的故事:

罗文华是江西吉水人,1914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保卫局科员、红1师1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1团政委、第3支队10团政委、山东纵队特务团参谋长、警1旅3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3纵8师23团政委、辽宁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5纵125师政治部主任、独立9师副师长、42军115师副师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建国后,历任空军第7航空学校参谋长、东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0845罗文坊少将简历:

罗文坊(1916~2000)江西省吉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第2纵队连指导员,军政治部青年干事兼大队长,红3军第8师政治部青年科长,军委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红9军团保卫局科长,红1军团保卫局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锄奸科科长,冀中军区政治部锄奸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侦察种科长、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独4旅副旅长、独1旅副旅长,第2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18旅旅长,第20团204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公安总队总队长,公安部队第2师师长,公安部队第二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国务院水电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0年11月22日在北京逝世。

 

罗文坊的故事:

罗文坊1929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先后在军委政治保卫局、红9军团保卫局、红1军团保卫局工作过,曾经跟随李克农从事党中央的保卫工作。抗日战争初期,他在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和冀中军区从事锄奸工作。

1941年,罗文坊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侦察科长时,正值日军对晋察冀举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聂荣臻司令员指示罗文坊:敌人已经从军区电台的方位上,侦听到我们的位置,他们就要对这个地区进行合击。因此,我们决定今天黄昏转移。我们将计就计,帮助他坚定合击的决心。从今天开始,军区的所有电台暂时停止对外联系,由你带上一个侦察排,一部电台,在我们向西转移的同时,留下来立刻架起电台,仍用军区的呼号,不断和各方面联系……精明的罗文坊立即接上:给敌人继续留个空中目标,让他们向我们几十个人合击,把他们拖住!罗文坊带上一个侦察排和电台,与聂荣臻转移的方向相反行动,打开电台,并在夜间主动袭扰日军,让日军捕捉到了空中目标和地面目标。第二天日军陆空联合,向心扫荡,眼看日军抵近,罗文坊故意来了个地面暴露,给先头日军一个打击,然后带领侦察排跳出合围。

解放战争时期,罗文坊担任副旅长、旅长、师长。1949年8月,经罗瑞卿、李克农、陈赓推荐,罗文坊被任命为北京公安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在罗瑞卿直接领导下,率部负责开国大典的安全保卫工作。罗文坊率部用一个月时间,抓捕了1000多名国民党“军、警、特、宪”分子。罗文坊将手下四个团近万人,用点、线、面网式布置,当时北京老城墙共有九个门,均严加把守。开国大典时,罗瑞卿和罗文坊就站在离毛主席不远的地方。以后,罗文坊就有了“九门提督”的绰号。罗文坊从1949年到1959年,一直是国庆阅兵总指挥部的负责人。后来就是他提出了“五年一小阅,十年一大阅”的建议。罗文坊历任公安部队2师师长、公安军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罗文坊后到水电部任副部长。2000年去世。

 

 

 

0846罗有荣少将简历:

罗有荣(1914~1989)江西省宁都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区队长、副队长,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2师2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3师7旅21团政治委员,淮海军分区第4支队政治委员,第10旅28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第2旅政治委员,独立第2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4军131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州市公安总队政治委员,武汉市公安总队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湖北总队第二政治委员。196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9年2月26日在襄樊逝世。

 

罗有荣的故事:

罗有荣是江西宁都人,1914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区队长、副队长、红1军团2师2团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3师7旅21团政委、淮海军分区第4支队政委、10旅28团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2旅政委、独立2师政委、第四野战军44军131师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广东等战役。1949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佛山分会(以下简称“佛山军管会”)成立。主任谭甫仁,副主任谭亮斌,委员刘永源、罗有荣、方孟。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任命谭亮斌为佛山市委书记,并兼任南海县委书记;方孟为市长。

建国后,历任广州市公安总队政委、武汉市公安总队政委、武汉军区公安军政委,武装警察部队湖北总队政委。1962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47罗成德少将简历:

罗成德(1908~1990)陕西省延安县(今延安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延安县交通员,中共延川县区委宣传干事,游击队支队政治指导员,延川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陕北苏维埃政府粮食部、裁判部、内务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鄜县县委书记兼县长,陕甘宁边区三边专员公署专员兼城防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热河省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国务院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对外经济联络局局长,外贸部办公厅主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邯郸市副市长,政协河北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9月23日在北京逝世。

 

罗成德的故事:

罗成德是陕西延安人,1909年11月生,陕西省延安县罗家湾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在残酷的环境下坚持斗争,多次组织学生罢课,号召农民抗捐抗粮,两次被校方开除,并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历任中共延安县委交通员,中共延川县区委宣传干事、区委书记,参加组建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十七支队并任政治指导员。1935年夏至9月任延川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曾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部长、内务部部长等职。1936年3月至1937年7月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参与创建、巩固和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筹集粮款,克服困难,保证迁到延安的党中央机关的粮食供应。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8月到陕西省富县开辟工作,对外职务为县抗日救国大队队长,对内为中共陕西富县县委书记。1940年2月至1941年3月任中共富县县委书记兼县长。1940 年6月至1941年3月兼任富县裁判处(司法处)裁判员。1941年2月至1945年6月任陕甘宁边区三边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定边城防副司令员。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对陕北根据地的封锁,组织生产自救,开荒种地,大搞食盐生产,发展畜牧业。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受到表彰,被评为劳动英雄,获得毛泽东亲笔题写“不怕困难”奖状。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3月奉命率100多人的干部队伍从西北赴东北。经过热河时被留下工作。1947年3月至5月任热河省民政厅厅长。同年12月至1949年4月任热河省政府副主席。1948年2月至8月兼任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同年12月至1949年4月任中共辽西省委委员、辽西省政府主席。参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后勤组织工作。1949年4月至1952年10月任热河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热河省委委员。1949年8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6月至1955年2月任热河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10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共热河省委常务委员、热河省人民政府党组干事会书记(1950年12月起)。领导土地改革、建立政权、恢复经济建设,还组织群众消灭长期危害热河人民的土匪、鼠疫、烟毒。1952年11月至1955年4月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1952年12月至1954年4月任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党委书记(至1956年7月)。1955年4月至1957年2月任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1956年7月至10月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党委书记。1956年12月至1958年10月任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国际经济联络总局局长、外贸部办公厅主任。1958年6月至1959年3月调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书记。1959年3月至1962年12月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至1965年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研究班学习。1966年1月至5月任河北邯郸市副市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8年1月至1977年3月任河北邯郸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6月至1977年3月任中共邯郸地委书记。1977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河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90年9月23日因病在河北石家庄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0848罗华生少将简历:

罗华生(1910~1991)原名罗大庆,湖南省湘潭县人。1925年加入安源煤矿工会,参加过工人暴动,任工人纠察队队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彭杨步学校政治指导员,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2师4团政治委员、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大队长,八路军115师教导第五旅政治委员,新四军独立旅政治委员,山东滨海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师师长,松江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7师师长,第四野战军39军15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南宁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第四航空学校副校长,铁道公安部队司令员,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防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铁道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9月6日在北京逝世。

 

罗华生的故事:

罗华生是湖南省湘潭县人,1910年出生雇农家庭,原名罗大庆。1925年加入安源

煤矿工会,1930年参加安源工人暴动,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同年参加红军。

1934年10月,中革军委决定在红军总司令部成立防空科,从江西、福建一带的9个师中抽调了9个排,从瑞金的部队抽调了3个排,共12个排,每个排带3挺重机枪,每枪带150发子弹,进行防空训练,由彭杨步校第1期指导员罗华生任队长。3个月训练结束后,9个排回到各师,原属瑞金部队的3个排组成军委防空队,罗华生任队长,廖冠贤任指导员,配备在党中央驻地周围的3个山头上,组成对空火网,进行过防空作战,敌机再不敢低空轰炸。罗华生参加了长征,担任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2师4团政委、团长,参加攻占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和腊子口的战斗,并参与组织突击队。参加了直罗镇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15师教5旅政委。1942年,115师和山东纵队合并,取消旅的建制,干部降职使用,罗华生到4团担任团长,多少有些情绪,有一次在球场上和团参谋长干起来了,影响不好。罗华生后离开山东,任新四军独立旅政委。解放战争是东北野战军1纵2师首任师长。2师是山东军区2师的基础。进入东北后,未经休整即投入锦州、北镇战斗,曾归总部直接指挥。该师“富有朝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1师。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东北之头等主力师。”

1946年6月,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的当天,杜聿明指挥国民党88军的一个团加一个营占领了拉法新站。1师师长梁兴初和1师政委梁必业、2师师长罗华生、2师政委刘西元商量:“吃掉这股敌人,给老蒋点厉害尝尝。”罗华生说:“对,这股敌人太放肆,消灭他绝对有把握。”两位政委都同意上报请战,梁兴初说:“不,这次方案是我们两个师作出决定的,不能给上级添麻烦。”“那就按梁师长意见办。”罗华生诡诘地一笑。2团攻占了拉法以西的466.2高地,1团攻占了拉法以东的574高地,1、2团插入村内,将敌分割包围,敌大部被歼。接着,1、3、5团向新站守军发起进攻,这次战斗,共毙敌团长以下1800余人。刘亚楼后来称赞:1、2师打了一个没有命令的胜仗。

1947年2月,为配合南满作战,东野1、2、6纵和3个独立师15万人二下江南,东总直接电令2师于拂晓前赶到高丽城子街,堵住敌人,配合6纵歼敌。罗华生派4团赶到指定地域,阻击了企图逃窜之敌,受到东总通令嘉奖东北野战军有7个“头等主力师”:梁兴初的1师、罗华生的2师、钟伟的5师、邓岳的7师、杜光华的10师、梁兴初的16师、龙书金的17师。

1947年,罗华生调离2师,由副师长贺东生接替了他的职务。罗华生担任了一段时间松江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松江军区部队组建独立7师师长,罗华生担任师长。同年他带领独立7师编入39军,编为152师,罗华生任师长。建国后,39军打到广西,罗华生兼任南宁军分区司令员。不久,调空军工作,任第4航空学校副校长。罗华生后离开空军,任铁道公安部队司令员。

1955年1月,中央军委命令,调铁道公安部队直属机关部队改建成旅顺口海军基地司令部。旅顺港修建始于1880年。1897年,俄国强占大连和旅顺港,通过《旅大租地条件》,取得25年的租借权。日俄战争后,日本于1915年通过廿一条,将旅顺和大连的租期延长为99年。1945年美、苏、英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雅尔塔签订《美、苏、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以苏联借用旅顺口为海军基地等为条件,换取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苏军占领旅顺口,旅顺和大连一直在苏军管辖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出访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协定规定:“两国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根据地,一俟对日和约缔结后,但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国,而由中国偿付苏联自1945年起对上述设备之恢复与建设的费用。”1952年,鉴于朝鲜战争正在进行,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延长中苏两国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的期限。1954年,中苏两国发表《关于旅顺口海军根据地问题的联合公报》,规定苏联军队在1955年5月31日前撤离旅顺口。

1955年2月11日,中央军委电令成立旅大防卫区接收委员会海军分会,周希汉为主任,彭林、罗华生等为副主任。3月12日,铁道公安部队司令员罗华生、政委彭林、副司令员刘昌毅带领铁道公安部队直属机关部队625人赴大连。中央军委从全军100多个单位抽调11375名指战员,陆续到达旅顺口。

4月15日,中苏两国海军在旅顺基地水兵俱乐部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罗华生作为中国海军代表,与苏联海军代表共同签署了《辽东半岛协议地区海军防务交给证书》,并自1955年4月25日24时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首长负责该地区沿岸之防务。罗华生被任命为海军旅顺基地首任司令员。

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铁道兵副司令员。

 

 

 

0849罗亦经少将简历:

罗亦经(1911~1991)江西省赣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没收委员会会计,红1军团没收委员会干事,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部财政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繁、代、浑、应中心县委书记,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定襄支队政治委员,第2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20兵团66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直属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工程政治部顾问,铁道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8月14日在北京逝世。

 

罗亦经的故事:

有一篇回忆罗荣桓的文章,其中有涉及罗亦经的内容。

在进行社会调查和打土豪的过程中,罗荣桓十分注意结合实际对干事们进行政策教育。由于他平等待人、没有架子,干事们有什么弄不明白的问题都愿意向他提出,有时想不通了甚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同他争论。罗荣桓非常乐于听到下级能在自己面前提出不同意见。他从不阻拦,没有丝毫的厌烦,总是鼓励大家把话讲完。然后用商量、探讨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干事们都愿跟他在一起讨论问题,感到在他手下工作收获大、提高快。

有一次,民运干事罗亦经等看到有一户富农房子不错,雇了工,老乡们反映是财主,便在他家门上贴了没收财产的布告。罗荣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问大家:这一家有多少田地,放了多少债,家里人参加不参加劳动,一年劳动几个月?罗亦经对前几个问题都答上未了,但在最后一个问题上却卡了壳。罗荣桓耐心地说:“据调查,这一户成员自己还参加劳动,应定为富农。而富农和地主是有区别的,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区别。今天我们要打倒的是地主阶级,对富农不能没收其财产。”

罗亦经感到地主、富农是一丘之貉,一时想不通,便争辩道:“可有的富农比地主剥削的还厉害。一般地主放债是二分利,而这一家要二分五……”罗荣桓耐心地听他讲完,然后说:“他放债利率高并不能改变他富农的性质。区别地主、富农的界限是看他们是否参加劳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界限或分寸。这个界限或分寸怎么定要

看对革命是否有别。在现阶段,只打击地主,不打击富农对革命有利。因为我们不能树敌过多。我们在中央根据地一开始搞得很好,后来为什么守不住了呢?除了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以外,政策上偏'左’也是一个原因。给富农分坏田,又发那么多公债,甚至触犯了中农利益,这都容易引起部分群众反水。”

 

 

 

0850罗应怀少将简历:

罗应怀(1915~)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排长、副连长,红9军第25师75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军委总后勤部审计处财政审查科科长,新四军第3师9旅26团团长,新四军第四师警卫团政治委员,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兼后方政治部主任、组织部副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罗应怀的故事:

罗应怀湖北黄安人,1915年出生。少年时因家贫沦为乞丐、小长工,12岁参加黄麻起义,14岁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罗应怀先后十二次负伤,其中六次重伤,几度生命垂危。1931年许世友率领敢死队深夜潜入新集,攻取县城,罗应怀便是敢死队中的一员。黄安战役时,罗应怀在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1营2连当打旗兵兼连部勤杂班班长,34团的团长是猛将许世友。战斗中罗应怀挥着大刀冲入敌群,一连砍死砍伤好几个敌兵,由于战斗紧张激烈,精力过于集中,罗应怀连胳膊受伤也不知道,是战友告诉他后,才把伤口包扎上的。红四方面军漫川关突围时,罗应怀牢牢地擎着红旗。在当时的红军部队里,战旗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战旗是部队和胜利的象征,战旗指向哪里,部队就冲向哪里。旗在,部队在,阵地在。指战员一看到红旗,浑身就充满了力量和勇气。正因为这样,各部队的打旗兵都是挑选勇敢、机灵的战士担任。罗应怀一面保着红旗,一面参加战斗。敌人突入了我军阵地,1排长抱住敌人机枪手滚打在一起,罗应怀急中生智,用旗杆底端的铁矛戳进了敌人机枪手的耳朵。罗应怀所在的1营,战斗结束后只剩下80多人,他打的红旗,被弹片撕成一条条碎片,旗杆也被子弹打穿了好多孔。1932年罗应怀当排长时,在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穿过了他的右臂。

1933年在宜(汉)达(县)战役中,一块尖锐的弹片穿进了他的脸部,一块弹片伤及后脑。1934年在反刘湘六路围攻中,罗应怀当副连长,一颗子弹穿过树皮打到他的头部,弹头掉到裤裆里。1935年罗应怀当连长,率一个连抵御敌近两个团,死守一个高地,他左手腕骨骨折,中指和食指被打断,左腿负重伤,罗应怀躺在死尸堆里诈死,才骗过补枪的敌人。红军长征时,罗应怀和皮定钧在四川仪陇县琳琅寨一家姓朱的宅院没收了六头猪,一千多斤粮食。过了几天,上级通知罗应怀把猪和粮食还给朱家,原来这家人的儿子叫朱德。18岁的罗应怀一直以为“朱毛”是一个人。1942年11月,日军近万人五路分进合击,企图一举歼灭淮北新四军4师主力。此次战斗持续33天,最为惨烈悲壮的决定性战斗是4师9旅26团朱家岗守备战。罗应怀是26团团长,当时26团居劣势,以少御众,以弱击强,激战18小时,反复肉搏,十进十出,牺牲73人,负伤60人,毙敌280人。团长罗应怀右腿负伤,粉碎性骨折,坚持战场指挥7个小时。后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动了手术。朱家岗守备战使罗应怀成了英雄团长。

建国后,罗应怀在福州、成都、北京三个军区担任过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着有《九死一生》。

 

 

 

0851罗坤山少将简历:

罗坤山(1917~1992)湖北省汉川(今沔阳)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4师12团排长、代连长,师警卫连副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特务连连长,第5团营长,晋绥军区雁北支队支队长,塞北军分区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715团团长,第一野战军1军1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兵团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吉林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2年4月2日在沈阳逝世。

 

罗坤山的故事:

罗坤山是湖北省汉川(今沔阳)人,1917年出生雇农家庭。父亲为地主喂马,被马咬伤而死,母亲改嫁,三个妹妹给别人当了童养媳。13岁的罗坤山投奔了汉川县游击大队,在大队部当通讯员。这个大队有100余人,武器大都是汉阳造步枪。大队长在旧军队当过班长,打仗沉着勇敢,罗坤山受他影响很大,日后也成为一员勇将。罗坤山在红3军时担任过贺龙的警卫工作。在八路军120师,罗坤山给贺龙当过警卫营营长。罗坤山在贺龙红4军担任师特务连副连长时才19岁,他认真谨慎,机智顽强,很有头脑。他经过三天的侦察,建议上级在石首县西侧打了一个伏击战,结果我军大胜。大家说:别看罗坤山是个小小的副连长,他却很机智,有眼力,这次不是他找的伏击点好,我们的胜利就难了。攻打监利城时,罗坤山企图将守敌诱出城来,但敌军不为所动。罗坤山突然发现敌军扔过来的手榴弹,要隔几秒钟才爆炸,他捡起一颗正在冒烟的手榴弹扔了回去,竟将高墙炸开了一个口子。罗坤山高喊:“同志们,进攻的机会到了,快捡白匪的手榴弹扔过去呀!”战士们纷纷冲出战壕,拾起正在冒烟的手榴弹扔了回去,将城门炸开。罗坤山在这次战斗中被手榴弹炸伤右手。罗坤山是黄新廷和余秋里的爱将。

罗坤山和黄新廷、余秋里都是红二方面军的宿将。罗坤山当过排长、连长、营长,在358旅当团长时,黄新廷是旅长,余秋里是旅政委。抗日战争期间,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独1旅2团1营和715团2营设伏驻兴县日军,当2000多日军进入埋伏圈后,我军猛烈开火,715团2营营长罗坤山率领715团2营冲在前面,因日军训练有素,稳住阵脚,就地还击,并实施反冲击,经过激战,罗坤山被迫指挥2营撤回原阵地。日军立即猛攻我军阵地,罗坤山指挥部队顽强抗击,与日军形成对峙。在这次战斗中,罗坤山负伤。解放战争期间,罗坤山担任715团团长,第二次攻打榆林,攻城部队受到敌军火力压制,罗坤山打红了眼,端起一挺机枪,带头冲向敌人,结果左胸受伤。

358旅和宁夏马鸿逵骑兵在盐池沙漠地区作战,因缺乏经验,没有预作纵深防御,被敌骑兵突破一个营的单线防御,两头迂回包抄,吃了大亏。罗坤山自从洪湖参加贺龙部队闹革命以来,从未吃过这样的败仗,内心痛疚万分,无面见旅首长黄新廷和余秋里。晚上旅首长决定夜袭敌军驻守的一个堡子,夜袭开始,罗坤山憋着一肚子气,他手提盒子枪,带着一个连队冲锋在先,敌人一排机枪扫来,罗坤山倒下了,部队一拥而上,攻下了堡子。当黄新廷和余秋里听到罗坤山中弹的电话时,余秋里出了一头冷汗,黄新廷对着话筒大吼:“赶快!尽力抢救!”直到罗坤山被抢救过来,黄新廷和余秋里才松了一口气,余秋里骂到:“罗坤山,娘买皮!你是团长,谁让你当连长?老毛病总是改不了!”罗坤山进步很快,1948年9月罗坤山升任358旅副旅长,成为黄新廷和余秋里的副手。1949年2月,西北1纵改称第1军,358旅改称第1师,黄新廷任师长,余秋里任政委,罗坤山任副师长。建国后,罗坤山任1军1师师长。

1953年,罗坤山以中国人民志愿军1军1师师长之职赴朝作战,率部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和夏季进攻战役。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升任38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罗坤山后来担任过吉林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文革期间,林彪派出一个40多人的工作组,到沈阳找到罗坤山,要他交代和贺龙的问题,遭到罗坤山的抵制,因此被定为贺龙的“死党”、“黑干将”。

1972年,国家决定建设抚顺至鞍山、铁岭至秦皇岛输油管道。肖全夫、张文彬、白潜、罗坤山等组成工程领导小组。领导了工程建设。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去世。

 

 

  

 

0852罗若遐少将简历:

罗若遐(1907~1988)原名岳公远,湖南省浏阳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色中华通讯社新闻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电台报务主任,无线电营营长,红四方面军新闻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第2局局长,军委3局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电台台长兼秘书,党内交通联络处副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4支队、第4师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中局秘书。解放战争时期,任旅大电气工程专门学校副校长,大连大学辅导处处长,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通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通信联络教授会主任,高等军事学院通信联络教授会主任、战略教研室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

 

罗若遐的故事:

罗若遐是湖南省浏阳县人,1907年出生于农民家庭。又名岳夏、岳公远。在长沙读书时接受进步思想影响。1928年,国民党在南京办了个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分4个系:无线电系、有线电系、汽车驾驶系、火车系,在全国各地招生,罗若遐在武汉考取,进入无线电系,和王诤(1955年授中将衔)是同学。这个学校有桂系背景,由于何应钦和白崇禧矛盾很深,何应钦借机将这个学校合并到中央军官学校。罗若遐进这个学校本意是想学一门技术,并不想当国民党军官,于是他到了上海,进入国民党建设委员会下属的无线电人员养成所。1929年,罗若遐在养成所毕业,到广州建设委员会无线电总台当报务见习员,工作半年后因肺病回到在上海的哥哥家。1930年到武昌长波电台工作,后因发病请长假去上海,以后到宜昌、重庆、汉口电台工作,1932年回到上海,加入共青团,介绍人是陈国栋。

1933年,由党组织安排,罗若遐离开上海,到了中央苏区。他改名为岳夏,先在军委无线电6分队当报务员,后到新闻台任台长,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的电报。半年以后,罗若遐调到军委3局,任1科科长,局长是王诤。

1934年,为准备长征,3局成立了通信团,罗若遐任无线电营营长。这个营担负军委同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军委纵队、红2、6军团、红四方面军以及上海地下党之间的联络。长征时,为了保证军委和各军团、主力师之间的联络,行军时罗若遐派一个分队随军委纵队出发,他率一个分队留在原宿营地继续收发电报,直到毛泽东的随从参谋在新宿营地来了电话,罗若遐才下令拆收天线,向新宿营地进发。后来部队整编,取消了通信团和无线电营,罗若遐专任无线电1分队队长。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军委将1分队派到红四方面军。张国焘对1分队不放心,将其配属给周纯全的川陕省委,以后又配属给詹才芳的红31军。1935年,罗若遐被怀疑私自同陕北党中央通报,发报机被收缴,每天跟着保卫局行动,受到监视。罗若遐的工作是抄收新闻,抄收到的英语、日语、法语和德语新闻,就送到监禁在保卫局里的廖承志、罗世文和朱光翻译。当时,原红一方面军的张令彬、杨梅生(1955年均授中将衔)经常找罗若遐聊天,有一天刘少文(1955年授中将衔)单身来访,说罗若遐和张令彬、杨梅生已经上了张国焘的黑名单,告诫他们停止交往,以免授之以柄。红军到达陕北后,罗若遐任红军总司令部2局局长、3局局长。后带电台到太原,负责彭雪枫与党中央的联络。抗日战争,他历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电台台长和彭雪枫秘书、新四军6支队秘书长、4师秘书长。解放战争,罗若遐任旅大电气工程专门学校副校长。

建国后,罗若遐历任中央军委通信部副部长、南京军事学院通信联络教授会主任,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高等军事学院通信联络教授会主任、战略教研室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去世。

 

 

 

0853罗厚福少将简历:

罗厚福(1909~1975)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本地赤卫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东北道委第三路游击师连长,特务营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营政治委员,中共河南光山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鄂东北道委第3路游击师师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新四军第6游击大队大队长,豫鄂挺进纵队第1团团长,新四军第5师14旅旅长,特务旅旅长,第1军分区司令员,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湖北军区孝感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干部部部长,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5月11日在武汉逝世。

 

罗厚福的故事:

罗厚福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09年出生。1929年参加本地赤卫队,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鄂东北道委第3路游击师连长、特务营政委、红28军营政委、光山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第3路游击师师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他担任黄安县区委书记、新四军第6游击大队大队长、豫鄂挺进纵队1团团长。铁流先生曾写过罗厚福的一个小故事:

1940年初,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成立。这时中原根据地还是初创时期,地方政权尚未建立,部队的生活十分艰苦。艰苦到了什么程度?那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连纵队司令李先念,有时都饿得半夜爬起来去求参谋长:“总长啊,想点办法呀,这肚子里没有油水不行啊!”可想象当时部队是个什么状况了。当时任纵队一团队团队长的罗厚福,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本地人,对打土豪筹款的方法老是念念不忘。这时的政策已禁止打土豪了,可他还是要搞小动作,带兵到自己的舅舅家去挑走了两担谷子不给钱。纵队参谋长批评他,他还理直气壮地说:“他家是土豪!”“你凭什么说你舅舅家是土豪?”“他家有谷子呀!”“有谷子就是土豪?哪个文件上告诉你的?现在是抗战了,纪律规定不许再打土豪你明白么?去把钱赔给你舅舅!” “可我这里没有钱呐!”

这是实情,最后只好从纵队那点儿家底里挤出了几块光洋赔上,罗厚福自然又挨了一顿批评。一个多星期之后的一天,纵队领导成员正在开会,哨兵进来报告说,有一个中年妇女在外面要找罗厚福。大家摸不着头脑,不知罗厚福又闯了什么祸,就让参谋长出面接待一下。“你是罗厚福的什么人哪?”“我是他姑妈。”“找他有什么事情呀?”“他把我家的猪杀吃了!”“他给钱了么?”“没!”参谋长进去一说这事,李先念也哭笑不得:“这个厚福,光知道犯纪律!” 给罗姑妈又赔了几块宝贵的光洋。李先念立即派人通知罗厚福:“马上到纵队司令部来!”罗厚福风风火火地赶来了,他还以为是有了战斗任务。一进门,就看见几个纵队领导都在瞪着他: “你为什么把你姑妈的猪杀了?”罗厚福一听,还是满不在乎: “她家有猪,那是富农!”一听这话,几个领导都站起来了:“养了猪就是富农?”“你还有没有纪律了?”“部队这点经费都让你折腾光了!”罗厚福知道自己又闯祸了,可还有点不服气:“她是我姑妈呀,小时候我没饭吃,她还让我到她家去吃。现在我杀她个猪都不行么?” “是你姑妈也不行!你现在是党员,你姑妈是群众,你还懂不懂群众纪律?” “再要这么胡闹,就关你的禁闭!”最后的决定是:“马上去给你姑妈道歉!一定要你自己去!回头再写个检讨!”罗厚福还想讨价还价:“检讨我写不好,关两天禁闭吧。”“不写检讨,那你就别带队伍了,先调到机关来学习!”

