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四合一:美元霸权下,走向2017年的中国海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7:21:13
来自:大众论坛-大众社区  作者:啄木鸟  发表于:2009-8-21 18:09  查看:2840  回复:5
本帖最后由 啄木鸟 于 2009-8-22 19:00 编辑
作者:王辉
2017年?为什么是2017?不是2010或者2020年,为何偏偏是2017年?
相信一些细心的读者看到本文的题目,可能就会在心里升起这个疑问。
笔者之所以选择2017年,是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时刻,这一年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海军发展的一道分水岭,而中国人半个多世纪的蓝色海军(远洋海军)梦想将在2017年左右开始成为摸得着和看得见的现实。
不是开始的开始
1840年,自西方列强从海上踹开我们这个在世界上屹立了两千多年的超级中央帝国的国门之后,这个曾以天朝自诩的国度在100余年间被不同的侵略者肆意的而且是从未间断地践踏着,以至几千年的文明几乎灰飞湮灭。不知是出于敬畏还是自卑,无论是西洋人还是东洋人, “洋人”这两个字成为了部分民族败类向往的“人种”,并在这两个汉字面前卑躬屈膝,丑态万出。直至今日,一个“洋”字依旧是一些国人心中的圣殿,以各种各样的姿态有意无意中继续作践着自己的灵魂。当中央帝国的身躯在西部被无法翻越的崇山、峻岭、沟壑所阻挡,北部被严寒和荒寂所驱逐,南部被原始森林的瘴气所裹足的时候,在温暖阳光的照射下,东部的大海像一个淑女般用细腻的手推滑着中央帝国袒露的胸怀,令这个帝国安逸地躺在大自然安排的区域里,舒适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转眼就是两千余年。惬意的空间、舒适的环境和长期的安定,让中央帝国陶醉于这片领地,更对海外的外夷番地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哪怕是倒贴钱,要的也只是让外夷尊一声“老大好”就心满意足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非l 5世纪大明帝国派出的郑和舰队莫属了,在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中有数百艘战船和近三万名官兵,这只舰队的目的应该是空前绝后的,尽管后人对郑和舰队的目的有所争论,但从最终的实质上看就是为了满足帝国统治者“临御天下”和“万邦臣服”的心理欲望而“厚往薄来”的赍赐,说白一点就是拿着白花花的银子给外夷送钱买虚奉。有意无意间,这个帝国对世界的野心被满足于自己的安逸奢侈掉了,但西方世界却被意大利商人兼旅行家马可波罗所描述的黄金帝国所魂牵梦萦。心仪久了,原始的本性必会引发贪念,曾经在海盗股东中占重要股份的英国皇室,令其控制下的大不列颠海军率先用尖刀透过海洋淑女般的手割开了中央帝国的胸膛。而曾经师从中央帝国千余年的曾经低矮的学生——在现实主义的本质驱动下凭借甲午一战死死地咬住了帝国的咽喉,虽然改变不了自己的东方地理特性和肤色标志,但也由此啮食着先师后人的血,质变成了“洋人”。工业革命开始后,制洋者成人,丧洋者成鬼似乎成为了铁律。
从某种意义上讲,侵略者在咀嚼中央帝国肉体的同时,也用这个帝国的鲜血冲洗着这个帝国的灵魂,有的灵魂上了天堂,还有一部分永远留在了地狱。早期的林则徐、魏源,中期的曾国藩、左宗棠这些人的灵魂都上了天堂;后期的李鸿章凭借推进帝国近代洋务运动的步伐以及组建北洋海军,原本可以上天堂,但是历史给他开了玩笑, “倭寇”凭借甲午一战全歼其苦心经营一生的北洋水师,并借此进化成了“东洋人”,出于愚忠的代人受过(亲笔签署《马关条约》)加上“老来失计亲豺虎” (又被俄国人戏耍)的气恼,在其肉身悲惨地以“双目犹炯炯不瞑”的最后姿态先于他的帝国十年跌入了地狱之后,无辜的灵魂不甘地依附在腐烂的身躯上无奈地瞪着高高在上的天堂(他生错了时代,作者只能以此告慰李太人的亡灵)。
如果说灵魂能够经过时空的幻化而得以重生的话,相信自1840年起至八年抗战期间在抗击列强的海上入侵中牺牲的先驱们的灵魂,会在2017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得以重生,因为这一年很可能成为中国人真正拥抱海洋的一个全新的起点。百年的屈辱,在自己的远洋海军舰队巡弋在蓝色交通线上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将首次得以洗刷。
不是战争的战争
经济的发展促使抵御来自海上的外来侵略,巩固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尤其是沿海地区)、保护国家海外资源和能源输出地(区)与海洋运输线安全,成为中国海军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发展战略。西方国家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所以,中国海军的走向对于西方来说是极其透明的。在相关利益相互牵扯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坚定自己的步伐不动摇,才能被西方接受和习惯。这一点对于中国海军战略如此,对于国家的军事战略更是如此。
有句名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的发展需要钱,军队的发展也需要钱。物质社会的发展,钱是最重要的媒介。翻阅世界几千年的战争史,99%以上是因为钱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所以,在对中国海军战略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粗略了解一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环境。
