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人皮肤保养:美国人评二炮:已经给美国决策层带来极大冲击[ZT][兴华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8:41:47
美国人评二炮:已经给美国决策层带来极大冲击[ZT]美国人评二炮:已经给美国决策层带来极大冲击
解放军二炮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一向是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素材。美国部分媒体、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长期以来不断对解放军二炮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进行妖魔化的宣传,他们认为中国将要建设一个足以威胁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战略导弹力量。2006年12月,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中国简报》发表的由迈克尔·蔡斯撰写的“学术论文”就是这种妖魔化宣传的典型。蔡斯是美国防务集团公司情报研究和分析中心的研究员,他认为,解放军二炮部队正在不断扩大规模,更新装备,发展作战理论,加强训练。目的是在可能爆发的台海战争中摧毁台军的核心作战力量并遏制美军的介入。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本刊并非赞同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口编辑部综述   在当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第一炮兵部队掌握了中国导弹武库中绝大多数的常规弹道导弹和核弹道导弹。第二炮兵部队作战力量的发展自然也是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中心内容。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解放军短程弹道导弹(SRBMS)和中程弹道导弹(MRBMS)的库存数量已经迅速增加,而解放军第二炮兵给台湾地区军队和在该区域的美国部队造成的威胁正在逐渐提高。特别是第二炮兵部队在打击能力上的提高,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之前,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并不具备常规打击能力,自此之后解放军逐渐拥有并完善了常规弹道导弹的能力。除了增加这些常规弹道导弹之外,中国也正在对其核导弹部队进行现代化,以加强核导弹的战场生命力和核反击能力。伴随着在这些武器力量现代化方面的进步,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作战理论和训练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并逐渐迈入先进水平。作战理论和训练水平的提高,也极大地提升了部队常规导弹力量的作战能力,并强化了核导弹力量的威慑力。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取得的这些提高和进步,已经给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决策者、政策制定者带来的极大地冲击。
  解放军导弹力量正在急速扩张?
  解放军二炮部队所装备的导弹数量是美国人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最喜欢猜测的东西。如果说五角大楼每年出台的《中国军力报告》中所“估算”的解放军弹道导弹数量还是根据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所收集的“情报”分析得出的结果。那么部分美国媒体和许多研究机构则完全根据其各自的炮制出许多毫无根据的数字。
  迈克尔·蔡斯这位美国防务集团公司情报研究和分析中心研究员显然也没能免俗,在他的《中国第二炮兵现代化的新方向》一文中,他将中国导弹部队的现代化放在第一部分重点介绍,而他心目中,中国导弹部队的现代化就等同于不断增加的弹道导弹数量。在文中,他罗列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解放军导弹力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
  他认为,在1996年发生台湾海峡危机时,解放军部署了大约30—50枚短程弹道导弹。而到90年代末,解放军部署在台湾海峡沿岸的短程弹道导弹已经达到约200枚。解放军常规导弹部队的规模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展。针对台湾地区目标部署的短程弹道导弹的数量在过去5年中比以前多出两倍。解放军目前部署了710—790枚“东风一11”和“东风一15”型短程弹道导弹,而且这些导弹部署的数量正在以每年100枚的速度扩大。当然,所有这些数字都是无法证实的,迈克尔·蔡斯却用它们来强化读者的印象,那就是,中国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扩充导弹部队的力量,穷兵黩武,威胁世界。
  随后,蔡斯还是评论解放军短程弹道导弹的技术发展。他写道,上世纪90年代初,解放军短程弹道导弹在精确打击上仍然存在缺陷,这限制了短程弹道导弹在打击军事目标(如:港口,飞机场,指挥控制中心)时的效果。但解放军很快就开始加强其弹道导弹的精确打击能力,主要方式是为导弹安装半自动卫星导航系统,并发展攻陆攻击巡航导弹。在解放军弹道导弹现代化进程中,另一个重点内容是“多样性常规弹头”的发展。此外,中国正在发展能够携带常规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这将使得第二炮兵部队的常规导弹拥有更大的打击范围。