一听不让他打仗了,罗厚福马上软了。当天他就去姑妈家道歉,回来还真写了份检讨。罗厚福后来担任新四军5师14旅旅长、特务旅旅长第1军分区司令员、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罗厚福担任江汉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湖北军区孝感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罗厚福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年晋升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去世。

 

 

 

0854罗洪标少将简历:

罗洪标(1918~)福建省长汀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2师排长,红1军团第3师连指导员,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独1旅2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1旅2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2师4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干部部副部长、器材部部长、科学研究部部长、工程指挥部副主任,工程技术学校副校长,工程学院副院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罗洪标的故事:

罗洪标是福建省长汀县人,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他原本在红一方面军的红4军12师任排长,在红1军团3师任连指导员。后他到彭杨军事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贺龙的部队。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罗洪标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队任分队长。当时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火线剧社为红二方面军表演了话剧和舞蹈,不久,贺龙、任弼时、关向应来到红二方面军政治部,贺龙说红四方面军的剧社办得不错,我们也要办一个,任弼时、关向应表示同意。贺龙决定由甘泗淇和金如柏负责组建。由此,红二方面军战斗剧社成立,共25人,社长暂缺,罗洪标任指导员。编成三个分队,1分队负责宣传鼓动,2分队为音乐分队,3分队为戏剧分队,罗洪标兼管戏剧分队。甘泗淇给红四方面军陈昌浩、傅钟写了封信,请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帮助培训业务骨干。罗洪标带着这封信去见陈昌浩、傅钟,陈昌浩立即把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火线剧社负责人李伯钊叫来,经商议,罗洪标带领20人到火线剧社学习。以后,战斗剧社不断发展,到1937年已有190多人,可以演出大型的歌剧、话剧和舞蹈。欧阳山尊、莫耶、成荫、严寄洲等均出自战斗剧社。抗日战争,罗洪标历任120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独1旅2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历任独1旅2团副政委、政委、西北野战军1纵2师4团团长、驻国民党起义部队16兵团41军中共军事代表、12军34师政委。

1951年,罗洪标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2军34师政委。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第5次战役结束之后,美军切断了34师的归路,部队四面受敌。师长尤太忠和罗洪标临危不乱,准确地判断敌情,沉着指挥全师利用夜幕掩护,未发一枪脱离险境。当时34师的战士百分之八十来自蒋介石的军队,在危难的关头,竟未反叛一人。军长曾绍山感慨地说:你罗洪标和尤太忠功德无量啊!罗洪标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8年罗洪标进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担任工程兵干部部副部长、器材部部长、科研部部长、工程兵科研设计院副院长。罗洪标曾参加援越抗美斗争,他担任中国援越后勤部队修路工程指挥部第一副主任。1965年,陈士□带罗洪标周恩来,“这是罗洪标。”陈士榘介绍说。周恩来;“我认识。”将手伸了过去。陈士榘:“军委已决定,派罗洪标到援越部队工作。”“这很好!”周恩来很高兴。周恩来就说:“今天请二位来,就是为了援助越南修建公路的事,这是毛主席在湖南长沙会见胡志明主席时商定的。

毛主席说,7亿中国人民是越南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的可靠后方。”周恩来的语气稍为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军委决定,修筑路的任务由工程兵负责组织执行。如果只修筑主要的几条道路,估计也要8万人。这是我国援越部队出境最多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你们要抓紧准备。美帝国主义妄图从朝鲜、越南、台湾这三方面包围封锁我们,抗美援朝这一仗,打破了它的预谋。现在它又从越南这方面来了,派出大量的部队援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援越也就是打破美帝的包围,保卫我门的祖国。毛主席指示,我入越部队一定要全心全重为越走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服务,他们打得很艰苦、很坚决。我们援助的意义很重大。这个任务要完成好,为祖国争光。”当时根据越方要求,主要援建1、3、7、8、10、11、12等7条主要公路干线。在修路工程指挥部主任暂缺的情况下,工程任务由罗洪标抓总负责,代理主任工作。在3年的时间里,罗洪标一直主持这个工作。修路工程指挥部下属3个支队、l个测量设计总队。到1968年6月底,中国部队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部筑路任务。经中越双方验收后,举行公路移交仪式,罗洪标和越南交通部部长潘仲慧分别代表中越双方在移交书上签字。越南交通部邀请中国修路工程部队组织代表团到河内参观访问。经中央军委批准后,各支队部、团、测设总队各派两位代表共56人,由罗洪标任代表团团长,于7月5日抵达河内,胡志明接见了罗洪标和代表团全体成员。罗洪标还担任过工程兵技术学校副校长、工程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

 

 

 

0855罗桂华少将简历:

罗桂华(1907~1984)江西省萍乡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3军7师21团排长,机炮连政治指导员,福建军区独立第9团营长、团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支队四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1师3旅8团政治委员,南通警卫团副团长,东南警卫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3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8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后勤卫生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第1医院管理局局长,东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驻沈阳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3月1日在苏州逝世。

 

罗桂华的故事:

罗桂华是江西萍乡人,1907年出生。罗桂华是安源煤矿工人。1930年在安源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出自安源煤矿工人的有:杨得志上将、丁秋生中将、刘先胜中将、晏福生中将、唐延杰中将、韩伟中将、王耀南少将、吴烈少将、罗华生少将、罗桂华少将、幸元林少将、熊飞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桂华任红1军团2军7师21团排长、机炮连指导员、福建军区独立9团营长、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方方曾回忆说:罗桂华是湖南的一个矿工,参加彭老总部队后到江西来,党性很强,工作切实,深入下层,特点是好喝两盅酒。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4团政治处主任、1师3旅8团政委、南通警卫团副团长、东南警卫团团长兼政委、3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6纵18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崮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一医院管理局局长、油料部部长,总军械部驻沈阳代表、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去世。

 

 

 

0856罗野岗少将简历:

罗野岗(1914~1981)原名罗永福,曾用名罗义之,四川省新都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2团政治处主任,第1分校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抗大第1分校独立团政治委员,上级干部队政治委员,中共滨海区第一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鲁南区委宣传部部长,山东军区警备第八旅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7师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8军54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七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6航空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部副部长兼修理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1年1月26日在北京逝世。

 

罗野岗的故事:

罗野岗是四川省新都县人,1914年出生。在家乡上小学后,到成都上中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在书店找了个差事,半工半读。罗野岗的二哥黄霖,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后任江西省副省长。罗野岗受黄霖的影响较深。1931年,黄霖从上海来信,叫他到上海。罗野岗不顾父亲反对,几经周折,于1932年到达上海,参加了革命,在中山印刷公司从事地下工作,先后发展了7名党员。罗野岗在上海三次被捕,1934年第三次被捕,被判处15年徒刑,关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他在狱中参加过三次绝食斗争。1937年,他被我党营救出狱。1937年10月,罗野岗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6月,到马列学院学习。1938年12月,他在马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抗大,历任团政治处主任、民运科长、组织科长、上干队政委。1942年10月,上干队在鲁中军区参加反扫荡,罗野岗大腿负重伤,被安置在一个山洞里,由其夫人照料。罗野岗和夫人在山洞里隐蔽了两天后,冒险离开山洞,几经曲折,回到部队。1943年,罗野岗任滨海地委宣传部长,1944年任鲁南区党委宣传部长,1946年任鲁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7任华东野战军7师政委、18军54师政委,1948年任鄂皖苏第6地委书记。

建国后,罗野岗调到空军,任第7航校政委。在反贪污运动中,被指控贪污巨款,关押了8个月,后来证明罗野岗是清白的,空军领导为此在师以上干部大会上向罗野岗道歉。1954年,罗野岗任空军航空工程部副部长兼修理部部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文革期间,罗野岗被诬告有自首变节行为,遭监禁、关押。1969年解除关押,送往贵阳空军五七干校劳动和接受批斗,双目近乎失明。文革结束后,罗野岗得到平反,1981年去世,终年67岁。

 

 

 

0857罗维道少将简历:

罗维道(1916~)江西省泰和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万泰独立营排长,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湘赣军区游击第2大队队长兼政治委员,中共茶攸莲县委书记。坚持了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第1师2旅6团政治委员,1旅1团政治委员,苏南4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6师16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7军81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防空军军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罗维道的故事:

罗维道是江西省泰和县人,1916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红6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后,有5个独立团的一些地方武装留下来坚持斗争,共有5000多人。罗维道当时是独立5团1营1连指导员,该团有1200人。在敌军重兵清剿下,5团撤离了安福县的泰山根据地,在长源头一带山区作战失利。在虎头岭与敌激战后,1935年4月,5团前往湘南寻找蔡会文部,在桂东与敌军打了一仗,队伍被冲散,1营只剩下100多人,与团部失去了联系,只好返回武功山,仅余70多人。返回武功山,找到刘培善,这70多人组成湘东南大队,罗维道任大队长兼政委。罗维道带着30多人在棋盘山、柑子山一带活动,遇到了谭余保。1935年7月,谭余保主持召开了棋盘山会议,罗维道参加了会议,保存下来的部队共300多人,编成3个大队,罗维道任2大队政委。

开国将军中,坚持湘赣边的有三人:刘培善、段焕竞和罗维道。抗日战争,罗维道历任新四军1支队2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1师2旅6团政委、1师1旅1团政委。解放战争,罗维道历任华中野战军6纵政治部副主任、6师16旅政委、华东野战军6纵16师师长。上海战役时,罗维道是27军81师政委。81师攻入市区后,沿南京路以北、苏州河以南,由西向东攻击前进,控制了苏州河以南地区,但受阻于苏州河南岸。驻守苏州河北岸的敌军由刘昌义率领。刘昌义派他的副官到南岸来看看,并说刘昌义想起义,罗维道表示欢迎。第二次这位副官正式来联系,罗维道说:不管是投降,还是起义,只要停止抵抗,可以来见面,进行谈判。第二天刘昌义带人来谈判,在谈判中,罗维道要刘昌义放下武器投降,他不肯,他要起义,保留部队的建制和番号。谈判了很长时间,达不成协议。罗维道想:管他起义还是投降,最关键的是要停止抵抗。罗维道对刘昌义说:只要停止抵抗,你说要起义,就算起义。刘昌义反复要求保留部队的建制和番号,说兵虽不多,总还有几个团。罗维道说:你们如果还要继续抵抗,我们在1个小时内就可把你们消灭掉!刘昌义只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罗维道把协议上“保留部队的建制和番号”这句话划掉了。

建国后,罗维道任华东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兼政委,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任防空军军政委、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福建省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58罗湘涛少将简历:

罗湘涛(1900~1968)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平江县南区游击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纵队1大队特务队司务长,湘鄂赣红军医院总经理,独立师第4团军需长,平江独立团管理科科长,湘鄂赣军区留守处主任,湘鄂赣军区供给部军实科科长、供给部部长,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军需处处长,新四军军需处副处长,第1师3旅供给部部长,第1师海防团政治委员,第1师兼苏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第1师军工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军工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8年8月23日在南京逝世。

 

罗湘涛的故事:

在罗湘涛的身上,发生过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皖南事变,时任新四军军需处副处长的罗湘涛身携巨款,和同志们一起突围。他们白天隐蔽,晚上走路,一连八天,无法接近群众,只好忍饥挨饿。为了轻装突围,罗湘涛精简了自己的全部生活用品,身上穿着一件特制的背心,前后都装着沉重的金子、银元、纸币,妻子李桂英身上背着三枝枪,一手拽树枝,一手拉着罗湘涛,在黑暗中艰难地行走。有的同志要罗湘涛将经费暂时就地掩藏,他没答应,他说:“这点家当来之不易,是乡亲们一点点省下来的,是同志们打土豪、斗地主,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就是有一口气,也一定要把经费带出去。”

突围期间,最“丰盛”的食物是李一氓从老百姓那里买来的黄豆,炒熟后,分给每人一小把。天下着滂沱大雨,与军首长们又走散了,处境十分险恶。突围到最后,原来30多人的一支队伍,只剩下罗湘涛夫妇等五个人了。在老百姓的掩护下,他们一路走、一路躲,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渡过长江到了新四军七师,然后又走走打打,于1941年7月到达盐城新四军军部。随后,罗湘涛被分配到苏中,任一师供给部部长。1942年3月,粟裕司令亲自指挥建立后方勤务部海上委员会,罗湘涛任书记。

海上委员会发动群众把渔民组织起来,租了一批渔船。船上的船老大、船夫都乐意支持。有一位名叫高亚东的资本家,还提供了一条大船作指挥船。逐渐后方勤务部发展到有五六十条船,停泊在一起简直像一个小市镇。当时整个后方生产都在海上进行。被服厂用缝纫机在海上加工服装,然后送到岸上给部队穿;印钞厂在海上印钞票;政治部的印刷品、宣传品也由海上的印刷厂印刷;后来还成立了军工部,罗湘涛任政委,生产起了小钢炮和炮弹。

1942年,部队在战斗中缴获了三门炮,组成炮连,一门炮放在指挥船上,两门放在炮连的船上。粟司令很关注炮的掩护工作,对罗湘涛说:“后方的任务太重,实在不行,无关紧要的东西丢了不要紧,这几门炮千万不能丢!”罗湘涛按首长的指示,千方百计保护好这三门大炮,在此后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次在连云港附近的海面上,两艘敌人的汽艇妄图抢劫委员会的船。罗湘涛一声令下,第一发炮弹就打沉了一艘敌艇,第二炮打伤了另一艘敌艇,敌人仓皇逃离了。为防止更多的敌人来追击,熟悉水路的罗湘涛,选择了一条不深不浅的航道,把所有的被单撑起来当帆用,顺风顺水,很快安全地回到了目的地,与海防团会合,小渔船战胜了敌人的汽艇。

海上委员会条件非常艰苦,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有一次,天气寒冷,罗湘涛和程旺去师部开会,海上忽然起了大风大浪,当时李桂英和陈惠珠、路文三个同志住在指挥船上,船被风浪打漏了。第二天醒来,被子、门都被冻住了,船老大用开水浇,才把门打开。三位同志出来一看,有十二条船因锚缆断了,漂得无影无踪。当时军工部副部长顾吉祥说:“我们要坚守岗位,死也死在船上。”他派李桂英带领身体不好的同志把钞票送上岸去,因为岸上急等钱用,海防团的干部、战士会来接应。于是,几十个人上岸走了二十多里冰冻的沙滩,有的大腿都磨烂了。其中有一个身体较弱,被一阵狂风吹倒后,就再也没能起来。还有一个女同志腿糜烂了,送到医院医疗无效也去世了。罗湘涛、程旺回来后,分两条路线设法找船,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找回了那十二条船。

 

 

 

0859国林之少将简历:

国林之(1915~)河北省武邑县人。1935年参加12·9学生运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教员、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6分校主任教员、宣传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冀东第15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兴隆县委书记,中共冀东第17地委秘书长,华北军区第3纵队独立第1旅政治部主任,第8纵队23旅政治部主任,第19兵团65军194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师政治委员,西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国林之的故事:

国林之是河北武邑人,1915年出生,又名国锡庄。他出身地主家庭,确毅然而然的走上了抗日救亡之路,参加了北平“一二九”、“一二一六”和“南下扩大宣传团”等活动,1938年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跟随八路军一二九师,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期间,在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兰州战役和宁夏和平解放中,他又率领人民解放军194师,冲锋在前,血洒疆场,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他就是出生在武邑的开国将军国林之。

1915年,国林之出生在武邑县赵桥镇赵桥村一个很有名的大地主家庭,其父亲国长池是当地有名的开明人士。国林之幼年,正值社会混乱,土匪横行,歹徒到处绑架、抢夺钱财,民不聊生。在社会环境的感染和父亲的熏陶下,幼小的国林之就产生了安民报国的思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学时期的国林之面对当时的社会黑暗腐败,深恶痛绝,一面攻读文化知识,一面认真学习马列等进步书籍。1934年,国林之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九 ·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祖国的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广大的爱国学子积极地投身到救国的运动中,他联合进步青年李松宵、国伯刚、李致远等组织发起了“武邑县旅平同学会”,并肩负起会刊《纯泉》的编写工作,这一刊物振奋了全县的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有力地打击和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反动和黑暗。他还积极参加了北平“一二九”、“一二一六”和“南下扩大宣传团”等活动,赢得了广大爱国学子的信赖。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毅然放弃学业,展转回到家乡,把囤里的粮食卖掉,买成枪支,参加了抗日武装,随后被编入八路军129师。1938年12月,国林之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国林之先后在八路军129师担当这个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政治教员、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参加了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和太行抗日根据地和多次反“扫荡”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冀东兴隆县委书记,中共冀东第十七地委秘书长,金的军区十九兵团六十五军一九四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并率团参加了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兰州战役和对宁夏的和平解放,建国后任华北军区六十五军一九四师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军事顾问团政治顾问组组长,中央军委河北省军区副政委,1955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荣获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一级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国林之将军晚年,仍然十分关心国家的经济建设。他一生光明磊落,勤俭节约,艰苦朴素,1992年生病住院后,他始终坚持看书、看报、听报,与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并以一个彻底唯物主义的胸怀嘱告亲人后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开告别会,不留骨灰”。将军虽然已经离去,但是他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学习……

 

 

 

0860金世柏少将简历:

金世柏(1907~200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交通队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1军政治部组织干事,中共南江、宝兴县委书记,大金川独立师副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386旅18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54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5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第18兵团62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西康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0年1月30日在成都逝世。

 

金世柏的故事:

金世柏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他历任红25军73师交通队排长、指导员、红31军政治部组织干事。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曾派出大批干部开展地方工作,金世柏先后被派往南江、宝兴担任县委书记。不久,金川省委派省委宣传部长李中权和金世柏带省委机关和红31军100多人去组建藏民独立师。当时丹巴县有个头人马骏,其父是有名的大头人,与国民党矛盾很深,拉起一支队伍,愿意接受共产党和红军的领导。红四方面军决定将其扩建为独立师,由马骏为师长,李中权为政委,金世柏为副师长。李中权和金世柏见过马骏和马老太爷后,正式成立了藏民独立师,全师鼎盛时有2000多人。藏民独立师成立后,主要担负300公里交通线的警戒任务,维护社会治安,巩固后方安全,为红军筹集粮食物资。

1936年9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北上。马骏流露出不愿意随红军主力北上的意见。为此,张国焘以不可信任为由,向红91师发了一份密电,说红军将要北上,马骏很可能不会跟红军走,他若留在当地又恐今后是个后患,故密令立即将他处决。为了防止意外,信中要求严格保密,不得走漏任何一点风声。同时信中还交代了执行的具体办法: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为名,令李中权和马骏火速赶到丹巴县城红91师师部“开会”,不得有误。李中权接密信后陪同马骏去丹巴,并未参加什么军事会议,实际是来吃一顿饭,由该师徐深吉师长作陪。酒过三巡,以“击杯”为暗号,突然闪出名战士,猛地一把卡住马骏的脖子,活活将他勒死。处死马骏后,张国焘为了防止马骏部下兵变,通知独立师编造假话,利用部队出操、上课、集合站队的机会,向大家讲,说马师长已调甘孜波巴政府工作,身体很好,希大家勿念,并望积极支持红军搞好工作。马老太爷也信以为真,此后依然为部队筹粮,辛勤奔走。张国焘还指示金世柏带警卫班先后两次去马骏老家,向他的妻子表示看望和慰问。

但没过半月,马骏被害的消息传了出来。1000多名藏民分别包围了独立师师部和第2团驻地。紧张的气氛中,李中权等人决定不能硬打,以免将事态闹大。一面派出通司不断喊话,劝藏民赶快撤回,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一面由金世柏带两个警卫班沿着驻房周围坡地转了一圈,佯装反击,向空中乱打了一阵枪,摔了几颗手榴弹,终将围上来的群众吓退。接着,金世柏又率警卫排和1个连火速赶到第2团增援,将四面包围的人群吓跑。这一仗,群众和部队均无伤亡,但张国焘这一拙劣的做法,却给红军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抗日战争,金世柏历任129师386旅771团政治处股长、386旅政治部科长、军分区政委。

1944年,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亲自点将,调金世柏任处于抗日反顽前线的3分区54团任政委。有一次他和团长分别带领部队作战,战斗中他发现团长指挥的阵地打得很激烈,主动率两个连回援,交替掩护,撤出战斗。在一次防守战斗中,金世柏右腿受伤,他坚持将敌人打退,才下阵地。浮山、翼城反击战,金世柏和团长率54团打退敌军多次进攻,歼敌近一个团。1945年抢占闻喜县上庄战斗,金世柏和团长各率一个营突入村内,激战3个小时,歼灭顽军一个师部。攻打吉县时,左腿膝盖受伤,医生决定截肢,金世柏坚决不干。为防止医生做截肢手术,一夜不肯合眼。后医生经十几次手术,金世柏竟然痊愈,但十多块弹片没有取出,左腿比右腿短了几厘米。解放战争,金世柏历任太岳军区供给部政委、华北军区15纵供给部政委、62军后勤部政委。建国后,金世柏担任成都军区后勤部政委。

金世柏少将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61金如柏少将简历:

金如柏(1909~1984)江西省永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政治部收发股股长,中共永丰县委军事部秘书、政治指导员、科长,江西军区独立第3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红2军团第6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2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3旅政治委员,西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云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顾问,炮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夫人郑织文。

 

金如柏的故事:

金如柏是江西省永丰县人,1909年出生于中农家庭。年幼丧父。先在村里读私塾,10岁到表哥办的私塾免费读书,一年后因表哥去世辍学。后由祖父资助读到高小三年级,由母亲借债供他高小毕业。1926年在小学当教员,同年参加农民协会,成为乡农协的负责人,领头抄了当地大土豪的家,分了他的地。大革命失败后回本村,被祖父告发,当地大土豪将金如柏抓获,经他母亲以一百二十元白洋赎回。后在家种田。1930年红4军打下永丰县城,金如柏瞒着家人参加红军未果,同年不顾家人反对,参加红三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政治部收发股股长、中共永丰县委军事部秘书、政治指导员、科长、江西军区独立第三团政治处主任、政委。

1934年初,蒋军主力在解决了福建事变以后开赴江西,企图吃掉在苏区边缘的几个红军独立团。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金如柏奉命率领部队跳出新淦地区,在周围打游击,事后被说成是“右倾机会主义”,撤掉了团政委职务。按照当时的规定,凡是犯了所谓“右倾”错误的,一律不准再做政治工作。任弼时保护了他。任弼时说,金如柏同志在政治上是坚定的,在艰难的情况下,他未丢一人一枪把部队带到了湘赣。于是仍分配他到湘赣军区政治部工作。不久,终被取消做政治工作的资格,时任红军四分校政治部主任的李贞把他留下来当文书,在接踵而来的肃反高潮中因她的保护金如柏才免于一死。

1934年8月,红6军团突围西征。金如柏被分配到一个机枪连帮助工作。突围路上,天天行军打仗,路途艰难。身患痔疮的金如柏有时痛的连路也走不了,可是,他还负责扛一挺马克沁重机枪的枪身,打起仗来还经常留在最后负责掩护,在整个西征路上,他从未掉队。第三次“左”倾路线停止执行后,金如柏被调往红2军团6师政治部任宣传科长。红二方面军成立以后,他被任命为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金如柏右倾逃跑主义,一直到开“七大”时才正式平反。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冬天,金如柏受组织委派,去保德、岢岚等地动员群众,扩大八路军。八路军刚到晋西北,群众不甚了解。他带了二、三个工作人员,冒着高原的严寒,深入群众,宣传我军抗日主张,动员青年参军。他的工作卓有成效,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就从这样两个人口稀少的地区先后动员了近一千名青年参加八路军。他历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358旅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三旅政治委员、西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政治委员。

1951年他在云南任陆军军政委兼滇南工委书记,当时正在修筑从昆明至思茅和个旧至金平的公路,是滇南的两项重要工程,他亲自担任筑路总指挥。因为山高路险,地势险要,开始施工时,工人死亡率较高,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心里十分不安,为了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保证安全施工,他深入施工现场,仔细观察,反复研究防事故措施。解决安全施工,防止疾病问题,探讨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的办法和方案,由于他关心群众疾苦,艰苦深入的工作,不但部队和民工中的疾病和伤亡大大减少,而且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省了人力物力,保证了质量,提前圆满地完成了筑路任务,党的“八大”推选代表时,他在昆明军区任副政委,党组织准备提名他出席“八大”。他考虑昆明军区所属部队都是四兵团的底子,而他是从其他单位调去的,没有什么代表性,辞谢了。

1959年到1962年,金如柏任昆明军区第二政委。文革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1966年底,他被扣上参与所谓“贺龙篡夺军权阴谋”等强加的罪名并被关押。金如柏为人耿直,在囚禁期间因为不肯写假材料,不肯逆来顺受地忍受虐待,常向专案人员和看守人员大声抗争,以致无数次挨打。有一次,因为拒绝写揭发材料,挨了一顿毒打:穿着棉衣棉裤,腿都被打得发青发肿了,床都爬不上去。但他还是不肯屈服。他守住一条:帽子戴大点可以,上纲高一点可以,但决不写假材料。他对专案人员说:“我如果不负责任地乱写,将来你们还得一个一个地落实政策,给组织上找很多麻烦。在延安抢救运动中,这样的教训很多,我经历过。后来都一个一个道过歉的。”被关押期间他以态度最硬出名。

1972年金如柏被解除关押,可是没给做结论,当时有的“好心人”劝他给江青写封信,改变一下自己目前的处境,他面露愠色,十分坚定的回答:“我就是一辈子不解放也不给她写信。”1977年恢复工作,任炮兵政委,后担任11届中央军委委员。

在酝酿出席“十二大”代表和六届人大代表预选对象时,党组织准备提他。他又以调来炮兵不久,没有什么代表性和年大体弱为由,一再表示辞谢并建议从炮兵系统年轻的科技干部或教学人员中选一名代表。金如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去世。

 

 

 

0862金忠藩少将简历:

金忠藩(1917~1989)江西省莲花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16师51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政治教导员,718团政治处主任,719团政治处主任,717团参谋长,南下1支队第1大队参谋长,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支队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6师17团团长,第一野战军2军6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师长,第2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9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

 

金忠藩的故事:

金忠藩是江西莲花人,1917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17师51团连指导员、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20师359旅717团营教导员,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718团政治处主任、719团政治处主任、717团参谋长、南下第一支队第1大队参谋长、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支队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2纵6师17团团长、2军6师副师长。参加了中原突围、运城、宜川、荔北等战役。

以下摘录熊晃少将回忆文章的一部分:

1947年8月,在河北武安县,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渤海教导旅由华东军区交给西北军区,陈毅、王震、滕代远同志专程来参加交接仪式。陈老总在会上说:山东自古出好汉,你们渤海教导旅,是当今天下的山东好汉,从今天起,我把你们交给王震将军,由他率领你们到西北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从此,渤海教导旅改称独立第六旅,和三五九旅同属王震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转战在西北战场上。1949年6月,独立旅改为二军第六师,我被任命政委,1950年,任命金忠藩为师长。共和国成立的时刻,我们又踏上新的征途,自酒泉出发,由星星峡进军新疆。我六师驻在焉耆地区,开始屯垦生产。1954年集体就地转业为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至今已40年了。

 

 

 

0863金绍山少将简历:

金绍山(1915~1957)湖北省大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5师225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连政治指导员,687团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冀鲁豫军区新编第2旅4团副团长,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特务团政治委员,水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司令员,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8军5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西藏军区后方部队司令员,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2日在北京逝世。

 

金绍山的故事:

金绍山是湖北大悟人,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幼年给地主放牛,当过雇工、学徒。1929年参加红军,因年龄小被退回,1930年虚报年龄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任罗山指挥部通信排通信员,1931年任独立团卫生队通信员,因为肃反杀了不少共青团员和党员,金绍山不愿入团,经吴焕先做工作,才加入共青团。他担任红25军75师225团副班长、代理排长、连指导员。1934年在一次战斗中面部被敌人子弹打穿,一直不下火线。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连指导员、687团2营组织干事、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冀鲁豫军区新编2旅4团副团长、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特务团政委、水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司令员,指挥部队粉碎敌人对水东发六次围攻,1946年水东军分区部队上升编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任旅长。1947年采取分路出击、远道奔袭战术,连下二十余城。国民党当局曾悬赏5000大洋要金绍山人头。睢杞战役他率部阻击敌新5军45旅,血战六天六夜。淮海战役他率部阻击李延年兵团八天九夜。后任第二野战军18军53师师长。参加了渡江、西南等战役。1950年在川西剿匪作战中立一等功。战争年代他两次负伤,三等甲级残废。建国后任18军53师师长,1951年指挥修建甘孜机场,再次立一等功。曾到朝鲜战场参观学习。1952年任西藏军区后方部队副司令员,进军事学院学习,患肺结核,1953年转入西南军区第7文化速成中学,1954年毕业时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他考虑到西藏干部少,选择回西藏,军区副政委。

1956年达赖去印度参加释迦牟尼涅盘2500周年后迟迟不归,经周恩来谈话后终于成行,金绍山代表西藏军区和西藏工委行程千里到亚东迎接。

1957年因患急性肝炎病逝,年仅41岁。金绍山逝世后,在北京举行公祭和送葬,由彭德怀主持公祭。

 

 

 

0864金振钟少将简历:

金振钟(1914~)辽宁省海城县人。1937年参加平西国民抗日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平西国民抗日军第3总队副总队长,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2总队副总队长兼第4大队大队长,第6军分区军政学校教务主任,第3军分区教导大队军教主任,独立第4团政治委员、教导大队大队长,晋察冀游击军参谋长,冀晋军区司令部作教科科长,第16军分区1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独立旅副旅长,辽南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辽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50军149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员班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营房部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2年8月18日在北京逝世。

 

金振钟的故事:

金振钟是辽宁省海城县人,1914年出生。1936年参加东北学兵队,担任过区队长。1937年参加平西国民抗日军,担任平西西山游击队副总队长、平西国民抗日军第3总队副总队长。金振钟参加八路军后,历任晋察冀军区5支队2总队副总队长、第6军分区军政学校教务主任、第3军分区教导大队军事教育主任、团参谋长、副团长、团政委、教导大队大队长、冀晋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6军分区团长。解放战争,他历任辽东军区独立旅副旅长、嫩江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政委、司令员、辽南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辽南军区参谋长、辽南独立师参谋长、南满独立师参谋长、东北野战军5纵13师参谋长、辽宁军区参谋长。

1949年,起义的国民党曾泽生60军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金振钟担任50军148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以后,担任50军149师副政委、政委。1950年,金振钟入朝作战,有一次,美军的一群坦克冲到了149师师部,当时担任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的金振钟沉着镇定,毫无惊惧之色,就地指挥机关人员和警卫连继续战斗,敌人的坦克炮筒子都顶穿草棚快顶到头上了,金振钟还不动声色地在电话里调集兵力部署反击敌人。149师的一个团长向金振钟请示:是否可以将团部向稍后地域转移?"那你们就转移到我的后面去,反正我的位置不动!" 金振钟平平静静地说。 在朝鲜金振钟担任过志愿军50军149师政委、师长、148师师长、50军副军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金振钟担任50军副军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高等军事学院学员班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营房部部长。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去世。

 

 

 

0865周涌少将简历:

周涌(1915~2004)江西省永丰县人。1927年参加永丰县总工会学徒工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红6军团电台报务员,红32军电台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电台区队长,教导第1旅电台区队长,山东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兼通信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通信科科长,安东军区参谋处处长,辽东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辽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参谋长、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4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

 

周涌的故事:

以下选自龙振彪少将的回忆文章:

为了迅速抢渡金沙江,二、六军团分两路快速向中旬方向前进。二军团和总部沿公路分几路纵队经富民、楚雄、宾川到达金沙江边。六军团沿山路经盐兴、姚安、盐丰、宾川到达金沙江边。两路部队到金沙江边后,分别由石鼓、巨甸两地渡江。四月二十七日我军顺利地渡过了天险金沙江,三十日越过雪山到达中甸。在这次行军中,我带的电台随十七师走在全军后面,担负掩护全军渡江任务。到达定乡时,彭富九同志离开六军团到二军团去了。张有年同志到六军团电台任队长,周九生(周涌)同志调我台当报务员。渡江后于五月五日,二、六两个军团分两路从中旬出发,共同向甘孜前进。二军团和总部经德莱、巴塘、白玉,这一路比较安全,但人烟稀少,很艰苦;六军团经乡城、稻城、理化、醮化,这一路靠近西康、四川边上走,人口较多,沿路受到藏民群众的欢迎,路上摆上鸡蛋,喇嘛头头手拿佛珠念经,等着军团首长。经过二十多天的行军,六月七日我们电台在理化与四方面军三十二军电台会合,队长闻述尧、报务员黄萍等同志热烈欢迎我们。这时正碰上三十二军电台把收报机真空管烧坏了,闻述尧同志非常着急,我把在云南弄到的一副送给了他们。我们在理化住了几天,继续行军。二、六军团于七月二日先后全部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的领导同志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时红二、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三十二军归二方面军建制。

我们电台与四方面军的一、二台在甘孜会合时,见到了王子纲、尤静轩、周生萍、邓国军等同志,大家畅谈了在长征路上通报的一些细节。这时组织决定我带电台到猪卧三局报到,在宋侃夫局长那里休息了半个多月,三局召开了欢迎会,见到了刘寅、沈毅力等同志。刘光甫同志帮助我把机器检修好,我带这部电台到四军工作。宋局长决定调李福云同志到我台任见习报务员。曾庆良同志带他的电台回到四方面军总部。

七月我军由甘孜的东骨出发,与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开始过草地。周九生同志因拉肚子掉队,骑在牲口上不慎将米袋丢了,真是生命攸关!过草地丢了米袋,一点办法也没有。我向军首长汇报了这个情况后,军长、政委非常着急,下命令到十二师,从每个战士的米袋里撮一点,积起来比周九生同志原来的米还多,这就保证了他安全地过了草地。过草地后进到洮州城,休息了一个礼拜,我和电台全体人员调回六军团。

 

 

 

0866周彬少将简历:

周彬(1912~1999)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5师13团连政治指导员,师直属队特派员,骑兵团政治处主任,独立师特派员,独立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大队队列主任,抗大总校政治部保卫股股长、保卫科科长,抗大第5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江吉军区保卫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保卫部部长,西满军区保卫部部长,齐齐哈尔卫戍司令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49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民航局公安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卫生部政治委员,空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9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

 

周彬的故事:

周彬是江西兴国人,1912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任红3军团5师13团连指导员、师直属队特派员、骑兵团政治处主任、陕北独立师特派员、独立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队指导员、大队队列主任、抗大总校政治部保卫股股长、保卫科科长、抗大5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新四军3师保卫部部长。

1941年7月,日寇集中第15、第17师团和独立旅、南浦旅团,约二万余人,再加上韩德勤等部的三万多伪军,分四路合击盐城新四军军部,周彬按照少奇、陈毅的指示,带领抗大五分校上干队的三个队,到城外西门泰山旁边的河坝上阴击。上干队的学员大都是连营团的干部,具有一定的作战经验。他们的任务是在城外佯打,给敌人造成错觉,把敌人紧紧吸引住,为我军军部转移争取时间。到了上午九点钟,敌人出动飞机和地面火炮,对盐城进行狂轰滥炸。其实,我军军部和华中党政机关早就转移了,敌人炸的是一座空城。到了下午三点多钟,敌人从地上、水上同时进攻。周彬率部撤到城东北一带,放部分日伪军进城。敌人没想到,新四军早在城里埋了地雷,把敌人炸得血肉横飞。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保卫部部长、东北野战军2纵保卫部部长、西满军区保卫部部长、齐齐哈尔卫戍司令员、东北野战军12纵政治部副主任、49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民用航空局公安处处长、空军后勤部卫生部政委、空军后勤部副政委。

周彬少将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67周维少将简历:

周维(1906~1970)江西省南昌市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学校教员、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总队报务主任,红5军团司令部无线电第3分队分队长,红四方面军第2纵队电台分队长,红31军无线电台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无线电台中队长、大队长,129师司令部第3科科长兼通信营营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第3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四支队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7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1军31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训练部通信教授会主任,军事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国防部第5研究院2分院副院长、院长,第5研究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9月16日在北京逝世。

 

周维的故事:

以下选自郭城的回忆文章:

1949年5月5日早上,天下着毛毛细雨,国民党军残部溃退到上方镇。大街上到处都是国民党乱军伤兵,他们随意拿走商店里的物品,任意搜夺过路群众的钱财,稍有反抗便拳脚上身,群众怨声载道;商店纷纷关门,不敢上街。国民党军残部一批走了,又来一批,接二连三的往县城里逃窜。

下午3时左右,突然从山头底村、立模村方向传来了密集的枪声,连续响了20多分钟才静了下来。这时,我才悄悄地走出家门,向大路上张望。正好走过来三个军人,身着草绿色土布军装,脚上绑腿绑得整齐,穿着一双黑色厚底的布鞋,其中,两人持步枪,一人持短枪,身上还背着一顶大斗笠,上面写着“解放全中国”五个大字。对我亲昵地说:“老乡,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你们不用害怕,我们都是阶级兄弟。”我高兴的跑上去握着他们的手说:“欢迎亲人解放军到来”,并立即回家去拿出茶水请他们喝,一路上跑着告诉大家,“上方解放了。”

此时,突然一个年长解放军战士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问“小同志你现在干什么?”我回答说:“在家里闲着。”他又说:“你可以去帮助解放军做点事,我们还要去追击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他让我指引他们去龙游的方向。接着大批的解放军浩浩荡荡来了,一批接着一批,持续走了三天三夜。我站在路边见到师长赵兰田将军、政委周维将军(名字是参军后才知道的)。他们经常停下来向道旁的群众问寒问暖,使人觉得和蔼可亲。在行进的队伍中,大家穿着一色的粗布服装,很难分出哪些是干部,哪些是士兵,欢声笑语亲如兄弟,使我非常敬慕。

