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生产企业与停工: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35:22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一提起“作文”,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没有不谈虎色变的,常常是学生面对文题,长吁短叹,脑海里一片空白,不知从何写起,一点作文兴趣也没有。怎样让师生从这个难题中解脱出来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还得从作文教学的指导上下功夫。
作文教学要指导什么呢?高尔基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我在提笔写之前,总要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我想写什么,如何写,以及为什么写。”高尔基谈的是作家的创作过程,其实这三个问题也是学生习作的关键问题。一篇作文的训练也是在围绕着为什么写、写什么,如何写这三个问题进行指导,解决这三个问题,我想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作文更是这样。著名特级教师王宏舟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没有什么比学生不想写更可怕了。学生如果没有兴趣,那么,他们的习作过程是被动、无奈、痛苦的,对作文自然也是应付了事。只有当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具有自信心后,才会把这项富有创造性脑力劳动当作一件愉快的事,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才会变被动的消极应付为主动的积极应对。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闭目沉思,心往神驰,眼前好像出现了自己惊异的画面,耳中好像回荡着境中人的话语,脑中顿时闪过一幕又一幕熟悉的往事,心情激动,灵感来潮,恨不能抓住这些情境诉诸于笔端,这样,写作冲动就出现了,作文就成了一种快意的自我表达。
比如有一位老师组织学生去春游,到了游览胜地,春光如画,景色迷人,到处是美不胜收的好风光。老师利用这天然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说:“同学们,你们看,多么秀丽的山川啊!尽情地欢乐,用心地观赏吧!”老师激情的话语,冲开了学生紧闭的心扉。接下来,同学们就全心地投入到了大自然怀抱中去了。游览结束,老师又要求学生把玩得最开心,看得最入迷的景物回家讲给爸妈听听,第二天课堂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把这一天的春游活动和观赏的景物告诉爸妈的,一切水到渠成,一篇“春光好”的文章一下子流于笔端。
其次,让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管是见闻,是感受,还是想象,都可以写,要让学生感到习作不难,对作文感兴趣,乐于去做。可见,只有让习作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把作文题目命到他们的心坎上,学生才会“爱它没商量”,把写作当作“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课堂才会童心闪烁,文采飞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一次语文课上,狂风大作,天空骤然变得一片昏暗,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豆大的雨点冲刷而下,地面瞬间溅起无数带着尘土的雨花,窗外一片浑沌的世界。学生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有害怕,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我索性让学生放下课本,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聆听大自然最宏伟的交响乐。其间,让学生随意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雷雨过后,我销作准备,引导学生以《暴雨感受》为题进行口头作文。有的学生生动地描述了雷阵雨的撼人景象,有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述说了心中的一个美丽的童话,大家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流畅而富有个性,事后,我让学生把口头作文整理书面作文,一堂语文课变成了生动的作文课。
二、打开记忆,丰富素材
学生每次作文都感到困难之一,是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写作文总是咬着笔杆无从下笔,即使绞尽脑汁写出了作文,老师的批语也是内容不具体,言文无物。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脑海中缺乏可供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可见,学生写作首先要解决材料问题,材料来源于生活,这是毫无疑义的。学生虽然生活经验、阅历不怎么丰富,但从幼儿园到小学,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生活或多或少总有所积累,因而解决写作的材料问题,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1、同一题材,多角度立意。
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依据个人的真实感情和认识能力确定自己的写作目的。例如描写一种动物,可以表现它的温驯、可爱、乖巧,也可以表现它的凶猛、狡猾,还可以表现它的残暴、可怕。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见闻和独特的感受,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习作的思路,从多个方面去思考,选择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来写,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指导写《记一次登山游览活动》时,我出示如下的题目:(1)从题目中看,可以抓住什么来写?表现什么思想感情?(2)同学们在登山时是怎样做的?表现了什么思想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大胆发散思维,然后交流讨论,教师进而引导,于是归纳如下的几种立意:a、同学互送饮料、食物——反映同学之间团结友爱;b、同学手拉手,互相鼓舞,攀上高峰——反映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精神;c、遇到困难,仍然坚持登上顶峰——反映勇敢,坚持到底的品质……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中心,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习作。
2、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学生作文,目的在于表述见闻、感受和愿望,或与他人交流,但每个人经历不同,观点有别,性情也有差别,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感慨也不同。所以,让学生练习作文时,应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自由选取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来写,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
如《我的同学》一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写的内容(写人),重点(同学),范围(一同读过书的人),体裁(记叙文),人称(第一人称)等方面的限制,其次重点还要弄清楚没有加以限制的地方:(1)时间方面没有限制,可写过去的同学,也可以写现在的同学;(2)对中心方面没有限制,同学的好思想、好习惯、好品德可以写;坏行为也末必不可以写,写坏行为,要写他的认识和转变。这样,为文章的题材开拓了广阔的路子,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加强了,个性作文也就多起来,不会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
三、列好提纲,理清思路
著名作家老舍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许多学生开始习作先不打腹稿,提笔就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结果写出的文章容易条理不清,正如朱光潜所说:“有许多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次的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象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像走入一条死胡同,陡然遭到堵塞,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免心烦意乱。这就是难产的痛苦。”所以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学会列提纲尤为重要。
写作提纲,就像机械加工的图纸,工程建设的蓝图,是对文章格局、材料铺排的大体设想。列提纲不仅能使写作内容条理化,也能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对改善文章质量,提高习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例好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理想》时,首先倡导学生在习作中写清楚三方面内容:(1)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2)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3)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我和学生共同列出简单的提纲:

  有了提纲,学生思路清晰了许多,写起来也得心应手的多。
四、提供范例,指明方向
作文指导还有必要给学生提供范例,或者叫作写作例文。特别是低中年级,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而贴近学生作文实际的例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最“解渴”也最管用,“说了一大篇,不如做个样子给我看”,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例文是学生是得力,最实惠的指导学生。
1、教材示范,悟出真谛。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入编教材的课文中,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着进行写作,会让学生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
例如,教了老舍的《猫》这一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了猫的哪些特点来写?他们不难找出,由于老舍先生观察仔细,所以写的非常细腻,从字里行间流露作者对猫的喜爱。于是我问学生喜欢什么小动物?它们具有哪些特点?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说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且说的绘声绘色中,于是我抓住契机,以“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为题作文,同学们看后,个个谈得眉飞色舞,兴致盎然。这样,利用教材做示范,克服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感受到原来作文就是这样写的。
2、老师“下水”师生同乐。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任何事都是一样,,没有亲身体验,怎么体会事情的真正意义。同样道理,作文教师不“下水”哪里知道水之深浅?叶圣陶说:“这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村布局,谴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自然也就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中,最实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
“下水”写过作文后,方知道选哪些题材好,怎样构思才新颖,真正做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在取舍材料的过程中是怎样辨析,思考,最后决定,如果老师能够把这些体验谈出来,学生就能感同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