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历史阶段之后,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代,70年代中期,英、法、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之后,资本开始具有从物质生产领域向外游离的趋势。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 崩溃以及世界金融体系进入信用货币之后,全球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得整个资本主义经济走向虚拟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目前已经全面进入到了虚拟资本主义阶段。什么是虚拟资本主义?就是指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已经从物质生产部门转移到了非物质生产部门,虚拟资本主义与产业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虚拟资本的运动是不参与物质产品创造过程的运动(目前美国国际货币交易额与商品交易额的比值为1OO:1)。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还是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运行规律、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等等,都是围绕着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产生的。但是,进入虚拟资本主义之后,所有的这些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处心积虑的谋划后,美国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元霸权下的全球资源分配体系。目前,美国自身已经放弃了很多商品的生产,而是用巨额的、连创新高的贸易赤字来支撑美国的消费,进而支撑美国的经济。美国这种经济模式所依赖的,则是其他国家自愿接受的美元,因为美元是具有货币霸权地位的全球货币。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真正的“硬通货”,美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畅通无阻。正是美元,决定着世界经济、金融、货币制度的运行规则,而美国也正是凭借美元本位制,力图实现其支配世界的“帝国梦想”。说得再直白一些,100美元的印制成本只有几美分而已(如果用电子货币,连这几美分成本都省掉了),去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超过一千多亿美元,不熟悉经济的人先别乐,由于美国把物质生产已经大部分放给了类似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它只需要印制带有一千多亿美元符号的纸就换走了中国一千多亿美元价值的物质产品,自然从账面上看是中国顺差。美国人用中国生产的东西去消费,去吃、喝、玩、乐,留给你一堆花花绿绿的纸。凭什么?凭的就是美元的世界货币霸主地位!也就因为美元是世界最公认的全球货币,所以,中国又用这堆大家公认的“纸”去别的国家买本国工厂创造物质产品所必需的原材料(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扩大和提高生产力所必需的高科技生产制造设备(主要是西方的发达国家)。
美国凭借美元的货币霸权进入了虚拟资本主义阶段之后,欧盟则借助欧共体的统一货币——欧元以及自己经济体系正在步入美国的后尘,目前处于准虚拟资本主义阶段。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物质生产逐步分阶段和分层次(产品科技含量由低向高)地转嫁到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使之成为“世界工厂”。美国的货币霸权地位需要中国经济的支撑,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已经积蓄到目前的状态下,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不希望美国的货币霸权体系动摇或崩溃。
然而,历史表明,在拥有同等的军事力量的条件下,只有在政治和经济丽方面都保留其民族特质的大国,才能赢得和较久地保持世界科技增长的中心地位。独立完整的主权、统一的民族市场和有独立研发能力的国家战略产业,则是支撑国家的民族特质的三大支柱。国家主权是技术产权的政治保证;民族市场是孵化和实验技术,尤其是国家战略性技术的基地;独立的研发能力是保持国家科技,尤其是战略性科技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的最基本的前提。
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是资本国家化和国家资本化分裂式并进的过程,前者是欧美国家走的国家主宰资本的自主道路,后者是拉美国家走的资本主宰国家的依附道路;前者是“融”入全球化,后者则被全球化所“溶”入,一字之差,命运却判若云泥。这一点,更值得中国的经济决策部分深思。
与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相比,虚拟时代的资本主义更加寄生和腐朽——虚拟资产国家只需要一张“纸”,或者是电脑硬盘中的一个记录符号,就可以用债券、股票、外汇等虚拟资产与其他国家交换物质产品。
而类似于美元、欧元、英镑这样的“纸”,均属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硬通货”,其他国家的政府、企业和居民都需要借助这些“硬通货”来进行贸易的计价、结算和作为外汇储备。