5月6日,衢县解放了,衢北区人民政府也成立了。6月初,我和邻居邱景风、熊玫找到了上方镇金肖支队地下联络站负责人曾贤融同志,要求参加解放军,他欣然同意,把我们带到杜泽。在衢北区人民政府开了个介绍信,要我们去天宁寺找十一军政干校第一分校负责人王月敬同志,他看过介绍信后,当场就对我们三人进行了文化考试,并告知我们已被录取为干校学员。中队长张吉秋同志给我们编了小组,安排了住宿。6月10日队部给每个学员发了一套黄色细布的军服,下午,全中队乘上火车到杭州集训,从此,我便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士了。

 

 

 

0868周九银少将简历:

周九银(1908~1979)湖南省湘阴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9师25团排长,第7师经理处粮秣员,第20团军需长,红二方面军第4师12团供给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供给部军械股股长,师供给部军械科科长,晋绥军区后勤部粮袜科科长、军实科科长兼被服厂厂长。解放战争时期,杆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西南生产管理局局长,军需生产部副部长,军需部政治委员,工厂管理部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团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营房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周九银的故事:

周九银是湖南省湘阴县人,1908年出生。家贫,只念过1年私塾,年幼帮人放牛,12岁随父母迁居湖北石首三区开荒种地,13岁当雇工。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任石首三区少先队副队长,参加打土豪分田地。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国民党军对苏区围剿,随组织撤到湖南华容,后去洪湖参加红军,任红3军9师26团通信员、班长、排长。在战斗中辆两次负伤,1932年第3次负伤,眼睛被打坏,带伤任7师经理处粮秣员,1933年任24团供给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120师358旅副官、120师358旅供给部军械股股长、120师供给部军械科科长兼被服厂厂长、晋绥军区后勤部粮秣科科长、军实科科长兼被服厂厂长。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

建国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西南生产管理局局长、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副部长,1960年任该部政委。1965年到1968年任总后勤部工厂管理部政委、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9年去世。

 

 

 

0869周子祯少将简历:

周子祯(1904~1972)浙江省诸暨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从事工会和互济会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军事工业局工务处处长、工厂政治委员,山西牺盟会太原第四区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政治副主任,第1纵队队长,第21团团长,山西新军总指挥部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供给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西安留守处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运输部第二副部长,军需生产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2年4月14日在北京逝世。

 

周子祯的故事:

从1935年2月中旬开始,被围困在中央苏区于都南部的近万名红军部队和地方工作人员,分成9路,陆续出发,分散突围。突围情况如下:

赣南省苏副主席王孚善率“兴龙寻安县革命委员会”工作人员和挺进营400余人,离开禾丰地区,经会昌、安远边界向寻乌方向突围。2月19日,在安远、寻乌交界的分水坳,遭粤军独4师一个团截击,部队被打散。王孚善率50余人突围到广东梅县地区,又遇敌狙击,王孚善下落不明。

中央分局组织部长陈潭秋和谭震林率红24师4个连突围到福建省委驻地长汀四都,后经河田、朱畚、才溪、紫金山,安抵康定,与张鼎丞、邓子恢汇合,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闽西南游击战争。

中央分局委员汪金祥率红24师4个连到寻乌南部和蕉岭、平远、武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李天柱、孙发力则率红24师4个连领先寻乌南部原有的游击区,向东江发展,与古大存取得联系。两支部队从于南经安远、会昌边界,2月25日抵安远、寻乌交界的清溪,遇粤敌独4师堵击,双方激战3天,伤亡惨重,江金祥、李天柱率剩下的二三十人突出重围,到达寻乌南部。

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和石衡中、史犹生率领红24师71团前往湘南,任务是收容野战军红34师失散部队,发展湘南游击区。2月25日,71团在信丰极富地区与粤军展开激战,后又突围到信丰油山,再转湘南。

红军独立3团团长徐洪、政委张凯率领独立3团,任务是到湘赣边和湘鄂赣边传达中央指示,并在该地开展游击战争。独立3团从于小溪出发,2月25日途经桃江时,部队过了一半,被敌人发觉,截为两半。张凯率余部六七百人在杨雅与敌激战后,折回于南,再沿安远、信丰边界向信丰南部突围。3月4日,抵信丰石背,又遇敌堵击,乃折回安远岗头,再次遭粤敌独4师截击。张凯遂与一起突围的陈正人率100多人到达安远、寻乌南部山区,与周建屏、李天柱会合。团长徐洪在突围途中不幸牺牲。活动在广东兴宁的原粤赣军区政治部主任罗屏汉率游击队六七十人,前来安寻地区与张凯会合。5月,李天柱又不幸牺牲。陈正人、周建屏离开寻乌南部,由汕头转赴香港治病并寻找组织。

中央分局委员毛泽覃率1个连的突围部队,任务是到闽赣边与福建省党政机关会合,开展游击战争。他们途经会昌白鹅、小密,到达闽西,与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会合后,及时传达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分局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万永诚不愿接受毛泽覃建议,拒绝分散开展游击战争。毛泽覃只得率队伍返回瑞金安治山区。4月26日,毛泽覃在瑞金黄鳝口的红林山区被敌人包围,英勇牺牲。

少共中央分局书记李才莲率独立7团,任务是到闽赣省博生县北部开展游击战争。2月下旬,他们从瑞金铜山突围时,与敌人展开激战,部队被打散。李才莲率余部转到闽赣边,因未与闽赣省委取得联系,乃折回铜山区,与瑞西特委书记赖昌祚等会合。他们后来被敌人包围。突围时,李才莲壮烈牺牲,赖昌祚等少数人突出重围到了汀瑞边丝茅坪,与钟德胜等会合,继续坚持斗争。

中共赣南省委书记阮啸山、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少共省委书记陈丕显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副主任梁柏台等,率独立6团及省委、省苏机关、中央工农剧社、《红色中华》报社等2000余人,留在于南禾丰、黎村地区坚持游击战争。3月上旬,因敌情变化,部队和机关决定突围到定南、龙南、全南和信丰活动。3月4日,全体突围人员编为3个支队,成一路纵队,从于南上坪出发。部队在畚岭的罗坑、金沙一带与敌遭遇,激战数小时,队伍被敌人冲散。粤军迅速前来增援,包围了畚岭。刘伯坚指挥打散后集中起来的1、3支队,与堵截的敌人激战,遭受重大伤亡。3月7日,刘伯坚指挥部队突围时,在鸭婆坑受伤被俘,军区政治部秘书廖昔昆、独立16团参谋长陆如龙、中央政府办事处交通科科长连得胜、会昌外贸分局乱石采办处营业主任王志楷也一同受伤被俘。3月21日,刘伯坚等5人在大余金莲山被粤军第1军杀害。梁柏台也在突围中不幸受伤被俘,押往大余后下落不明。其余也大部牺牲或被俘,只有少数人突出重围。第2支队在蔡会文、阮啸仙和陈丕显的率领下,3月6日冲破敌牛岭、马岭间的封锁线。阮啸仙不幸在信丰上小埂被流弹击中牺牲。蔡会文、陈丕显率余部抵信丰安息时,与粤军第2师激战,随后,折向定南,转至信丰,于4月上旬上了油山。

各路突围部队陆续离开了南地区后,只剩下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率领的经24师第70团。项英、陈毅、贺昌决定按中央指示,穿过会昌封锁线,向福建长汀地区转移。红70团与中央直属队进行整编,共编人4个大队。贺昌、周建屏、杨英编在第3大队,周建屏任大队长;李翔梧、袁血卒编在第4大队,袁血卒任大队政委,担负掩护任务。项英、陈毅编在另外两个大队。3月9日,贺昌率第3大队先行突围,袁血卒率第4大队随后跟进掩护,渡过濂江(安远河),抵会昌晓龙天门障时,遇北路敌89师狙击,第4大队在掩护战斗中大部牺牲,剩下袁血卒、唐继章、周子桢等人突出重围,转至上海。3月10日晨,贺昌在归庄被敌人包围,誓死不当俘虏,壮烈殉职。杨英也在突围中壮烈牺牲。周建屏率少数人突出重围,到达安远、寻乌南部,与张凯、李天柱、罗屏汉等汇合。

项英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次电报,报告部队突围情况,并收到了中央回电,因中央更换了密码,无法译出。项英命令埋掉电台,烧毁密码,从此与党中央推动联系。项英、陈毅率领剩下的2个大队最后突围。天空漆黑,暴雨倾盆,濂江河水猛涨,无法徒涉,陈毅只好率部折回上坪。项英率部遭敌阻击,又沿濂江河走到安远天心圩,部队被打散,与陈毅失去联系。天亮后,项英率部分人员撤回上坪,才与陈毅会合。这时,陈毅考虑到赣粤边有较长的革命斗争历史,群众基础好,李乐天、杨尚奎又率领一部分武装在赣粤边活动,加上这一带地形好,便于与敌人周旋,自己也熟悉那里的地理民情,与项英商量后,决定改向赣粤边的油山突围。项英、陈毅为缩小目标,减轻部队压力,遂将剩下的100余人分散向赣粤边转移。项英、陈毅也暂离开部队,在曾纪财的带领下,化装成当地老表,从上坪出发,经王母渡过桃江,抵信丰牛颈,找到红军游击队交通站,护送到信康赣县委驻地信丰峙山蛤蟆岭。中共赣粤边特委闻讯后,将项英、陈毅接到油山廖地。项英、陈毅与李乐天、杨尚奎会合。不久,蔡会文、陈丕显也率赣南省突围部队到达油山。

 

 

 

0870周文在少将简历:

周文在(1906~1994)江苏省常熟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人黄埔军校学习。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20军学营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3支队副支队长,新四军挺进纵队第1团营政治教导员、副营长,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军需处处长,新四军第1师1旅供给部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泰县独立团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苏北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十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团兼福建军区干部部部长,福州军区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4月10日在苏州逝世。

 

周文在的故事:

周文在少将是江苏常熟人,1906年出生。上海群治大学肆业。1925年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6年与李强(曾培洪)等创建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并参与常熟的建党工作。

1926 年8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辗转到武汉,在贺龙部国民革命军20军学兵营一连任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南昌起义。同年年底返回常熟,在常熟、上海等地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周文在受党的派遣,在常熟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先后担任抗日游击武装“ 第六梯团”政治处主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独立三支队副支队长,新四军挺进纵队1团3营教导员、副营长、苏北指挥部挺进1纵队军需处处长、新四军1师1旅供给部政委、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部副主任、三专区税务管理局局长、泰兴县独立团政委、泰兴县县委书记,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周文在历任苏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中野战军7纵政治部副主任、苏北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十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文在历任十兵团干部部部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75年7月离职休养(享受正兵团级待遇)。1977年2月至1983年4月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去世。

 

 

 

0871周长庚少将简历:

周长庚(1911~1970)湖北省石首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第4师卫生部部长,第6师卫生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卫生处处长,晋西北军区第2军分区卫生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卫生部部长,晋绥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检查室主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国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军事医学科学院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0年1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周长庚的故事:

周长庚是湖北省石首县人,1911年出生。早年为佣工,1927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30年入团、参加红军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周长庚1930年参加湘鄂西反围剿战斗,多次负伤。1933年被当作“改组派”关押,为关向应救释。周长庚长征沿途多方救护伤病员,升任红2军团4师卫生部部长、6师卫生部部长。到达陕北后,参加中央高级卫生班和延安医学科学院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卫生部长、晋西北军区第2军分区卫生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卫生部副部长。

建国后,周长庚历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副政委、总后勤部卫生部检查室主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国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军事医学科学院政委、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文革期间,周长庚因揭发邱会作,被扣上“贺龙亲信”、“走资派”罪名隔离、批斗,以致身患重病,1969年被强行遣送四川省射洪县3536工厂“监督劳改”,1970年死于心机梗塞。当时3536工厂几百名工人自发赶到百里外医院追悼。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决书记载:1967年至1971年,邱会作在总后勤部私设监狱,刑讯逼供,直接诬陷迫害了干部和群众462人,致使汤平、周长庚、顾子庄、张树森、申茂兴、王述臣、张凌斗、华迪平八人被迫害致死。

 

 

 

0872周长胜少将简历:

周长胜(1913~1987)江西省吉水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2师36团机枪连排长,红1军团第2师5团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副营长、营长,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大队长,第2团团长,115师教导第1旅2团团长,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团长,八路军115师教导第5旅13团团长,教1旅1团团长,鲁中军区第4团团长,第4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警备第1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4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苏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1月4日在杭州逝世。

 

周长胜的故事:

周长胜是江西省吉水县人,1913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他历任红4军12师36团机枪连排长、红1军团2师5团排长,连长。他在5团是一位模范连长,带领连队打过不少胜仗。长征过夹金山前,打菠罗镇,周长胜左腿负了重伤,不能走路。5团领导向2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汇报了周长胜的情况,随2师行动的军团组织部长肖华也在场,肖华当即表示:不能丢下一个有战功的模范连长。他指示由一个排长带领一个班,抬着周长胜过雪山。周长胜躺在担架上进入川西北后,看到环境更加艰苦,天天行军,常有战斗,吃喝都有困难,长时间让战士们抬着,心里很过意不去,几次要求自己下来走,可战士们不答应,非要抬着他。走到离毛儿盖5里远的地方,抬担架的战士病到了好几个,团里几个干部经过商量,准备找个安全的地方把他安置起来。周长胜知道好,情绪很不好,对人说:如果我过不了草地,就自杀。肖华听说后,果断地说:怎么能把周长胜丢掉?在困难的时候,丢掉一个有战功的人,动摇的将是一片军心!他命令2师师部两个骑兵通信员,另带着一匹马,去把周长胜接到师部。周长胜到师部后,肖华把他交给了卫生队长,经过卫生队的治疗,在过草地之前,周长胜能够拄着棍子站起来了。周长胜伤愈后,升任在红5团营长、团参谋长。

抗日战争,他历任115师343旅685团副营长、营长、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大队长、团长、新四军3师7旅20团团长、八路军115师教导5旅13团团长、教导1旅1团团长、鲁中军区4团团长、4师参谋长。解放战争,他历任鲁中军区警1旅旅长、华东野战军8纵24师师长、22师师长、鲁中南纵队参谋长。建国后,他担任32军副军长、空军第4混成旅副旅长、苏南军区副司令员、21军副军长。

1953年,他随21军入朝作战,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周长胜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担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去世。

 

 

 

0873周世忠少将简历:

周世忠(1918~199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218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连政治指导员、副营长、营长,689团副团长,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副团长,旅副参谋长,淮北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73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教导团政治委员,第4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21军62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军事学院高级团战术教授会主任,高等军事学院合同战术教授会主任,福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部主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92年10月9日在北京逝世。

 

周世忠的故事:

周世忠是湖北省黄安人,1918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

1935年,周世忠是红25军223团2营通信班长,红25军西出秦岭,北过渭河,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与马鸿宾部作战。周世忠在战斗中击毙敌团长一名,获得两元银圆的奖励。以后他升任73师218团连指导员。抗日战争,周世忠在115师344旅历任指导员、副营长、营长、副团长;新四军副团长、旅副参谋长。解放战争,周世忠担任华中野战军9纵73团团长、华东野战军2纵教导团政委、4师副师长、21军62师政委。建国后,周世忠担任军参谋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来从事军事教育工作,在军事学院担任高级兵团战术教授会主任,在高等军事学院担任合同战术教授会主任。他离开高等军事学院后,担任福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1969年1月,由于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我国长江、黄河流域连降雨、雪、雾,接着刮起大风,致使中南、华东大部分地区有线电通信中断。周恩来召集气象、铁道、邮电部门负责人开会,做出建设地下电缆网的重大决策。6月周世忠被调到北京,担任通信兵部主任。一个晚上9时,周恩来听取电缆网和微波网建设计划汇报。周世忠和通信兵部政委黄文明参加了汇报。汇报一直持续到午夜,秘书提醒周恩来还没有吃晚饭,大家停止了汇报,周恩来让工作人员给周世忠他们每人一碗阳春面,一边吃,一边汇报。1973年周恩来听取战备通信建设情况汇报,周世忠再次见到周恩来,当汇报到地下电缆网建设人力不足,一些设备的技术性能不过关时,周恩来立刻插话:兵力不足找张才千,300路载波设备上不去找王诤,60路载波设备上不去找钟夫翔。

 

 

 

0874周发田少将简历:

周发田(1911~1998)安徽省金寨县人。1928年参加农民赤卫军,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陕边区政府丹江、仓溪、广元县保卫局长、军事指挥长。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组织部干事、民运科科长,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委员、司令员,东进纵队第3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新7旅第19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弟6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0军29师师长兼四川省内江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5军副军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副军长,1953年回国后,任湖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丹江水库副总指挥、工程局局长,湖北省咸宁地区专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8年2月22日在咸宁逝世。

 

周发田的故事:

最早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在周发田这一页上,既没有文字资料,也没有照片。1992年第二版时,刊登了周发田的履历和未穿军装的照片。

周发田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11年出身于贫农家庭。1928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教导员、营长、川陕边区政府丹江、仓溪、广元县保卫局长、县军事指挥长、团政治处主任、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八路军129师政治部组织部干事、民运科科长、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政委、司令员、东进纵队团政委后兼团长、新7旅19团政委后兼团长、第6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6旅旅长、二野10军29师师长、15军副军长。周发田在担任6旅旅长时,参加了羊山集战斗,他提出“围三阙一”战法,用部队三面包围谢集,在东北方向通往羊山集的道路上留下一个口子,并埋伏下一支部队。攻击谢集的战斗打了3个小时,全歼敌守敌38团。尔后6旅担任主攻羊山集的任务,羊山集是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大村落,在羊山脚下,长三华里,北面靠山,东、南、西三面寨墙外敌挖有丈余宽的壕沟。周发田部署17团由村西面沿羊山实施主要突击,18团由羊山集正面和西南方向实施攻击,16团为第二梯队。战斗打响后,周发田到17团坐镇,当突击队被敌火力压制时,他挺身大叫“机枪!机枪!给我压住他它!”喊声引来一串子弹,打得壕边的石头火花乱迸,警卫员连忙跳起来,抓住周发田就往交通壕里拽,他甩开警卫员,大叫:“你不让老子指挥啦!妨碍指挥老子毙了你!”周发田跃出堑壕,一蹦三跳向前跃进,高喊“敌人顽固,用刺刀捅死他!”战士们听到周发田拼刺刀的命令,杀声震天,冲向敌防线,很快就占领了西大街北半部。全面总攻羊山集开始后,周发田将三个团全部投入战斗,很快占领了敌核心工事,他随部队进入东街,给守敌66师师长宋瑞珂写了封劝降信,派俘虏送到宋瑞珂的指挥部,宋瑞珂不肯降,最终被周发田的6旅活捉。

周发田粗中有细,挺进大别山时,为了部队御冬,他派工作组筹集到棉布和棉花,他带头自制棉衣,他告诉战士:剪裁棉衣比单衣宽一寸,领子用吃饭的磁碗作量具,在棉衣背缝正中留出2公分,用铅笔划一道圈,这样开出的口就会合适你的颈项了。缝荷包要用勾针,线路要正、要密、要匀,锁扣眼要倒线。

1947年冬天,周发田的部队行军到史河,后有追兵,为避免背水一战,周发田是第一个下河,全旅淌过200米宽的冰水河。“哪里是前线,哪里就有周旅长;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周发田。”这是全旅官兵一致称赞的。

1948年5月,周发田的6旅追击回窜南阳之敌,歼敌900人,活捉敌旅长。在淮海战役中,周发田带领6旅一天一夜走了180里,指挥部队打了刘庄阻击战和宋桥阻击战。

1950年12月,周发田率实习团入朝到26军参观学习并了解情况,为入朝作战总结经验。1951年,周发田入朝作战,任志愿军 15军副军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2年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湖北省丹江水库副总指挥、工程局局长后兼党委书记、富水水库指挥。1972年到1976年任湖北省咸宁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0875周吉一少将简历:

周吉一(1918~1989)原名李松立。河南省许昌县人。1937军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沂水县财政科科长兼征收处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教育干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政治教员,山东纵队政治部民运部社会调查科科长,新四军第3师9旅25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教导营政治教导员,第9旅25团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6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1军63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部长,军政治部主任,国防部第5研究院1分院政治部主任、分院副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9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

 

周吉一的故事:

周吉一是河南许昌人,1918年出生,原名李松立。1935年考入河南省立许昌第4中学,接受进步思想,在《许昌日报》、《新民日报》创办副刊,撰写文章,评击时弊。后担任许昌日报》、《新民日报》副刊主编。1937年到西安,经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去延安抗大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到石友三部工作。1939年任山东抗大分校教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民运部社会调查科科长。1940年任新四军4师9旅25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华东野战军2纵6师16团政委、21军63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洪泽湖、朝阳、莱阳、莱芜、苏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负伤两次。

建国后,任21军63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华东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部长。1953年入朝,任志愿军21军干部部部长,参加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回国后,任21军政治部主任。1956年入政治学院学习,1957年起,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研究室副主任、政治部主任、分院副院长。1975年任陕西省七机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兼省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1979年起任国防科委政治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办公厅主任。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1989年去世。

 

 

 

0876周则盛少将简历:

周则盛(1913~1981)湖南省茶陵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红军独立第1师政治部宣传队大队长,红6军团第17师50团连政治指导员,第51团副政治委员,红6军团供给部出纳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供给部政治委员,晋绥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晋绥军区后勤办事处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海舰队后勤部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1年10月3日在上海逝世。

 

周则盛的故事:

周则盛是湖南茶陵人,1913年出身于贫农家庭。1929年任村苏维埃政府土改委员。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红军独立1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大队长、红6军团17师50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51团副政委、红6军团供给部出纳科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供给部政委、晋绥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晋绥军区后勤办事处政委、西北野战军1纵供给部政委。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蟠龙、兰州等战役。

建国后,任1军后勤部政委。1953年入朝,任志愿军1军后勤部政委,参加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回国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海军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海军东海舰队后勤部政委。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1年去世。

 

 

 

0877周庆鸣少将简历:

周庆鸣(1913~1994)河南省确山县人。1937年参与领导本县竹沟镇农民暴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粮秣股科员,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3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新四军第5师13旅37团政治处主任,第38团政治委员,河南挺进团参谋长,鄂豫皖湘赣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安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0师参谋长,西线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1分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营房管理部部长,后勤部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团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4年2月8日在广州逝世。

 

周庆鸣的故事:

周庆鸣是河南确山人,1913年出生。1937年参加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受党组织指示,经过半年准备,在确山县竹沟镇组织武装暴动。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抗大校务部粮秣股科员。1939年任中共竹沟地委委员、军事部长。国民党部队突袭竹沟,在突围中担任青年突击队长,编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3团2营6连,任连指导员。1939年任营教导员,1941年任新四军13旅37团政治部主任政委。1942年率部参加随南阻击战,接着率部首先攻入城内,歼灭守敌两个营。1944年任河南游击兵团副参谋长。1945年任鄂豫皖湘赣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46年先后在军调部武汉第9执行小组、南京中共代表团、新四军军部工作。到东北后,任安东保安旅政治部主任、4纵10师参谋长,参加梅河口、貂皮屯等战斗。后任辽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委、西线政治部副主任、东北军区后勤部一分部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政委、后勤部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参谋长。1956年入后勤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69年任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司令员,负责发展橡胶生产。他在兵团工作6年,橡胶林由214亩发展到370万亩,天然干胶产量增长近一倍。1970年至1972年,任《人民日报》社工作组组长,负责报社日常工作。1975年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去世。着有《竹沟暴动》。

 

 

 

0878周志飞少将简历:

周志飞(1915~1988)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教导师第3团政治指导员,第2团营中心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2师5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连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队长兼教员,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参谋长,第34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5旅参谋长,冀热察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6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参谋长,粤东军区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30日在广州逝世。

 

周志飞的故事:

周志飞是江西永新人,1915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教导师3团连指导员、2团营中心指导员、红1军团2师5团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连长、抗大2分校队长兼教员、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参谋长、34团副团长。解放战争任晋察冀军区5旅参谋长、冀热察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独立6师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师政委,军参谋长、粤东军区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去世。

 

 

 

0879周志刚少将简历:

周志刚(1910~1996)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3军9师27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团副政治委员,师教导队政治委员,第9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陕甘宁边区独立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7团政治委员,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3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5师15旅、13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鲁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鲁中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鲁中南军区政治委员,第4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武汉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6年6月16日在武汉逝世。

 

周志刚的故事:

1939年5月上旬,日寇开始大规模“扫荡”,鄂中局势十分紧张。石旒灵惶恐不安,慌忙在长岗店召开县长联席会议,特邀陶铸、孙耀华、许子威参加,帮助解脱困境。我党发动和领导抗日游击队,积极投入反“扫荡”战斗。应(山)随(县)抗日游击支队配合国民党军84军于随县之望城岗、塔儿湾、磙山一带阻击敌军,毙敌工兵少佐佐木荣一等50余人,缴获部分战马、武器及军用物资。迫使敌军西侵计划落空,退守原据点。在1940年5月的第二次随枣会战中,豫鄂挺进纵队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先后在随县、孝感、安陆、应山、应城、京山等地袭击敌伪据点20余处,并在群众的配合下,毁坏小河溪至夏店,花园至东阳岗,花园至应山,安陆城至巡店等公路100余里,割电线10000余斤。

1940年5月10日,新四军挺进纵队第八团队,由团长王海山、政委周志刚带领,在应山县委书记钱鸽卿带领的游击大队配合下,夜袭马坪镇,毙敌10余名,活捉汉奸3名。5月3日,豫鄂挺进纵队第3团队在随县高城东南,袭击日军1个中队,激战两小时,日军不支,溃退到随县磙山,3团队即收复了凉水沟,此役歼敌10余人。次日晨,日军又纠集一个联队及另一个中队,高放气球指挥炮兵,向3团队和应信总队进行报复性袭击,双方激战于磙山、茶庵、擂鼓墩等地,我军英勇奋战,将敌击溃。接着,日军企图从蒋家岗进攻我驻凉水沟的三团,三团指战员抢占东北横山高地,连续击退日军几次进攻,歼敌40余人,迫使日军退回磙山。5月,国民党江防军九十四军一部自长江沿岸深入我基本区,然后推进到宋应公路的罗店、贾店一带袭扰日军,以牵制其西进。我党发动人民群众对其进行慰问,并组织担架队救护伤员,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的后方医院在医务人员和医药用品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收容该军300多名伤病员,经治疗痊愈后,护送归队。

 

 

 

0880周时源少将简历:

周时源(1914~1974)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1军92师274团营长、团长,红四方面军第11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6支队副参谋长兼3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省乾安县县长,辽西军区保安1旅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南军区西江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抚州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文化速成中学代校长,福建省军区福安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4年6月8日在上海逝世。

 

周时源的故事:

周时源是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连长,1934年任红31军92师274团营长,率部参加青龙观战斗,全营获“夜战常胜军”锦旗。274团团长、11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当时担任274团团长的周时源出于对总司令的热爱,将在川北千佛山阻击战中缴获的红毛骡子送给了朱德。朱德非常喜爱这个象征红军团结友谊的“礼物”。他与红毛骡子朝夕相处,经常亲自给它找食物,用它驮行李、驮病号,有时自己也骑上走一程。后来这件事被张国焘知道了,他指使部下宰杀了红毛骡子。周时源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新四军第6支队副支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省乾安县县长、辽西军区保安1旅团长。建国后,历任江西军区抚州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福安军分区副司令员、副军长。

1964年晋为少将。获一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4年去世。 

 

 

 

0881周纯麟少将简历:

周纯麟(1912~1986)湖北省麻城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部排长、通信队队长,第88师263团营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4纵队6旅16团营长、副团长,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副团长、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73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5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21军6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86年9月2日在上海逝世。夫人邓文秀。

 

周纯麟的故事:

周纯麟是湖北麻城人,1912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周纯麟担任红30军军部排长、通信队队长、88师是红30军的主力,三个团都赫赫有名:268团擅长正面进攻,263团擅长守备,265团擅长夜战。周纯麟先后在265团2营任教导员,周纯麟在天全县的一次战斗中左臂负伤。后调88师263团3营任教导员。周纯麟曾带一个连在倪家营子坚守一个碉堡,全连打剩9个人。倪家营子突围后,一次与敌遭遇,展开肉搏,周纯麟砍倒三个敌兵,自己背部被砍了一刀,旧皮衣被砍破。西路军失败后,周纯麟跟着程世才、李先念进了祁连山。周纯麟因伤担心连累部队,曾要求跟伤员走,李先念没有答应。李先念对他说:“我们在一块相处了很长时间,雪山、草地那么艰苦都过来了,现在难道就不能坚持了吗?我们要想倒如何把这支队伍带好。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时时刻刻要想到,我们现在多带出去一个人,就是为革命多保存一份力量!” 李先念让周纯麟到268团3营任教导员。没有吃的,就三天两头杀马,部队的马越杀越少。有一天,李先念叫人把自己的马送到周纯麟那儿,让杀了给战士吃。周纯麟坚决不肯,把马送了回去。

1937年7月, 周纯麟和西路军几百名幸存者到达星星峡,后在我党举办的乌鲁木齐“新兵营”学习。1938年2月底周纯麟来到喀什盛世才部骑兵48团任连长,开始了骑兵生涯,以后周纯麟成为新四军赫赫有名的骑兵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2纵5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21军62师师长。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周纯麟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他负责华东军区炮兵的组建工作,先后担任华东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

1970年5月底, 许世友、周贯五找周纯麟谈话:根据目前上海警备区的形势,需要一个领导去压台。我们考虑再三,准备让你去。周总理、中央军委考虑到上海地位特殊,任命周纯麟以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这与前几任不同。1971年初,上海市开党代会,驻沪三军应有一人出任市委书记(当时市委配第一书记),因许世友与张春桥、南京军区与上海市矛盾尖锐,王洪文、徐景贤、王秀珍等认为周纯麟来上海时间短,上海警备区支左不力,提出让支左有功的空四军政委王维国出任市委书记。因为历来都是陆军作为代表参加市委工作,张春桥为周纯麟任市委书记做了工作,但他说周纯麟刚来上海不久,可以先试试看,如果不行以后再说。就这样周纯麟当了“试试看书记”。这一届市委,张春桥为第一书记,姚文元为第二书记,王洪文、马天水、周纯麟、徐景贤、王秀珍为书记,7个书记除周纯麟外,其他都是"四人帮"成员和死党。在选另一位常委时,周纯麟提上海警备区政委刘耀宗,张春桥、王洪文不同意,结果选了上海警备区副政委张宜爱为常委,张宜爱当时正在管农业。周总理非常关心周纯麟,在十大工作的筹备会上,他专门提出:“鲁瑞林同志虽然是昆明军区副政委,但他现在是贵州省革委会主任,主要负责地方工作。因此,他应该算作地方代表的名额;周纯麟同志虽然参加地方工作,但他主要负责部队工作,所以,他应该算作军队代表的名额。”

1972年初的中央打招呼会上,张春桥阴阳怪气的说:“周纯麟同志,你从来不对我说真话,我是挂名的警备区第一书记,是盖章画押的政委!”批林批孔运动一开始,张宜爱、李彬山写信给张春桥,反映上海警备区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捂盖子。张春桥批示由王洪文主持市委常委和上海警备区常委开会,帮助警备区领导取得“主动权”。马天水等在会上攻击上海警备区执行没有廖政国的廖政国的路线。会议的第二、三天,张宜爱、李彬山发言,站在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一边指责警备区其他领导,攻击周纯麟,致使周纯麟在会上心脏病发作,昏倒在会场。周纯麟住院后不断被纠缠,体重减了50斤,最后被迫带着氧气瓶到会上检讨。

1976年10月7日,周纯麟、马天水和江苏省、南京军区的负责人丁盛、廖汉生、彭冲、许家屯同机飞往北京,参加中央处理“四人帮”的打招呼会议。13日上午九点,周纯麟乘专机赶回上海掌握部队。下午召开市委常委会、14日下午召开区、县、团以上干部大会传达中央打招呼会议精神,15日下午,周纯麟在文化广场主持召开了万人大会,直接向上海人民传达中央精神,结束了“四人帮”在上海的统治。周纯麟是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去世。着有《血战河西走廊》。

 

 

 

0882周明国少将简历:

周明国(1914~2005)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27师81团营长,团部参谋,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军司令邻第3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教导团参谋,先遣支队独立第3大队政治委员,第11旅31团副团长,第10旅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上干科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15旅参谋长,合江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8军142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东北军区炮副参谋长,华东军区炮参谋长,南京军区炮副司令员,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5年4月7日在合肥逝世。

 

周明国的故事:

