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保健品工厂:毛概机考(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26:1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103题

1、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开始,就是一个 (  )A

A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B .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创新成果的党

D .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党

2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就全党而言是(  ) D

A .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

B . 1935 年遵义会议后

C . 1938 年六届六中全会后

D .延安整风后

3 .毛泽东最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  ) C

A . 1935 年的遵义会议讲话

B . 1935 年瓦窑堡会议讲话

C. 1938 年六届六中全会上《 论新阶段》 的政治报告

D . 1945 年中共七大政治报告

4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源在于(  ) C

A .中国革命两次胜利的成功经验

B .中国革命两次失败的严重教训

C .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D .延安整风过程中的学习与总结

5 .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是(  ) B

A .中共中央六大

B .中共中央七大

C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

D .中共中央八大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是(  ) D

A .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C .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7 .在毛泽东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之前,最早提出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早期领导人是(  ) A

A .李大钊B .陈独秀C .瞿秋白  D .周恩来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指(  ) A

A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

B .使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C .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 .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9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的过程中,1938 年毛泽东在《 论新阶段》 中着重强调的是(  ) A

A .根据中国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必须与民族特点相结合

C .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创造一些新东西

D .形成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10. 1956 年在党的领导人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是(  ) D

A .刘少奇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毛泽东

11.最早具体分析和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科学命题的党的领导人是(  )B

A .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张闻天

12、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是在(  )B

A .八七会议后B .遵义会议后C .瓦窑堡会议后D .中共七大后

1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  )历史性飞跃。

A .一次B .二次C .三次D .四次

1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  )理论成果。

A .一大B .二大C .三大D .四大

15、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被统称为(  )。

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6、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  )伟大旗帜。 D 

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当前,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  ) 。D 

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  ) A

A、战争与革命  B、民主与人权  C、和平与发展  D、改革与开放

19.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 A

A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B . 1840 年以后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C . 1919 年以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 . 1927 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0.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基础是(  ) B

A .“五四”新文化运动B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 .工人运动的发展D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21.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级基础是(  ) C

A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22.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D

A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实践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主义建设实践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23.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 A

A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提出

C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理论的阐述

D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24.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时期是(  )C

A .国民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遵义会议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5.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D

A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B .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C .党的建设理论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6. 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B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大

C .瓦窑堡会议

D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27.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  ) B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实事求是

C .武装斗争

D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28.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 B

A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29.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  ) D

A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目标

B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D .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30 .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原因是(  ) D

A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C .毛泽东思想吸收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

D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1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主要是指(  ) C

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毛泽东的思想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的思想

C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思想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全部思想

32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否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键在于(  )B

A .是否坚持毛泽东思想

B .是否把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C .是否把毛泽东思想与党的其他领导人的思想区别开来

D .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毛泽东思想

33.中国共产党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权威著作是(  )C

A .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议上的讲话

B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如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

D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4 .邓小平理论是(  ) C

A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D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5 .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是(  ) C

A .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B .新技术革命浪潮迅猛兴起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36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D

A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

C .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D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37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是(  ) B

A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 .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C .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38.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  ) A

A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B .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

C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D .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

39.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在(  ) B

A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B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的主要著作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

C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中

D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

4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  )C

A .政治路线

B .组织路线

C . 思想路线

D .工作路线

41. 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从(  )时开始的。D

A .粉碎“四人帮”

B .邓小平1977年7月重新复出

C . 解放思想大讨论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42. 标志着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的会议是(  ) A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党的十二大D .党的十三大

43 . 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首先要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 (   ) B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党的十二大上

C . 1979 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D .党的十三大上

4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轮廓的时期是(  )C

A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二大 B .党十二大至党的十三大

C .党十三大至党的十四大D .党十四大至党的十五大

45. 1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  ) C

A  .一般著作B .重要著作C .集大成之作D .顶峰之作

46.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是(  )D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题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C .南方谈话

D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概括

47. 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写进党章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D

A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的宪法修正案中

B .党的十三大上

C .党的十四大上

D .党的十五大上

48. 1997 年9 月党的十五大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 A 

A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

B .科学阐述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

C .明确揭示“伟大旗帜的”的科学内涵

D .第一次高举伟大旗帜

49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 .发展是硬道理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0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C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

B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坚持毛泽东思想

C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D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或两大理论体系是(  ) D

A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B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2.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相同的地方是(  )C

A . 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 . 都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 . 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 .都包含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53. 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称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  )C

A .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B .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 . 邓小平是该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D . 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54.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B

A .党的十四大报告

B .党的十五大报告

C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文件

D .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55. 邓小平理论主要深化了对(  )的科学认识。B

A . 社会主义革命规律

B .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 .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D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是指(  )B