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目前的实际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三。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了217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0A,,全年累计贸易顺差为2622亿美元。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为3561.5亿美元,增长27%。其中,中国从欧盟进口货品总额达1109.6亿美元,出口额为2451.9亿美元,顺差1342.3亿美元。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为3020.8亿美元,增长15%。其中,中国从美国进。口693.8亿美元,出口2327、0亿美元,顺差1633.2亿美元。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对外经贸总量的30%‘以上是与欧盟与美国完成的。而资料显示,剩余外贸的结算单位中,美元几乎占了90%.以上。人民币目前还不是国际通用货币,实行自由兑换的时间最早也要10年左右。在这期间,对于美元和欧元而言,中国选取谁来作为其外贸结算单位,对两大经济体而言,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目前的世界流通货币之中,能够对美元的世界货币霸权构成真正威胁的只有一种,就是欧元。因此,对美国经济威胁最大的不是中国,而是曾经的盟友,现在的欧盟!欧元,只有欧元最有资格挑战美元的世界货币霸权体系!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l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打击欧元。战争一打,欧元就掉,欧元区的自由资本金就会流向美国,加强美国金融市场的规模。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经济泡沫破碎,并导致美元对欧元大幅贬值,与之对应的是美国针对伊朗实施战争打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对于石油资源匮乏的西欧来说,波斯湾的油桶不稳定,欧元区的经济就会不稳定。而在美元借印钞贬值并向全世界变相转嫁债务的同时,一场针对欧元的幕后战争又要开始了。
在这篇以中国海军未来走向的文章中,用如此大的篇幅描述世界经济的发展状态,就是因为在可预见的战争中,经济原因仍会占据主导作用。我们多年来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以发展经济,就是为了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积蓄足够的能量。同时,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与变化将决定世界冲突起源的直接或间接的方位所在,通过经济走向判断未来战争的突发点以及战争规模和冲突形式,将成为国家完善军事战略的有效补充手段。
认清虚拟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变化与发展的趋势,便于我们认清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战争的特点,也就是货币霸权战争的战略战术特点。最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定位中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位置。
国际环境与中国海军发展战略的制定
国家军事战略是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制定国家军事战略的首要问题是在新的虚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中,认清当今世界格局主要战略棋手间的战略根本和战略思路;认清中国在世界格局链条中所扮演的角色;认清谁是我们潜在的朋友,谁是我们潜在的敌人。
1953年2月21日,毛泽东在视察海军部队时亲笔题:“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今天,我们仍要说“……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不过前缀应该与时惧进地改为“为了国家的发展……”。
目前,世界在短期内仍无法改变一超独霸(美国)和多强并存(欧盟、中国、俄罗斯)的局面。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发达国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正在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制造业的方向看,主要集中在了中国。因为在同比国家中,中国在劳动力成本、素质和基础设施上的综合条件最好。与美、日相比,欧洲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得还比较少,这主要与欧盟的主要宗主国——德、法两国还没有完全转入虚拟生活状态有关。
从世界格局看,对中国存在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因素。从有利的一面来看,中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来加快工业化速度,并利用美国在虚拟经济生存状态下的需求扩张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同时借助美元的世界霸权从其他国家购买实现工业化必需的技术、设备和生产资源。由于美国依赖中国和东亚地区所提供的净储蓄(仅中国的外汇储备就达1.5万亿美元之巨),东亚地区出现动乱会导致本国的产品供应链断裂。从美国贸易逆差的地区结构来看,主要是东亚地区,约占了三分之二,而中国就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因此,美国能够维持“虚拟经济生存”状态,主要依赖于亚洲国家提供的产品净剩余。故此,在美国与欧盟争夺货币霸权的过程中,必然会采取“扰乱欧洲、稳定亚洲”的策略,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形成有意或无意的保障。这从美国对中国周边诸如朝鲜问题、台湾地区问题与海湾地区的伊拉克问题、叙利亚问题、伊朗问题、巴以问题以及新近出现的格鲁吉亚问题和欧洲的科索沃问题上所采取政策的鲜明反差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从不利的一面讲,欧盟的崛起和扩大对中国形成了潜在压力。欧盟国家都没有什么资源,连欧盟唯一的产油国英国也因为北海石油资源枯竭而蜕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这时人们会看到,欧盟与中国的资源指向是相同的。“北极熊”靠石油价格的飞涨逐步恢复了元气,因此它更明白石油的重要性,曾经喧嚣一时的“安大线”最终以一场闹剧收场,我们既不要指责日本人的损人利己,也不要抨击俄国人的出尔反尔和抱怨自己的鼠目寸光,苏联的后人们没有忘记苏德战争的本质,德军进攻苏联的兵锋只有两路——一路直奔巴库油田,一路杀向莫斯科——一边抢你的石油,一边灭掉你的政权!只要有口气,俄国人就不会放弃石油。既然俄罗斯早晚要融入欧洲,其资源指向也会越来越流向欧洲。