  综上所述,他认为解放军新型短程弹道导弹的已经扩大了射程,提高了准确度。“东风一15”改进型短程弹道导弹已经有能力攻击台湾地区境内的目标和驻冲绳基地的美军。中国正在发展的攻陆巡航导弹可以陆基发射,亦可以利用飞机和潜艇作为发射平台。蔡斯还试图以《简氏防务周刊》的权威性来为夯实他的论点,他援引了2004年10月(<简氏导弹和火箭》的资料称中国正在发展“东海一10”(DH一10)攻陆巡航导弹,该型导弹射程可能超过1500公里。作者甚至还引用了2004年10月5日《台北时报》的报道和美国国防部的评估,前者声称台“国防部”官员认为解放军的攻陆攻击巡航导弹具有很高的精度,其圆概率误差可能小于10米。后者则评估解放军的攻陆巡航导弹将“使得解放军拥有比现有的弹道导弹更精确的打击能力,可打击坚固目标并让对手付出更高昂的战争代价”。
  而在谈及中国战略核导弹部队的现代化情况对,蔡斯认为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正在加强其打击能力、战场生命力及反击能力。但在论述他的观点时,蔡斯并未提出更新的“证据”,依然是根据臭名昭著的《中国军力报告》的内容。他援引2005年《中国军力报告》称“中国正在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提升其战略导弹部队。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可以提供可靠的,长期存在的、核威慑,并具有核反击能力”。具体到导弹数量时,蔡斯认为中国当前已经拥有了大约20枚陆基(发射井式)液体燃料推动的东风一5型洲际弹道导弹,有能力打击美国本土目标。
  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未来中国核力量的“蓝图”。他认为中国将拥有一个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将由东风一5A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一5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改进型,射程得到了加大);公路机动型固体燃料推动的东风一31和东风一31A型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巨浪一2型导弹(将主要部署在解放军的新型秦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这三种力量组成。其中,公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将大大提高解放军核力量的战场生存能力。而潜射弹道导弹的补充,将为解放军提供另一种有效的核反击能力。中国也已经有能力在东风一5型洲际弹道导弹上部署分导多弹头系统。除了更新解放军战略核力量之外,中国也将继续保持可携带核弹头的公路机动型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并将这种导弹作为中国地区核威慑能力的基础。
  虽然作者的论点看起来似乎耸人听闻,但实际上,关于解放军导弹的数量和规模,蔡斯提出的数字并非最“惊人”的。早在2004年12月,美国空军上校杰弗里·T·鲁姆就在(《军事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中国可能在未来15年内部署超过100枚东风一21,取代老式的东风一3A,并在必要时候装上常规弹头攻击第一岛链内的敌方战役目标。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在2010年将由目前的30枚增至60枚。
  有意思的是,一些美国的学者已经对五角大楼《中国军力报道》每年一度的估算以及某些媒体和学术机构的猜测感到厌倦。美国学者肯尼斯·艾伦和玛丽安尼·K·怀斯就曾撰文指出,外界在评估中国弹道导弹规模时的最常引用的公开数据是1994年出版的,由罗伯特·诺里斯等人主编《核武器数据手册第五卷英国,法国和中国的核武器》,但这些数据此后一直未更新。90年代末以来,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情报委员会等公布的关于中国弹道导弹力量的相关报告在数据方面也不可信,尤其是《中国军力年度报告》所使用的数据缺乏一致性。这两位学者甚至总结出美国官方报告中对中国导弹数量估算的规律——正常情况下,美国政府报告通常以5枚作为最小单位评估中国弹道导弹的总数。如,2002年《国防情报评估》报告称:“中国在未来15年内针对美国部署的弹道导弹力量将拥有75—100枚弹头。”2002年《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可能拥有20枚CSS一4洲际弹道导弹…‘到2005年,能够攻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数量将增至大约30枚,而到2010年将增至60枚。”