A .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前

B .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C . “89”政治风波后

D . 邓小平逝世时

57. 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D

A . 替代关系

B . 继承关系

C . 发展关系

D .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因为(  )B

A . 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 .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

C .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致的

D .它们对革命和建设的目标认识是一致的

59.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是(  )D

A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邓小平理论体系

60 .党的十六大最重大的历史贡献是(  ) C

A .实现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旧交替

B .提出和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C .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D .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61. 十六大确立并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导思想的理论是(  )C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6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  ) A

A .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

B .党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的

C .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后提出的

D .当代中国发展变化和党的自身变化后提出的

63.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  )C

A .历史根据

B .现实依据

C .时代背景

D .实践基础

6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  )D

A .历史根据

B .现实依据

C .时代背景

D .实践基础

65.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  )B

A .历史根据

B .现实依据

C .时代背景

D .实践基础

6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于(  )以后。C

A .十三大

B .十三届一中全会

C .十三届四中全会

D .十四大

67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式提出是在(  ) C

A . 1989 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上B . 1997 年中共十五大上

C . 2000 年江泽民考察南方时的讲话中D . 2002 年中共十六大上

68. 江泽民对“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是在(  )C

A .广东考察时期

B .5月底在中央党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

C .2001年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

D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6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  )A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 .坚持党的先进性

D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70. 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  )D

A .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B .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者

C .科学技术的创造者

D .最广大人民的代表者

71.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 D

A .根本前提B. 一般条件C .前提条件D .基础条件

72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D

A .坚持党的阶级性B .坚持党的先进性

C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D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3. 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A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D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4. 中国共产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是(  )D

A .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不断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

C .不断促进社会制度的发展

D .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5. 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是(  )A

A.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 坚持党的阶级性

C.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 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6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 A

A .坚持与时俱进B .坚持党的先进性C .坚持执政为民D .坚持党的阶级性

77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  ) B

A .坚持党的阶级性B .坚持党的先进性

C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D .坚持党的先进性、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78.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  ) B

A .发展先进生产力B .执政为民

C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D .坚持党的阶级性

79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源”、“基”说到底就是指(  ) C

A .发展先进生产力B .发展先进文化

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 .保持党的先进性

80 .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尽全力去办。这是因为(  ) A

A .群众利益无小事B .根本利益表现为群众切身利益

C .越有困难越涉及群众利益D .各种具体利益构成根本利益

81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  ) D

A .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B .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C .新陈代谢的科学体系D . 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82.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  )D

A .党的十三大上

B .党的十四大上

C .党的十五大上

D .党的十六大上

8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  )B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8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C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8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深化了对(  )D

A .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

B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C .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86 .确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 A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C .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D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环境

87.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  ) C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C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D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88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是(  ) B

A .经济增长决定一切B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C .经济增长社会自然进步D .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自然幸福

8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  ) D

A .全面的发展B .协调的发展C .可持续的发展D .以人为本

90.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或第一要义是(  ) D

A .改革B .开放C .稳定D .发展

91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其中关键是(  ) C

A .发展民主政治B .发展和谐文化C .发展社会经济D .发展社会事业

92 .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D

A .全面的发展B .协调的发展

C .可持续的发展D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93 .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是(  ) A

A .全面、协调、可持续B .改革、发展、稳定

C .民主、文明、和谐D .和平、和谐、科学

94 .所谓以人为本,首先是指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 A

A .根本目的B .共同基础C .具体措施D .主要任务

95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  ) A

A .出发点和落脚点B .任务和内容C .基础和前提D .方法与措施

96 .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是(  ) A

A .发展目的问题B .发展战略问题C .发展模式问题D .发展道路问题

97 .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是指(  )各个方面的发展。 D

A .经济建设B .政治建设C .社会建设D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98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  ) C

A .经济可持续B .社会可持续发展

C .经济社会永续发展D .文化可持续发展

99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D

A .科学B .发展C .以人为本 D .统筹兼顾

100 .科学发展观(  ) D

A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B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 .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101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 C

A .个人B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C .最广大人民群众D .社会主义建设者

102 .以人为本的“本”,是指(  ) A

A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 .广大党员的根本利益

C .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D .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根本利益

103. 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A.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发展为了人民

C. 发展依靠人民

D.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多项选择题:(95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在于(   ) ABC

A .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C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 .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D .中国优秀文化的创新逻辑

2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提出的过程可知它本身是(   ) ABCD

A .一个历史过程

B .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C .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D . 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过程

3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提出的过程中可知(   ) ABCD

A .李大钊最早就有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考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不是哪一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领导集体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毛泽东1938 年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标志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由感性升华到了理性

D .中国革命的思想主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指(   ) ABC

A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B .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 .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优秀文化之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D .实现中国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这就意味着(   ) ABCD