在可预见的未来,货币霸权的争夺将集中于美欧之间,中国二十年之内不会介入进来,也不应该介入进来。反倒应该借此机会,通过技巧让自己成为美、欧的利益攸关方。在美、欧争夺货币霸权的过程中,欧盟的军事力量会逐步增强,与美方进行直接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会不会像美国模仿在中东频频制造事端那样间接攻击美国物质产品供应线就很难说了。从美、欧争夺货币霸权的实质上,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谁是中国的“朋友”和“敌人”,更要提前预测“朋友”与“敌人”相互转换的节点,以此指引中国国防战略的主要防御方向。
上面的分析,并不是说未来欧盟必然会与作为美国最重要物质产品供应线的中国发生武装冲突,有没有这种可能将主要取决于欧盟国家,因为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是欧盟国家的共同目标。而进入虚拟的欧盟会不会在这个阶段也把制造业集中向中国转移呢?这才是诱发欧、中冲突的根结所在。近年来欧盟国家的经济速度显著放慢,欧盟国家的领导人普遍认为是由于欧盟工资和福利水平太高所致。因此,其一方面在推动欧洲工资与福利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也鼓励本国的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中国应该抓住此举,尽可能多的吸纳来自欧洲的投资,这样做除了能够加快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外,也将更加有利于对中国形成国际安全环境。但是,很多事情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愿望尽管是好的,但最终的结果还要靠自己争取。
经济专家预测,到2030年,仅中国一个国家所能够提供的制造业净剩余产品,就可以占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部制造业产品需求的40%以上,加上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净剩余产品,基本上可以满足发达国家“虚拟经济生存”的需要。就目前欧盟走向虚拟资本主义阶段的进程看,最早也要到2020年以后才能够实现。这期间,如果欧盟没有如我所愿向中国大规模转移制造业,而是转移到欧盟内部的东欧国家或邻近的地中海国家,甚至是非洲国家,并由此与中国产生能源和其他方面的冲突,使其可能产生间接(或直接)打击中国的企图。此时,更着急的可能会是美国和日本。费了几十年的努力(这其中当然包括各种各样的手段)才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纳入自己的经济发展脉络之中,一旦中国受资源限制,导致生产量下降的话,首先会减少出口以保证自己消费,这就会进一步导致出口的减少甚至是停滞,而在美、日来说就意味着物质产品供应的断绝,那么保卫中国就成为保卫自己的虚拟经济生存状态。这种情况下,中国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并使之强大,在某种程度上讲符合美国和日本的利益,尤其是美国。而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足够的防御力量来保驾护航,在物质产品源源不断进入美国生活并使之产生依赖的时候, “中国工厂”的安全会迫使美国慢慢改变以往的观念,令其逐步接受和习惯中国军事力量的良性发展,甚至在必要时或特殊情况下,美国可能要对是否协助中国军队为“中国工厂”保驾护航这一问题进行认真地思考。然而,这绝不能成为中国成为美国经济附庸的借口。
我国著名国家安全战略专家张文木先生在《技术进步要贯彻国家意志》一文中写道: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悖论就是:通过民族国家道路崛起并成为资本中心的国家,在其资本扩张中总试图削弱资本外围国家的民族特质;而外围国家也正是通过强化其国家民族性而崛起并强力挤入资本中心。19世纪上半叶,法国科学技术水平赶上英国,19世纪后半叶,德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又赶上法国,20世纪后半叶,美国又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增长中心。而造成技术增长中心连环移位的关键原因,并不在于法、德、美等国的“全面开放”,而在于其政治经济在开放中保留其民族特质。以美国为例,1 8世纪的独立战争和l 9世纪的南北战争为美国争得了独立主权和统一的民族市场,为美国未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地位奠定了基础。华盛顿在就职的当天,特意穿着国产布料制成的服装,这“使一切后继者,一切后来人的立法者,获得一次深刻的教训,告诉他们怎样才能够促进这个国家的福利”。1820年到1902年,美国制造业产品平均关税税率从40%猛增到’73%,这远远高于当时其他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优势地位确立后,美国关税税率才大幅下调到44%。 (主流经济学家们怎么看不见这个资料?让战略学家看见了)如果美国人没有勇气建国,继而没有勇气在反对英国的霸权中强力保护本国的民族产业,而是走今天的拉美道路,依附于英国资本,那么,20世纪的世界科技及其利用中心的地位绝不可能降落到美国身上。