  我们知道,理论在一个系统之中通常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它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但是本文作者却将解放军二炮部队的作战理论部分置于具体的武器数量之后,这完全是为了迎合媒体炒作需要,吸引公众眼球而刻意做的安排。这样一份所谓的“学术报告”,其可信度几何,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迈克尔·蔡斯认为,解放军正在对其作战理论进行改进和完善。根据对最近发生的几场战争(如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的总结,解放军认为未来军事冲突将是“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第二炮兵部队将在这种高强度、高致命性的冲突中扮演一个中坚力量的角色,因为第二炮兵部队可以在机动性、速度、后勤、维护能力、纵深打击、联合作战和高技术武器平台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在未来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冲突中,第二炮兵部队将联合其他兵种针对敌方的关键薄弱点,执行“整体作战”,发动“重点打击”。对于第二炮兵部队来说,重点目标设施将包括军事指挥控制中心、早期预警设施、通信设施、防空设施、空军基地以及地对地导弹系统。在这种战争条件下,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最重要任务将是遏制对手的防空力量。解放军也预料到在发生战争时,对手会对解放军的指控中心、防空火力网、空军基地和导弹基地等目标发动精确的纵深打击,因此解放军常规导弹力量作战原则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保护解放军战略要点,避免遭到敌人远程攻击”上。
  解放军也正在研究弹道导弹在执行“阻塞通道”任务中的作用,例如精确攻击敌人的空军基地,港口,指挥控制设施,防空系统,陆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C4ISR系统)结点,以及大型水面战舰(如航空母舰)。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机构最近出台的一份报告显示,最终中国可能将在战斗中部署的弹道导弹与大范围的海上监视和瞄准系统结合起来,??的威慑能力和“阻塞通道”能力的一部分。
  在这样一段充满专业术语的叙述中,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作者的真实意图。作者关于解放军二炮部队理论的论述和分析完全围绕着美国人最关心的“台海战争”问题。无论是“重点遏制对手防空力量”,打击大型水面战舰,还是所谓的“阻塞通道”任务,作者的潜台词便是:解放军在不断研究如何武力收复台湾,如何打击可能介入“台海战争”的美军。中国总是试图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些文字同样也是美国保守势力最喜欢看到的。而且,作者再一次为迎合某些读者而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刻意的调整和安排。在这个所谓解放军二炮部队作战理论发展的部分里,与“台海战争”存在联系的内容被置于开头,而关于核力量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作用却被放在了靠后的位置。
  蔡斯认为,中国将核武器看作是自身巨大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获得外部安全环境的保障。与此同时,拥有核武器也被认为是对超级核大国的威慑。当中国的生死攸关的国家利益遭到威胁时.,核武器也是一个有效的反击武器。此外,中国的战略家们似乎已经将中国核武器和投射系统的现代化,视为中国实现重要国家安全目标的关键支撑点,例如统一台湾或者至少阻止台湾走向独立。毫不意外的,台湾又一次出现了。
  作者认为中国核力量和核战略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中国依赖“存在性核威慑”。虽然当时中国已经具备研制核武器的能力,但缺乏有效的投射系统,并且不具备有效的二次核打击(核报复)手段。在第二个阶段里,中国的核战略改变为“最低核威慑”,这一战略的基础就是拥有小规模并且不确定数量的核武器。任何一个企图首先向中国发动核攻击的国家,都不得不考虑并担心中国建立在少量核武器上核反击能力。正是基于这种不确定性,中国可以依靠对超级强权的威慑,阻止敌国首先发动核打击。最低核威慑政策依赖的前提是,少量的核武器已经足以让一个敌国遭受“无法接受的损失”,特别是如果该敌国在这场冲突中只有外围利益处于危险之中。在第三个阶段里,也就是当前中国核力量发展的阶段,中国的核战略是“最低可靠核威慑”。虽然仍旧是部分基于不确定环境下的不确定数量的核武器,但这一战略主要依赖于高战场生存能力的机动型导弹,这样就能保证敌国没有信心,也没有能力锁定、摧毁中国所有的核威慑力量。而由此导致对手放弃首先对中国发动核打击的企图。
  在这种宽阔的战略关系因素之下,中国乃至整个汉语圈范围正显露出对核战略的热烈争论,以“有效核反击”、“泛核威慑”和“核反击战”三大概念为中心,其中所涉及的核反击对象包括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中国核力量的原则是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为基础方针。一些中国的分析家们已经提出,对“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附加一些条件,或者完全放弃这一方针。但是解放军的一些著作中已经提出一种假设:中国部署核武器仅仅针对敌人首先发动核打击后才作出反应。例如,根据战役学的角度,“按照我国的原则,我们将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第二炮兵部队的核反击战将只在一种情形下产生——敌人已经对我目标首先发动核武器攻击”。因此,解放军的一些文章认为,解放军采取的一些手段其目的是想提高第二炮兵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提高他们穿透敌人导弹防御网的能力。这些文章讨论了各种各样提高部队战争生存能力的方法,包括掩盖和隐藏,改良预警系统,机动性,电子战,防空系统和导弹防御。他们还提倡使用更能穿越敌方导弹防御系统的弹头和加强对导弹防御的反措施,提高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以及或许部署可以携带多弹头的导弹。这些动作的目的是在导弹防御系统不断加强的环境下,保证中国核威慑的有效性。一些中国的军事作者将这些能力概括为“先抗后突”,意思是第二炮兵部队必须有能力在遭到敌人“先发制人”的攻击后还能保证有一定的核力量能实施反击,然后才用反导弹防御技术,穿透敌人的导弹防御系统。