周明国是湖北大悟人,1914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27师81团营长、团部参谋、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军司令部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教导团参谋、先遣支队独立3大队政委、11旅31团副团长、10旅参谋长、抗大总校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2纵15旅参谋长,参加中原突围。后任合江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6纵18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参谋长、副师长、48军142师副师长。

建国后,任43军129师师长、东北军区炮兵副参谋长。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副参谋长、志愿军炮兵副参谋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华东军区炮兵参谋长、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83周学义少将简历:

周学义(1912~1964)湖北省黄梅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连长、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长、副营长,18团参谋长,77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副旅长,第二野战军13军37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昆明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军参谋长,副军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13日在北京逝世。

 

周学义的故事:

周学义是湖北省黄梅县人,1912年出生。早年当学徒、长工。1927年参加赤卫队,1929年参加鄂东游击队,1930年随队编入红15军1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副营长,1935年任274团作战参谋,曾带领侦察小组攀崖越谷侦察万源县青龙观阵地,组织50名战士乘夜攻克,致使敌一独立旅被全歼。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长、副营长、18团参谋长、772团团长。在百团大战、浮翼战役、柏村中立有战功。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10旅副旅长。13军37师师长。

建国后,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3年任13军参谋长,1954年任13军副军长,1957年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病逝,年52岁。

 

 

 

0884周建平少将简历:

周建平(1919~)江苏省吴县人。1938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常熟人民抗日自卫大队。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指导员,中队长,新四军6团3营连长,第1纵队1团3营教导员、营长,新四军第1师1旅作战科科长,特务3团参谋长,苏中军区作战科科长,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55团团长、旅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10团参谋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参谋部二部处长,军委防空军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助理,空军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周建平的故事:

周建平是江苏省吴县人,1919年出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常熟人民抗日自卫大队。抗日战争时期,任指导员、中队长、新四军6团3营连长、1纵1团3营教导员、营长、1师1旅作战科长、特务3团参谋长、苏中军区作战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7纵55团团长、旅参谋长、19兵团参谋处长。

建国后,任总参谋部2部处长、军委防空军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助理、空4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周建平1964年晋升少将。

文革中,叶群把为林立果找对象的任务交给江腾蛟,江腾蛟组织了一个由8个人组成的找人小组,组长是空4军的一位师副政委。这个小组受空4军军长周建平、政委王维国指挥。这个小组后来由林立果控制,称为“上海小组”。林彪事件后,周建平被逮捕。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决书载:1971年3月31日,林立果根据《571工程纪要》建立“指挥班子”的计划,在上海召集江腾蛟和空4军政委王维国、空5军政委陈励耘、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周建平秘密开会,指定江腾蛟为南京、上海、杭州“进行三点联系、配合、协同作战”的负责人。

 

 

 

0885周家美少将简历:

周家美(1913~1997)湖北省潜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第4师12团营特派员,第10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营特派员,晋察冀军区宋支队第34大队特派员,骑兵大队政治委员,冀东军区第12军分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教导大队大队长,第12团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第8地区队区队长,第18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第22旅旅长,冀察热辽军区第18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辽西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西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7年8月26日在武汉逝世。

 

周家美的故事:

周家美是湖北潜江人,1913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4师12团营特派员、10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营特派员、晋察冀军区宋支队34大队特派员、骑兵大队政委、冀东军区13军分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教导大队大队长、12团参谋长、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第8地区队区队长。冀东军区成立16军分区时,新建18团,周家美任团长。16军分区进军东北,周家美的18团主攻日军把守的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城楼。攻城开始时,苏军首先向日军开炮,周家美指挥部队树梯爬城,迅即克城。苏军没有料到18团动作这么快,以致多打了一炮。

在锦州,以18团为基础,扩编为64、65、66、67、68、69团,编为22旅和30旅。周家美任22旅旅长。山海关失守后,杨国夫的7师撤离战场休整,梁兴初的1师和黄克诚的3师尚未赶到,国民党军占领绥中后,又向兴城、锦州逼近。上级急令周家美率22旅阻击敌人。周家美指挥65团2营和66团乘火车进至兴城,在白庙子、龙王嘴、王家清一带构筑工事,以不足两个团的兵力抗击敌3个师的进攻,65团2营打得很顽强,坚守阵地两天两夜,歼敌500余人,但本营两个连大部伤亡,营属重机枪排全部牺牲,不得不放弃阵地。周家美在带领65团和66团回撤接近锦西县城时,又遭敌包围,周家美不惜一切代价,指挥部队攻占了西山,掩护64团和炮兵混成旅突围。第二天周家美又指挥部队火烧锦州弹药库,爆破军用飞机场,与敌激战终日,等林彪率自卫军领导机关撤离锦州后,周家美才指挥部队转移。周家美后任冀察热辽军区18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辽西军区参谋长。

建国后,周家美任辽西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86周浣白少将简历:

周浣白(1912~1974)安徽省桐城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政治部秘书、科员,红军总卫生部文书、科员,陕甘支队司令部科员,西方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部秘书、统计科科长、秘书处代处长、第3分校总务处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作战室参谋,军委3局通信总台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3局办公室主任,军委电信总局秘书长,邮电部电信总局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邮电管理局副局长,邮电部办公厅副主任,军委通信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干部部部长,总参谋部通信部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4年10月9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吴文瑜。

 

周浣白的故事: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以后,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虽得以在武汉和重庆出版,但因国民党当局的百般阻挠,发行范围和数量受到很大限制。为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打算在延安建立一座广播电台,以突破国民党当局的新闻封锁。可是,延安既没有发电设备,也没有广播技术人才,关键是没有一部广播发射机。

1939年9月,周恩来因右臂受伤到莫斯科治疗,12月间出院后,他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任弼时,在同共产国际主席季米特洛夫、秘书长哥特瓦尔德的会谈中,提出在延安建立广播电台的问题,共产国际决定,援助一部苏联制造的广播发射机。1940年3月上旬,周恩来、任弼时等启程回国,把广播发射机拆卸成散件,装进木箱,先后乘火车、飞机、汽车,长途跋涉,于3月25日到达延安。为了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主任为周恩来,成员包括负责通讯工作的军委三局局长王诤、新华通讯社社长向仲华等。1940年5月,周恩来前往重庆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广播委员会由朱德领导。1940年7月,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和总政组织部长胡耀邦商定,从抗日军政大学抽调正在学习的红军指挥员、有打窑洞经验的阙明,负责广播电台的土建工程。朱德找王诤和阙明说:“电台是我们党的喉舌,通过电台向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宣传我们党的方针、政策,这项工作很重要,你们要赶快行动,时间不等人啊。”他们则表示:“请总司令放心,一定把我们人民自己的广播电台建立起来。”

为防日本侵略军飞机的袭击,王诤和阙明反复勘察,选定延安以西19公里的王皮湾作为台址。这个小山村只有9户人家、40多口人,延河支流西川从村前蜿蜒而过,河南岸的墩儿山上有一块大岩石,正好打出两孔石窑洞,作为动力间和发射机房,地形隐蔽,十分安全。延安一乡乡长袁德万调集了一批壮劳力,配合阙明带来的工人,开始了土建工程。日夜奋战,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打出两孔石窑洞,几孔土窑洞,盖起了作为播音、发报、办公和住宿的土坯房。在重庆的繁忙工作中,周恩来仍然关注着延安电台的筹建工作,决定把在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曾经在清华大学学习电机工程的傅英豪、唐旦夫妇派往延安,解决技术问题。王皮湾的窑洞打好以后,军委三局决定抽调30多人,成立九分队,承担文字广播和口语广播的任务,队长是傅英豪,政委是周浣白,支部书记是毛动之。发射机的组装,损伤件的修复,补缺器材的制造,都由三局的材料厂和九分队的同志们负责。由于延安汽油奇缺,为了解决动力问题,他们找来一台已经报损的汽车引擎,大修后用皮带连接到发电机上。又找来两个大汽油桶,上下焊接起来,做成烧炭的土造的煤气发生炉,再用管子接到汽车引擎上,他们点燃木炭产生煤气,煤气使引擎旋转,带动发电机发出电力,创造了世界广播史上的一个奇迹。

11月试播前的一天下午,朱德来到王皮湾视察,鼓励电台的同志们狠狠地揭露敌人的阴谋诡计,团结全国人民,一心抗战到底,夺取最后的胜利。

 

 

 

0887郑国少将简历:

郑国(1919~1983)湖南省石门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4师12团营特派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第2后方医院四所政治指导员,军委供给部秘书,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6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教导团政治委员,华东军需学校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34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炮兵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炮兵师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江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12月6日在南昌逝世。

 

郑国的故事:

郑国,1919年生,磨市镇商溪河人。少年随母乞讨流离,定居白洋湖。1935年参加游击队,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湘西游击队副队长。同年8月,游击队编入红军,任红二军四师十二团营特派干事,参加长征。1937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第二后方医院四所政治指导员,技术书记兼组织干事,中央军委供给部队特派员、秘书,新四军第四师供给部财会供给队队长、供给部协理员、被服厂政委,后方留守处政委,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教导团政治委员,华东军需学校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警备区政治部直工部部长,第三野特纵后勤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炮兵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员兼政治部主任,炮兵师政治委员,陆军第三十一军副政委、政委。1969年任江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兼江西省生产建设兵团政委。1979年7月任福州军区政治部正军职顾问。

郑国戎马一生,曾参加过湖南大庸河攻击战,云南宣威围歼战,大渡河狙击战、金沙江河川战,淮北“六一”战和胶东突围战等。荣立三等功一次,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1年2月离职休养。1982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定为副兵团职待遇。1983年在南昌病逝,享年64岁。

 

 

 

0888郑三生少将简历:

郑三生(1916~1990)江西省石城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2师6团营青年干事,第13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副营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3团营长,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4旅10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第2纵队4旅参谋长,第19团65军19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90年1月11日在北京逝世。

 

郑三生的故事:

郑三生是江西省石城人,1916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郑三生在红一方面军历任班长、青年干事。抗日战争他长期在晋察冀军区1分区,从连指导员做到团长。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郑三生率团参加清风店战役,全团立大功。后任65军193师副师长、师长。

1951年他入朝作战,任志愿军65军193师师长、65军参谋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回国后,任65军副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66军军长。1967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天津市成立革命委员会的报告。中央认为天津驻军在三支两军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央是满意的,支左工作中虽然犯有某些错误,但在中央和广大群众的帮助下已经改正。中央同意立即成立天津市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由97人组成,解学恭为主任,肖思明、郑三生、江枫任副主任。同年,郑三生兼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1969年2月,郑三生免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4月在党的九大上,郑三生当选九届候补中央委员。当时有6个军驻在河北,6个军长只有郑三生一人进入中央委员会,毛泽东当时说:“郑三生三生有幸”。九大以后,郑三生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1年5月任河北省委第二书记,他还担任了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郑三生后来调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他在十大、十一大均是候补中央委员,1982年十二大他当选中央委员,年66岁。

郑三生少将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89郑大林少将简历:

郑大林(1908~1968)曾用名郑自其。河南省郑州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西北特区保卫局军事教员,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特务营连长,第9军25师74团副营长、营长,红四方面军总后方医院第3分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营长,第3旅7团团长,渤海军区直属团团长,山东军区警备第六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7师副师长,在北野战军第3纵队9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5步学校校长,军事体育学校校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8年6月在北京逝世。

 

郑大林的故事:

郑大林是河南郑州人,1908年出生,曾用名郑自其。1927年入冯玉祥部当兵,1929年在吉鸿昌部当班长。因受地下党员副连长教育,1930年随部在商城与红军作战时,带领22人投奔红军。郑大林被编入商城特务营1连任排长,后调任皖西北特区保卫局军事教员、商城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商城独立团9连连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4军12师特务营1连连长、红9军12师34团连长、副营长、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3分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西路军供给部军事教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西路军失败后,郑大林遵照组织决定,从甘肃赴延安,途中被捕,押至甘州附近借机脱险,在榆中县被邓宝珊部抓去当兵。1937年回到358旅,入延安抗大学习。

1939年任抗大教育干事、一分校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1营营长、3旅9团团长、渤海军区直属团团长、山东军区警备6旅副旅长,参加了卫家堡战斗和胶东反顽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6纵17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3纵9师师长。参加了攻打长春、保卫四平、三下江南、攻打城子街、德惠、北吉林、团子山、万金山、公主屯、战斗和解放辽阳、鞍山及辽沈、平津、衡宝、海南岛等战役。

建国后,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历任第25步兵学校校长、军事体育学校校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8年去世。

 

 

 

0890郑友生少将简历:

郑友生(1912~1991)湖北省孝感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特务连分队长、中队长,第28团副营长,第11师30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直属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旅卫生部政治委员,新四军第3师8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苏北军区涟东县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特务团团长,第90师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30军90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巡防区政治委员,厦门水警区政治委员,舟山基地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4月25日在上海逝世。

 

郑友生的故事:

郑友生是湖北孝感人,1912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0师特务连分队长、中队长、28团副营长、11师30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直属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旅卫生部政委、新四军3师8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苏北军区涟东县独立团团长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12纵特务团团长、90师副政委、第三野战军30军90师副政委、政委。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谢振华任军长,李干辉任政委,饶守坤任副军长,夏光任参谋长,刘仲华任政治部主任,翟盛任后勤部部长。第34旅改称第88师,吴大林任师长,罗龙生任政治部主任;第35旅改称第89师,余光茂任师长,王直任政委;第36旅改称第90师,朱国华任师长,郑友生任政委,张洪山任参谋长。全军2.4万余人。4月,参加渡江战役,在安徽当涂、芜湖登陆后,参加对国民党军南逃的5个军的追歼战。5月,参加上海战役,解放浦东之奉贤、南汇、川沙,于白龙港歼国民党军第51军8000余人;协同兄弟部队攻克高桥,切断国民党军向东逃路。上海解放后,担任淞沪警备任务。1950年1月16日,第30军军部调归海军,所属第88(1951年撤销)、第90师(1951年撤销,组建空军航空兵第4混成旅,师部及部分部队调归海军)分别调归第26、第27军建制,第89师改编为伞兵第1旅,后为空降兵第1师,1961年改为空降兵第43师。第30军番号撤销。

 

 

 

0891郑本炎少将简历:

郑本炎(1918~1997)湖北省大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第75师特务员、测绘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连政治指导员,团部参谋,副营长,新四军第3师8旅23团营长、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师11团团长,4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秘书处主任,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第1纵队纵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直属纵队纵队长,上干一大队大队长,第22步学校副校长,第4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长沙第1政治学校副校长,广州军区干部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7年7月30日在西安逝世。

 

郑本炎的故事:

郑本炎是湖北大悟人,1918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红15军团75师师部特务员、测绘员、股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连指导员、团部参谋、副营长、新四军3师8旅23团营长、副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反九路围攻、岔河、黄集、蒋家坝、甸湖镇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2纵4师11团团长、4师副师长、秘书处主任、纵队长。参加了保康、辽阳、鞍山、锦州、沈阳、平津等战役和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步兵学校副校长、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致力于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积极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1964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他是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0892郑汉涛少将简历:

郑汉涛(1915~1992)浙江省慈溪县人。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军事工业局工程科科员,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军工部工程科科长、工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军工部工程处处长,华北军区工局副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重工业部工总局副局长兼华北工局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计划司司长、部长助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计划财务司司长兼动员计划司司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秘书长、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顾问。196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2年12月3日在北京逝世。

 

郑汉涛的故事:

1949年太原解放后,郑汉涛任新成立的华北军区兵工局副局长。次年5月,任重工业部兵工办公室副主任。1951年政务院决定成立兵工总局,统一管理全国兵器工业,任命他为重工业部兵工总局副局长兼华北军政委员会兵工局局长。郑汉涛同志尔后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计划司司长、部长助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计划财务司司长兼动员计划司司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秘书长、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顾问。还担任过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科学技术装备委员会副主任、全军装备大检查领导小组组长、海军五型舰艇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军工产品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52年,他随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前往莫斯科,与苏联政府商谈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问题。1956年,参加以李富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苏谈判关于苏联对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援助问题,他作为中国军工专家组组长具体参与了有关航空方面的谈判。1958年,又随以陈云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苏参加了华沙条约国家经济协商会议。在他调任国防工业办公室秘书长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1962年7月7日签署授衔令,授予郑汉涛少将军衔。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研制“两弹一星”的任务。在攻关过程中,为了加强对“两弹一星”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和更好地组织全国大协作,196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任主任)、贺龙、李富春等同志组成的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这是新中国负责领导全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机构,也是“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总指挥。中央专委办公室设在国防工办,由罗瑞卿大将兼任办公室主任,郑汉涛少将兼任副主任。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西部戈壁大沙漠上空升起了壮丽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技术高峰征途中创造的非凡的人间奇迹。中央专委对加速中国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是对加速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郑汉涛同志为此做了大量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付出了许多心血,呈现不少贡献。如在首次全当量氢弹空爆试验前夕,他曾率有关人员赶赴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现场会同基地人员对降落伞和氢弹总装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检查,以确保安全可靠。

郑汉涛同志曾任中国军事工业历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委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委。他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枪械、火炮、坦克、弹药分册,收条目109个,以陆军常规武器为主体,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轻武器、火炮、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各种弹药、火药和炸药,涉及射击学、弹道学、步兵器具、炮兵器材、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的部件与器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由军事科学出版社作为内部本于1987年6月出版。郑汉涛少将于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91年荣获中国兵器工业特殊荣誉奖,

 

 

 

0893郑旭煜少将简历:

郑旭煜(1914~2002)江西省瑞金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10师30团通信员,第2师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军团供给部政治指导员,第1师3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团营政治教导员,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事,第1团总支书记,2区队政治处主任,河北易县保满支队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3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旅政治部主任,第2纵队随营学校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步学校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纠察总队政治委员,公安第2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

 

郑旭煜的故事:

郑旭煜是江西瑞金人,1914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红1军团10师30团通讯员、红2师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红1军团供给部指导员、红1师3团特派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团营教导员、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事、1团总支书记、2区队政治处主任、保满支队副政委、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3团团政委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狼牙山战斗”和沧州、正太、保北、易县等战斗百余次。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晋察冀野战军4旅政治部主任、2纵随营学校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绥远、徐水、清风店、跑马泉、平地泉、石家庄、张家口、宣化、阳泉、大同、集宁、杨柳青和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北京市纠察总队政委、公安2师政委、军副政委、河北省军区副政委兼河北省国防工办主任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去世。

 

0894郑国仲少将简历:

郑国仲(1913~199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第3团排长,红4军第10师30团连长,师政治部交通队队长,红4军第10师28团营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营长、副团长、团长,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纵队第3支队支队长,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9旅旅长、纵队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11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海军训练基地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1月11日在北京逝世。

 

 

 

郑国仲的故事:

郑国仲是湖北黄安人,1913年出生。郑国仲在红四方面军资历很深,他1929年参军,在红1军任过排长。红四方面军宿将之中,能在红1军里当过干部的不多。

1940年,郑国仲是129师385旅769团的团长,他手下有三个营长,一营长李德生(1955年授少将衔,1988年授上将衔),二营长张天恕(后授少将衔),三营长马忠全(后授少将衔)。郑国仲在团和十四团狮脑山战斗中,经过七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全面胜利立了首功。当时,八路军总部曾连续4天发布《捷报》,向全国介绍狮脑山战况。总部首长和129师首长对狮脑山战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彭德怀副总怀念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总结中,表扬“守卫狮脑山的部队英勇顽强。”129师李达参谋长赞扬说:“守卫狮脑山的部队发扬勇敢战斗的作风,凭险阻击,顽强战斗,他们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给敌以重大杀伤......有力地保障了左翼部队的行动,这个战斗不仅说明我军攻如猛虎,而且守如泰山,大杀了赫赫皇军的威风”。

在白晋战役中,769团负责攻打南关。这一仗不能强攻,只能智取。郑国仲定计,组织突击队,从秦五坡和极子山下两个碉堡之间悄悄摸进去,潜伏到镇内,然后腹地开花。这场战斗除少数日军从秘密地道逃窜外,400名日伪军绝大部分被歼灭。

1946年,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出击陇海,郑国仲由3纵9旅旅长升任纵队副司令员,1947年,3纵作为刘邓大军的左路军挺进大别山,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发起张家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88师师部和62旅5300人,这是3纵第一次消灭国民党军一个正规旅以上的兵力。

1949年,11军进军四川,在此期间,11军抽调3000名战士,支援18军进军西藏。1950年7月,11军取消番号,军部和直属队调山东,组建海军青岛基地。11军军长曾绍山、政委鲍先志没有去海军,他们在1951年受命重组11军,但新11军存在的时间也不长,1952年又取消番号,军部和直属队调杭州组建空5军。

1951年,11军有三位主要领导率领军部和直属队去了青岛,他们是副军长郑国仲,军参谋长杨国宇、军政治部副主任胥治中。郑国仲担任青岛基地副司令员,杨国宇担任青岛基地参谋长,胥治中担任基地政治部副主任。海军青岛基地当时管辖威海卫巡防区、长山列岛巡防区和烟台巡防区,它是北海舰队的基础。郑国仲1958年毕业于海军军事学院。后历任海军训练基地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

 

 

 

0895郑贵卿少将简历:

郑贵卿(1911~2002)湖南省平江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政卫连排长,闽赣军区独立第12团连长,闽西南游击队队长,游击第3支队3大队大队长,第3支队副支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3团营长,第1支队1团营长,盐城保安团团长,盐阜军区建阳总队参谋长,新四军第3师8旅22团副团长,第3师特务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齐齐哈尔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5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9军147师副师长、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师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9月29日在长沙逝世。

 

郑贵卿的故事:

郑贵卿是湖南平江人,1911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政卫连排长、闽赣军区独立12团连长、闽西南游击队队长、游击第3支队3大队大队长、第3支队副支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3团营长、第一支队1团营长。1941年皖南事变突围后,任盐城保安团团长、建阳总队参谋长、新四军3师8旅22团副团长、3师特务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齐齐哈尔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独立5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9军147师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建国后,任中南公安部队师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896郑效峰少将简历:

郑效峰(1916~1993)原名郑德风。湖南省耒阳县人。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0师政治部青年科干事,军委后方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1局政治指导员,3局通信大队政治教导员,延安军政学院2队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20旅58团政治委员,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独立第1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公安第九师政治委员,公安部队干部部部长,广东军区干部部部长,公安军内卫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11月1日在广州逝世。

 

郑效峰的故事:

郑效峰是湖南耒阳人,1916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原名郑德风。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随朱德上井冈山,任红4军10师28团司号员,1931年任10师政治部青年干事。郑效峰当时是活跃分子,海军舞跳得最好。郑效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在长征中负伤,罗瑞卿坚持要部队抬着郑效峰行动,才没留在当地养伤。郑效峰到陕北后,任军委后方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1局指导员、3局通讯大队教导员。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延安军政学院2队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保卫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7纵20旅58团政委、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独立1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9师政委、公安部队干部部部长、广东军区干部部部长、公安军内卫学校校长。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工程兵学院副院长。1968年到1975年任湖南省军区政委,1975年到1981年任山西省军区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去世。

 

 

 

0897宗凤洲少将简历:

宗凤洲(1912~)河北省藁城县人。1938年在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1939年改编为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129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团长,新编第10旅29团团长,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6旅副旅长,17旅副旅长,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7旅副旅长,西南军政大学第3分校总队长兼12军随营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第3团留守处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军长,上海警备区参谋长,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上海警备区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宗凤洲的故事:

宗凤洲是河北□城人,1912年出生。

宗凤洲1938年在□城组织抗日游击队,任大队长。次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129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团长、新编10旅29团团长、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分区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16旅副旅长、17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副师长、西南军政大学三分校总队长。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12军35师副师长、3兵团留守处主任。参加了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回国后,历任3兵团留守处主任、12军炮兵副军长、上海警备区参谋长,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0898官宗礼少将简历:

官宗礼(1911~1970)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10师28团排长。连长、副营长,红4军卫生部总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供给处处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供给科副科长,山东纵队第3旅供给处处长,清河军区供给部部长,渤海军区后勤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九兵团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4分部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副参谋长、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9月21日在南京逝世。

 

官宗礼的故事:

官宗礼1911年出生在河南新县一户贫苦农民家中。“黄麻起义”爆发和柴山保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官宗礼受到革命潮流的影响,接受了革命思想。1928年底参加农民自卫军,翌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班长、班长、红四方面军10师28团排长、连长。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商潢、潢光、苏家埠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

1932年9月,官宗礼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途中经历湖北枣阳、陕西漫川关战斗,参加了反四川军阀田颂尧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路围攻”和毛浴镇、通江战斗。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进行整顿扩编,官宗礼任10师28团2营副营长。10月方面军组织宣达战役,官宗礼所在的28团与29团一个营由左路进攻敌人。战斗发起后,28团迅速攻克镇龙关,歼敌一个营,并歼反动民团300余人。长征途中,官宗礼任红4军卫生部总务科长、12师参谋处管理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官宗礼任129师385旅770团供给处处长。先后参加了阳明堡夜袭战、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等。1941年初,调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供给处副处长。其后,受党中央指派挺进敌后到达山东,担任山东纵队3旅供给处处长、清河军区供给部部长、渤海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后勤部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宗礼调任九兵团后勤部部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四分部政治委员。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参谋长、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病逝,终年59岁。

 

 

 

0899官俊亭少将简历:

官俊亭(1917~2003)安徽省颖上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29团排长,第12师36团副连长、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第1分校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13团营长,胶东军区第5旅15团副团长、代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第5师18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参谋长,烟台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胶东军区新六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32军94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军长,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3年1月11日在南京逝世。

 

官俊亭的故事:

官俊亭是安徽省颍上县人,1917年出生。官俊亭14岁参加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离开根据地西进过秦岭。官俊亭脚上因中了敌人的毒气,烂了一个大洞,走起路来十分困难。官俊亭的班长十分关心他,行军时总是围着他前后转,生怕他掉队。只要官俊亭脚步稍稍有点迟缓,就立即伸出手来扶他。红军当时进入人迹稀少的地区,粮食经常不够吃,官俊亭又得了疟疾,宿营的时候,班长满山遍野给官俊亭找到了红薯,烧好了给官俊亭吃。官俊亭的打摆子好了,身体却跨了,昏到在行军路上,班长要背他,好强的官俊亭坚决不肯。班长只好让他拉着骡子的尾巴走,这样比较省劲。就这样,官俊亭拉着骡子的尾巴过了秦岭。官俊亭从红小鬼成长为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1950年,师长官俊亭率27军94师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回国后,官俊亭历任20军58师师长、20军副军长、军长。

有资料说官俊亭曾在12军任职。文革始,12军军长李德生主政安徽。九大后李德生调中央工作,仍兼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1975年,李德生不再兼任安徽省的领导职务,由12军政委宋佩璋接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文革结束后,宋佩璋表现欠佳,在当时被称为“捂派”。1977年6月,华国锋、叶剑英和政治局其他领导人听取了宋佩璋、李任之、王文模、余光茂和官俊亭的汇报,中央决定将宋佩璋调离安徽。当时李任之是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革委会副主任,王文模是安徽省军区第二政委,少将衔,余光茂是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少将衔,而官俊亭则是代表12军参加这次会议的。1978年到1982年,官俊亭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1978年6月,官俊亭出任浙江省委书记,当时省委第一书记是铁瑛。官俊亭后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00孟庆山少将简历:

孟庆山(1906~1969)河北省蠡县人。1925年人冯玉祥部,任排长、连长、副营长,国民革命第26路军副营长。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3军8师24团副团长,中央军委教导第4团团长,红3军团干部队队长,红15军团75师224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游击军司令员,冀中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中共冀中区党委武装动员部部长,冀中军区武装部部长,河北军区石家庄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9年2月17日在石家庄逝世。

 

孟庆山的故事:

孟庆山1906年出生在河北蠡县一贫农家庭里,12岁时就给地主家干杂活,18岁的孟庆山为了生活,只身背着铺盖卷,离开家乡,到天津的一家纱厂当工人。因不堪忍受工头欺压,将工头打伤,逃离纱厂。1925年到西北军第26军当兵,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1931年参加了宁都暴动。孟庆山参加红军后,任红1军团3军8师24团副团长、中央军委教导第4团团长。长征结束后,到红15军团75师224团任参谋长。他在红军作战六次负伤,成为具有丰富经验的军事干部。七七事变时他正在延安抗大学习,受党中央派遣回家乡开展敌后抗日工作。从延安出发前,毛主席接见了孟庆山等人。毛主席告诉他们,现在全面抗战已经开始。

中央派你们到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这就是要你们把学校学的东西到实践中运用,这项任务是很艰巨的。毛主席对孟庆山说:“庆山同志,你是河北人,派你回河北省有什么意见?”孟庆山回答:“我保证用实际行动回答中央对我的期望和信任”。毛主席说:“要学会依靠群众,灵活掌握中央的政策,共产党是松柏,也是杨柳,要冬夏常青……。”

1937年9月,孟庆山到达保定地区,10月初,平汉线省委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合并组建了保属省委。孟庆山任军委主席。孟庆山在高阳、蠡县、安新、任丘、清苑等县,举办游击战争训练班,培训武装斗争骨干。这些骨干学习后,即奔赴各地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孟庆山了解到奉军团长马本斋的情况后,立即与马本斋联系,整编整训了马本斋的部队──回民支队,使之成为我党领导的武装。孟庆山配合吕正操的人民自卫军打开了高阳,吕正操带人民自卫军主力去路西整训,孟庆山任留守司令和游击司令。在此期间,地方党组织大力发展了武装力量,将游击司令部改为河北游击军司令部,孟庆山任司令员。成立八路军第三纵队时,孟庆山任纵队副司令员兼10支队和4分区司令员。孟庆山在冀中知名度很高,日军对孟庆山恨之入骨,曾发出通缉以二十万大洋收买孟庆山的人头。

1955年,在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为身经百战的将帅授衔时,点到了孟庆山,当毛主席把金灿灿的少将军衔授予他,笑着问他:“你就是冀中的孟庆山吧?”孟庆山激动的说:“就是我!主席,这么多年了,您还记得我?”毛主席笑了,用力握着他的手:“你有10万大军,怎么会不记得呦”。毛主席对孟庆山在冀中的功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孟庆山获二级八一勋章、─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时任河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孟庆山因病逝世,终年63岁。

 

 

 

0901相炜少将简历:

相炜孟庆山(1917~1993)辽宁省营口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山东省博兴县委军事部部长,中共广饶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治委员,中共博兴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大队长,清河军区独立师政治委员,中共清河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中共清东地委副书记,渤海军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中共天津工作委员会书记,回民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19旅政治部主任、警卫团政治委员,第6纵队17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3军128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长沙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3年9月2日在北京逝世。

 

相炜的故事:

相炜是辽宁省营口县人,1917年出生。1937年加入中共,同年任中共博兴县委军事部部长,参与组织抗日游击队。后任广饶县委书记、博兴县委书记、清河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清东地委副书记、渤海军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中共天津工委书记、回民支队政委。解放战争,相炜到东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7师19旅政治部主任、警卫团政委、6纵17师政治部主任、四野43军128师副政委。

建国后,相炜担任师政委、长沙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文革期间,黄永胜和刘兴元制造了诬陷、迫害广州军区领导干部的冤案。1967年5月,黄永胜从北京回到广州,和军区政委刘兴元等开碰头会,黄永胜提出:“明天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常委班子调动问题。决定不要郭成柱(少将,广州军区副政委)、陶汉章(少将,广州军区参谋长)、相炜参加。撤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文年生(中将)副书记之职,只在常委中留一职务。”会上,任思忠提议:“对相炜、江民风(少将,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历史要审查,要成立专案小组,由军区负责人挂帅,由××、×副参谋长和我组成。”黄永胜对此表示赞同。以此为起点,黄永胜制造了文年生、相炜、江民风、陶汉章冤案,并在军区所属单位揭批相炜、江民风、陶汉章式的人物。

文革后,相炜担任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0902胡炜少将简历:

胡炜(1920~)原名胡守德,河南省新蔡县人。1937年参加豫南桐柏山区抗日游击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8团政治处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第5支队8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第10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2师5旅14团政治委员,中共甘泉县委书记兼县支队司令员、政治委员,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21军6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政治委员,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胡炜的故事:

胡炜是河南省新蔡人,1920年出生,原名胡守德。在开封上中学时,参加声援“一二九”运动游行与卧轨情愿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经中共开封党组织介绍,1937年参加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1938年入党,毕业于陕北公学。抗战期间,任新四军4支队8团政治处干事、6连连指导员、5支队8团政治处组织股长、营教导员、政治处主任、10团政治处主任、2师5旅14团政委、4旅10团政委。1943年任甘泉县委书记兼县支队司令员、政委,县支队发展到1500余人,建立了40多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东野战军2纵4旅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朝阳集、泗县、两淮、宿北、孟良崮、南麻、临朐、胶河、苏北盖林及淮海战役。