A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

B .照搬马克思主义和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中国的特殊问题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间题

D .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含义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就是说(   ) ABCD

A .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要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发挥作用就必须民族化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

D .要批判继承,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果结合并且创造出新的文明成果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是(   ) ABCD

A .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B .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C .不断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成果的历史

D .克服各种僵化教条和自由化倾向的过程

8 .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克服的错误倾向主要有(   ) AB

A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B .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

C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D .马克思主义封建化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ABCD

A .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

B .提供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

C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D .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10.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艰辛与成功的探索和两次历史性飞跃成果是(   ) ABCD

A. 一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探索

B .一次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C. 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D .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到目前为止主要包括(   ) BCD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 AB

A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D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3 .中共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   ) ABCD

A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   )AB

A.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B.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C. 世界和平发展的旗帜

D. 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变了(   ) ABC

A. 中国人民的面貌

B .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

C. 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D .世界人民的面貌

16.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 AD

A .教条主义B .投降主义C .冒险主义D .经验主义

17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文化条件主要有(   ) BD

A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B .新文化运动

C.五四群众运动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18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是(   ) ABCD

A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B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中国工人阶级发展壮大并且在五四运动中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

19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ABCD

A .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B .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成熟

C .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D .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0.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做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文献有(   ) AB

A .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 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B .1981年《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21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与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主要体现在(   ) ABCD

A .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

B .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

C .阐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D .完善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

22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的成果主要是(   ) ABCD

A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

C .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D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23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体系,它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 ABC

A .科学性B .独创性C .完整性D .思维性

24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及其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主要包括的基本方面是(   ) ABD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统一战线D .独立自主

25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具体是指(   ) AB

A .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

B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

C .做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D .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26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具体包括(   ) ABC

A .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

B .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

C.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有益的东西

D .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27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及特殊作用主要有(   ) ABCD

A .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B .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

C.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现实道路,并且取得了第一次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

D .提出“第二次结合”的科学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了方向

28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   ) ABC

A .党和国家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和历史B .党的团结、人民的凝聚和国家安定

C .党和国家现在与未来的发展道路D .中国与世界革命的旗帜

29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的两种错误倾向是(   ) AD

A .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

B .认为毛泽东的所有主张都是有正确、错误之分

C .认为只要按照毛泽东的既定方针办,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D .借口毛泽东晚年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30 .邓小平和我们党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认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确实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说,(    ) ABCD 

A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B .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C .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D .他的错误与林彪、“四人帮”利用毛泽东的信任篡权谋私有本质区别

31 .刘少奇在七大《 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深刻的理论分析,指出毛泽东思想是(   )ABCD

A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B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C.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历史选择的结果和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总路线

D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

3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 AC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33 .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 ABCD

A .时代依据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 .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 .历史依据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丰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D .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34. 1992 年春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主要观点有(   ) ABC

A .姓“资”姓“社”的问题B .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C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D .科学发展观

35.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宣言书”是指(   ) AC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C.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D .党的十五大报告

36. 邓小平理论是(   ) ABCD

A.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 .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D .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7 .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有(    ) ABCD

A . 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

B .揭示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D .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

38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    ) ABD

A .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B .开放的理论体系

C .当今世界唯一正确的理论体系

D .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39.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   ) ABCD

A. 社会主义本质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0 .邓小平理论是(   ) ABCD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B .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C .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D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41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因为它(   ) BCD

A .在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上是一致的B .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

C .在思想基础上是一致的D .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4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   ) ABCD

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 .党和人民集体智慧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C. 指引中国人民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精神力量

D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43 .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    ) ABD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 .社会主义本质论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4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 ABCD

A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 .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 .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5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邓小平理论(   ) ABCD

A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C .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 .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

46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和包含了(   ) ABC

A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 .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C .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D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47.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高举了(   ) AC

A. 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

C. 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D .科学发展观的旗帜

48.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是(   ) ABCD

A. 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B .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D .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和我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

4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 ABCD

A .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形成的

B .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C .在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上提出来的

D .在科学判断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50 .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新挑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这些变化挑战有(    ) ABCD

A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B .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C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D .文化思潮相互激荡

51 .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这些变化挑战有(    ) ABC

A .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所带来的巨大困难和挑战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的影响

C .党在21世纪面临的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

D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科学发展性思考

52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是指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   ) AD

A .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B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党

C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党,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党

D .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53.江泽民提出和进一步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四次重要历史时期是(    ) ABCD

A .2000年广州考察时期

B .2001年5月的“5.31”讲话

C .2001年7月的“七一”讲话

D .2002年11月的“十六大报告”

54 .江泽民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总结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    ) ABC

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代表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关系