  第二炮兵的训练
  解放军正在强调改进训练的重要性,以帮助部队为现代化的,高强度信息技术为主的冲突做好准备,在2006年中央军委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反映出这一重点。在中央军委领导人的讲话中强调了使13常训练更加贴近实战的重要性,从“机械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转移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同时加强联合演练。事实上,许多解放军的部队正在进行更加频繁真实、挑战性更大的训练演习。近期的报道表明,第二炮兵部队的训练实战性和复杂性上都有所提高。例如,等二炮兵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技术破坏敌人的情报获取、监视和侦察(ISR),精确打击和电子战攻击。第二炮兵的演习中也已经出现了模拟敌人——蓝军——同时模拟真实的战斗条件。此外,中国的军事报纸报道称许多演习的特点是在模拟电子战和电子干扰的条件下进行的。解放军还正在进行多兵种的联合演习,作’为期训练改革的部分内容。在最近几年里,解放军已经实施了许多次多兵种联合演习,为解放军部队提高对执行联合作战和联合指挥控制的熟练程度提供了相当大的机会。最近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在北京军区举行的一场联合演习--“北剑0607”,作者认为,这场演习的特点就是解放军空军部队与第二炮兵的联合作战。
  对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冲击
  迈克尔·蔡斯认为,在部队现代化,提高作战理论和改进训练的先进程度之间的协调作用之下,带来的结果是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给美国和台湾地区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第二炮兵的常规化部队的现代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必不可少的能力,迅速破坏台湾地区的防御,并且阻止、延迟或者搅乱美国武力干涉台海冲突的计划。第二炮兵的常规性武器库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30—50枚近程弹道导弹,提高到当前的约800枚近程弹道导弹,并且在导弹的准确性和致命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意味着在亚太地区的美军部队将面临严峻的威胁,更不用说台军。事实上,作为迅速增加数量和提高准确性的结果,根据台“国防部”一位官员的说法,解放军可以在短短10个小时内发动5波次的导弹攻击,足以瘫痪台湾地区的通信连接、指挥中心、空军基地和重要港口(台北时报,2006年3月8日)
  这就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台海爆发冲突之时,台湾地区军队是否有能力坚持,直到美军干预力量抵达台海区域?此外,中国大陆在新型中程弹道导弹和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上的发展,正在加强其地区范围的常规性打击能力。并且,在未来的台海危机或冲突中,有可能让美军的干涉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第二炮兵部队的核力量现代化在以提高战争生存能力为重点,目是让中国的核威慑能力更加可靠,也是中国考虑到美国具有“核力量势,导弹防御系统日渐完善和拥有确的常规打击能力”的情况下的结——将迅速提高核威慑能力作为一重大任务。中国正在努力发展更具战场生存能力,更可靠的战略核力量。例如发展公路机动型东风一31型和东风一31A型洲际弹道导弹,巨浪一2型潜射弹道导弹。其实正如一些专家突出强调的,随着公路机动型战略导弹和战略核潜艇的部署,将使得中国有能力达到“对美国大陆实施可靠的最低核威慑”的水平。中国的核力量现代化,和从地下发射井式发展到公路机动型核导弹,以及新型战略核潜艇的部署,都将加强解放军核威慑力的稳定性,尽管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还需要引进新的指挥控制(C2)系统。加强对战场的控制能力,仍然是在高强度的常规冲突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内容。特别是在一场与中国进行的常规战争中,美国军方的策划者和决策者需要非常细致地指挥、运转,尽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风险进一步升级,甚至演变成一场双方都无法承受后果的核冲突。然而,与此同时,华盛顿也应该注意阻止北京利用核威胁手段达到其政治目的,正如一些中国的分析学者已经建议可以利用核武器阻止——或者至少可以限制——美国军队介入台海冲突。 转
本文来源『兴华论坛』  http://bbs.191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