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凯旋门保健品市场:一线教师专家的思考:中国教育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28:34

著名学者朱永新的教育演讲引起大讨论

2002年5月,苏州大学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教授在教育网站“教育在线”论坛上贴出他的一篇演讲文章《中国的教育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迅速被十几家网站转载,引起了几千名网友的关注。

在文章中,朱永新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缺的东西太多: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观念,特别是缺服务意识、缺人文关怀、缺特色、缺理想。

朱永新教授观点一出,教育在线网和本报对一线教师、专家进行了调查。近百位教育界人士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阐述中国教育到底缺什么。

缺良性“机制”

——教育体制

调查中,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教育所处的境地,归根到底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中国教育之所以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是因为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教育也进行了许多改革,但就是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可以说中国的教育从整体上还是实行计划经济时的那一套,缺少良性循环的机制。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的周永清老师说:“相对于我国的各项改革,教育改革严重滞后。如果不彻底打破僵化的落后体制,中国的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出路。当前不少地方政府把不懂教育的人任命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用单纯行政手段对学校教育乱干预,干着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令人心痛!”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校长卢志文则高度概括地说:“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教育,承载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部弊端!”

——领导运作机制

一位老师比喻说:中国的学校,俨然是个处室相争的政府机关。教务处争不过总务处,总务处争不过人事处。教育独立、学术自由、思想尊严的理想还只是理想。学校被弄得严重缺氧,却又输不进来新鲜的氧气。

苏州工业园区教学研究室的焦老师认为,校长如何办学校,得看这个校长是怎么来的,如果他是上级领导提拔的,那多半首先考虑上级的意志,而对教师往往不能真正地负责任。他希望校长是教师选出来的,而且教师代表大会随时可以罢免他。校长是一校之魂,太重要了。办好一个学校不易,搞垮一个学校太容易了!因此说中国教育需要良好的领导运作机制。

——激励机等等。制

一位名叫黎民子的老师说:“我觉得中国教育缺激励机制,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缺乏吸引能人志士的好制度。中国人才很多,为何不能更多地吸引到教育行业上来呢?教育行业为何不能‘学而优则师’呢?关键是没有吸引力。为何没有吸引力?教师的待遇不够高,地位有所提高但还不够。如果大力提高教育行业的待遇,真正引入竞争机制,其结果肯定不亚于日本和新加坡。”

——科学管理与经营

山东淄博临淄齐鲁石化第九小学的李建龙老师说:“中国的教育最缺的是科学民主化的管理(即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不善)。教育的经费不足、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根本还在管理。我敢说,如果管理科学、合理,教育效率和质量会提高很多。”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的杨清老师说:“中国教育缺乏先进的管理。”他认为,我们的教育是非常惊人的低效教育。有的学校有很大的人、财、物投入,但教育产出却是非常低水平的。我们更多的学校长期维持着老一套的落后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管理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阻力。

江苏省盐都县楼王小学的张向阳老师认为,我们还缺少经营教育的思想。基础教育是不能离开国家的扶持的,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更是这样。但教育也是一个朝阳产业,这个产业更要独具匠心的经营人才。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校长,经营学校是其不可缺少的能力。而我们目前的不少校长且不要说具备经营的能力,连起码的经营理念都没有。

缺“思想”

——“真”

一位笔名“三糊涂”的老师写了一篇长文直率地说:中国教育缺乏“真”。

在文中她说:

第一,是教育各种常规指标在达标检查时的造假。

第二,教育界各种考试的真实性与各式文凭的含金量以及学术的纯净,在人们心中早已大打折扣。

第三,我们缺的是小理想,从来不缺大理想。学生们在老师的暗示与规定下,只能有高尚的大理想,不能有渺小的小理想。结果导致孩子们高的达不到,低的也不做。教师本是一门职业,爱岗敬业即可,如今却是以牺牲自己家庭利益和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的。我不赞同教师作为牺牲品被抬上道德的祭坛。

我们缺的不是钱,而是真,缺的不是人才,而是人心。教育没钱,影响的可能是教学质量,可教育中没了真,影响的却是生命质量与人的质量!失却了做人的根本,我们何以立足? 一些老师也纷纷支持她的“缺真”说,求真求善的教育如今确实缺“真”。他们认为“真”不是教育的腐败,“真”不是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真”不是脱离学生实际的德育,“真”不是不顾教师和学生身心的管理


——批评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缺教育科学,缺少科学精神,缺乏教育批评。

一位老师则高呼:中国的教育缺“牛虻”!如果有大量的“牛虻”,可能我们的教育就会好些。中国的“牛虻”还太少,而且很难多起来。为了下一代,我们的教育就要多进行自我批评,改过求新,才能不断进步。

——思维方式

河南省沈丘外语中学的刘红梅老师认为中国的教育缺的是思想、理念和认知。

江苏苏州市盲聋学校的方红老师认为,中国的教育缺少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的教育中确实还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提出问题的、推卸责任的、大发牢骚的、罗列弊端的漫天飞舞。然而,就所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建设性的、可操作实施方案计划的却不成比例,少之又少。提出问题容易,思考出能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案和付诸于行动的,却成了他人的事情。我们缺少的就是那种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行为。

——独立

江苏省盐城中学的李仁甫老师认为中国教育缺“独立”的精神。他讲到原来在另一所学校时,有一位教语文的同事改作文时发现一位学生的作文非常出格,虽与大政治无关,但与该学校的小体制有关。那学生言辞激烈地批评学校的种种弊端。我想,那学生一定是对老师无限信任才敢说的。想不到这位老师把作文捧给了校长,校长下令开除。最后是劝其退学,转到另外一所学校去了。可以说那位老师缺乏独立之精神,而学生的独立之精神又被不宽容和专制扼杀了!

