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森博会时间2017:追寻孙中山日本妻子与子孙的足迹(连载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6:21:53

 

.cc {clear:both;display:block;padding:0 0 15px;text-align:center;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ll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left;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rr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right;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insertpictext {text-align: center;}

追寻孙中山日本妻子与子孙的足迹(连载二)

2011-02-27 06:46:19

浏览 11722 次 | 评论 0 条

 

  孙中山和日本的缘分,应该从第一次广州起义谈起,1895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10月26日)由兴中会领导人杨衢云、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等人准备发动广州起义, 由陆皓东绘制青天白日旗,杨衢云、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到广州,准备一举夺取广州。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大搜捕,陆皓东在这次的起义中被捕,不幸身亡,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此宣告失败。

 

孙中山和同志郑士良、陈少白一起,逃亡国外,乘日本邮轮“广岛丸”来日本,11月12日到达神户。“广岛丸”在神户停泊一天,第二天出发,11月17日到达横滨。

当时的横滨中华街,住有上千名华侨,其中不乏同情与支持革命的热血汉。

1894年冬天,孙中山组织了檀香山兴中会,搭船回香港,在船上宣传革命,一位叫陈清的华侨在船上叫卖东西,听了孙中山的话之后颇有共鸣。因为此船在横滨靠港,陈清便上岸邀了好朋友谭发,到船上来见孙中山。谭发是一个裁缝,在横滨开了“均昌洋服店”,见了孙中山后,为他的革命理论折伏,并表示愿意帮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孙中山在横滨中华街找到了谭发,谭发马上安排了三人的住处,介绍三人住在山下町五十三番地文京印刷店的二楼,而横滨中华街有很多华侨表示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共鸣,于是孙中山趁热打铁,在11月20日成立了“兴中会横滨分会”日本分会, 分会的会所设在山下町一百七十五番地,会的会长是文经印刷店的老板冯镜如。冯镜如的弟弟冯紫珊与冯镜如的十四岁的儿子冯懋龙,都做了会员,另外谭发、温遇贵、温炳臣、黎炳垣、粱达卿、赵明乐、赵峄琴等30多人参加了“兴中会”日本分会。并决定由赵明乐掌管财务,赵释琴担当书记,干事有冯紫珊、温遇贵、温炳臣等八人。

其中温遇贵和温炳臣是与孙文在日本的异国婚姻有渊源的人。

温遇贵出身于广东省台山县,现为广东省江门市辖县,为著名侨乡,华侨港澳同胞约57万,位于省境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部。面积3204平方公里,人口92.7万。

台山汉为四会县地,晋属新会郡临允县,隋后为新会县地, 明始置新宁县。清朝的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县四级,省下为道,道下为府(全省设10府),府下为县(包括州)。全省共7州、80县。新宁县为80县之一,属广州府。
 
清咸丰五年(1855年),由於土人与客家人发生械斗,持续12年。同治六年(1867年)实行土客分治,将客家人聚居的赤溪、田头等地划出,成立赤溪厅,直属广州府;民国元年,改为赤溪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为湖南、广西等省皆有县名“新宁”,为避免混淆,新宁县改名台山县。

温遇贵在19世纪下半叶来到日本横滨,经营绸缎和茶叶等生意。其侄子温炳臣和温惠臣兄弟,分别于1878年与1892年来到日本横滨。

温炳臣(西元一八六六--一九五五年),本名芬,别号国勋,广东台山人。父学周,為儒医。炳臣幼聪颖,从父习诗书。年十三,隻身赴日本横滨,入经营茶叶之天祥洋行,历四十年,后改任棉丝买办,经理煤炭等十餘年,又代理安田火灾保险。晚年家居,除兼任侨团、侨校顾问等职外,不理商务。

  炳臣年三十时,於横滨加入兴中会,民国前十五年(一八九七),炳臣三十二岁,是年为国父伦敦蒙难后一年, 国父自英抵日,炳臣与陈少白至横滨迎接,时多过从,日人宫崎寅藏奉东京民党领袖犬养毅之託,邀约国父至东京相会,炳臣賙济旅费。民国前七年(一九○五), 国父回日成立中国同盟会,寄寓炳臣私宅。炳臣亲承国父教益,如沐春风。民国元年(一九一二) 国父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亲署“旌义状”赐给炳臣,炳臣回国接受,引為殊荣。二十六年,卢沟桥事起,我国全面抗战。日军逮捕留日中国国民党员,炳臣被捕下狱,旋获释。三十四年,抗战胜利,我政府还都南京,先总统 蒋公特题赐玉照,并赠养老金,以示敬老之意。

这个词条有关温炳臣的经历大体正确,而根据日本学者小笠原谦三的《支持孙文的横滨华侨温炳臣、温惠臣兄弟》一书,温炳臣生于1866年(同治五年)旧历11月8日,逝世于1955年旧历2月29日(新历月13日)。

据台湾学者郑彦棻的《见贤集》(东大图书公司1970),

温炳臣加入兴中会横滨分会以后,偶然在路上遇到了一个问路的人,问他怎样去文经印刷店。那时温炳臣并不认识孙中山,只觉得来者气度不凡。日后,在华侨俱乐部之一“修竹寄芦”聚会的时候,孙中山进行讲演,他才知道那个打听路的人原来就是久闻大名的孙中山孙文,由此他知道孙中山就在横滨,不由得一阵狂喜。经过陈少白的介绍,他认识了孙中山,温炳臣被孙文的革命救国的思想深深打动,并对孙中山的人格深深景仰。

  那个约一周后,孙中山从冯紫珊处借500日元,将100日元给予郑士良,派他去香港联络离散的同志;将一百日元给陈少白,让他在日本待机,与日本官民接触并筹措资金和武器,孙自己经英国去檀香山,而温炳臣照料留在日本的陈少白的日常生活。

在这以后的,孙中山于1896年在伦敦经历了震惊世界的清朝公使诱拐、监禁事件,并于1897年从伦敦出发,经加拿大再次来到横滨,先住在横滨中区山下町一一九番地的陈少白宅,1898年,孙中山移居到位于横滨中区山下町一二一番地的温炳臣的二层洋式楼房中。

横滨中区山下町一二一番地现位于横滨中华街朱雀门附近,一二一番地内也有二层洋式楼房,但显然是20年以内的新房子,同时还有几栋楼房。

 

照片:横滨中区山下町一二一番地,孙中山1989年移居到这里。房子已不是那时的房子。张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