与美国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发展道路中对外交往最复杂的部分,因为目前世界上只有这一个超级大国。反过来,美国对中国的感觉恐怕也是酸甜苦辣相交织。通过和平演变也好、拉你入世也好,总之,就是要将中国作为自己的经济和政治附庸。从80年代初的蜜月,到80年代末的全面制裁,到96年台海危机,再到99年的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到最近逼迫人民币升值,无不围绕着这一中心,只是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手段。在军事上,从80年代末与中国交恶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死不悔改。TMD、NMD变换着花样层出不穷。去年,原本拟驻关岛的F一22“猛禽”却首先部署到了日本冲绳,虽说是只驻了一个月,却驻出了不大不小的事情。经常关注新闻的朋友应该能够回想起来,去年的某一天新闻联播节目突然拨出了一条很突然的新闻——《我国已经具备现代化国土防空能力》,紧接着第二天的《参考消息》也刊登了这则消息。很奇怪是不是?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原因是美国的F一22在几天前突然穿过台海中线飞了过去。两岸值班的飞机都没有发现,但被我陆基远程警戒雷达发现了,因此就有了那则新闻。前几年的某一天下午,曾有上海市区的市民打电话说看到了飞碟,哪里是什么飞碟,而是美国的B一2隐形轰炸机。至于传说中的“曙光女神”,更是中国天空中的常客。我们就生活在这么一种环境之中,知道得越多就越痛苦。
从国家的整体经济情况来看,中国是否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附庸,对于我这个没有对经济学有太多研究的人不敢妄言。但是,我国经济已经融入(是被动?还是主动?也不好说)美元货币霸权下的经济体系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对我们而言并不见得是全是坏事,相反,这种体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当然,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了美国所需物质产品的供给市场。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局面,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越来越重,但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存却越来越密切,世界上还有哪两个国家像中国与美国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针对美国复杂的心态,在融入其经济体系的同时,一边加快完善国家一系列战略产业为支柱的较为完整的独立国民经济体系,一边加快军事现代化步伐是最终让美国真正尊重中国的唯一选择。
尽管从世界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在完成工业化的进程中会面临许多挑战,但总的来看,中国在经济模式(不是规模)上在二十年内还不会具备挑战美元世界货币霸权的趋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家经济体制(决定工业基础产业)和高科技生产力(含设备和人员)之外,最主要的是支撑国内物质产品生产的外来资源和能源的供应稳定性。仅以原油进口一项为例:据统计,中国2007年原油进口量为1.63亿吨,成品油进口3380万吨,而2006年原油进口量为1.451 8亿吨,成品油进口3638万吨。相对应的是在2006年因原油涨价多付出152.62亿美元之后,2008年初的原油价格已经达到和突破1 10美元/桶。我国原油进口国的分布和进口量依次如下(前五名):沙特(263 3.2万吨)、安哥拉(2499.6万吨)、伊朗(2053.7万吨)、俄罗斯(1 452.6万吨,比06年下降9%)和阿曼(1 052万吨<前十个月>)。另外从苏丹的进口量也达到了1030.6万吨。2007年中国的石油输入国还有:也门、卡塔尔、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委内瑞拉、加拿大、墨西哥、巴西、伊朗、尼日利亚、利比亚等。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中国对外原油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原油只是中国进口资源的一部分而已)。美国在中东隔山震虎敲欧盟的同时,也向中国表明,一旦中美的经济依存关系出现变数,波斯湾和印度洋一封,中国的经济就得倒退。
从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依托大陆军的国土防御体系尚没有质的变化,这就导致一旦海外交通线出现变故,缺乏外拓型的国土防御力量将处于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因此,在新军事变革的潮流下,必然决定了未来二十年中国国防发展的重点是大力扩展海、空军的发展,而能将海军和空军优势结为一体的,只有依托海军航空兵作战体系下的远洋海军!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就是发展了远洋海军也无法与美军抗衡。笔者以为,这种观点是二十年前冷战思维的延续。从军事常识的角度来讲,如果认为中国发展远洋海军的出发点是立足于与美军抗衡的话,那不客气地讲他只有初中生的水平。国家强大的最高境界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天下无敌人可打。在国家经济和政治的重要转型时期,给自己树立强敌或者挑战强敌是极其愚蠢的。既然美元货币霸权体系已经完成,既然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依托于美元货币体系的存在,既然挑战美元货币霸权的是欧元而不是人民币,既然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的美国同样需要进入工业化的中国提供物质产品,那么,中国远洋海军的发展在首先最大化的符合中国利益的基础上,也要在从某种程度上间接符合美国的部分利益。只有这样,中国远洋海军的发展才能顺利渡过哺乳期而走向成熟。美国绝不愿意看到一个大国的崛起,更决不允许崛起的大国挑战其货币霸权体系(这才是根本)。但是,如果这个崛起的大国在具备威胁潜力的同时,也能够间接维护其切身利益时,美国终有习惯和接受(就像英国逐步接受美国一样)新崛起大国的那一天。年前,和几个同好聚会,有朋友问道:你认为年后的台湾会不会引起两岸战争?我对到:不会!因为那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而美国的利益就是要台海保持稳定(至少目前阶段一定会是这样)。
发展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远洋海军