一位网名燕园小草的老师说,我们最缺的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了,可以到新加坡、香港、台湾的网站论坛看看,再到国内网站看看,表现很明显。内地的人思维都有一个定式,而且单一。相比之下,新加坡、台湾、香港人的思维比较活跃。国内的教育方法简单,纯粹是填鸭式的教育!报纸、电视、网络往往是同一声调。

——长远目光

江苏省宝应县翔宇教育集团中学的杨宽荣老师说:“中国教育缺长远的目光。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者多,心平气和目光远大者少。就说中学教育,哪一个学校不总是眼巴巴地盯着考试成绩,哪怕这个教师才接手一个班一个学期,甚至两个月。中国现在的教育不会考虑孩子将来的发展,不会对孩子的终身负责。现在的基础教育抓得越来越紧,但学生的综合素质却越来越低。

——民主意识

有几位老师认为,教育应该是非常具有民主意识的领域,而我们的教育界缺乏真正的民主意识。教育改革措施的出台很少是从基层中来,而多是长官意志或浮在上面的专家指令。往往没有经过真正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基层教育战线精英的主动参与,而是匆忙上阵。不光忙坏了老师和学生,还将贻误不止一届的学生。?

缺“环境”与“人”

——外部环境

著名特级教师、苏州大学博士李镇西老师说:“教育缺钱,这是当务之急;但有了钱不一定有好的教育!现在全国许多学校修得一个比一个漂亮,而其优质教育并没有随之而出现。”他认为,目前最缺的,首先是教育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即所说的“教育生态”,其次就是缺真正的教育家。有了这些,教育其他所缺的,才能逐步富有起来。

教育在线周刊编辑李玉龙先生支持李镇西老师的看法。他说,中国教育缺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第一位的问题。学者汪丁丁说过教育改革的三个前提:一要有竞争,二要有宏观调控,三是监督要透明。没有这样的一个改革作前提,教育界自上而下的一些动作也仅仅是骚动而已,与教育前途非但无补,反而可能有害。

一位老师则说,中国教育缺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文化传统。在国人心中,功利主义价值观统治人们的头脑,家长们只要分数,不要真正的教育。

——宽松、诚信

江苏省南通一中的冯卫东老师说,中国的校长、教师常叹息日子不好过。除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心理压力大。比如教高三的日子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惟恐考试失利,对谁都不好交代。所以中国教育缺乏宽松。中国教育还缺诚信,如素质教育,领导虽口头提倡,但未必要你这样做,但一定会要你表面上这样做。“上有所好,下必胜之”,既然如此,谁还会恪守诚信。

一位名叫陈礼林的老师认为,中国教育最缺的可能是一种耐心,一种宽容,一种理智。

——开放

一位参与教育管理的老师说,我们的教育最缺“开放”。如管理的开放——政府对学校的管制限制了学校的自主发展,如果政府不再束缚学校,那么学校就会对教师的管理开放,不要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地要求,要因人而异;考核的开放——现在的教育现状就是死板的考核所致,还是变相的大锅饭、铁饭碗;课程的开放——语数外固然重要,其他课程也不可扔在一旁,否则课程范围太窄了;课堂的开放——这是落实教育质量的关键,不拘形式,不要格式,源于生活,融入生活,既要学习也要实践!

——教育家、实干家

江苏省宝应县翔宇教育集团中学的袁卫星老师认为中国教育最缺的是“方向”。一位老师支持说,中国教育正因为缺像蔡元培、陶行知那样的真正的教育家、领导者,所以才“缺方向”。

江西省分宜中学的刘道梁老师说:“这些年,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可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素质教育缺乏理论。前些年说,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稍后又说,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再后,又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的生长点。下面无所适从。中国教育改革往何处去,显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中国教育缺乏可行的、可操作性的指导理论,换句话说,中国教育缺乏教育理论家。”

在调查中,许多老师都认为中国教育缺少一心扑在教育上的人,缺少真正的实干家,有一些想实干的,也多因自身或周围的情况而不得。在中国教育中不缺的就是行政干预、外行领导内行、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等,许多人认为这也许是中国教育不能振兴的根源所在。

——对人的尊重

浙江苍南灵溪一中的姚仁环老师认为,中国教育最缺的是对人的尊重。学校里官本位意识太浓,政策、常规、课题研究无不自上而下,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一,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从班级的角度出发,教师恰如现在的一把手,来自上面的监督多,来自学生的监督少,平等意识十分缺乏。再加上社会渗透,上行下效,学生之间或以成绩分类,或以出身分类,学生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一位名叫龚建新的老师也认为,中国教育缺少的是对人的形而上的关怀,学生是工具性的,教师也是工具性的。我们的教育何时眼中有人?人既然被异化了,教育当然也就异化了。

一些老师们同样认为,中国教师缺乏热情,教师工作时间和精力被一些外部事务牵扯,教师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状态不容乐观。不能把教育问题的所有压力都转嫁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