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兰佳人相关图片:调查:中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突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40:24
2006年6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2005年6月到2006年6月间“教育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05~2006年度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为63.2分,比上一年度提高1.2分。(chinesenewsnet.com)

2005~2006年度,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在制度层面有所突破。从调查结果来看,民众对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打分都比上一年度有明显提升,其中“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为56.8分,比上年提高2.5分;“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为87.5分,比上年提高1.7分。这二项一级测评指标是本年度教育小康指数分值上升的主要因素。(chinesenewsnet.com)

据统计,目前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超过9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chinesenewsnet.com)

尽管教育状况正在向利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政府的种种努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改变现有的教育格局,加之近年来民众对教育问题越来越关心,教育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心理落差日益加大,这导致民众“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得分只有56.8分,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6分;“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得分最低,为51.3分,比上一年下降1.5分,而且教育不平等的感受普遍体现在城乡、地区、城市的不同收入阶层、不同职业群体之间,其中城乡和地区间的差异最为显着。(chinesenewsnet.com)

虽然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连年增加,但是七成以上的受访者对投入总量“非常不满意”。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一直徘徊在2.79%?3.32%,远低于同期世界4.4%的平均水平。如果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及其GDP比例体现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整体重视程度,那么,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则显示了政府对不同受教育主体(个人和区域)的公平程度。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调查对象对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同样“非常不满意”。(chinesenewsnet.com)

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有两大关键词:经费投资主体、经费投入方向。从经费投资主体来看就是国家和地方财政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的承担比例;而在经费投入方向上,具体包括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中的投入比例、城乡区域性的投入比例。从目前现实来看,对有限的经费在这两方面同时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的状况。同时,在教育成本的分摊机制上,也存在着失衡的状况,在4000亿经费中,国家投入只有20%,学生承担55%。这在一定程度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教育能力有所弱化,很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chinesenewsnet.com)

本次调查采取现场调查、读者调查表回收、手机短信与新浪网网上调查四种方式,共有27089人参与,其中调查问卷回收3447份,新浪网及手机短信调查23642人。调查区域覆盖东部、中部、南部、西部和东北部的城镇和农村。(chinesenewsnet.com)

“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接近100%。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争取达到8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得到较大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取得阶段性进展。(chinesenewsnet.com)

根据《小康》与新浪网调查的数据显示,对教育公平程度感受与上个调查年度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上一年的52.8分下降到51.3分。可以看出,教育不公平现象成为受调查者最关心的焦点问题,有超过八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机会“很不平等”或“不太平等”。(chinesenewsnet.com)

“教育公平”──关于这四个字的争论似乎一直不绝于耳。而此前关于是否该取缔外地进城务工子女“借读费”、是否该统一高考录取分数、高校是否有自主招生权等等的讨论,无疑都是对于教育公平的一次次深入反思。尽管2005?2006年度中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不能尽快补齐“教育不公”这块短板,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小康”。(chinesenewsnet.com)

2005年两会期间,高校招生地区间指标分配不公的问题,首次被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医生、博导李志文提出,随即引起强烈反响。《小康》在此次调查中发现,不仅地方高校在招生时指标向当地倾斜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国家重点高校在实际招生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本土化”倾向。根据相关资料综合估计,复旦大学约2/5的生源来自上海;中国科技大学约1/6的生源来自安徽;武汉大学约一半生源来自湖北;浙江大学约70%的生源来自浙江,北京大学北京生源的学生明显高于其他地方??(chinesenewsnet.com)

对此有人曾经在网上发表文章质问:北大到底是北京人的北大还是全国人民的北大?针对媒体记者“北京大学在北京的招生指标比其他地方多很多,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学校的“苦衷”:“北京市政府对北大的建设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我们在招生时适当有所倾斜。”(chinesenewsnet.com)

2005?2006年度,政府有限的教育投入在高涨的教育需求面前显得杯水车薪。正是由于国家投入不足,直接导致社会和普通民众为此付出昂贵代价,也引起民众的普遍不满。从《小康》与新浪网联合调查数据来看,76.4%的人承认“与去年相比,本地区教育情况(如学费是否合理等)有所好转。”但依然有67.7%和84.3%的人对于投入的合理性表示“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chinesenewsnet.com)

据统计,近些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从2000年以来,投入巨资兴建的大学城总数达到55个之多,新建的学生宿舍是过去五六十年所建宿舍的两倍,在校大学生人数由1998年的340多万猛增到2005年的1400万,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一步跨入到大众化教育。相比之下,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经费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比重目前还不足30%。(chinesenewsnet.com)

