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主要粮食作物:汪永晨:垃圾分类,我们曾经领先世界(新京报 2006-7-2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23:23:34
垃圾分类,我们曾经领先世界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7-27 0:36:55 · 来源: 新京报

近日几场大雨倾泻在北京城,一些垃圾场内污水横流,臭不可闻。据调查,北京永定河西水源受到当地垃圾场污染,10万人饮水安全面临威胁,另外还有126处生活垃圾场污染着北京城(据7月26日《华夏时报》)。可是许多北京市民既不知道这些垃圾对我们的饮用水会造成什么影响,更不知道饮用水被污染了应该怎么办。
一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应该如何处理,这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大问题。我认为,垃圾的处理和文明程度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垃圾堆放有技术问题,更与垃圾处理流程的源头,即垃圾分类紧密相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人就在进行垃圾分类,那时连吃过的大骨头,用完的牙膏皮都能卖。那时的垃圾分类是实实在在的。90年代初我到德国时,当地人对我说他们的垃圾分类是从中国学的。我曾为此而自豪。
现在呢,人家那里垃圾分类已经成了垃圾处理的重要方式。
而我们中国不论城市还是乡村,目前站在那儿的一个个分类垃圾桶,大多不过是摆设。
一位开始在自家进行垃圾分类的北京人看到垃圾车开进小区,将分了类的三个垃圾桶的垃圾通通倒进一辆车里后形容:这一幕让我气得差点没吐血。有人曾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有关部门的说法,一个普通的分类垃圾箱造价是500元左右,不锈钢的是千元左右。
即使按500元算,一个区政府投放在街上的100个分类垃圾箱造价就是5万元。可惜,投资数万,却没取得实效。
一方面是垃圾场里的垃圾得不到处理,污水横流,严重威胁着地下水资源。一方面又是大规模的垃圾分类的造势,形成的巨大浪费和形式主义对求实精神的践踏,使得北京这样的国际大城市,还让市民们承担着126处垃圾场污染的巨大风险。难怪有人质疑:相关部门在分类垃圾箱投放之前就已经清楚这可能只是一个摆设,因为既缺乏整体规划,也没系统安排,终端更没有一个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其结果垃圾分类只能是运动,只能是摆设。如果说用这种方式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那结果可是代价巨大。
任何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很多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而越到后面的环节越为重要。最后的环节不实行,前面所有的环节都将是白费,造成社会成本的巨大浪费。我们很多好的制度往往停留在开始的轰轰烈烈上,其后便归于沉寂。事后还会有人站出来说,看看都是我们国民的素质不高。
依我看,垃圾分类没有错,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错的是不应该只把它当成运动。当垃圾桶不再是摆设,认认真真地去处理每一个垃圾场所面临的问题,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而不是造势,126处生活垃圾场威胁着北京人的风险方能尽早避免。
□汪永晨(北京环保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