胡炜1949年任三野21军61师师长时,年仅29岁,是三野最年轻的师长。红军时期20多岁当师长不算稀罕,解放战争我军的师长大多在34、5岁,不满30岁的师长则是凤毛麟角。他率部作为突击师,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5月解放杭州,7月参加宁象战役,歼灭敌军一个团。8月,7兵团命令61师归22军指挥,担负从南侧攻击舟山群岛。10月,胡炜指挥61师进展六横、佛渡、虾峙一线岛屿。10月13日,胡炜组织营以上干部对桃花岛进行隔海侦察,发现桃花岛敌防御体系尚未形成,确定了“抓紧战机,乘敌立足未稳之际,迅速攻击桃花岛”的作战方针。10月18日,61师四个营利用夜暗秘密渡海,攻克桃花岛守敌1300人被全歼。7兵团给61师的电报说:“桃花岛战斗是抓紧战机,大胆突击,以迅速果断的动作,实行穿插,获得胜利的典范。”

11月3日,胡炜指挥攻击登步岛。该岛守敌为221师师部、661团全部和662团两个营。第一梯队登陆后,突起逆风,潮水疾退,第一梯队未能及时投入战斗,第一梯队七个半连发起攻击,控制全岛四分之三,与敌对峙。此时敌224团、200团、201团、199团和一个警卫营先后来援,敌我兵力悬殊,登岛部队顽强抗击,损失较大。11月4日晚,胡炜率11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到达登步岛,与敌血战。61师两个团与敌6个团打了两天两夜,最终胡炜指挥部队安全撤回。登步岛战斗,虽然未能实现歼敌占岛的预定计划,61师伤亡千余人,但国民党军伤亡四千余人,敌军三个团长被我军击伤,在敌众我寡、背水作战的极其困难情况下,实施了海岛上的撤出战斗,还运回数百名俘虏,胡炜和61师名声大震。1950年5月,国民党军放弃登步岛,胡炜率61师上岛。建国后,1950年胡炜率部进驻温岭县。

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1军参谋长,参加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1959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1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毕业后,历任21军副军长、21军政委、21军长。文革中1969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21军军长,兼任陕西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当选9、10届候补中委,1974年12月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

1971年毛主席南巡时,曾提起胡炜。毛主席说:我就不相信,你黄永胜能指挥解放军?郑维山能指挥解放军?华北8个军,就有5个军反对他们。9月3日,毛主席在杭州找南萍、熊应堂、陈励耘谈话,毛主席说:他们先整了24军,又整了21军、69军,最后整了38军,有的采取组织调整的办法。21军调到陕西时,胡炜就讲这下可好了,脱离了他们的指挥,都高兴离开北京军区。文革后胡炜受批判,虽未公开点名,但称他为“曾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担任陕西省委重要领导职务,把持了很大权力,后来又调到中央军委工作的个别人”,认为他“积极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干了大量的坏事”。

1988年胡炜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0903胡大荣少将简历:

胡大荣(1914~2004)湖北省黄梅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信队队长,红军大学步学校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参谋、副营长、营长,115师军政干校校长,后方司令部司令员,东进支队参谋长,教导第5旅13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1团团长,鲁南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9旅旅长,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师长,第三野战军35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浙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工程兵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7月12日在南京逝世。

 

胡大荣的故事:

华东军区海军(简称华东海军)是新中国第一支人民海军部队,是海军东海舰队的前身。

1949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要建立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并任命张爱萍为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海军筹建工作。4月23日,南京解放时,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成立。它以第三野战军所属部分部队为基础(苏北海防纵队,刘公岛起义时的海军教导队等为种子),贯彻团结改造国民党原海军人员并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的建设方针,利用国民党起义投诚缴获的舰艇,以及征用、购置的舰船组成,随着舰船的修复又增加步兵第30军(6252人)和第35军(5398人)扩充华东海军领导机关和部队。

一年后,即1950年4月,华东海军就拥有第四、五、六、七四个舰队,百余艘舰艇,人员共2万左右。

第四舰队1950年4月在上海组成,是海军舟山基地的前身,10月28日进驻舟山,当时有战大四舰登大四舰,以及炮艇舟大等舰船38艘1300余人,司令员高志荣,政治委员张克辛。

第五舰队系东海舰队第五支队的前身,由“井冈山”型山字号登陆舰6艘和“黄河型”河字号登陆舰6艘及部分登陆艇组成。初建时称华东海军第1纵队江防舰队,胡大荣任司令员,谢立全任政治委员,组建后驻上海虬江码头。

第六舰队系东海舰队第六支队前身,由“广州”、“沈阳”、“长沙”、“西安”、“武昌”和“济南”舰组成,是原华东海军的第一、第二护卫舰大队,饶子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建后驻上海高昌庙大来码头,后进驻舟山塔山。

第七舰队由“南昌”、“延安”、“瑞金”、“盐城”、“邯郸”、“兴国”共6艘护卫舰和炮舰组成,在南京成立后驻上海吴淞张华滨,司令员饶守坤,政治委员张雄,第二年进驻舟山,与原第四舰队合编为舟山基地兼第七舰队。

华东海军机关先在江阴,后到上海接收舰艇,后又随军区机关迁南京,在原国民党交通部大楼办公。

当时华东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即将解放的华东海疆,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贯彻边建设边战斗的方针,并担负着护渔、护航和协同陆军解放沿海岛屿等任务,在战斗中发展成长。

华东海军成立后,1949年12月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中南军区海军)成立。1950年1月中央军委任命肖劲光为海军司令员,同年4月海军机关成立,9月又成立了青岛基地。1955年10月,华东海军正式更名为东海舰队,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制领导,战区作战仍由华东军区实施双重领导。华东海军初建两年后,张爱萍同志调任浙江军区司令员兼第七兵团司令,1952年10月任华东军区参谋长,袁也烈接任司令员,后陶勇同志任司令员,袁也烈改任政委。

 

 

 

0904胡云生少将简历:

胡云生(1908~1980)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1师33团宣传员,第10师师部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司令部1科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员、3科科长,苏鲁支队参谋长,教导第2旅5团团长,湖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副参谋长,第1纵队1师2团政治委员,第7纵队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12月1日在沈阳逝世。夫人于淑梅。

 

胡云生的故事:

夏季攻势後的一天,一个不到20岁的清秀的女兵,背著个薄薄的背包,提只装著脸盆牙杯的网兜,汗津津走进28团团部。在众多男子汉注目礼中,姑娘敬个礼,掏出介绍信。政委张继璜已经明白了几分。看到介绍信上“于淑海”三个字,赶紧伸出手去:欢迎!欢迎!然後跑去前院,照团长胡云生胸前就是一拳:快走,看是谁来了!

谁也不认识谁。胡云生已经做了一夜新郎梦:昨天下午师里来个电话,说纵队卫生部有个叫“于淑海”的护理员,今天来和他结婚。而新娘子于淑海,从纵队动身时,说是让她去10师。坐马车到了10师,又让她去28团。也没说去干甚麽,她也没问。那是不用问的。去哪儿干甚麽,都是革命工作,此刻,当她看到胡团长望著她的那种激动、兴奋的目光,姑娘家的本能使她预感到已经发生了甚麽。她感到突然,有些惶惑,可很快就坦然了:周围女伴,一个个不都是这样子吗?

去年,张继璜和王敏芝夫妇去浙江嘉兴看望这对老战友,于淑海还说:哼,就这麽地把我分配给他了。当年的团长“哈哈”大笑:这叫“千里姻绿战争牵”。副团长、副政委、参谋长、主任不请自来。炖上几只老母鸡,拎来几只“酒葫芦”,三张拼在一起的高低不齐的方桌上,10多只粗瓷大碗举起来,10多张粗喉咙大嗓子,齐声祝福“革命夫妻,革命到底。”

副团长和警卫员把行李搬出去,就是“洞房花烛夜”。张继璜老人给这种战地婚姻总结八个字:“兵临城下,速战速决。”

 

 

 

0905胡友之少将简历:

胡友之(1914~1998)河北省安国县人。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保安司令部政治部干事、股长、科长,警备第3旅兼三边军分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陇东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警1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4军10师政治部主任,第2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处长,总政治部组织部处长、副部长,后勤学院政治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8年9月8日在北京逝世。

 

胡友之的故事:

胡友之是河北安国人,1914年出生。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入团,任共青团河北省委军事部书记。1933年因叛徒出卖,在北平被捕,关押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第二次国共合作后,经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营救出狱,到延安工作, 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政治部干事,1936年入党。胡友之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旅政治部股长、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宣传部副部长、陇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师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兵团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宜川、扶□、兰州等战役。胡友之是一位知识型的老将军,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建国初期参与了我军许多重要政治工作文件的起草工作。五十年代中期,胡友之由总政治部组织部处长升任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1964年大比武结束后,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中将、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胡友之少将、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姜思毅、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唐平铸到广州军区379团蹲点。379团是红军团,出了4个元帅,林彪曾在该团“红二连”当连长。不久叶群也到379团蹲点,她早上坐吉普车去连队,晚上回团部,中午散步,胡友之陪着叶群散步,问叶群什么时候结束蹲点,叶群答非所问。不久,林彪在广州接见了刘志坚、胡友之等,林彪说:叶群同志汇报过了,你们这次在379团的1连、4连、7连和团直蹲点,发现了许多重要问题,很值得重视。这些问题在11月全军组织工作会议上已经有反映了,我已经嗅到一点味道。林彪极不满意地说:四个第一不落实的问题,不仅是几个连队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林彪又指责说:现在部队出现了一些偏差,军事训练有的搞得过于突出,时间也占的多了一些,冲击了政治。这样下去,必然会把政治工作冲击跨,把其他一切东西冲跨。林彪强调:军事训练、生产等如果和政治思想工作发生了矛盾,要给政治思想工作让路。今后两、三年都不要搞全军性的比武,军区、军、师大规模的比武也都不搞。林彪最后要刘志坚把他讲的内容整理出来,一份给黄永胜,一份给罗总长,一份由刘志坚拿着找5个军区级的领导,给他们看看。这就是后来说的“南”炮“北”射。文革期间,由于胡友之坚持原则,坚决抵制林彪和四人帮,被开除党籍和军籍,关押数年。胡友之待人友善,他家的保姆,被他培养成函授大学生。胡友之的人生观是:“讲奉献、不索取”,他的处事准则是“讲党性、不伸手”。

1983年胡友之以兵团职离休后,以身作则,严于律己,10多年来没有向组织伸过手,更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即使是应该享受的待遇有时他也不要。按规定,他每年都有外出疗养的机会,可他一次也没有外出疗养过。他说:我在家生活得很好,还疗养个啥?给国家省些钱来搞建设吧。胡友之临终前,嘱咐儿子:我死后,你们不要惊动组织,不要搞送别仪式,更不要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党给我的够多啦。

1998年9月11日,胡友之在八宝山火化,为他送行的只有他的子女和后勤学院政治部的几位领导。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06胡正平少将简历:

胡正平(1915~1994)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军部排长,第10师师部通信连指导员,第30团副营长,第12师36团营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1总队总队副,游击第4支队队长,第32团团长,冀鲁豫军区独立团政治委员,湖西军分区9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湖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旅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独立2旅旅长,第8纵队22旅旅长,第18团61军178师师长,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北军区参谋长,第2步兵学校校长,重庆步兵学校校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宁夏省军区副司令员,长庆油田三分部指挥。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8月26日在西安逝世。

 

胡正平的故事:

胡正平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四方面军历任排长、指导员、副营长、营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胡正平做为红军干部,被派到山西青年抗战决死第三纵队,担任7总队的总队副。1938年6月,由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4分校部分学员、纵队模范队和翼城扩招战士200人组成游击第4支队,胡正平任支队长。1938年11月,山西牺盟总会将翼城、曲沃、浮山、绛县、沁水、阳城6县的人民武装自卫大队合编为政卫4支队,胡正平任支队长,部队有1200人。1939年7月,政卫4支队在青城与日军遭遇,部队边打边退,与日军整整纠缠一天。日军离去后,为部队的去向,支队领导意见不统一,胡正平说: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应当向东走,上太行山去找八路军。胡正平的意见占了上风,将队伍带到决死第三纵队的驻地。

1939年8月,决死第三纵队以政卫4支队、纵队军政干校一部和第5行政区民族革命中学部分参军学生组建32团,胡正平担任团长。1939年12月,阎锡山在决死第三纵队内部策动反动军官叛变,但纵队中共党组织领导没有将这些情况通知32团。12月26日,上级突然来信要32团撤回高平。胡正平当天将32团撤到沁水县的一个小村庄,发现周围驻有阎锡山的军队,为避免被阎军包围消灭,胡正平连夜将32团带上山,赶到八路军黄克诚的防区。但32团派到翼城、浮山打游击的两个连在返回途中遭到阎军袭击,被缴械。胡正平调出32团学习后,到冀鲁豫军区工作。解放战争,他担任61军178师师长。参加了豫北、临汾、晋中、太原、扶□等战役。建国后,胡正平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担任第2步兵学校校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军区副司令员。长庆油田会战时,他转业到石油战线,担任长庆油田三分部指挥。

 

 

 

0907胡立声少将简历:

胡立声(1917~)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特派员,129师新1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豫西专署公安处处长,太岳军区24旅71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警备第四团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62军185师副师长,第18兵团62军186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旅大警备区守备1师政治委员,外长山要塞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冶金部办公室主任、北京指挥部第二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胡立声的故事:

胡立声是河南新县人,1917年出生于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又名胡立升。8岁放牛。11岁参加儿童团任分队长、县儿童团巡视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胡立声在光山县独立团1连任勤务员、通讯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1月调任红25军交通队通信员,随部长征。经独树镇、庾家河战斗后参加开辟陕南游击根据地。1935年随戴季英到中共西北局手枪班任警卫员。翌年初,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王首道警卫员,参加东征、西征。山城堡战斗后,调入红15军团教导营学习。1937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3连党支部书记、政治部民运股干事。参加平型关战斗后,调任344旅政治部指导员、688团特派员、129师新1旅保卫科长。1941年冬入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1943年3月调任延安中央党校第一支部副书记。1944年12月随王树声进入河南,任河南第二专署公安处处长,战斗在豫西抗日根据地。  日军投降后,调任太岳军区独立第2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24旅71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十八兵团62军185师副师长、186师政委等职。参加了解放沁阳战斗、上党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兰州战役、成都战役。之后,率部翻越二郎山、抢夺卢定桥,解放了康定城。同时以一部直插川西,参加了川西剿匪斗争,生俘匪师长刘镜生以下1600余人,毙伤150余人。荣获“名扬川西”、“英勇艰苦”等锦旗,受到兵团通令嘉奖。

1950年8月,186师师长蒲大义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胡立声出任186师师长,率部直出黔东南,参加了贵州的剿匪斗争,经历百余次战斗,歼灭黔东南绥靖总司令谢世饮、西南反共突击军总指挥柏家华以下官兵3.1万人。胜利完成了黔东南之雷山、台拱、剑河等6个县的剿匪斗争和发动群众重建家园的任务。1952年7月,62军番号撤消。在此之前,186师已经被整编,所辖的556团和557团调归贵州军区建制,558团改编为西南军区独立8团。上甘岭战役前,186师被运到辽东半岛,又被紧急车运入朝,蒲大义从南京军事学院回到老部队,这时胡立声没有回老部队,他已调到16军46师任师长兼政委了。186师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但当时上甘岭战役15军和12军消耗很大,上级命令186师除有荣誉称号和立过大功的营、连,保持原建制不动,全师其他单位被拆开,分别补入15军45师、29师和12军31师、34师。胡立声1953年奉命率部入朝作战,没了部队的蒲大义也到46师,任师长,胡立声任师政治委员,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4年回国,胡立声入重庆解放军速成中学学习3年。1957年任旅大警备区守备1师政委、外长山要塞区政委。在外长山工作期间,经常深入海岛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和师长一起抓农副渔业生产,达到了鱼肉蔬菜自给自足。为此,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海上南泥湾》,在全军加以宣传。1963年,胡立声到中央党校学习。翌年调任国务院冶金工业部政治部主任。1975年后任基建工程兵冶金办公室主任、北京指挥部第二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撰有回忆文章《回顾186师在贵州的剿匪斗争》。

 

 

 

0908胡立信少将简历:

胡立信(1915~)原名胡有名,河南省新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译电员、无线电台政治委员,第4军司令部机要科副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旅轮训大队大队长,大行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中军区独立第3旅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邵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24步学校政治委员,防空预备学校政治委员,防空军高射炮学校政治委员,空军高射炮学校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胡立信的故事:

胡立信,原名胡有明。1915年出生于河南新县一户佃农家庭里,全家以租种地主田地为生。他7岁给地主放牛,10岁才到村里一家私塾读书。1929年秋,傅梅臣、江楷东等共产党员领导戴嘴乡农民举行“秦堂暴动”。11月,红军在农民赤卫军的配合下攻克地主山寨蜂子笼,胡立信全家获得解放,分了房子和土地。不久他参加儿童团、少先队,并担任了少先队队长。

1930年春,胡立信只身来到光山县白雀园找到红军队伍,因年龄小,部队未收。1931年4月,胡立信正式参加红军,不久加入了共青团。同年11月,红军扩编,组建了红四方面军,胡立信被调到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队当宣传员。1932年3月调到方面军总部任徐向前总指挥的勤务员,参加了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他随部撤离鄂豫皖苏区,进入川陕边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参加了反国民党四川军阀田颂尧和刘湘为首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红四军司令部机要科任副科长,在芦(山)名(山)雅(安)邛(峡)大(邑)战役中,为保证红四方面军各级指挥通讯畅通,他通宵达旦地在无线电台前,出色地完成了译电发报任务。1935年6月参加了长征。

1937年1月,胡立信到达陕北,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先后担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宣传部教育干事,385旅769团教育股长、政治处主任、轮训大队大队长、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兼武委会主任。参加粉碎日军向晋东南根据地的“六路围攻”、“九路围攻”、响堂铺战斗和“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胡立信任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中军区独立3旅政治部主任。为阻止驻守石家庄的胡宗南第三军沿平汉路南进,粉碎蒋介石企图打通并控制平汉线的战略企图,他率部在大陈庄阻击敌人,拖延敌人南进的速度,为邯郸战役的胜利赢得了时间。

1948年,在晋中战役中,他和旅长冒着枪林弹雨,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强行堵住敌人,为主力部队全歼赵承授部10万余众奠定了基础。1949年春,胡立信奉命率部随第四野战军南下,指挥了衡宝战役,解放了宝庆、武岗、新宁等县城后,任邵阳军分区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立信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步兵学校政委、南昌防空预备学校政委、南昌防空军高射炮兵学校政委、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09胡华居少将简历:

胡华居(1914~1979)四川省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第91师276团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第四游击支队中队政治指导员,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3大队代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新编第3旅7团政治处主任,第20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3旅政治部主任,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1纵队32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7军50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军区镇远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8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济南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4月15日在济南逝世。

 

胡华居的故事:

胡华居是四川省达县人,1914年出生。12岁时,父亲因欠债卖掉家中仅有的10亩薄田,远逃他乡。胡华居靠帮工、打柴、放牛度日,14岁到织布作坊当学徒,以后还当过长工。他只读过一年私塾。

1933年,胡华居参加红军,在红30军268团3营7连当战士。1934年在反“六路围攻”中,胡华居腿部负伤。伤愈后调到红31军93师274团2营4连当通讯员。1936年,他调到276团任排长。抗日战争开始,胡华居调129师教导团学习,随后到山西扩军,先后担任中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到冀鲁豫军区工作,直到解放战争,历任支队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司令员、旅长、17军50师师长兼政委。建国后,胡华居兼任贵州省军区镇远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1951年,他到南京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1955年毕业后,任第8步兵学校政委。他在第8步兵学校工作了10年。1965年,他调任济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

1969年,胡华居升任新疆军区副政委,1977年离开领导岗位。胡华居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9年去世。

 

 

 

0910胡贤才少将简历:

胡贤才(1916~1983)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河南省罗山县特委便衣队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政治部警卫排排长,江北游击纵队第3大队中队政治指导员、连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2师5旅15团副营长,淮南军区独立旅第4团营长,淮南军区独立团副团长,西分区定合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2师6旅17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8师52团团长,华东野战军随营学校高级干部队队长,南下干部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9师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2军64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军区第10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4月16日在北京逝世。

 

胡贤才的故事:

胡贤才1916年出生于河南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叔父于1929年参加红军,先后在战斗中牺牲。1930年胡贤才未满14岁就随堂兄一起离开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调入红25军75师特务营当战士。1933年任红28军82师司令部通讯班班长,随郭述申转战在皖西各地。1934年3月,他随红25军政委吴焕先返回鄂东北根据地。途经沙窝以西的高山寨时,设伏歼敌两个营。1934年11月,红25军北上长征,胡贤才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罗山县便衣队队长。1935年,红(安)罗(山)光(山)中心县委成立,在鄂东北道委领导下,胡贤才负责三县边界地区的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胡贤才被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警卫排任排长。1938年3月随部东进,开赴皖中抗日前线。于安(庆)合(肥)公路两侧对日军开展游击队。1938年4月,调任江北游击纵队3大队8中队指导员、连长。1941年任新四军2师5旅15团1营副营长。参加了津浦路东抗击战,率部毙伤日伪军500余人。1942年胡贤才坚持在淮南抗日根据地,历任独立旅4团1营营长、淮南军区东分区天长独立团副团长、3团2营营长、5旅13团3营营长、定合支队参谋长、2师6旅17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参加了路东反“扫荡”等大小战斗40多次。

解放战争时期,胡贤才调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8师52团团长。1945年调任华东军区随营学校高干队队长,后任南下干部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46年调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9师副参谋长,翌年随3纵从临沂出发,伪装野战军主力,兵分两路,北上莱芜,实施正面防御,阻击、牵制南线敌军,在运河上架桥,造成我将向运河以西撤退的假象迷惑敌人,三纵队和其他部队一起共歼敌5.6万余人。  莱芜战役后,胡贤才挥师南下,参加了孟良崮战役。1948年,跟随华东野战军转战豫东,到达通许县,准备开封战役。16日晚隐蔽急进开封,18日黄昏袭占四关,当晚率部经过激烈战斗,突入城内,展开巷战,夺取胜利。11月,参加了张公店战役。后转入徐州大会战,1949年,调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22军64师参谋长,渡江战役胜利后任副师长兼参谋长,后参加了舟山群岛战役并再次负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贤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6军64师师长、浙江军区第10军分区副司令员。1954年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毕业后,任26军77师师长,68军副军长。1970年调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病逝。

 

 

 

0911胡尚礼少将简历:

胡尚礼(1915~2003)山西省解县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67年参加太原军政训练班、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决死第1总队9队政治指导员,太岳军区第38团司令部参谋、连长、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11旅32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第二野战军14军40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战术教授会副主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昆明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副军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9月23日在郑州逝世。

 

胡尚礼的故事:

胡尚礼是山西解县(今运城)人,1915年出生。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太原军政训练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9队指导员、太岳军区司令部司令部参谋、连长、营长。参加了沁源围困战。1945年被评为正规军一等杀敌英雄。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团长、第二野战军师参谋长。参加了上党、淮海,广西等战役。

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战术教授会副主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昆明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副军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3年任河南省军区政委,1977年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12胡秉权少将简历:

胡秉权(1908~1973)吉林省洮安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五大队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第3军分区骑团政治处主任,区队副政治委员,冀晋军区政治部生产民运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内蒙骑2师政委,辽吉军区哲盟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内蒙骑第2师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蒙绥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部长、训练研究部部长、副教育长,军事科学院教研馆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10月逝世。

 

胡秉权的故事:

胡秉权是吉林洮安人,1908年出生。北平东北大学肄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5大队队指导员、大队教导员、第3军分区骑兵团政治处主任、区队副政委、冀晋军区政治部生产民运部部长。日本投降后,中共东北局西满分局派张策、胡昭衡、方志达、胡秉权等人到东蒙开辟工作。当时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部分蒙古族革命者和青年知识分子以及一些曾在伪满兴安省任职的官吏聚集于兴安盟王爷庙,掀起了一场声势较大的蒙古民族运动。1945年8月18日,由哈丰阿、博彦满都、特木尔巴根等人发起,组成内蒙古人民解放委员会,发表了《内蒙古人民解放宣言》,宣布恢复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建立东蒙党部,提出实行民族平等、联合中国革命力量,争取民族解放以及“内外蒙合并”等项政治主张。随即派出大批青年分赴各盟旗,发展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各级组织,同时进行“内外蒙合并”签名活动。10月,以博彦满都为首的东蒙古代表团前往蒙古人民共和国,请求洽商“内外蒙合并”问题,被蒙古人民共和国拒绝。

1946年1月16日,在兴安盟葛根庙召开了东蒙古人民代表会议。会议宣布成立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以兴安盟为中心,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实行“高度的民族自治”,组建东蒙古人民自治军,统一指挥东蒙各支蒙古民族武装。会议选举博彦满都、玛尼巴达喇为自治政府正、副主席,哈丰阿为秘书长。设立内防、经济、民政、司法等政府职能部门。会议期间,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和东北人民政府分别致电祝贺,胡秉权应邀出席了会议。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内蒙骑兵2师政委、辽吉军区哲盟军分区第二政委、内蒙骑兵2师政委、内蒙古军区参谋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建国后,任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蒙绥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部长、训练研究部部长、副教育长,军事科学院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主任。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全馆面积53782平方米,拥有海军、空军、装甲兵、炮兵、工程兵、防化学兵、通信兵、铁道兵、后勤和综合等10个教研所,

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去世。

 

 

 

0913胡备文少将简历:

胡备文(1916~1986)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1师31团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青年干事,军委无线电总队报务员,军委2局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电台科副科长、3处副处长、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2处处长、1处处长兼政治委员、2局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情报部第3局局长,军委技术部2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3部副部长、部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拿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2月10日在北京逝世。

 

胡备文的故事:

胡备文是江西省吉安县人,1916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4军11师31团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青年干事、军委无线电总队报务员、军委2局股长、电台科副科长、3处副处长、系主任、2处处长、1处处长兼政委、2局副政委。解放战争,毛泽东转战陕北,军委2局为了保证中央对情报的需要,组织了一个五、六十人的技术侦察情报工作班子,随毛泽东行动,代号是昆仑纵队二大队,胡备文担任了大队长。二大队的任务是直接向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提供技术侦察情报,具体任务是全面侦控胡宗南、马鸿逵、邓宝珊等军事系统。二大队从空中截获了敌整编1军31旅、135旅从延安分兵北犯的情报,以后敌军出动的情报一份一份地送到前沿部队,保证青化砭战斗取得了胜利。毛泽东见到胡备文,拿他的名字开玩笑:你怎么只“备文”,不“备武”呀?敌31旅被歼灭后,整个密码系统全部更换了,胡备文带领二大队很快解开了新的密码,毛泽东为此奖励给二大队一百万元边币和两匹马。蟠龙战斗前,周恩来要求3天内破开敌人全部密码。胡备文集中5个台的力量,对胡宗南两个军部、5个师部及所属十几个旅实施全面控制,大量截获其电报,在3天内破译出全部密码。

中央军委还曾要求二大队3天内找到并弄清马家军81师、骑1旅、骑2旅的无线电台联络情况,抄到其电报,一周内破译其密码电报。马家军在密码使用上有特性,不用国民党惯用公文格式,在报文里加了不少怪称呼,密码编码简单,但文字结构很麻烦,二大队还是如期解开了马家军的密码。当时刘戡率敌军对中央机关穷追不舍,形势经常吃紧,有一次中央机关隐蔽在山坳里,胡备文截获到敌后勤系统的一份电报,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这份电报分析刘戡的部队要撤,就在一个叫小河的地方住了下来,后来敌军果然撤了。由于二大队工作出色,周恩来也曾奖励二大队一千五百万边币。毛泽东也十分关心二大队,有一次行军,与二大队失去联系,毛泽东一边派人去找,一边在雨地里等,直到找到二大队,毛泽东问胡备文:你们大队都过来了吗?胡备文回答都过来了,毛泽东才放心上路。在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中,2局获中央军委传令嘉奖。

建国后,胡备文历任军委情报部3局局长、军委技术部2局局长、总参谋部三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去世。

 

 

 

0914胡定千少将简历:

胡定千(1910~)湖北省孝感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3师39团连司务长、排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6团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第9军27师79团政治处副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营政治教导员,第5支队15团参谋长,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天高支队司令员,独立第四团团长,路东军分区参谋长,第2师6旅兼路西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参谋长,鲁中南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浙江军区嘉兴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政治师范学校副校长,军事学院预科系主任,江西生产建设团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胡定千的故事:

胡定千是湖北省孝感县人,1910年出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0师39团连司务长、排长、红四方面军4军12师36团副连长、指导员、营政委、红9军27师79团政治处副主任。胡定千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延安到鄂豫边的干部。

1934年底,中共河南省委和豫南党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基本停止。1935年3月,省委委员王国华从中央苏区回到家乡确山县,开始恢复豫南党组织,省委军委书记周骏鸣出狱后,也回到家乡确山县,找到王国华。8月鄂豫边区工委书记张星江主持会议,决定以天目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张星江和周骏鸣拉起了队伍,开始只有7个人,到1936年底,这支队伍发展到130多人。1937年2月,周骏鸣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7月回到鄂豫边,部队发展到200多人,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12月独立团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队,周骏鸣任团长。1938年2月中央从抗大抽调10多名营团干部,由彭雪枫带领到第8团队驻地确山县。这批干部有赵启民、成钧、李木生、祝世凤、朱绍清、胡定千等,赵启民任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成钧任1营长,朱绍清任2营长,李木生、祝世凤、胡定千分别任三个营的教导员。这批干部中,赵启民、成钧后来授中将衔,朱绍清、李木生、祝世凤、胡定千后来授少将衔。

以后胡定千历任团参谋长、支队司令员、团长、军分区参谋长、新四军2师6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7纵参谋长、鲁中南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浙江军区嘉兴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胡定千历任华东军区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政治师范学校副校长、军事学院预科系主任、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0915胡荣贵少将简历:

胡荣贵(1913~2004)山西省定襄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决死第一总队干事、工作队队长,决死纵队第3总队连政治指导员,第1总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决1旅38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1旅政治部主任,中原野战军4纵队11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四团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04年2月21日在昆明逝世。

 

胡荣贵的故事:

文革期间,胡荣贵是昆明军区副政委。昆明军区和云南省军区的领导,绝大多数来自陈谢大军,其渊源一是出自红四方面军红31军─129师386旅,二是出自山西新军决死1纵队,三是出自秦基伟的9纵。出自山西新军决死1纵队的将领,一部分是红军干部,由我党派往山西工作,另一部分是山西、河北参加新军的进步青年,昆明军区副政委王砚泉少将、昆明军区副政委张子明少将、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雷起云少将和胡荣贵均属于后者。胡荣贵是山西省定襄县人,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历任干事、工作队长、连指导员、股长。1941年8月,386旅和决死1纵队组成太岳纵队,决死1纵队改称决1旅,张子明是25团政治处主任,胡荣贵是38团政治处主任,王砚泉是旅司令部队列科科长,雷起云是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43年,胡荣贵升任38团政委,1944年,王砚泉升任第1军分区参谋处长,1945年,雷起云升任10旅政治部主任,胡荣贵升任11旅政治部主任,1947年,王砚泉升任11旅参谋长,1948年,胡荣贵升任11旅政委,雷起云升任10旅副政委,1949年,胡荣贵升任4兵团政治部副主任,此时王砚泉是14军40师副师长,雷起云是13军37师政委,张子明是14军42师政委。

文革期间,阎红彦上将自杀后,中央指定昆明军区第二政委李成芳中将主持云南,李成芳出任云南省军管会主任。1967年5月28日和29日,“八派”和“炮派”发生武斗,事后“炮派” 围住昆明军区大门口,强烈要求李成芳严惩“八派”,并提出“逮捕张子明!”“枪毙张子明!”的口号。5月30日,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来电,其中有“对军区副政委张子明、胡荣贵的历史问题,由军委总政治部进行调查,尔后在进行实事求是的处理”的内容,从此胡荣贵销声匿迹。胡荣贵和秦基伟、李成芳、张子明、张力雄、王蕴瑞被送到一个农场劳动,后送到湖南364医院休息。1973年,秦基伟、李成芳、张力雄、王蕴瑞去北京,胡荣贵和张子明回云南。

1983年,胡荣贵出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胡荣贵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着有《解放云南之战》。

 

     

0916胡炳云少将简历:

胡炳云(1911~1996)四川省南充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3军第98师294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2师4团连长、副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营长,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大队长,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团长,第7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第2旅旅长,军区参谋长,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军区第11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9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团参谋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3部部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陕西省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史伟。

 

胡炳云的故事:

胡炳云是四川南充人,1911年出生。家境贫寒,年幼丧父,又遭哥嫂嫌弃,17岁到国民党28军第7混成旅当号兵,旅长是着名的共产党员邝继勋,这个旅有不少地下党员,对胡炳云培养有加。1929年6月,邝继勋率部起义,起义失败,胡炳云跑到重庆找到另一名共产党员罗南辉,罗告诉他邝已到鄂豫皖根据地,胡炳云只好跑到成都谋生。后来胡炳云又参加国民党29军,以后胡炳云在陕南遇上红四方面军12师,胡炳云为12师入川做向导,并参加了红军。这个师的师长正是邝继勋,不过胡炳云没有去找他。1933年肃反中,胡炳云被保卫局抓了起来,他想起邝继勋可以证明他的历史,但此时邝继勋已被张国焘杀害。胡炳云却大难不死,因为部队办了一个号兵训练班,急需教员,胡炳云就当了教员,直到罗南辉当了红33军副军长后,才证明了胡炳云的历史,胡炳云在红33军当了连指导员。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胡炳云所在的红33军98师294团和红1军团红1师红4团合并,他就这样到了红一方面军。毛、张分裂后,有人劝他回四方面军,他拒绝了。红4团前身是着名的叶挺独立团,人才济济,胡炳云以作战勇敢而出名。

胡炳云是“腊子口上红6连”的连长。红军长征到腊子口,红4团政委杨成武把主攻腊子口的任务交给了2营6连,并且把团里的一部分轻重机枪交给胡炳云指挥。腊子口地势险要,山口宽约三十米,两边是悬崖陡壁,周围全是高山峻岭。山口下面两座山峰之间,是一条流速很急,深不见底的石沙河,河上横架一座木桥,把两座山连接在一起,要通过腊子口一定要通过此桥。甘肃军阀鲁大昌在腊子口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在桥上构筑了碉堡,桥西有纵深阵地,桥东有碉堡群。胡炳云指挥6连攻击,因地形不利,兵力无法展开,几次冲锋均未成功。这时毛泽东和林彪一次又一次派人来了解战况,问突击班现在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困难?要不要增援?胡炳云指挥攻击到半夜,连续进攻十几次,仍未奏效。遂组织敢死队,每人配一支短枪,身挂手榴弹,背插大刀。深夜,一组战士沿河岸的崖壁摸到了桥底,才被敌人发现,正当敌人只顾朝桥下射击时,胡炳云带领十个敢死队员冲到桥边,猛掷手榴弹,并冲进了敌人的工事,率领战士在桥面上和敌人短兵相接,舞起了大刀。这时红4团团长带两个连迂回成功,天险腊子口终被打开。胡炳云在腊子口战斗中身负重伤,被红1师评为战斗英雄。红一方面军缩编为陕甘支队时,胡炳云到着名的红2连任副连长,在直罗镇战斗中,当敌人敢死队猛攻红1军团指挥所时,胡炳云率红2连和警卫连把敌敢死队压下山沟,保卫了军团部。胡炳云在这次战斗中腹部受伤,肠子都流了出来。着名的美国记者斯诺曾经采访过胡炳云和他的红2连。由于他作战英勇,从连长直接升到红4团的副团长。组建八路军时,胡炳云任115师343旅685团1营副营长,在平型关战斗中,营长受伤,胡炳云在火线上代营长。685团改称苏鲁豫支队后,胡炳云任一大队长。这支队伍被人们称为“胡大队”。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运河以西、淮河以北的伪军中,流传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碰上胡老大”之说。张爱萍在皖东北工作时,国民党灵壁县县长、第5游击纵队第2支队司令许志远和国民党安徽省第6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瑾有宿怨,为了一致抗日,张爱萍设了一个“鸿门宴”,自扮项伯,为两人说和。会谈开始,左边坐着盛子瑾和江上青,右边坐着许志远和他的副官,张爱萍和苏鲁豫支队政委吴法宪坐在中间。会谈效果不错,酒宴上握手言和。宴罢,张爱萍安排胡炳云派兵力送盛子瑾和江上青一程,结果在小湾村遭地主武装袭击,胡炳云带部队赶来,江上青已中弹身亡。

1947年胡炳云担任华东野战军11纵司令员时,在一次突围战中,他率领该纵31旅毙伤敌2000余人,使全旅成功地从海上突出重围,受到华东野战军通报表扬。8月,胡炳云率领11纵与12纵一同攻克盐城全歼敌42集团军第1师,俘敌少将师长以下5000人。接着11纵又歼敌51师7500人。这时11纵已发展到50000人。在淮海战役中,11纵攻占陇海线运河车站阻击敌邱清泉、李延年兵团东援,尔后参加追击李延年兵团战斗和围歼杜聿明集团战斗,共毙伤敌6508人,俘敌6323人。

1949年,胡炳云担任29军军长,指挥29军参加渡江战役,歼敌2105人,参加淞沪战役,主攻吴淞、宝山、月浦,歼敌3183人,俘敌9460人。在福州战役中,胡炳云的29军经过500余里山地行军,完成迂回敌后任务,歼敌1100人,俘敌将官15人。29军还参加解放泉州、扫清漳厦外围、攻克厦门战斗。29军的一个团参加了金门攻击战。29军还参加过大担战斗。建国后,任10兵团参谋长、福建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9兵团参谋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济南军区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6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三部政委、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63年到1967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曾兼任陕西省委书记。1979年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17胡继成少将简历:

胡继成(1915~)安徽省金寨县人。1931年参加六安县游击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5师223团副连长、连长,红15军团第75师司令部1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副营长,689团参谋长,冀鲁豫支队第5大队大队长,冀鲁豫军区第5纵队2旅6团团长,新四军第3师8旅24团团长、旅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师8旅副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2军126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广州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胡继成的故事:

胡继成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15年出生,原名胡继承。1931年参加六安县游击大队,后编入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警卫班长、排长、红25军75师223团副连长、75师保卫连连长、团部参谋、红15军团75师司令部作战参谋、科长、115师344旅688团副营长、688团参谋长、冀鲁豫支队第5大队大队长、冀鲁豫军区第5纵队6旅2团团长、新四军3师8旅24团团长、旅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胡继成到东北,先担任2纵4师副师长、师长,后调任5纵15师师长。15师是南满独立3师的基础,原来是安东军区的保安部队,属地方武装,战斗历史不长,善于行军和游击战。胡继成后来担任42军126师师长、42军副军长。

1950年,胡继成入朝作战,任志愿军42军副军长。在朝鲜的一次战斗中,42军125师撞上了装备精良的劲敌美骑兵第一师第七团,125师的主要指挥员在打与不打的问题上议来论去,决定不下来。请示刚跟上来的副军长胡继成,胡继成未明确表态。在军中心指挥所的42军军长吴瑞林要求坚决打,派军参谋长廖仲符去军前指传达命令,督促命令的贯彻实施。可125师和124师的指挥员仍犹豫不决,胡继成见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又未能及时定下决心,一直到12月1日凌晨仍然议而不决。廖仲符一看不行,赶紧回到军中心指挥所向军长报告。正在吃早饭的吴瑞林哗啦一声把碗摔了:“你回去告诉他们,今天晚上必须打,谁再说个不字,老子拿他是问。”可惜为时已晚,骑七团早在大批飞机掩护下逃走。胡继成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胡继成回国后就读于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1954年毕业,历任42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18胡登高少将简历:

胡登高(1914~1991)江西省莲花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第4分校特科队区队长,红6军团第18师53团机枪连连长,第17师50团副营长、营长,补充团参谋长、代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大队教育主任、第3分校大队长,延安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抗大总校校务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第1支队支队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卫生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33文化速成中学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11月12日在武汉逝世。

 

胡登高的故事:

胡登高是江西莲花人,1914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户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4分校科队区队长、

红6军团18师53团机枪连连长、17师50团副营长、营长、补充团参谋长、代团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分校大队长、大队教育主任、第3分校大队长、延安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抗大总校校务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支队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卫生部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建国后,任解放军第33文化速成中学政治部副主任、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去世。

 

 

 

0919胡鹏飞少将简历:

胡鹏飞(1915~)安徽省金寨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1团排长,团司令部作战股参谋,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团营长兼军事主任教员,第6分校大队长,八路军129师385旅13团参谋长,豫西支队第6支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3旅参谋长,鄂西北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7旅参谋长,皖西人民自卫军支队长,第二野战军11军31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副校长,海军第2航空学校校长,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海军司令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胡鹏飞的故事:

胡鹏飞是安徽金寨人。1915年出生,原名继常。1929年参加六安县区游击大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1师31团排长、团司令部作战股作战参谋,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58旅作战科科长。 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总校营长兼军事主任教员、抗大6分校大队长、129师358旅13团参谋长、太行军区豫西支队第6支队参谋长。胡鹏飞参加了中原突围,时任中原军区1纵3旅参谋长。在参加中原突围的开国将军中,胡鹏飞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当时胡鹏飞有一个孩子才8个月,旅部住在湖北省现丹江口市浪河乡菠萝崖村一户张姓人家。旅政治部主任胥治中(1955年授少将军衔)决定将胡鹏飞的孩子留在这个村子,张姓人家的女儿张冰如是中共地下党员,收留了这个孩子,但没有向胡鹏飞说明自己的身份。胡鹏飞走后,他的夫人曾回来看过孩子,遇敌军来搜索,张冰如帮助胡鹏飞夫人逃离了虎口。后来胡鹏飞的孩子被敌人掳去,张冰如带上家里所有的现钱,把胡鹏飞的孩子赎了回来。1949年,张冰如将孩子还到胡鹏飞手中。胡鹏飞还有一个孩子,1942年寄养在太行山,一直未找到。中原突围后,胡鹏飞任鄂西北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7旅参谋长、皖西人民自卫军支队长、第二野战军11军31师副师长。参加了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海军航空学校校长、海军第二航空学校校长、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1961年晋为少将。曾获二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20封永顺少将简历:

封永顺(1911~1996)河北省大兴县(今北京市)人。1927年参加东北军,曾任东北军647团、691团军械长。1936年在东北军647团参加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并任组织部部长。1937年参加冀中人民自卫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军械处处长,八路军冀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冀晋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华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军械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总军械部第一副部长,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6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封永顺的故事:

封永顺是河北省大兴县人,1911年出生1927年参加东北军,1930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学校。担任过647团和691团军械长,1936年在647团参加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吕正操在小樵易帜,封永顺参与其间,是吕正操的旧部。封永顺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军械处处长、冀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冀晋军区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华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

1949年6月,华北军区决定将军械处改为军械部,封永顺担任部长。由于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兼任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封永顺就在杨立三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当时各大城市存放着许多武器弹药,发生过一些爆炸事故。中央领导要求将武器弹药调出大城市。为了健全管理机构,组织了一个军械训练大队,杨立三任大队长兼政委,封永顺任副大队长。以后组建了军委总后勤部军械学校,封永顺任副校长。

1950年,总后勤部成立军械部,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任部长兼政委,封永顺任副部长,从西南军区调给军械部100多名干部,建立了军械部的机构。封永顺当时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军械管理,整顿仓库;向国家重工业部、东北军工部所属兵工厂订购军械物资;建立全军统一的军械物资供应制度;保障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军械物资供应;培养具有近代兵器知识的技术干部。1951年,封永顺曾到朝鲜检查军械勤务工作。

1951年,根据苏联的经验,军械部改属炮兵系统,对外称军委军械部,由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兼部长,封永顺仍任副部长。封永顺主要负责组织全军武器装备统一制式,统一口径,改进军械装备维护保养工作,军械部当时还负责向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提供军援。

1954年,军械部改称总军械部,陈锡联继续兼部长,1955年王树声任部长,封永顺、涂锡道、陈文彪任副部长。1957年,总军械部改为总参谋部军械部,1959年,总参谋部军械部划归总后勤部领导,韩振纪担任部长,封永顺、涂锡道、陈文彪任副部长。同年11月,封永顺调任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

1969年,封永顺升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装备部部长,苑化冰、李开、罗文、杜屏任副部长。封永顺后来回忆说:装备计划工作总后不好管,也难管好。起初,邱会作是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他签发的文件以总参、总后名义发出,尚能行得通。邱会作撤职以后,就更别扭了,无论对军内还是对地方,许多事都要找总参会签。1970年,苑化冰任装备部部长,但封永顺仍分管这方面工作。1975年4月,总参装备部和总后军械部分开办公,9月总后军械部改为总后军械车船部,1978年总后军械车船部又分为总后军械部和总后车船部。1980年封永顺担任总后勤部顾问。

封永顺少将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21郝盛旺少将简历:

郝盛旺(1917~2001)陕西省绥德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2师4团班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徘长,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第5纵队1支队1连连长,新四军3师7旅19团连长、副营长,第7旅特务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营长,第19团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6师46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16师47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代军长,广州军区炮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司令员。4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1年7月29日在广州逝世。

 

郝盛旺的故事:

郝盛旺是陕西省绥德县人,1917年出生。1935年参加红军,历任红1军团2师4团班长、115师343旅685团排长、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连指导员、八路军第5纵队1支队连长、新四军3师7旅19团连长、副营长、7旅特务营营长、20团营长、19团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6纵16师46团副团长、47团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辽沈、平津、海南岛等战役。建国后,郝盛旺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历任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代军长、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员。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郝盛旺是边防部队炮兵前指的负责人,协助边防部队首长协调和指挥参战炮兵部队行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开始时,高炮部队负责要地防空和参战部队对空安全,地炮部队则以猛烈射击实施炮火准备,支援步兵。紧接着,炮兵部队跟随行动,以火力保障北线向班庄、扣屯、朔江、河安穿插部队攻击前进;南线炮兵配合步兵占领高平,支援步兵从友谊关东、西侧反击,攻占同登。攻占谅山时,我炮兵集中于扣马地区,将越军精心构筑和布设的各种防御设施大部摧毁。支援主攻部队的炮兵,以85毫米加农炮担负直瞄射击任务,以其余炮兵支援步兵分段转换攻击,保障步兵攻占扣马山主峰。攻占谅山市区时,炮兵进行了30分钟炮火急袭,越军工事、兵营、通信枢纽被基本摧毁,炮兵还组织轻便火炮,抵近射击为步兵扫清障碍。战后,郝盛旺出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去世。

 

 

 

0922南萍少将简历:

南萍(1918~1989)山东省长山县人。1937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4团特务队政治指导员,第4旅10团营政治教导员,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特务营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第4师12团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2师65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35军103师政治部主任,后兼浙江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7团兼浙江军区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直属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兼浙江生产建设团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1989年2月18日在杭州逝世。

 

南萍的故事:

南萍是山东省长山县人,1918年出生。1937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4团特务队指导员、4旅10团营教导员、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特务营政委、山东军区4师12团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8纵22师65团政委、35军103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浙江军区直属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师副政委、华东军区直属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1961年任60军副政委,1964年任20军政委。

1967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浙江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会由驻浙江部队负责人组成,龙潜少将为主任,阮贤榜(少将,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曹思明(少将,舟山要塞区政委)、南萍、陈励耘(空5军政委)为副主任。省军管会平息武斗,恢复生产,疏通运输渠道,在动乱的环境下起到了控制局面的作用。但是省军管会在“支左”问题上意见相左,步调各异。南萍、陈励耘指责龙潜和省军区搞“二月逆流”,致使一些群众组织到省军管会驻地大院静坐示威。

1967年9月16日,毛主席到杭州,接见了南萍,毛主席一见到南萍就说:“南萍,你就是南萍么。你的祖宗是不是南霁之啊?”毛主席接着开玩笑说:“你就是南霁之后代,你处理这些事情有经验。”南霁之是唐肃宗时的一名将军。“我是照主席指示办。”南萍知道毛主席是说他处理温州武斗和全省支左问题。毛主席对在场的空5军政委陈励耘说:“陈励耘,你应该是在以南萍为中心的领导下,你的空5军比南萍的力量大就不好了。”“空5军和20军在支左中要互相通气,互相学习;20军向空5军学习,20军为主嘛,空5军要服从。”毛主席还说:“一个人挨整,一种是自己犯了错误,挨了整;一种是坏人整好人,好人挨了整。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是一大缺点。南萍,你挨过整没有?”“没有。”南萍回答。“这是一大缺点。”毛主席说:“红卫兵,工厂工人分两派,一个工厂、学校分两派,我想不通。双方都有后台,犯个错误好。南萍,你们为什么要派独立一师师部到温州去?”“温州军分区瘫痪了,派他们去主持温州。”“为什么'温联总’又分三路向温州城反攻?”南萍说:“'温工总’控制温州城后,对'温联总’政策上犯了错误,用报复对待'温联总’。”毛主席说:“分区司令、政委不要在那里层层挨斗,可调到军区来。对龙潜和张秀龙不要这样搞,什么喷气式、罚跪。人家犯了错误就很难过,你又这么的层层斗,不好!不要这么搞。”

1968年3月18日,浙江省成立革委会,南萍出任主任。1968年10月13日,浙江省出动军队围剿“温联总”,打死23人,打伤70多人,关押500多人,抄家1600多户。1969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解决浙江问题会议,南京军区许世友、杜平、钱钧、省革委会南萍、陈励耘、熊应堂、省军区阮贤榜、李国厚、罗晴涛及陈德先参加了会议,会后阮、李、罗留在北京作检查,南萍、陈励耘控制了浙江局势。1971年1月,南萍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毛主席两次南巡都接见了南萍。第二次是1971年。在南昌毛主席接见许世友时说:“你这个许世友呀,应该高抬贵手,刀下留人。”许世友说:“我和浙江南萍的关系请中央派人来调查。”毛主席说:“据说舟山的问题到现在没有解决。你这个司令员没有责任呀?那样搞武斗,南萍有责任,但是都是南萍的责任吗?”毛主席到在杭州接见了南萍,毛主席说:“你们和南京的关系,我说了两年,还没有解决。我这边也讲,那边也讲。给你们讲的都可以公开讲,少数人可以讲,多数人也可以讲。你们同许世友同志不要针锋相对。对他也说不服,对你们也说不服,这主要由我负责。”

“9.13事件”后,肖永银和王洪文奉命逮捕空5军政委陈励耘。由南萍打电话给陈励耘,说王洪文来电话,中央有一个重要文件到上海,不发到省里,让南萍和陈励耘一起去看。南萍和陈励耘到了上海,看了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出逃的通知,王洪文对陈励耘宣布:“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逮捕你。”1972年3月21日至4月26日,中共中央再次召开解决浙江问题会议,周恩来指出,南萍、熊应堂不向下传达“9.13”事件的通知,同陈励耘的思想在很长时间里有联系,会议认为南萍上了贼船,犯了严重错误,被免去职务,6月送北京审查交待问题。南萍是9届中央委员,从此未再露面。南萍1989年去世。

 

 

 

0923茹夫一少将简历:

茹夫一(1916~)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1支队队长,第1分校胶东第3支队作战参谋、参谋主任、营长,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营长,第6师18团代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通化支队参谋处处长,通化保安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杨靖字支队参谋长,辽宁军区独立第2师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4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2军125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4团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游击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独立团团长,成都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茹夫一的故事:

开国将军大都打过游击,茹夫一则是在外国打过游击的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命令准备一批必要干部和数营兵力,配合朝鲜人民军组织几个支队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由此组成了中朝联军敌后游击支队。第一支队由朝第7师团一个联队和志愿军42军125师375团2营组成,42军125师副师长茹夫一任支队长兼政委,375团副团长李文清和朝第7师团作战科长崔凤俊任副支队长,375团政委包楠森任副政委。第二支队由我42军125师375团1营和朝孟山郡委员会、宁远郡委员会组成,125师副政委王淮湘任支队长兼政委。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大家深感任务艰巨,难度很大,主要是对敌情、民情和人民军北撤部队的情况均不熟悉。茹夫一后来说:好在125师这支队伍和领导干部,都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敌后打过游击战争的,都有丰富的经验,大概在朝鲜敌后打游击,与在国内敌后打游击也差不多,心情开始平静下来。游击支队出发之前,茹夫一说:我是主动请缨率领这支游击队深入敌后作战的,不少朝鲜同志,曾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烽火中,与我们战斗在白山黑水;今天,兄弟邻邦遭到美帝野蛮侵略,我们又携手御敌鸭绿江南。我们的游击区域:第一支队向平壤、三登、顺川、成川、阳德一带交通要道袭扰;第二支队向德川东南、孟山、宁远等地活动。茹夫一带领第一支队根据敌情变化,不断改变活动规律,每晚行军50到70里,黄昏前出发,先往一个方向走几里,然后拐向其他方向。在战术上速战速决,打了就走,不恋战,专打弱敌不碰硬,搅得敌人不安宁。第一支队夜袭交通要道,伏击小股敌人和车队,每战皆捷。第一支队的伤员,安置在朝鲜华侨在城里开的饭馆里。针对当时美军有“空降兵”,茹夫一称自己的这支部队为“地降兵”。第一支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活动,与朝鲜人民军2军团6师团李益星部队会师。李益星是朝鲜族人,黄埔军校第8期毕业,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945年带领一个团回朝鲜。茹夫一从李益星处了解到2军团和5军团的情况。2军团军团长是崔贤,指挥2万多人在桧苍活动,此时崔贤带一支小分队去找人民军总部,部队由2军团参谋长芦哲用负责。芦哲用曾是中共党员,担任过李红光支队参谋长,和茹夫一在抗日战争中是老战友,2军团的师长、副师长多是从中国回去的。战友重逢,一番痛饮,敌机前来骚扰皆不罢席。5军团军团长方虎山,率领6000人也在这一带活动。茹夫一将这些情况立即报告了志愿军总部。彭德怀给茹夫一来电报:“你们与朝鲜人民军2万余人在敌后胜利会师,意义重大,我甚为欣慰。”金日成亦发报表扬。茹夫一的游击支队还首先进入平壤。游击支队在第三次战役前完成任务归建。茹夫一当时与芦哲用商议南进,但韩(先楚)指急令茹夫一归建。茹夫一后来回忆:虽游击支队在敌后活动40多天,钻到敌人后方大闹天宫,打击了敌人,取得成就,12月5日首先收复平壤,但并不理想。如果接到韩指的电报,主动将我们留在敌后与2军团联系,深入平壤以南与5军团等人民军部队,在敌远后方部署天罗地网,积极建议韩指和军长(吴瑞林)再形成一道阻击线堵击敌人,一定会比我们会125师建制的作用更大。茹夫一曾在朝鲜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担任联络代表,与许多人民军将领熟悉。他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成都军区参谋长。

茹夫一经历奇特,他是山西临猗人,1916年出生。15岁投身杨虎城的17路军,他是西安事变的亲历者,因为他当时是杨虎城卫队的士兵。西安事变后,西北军分裂,茹夫一到延安,在抗大学习,后进入山东,在八路军历任营长、团参谋长、杨靖宇支队参谋长、东北野战军5纵14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2军125师参谋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1953年4月,茹夫一接到命令,要他去越南当顾问。他问志愿军参谋长解方:是不是你要我去越南的?解方说这是组织研究决定的。茹夫一到越南后,在越军作战局任顾问,主要任务是为越军编写军事教材,包括从单兵到连、营、团的攻击战术。茹夫一还负责训练越军干部的工作。越军副总参谋长黄文泰率308师向西北地区机动,曾向茹夫一询问如果奠边府之敌增加到10个营怎么办?还打不打?如果在此期间,红河三角洲之敌向中央根据地扫荡怎么办?茹夫一和他交换了意见。茹夫一协助韦国清制定了奠边府作战计划。奠边府战役开始前,他赶到奠边府前线,对法军阵地抵近观察。抵近观察之后,茹夫一向梅嘉生建议攻击发起日推迟一天,让部队再作一天战前检查;同时建议不要同一天攻击兴兰高地和独立山高地,先打兴兰高地,这样可以集中山炮的火力。韦国清、梅嘉生采纳了他的建议。初战之后,茹夫一等坚决主张堑壕战,经过会商,韦国清、梅嘉生和武元甲同意了这个主张。奠边府总攻之前,我总参谋部曾询问韦国清是否需要多管火箭炮连,韦国清征求茹夫一意见。茹夫一说他在沈阳看过这种火箭炮,可以打六七千米远,射速快,散布面大,虽然不太准确,但威力大,可以运来。我军的一个多管火箭炮连参加了奠边府战役。茹夫一回国后,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历任成都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0924查玉升少将简历:

查玉升(1914~1998)安徽省六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1团排长,第31军93师师部通信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长,补充团营长,772团副团长,16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2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22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4军4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10月23日在昆明逝世。

 

查玉升的故事:

查玉升是安徽六安人。1914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1师31团排长、31军93师师部通信队队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长、补充团营长、772团副团长、16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1940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8纵22旅旅长、中原野战军4纵22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4军41师师长。参加了进军豫西和淮海、渡江、广西等战役。建国后,任14军副军长、60军副军长。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60军副军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14军副军长、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任14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去世。查玉升葬于云南诺仕达金宝山艺术园林军魂园。

 

 

 

0925查国桢少将简历:

查国桢(1905~1980)湖北省蕲春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司令部秘书、参谋,第75师司令部参谋主任,红15军团侦察科科长,军团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主任,军区后勤司令部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军需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生产合作社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行政经济管理部部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

 

查国桢的故事:

查国桢是湖北蕲春人。1905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司令部秘书、参谋、75师司令部参谋主任、红15军团侦察科科长、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5年冬,毛泽东派杨至诚向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借2500元钱,以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问查国桢:“家底有多少?” 查国桢答:“7000元。”徐海东命令:“留2000元,拿出5000元,送中央。”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主任、军区后勤司令部副政委、华北军区供给部政委、华北军区军需部政委。

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生产合作总社主任、公安部队后勤部部长、总参谋部行政经济管理部部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去世。

 

 

 

0926赵杰少将简历:

赵杰(1913~1996)又名赵东斌。河南省商城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4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红33军第99师297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33军经理部代政治委员,红5军第4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副支队长兼团长,鲁中军区后方军分区司令员,鲁中军区第1、第3、第4军分区司令员,滨海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兼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旅大市公安总局局长,辽宁军区副司令员,辽北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坦克第1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东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兵司令员,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员,第一坦克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6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夫人王华。

 

赵杰的故事:

赵杰是河南省商城县人,1913年出生,又名东斌。父亲是匠人。赵杰命硬,5岁染上天花,几乎不治,靠父亲捉了鲫鱼煮汤将他救活;9岁得了重伤寒,眼看不行了,按当地风俗,母亲给他穿了件干净衣服,放在野地里等死,半小时后赵杰哭出声来,不治自愈。12岁开始,他为有钱人家当小长工。赵杰1928年参加红军。1932年,他在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通信排手枪队当战士,团长是着名战将许世友。

不久赵杰担任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1933年,他担任红25师73团8连指导员,同年到方面军教导大队学习毕业后,升任红33军99师297团团政治处主任。赵杰能文能武,在全军比武大会上,步枪立姿射击三发三中,获优秀奖。1936年1月,红33军和红5军团合编,297团改称5军15师43团,赵杰升任团政委。7月到红大高级科学习。

1939年,赵杰担任鲁中南下挺进支队担任司令员,鲁中南下挺进支队在小山战斗中失利。徐向前后来指出:小山战斗的失利,主要是情报工作差,面对敌人的重围不应死守。解放战争时期,赵杰去东北,1945年9月任旅大总局局长,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人民警察队伍。当时为了便于和苏军打交道,用国民党警衔,赵杰是少将警衔。1946年,他担任辽宁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担任辽北军区副司令员。辽沈战役时,赵杰与当面之敌国民党新1军53师师长谈判,促成该部阵前起义,辽北军区部队最先突入沈阳。战争年代,赵杰右手受过枪伤。

1949年,赵杰担任坦克1师副师长。1952年,他入朝作战,历任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副主任、主任、副司令员、志愿军装甲兵第一指挥所副司令员、主任、兼坦克3师师长、志愿军坦克兵司令员。率部参加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赵杰任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员、第一坦克学校校长。后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赵杰的儿子赵建军是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在越南战争中牺牲的惟一一名红卫兵 北京100中学高三学生赵建军、武热河与北京56中的高二学生孙智忠、北航附中的瞿少东以及王莒生、李小倩、赵奠军(赵杰的二儿子)、李南下、赵和平、杨锐等10名红卫兵于1966年10月30日下午登上北京至南宁的5次直快,准备到越南南方,参加南方游击战。11月3日到达凭祥,分组穿越边界时,被我边防军拦截,北送南宁途中,赵建军、武热河、孙智忠、瞿少东逃脱,并于11月6日到达河内。经周恩来批准,四人被派到我援越部队锻炼。11月9日,赵建军、孙智忠被分至我高炮1师316大队2分队,武热河、瞿少东被分至高炮1师302大队2分队。

1967年1月19日傍晚,美军四架F─105飞机掩护20架轰炸机向我阵地扑来,赵建军所在的一班击落一架F─105后,被敌子母弹命中,赵建军壮烈牺牲……他是越南战争中牺牲的惟一一名红卫兵。根据赵建军同志的先进事迹,高炮1师决定,给赵建军同志追记二等功,并按烈士遗愿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67年6月,我高炮1师奉命换防回国,带着击落美机56架的赫赫战绩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临行前,他们用打下的美军F─4、F─105飞机的残骸制作了六架飞机模型。回国后,分成三套:一套送给毛主席,一套送给周总理,一套送给赵杰和他的夫人王华。在同样用飞机残片打造的毛主席像章背面,高炮1师刻上了赵建军的一句诗:“誓把群魔扫,笑迎东风来。”不久后赵建军的兄弟姐妹们相继加入人民军队的光荣行列,其中赵奠军还补入了哥哥生前所在的那个师、团、营、连、排、班。

 

 

 

0927赵俊少将简历:

赵俊(1915~1994六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营部书记,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红9军第2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27师80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作战参谋,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第4支队司令部参谋、副参谋长,新四军第2师司令部参谋处长,第5师13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参谋长,第6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4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11月16日在上海北京逝世。

 

赵俊的故事:

赵俊是安徽六安人。1914年出生,原名赵诗元。1929年加入少先队,参加了当地的打土豪劣绅活动和六霍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少先队分队长、六安县政治保卫局审讯科科员、副科长,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营部书记、34团供给处指导员、团作战参谋、红9军2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侦察科科长、27师80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的反“围剿”和苏家埠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初期,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历任新四军军部作战参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参谋、副参谋长、新四军第2师参谋处处长、淮南军区路東军分区参谋长、新四军第5师13旅参谋长。参加了开辟淮南抗日革命根据地和挺进敌后反摩擦、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渤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野战军10纵参谋长、6纵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4军参谋长,参加了中原突围、泰安、孟良崮、济南、豫东和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建国后,历任浙江军区兼第七兵团副参谋长、参谋长。1953年赴朝作战,任志愿军38军副军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回国后又参与指挥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任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毕业,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 “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逝世。

 

 

 

0928赵峰少将简历:

赵峰(1914~)河南省泌阳县人。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豫南游击队卫生员,新四军第5支队10团卫生队队长,游击大队大队长,营长,新四军第2师5旅司令部作战参谋,第14团参谋长,第15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师预备第4团参谋长,东北哈东军分区第1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145师433团团长,第145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9军145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钦廉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代师长,副军长,军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赵峰的故事:

赵峰是河南泌阳人,1914年出生,原名赵世钦。1932年到国民党部队当兵,两年后回家。1936年为共产党做地下交通工作,1937年参加豫南红军游击队任卫生员。1938年任新四军第四支队8团队军医,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第5支队10团卫生队队长,1940年任10团1营营长。1941年任第二师5旅司令部作战参谋、14团参谋长,1942年任15团参谋长。解放战争到东北,任东北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独立1团团长、独立2师1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9军145师433团团长、师参谋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

建国后,1951年任广西军区钦廉军分区副司令员,146师师长。1952年入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任越南军事顾问团顾问,1956年回国,任26军副军长、军长。1978年到1983年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79年到1983年任山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峰是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1964年晋为少将。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29赵一萍少将简历:

赵一萍(1905~1986)原名马香圃。山东省寿光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寿光县委政治交通员、少共县委委员、县委书记,胶东西海地委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蓬莱人民抗日救国军大队长、营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61团团长,第5支队参谋长,山东纵队第5旅参谋长,胶东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参谋长,鲁南军区参谋长,鲁中南军区参谋长,徐州警备司令员,第三野战军32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工程部部长,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6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

 

赵一萍的故事:

赵一萍是山东寿光县人,1905年出生于富农家庭,原名马兰馨,又名马香圃、马秀生。8岁读私塾,后到济南正谊中学上初中,毕业后读了一年英语专科。1925年回本村小学教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受党派遣,到高小做英文、算术教师,兼做党的工作,历任少共分区委书记、少共县委书记、少共青州地委委员。1932年寿光党组织被破坏,赵一萍到济南,被派往纱厂领导工人运动。后奉命撤离,到小学当教员。1937年,赵一萍组织编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2路1大队,任大队长。1938年任山东抗日游击第5支队61团团长,1939年任第5支队参谋长,1940年任山东军区5旅参谋长。1941年任胶东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率部独立坚持在大泽山区开展游击战争。1942年,他带领两个连被日军包围,他率一个排突围。1943年去延安,1944年到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参谋长、鲁南军区参谋长、鲁中南军区参谋长,参加枣庄、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1949年任32军参谋长,参与指挥解放青岛战斗。后因公致残。