2007年末,中国的经济总量名为第四实为第三,对外贸易总额为世界第三,但中国海军的作战实力(不是吨位)排在了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和法国之后的第六位,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了极大的不相称。以中国海军目前拥有的作战实力,别说有效的保护自己的远洋运输线,甚至连有效的保护自己海洋资源极其丰富的南沙群岛不受侵占都难以做到。
蒋介石曾经说过一句话: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曾经长期被政治丑化了,但无论怎么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蒋介石口里说出来,确有很深刻的意义——没有攘外的物质基础,必然要先安内了。但事物不会总是一成不变的,在国家发生重大变革或者实力达到一定基础时,自然也不免会因社会分配差异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意识分歧产生社会矛盾,此时,攘外反倒会成为安内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字典里,这个“攘”字可以看作是个修饰动作,在和“外”字组合在一起时更多的是抵御和防御性质,它不具备“打”字那样明显的暴力性,但在某种时刻会与“打”字起到近似的作用,就是说“攘”字包含了打,也可以不打。
多数情况下,事情的发展经常会超出人类的想象。某一天,也许中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仅是假设):一方面本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海外能源输出地或运输线出了问题,一个两个还好办,最重要的环节都给你卡掉呢?你攘不攘?不攘则国内必乱。如果攘,靠什么?只能是以海军航空兵为主要打击力量的远洋海军!我们有这样的远洋海军吗?没有!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海军没有航空母舰!绕了这么一大圈,现在我们终于接近本文的主题了。
远洋海军,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在远洋独立作战的海军舰艇编队。就像组织一样,有规模的行动必须要有领导核心。那么,在装备精良的远洋舰艇编队中,航空母舰就是远洋海军的核心与灵魂。在能够取代航空母舰的作战系统出来之前,这种诞生已近百年的武器仍然在蓝色的海洋中保持着自己的绝对尊严。仅是最近两年,我们就看到了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新一代航空母舰纷纷或建造或下水。夺取海洋权益,维护海洋霸权成为新一轮航母建造之风的起源。
作为“世界工厂”和虚拟资本主义国家物质产品的主要供应国,中国已经融人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元经济体系之中,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为了给虚拟经济体提供足够的产品,中国在海外建立了几十个能源和基础物资供应基地。没有意识形态的渗透,只有经济合作的深入,当中国与海外能源和物资供应国的合作日趋密切时,除了带给这些国家资金和基础设施外,中国还能给他们什么?当这些国家突发政变时,或者其周边的安全形势恶化时,当自己的合作伙伴被欺辱,向你求救时,你只喊几句口号能安抚他吗?如果与你的合作连起码的安全保障都没有,以后谁还会与你真诚的合作?所以说,真诚的帮助后面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远洋海军作后盾,没有这个后盾,你的能源与资源补给线就长久不了。
在建国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不是我们不想拥有航空母舰,而是建国一开始的十年我们的基础太差,对建造航空母舰想都不敢想。再往后,核战争阴影的笼罩下,我国的国防建设是把核武器发展置于最优先的地位。刚改革开放时,我们没有多余的钱造,紧接着是军队建设让位于经济建设,等想造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现有的海军舰艇尚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最关键的是我们在2005年前仍旧缺乏建造航空母舰的最核心技术和经验。然而,最令我们自己没有想到的是,自身经济的迅速壮大发展与物质资源、能源支撑在三十年后会和从小就印在心里的“祖国地大物博”的宣传形成巨大反差,海外的能源与物资成为我们这个“世界工厂”赖以生存的“血库”。这就决定了当将命脉连向大海的时候,我们必需有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如果没有它,连接大海的命脉就会随时被斩断。
在发展远洋海军的同时,掌握好与国家实力相适应这个度是很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远洋舰队的规模与实力要与国家一定时期的可预测国力相对应;二、远洋舰队的可预测作战对象与国家一定时期内所受的威胁环境相适应;三、远洋舰队的建造技术要与国家科技水平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度掌握好了,耗费巨资打造远洋海军的意义才能得以完整体现。另外,远洋舰队的发展需要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硬性的——远洋舰队的实体;二是软性的——掌控(直接或间接)远洋舰队的人。前者掌握不好,后者有劲儿没处使,后者掌握不好,那就又是一个“北洋水师”。
20年,从梦想到现实
了解一个事物,必须要认真了解它的昨天,并仔细观察它的今天,这样才能清楚地看到它的明天。
直到1993年之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逆差,对海外资源的依赖远没有今天这样强烈。军队的发展仍然让步于国内的经济建设,兜囊窘迫,以至军队经商成风。80年代末,虽有有识之士呼吁规划远洋海军的蓝图(据说是1988年),但首艘航母图纸的出笼终因军费的拮据以及不符合当时的国家军事战略,不久即被束之高阁。海湾战争后,在新军事革命的冲击下,中国开始重新调整军事战略。1996年,台海危机过后,为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中国海军加快了建造适合远洋作战舰艇的步伐。