55 . 2000 年春天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   )ABC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始终代表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关系

56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 ABCD

A .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B .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

C .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 .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57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   ) ABCD

A .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

B .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C .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 .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8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    ) ABCD

A .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B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C .推进社会和谐

D .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59 .胡锦涛指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主要是指(    ) ABCD

A .无产阶级政党一切植根于人民,坚持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鲜明政治立场

B .一切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C .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户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0.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其辩证统一关系主要表现为(   ) ABCD

A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实现“三个代表”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B .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C .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D .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6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正确运用执政党掌握的权力,做到(    ) ABCD

A .权为民所用B .情为民所系

C .利为民所谋D .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62 .胡锦涛在学习报告会上强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BCD 

A .实现人民愿望B .满足人民需要C .维护人民利益D .提高人民素质

63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主要是指深化了(    ) ACD

A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B .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

C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D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64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 ABC

A .立党之本B .执政之基C .力量之源D .建党之基

65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大根本要求是(    ) ACD

A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B .关键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D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66 .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主要是指它(    ) ABCD

A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 .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根据实际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 .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 .为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67.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主要包括(    ) ABCD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

B .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原理

C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D .人民群众是历史动力的原理

6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许多重大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的重要启示是(    )ABC

 A .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B.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

C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人民实践的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产生感召力,就不能发挥指导作用

D .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理论创新为前提条件

69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因为(    ) ABCD

A .先进性是一个从根本上关系着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的问题,是党的阶级性的灵魂

B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C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要放到“三个代表”的实践中去考察

D .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7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表现在(    ) ABCD

A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C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 .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1 .科学发展观是(    ) ABCD

A .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 .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D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2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依据是(    ) ABC

A .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 .现实依据是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或阶段性特征

C .历史依据或重要借鉴是当今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 .理论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3.当今世界的发展实践与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当今世界发展实践与发展理念主要证明(    ) ABCD

A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B .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发展

C .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尤其是不等于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标

D .经济社会发展不等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74 .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    ) BC

A .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B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

C .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D .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75.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系是(    ) ABCD

A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

B .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C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D .要通过创造社会和谐的局面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76.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要是指(    ) ABCD

A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B .全面的发展观C .协调的发展观D .可持续的发展观

77 .所谓以人为本,主要是指(    ) BCD

A .以个人的自由为本B .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为本

C .以人民为本D .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78.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五个统筹”是指(    ) ABCD

A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B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C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79.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    ) ABCD

A .用新的发展思路B .用新的发展办法

C .用新的发展观念D .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80.具体地说,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健康生活水平,做到(    ) ABCD

A .满足人的生存需要B .满足人的安全、享受和发展需要

C .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D .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

8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表明(    ) ABCD

A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主题

B .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条件

C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 .科学发展观继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2 .所谓以人为本,从概念上讲就是(    ) AB

A .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

B .把人们的自身需求满足程度和自身发展实现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

C .强调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

D .突出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解决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问题

83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或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民生问题是指(    ) ABCD

A .教育、医疗卫生B .就业、收人分配C .社会保障D .社会管理

84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和三大基本要求之一。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是(    ) ABCD

A .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

B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即经济增长要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

C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D .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全面协调发展

85 .科学发展观的三大基本要求是(    ) ABC

A .全面的发展B .协调的发展C .可持续的发展D .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8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全面发展表明(    ) ABCD

A .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B .不仅在经济指标方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要在社会指标方面

C .不仅要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要使人民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D .不仅要在生态环境方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道路,还要在整个社会发展方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87 .邓小平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主要是指(    ) ABCD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和前提

B .以人为本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发展经济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C .以人为本可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D .以人为本没有物质基础只能是一句空话

88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是因为统筹兼顾(    )ABCD 

A .集中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和精髓

B .深刻反映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和规律性

C .可以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D .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目的

89 .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就是要(    ) ABCD

A .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B .坚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局、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

C .注重加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D .实现发展的均衡、协调、可持续

90 .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真正做到统筹(    ) ABCD

A .城乡发展、区域发展B .经济社会发展

C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91 .统筹兼顾除了“五个统筹”内容外,还要统筹处理一些重大关系,主要有(    ) ABCD

A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C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D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92.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   )ABCD

A .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B .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

C .尤其要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D .对主要工作和突出问题要着力推进,重点建设

93.十七大报告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做到(    ) ABCD 

A .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B .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C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D .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94.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保证是因为(   )ABC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

B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C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D .改革开放是思想之源,是党和国家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途径

95.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区别有创新,区别与创新主要有(   )ABCD

A .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结构完善与质量效益的提高,强调结构、质量、效益、速度相协调

B .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强调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增长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 .更加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协调,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细雨上层建筑相协调

D .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