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工作总结怎么写:三河茶叶合作社: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43:21

三河茶叶合作社: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案例

来自: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    作者:潘林(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点击:247次    时间:2010-10-11 21:46

  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案例
  
  作者:潘林

 


 


  
  提要本文以安徽省霍山县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为案例,介绍该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做法,分析它产生的主要成效,着重阐述它的标本意义,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期望有所发现,有所借鉴,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标本;意义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研究”(项目编号:08AJY043)和“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07AJL011)阶段性成果2008年夏,笔者随课题组对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做过一次专题调查,当时就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并开始关注其发展。笔者认为,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具有典型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总结。

  
  一、发展历程
  
  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国家级贫困县)诸佛庵镇三河村,于2007年8月在县工商局注册成立,是霍山县第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其发展过程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村级资金互助合作社——促进社区发展(“整村推进”项目的依托)。
  
  三河村是一个以茶、竹、桑为主体产业的边远山区贫困村。现有21个村民组,483户,1,758人,面积16平方公里,拥有茶园1,600多亩,均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高山上,良好的地域优势赋予了茶叶优异的内质。但三河区域环境比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交通极为不便。过去,这个村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和销售茶叶,品种以炒青为主,名优茶比例小;加工粗放,产品质量不规范,产量低,生产成本高,茶农收入少。同时,由于茶叶都是以初加工产品出售,没有固定的市场,不仅不能实现好茶好价,而且生产波动大,影响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发挥。残酷的现实使茶农意识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仅不能摆脱贫困,更谈不上致富了,必须走合作之路,以整体力量,建立标准化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来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实现增收愿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以李培宽等五位茶叶大户共同倡议和相关单位的支持、帮助下,于2007年8月成立了全县第一家以产茶叶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54户,其中茶农50户,入股资金30.5万。
  
  2008年6月三河村又借助安徽省财政厅开展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的机会以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建立了村民自愿入股、政府配股、滚动积累的村级互助资金组织。入股农户121户;项目本金总计13.4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农户入股资金3.42万元。村民互助资金合作社与专业合作社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互助资金组织的成立极大地缓解了茶农和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立之初第一次就发放互助金10.4万元。
  
  2009年三河村成为霍山县的“整村推进”规划村,其项目的实施就是依托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和村民互助资金组织来扩大有机茶种植面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整村脱贫目标。
  
  2009年底,经过层层推荐,逐级审查上报,专家评审,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被安徽省农业委员会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二、基本做法
  
  (一)建设基地。一是建设千亩茶叶生产基地。依托本村现有茶园,一方面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高产安全的有机茶,并建成无性良种示范茶园40余亩;另一方面是采取修剪、培肥、改(补)种等措施进行低产茶园综合改造;二是建设茶叶加工基地。先后完成的建设项目有:变压器等供电设备一套、厂房22间、名优茶生产线2条、精品茶生产线1条、绿茶生产线1条,已具备100多吨的年加工能力。
  
  (二)创立品牌。一是进行了“桃源”茶系列商标注册;二是对合作社生产的茶叶进行质量安全认证(QS认证);三是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已开展各类技术培训400余人次,并组织社员去金寨团山茶场取经。
  
  (三)统一销售。合作社制定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标准,要求社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据李培宽介绍:过去三河村的茶农主要的时间都用在卖茶上,但由于质量参差不齐、规格又不统一,再加上交通不便,好茶也卖不上好价,而且成本很高,盈利很少,甚至亏本,严重影响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现在由合作社负责统一销售,茶农不再为销售发愁,主要的时间都用在摘茶上了。同时,由于形成了规模,提高了质量,好茶也能卖个好价,收入反而增加了。
  
  (四)提供服务。合作社在技术、信息、流通和资金四个方面为社员提供服务。技术服务解决茶农怎么种的问题,以培训为主要形式;信息服务解决茶农生产什么的问题,合作社定期向茶农发布茶叶市场行情;流通服务解决茶农生产的茶叶如何卖的问题,合作社按标准和市场行情收购,通过再加工,以自有品牌和销售渠道推向市场,实现销售,增加收益;资金服务解决茶农改良品种、购买肥料、农药等的资金需求问题,主要是依靠村民互助资金合作社发放互助金。
  
  (五)返还盈余。即按惠顾额分配盈余(农民俗称为“二次分配”)。合作社社员除按股分红外,还依据社员交售原料数量和合作社的盈利状况进行二次利润分配(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合作社盈余的40%作为积累,30%社员分红、30%以二次返利的方式进行利润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