1995年,052型导弹驱逐舰在第二艘(115号)服役之后就停止了建造。不停不行,因为美国人对该舰的动力——LM2500燃气轮机实施了禁运。其实早在1990年左右,我们就知道美国人在国防上彻底对我们关上了大门。只是我们太淳朴了,当眼睁睁地看着美国亲手将“和平珍珠” (歼一8l)雷达改进计划)捏得粉碎时,我们才不得不相信。幸好,俄罗斯出于自身的需要重启苏联关闭了30年的军贸大门,使得俄中两国得以再叙师生之情。于是,苏一27先是成团,最后整师建制的飞了过来,后面跟着的还有“现代”级驱逐舰和“基洛”级潜艇等等。耗费的几百亿美元,在买来部分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同时,也几乎重组了中国的常规武器装备生产线:上到飞机导弹,下到坦克装甲车辆,中国军队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骨子里几乎全都遗留着或多或少的俄式血统。我们要感谢俄罗斯,它让中国军队常规武器的装备水平差距与西方缩短了20年左右。
可以说,整个90年代是中国军队转型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中国常规武器的型号发展不是很多,装备数量也很有限。另外,90年代还发生了对中国军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四件大事:中俄军贸大门的重新开启、海湾战争、台海危机和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这四件事无疑是对十年间中国军事变革先后注入的四支激素,从某种意义上催生出21世纪初中国军事力量相对雄壮的身姿。
暂时撇开空军和陆军装备不谈,我们看看海军从俄式装备中得到了什么。依据目前公开的资料,2000“2006年间,中国海军先后接收了4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和10~12艘“基洛”级潜艇以及与之有关的配套设备,还有“利夫”一M型远程舰空导弹(用于051 c型导弹驱逐舰)。先来谈谈“现代”级导弹驱逐舰,自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战舰“定远”和“振远”号伴随1894年“甲午海战”的失败而消亡之后,外购的“现代”级到2007年仍是中国海军吨位最大的水面战舰。在当年苏联海军最鼎盛的时期, “现代”级通用型驱逐舰与“无畏”级反潜驱逐舰构成了苏联远洋编队的重要骨干。通过购买“现代”级及其改进型,我们基本掌握了中程舰队防空导弹(“施基利”sA—N一7)及其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俄式的超音速战术巡航导弹技术等等。通过“基洛”级潜艇,我们对低噪音的柴电潜艇制造技术也有了心得。
尽管中俄双方在军贸过程中,因自身利益的分歧在技术转让方面的合作出现了摩擦,但整体来看,由于中国存有较为完整的军事工业科研和制造体系,通过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彻底消化了俄式装备,加上中国获取军事技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再结合本国电子科技的进步和相对雄厚资金的支持,带有多基因的、较为先进的综合性武器系统终于在2004年以后如雨后春笋般凸现出来。在这个时候,远洋海军的启动条件成熟了。所以说,2004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若干年之后,有读者再翻到这篇文章时,就会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
从2005年开始,中俄军贸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十五年前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几乎是俄罗斯的三倍。军费即便是按照美元计算,中国也比俄罗斯多近一倍。在或多或少的烙着俄式特征的中国新式武器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军队的同时,中国军队对装备也越来越挑剔。当俄式战机被换掉内脏仅以外壳的形式展示之后,就连见过F一15E战斗机座舱的人都不禁叹为观止,而况干苏一27乎。以此体会, “老毛子的东西,能榨干的基本上都榨干了”这句话就绝非空穴来风了。当印度仍旧对俄式以及美式或者欧式的整件武器装备情有独钟的时候,中国军队已经对俄式整件装备失去了兴趣,但毕竞师生有别,且学生进步神速,在授课十五年之后,大家能想象寒酸的“俄老师” (经济系)夹着破皮包,看着已经成为企业家并且开着宝马来上课的学生一边打开手提电脑(旁边还有个巴小弟递烟倒水)一边向自己要求就经济学问题进行更深入探讨时那种复杂的心情吗?旁观的“美老师”和“欧老师”一看,乖乖!这学生还敢教吗?他都学会了,我们怎么办?于是,目前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欧盟对华军事尖端技术的交流均已停止。中国淡然一笑,要卖就这五年,五年后你们就是想卖了,我也不需要了。
最近这五年,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景象,几乎与“现代”级引进的同时,中国海军相继接收了自己建造的lO艘具有远洋作战能力或潜力的新型作战舰艇,其中导弹驱逐舰6艘(052B型2艘、052C型2艘、051c型2艘),3艘导弹护卫舰(054型2艘<可改装成A型>、054A型1艘)、大型船坞登陆舰1艘(071)。出于试验和应急的考虑,中国海军装备了三级6艘导弹驱逐舰。其中2艘052B主要为测试引进的“施基利”中程防空系统和乌克兰的燃气轮机(其中1艘在06年更换了国产燃气轮机);2艘052C则主要用于国产HHQ一9远程舰空导弹系统、超视距反舰导弹和与之配套的相控阵雷达的测试;2艘05 l C则用于检测国产新型蒸汽轮机的可靠性并且凭借引进的“利夫”一M远程防空系统作为应急舰艇来用。054型导弹护卫舰仅建成两艘就转型到054A的批量生产,说明中国版的“施基利”——HHQ—16的垂直发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07l是中国海军目前最大的两栖作战舰艇,它的入役则表明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上述这10艘舰艇都或多或少的承担着测试和试验任务,从一个侧面发出了中国海军从近海海军向远洋海军转型的一个信号。而“瓦良格”航母的起死回生尤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海军向远洋海军迈进的方向。
