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广告宣传册制作:何时不再出海抢"国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0:32
何时不再出海抢"国货"
明明是"中国制造",漂洋过海后卖出的价格竟然比原产地要便宜不少,国人组团到海外扫国货的场景也就不足为怪了。连商务部长陈德铭也当众表示,要降低流通费用,为内销创造便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不过,国人海外疯抢"中国制造",真的仅仅只因为它们更便宜吗?

"Made in China"在中国价更高

1.一个拎包,中美价差不止两倍

以最近国内正风行的iPad为例,一部在深圳组装的16G的iPad,在美国报价是4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300元),但内地市场上售价为3988元人民币,境内比境外每台贵688元,高出21%。当然,美国的报价未包含消费税,但即使加上几个百分点的消费税,价格还是比中国内地便宜很多。更广为人知的例子是,同一款Coach的拎包,在北京西单可能要价2000元人民币;但在美国的Outlet(类似品牌连锁店),可能只要不到100美元,按照汇率计算,国外价格不到国内的一半。此外,淘宝网上打出"空姐机场买税,53度飞天贵州茅台酒500ml售价900元",这比国内售价便宜百分之二三十。

2.进口关税使国内定价更高

中国制造在中外价格有差,税收体制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源于中国对出口企业采取退税政策,中国的出口退税率定为从5%到17%多档。2009年中国一共退税6700亿人民币,相当于财政收入的1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纳税人拿10%的财政收入来补贴全球消费者。
另外,中国制造的商品从海外再次回流到国内之后,不仅要缴纳关税,增值部分则要收取增值税,而美国没有增值税之说。衡量中国的进口关税有多高,豪华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根据中国的关税政策,进口车从到岸到通关,需要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大排量进口汽车税费占到车辆总价的45%左右。

3.物流及分销成本推高售价

中国商业流通环节中纷繁复杂的交易成本,包括物流成本和进入销售网络进行分销的成本。一件商品进入销售终端,除了运输费用以外,还要向卖场缴纳高额的进场费、摊位费、上架费、节庆费等。
物流成本之高有数据为证,从上海到广州,一公斤货物大概0.5元,而从上海海运到美国芝加哥,一公斤货物不过0.8元。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8.4%,而欧美发达国家仅占8.99%。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比欧美发达国家高出40%-50%。

调查

您对于部分人出国购买“中国制造”怎么看?

  • 支持,比国内便宜129
  • 反对,应多在国内消费23
  • 无所谓,这是人家的自由26

"内外有别"的何止价格
商品质量也"内外有别"。中国对出口商品质量监管相当严格有效,2006年至2008年间,中国对美国的食品出口合格率分别为99%、99%和99.2%,同期中国对日本和欧盟的食品出口合格率三年均分别高达99.8%、99.9%和99.9%。但是《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显示,2006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是77.9%,2007年上半年上升到85.1%。很明显,与出口产品质量相比,内销产品质量差距是相当大的。

如何让国货在国内便宜起来

1.转做内销,实行起来有困难

陈德铭表示,将通过便利的手段能够直接在中国转成"内销",但一些企业认为转内销阻碍很多。
首先,国内的信用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付款方式是一种压力。现在都是供货商先垫付资金,对方付款时候按照"6+3+1"的行规分三次支付,先付六成,再付三成,最后一成可能永远也不会付了。其次,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庞大的采购团队,不同品牌可以统一调度,比较成熟。而国内市场的采购团队和销售网络都是单一的一个品牌,要建立起成熟的系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三,没有财力进行推广,营销的成本太高。

2.降低出口退税率

改变税收体制,切实给国内企业减负。虽说出口退税是全世界通行的惯例——尤其是那些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更是如此,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过去的经验表明,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并不能够让广大人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千方百计拉动内需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当务之急是要降低出口退税率,同时也要降低内贸企业的相关税率。

3.从减少运输费用开始

减少流通环节的成本。从减少运输费用开始,让国内的产品能够在国内市场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到达消费者手中。不过,还有高额的进场费、商店租金,这些也是企业担心的问题,比如说,要进入超市销售,每个商品都要缴纳十几万元的进场费,还要在营业额里扣取一定比例的利润和回扣。乱收费、乱收税,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都需要得到改善。

相关视频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便宜

1.国人海外疯狂买名牌

中国一些消费者,一边疯狂迷恋"中国制造"奢侈品,一边却对"中国制造"缺乏信任,海外扫"国货"由此掀起一股股热潮。前段时间,中国近千名游客春节期间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包场"购物。在美国旧金山的奢侈品牌店铺和专柜中,很多都配备会讲汉语的销售员,中国游客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赴美的人数大概在100万,平均每人退税购买的商品就在7000美元以上,就是70亿元,仅仅在美国,中国游客购买高档商品就要消费460多亿元人民币。

2.畸形消费文化作祟

中国人大概是穷怕了,所以一旦有钱,一定要炫富;即便没钱,为了表现得有钱,也要花大代价去炫富,这是一种畸形的文化。据说,很多在校读书的女生为了买一个LV的皮包,可以忍痛挨饿吃几个月的方便面。盲目的、单一标准的攀比,正是收入不高的中国在奢侈品市场不成比例地大肆扩张的文化背景。去年由于金融危机,LV在全球的市场都在萎缩,但是在中国的市场却爆炸性地翻倍增长。

3.我们需要自己的名牌

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高端商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在改革开放初期,电视、空调都是非常贵的,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一些普通商品的价格降了下来。但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国内名牌的竞争力不够,品牌没有树立起来,导致为数不多的国际品牌独占高端商品的鳌头,因此,跨国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定价就高,以便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还有一个笑话,说某人买了一个国外名牌,一提起就说从哪儿进口的,好像质量和信誉陡然增高了几个档次,到最后却发现还是中国制造。这是老生常谈,说明"中国制造"最致命的缺陷——也就是没有能拿得出手、受人认可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