建国后,任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组织领导了基地的筹建工作。1952年任海军工程部部长,长期组织领导了海军的国防工程建设。1969年任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授衔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6年去世。

 

 

 

0930赵文进少将简历:

赵文进(1913~1998)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6团排长、连长,红9军第25师36团副营长、营长,红31军第91师277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冀热察挺进军第11支队32大队大队长,冀东军区第13军分区11团团长,冀热辽军区第15军分区司令员,热中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热辽纵队第3旅旅长,热南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5师师长,华北军区第8纵队23旅旅长,第19兵团65军194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8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

 

赵文进的故事:

赵文进是湖北大悟人,1913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2师36团排长、连长、红9军25师36团副营长、营长、红31军91师277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队长、平西挺进军11支队32大队大队长、冀东军区第13军分区11团团长、冀热辽军区第15军分区司令员、热中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热辽纵队3旅旅长、热南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独立5师师长、华北军区8纵23旅旅长、第十九兵团65军194师师长。参加了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65军194师师长、副军长、后兼参谋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保卫开城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获朝鲜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时,任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成员。后任成都军区军政干校校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去世。

 

 

 

0931赵正洪少将简历:

赵正洪(1913~1992)湖北省黄梅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0师29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红30军第88师263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师部通信队队长,第88师268团营政治委员、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23团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8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9师政治委员,安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副主任,全国体育总会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12月30日在北京逝世。

 

赵正洪的故事:

赵正洪是湖北省黄梅县人,1913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0师29团政治处宣传队长、红30军88师263团连长、指导员、师部通信队队长、88师268团营政委、1营营长。参加了长征。赵正洪参加了西路军,在战斗中负伤。他担任营长时,负责坚守倪家营子西北的邵家屯,一天打退敌人9次进攻,直至肉搏。撤出战斗时,1营只剩26人。进入祁连山后,赵正洪任3营营长,李先念派他去找粮食。赵正洪组织了100来人,分三路找粮,结果找到一个牧场,有四、五百只羊。李先念说:你们弄回来救命粮,把部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你们为保存革命力量立了大功!进入沙漠后,攻击安西,3营担任主攻,因敌军主力增援,3营且战且退,赵正洪率3营阻击敌军两个小时,他背上被敌兵砍了两刀,因棉衣后没砍透。进入星星峡时,赵正洪身边只剩一个号兵和一个通信员。抗日战争时期,赵正洪任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23团政委、冀中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3纵8师副政委、9师政委、安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2年,赵正洪任国家体委副主任。1974年4月,国家体委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说,我国已经是亚运会成员国,将参加第七届亚运会,已准备14个项目的比赛,但许多国际奥运会单项体育协会尚未接纳我国,根据章程规定不许会员国同非会员国比赛,所以我们到底能参加多少个项目的比赛,心中无数,知己而不知彼,这个仗不好打。邓小平问代表团团长定谁?国家体委负责人说没定,请您定。邓小平说,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是赵正洪去的,开展了乒乓外交,小球转动了大球。这次还是他去吧,请他来参加研究。赵正洪来了后,邓小平单刀直入地问道,你对我国第一次参加亚运会的准备工作有什么看法?赵正洪回答,我想两手一齐抓,一手抓比赛14个项目的落实,一手抓国内14个项目的训练。邓小平很兴趣地问,国外怎么抓落实?赵正洪回答,中国人有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想和日本、香港和伊朗的朋友共同磋商,得到他们的支持,争取14个项目全部参赛。邓小平又问,有哪些朋友可以帮忙?赵正洪汇报,有国际奥委会执委、日本竹田恒德亲王,国际奥委会委员、香港沙力士和伊朗方面的朋友。邓小平听了很高兴,说赵正洪想得周到,国内的由国家体委负责人去抓,国外的由赵正洪以全国体育总会主席身份去香港,邀请竹田恒德亲王、沙力士和伊朗方面的朋友共同商量,通过他们的关系再做各单项体育协会的工作。

5月下旬,赵正洪从香港回来再次向邓小平汇报:14个项目中已有10个有把握参加比赛,足球、田径、自行车3个项目经过反复做工作,已有转机,估计问题不大。只有游泳能否参加比赛困难较大,因为世界游泳协会主席亨宁(美国人)坚决拒绝我国运动员参加比赛。竹田亲王、沙力士和伊朗朋友都出面做了工作,没见什么成效。他们表示继续做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游泳队是否去伊朗呢?如果去了不能参加,丢国家的面子,不去又坐失比赛机会。真不知道怎么办好。邓小平明确答复:游泳队应该去伊朗参加亚运会,能争取参加正式比赛更好,不能参加的话,可以与友好国家进行友谊比赛。你到伊朗机场就此发表一个声明,既给国际泳联一点压力,也表示我们参加游泳比赛的决心,还可以争取友好国家的同情与支持嘛!参加亚运会前夕,赵正洪又向邓小平请示:我国与以色列没有外交关系,按照惯例,各国取得比赛前三名时,都要升国旗,在场的全体人员起立。那么,在升以色列国旗时,我们起立不起立?邓小平诙谐地说:到时候,你们站起来背对着,或侧身对着以色列国旗就行了。赵正洪又问:足球比赛我们与朝鲜编在一个小组。比赛时如朝鲜队犯规,判我队罚点球,如何才能不影响中朝友谊?邓小平回答:让我们的运动员往球门外踢不就行了。

赵正洪又问:伊朗为我国参加亚运会及争取参加单项比赛项目出了很大的力,如果两队决赛碰到一起怎么办?邓小平回答:口袋里余下两块金币应该拿一块还债。8月20日,赵正洪率领中国代表团300余人到达德黑兰机场。在伊朗朋友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赵正洪发表声明:我们参加亚运会是为友谊团结而来,我们申请参加游泳比赛,如果国际泳联坚持不让我国游泳队参加比赛,我们也不让朋友们为难。他的声明在各国代表团中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当国际泳联主席亨宁到游泳馆观看训练时,看到我国健儿的训练情景,使他对中国游泳运动有了粗略的认识与好感。许多国家教练员、运动员纷纷发出质问。有的说,中国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都恢复了,你们泳联为什么不承认他们?有的说,中国参加奥运会是大势所趋,其他单项协会都承认了,你们泳联为什么不接纳?有的说,中国是体育大国,不让他们参加游泳比赛,是游泳界的缺陷!各友好国家代表团团长、体育界知名人士纷纷同亨宁会晤,要求驱逐台湾,接纳中国。赵正洪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当面与亨宁说理争取,终于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亨宁同意我国游泳队参加比赛。至此,我国14个项目全部获准参加亚运会角逐。我国运动员不负祖国人民重望,打破了18项亚运会纪录和本届亚运会惟一的一项世界纪录。中国向亚洲、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体育实力,奏响了向奥运会进军的序曲。在比赛中,我国与伊朗争夺水球金牌,赵正洪牢记邓小平“金币”之说,以8∶9的比分输给伊朗。这一举动,使伊朗方面欣喜若狂,几名体育官员未脱西装就跳进游泳池,与水球运动员拥抱欢呼。在此期间,国际奥运会执委会会议在德里兰举行。赵正洪作为中国体育总会主席在大会上发了言。他着重介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郑重要求尽快恢复我国在奥运会的合法地位。1975年到1978年,赵正洪继续任国家体委副主任。

 

 

 

0932赵东寰少将简历:

赵东寰(1907~2002)辽宁省法库县人。1930年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东北军连长、副营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参谋处处长,第3团团长,八路军第3纵队北上挺进支队司令员,冀中军区警备旅第2团团长,八路军第3纵队南下支队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参谋长,辽西军区副参谋长,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10师师长,第四野战军38军151师师长,42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处长,中南军区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高级工学校校长,军委军事建筑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参谋长,特种工程兵指挥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工程兵工程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2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赵东寰的故事:

赵东寰是辽宁省法库县人,1907年出生。1930年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任东北军连长、副营长。1936年“西安事变”时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参谋处处长、3团团长、八路军第3纵队北上挺进支队司令员、冀中军区警备旅2团团长、八路军第3纵队南下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等职。他指挥河北省梅花镇军民同前来进攻的日军浴血奋战,与外围兄弟部队里外夹攻,击毙日寇八百余众。随即,他在冀中12县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参加了“百团大战”,为创建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参谋长、辽西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骑兵支队司令员、独立10师师长、38军151师师长、42军副军长等职,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四平保卫战、围困长春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以及伏牛山和嵩山地区的大规模剿匪运动。1948年赵东寰担任独立10师师长时,奉命率部前去解放本溪,来到浑河北岸的章党。浑河河深1.5米左右,岸边结有薄冰,无桥、无船。涉水,不仅火炮、车辆、物质过不去,而且会冻伤大批人员;架桥,又会延误战机。赵东寰立即召开集军事会议,决定依据客观情况灵活执行上级命令,顺浑河北岸西进,攻克抚顺,歼敌430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处长、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华南军政干校校长、高级工兵学校校长、军委军事建筑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参谋长、特种工程指挥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业,为我国国防科研试验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他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赵东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2002年去世。

 

 

 

0933赵北源少将简历:

赵北源(1917~1964)河北省大名县人。1933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大名县大队第四中队政治指导员,冀南军区第2支队1大队大队长,第9旅26团营长,第1军分区26团参谋长、分区武工队政治委员,漳河县县长,路南支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26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14团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0纵队86团团长,第四野战军58军173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海军第1舰队司令员,海军青岛基地参谋长,北海舰队参谋长,砌顺基地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8月23日在北京逝世。

 

赵北源的故事:

赵北源,原名赵凤琴,曾用名南福增,大名县沙圪塔村人,后迁大名县城马厂街。出身贫寒,11岁开始读书。1931年入省立七师附小学习,曾受教于裴志耕等。1932年暑假小学未结业,借用南福增的毕业文凭考入大名七师,在中共党员任继宗影响下,开始阅读马列主义书刊,思想进步很快。193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校内外积极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后被当局察觉,1934年冬被开除学籍。

1935年春经任继宗介绍到肥乡县辛安镇,以当小学教师为掩护,任中共肥乡中心县委发行部副部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引起敌人注意返回大名。为生活所迫到外地谋生,1937年3月,返回故乡。5月经解蕴山介绍到北平通俗读物编刊社卖书度日。1938年初打入敌人内部做伪军工作,从事传递情报、营救同志以及向城外送印刷品等重要工作。

1938年7月,到大名四区抗日大队,先后任民运干事、指导员。1940年,任冀南一分区九旅二十六团营长,参加过百团大战。1940年冬先后任魏县县大队长、二十六团参谋长、漳河县县长和广(平)大(名)路南支队政委等职,为开辟和巩固大名、魏县、成安一带抗日根据地英勇战斗,做出贡献。1943年参加了整风运动,在极左路线下,遭到打击,经受了考验。1945年5月,回冀南三分区,先后任路南支队政委、二十六团政委,为解放成安、临漳等县城英勇奋战,立下新功。此后,在平汉战役、安阳北部剿匪和保卫回隆等战斗中,多处负伤不下火线,有七八块弹片留在身上,始终未能取出。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冀南军区独立三旅十四团政委、晋冀鲁豫军区十纵队八十六团团长等职。1947年随军南下大别山,为开辟山区根据地与敌连续苦战七个月,胜利完成任务。1948年7月,率全团渡汉江,配合友军创建汉南根据地。1949年春,在王宏坤指挥下,率一团官兵在花园战役中,歼灭江北守敌主力一个团,随后赴豫西剿匪。由于英勇善战,功绩卓著,升任第四野战军五十八军第一七三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中南军区第一舰队司令员、海军青岛基地参谋长、北海舰队参谋长、旅顺基地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由于战争年代受伤严重再加上长期带病工作,积劳成疾,于1964年8月病逝于北京,终年47岁。

 

 

 

0934赵汇川少将简历:

赵汇川(1913~1996)安徽省宿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察绥抗日同盟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宿县抗日游击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6支队11团团长,淮北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第7军分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参谋长,淮北挺进支队副司令员,江淮军区参谋长,第三野战军9兵团司令部参谋处长,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校长,海军航空部参谋长。1953年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回国后任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6年5月27日在青岛逝世。

 

赵汇川的故事:

赵汇川是安徽省宿县人,1913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户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5年赵汇川回到家乡,以教书为掩护,在师生中进行抗日宣传。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家乡拉起一支百余人的武装与日军作战,在战斗中受伤,队伍受挫。但他毫不气馁,重新拉起千余人的队伍,经江上青的介绍,纳入了国民党安徽省第6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瑾的部队,编为第3支队。1939年12月,在皖东北工作的张爱萍要去延安,张爱萍向盛子瑾提出派第3支队送他去路西,盛答应了。赵汇川的第3支队随张爱萍到了我军根据地,张爱萍为第3支队“换血”,派去了一批政工干部,姜林东(后授少将衔)就是这时派去的,使第3支队改造成人民的军队。后来张爱萍率第3支队回路东,盛子瑾逃走,赵汇川的第3支队正式编入张爱萍领导的部队序列。赵汇川历任新四军第6支队11团长、淮北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华中军区第7军分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9纵参谋长、淮北挺进支队副司令员、江淮军区参谋长、第九兵团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参加了宿北、淮海、渡江等战役。

1951年,中央军委批准将筹建中的海军第2航空学校和设在青岛沧口机场的海军第1航空学校合并,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担负对海军航空兵空、地勤学员的教学、训练任务,赵汇川出任校长。1952年1月,赵汇川被调到北京筹建海军航空部。6月,赵汇川被任命为海军航空部参谋长,紧接着曾克林任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李克如任政治部主任、顿星云任司令员,海军航空部的机关,是以陆军第10军军部为基础组建的。10月,赵汇川带领35人,到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学习,当时中联司的司令员是聂凤智,与赵汇川相识,赵汇川天天跟他去指挥所,学习作战指挥,摸索空战规律。海军航空部最初辖3个师。海军航空第1师在上海,是由陆军第10军30师机关及90团团部、空9师25歼击机团和海军航空学校第一期空、地勤学员组成。海军航空第2师在浙江,以陆军138师师部为基础组建。海军航空第3师以陆军131师师部为基础组建。另外在北京组建了海军航空兵第3团,直属海军航空部领导。

1953年,赵汇川赴苏联,在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回国,任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0935赵兰田少将简历:

赵兰田(1918~2004)四川省平昌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侦察连政治指导员,教导团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385旅第14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385旅769团团长兼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7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1军3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军副政治委员、副军长、代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空降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4月17日在北京逝世。

 

赵兰田的故事:

赵兰田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红4军历任排长、宣传干事、组织股长、连指导员、参谋、教员。抗日战争他编入129师385旅769团任连指导员,参加了着名的夜袭阳明堡机场、响堂铺伏击战、长乐村战斗、粉碎六路围攻、九路围攻等战斗。1938年,随陈锡联东出冀南,在战斗中负伤。1939年在北方局党校毕业,任769团政治处副主任。1940年任385旅14团政治处主任、政委,指挥14团在阳泉西南狮□山顽强奋战七昼夜,在友邻部队配合下,重创日军片山旅团。赵兰田后来任769团政委、团长。赵兰田在刘邓大军中,也是一员战将,在解放战争中有出色的表现。

定陶作战中,任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7旅旅长的赵兰田,率部首先阻击敌47师,尔后围歼敌整编第3师,活捉敌中将师长赵锡田。在追歼敌41师和47师时,赵兰田指挥机智果断,在遍地青纱帐蔽目,无法观察敌情的情况下,他为争得战机,亲自爬上树去观察,发现敌人向西突围,他迅速指挥出击,追歼逃敌。当敌人多路突逃时,他命令各团以营为单位多路平行追击。他自己带领警卫、通讯人员截住逃敌千余,赵兰田命令司号员和小分队环村吹号、呐喊,敌在惊恐慌乱中,被后继赶来的我军全歼。在豫北攻势作战中,赵兰田不待主力到达,果断指挥所部包围敌49旅,被围之敌竟多于赵兰田旅两倍,赵兰田恐敌逃脱,打破常规,在白天总攻,将敌全歼,俘敌少将旅长以下3400人。羊山集战役,赵兰田旅起初的任务是阻击打援,赵兰田争得主攻羊山任务,他超前指挥,解决了主攻部队间的协同问题,攻占了主阵地。进入大别山后,赵兰田在手边兵力只有一个团的情况下,与9旅童国贵旅长联系,童当时手边兵力也只有一个团,两人指挥部队,将三倍于己的敌88师师部和62旅包围,待纵队其他部队赶到,将该旅消灭。此后,3纵留在内线,7旅四次临险,赵兰田沉着指挥,果断摆脱敌军合围,且多次伏击、尾击敌人,转战18天,部队未受损失。在秋季攻势中,赵兰田旅主攻宿县东门,40分钟即攻入城内。淮海战役,赵兰田旅与敌第10军三争马围子,赵兰田指挥部队血战7昼夜,全歼马围子守敌。

1949年1月,7旅改称11军31师,赵兰田任师长。渡江战役中,31师为主渡师,15分钟即突破1500米江面登岸。在解放重庆的战斗中,赵兰田再次负伤。1951年,赵兰田率31师在志愿军12军序列中入朝作战。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31师担任打穿插任务。赵兰田带两个团突破当面敌人阵地之后向纵深发展,但在自隐里北侧的三巨里地区受到美军坦克集群的阻击。赵兰田当机立断,绕过美军,天亮前插到杨洪公路,但是美军的炮火十分猛烈,加上白天飞机的参战,部队打得十分艰难。为了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部队冒着飞机的轰炸和炮火的打击坚持白天前进。在到达釜峰时,他们又与美军撞上了,因没有炮火的支援,凭借手中的轻武器无法突破美军的阻击,因此31师没能在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被美军和韩军切断全师退路。赵兰田派作战科长出寻91团,他指挥93团抗击美军竟日,掩护91团北撤。1952年,赵兰田任60军副政委,60军回国后,赵兰田又任15军副军长、代军长。赵兰田参加了金城阻击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金城战役。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4年,赵兰田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担任了大名鼎鼎的空降兵15军首任军长。赵兰田后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北京军区空军政委、沈阳军区空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36赵华青少将简历:

赵华青(1919~)原名赵悦荣,山东省茌平县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山西新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新军吉县自卫队政治指导员,213旅58团连长,129师决1旅57团连长、营政治教导员,386旅772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0旅28团副团长,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0旅28团团长,第二野战军13军37师副师长,军随营学校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师长。1954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回国后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研究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赵华青的故事:

赵华青是山东茌平人。1919年出生,原名赵悦荣。家境贫苦。8岁随父母逃荒到徐州,靠弹棉花和要饭度日。1928年回家乡,开始读书,15岁高小毕业,1935年考入平原简易乡村师范。

1937年经山西风陵渡办事处介绍到临汾平津同学会,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被派往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次年毕业,任山西吉县自卫队指导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任山西政治保卫二支队4大队11中队指导员、山西新军213旅58团2连连长,十二月事变,赵华青率部随旅突围到晋东南,任山西抗敌决死队1纵队57团3连连长。1939年任1营教导员。1943年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1营教导员。1945年任772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吕梁、太岳、中条地区反扫荡和浮翼反顽战役。抗战胜利后,参加了上党战役。1945年任晋冀鲁豫军区4纵10旅28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同莆战役。1946年任副团长,参加了闻夏、临浮、晋东南、汾孝、晋南、强渡黄河、潼洛间作战、开辟豫西根据地战役战斗。1947年任团长,参加平汉、洛阳、宛东、宛西、淮海战役。在洛阳战役中,赵华青团担任主攻,所部活捉敌师长邱行湘。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13军37师副师长。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南昌。建国后,任13军39师副师长。1952年任师长。

同年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4年毕业。到苏联学习,先后就读伏龙芝军事学院和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1957年毕业于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1958年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研究员,1962年后,历任昆明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

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0937赵易亚少将简历:

赵易亚(1917~2002)江苏省泰兴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陕西安吴青训班政治协理员、教育干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队政治指导员,八路军第1纵队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南进支队政治部宣教科科长,新四军第3师9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第四师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山东团政治部宣教部部长,第三野战军25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文化部部长和华东军区高级干部理论训练班主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报社总编辑,解放军报社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2年5月13日在北京逝世。

 

赵易亚的故事:

赵易亚是江苏省泰兴县人。1917年出生于农民家庭。1935年在上海等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经八路军南京办事处介绍,1938年入安吴青训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西安吴青训班政治协理员、教育干事、抗大一分校指导员、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南进支队政治部宣教科科长、新四军3师9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4师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25军政治部副主任。

建国后,赵易亚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文化部部长。1954年奉命调北京,参加创办《解放军报》。历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解放军报社总编辑。赵易亚作为《解放军报》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为军报的创办和发展精心策划,辛勤耕耘,倾注了大量心血。1967年1月13日的凌晨,以肖力为首的“革命造反突击队”,在军报贴出了题为《解放军报向何处去?》的大字报,引发了军报的夺权风暴。肖力即李讷,是毛泽东和江青结婚后生下的惟一女儿,时年26岁,到解放军报社任记者还不满3个月。李讷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正赶上红卫兵大串联,她同当年的许多年轻学生一样,戴上红卫兵袖章也经常外出串联。1966年9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江青、陈伯达在钓鱼台15号楼召见杨成武代总长和解放军报代理总编辑胡痴,江青说:请你们来,是想把我女儿李讷送到军队去,交给你们负责,让她到军报锻炼锻炼,并说主席也同意。她还说:这孩子刚出大学门不久,她学的是历史,肯用脑子,也能写点东西,我看比林豆豆要强些。你们放心,她在政治上是跟我们走的。她的缺点是看问题有些片面,有点固执,要多帮助她。江青又说,对她不要抓得太紧、管得太严,要发挥她的主动性。她又叮嘱,为了保密,给她改名肖力。

1966年10月中旬李讷成为解放军报女记者,胡痴把她分配到快报组,《快报》是“文化大革命”初期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创办的“绝密”等级的内部刊物,专门刊登“文化大革命”中的重要情况,仅供当时被称作 “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高层领导阅批。1月12日的下午。肖力向《快报》的领导小组作汇报。汇报会上,谈到下面已经不像“文化大革命”初期那样爱看《解放军报》了,特别是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以来,军报没有一篇关于路线斗争的文章,尽在那里搞什么“正面教育”。肖力说:“我们下去,人家听说是《解放军报》的记者就不感兴趣。”她的看法是:军报已经到了“严重关头”,要改变军报的面貌,“必须起来造反”。当日晚,肖力组织两个人起草大字报。由她口授,边起草边议论,起草完大字报,已是深夜11点,肖力随即拿着大字报底稿,匆匆赶往钓鱼台,向江青禀报。《快报》领导小组当晚召开了会议,决定支持肖力造反。有人建议,此事应该向胡痴代总编报告。胡痴当时经常列席 “中央文革小组”的会议,也临时住在钓鱼台。于是,《快报》领导小组的一班人,于当晚11点钟左右来到了钓鱼台。肖力见过江青后,来到中央文革办事组组长宋琼在钓鱼台的住处,向他征求对大字报的意见。宋琼建议增加了一句:“胡痴同志身为党委书记,在这方面是负有严重责任的。”胡痴当时正受重用,中央政治局开会提名,经毛泽东正式批准,任命胡痴为新华社代理社长,同时还兼管《解放军报》。改组后的新“全军文化革命小组”成员名单,经毛泽东批准,胡痴为新的“全军文革”成员,可列席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文革小组”的会议。1月13日凌晨1时,宋琼等人还在议论大字报,江青通知胡痴立即到15楼的会议室,有事要谈。江青对胡痴说:“小将们要起来造反,你要坚决支持他们。这是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自己有缺点错误,要主动检讨。”江青又说:“军报同《文汇报》不一样,《文汇报》是上海旧市委领导的,军报是林副主席领导的,而林副主席的领导是正确的。所以造反只能在报社内部搞,不能像《文汇报》那样公开在报上搞。”胡痴听了,当即表态说:“我一定支持他们造反,自己好好检讨。”

1月17日,林彪签署了《给解放军报社革命同志的一封信》,高度赞扬了由肖力等人组成的革命造反突击队,“在报社内部点起了革命火焰”,林彪在信中说:你们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坚决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你们的行动好得很!我坚决地支持你们!解放军报,非常需要革命,只有搞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报纸才能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乱”不要紧,“乱”然后才能治。为了照顾人民解放军的威信,照顾国际影响,对于《解放军报》要采取“内批外帮”的方针。在报社内部,革命烈火烧得越旺越好。但在形式上不能采取《文汇报》《解放日报》的做法,不能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解放军报社的革命造反宣言、告全军书之类的东西。以胡痴为首的小集团要那样做,完全是个阴谋。对于这个阴谋必须揭穿。对胡痴等人,必须彻底揭露,彻底批判。报纸的社论、评论,责成总政肖华同志和关锋同志负责。重要的社论、评论,送中央文革小组、全军文革小组审阅。解放军报是保护单位之一。你们要耐心劝说学生和其他机关的干部,不要到办公大楼上去。你们可以在办公大楼外边设接待站,接待来访的学生和干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批评,欢迎他们送大字报。劝说他们不要到解放军报社揪人,要相信报社的同志自己可以把革命搞好。林彪的这封信,出自关锋之手。毛泽东同日在林彪这封信上批示:同意,这样答复好。

经毛泽东批示的林彪《给解放军报社革命同志的一封信》下达军报之后,胡痴、和谷岩、宋琼、栾保俊等,就以“胡痴小集团阴谋夺权”的奇冤大罪,押送北京卫戍区关了起来。一个以“1·13事件”为主体的“胡痴阴谋小集团”的冤案由此铸成。肖力在军报公开自己的身份之后,人们获悉肖力与李讷实为一人,肖力也就成为风云一时、万众瞩目的人物。吴法宪以军委办事组的名义,向军报下达了“指示”:“在全国反对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是现行反革命,在军报反对肖力同志的也是现行反革命!”肖力不仅制造了所谓“胡痴阴谋小集团案”,还制造了所谓“赵易亚复辟资本主义反革命逆流案”,在军报先后推翻了两届领导班子。1968年8月,跟随她打天下的“革命小将”打着她的旗号,又无中生有地捏造了所谓“阴谋绑架肖力同志的反革命案”;经过无限上纲炮制了所谓“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阴谋颠覆军报红色政权反革命案”。 8月23日,肖力联合另外两名年轻人,贴出题为《反复僻、反保守、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大字报,指责赵易亚是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在军报的代理人,指责赵易亚包庇了胡痴,破坏总政的文化大革命,指责赵易亚和一些政治扒手勾结,操纵“516兵团”,以极左的面目出现,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当天,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将此事向江青汇报,江青笑了笑说:“我已经知道了。你给我收集一下反映,特别是来自中央和军委的反映。毛家湾是什么表现,你也给我注意一下,我好象听到有人说,林副主席是支持赵易亚的,我不大相信。”第二天,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到解放军报社发表讲话说:我坚决支持肖力同志的革命行动,肖力同志做了我迟迟没有做的事,我觉得还是我们的小将觉悟高,赵易亚是一个卑鄙的资产阶级政客,我们要彻底揭露他和他的黑后台。赵易亚遂被打倒。

有资料说:党的十二大召开前,赵易亚在《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有严重错误的文章,同党中央没有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赵易亚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2年去世。

 

 

 

0938赵国泰少将简历:

赵国泰(1915~1974)湖北省崇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保卫局2抖科员,红军大学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游击军第1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军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兼鞍山保安司令,东海军区安东保安旅旅长,安东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东北军区第16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4年11月28日在大连逝世。

 

赵国泰的故事:

赵国泰是湖北崇阳人,1915年出生。幼家贫,8岁为佣工。1930年彭德怀红3军团到崇阳,赵国泰参加了红军,任司号员。先后参加长沙、沙县、龙岗战斗,右腿负伤。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调保卫局2科受训,任第三军团保卫局科员。1934年在广昌战斗中负伤。参加了长征,1935年任第三军团保卫局通讯班班长、红4师司号长。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红军大学教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游击军大队政治处副主任、营长兼教导员、支队长兼政委。曾潜入伪军内部策反一个团起义成功,编为晋察冀军区直属游击军,任政委。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安东保安旅旅长、安东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解放沈阳战斗,友军4攻救兵台不克,赵国泰主动请战,智取救兵台,歼敌500余。1948年任东北军区163师师长,率部参加解放平顶山、抚顺、本溪。在沈阳战役中163师歼敌6000人。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50军150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飞机场的修建保护、攻占敌岛作战和负责保卫丹东至平壤的西海岸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任50军副军长兼军参谋长,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7年毕业,任50军副军长,1969年任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4年去世。

 

     

0939赵承丰少将简历:

赵承丰(1917~1994)四川省苍溪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政治部文印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文印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文书科长、机要秘书,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干事。解放战争时期,任龙江军区警备第2旅政治部主任,黑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处长,总干部部政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机械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4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

 

赵承丰的故事:

赵承丰是四川省苍溪县人,1917年出生于农民家庭。6岁开始读书,11岁考入高等小学,15岁考入阆中县中学,因无钱交学费未能入学。1929年,阆中有了中共党组织,1930年,赵承丰的家乡老观山区建立了党小组,1932年成立了党支部。赵承丰因年纪小,参加了农民协会,做一些联络、通讯工作。1933年,红四方面军11军先遣队离老观场仅10余里,老观党支部发动了农民暴动,摧毁了区、乡旧政权,没收了土豪劣绅财产。暴动胜利后,建立了川陕游击队独立营,赵承丰参加了独立营,后编入红30军88师,后到军部当文印员,不久调到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从事文印工作。

1936年11月,赵承丰调到西路军政治部工作。西路军在甘肃走廊失利后,他被分配到西路军总部干部支队,进入祁连山打游击。干部支队被打散后,他历尽艰辛,甚至以牛马粪充饥,寻找红军,途中为民团抓获,遭受酷刑,强令为民团背行李、喂马、做饭。在甘北,赵承丰伺机逃脱,沿甘新道路,经戈壁滩到达新疆星星峡,编入西进总支队,学习汽车、装甲车驾驶。1939年底,他随西进总支队300余人回到延安。

1940年,赵承丰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文印科长,1943年随谭政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任政治部组织部干事。1945年他到中央党校二部学习。解放战争,赵承丰到东北,担任黑龙江省警卫2旅政治部主任,负责剿灭刘山东匪部。

1949年7月,赵承丰担任军委总政治部秘书处长,以后历任总政治部行政管理处处长、干部调配处处长、干部部干部任免处处长,1956年升任干部部副部长,1957年任总干部部政治干部任免部副部长,1958年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

1960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林彪发动批判谭政。1962年,赵承丰对谭政问题表示了不同意见,也遭受批判,1963年被调离总政治部,1964年被调出军队,到地质部任政治部副主任。文革中,赵承丰被下放到农场劳动。1971年林彪事件后,他获“解放”。1973年他到国家出版社工作,1978年任兵器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纪检组组长。

 

 

 

0940赵承金少将简历:

赵承金(1901~)辽宁省海城县人。满族。1937年参加东北军,同年参加冀中人民自卫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第1团团长,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兼南进支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沈阳市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兼保安第4旅旅长,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170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热河省军区司令员,辽宁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9年10月2日在沈阳逝世。

 

赵承金的故事:

赵承金是辽宁省海城县人,1901年出生,满族。1930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1937年参加东北军,他是吕正操小樵易帜的三员干将之一。赵承金参加八路军后,国民党封闭了691团驻陕西省的办事处,三次抄了赵承金的家,将他的母亲和两个孩子抓了起来。经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营救才脱险。赵承金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1团团长、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兼南进支队司令员。

1944年,毛泽东命令杨得志和赵承金率6个团保卫延安。杨得志和赵承金到延安后,部队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杨得志任旅长、赵承金任副旅长。赵承金在延安晋见毛泽东,向毛泽东讲述了当年691团小樵易帜的经过,毛泽东询问了吕正操的情况,还询问了赵承金母亲的情况。赵承金告诉毛泽东,原来自己带的1个营已经发展成9个团,毛泽东说:1个营发展成9个团,可是不简单,说明你们进步快,成绩大,你们在敌后的情况我也听说了一些,仗打得不错。毛泽东还留赵承金吃了午饭。

解放战争,赵承金到东北,历任保安4旅旅长、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170师师长。林彪对原抗联将领和吕正操等东北籍将领均不很重用,他们一般都只担任地方部队的领导职务。这个170师成立于1949年4月,前身是1948年组建的整训4师。建国后,赵承金历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热河省军区司令员、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0年去世。