即便如此,占用了大部分教育资源的高等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在调查中,有67.7%的人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所教授的知识与社会实用完全脱轨,而77.3%的人认为目前的高等教育严重失衡,学校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传统文化以及德育方面的教育。另根据《小康》调查数据显示,从城乡差距来看,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只享有一半的义务教育经费和不到一半的基建投资;从区域来看,西部和东部拥有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人口约3000万的甘肃只有十几所本科院校,而在东部的江苏省,7000多万人口却有100多所大学。(
 即使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于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由于地方财政支持能力强弱不一,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差异很大,财政拨款最高的地区相比最低者而言,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普通高校分别为10.2倍、8.9倍、7.8倍、5.6倍和8.1倍。当问及“如何解决教育不平等”时,超过93%的民众认为应当把公共财政向农村和基础教育方面倾斜;有65%的民众认为应该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并给予其相关政策支持;另外还有81%的民众认为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杜绝教育腐败。(chinesenewsnet.com)

“孩子只要愿意读书,花多少钱做父母的都愿意,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受访者朱先生的态度代表了大多数老百姓的心声。但是,学校收费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这让民众“非常不满意”。据《小康》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中国父母认为子女教育费用方面的支出过高,压力太大。(chinesenewsnet.com)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每位大学生年均培养费用超过10000元,是县城居民5?8.6年的收入、农村居民14?18年的收入。近十年间,我国大学学费猛涨约25倍,而同期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高校学费标准,学费占人均GDP的比重一般在20%左右。我国目前人均GDP约7517元人民币,按平均6000元的学费(含住宿费)计算,这一比例就已占人均GDP的79.82%,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chinesenewsnet.com)

更严重的是,有些教育收费项目是不合理的,国家发改委2006年曝光了八所教育乱收费学校,最高金额达2270万元,但这些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己。虽然政府对于乱收费的行为态度非常鲜明,“哪个地方和学校出现了乱收费问题,我们就要旗帜鲜明地追究当事者和直接主管领导的责任。出一起,查一起,决不姑息!”教育部部长周济多次在公开场合这样表态。“但如果只是一味地事后查处,政府在教育投入上依然没有改善的话,怎么能指望乱收费现象彻底杜绝呢?”受访者蒋小姐质疑说。(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本栏目由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吕庆博士提供智力支持)(chinesenewsnet.com)

  资料(chinesenewsnet.com)

  中国教育乱收费存四大问题(chinesenewsnet.com)

  2006年3月,中国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教育收费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突出。现在择校高烧不退。第二个问题是有偿补课比较普遍。第三个问题是教育资料过多过滥。第四个问题是服务型收费、代收费不够规范。(chinesenewsnet.com)

  2006年治理教育乱收费确定六大任务(chinesenewsnet.com)

  一、严格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chinesenewsnet.com)

  二、坚决制止以改制为名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chinesenewsnet.com)

  三、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chinesenewsnet.com)

  四、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坚决制止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乱收费。(chinesenewsnet.com)

  五、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遏制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状况。(chinesenewsnet.com)

  六、全面清理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规范学校收费行为。(chinesenewsnet.com)

  “两免一补”政策(chinesenewsnet.com)

  2005年,国家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并首先在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始实施。“两免”,即免除学杂费,免除课本费;“一补”,即对住宿学生补助住宿生活费。“两免一补”的对象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同时还有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包括人均年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家庭的学生、父母患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生、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贫困的子女等。(chinesenewsnet.com)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chinesenewsnet.com)

  (1)从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chinesenewsnet.com)

  (2)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中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chinesenewsnet.com)

  (3)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该省(区、市)2005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颁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chinesenewsnet.com)

  (4)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区、市)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当年安排50%,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免学杂费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chinesenewsnet.com)

  (5)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chinesenewsnet.com)

  俄罗斯:教材5年审一次(chinesenewsnet.com)

  在俄罗斯,中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教材都是由教育厅免费发放。俄罗斯教育部有一个专门审核教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对新教材的审定非常严格,往往要数年时间才能作出决定,而老教材每隔5年就要重新评定一次。(chinesenewsnet.com)

  法国:不强迫买练习册(chinesenewsnet.com)

  法国对教材并没有一个专管措施,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管理机构。所以,教材管理的责任也一直由“三方分担”。一是国家,教育部定期颁布教学大纲,《教育法》对不同程度和年级的教学内容、方法、进度及目的等作出规定;二是出版商和撰写人,课本一般都自由编写出版,自由发行买卖。国家负责查处和禁止内容上危害学生精神健康或违背宪法及法律的行为;三是使用教科书的老师,有权选择教材,法国也是第一个将这种“自由”委托给中小学教师的国家。(chinesenewsnet.com)

  美国:教科书不属于学生所有(chinesenewsnet.com)

  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小学生一入学就学费书费全免,课本甚至铅笔橡皮等文具学校也都免费提供。但这些免费教科书并不属于学生个人,而属于学校。教科书像课桌椅一样,是学校的公共财产,也随着课桌椅一起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