走向2017年的中国海军
中国的官方媒体长期以来对于中国是否打算开始建造航空母舰的问题隐讳很深,并不予以承认。但最近突然一反常态,在回答国外记者提出有关中国是否准备建造航母的问题时,不但没有否认,反饲间接表述了中国发展航母不对他国构成威胁的异乎寻常的态度。这就说明,中国不但具备了建造航母的能力,而且也具备了将其展现给世界的信心。
五年前,无论以何种国际标准,也无法将中国海军现役的水面作战舰艇与未知的航母组成一支令人信服的远洋舰队。但在今天中国海军的编成中,具有军事常识的明眼人随便就能像小孩子摆积木那样组合几个未来航母编队的阵容。其中较为合理的是未来的航母编队中除配属一艘航空母舰外,其辅助作战舰只包括:2艘(]52C型导弹驱逐舰、4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或2艘052B改+2艘054A)、2艘“元”级潜艇(或2艘093型攻击核潜艇)、1~2艘大型综合补给舰。尽管上述舰艇大多数仍属于试验舰,但并不影响中国远洋海军舰艇编队初具规模。
历史的经验证明,有制空权就有制海权!远洋海军作战舰艇编队的核心就是航母母舰上搭载的舰载机。由于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完全掌握了类似干苏一27这样的第三代战斗机的制造技术,因此在其基础上像俄罗斯那样发展出苏一33级别的舰载战斗机基本上没有任何技术问题,而且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做得比“老师”还要好。但是,飞机是要人来飞的,飞机在颠簸于海涛间的军舰上着陆与在陆地上着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舰载机飞行员的飞行训练大纲是付出了上百架飞机坠毁的代价之后,蘸着飞行员的鲜血编写而成的。去年曾有国外媒体透露说中国去年从饿罗斯又增购了N架苏一33舰载战斗机。笔者以为,如果这条消息纯属杜撰的话,自然可以不去理它,但如果属实的话,就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目前中国在航空制造业的一些领域(诸如复合材料、雷达、电子设备等)已经领先于俄罗斯,在具备自己制造与苏~33同级别的舰载机后,为何中国仍要购买苏一33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俄罗斯对中国向其提出的舰载机人员训练要求提出了附加条款——为你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可以,但必须要购买一定数量的苏一33舰载机。毕竟大多数时候人与飞机相比还是前者更有价值一些,而改飞舰载机的飞行员肯定是空军中的尖子,在已经付出了与其自身重量几乎相等的黄金价值的培养费用之后,令其在一个陌生的飞行领域避免可能付出的生命代价,额外多交一部分学费还是值得的。
假设2009年的某个时刻, “瓦良格”的汽笛一声长鸣,该舰在经历了大手术后,也许并不是一艘善于远航的航母,但对于训练中国航母第一支作战舰艇编队的任务还是能够承担的。再往后推延五年的时间,那时候,“瓦良格”至少能够为中国的远洋海军培训出大概120名左右的舰载机飞行员,作为航空母舰舰艇编队最核心的舰载预警机基本上也可投入使用,并与航母组成完整的预警作战指挥体系。最令人心动的是,中国第一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航空母舰可能会在2014年左右下水。尽管是笔者推测,但从近期国家对外公布的可用于大中型作战舰艇作为动力的R0110型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的发展动态就能猜到,采用大型燃气轮机作动力国产航母项目已经开始实施了。
话题回到2017年上,之所以选择这一年,是因为这一年是建军90周年。那时,中国海军的阵容中会呈现成建制的052C“中华神盾”改进型导弹驱逐舰、054A/B(“中华小神盾”)导弹护卫舰、 “元” (041)改进型潜艇、093改进型攻击核潜艇、094改进型弹道导弹核潜艇、071船坞登陆舰等适应于远洋作战的舰艇。当然,最核心的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舰,在它的身旁, “瓦良格”垂手而立!那是多么一道靓丽的令人神往的景象1 2017年,必会成为中国海军发展的分水岭。
回归现实,由于目前我们的面前并不存在中国第一艘国产肮空母舰的实体,因此,我们只能用现有的信息去描绘出它乃至远洋海军未来的轮廓。那么,笔者将一些问题汇总后提出来留给大家思索。这些问题是:
l、从168、169、170、17l、570舰的舷号来看,均配属于南海舰队,这些舷号所代表的舰种在未来几年的演变与远洋海军的关系?
2、建成2艘052C“中华神盾”型导弹驱逐舰之后,中国的驱逐舰为何五年未再续建?是不是等待HHQ一9、相控阵雷达和舰用燃气轮机成熟后再将其用来完善大批量生产的“中华神盾”改进型舰艇?
3、054A已经大批量生产,未来8年内其后续舰是什么?“中华小神盾”?
4、 “元” (西方称谓)级潜艇已经建成, “元”级以后会是什么?
5、093、094之后,会不会有新一代的战略和攻击核潜艇下水?
6、07l或者类似级别的舰艇只建一艘吗?
7、 “瓦良格”号复出后会以那里为军港呢?
8、中国国产第一种肮母会只建一艘吗?
不是结尾的结尾
从头到尾,本文所要说明的是中国组建远洋海军的国际气候、缘由与发展脉络,而并不以造肮母的技术为探讨的重点。顺着这个方向,读者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思考一些问题。我们的目光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从技术的角度分析如何发展航母这个问题上,因为落实到技术上时,我们尚无法逾越国家科研机构、生产制造企业的技术差距。相对浅薄的知识,会导致我们的目光被一些外在的假象所吸引,并扰乱我们的思路。
当中国发展远洋海军的意志坚定之后,在我们为不久即将看到的壮丽场面怦然心动的时候,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支远洋海军的未来走向。同时不要忘了,与我们善良的观察相对应的是,美国、日本、欧洲是如何看待这支远洋舰队的,并为它准备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