 

 

 

0941赵复兴少将简历:

赵复兴(1914~)湖北省沔阳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1师1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部教育科科长,第1支队支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赤峰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军政干部学校训练部部长,东北军政大学冀察热辽分校教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副参谋长,第5步学校校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赵复兴的故事:

赵复兴是湖北沔阳人,1914年出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1师1团连指导员、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山城堡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部教育科科长、第1支队支队长、抗大总校队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赤峰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军政干部学校训练部部长、东北军政大学冀察热辽分校教育长、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分团团长。

建国后,历任广东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副参谋长、第5步兵学校校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8年到1969年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后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42赵炳伦少将简历:

赵炳伦(1912~1984)湖北省麻城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3师276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74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31军政治部保卫部科长,第31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教导队政治指导员,特务营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385旅769团副团长,新四军第5师39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南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50军211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司令员,第2政治学校副校长、校长,防化学院副院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军区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3月31日在郑州逝世。

 

赵炳伦的故事:

赵炳伦是湖北麻城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93师276团连指导员、274团政治处主任、政委、红31军政治部保卫部科长、红31军卫生部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教导队指导员、特务营政委、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1941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358旅769团副团长、新四军第5师39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南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50军211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原突围、辽沈、平津战役。

建国后,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历任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司令员、第二政治学校副校长、校长、防化兵学院副院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军区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去世。

 

 

 

0943赵冠英少将简历:

赵冠英(1916~1989)河南省内黄县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随营学校教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队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第3大队大队长,第2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独立8旅旅长,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2纵队参谋长,华北军区第2纵队参谋长,第20兵团67军参谋长,第20兵团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9年1月23日在北京逝世。

 

赵冠英的故事:

赵冠英是河南省内黄县人,1916年出生。1936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红1军团随营学校教员,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队长,晋察冀军区二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晋察冀军区独8旅旅长,华北2纵参谋长,67军参谋长。1947年,华北我军在张家口与敌35军激战,2纵5旅在孔家庄阵地血战。当时毛泽东下过命令,敌人从哪个部队的阵地上跑掉,哪个部队的指挥员要负全责,要执行最高纪律。在敌人的轮番攻击下,5旅伤亡越来越大,一线部分阵地被突破。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决定组织反击,纵队政委李志民派纵队参谋长赵冠英到5旅指挥所协助组织反击。马龙体魄壮实,雷厉风行,作战勇敢顽强,身先士卒,经常亲临第一线指挥。李志民特地交代赵冠英,不要马龙搞“红眼战术”。赵冠英到5旅一看,马龙真的打红眼了,部队伤亡大,炮弹打光了,步兵的弹药也不多了,预备队都用上了,马龙手上已没有机动兵力组织反击,正在组织炮兵端起步枪上刺刀反冲击,马龙要亲自到前沿去。赵冠英劝马龙不要硬拼,建议他向友邻1纵队求援。马龙冷静下来,向1纵求援,1纵给了马龙1个营,把敌人反击下去。毛泽东曾去电表扬:“昨(九)日又英勇击退张家口敌主力多次突击,确保自己包围阵地(二纵队)”。

1951年赵冠英入朝作战,任20兵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赵冠英回国后,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赵冠英在文革中遭劫难。文革开始后,山西省军区司令员陈金钰、副司令员赵冠英、曹玉清等12名军区党委常委,遵照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军队不直接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的指示,反对省军区直接参加山西造反“一.一二”夺权,并向上级写了报告。林彪在签发到全军军以上党委的电报中,被指责为“怕字当头,不敢革命”,是“口头革命派”,使他们受到批判和斗争。1967年8月,山西省造反派成立了“揪军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赵冠英联络站”,赵冠英被绑架,并被非法扣押56天。赵冠英后来担任过军事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训练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去世。

 

 

 

0944赵晓舟少将简历:

赵晓舟(1916~)河南省郾城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鲁西北范筑先部第十支队教导队队长,八路军筑先纵队司令部参谋主任,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司令部作战股股长,第5大队大队长,第3团团长,新编第8旅24团营长,第22团参谋长,冀甫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平原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4旅参谋长,第二野战军10军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1航空学校校长,海军技术部部长,海军副参谋长兼技术部部长,海军第3研究院副院长,海军装甲技术部部长,海军航空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赵晓舟的故事:

赵晓舟是河南郾城人,1916年出生,又名赵廉波,化名赵炽阳。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到中共郾城党组织创办的小学教书。1935年受党指示到国民党军队当兵,开展党的工作。1937年奉命以民先队员的身份到鲁西北特委武装工作队,协助山东第6区范筑先部开展游击战争,参加了范筑先指挥的柳林镇界碑村战斗,后到清平县康庄乡团做统战工作,将其改编为第6区抗日游击总队。赵晓舟协助中共阳谷县委发动群众,在景阳岗上树起抗日旗帜,建立了县特务大队,任大队长。1938年第10支队成立后,济南第一乡村师范学校南迁巨野,该校中共党支部负责人与鲁西北特委取得联系,100余人北上到冠县,编为第10支队教导队,赵晓舟担任队长。后奉命创办第10支队学兵大队,任大队长、随营学校副校长兼学员总队队长。范筑先殉国后,第10支队被命名为筑先纵队,赵晓舟担任筑先纵队司令部参谋主任。

不久,赵晓舟调到129师先遣纵队司令部任作战股长、第5大队大队长、3团团长。筑先纵队与先遣纵队合编为129师新8旅,赵晓舟任24团3营营长、22团参谋长。1942年赵晓舟调到冀南军区司令部任作战科长。1944年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任作战科长,参与组织冀鲁豫军区“春季攻势”。1945年任晋冀鲁豫军区2纵4旅参谋长,参与指挥平汉、肥乡、聊博战役,先后参加鄄南、定陶、陇海战役、豫西汤阴、安阳战役和鲁西南战役、宛西、宛东战役、平汉路南段破袭战、淮海战役。1949年任二野10军副参谋长,参与指挥解放安庆城和渡江战役。

建国后,赵晓舟任川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1951年任10军参谋长。1952年任海军第一航空学校校长。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历任海军技术部部长、海军副参谋长兼技术部部长,参与组建海军导弹部队、试验靶场、导弹工程学校的工作,协同布置海军三种型号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和生产,以及导弹快艇=导弹潜艇的试验生产。赵晓舟担任过海军第三研究院副院长,1963年任海军装备部政委、部长、海军装甲技术部部长。文革期间,傅继泽、郭炳坤、张汉丞、罗斌、赵晓舟被称为“苏(振华)记黑司令部”的“五虎大将”,遭迫害。

 

 

 

0945赵章成少将简历:

赵章成(1905~1969)河南省洛阳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炮训队队长,第9师炮兵连连长,红1军团炮兵营营长,红军学校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炮兵主任,129师司令部炮兵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炮兵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第3师师长,第二野战军特种纵队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炮兵第3基地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二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11月20日在北京逝世。

 

赵章成的故事:

赵章成是河南洛阳人,1905年出生。赵章成原是西北军的迫击炮手,在旧军队,尽管他没有文化,但在严格的旧式军棍训练下,结合自己的天赋和战斗经验,练就了精湛的迫击炮操作技术,射击技术十分娴熟,而且总结出许多土办法。赵章成1931年参加红军,在军史上写下了特殊的一笔。赵章成先在红3军任炮训队队长、红3军9师炮兵连连长。第三次反围剿结束时,我军不但有迫击炮,还有三七平射炮,红1军团将两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连组成了炮工营,赵章成担任营长。在黄陂战役中,赵章成指挥炮1连参战,当时雾大看不清目标,赵章成从敌人自动步枪声判断敌指挥机关在大龙坪,立即调正炮口,朝大龙坪猛轰,打跨了敌指挥机关。第二天战斗未结束,红1军团部附近突然出现大群敌人,当时红1军团部只有电台人员和炮2连,赵章成急忙带着20多名精干的战士迎击敌人,没想到这些敌人误认为赵章成他们是自己人,500多人糊里糊涂当了俘虏。

在长征途中,赵章成的迫击炮显示了威力。乌江战斗,杨成武团第一次强渡和夜间偷渡都告失败,第二次昼间强渡,赵章成指挥炮兵营进行火力支援。赵章成仅经过简单的目测和一发试射,第二发就准确击中目标,摧毁了对部队威胁很大的敌火力点。接着,他又以准确的炮击打在敌反击部队的冲锋队形中,敌方反冲锋随之溃散,红一方面军渡过了天险乌江。赵章成名声大振是在强渡大渡河。当时刘伯承、聂荣臻指挥杨得志团,以17勇士强渡大渡河,双方展开炮战,17勇士登岸后,没有可依托的阵地,完全暴露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之中,杨得志急令炮兵火力援助。当时只剩下三发炮弹了,赵章成卷起衣袖,平直伸出手臂,树起拇指,一连串唱出方向、标高、距离等数字。第一炮在反扑的敌人堆里爆炸,第二炮命中了敌押阵的指挥官,当敌人准备再次冲击时,第三炮把敌人的队形又炸乱了,这时17勇士占领了有利地形,第二船勇士也登了岸,守敌弃阵而逃。赵章成这三炮,在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这神奇的三炮,永远载入了我军炮兵史册。林彪曾对赵章成有一句评语:“要象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与众不同的是,赵章成又是一位没有文化的技术干部,加入红军时他甚至还是文盲。入党后,赵章成仍然保持着他中国农民式的佛教信仰:不愿杀生造孽与相信轮回转世,在作战开炮前总要祷告一番,说自己是奉命开炮,冤魂不要来找他。长征时还坚持着这个祷告习惯,在当时红一方面军的中级干部中一直传为笑柄,而他的这个习惯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完全放弃。几十年后耿□在给外国朋友讲赵章成故事的时候,将赵章成口念“阿弥陀佛”之词改成了“托马克思在天之灵”,也算一种演义。大概由于需要技术干部和战斗频繁等原因,在苏区残酷的肃反中,赵章成却从没有因为他的这个习惯受到任何的冲击。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129师炮兵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炮兵主任。一次战斗中,八路军缴获了三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但参战部队中竟然没有一个人会操炮,而战斗又急需炮火支援。于是指挥部门急调本不在战场的赵章成快马赶来,并且专门选了六名战士供他指挥。炮击开始,六名从未摸过炮的战士在赵章成的口令指挥下为他的不同目标给炮弹改装不同药包,而赵章成则一个人同时操纵三门炮进行不间断的射击,直到三门炮的身管都打红了。至于炮击的效果,战斗结束后据俘虏供称:当受到炮击时,日军指挥官根据炮火的准确和密度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在进行齐射!百团大战打管头时,为了把日军从碉堡里赶出来,赵章成把迫击炮炮弹里的炸药倒出一部分,填满辣椒面,再装上引信,共制作了20发这样的炮弹。为了提高射击效果,赵章成率炮兵连把阵地推进到距敌150米处,表尺打到50度,亲自瞄准试射。攻击开始后,4门炮实施抵近射击,一股股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人碉堡,日军以为我军打毒气弹,纷纷弃堡出逃。在关家□战斗中,赵章成把炮兵阵地推进到距敌200米处,各炮以最快的速度发射,一分钟打出25发炮弹,形成密集火网。赵章成亲自指挥一门迫击炮,用高射角,在山下向山上射击,发发击中目标。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总部的兵工厂开始生产步兵炮,请赵章成到兵工厂做技术指导。赵章成在火炮性能方面的造诣较深,经他建议,对82迫击炮进行改制,在炮尾部增加了400毫米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使82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解放战争时期,赵章成任晋冀鲁豫军区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3师师长、特种兵纵队参谋长。

建国后,赵章成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炮兵第3训练基地司令员、炮兵14师师长。1954年,赵章成赴朝鲜,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60年代的“大比武”运动中,赵章成又一次成为军内的新闻人物。赵章成下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言传身教。当时,《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对赵章成的教学活动都作了长篇报导,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学拍成了详细的军教片在全军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组镜头,赵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着没有炮架的迫击炮身管,右手接过旁边递来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地不停射击,靶标被一个个地击毁。

1969年11月,赵章成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北京301医院南楼。他逝世后,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与已去世的国家和军队高级领导人共处一堂,在他的灵前,摆放着两座精制的迫击炮模型。

 

 

 

0946赵遵康少将简历:

赵遵康(1913~1983)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县游击队排长、连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26团排长,红25军第75师223团连政治指导员,223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红15军团第75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晋南游击支队政治处主任,冀鲁豫军区副团长、团长,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33旅副旅长,31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17军补训师师长,军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后勤部部长,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团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后勤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7月12日在广州逝世。

 

赵遵康的故事:

赵遵康(1913~1983) 又名赵永康,三合乡人。民国17年(1928)8月参加农民协会。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月参加商南立夏节起义,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等职。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民国20年7月红四军南下,任十二师三十六团二营六连排长。8月1日,红四军以3个团的兵力首战英山。赵遵康排作为三十六团先锋排,奋勇当先,战斗到午后,三十六团攻占敌城南要点坡儿垴、白石坳等阵地,歼灭了阵地上的守敌。下午四时发起总攻,该排又被编入攻城突击队。他率全排由西门北角经小山包翻进城墙,消灭守敌一部,打开突破口,全团迅即登城,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生俘敌团长张汉泉以下1800余人。战后赵遵康受到团部的表扬,并批准由团转党。9月,在浠水县的洗马畈战斗中,在与敌人拼搏时身负重伤,伤愈后,调第二路游击师任连长兼指导员。民国23年秋,随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民国24年在陕西山阳县袁家沟战斗中,率1个班全歼陕军警备一旅唐子桐部1个连,缴获1部电台及部分军需物品,受到军部袭扬。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治处敌军工作股股长、民运股长。民国27年8月,在晋南中条山、稷王山一带扩军,组建三四四旅晋南游击支队,辖3个大队1100余人,任支队政治部主任。民国29年初,任冀鲁豫五分区南乐县独立团副团长、团长。翌年4月,率全团配合军区部队,在南乐、内黄、清丰一带,与日本侵略军进行大小10多次战斗,攻克敌人多处据点,毙俘敌伪600余人。8月任冀鲁豫三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初期,任冀鲁豫四分区副司令员。民国36年2月敌人对四分区重点“合围”,赵遵康率分区武装迎击,肩部负伤仍不下战场。经9天激战,获得反“合围”的胜利,俘敌将校军官10余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扭转了四分区的斗争形势,受到军区通令嘉奖。6月,任十一纵队三十三旅副旅长。为配合刘邓大军南下,率三十三旅活动在开封至徐州一线,多次破击陇海线,阻击和牵制敌人。次年6月,在攻打开封时,三十三旅作为十一纵队的主力和华野一起担任阻援,歼敌近万人。开封攻克后,与华野一部组成突击集团,于27日晚对进抵睢杞地区的区寿年兵团发起猛攻,激战到7月2日,摧毁区寿年兵团部及其七十五师师部,活捉第六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官兼第七兵团司令区寿年及少将军官4名,共歼敌9万人。民国38年1月,任十七军补训师师长。9月调任十七军后勤部长。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贵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和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后勤部长、顾问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各1枚。1979年冬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半年多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保证军需物资的供应。1983年7月12日病逝。

 

 

 

0947赵鹤亭少将简历:

赵鹤亭(1914~199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骑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骑排长,八路军东进纵队骑大队教导员,特务营营长,冀南军区特务团团长,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第3军分区3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5旅副旅长,鄂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50军148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师长,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0年2月5日在沈阳逝世。

 

赵鹤亭的故事:

赵鹤亭是湖北黄安人,1914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骑兵连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骑兵排长、八路军东进纵队骑兵大队教导员、特务营营长、冀南军区特务团团长、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第3军分区3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2纵5旅副旅长、鄂豫军区第4军分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50军148师副师长。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等战役。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148师副师长、代师长、师长。参加了第一至四次战役。1951年50军第二次入朝作战,任务是从清川江口到鸭绿江口的海岸防区和攻占西海岸诸岛,148师防区主要是铁山半岛,并积极作渡海攻岛的准备。148师443团先后攻占椴岛、炭岛,444团攻占身弥岛,442团攻占大、小和岛。其中进攻大、小和岛的难度较大,特点是深海离陆地较远,又是敌白马部队在西海岸进行间谍活动的老巢,志愿军首长很重视,组织陆、海、空军联合进攻,陆军以442团乘安东市支前的机帆船,作为海军陆战队,将炮兵152加榴炮营配置在铁山半岛尖端,射程火力能袭击大和岛,762野炮营船渡配置的椴岛,火力也能袭击大和岛,师山炮营和团属无后坐力炮连,每门炮作一火力船,伴随步兵船进攻;空军的战斗机成师出动,并在军史上第一次使用轰炸机,经过充分地组织准备后,西海指挥部司令员韩先楚和空军指挥部领导,军政委徐文烈、副军长蔡正国、师政委陈一震等领导在师望在峰指挥所,师长赵鹤亭在椴岛师前进指挥所指挥。由于组织严密,空军和炮兵火力袭击准确,步炮协同密切,442团按计划攻上小和岛及大和岛,并向纵深发展,全歼守敌,俘虏中有美国兵和英国兵。我炮兵火力船中有三艘挺进到大和岛以南,与敌舰遭遇,战斗中我一艘火力船被敌舰击沉。至此148师完成西海岸攻岛任务,肃清敌从海上向我安东一带搞间谍活动的基地。

148师还参加了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赵鹤亭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赵鹤亭历任50军副军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去世。

 

 

 

0948钟伟少将简历:

钟伟(1915~1984)原名钟步云,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政治部宣传员,第3师特务连政治委员,第4师11团俱乐部主任,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12团政治委员,第4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15军团78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3大队政治处主任,鄂豫挺进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3师10旅28团团长,淮海军区第四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0旅副旅长、旅长,第2纵队5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9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参谋长、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安徽省农业厅副厅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4年6月24日在北京逝世。

 

钟伟的故事:

钟伟是湖南省平江县人,1915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钟伟是我军着名的猛将,不少人比之为巴顿将军,给人以莽汉的形象。其实钟伟身材短小,形体精瘦,大耳朵大嘴,小鼻子小眼。钟伟年少好学,其一出口,人皆刮目。他声若铜钟大吕,雄辩滔滔,矢口放言,毫无忌惮。在红军时期,钟伟是一名政工干部,他历任红3军团政治部宣传员、3师特务连政委、4师11团俱乐部主任、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12团政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军长征到陕北,以红26军为基础组建红15军团78师,钟伟担任78师政治部主任。红军时期某次战斗,红3军团某营被敌围。彭德怀命一营长急去解围。未果,溃退而下。彭德怀大怒,命令钟伟把那个营长毙了。钟伟呐呐应诺。推营长出门外,拔枪朝天放,叫那个营长赶快离开,躲避几天,千万不要露面。他自己率领部队,勇突敌阵解了某营的围。抗日战争,钟伟先在抗大任大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钟伟调到李先念的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担任第2团队政委,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改编为豫鄂挺进纵队时,他担任第3团队政委。以后,钟伟到了新四军3师,有资料说这是钟伟与李先念不和,私自带夫人、刚出生的孩子和警卫班离开了李先念部,风餐露宿,昼伏夜行,边打边走,由湖北八面城五圣山行至苏北阜宁。找到了老领导黄克诚,黄克诚不仅收留了他,而且使他成为一名军事干部,钟伟在新四军3师历任10旅28团团长、淮海军区第4支队司令员。在苏北时,一次打日军。两个炮楼,打下一个,另一个怎么也打不下来。连长是新调来的,不知钟伟脾气,有点犹豫。钟伟对警卫连长说:你去告诉他,一小时内打不下来,提头来见。警卫连长跑去说:快打吧,支队长(团长)要枪毙你了!那个连长一咬牙,打下来了。

10旅向盐阜区要粮要钱,区里没给那么多。钟伟就让侦察排在河边埋伏着,把区委书记抓住揍了一顿。区委书记告到黄克诚那儿,黄克诚批评钟伟。钟伟装糊涂:八路军抓共产党的书记,竟有这种事?天下奇闻。解放战争,钟伟随3师到东北,这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刚到东北,他担任10旅副旅长,不久担任旅长。国共两军在东北四战四平,其中一战四平就是由钟伟担任指挥,指挥保1旅1团、24旅70团、10旅28团、7纵19旅56团、20旅59团等6000人,攻占了四平。东北野战军整编时,10旅整编为2纵5师。钟伟出任师长。5师是陕北红26军的老基础,抗战后编入344旅,南下后扩建为新四军3师10旅,进入东北时编入2纵,5师“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着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钟伟的大手笔是靠山屯战斗。

1947年3月8日,钟伟奉林彪令,率5师北进中长路东,配合1纵聚歼德惠东北大房身之新一军。行进至朝阳川北间,闻前方人马嘈杂,枪声隐隐。侦察员飞报:“敌88师于靠山屯驻扎。”钟伟一声令下,5师围住了屯子内敌71军88师264团一千多人。钟伟和政委王凤悟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王凤悟认为:东进是全局,上级的命令是铁的纪律,我们不能贪图眼前利益,动摇了总部决心,即使这仗打胜了,我们也是错的。钟伟坚决主张打,他认为:违抗上级命令是不对,但贻误了战机而影响全局就更不对。意见相持不下,5师领导均主张走,惟钟伟一人主打。战机眼看就要错过,钟伟下了决心:“就这么定了,留在这里打他个狗日的,打错了,砍头掉脑袋我担着,打!”从3月10日凌晨5点到下午2点,钟伟连着接到了林彪三个即时东进的电报 ,他不为所动,因为他看见了战局的转变,他围住了88师一个团,而敌87师正在赶过来增援。他一面组织战斗一面向林彪报告情况,电报的主题只有一个:你的命令我暂不能执行,就因为眼前有大仗打。一向执着的林彪终于被钟伟的执着所动,他改变了决心。 最后,5师全歼了88师的一个整团,又反过身来拖住前来增援的87师,林彪再率1、6纵西进一举在郭家屯全歼国军87师,取得了三下江南的全胜。林彪事后表扬钟伟:“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如5师在靠山屯那样,三次违抗命令。”钟伟由此名声大噪。钟伟率部攻克文家台,俘敌大批。敌军军官大多化装为士兵,藏匿其中。钟伟命令集合俘虏跑步,掉队的统统抓起来审问。果然灵验,掉队者大多为军官,新5军军长陈林达亦在其中。钟伟的部队能抢,战前战士兜里都是“5师缴获”的条子,一仗打下来全城都贴满了“5师缴获”。有一次条子还贴上了东野总部的两辆过路弹药车,双方争执中,钟伟来帮忙了,“什么你的我的!都是八路,都打国民党”,凭这一句话,5师的人就把车给卸了。钟伟本人爱玩,在北满时,一打完仗,钟伟就把部队交给政委和副师长,自己回哈尔滨跳舞去了。等干部战士看到师长回来了,说明就要打仗了。

1948年1月,林彪欲提拔钟伟为纵队副司令员,钟伟不肯就任,回林彪话曰:“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林彪沉思良久,遂改任钟伟为12纵队司令员。钟伟为东北野战军中惟一由师长直接提拔为纵队司令员的干部。钟伟后来担任49军军长。衡宝战役中,四野第136 师被敌包围,全师全线展开战斗。林彪命令5 兵团第18军迅速插到桂军背后,令右翼第49军作出东移佯动,令第136 师就地死守,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势来。后林彪获悉白部第7 军主力已进至永丰、界岭以南地区,企图反击追击部队。为避免部队过于突出而遭袭击,即令第46军停止追击,令第49军切实查明情况,不得盲目前进。然而,49军根据战场情况,命令部队继续向永丰、界岭方向前进。钟伟当时的求战积极性高,而对自己的对手白崇禧、张淦的机灵、狡猾估计不足,对桂系主力第7.48军等部的战斗力估计不足。 钟伟所以下令各师继续前进,当时的考虑是:第一,野司赋予的任务是切断叛军退路,但叛军已先期逃脱,堵截任务没有完成。而敌军就在前方不远,故应不失时机地向前推进,以完成任务。为此,曾以电报请示兵团,未得及时答复,追击又刻不容缓,部队便按预定计划前进了。第二,宝庆方面情况复杂,敌军云集,该军第147师单独向宝庆方向前进,军部担心兵力不足,如作战不利,上级也会命令军主力支援,不如现在就以全军向宝庆方向前进,以便能及时支援。第146 师进占永丰后,“立即向军部报告,叛军就在前面的太平寺一带,建议部队继续前出到青树坪、界岭地区堵击。钟伟认为,第146 师在前沿一线,对敌情了解比他清楚,同时又想完成堵击叛军的任务,因此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第146 师的意见,同时令第145 师向第146 师靠拢,以便有更大的力量作战。但此时第146 师已经前进,为避免该师孤军深入,钟伟严令第145 师立即向第146 师靠拢,以便支援。这样,第146 师除以一个团守备永丰外,主力马不停蹄地向青树坪、界岭方向攻击前进。白崇禧当即作如下部署:“先以小部队节节阻击,把共军引进来。尔后集中第7 军第171 、172 师和第236 师从两侧迂回,力求全歼深入青树坪地区之敌。”这样,第49军的两个师已陷于桂军三个师的三面夹击之中,部队还来不及做工事,敌人大规模的进攻就开始了。

49军两个师经顽强作战,全部撤出青树坪,146 师共毙伤敌军684 人,俘敌69人,己方损失877 人;第145师亦损失400 余人。青树坪战斗无疑是四野南下以来最惨烈的一战,也是四野南下以来一次严重失利,教训极其沉痛。战后钟伟检讨说:“军犯了麻痹轻敌的错误。”有文章说:青树坪战斗中,指挥作战的兵团副司令员陈伯钧下令撤,钟伟不同意,坚持顶着等援兵,否则全玩完。陈说他是副司令,他说了算。钟伟拔出手枪顶住陈的脑门吼:娘卖X的,再说撤我就毙了你!建国后,钟伟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历任广西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

1955年钟伟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8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各大军区领导除在家值班者,各军、兵种正副职,各野战军军长政委,各师一名正职干部共1569人出席会议,批判彭德怀。会上总政治部领导说彭德怀在长征路上欠下了红1军团的血债,是彭亲手下令枪杀了1军团的一个连长。林彪也说彭恨不得把1军团的人通通杀尽,因为1军团是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 “胡说”,钟伟一声斥喝站了起来,“这完全是无中生有,你当时在场吗?我在场,是我干的!彭总不在场,也不知道有这件事!现在要说清楚,那人是罪有应得,该杀!那是在1、3军团强攻娄山关,敌人反攻,他临阵逃脱,还拉了几个战士反水,被我们后续部队捉住,执行战场纪律,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你不杀他,他会反过手来杀我们,如果是你林总,你也会下令枪毙他。我看是有人别有用心, 扯历史旧账,制造事端,挑拨1、3军团的关系,加害于彭总。” 杨勇、苏振华将军私下拉其衣角,示其缄口,钟伟仍滔滔不绝:“你们不是在逼彭总交代军事俱乐部的成员吗,娘卖X的,算我一个吧,也拿我去枪毙吧!”林彪气堵得说不出话来,肖华下令将钟伟押出了会场。

据说后来毛泽东问起了钟伟的情况,钟伟离开了部队,贬到安徽当了农业厅的副厅长。文革中,关于钟伟的故事很有传奇色彩:一说造反派将钟伟塞入麻袋,以乱棍击之,,投入江中。钟伟于麻袋中挣脱而出,潜水江对岸,逃之夭夭。一说合肥武斗,战火正旺。两派打派仗,一为“好派”,一为“屁派”。“好派”捷足先登,占据市中心百货大楼,以控全城。“屁派”屡攻屡败。钟伟闻枪声心中发痒。某日至“屁派”指挥部,说:“你们这些娃娃,连栋破楼都拿不下来,还造个屁反!”钟伟将军善书法。其父钟精通四书五经,为乡间书法家。钟伟得于家传。征战沙场,缺笔少墨,常以沙土作纸,树枝作笔,苦练不休。见者谓其书法“笔悍而胆怒,墨沉而意傲”。

1980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给北京军区下发为钟伟将军平反文件:“经中央批准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钟伟离职休养,按正兵团职待遇定为行政7级(职级待遇从公布之日起执行)。”后又提高为大军区副职待遇。平反后,钟伟将军向军委报告,要求出山。据云黄克诚曾劝钟伟:“你就安分守己呆着吧,若再打仗会去找你的。”不久钟伟一病不起,于1984年4月24日去世,终年73岁。

 

 

 

0949钟池少将简历:

钟池(1915~1978)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独立7师9团排长,红一方面军政治部通信连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校部副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八路军留守团巡视团巡视员、军法处审判长,警备第3旅军法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军法处处长,热河军区军法处处长,热河军区独立第13旅政治部副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2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干部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3月18日在北京逝世。

 

钟池的故事:

钟池是福建省长汀县人,1915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军部司号员、司号班长、福建军区独立7师9团排长。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红军学校学习。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通讯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直罗镇、吴起镇、东征等战役。1936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同年任红军大学校部副特派员,次年参加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政治部巡视团团员、干事、军法处审判长,陕甘宁边区警备旅军法处裁判长,警备第三旅军法处副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军法处处长,热河军区军法处处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13旅政治部副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2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和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45军133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军干部部部长。

1953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54军干部部部长。回国后进入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54军130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率部参加了平定西藏叛乱的战斗和中印边界反击战。1961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去世。

 

0950钟辉少将简历:

钟辉(1914~2005)江西省瑞金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3军9师宣传员,第1师2团排长,红8军团第23师66团特派员,红3军团保卫局巡视员,陕西关中红1团特派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9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热北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161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8军142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炮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指挥所政治委员,解放军炮技术部部长,炮参谋长,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使馆武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5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夫人王新阿。

 

 

 

钟辉的故事:

钟辉是江西省瑞金县人,1914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在红1军团担任宣传员、排长,在红8军团担任团特派员,在红3军团担任保卫局巡视员。抗日战争,八路军成立了陇海南进支队,钟辉任司令员兼政委,1939年冬,韦国清担任支队政委,钟辉只任司令员,支队有3个团。1940年,陇海南进支队归新四军建制,与第6支队第4总队合编为第3支队,张爱萍任支队司令员,韦国清任支队政委,钟辉到延安,先后在八路军军政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毕业。抗日战争,钟辉到东北,担任热河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热北军分区司令员。

1948年,热河部队组建成冀察热辽军区独6师,由起义将军韩梅村任师长,钟辉任政委。程子华指挥独4师、独6师、独8师出袭绥中、兴城,独4师包围了绥中,独8师包围了兴城,攻城战斗未打响,锦西敌54军一个团来援,该部是国民党嫡系部队,战斗力强,向独6师展开对峙进攻,独6师在韩梅村和钟辉指挥下死打硬拼,敌军攻击部队后来增加到4个团,独6师伤亡惨重,程子华急调独8师两个团增援,终于顶住了敌军的进攻。钟辉后来担任四野11纵161师政委、48军142师政委、43军129师政委、东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

1951年,钟辉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政委,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他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担任炮兵技术部部长、炮兵参谋长、驻苏联大使馆武官、炮兵副司令员、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51钟人仿少将简历:

钟人仿(1914~1975)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1师31团政治处宣传员、技术书记,连政治指导员,师教导队政治委员,团特派员,红1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执行部部长,军团保卫局代局长,军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纵队参谋处处长、团长,军委1局第1科科长、处长、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副参谋长,吉林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独立第六师政治委员,警卫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装甲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8年10月9日在北京逝世。夫人阎萍。

 

钟人仿的故事:

钟人仿是江西兴国人,1914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1师31团政治处宣传员、技术书记、连指导员、师教导队政委、团特派员、红1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执行部部长、代局长,军团保卫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参谋处处长、团长、中央军委一局1科科长、处长、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吉辽军区副参谋长、吉林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独立6师政委、警卫师政委。参加了临江、辽沈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东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政委、解放军装甲兵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去世。钟人仿第一次担任装甲兵副司令员到1975年8月,1975年8月后任顾问,1975年10月重新被任命为副司令员,9日在北京逝世.

 

 

 

0952钟元辉少将简历:

钟元辉(1915~)江两省上犹县人。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1军第43团连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第5师15团连指导员,第11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2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副主任,延安军事学院区队长,晋察冀军区教导2旅轮训队政治委员,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第5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晋南支队政治委员,第3纵队政治部军法处处长,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0兵团师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天津警备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钟元辉的故事:

钟元辉是江西上犹人,1915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户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1军43团连副指导员、指导员、红3军团5师15团连指导员、11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2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副主任。1940年起,先后入延安军事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教导2旅轮训队政委、旅政治处锄奸科科长、5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晋南支队政委、3纵政治部军法处处长、3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

建国后,任华北军区独立210师政委、67军201师政委、20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0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干部部部长。回国后,任河北省军区干部部部长、北京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69年11月至12月任天津警备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