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的房子怎么样:青云路上一声雷——鄂东名人系列随笔之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4:41
                                               
                                    青云路上一声雷

                                                          ——鄂东名人系列随笔之七

                                    雪堂箫声


      清代260余年,湖北考取了3名状元,其中刘子壮、陈沆出自我们黄冈。
      这陈沆好生了得!他5岁入私塾,10岁随父游湖南,12岁为诸生,并是县案首(即第一名),成绩出众。嘉庆十八年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初年曾充广东乡试正考官、礼部会试同考官,官终四川道监察御史。
      陈沆少年早慧。一年除夕,陈沆正和父亲围炉谈心,炉子上燉着一罐肉汤。他父亲即兴地出了一个对联让他对:
      汤开罐滚,红火炉中三尽浪。
      陈沆思考了好久,还是没对上。他父亲正要生气时,忽然外面传来迎春的炮竹声,陈沆马上冲口而出:
      烟飞炮响,青云路上一声雷。
      陈沆也的确如自己所说的“青云路上一声雷”。他从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到殿试及朝考,七试均获第一。科举史上,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及第少见,更何况“七冠其军”。
      陈沆才思敏捷。那年秋天,陈沆到黄州赶考,在斜月犹存的清晨,他刚到巴河江边,渡船已开了,陈沆恳求船工把船开回来。船上的书生不同意,认为走回头路不吉利。有的得知他是陈沆,便出面打圆场,提出的条件是要他立即作七绝一首,其中要包括十个“一”字。陈沆仔细地观察了一下眼前景色,很快朗诵一首绝句:
      一帆一浆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嘉庆二十四年,陈沆参加科考,进入前20名。这一来,他有希望幸点状员或榜眼或探花了。点状员、榜眼和探花是皇帝的专权,也就是说必须经过皇帝的面试才能算数。
      相传殿试那天,陈沆等20名学子一一来到金銮殿。陈沆因学识过人、修养到位,一举一动显得就与众不同。他的不同,吸引了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的眼光。当20个学子完成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开了金口:下面站在后面的学生站到前面来。陈沆紧走几步站到了殿下。
      皇帝:这位学生姓什么、叫什么,家住那里呀。
      陈沆:秉奏皇上。学生姓陈名沆。家住望天湖、背靠火龙岭。
      皇帝听说望天湖、火龙岭,心想这是一个好地方。接着问:这个地方好吗?
      陈沆答:皇上洪恩,我的家乡是日有千人撒网,夜有万盏明灯啊。
      皇帝又问:那地方大吗?
      陈沆答:大啊。有七里路的茶铺,十里路的菜园。
      听陈沆这一说,皇帝心想,这么大一个地方,不知治理得好不好,不仿问它一问。就问:当地官员治理得如何?
      陈沆心里默着:说好,自己不愿意,因为当地官员有点丑;说差,也不合适,怕皇帝不高兴;说社会的通病,不危及皇帝的天下的事吧。于是便说:乱民是没有的,但有三千强盗八百贼。
      呵呵,陈沆的答对让皇帝满意了。皇帝心想,这个学生的行为主旨端正,家庭住址地理好,生产生活兴旺,经济发达,这么大的地方就是有三千强盗八百贼也是正常的,他还是说了实话。
      嘿嘿,陈沆就这样被点了头名状员。
      陈沆所说的望天湖、火龙岭、茶铺、菜园,都是当地的地名。日有千人打网,是指望天湖,面积约十多平方公里,是浠水县第二大湖,渔民作业,何止千人;家有万盏明灯,指的是黄石港、石灰窑。陈沆把黄石港、石灰窑区也纳入视野,他对这两个集镇是相当熟悉的,因为他家祖坟、家祠就在西塞山斜对面的山洲坪,或许他预见到不久将来在他家对面矗立一座繁华的城市。今天的黄石市不是万盏明灯,而是百万盏明灯;不是油灯,而是电灯、霓虹灯,已经超越了状元公的预料。
      陈沆在殿试时口气之大,不是没有根据的。他家是官宦人家,祖父陈士珂,乾隆丁酉(1777年)举人;父光诏,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人,历任湖南长沙、湘阴、永定、辰州等县县令,武冈知州。当时蕲水盛赞陈家数代举人、进士联翩。陈沆的弟弟陈沄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广西副主考,会试监考。于廷经、进士、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学士。他的曾孙陈曾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进士,次年御考,以第二等录为经济特科人才,全国二等18人,湖北仅他1人,官至监察御史,当过婉容师傅,辛亥革命后成为清末遗老。
      新科状元年青英俊,自当上修撰以后,除了例行的公务以外,就是出外游山玩水。与他同科的许多进士以为他是绣花枕头,中状元靠的是侥幸。为了一试他的才学,经过字斟句酌,拟出一比上联,然后趁他外出的时候,贴在他常去书房的那扇门上,并附上一张纸条,限三日答出下联。
      时间过得很快,三日的限期将到,陈状元那里却不见什么动静。嘿,连他的影子也看不见。于是大家断定,这陈状元因为答不出下联,故意回避了。他的好朋友施同知道他的才学,更知道他的为人——他不会答不出,也不可能回避大家。他至今没对出,一定为人另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呢?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把他找到,当面问问他。施同便四处进行寻找,好不容易才从郊外的一个风景区找到了陈沆,一见面便劈头就问:“你为何不对下联?”这一下,把陈沆闹了个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施同还当他故意这么做哩,便连珠炮似地发问:“你书房门上贴的纸看到没有?你为什么不回对大家出的上联?你为什么要回避大家?”陈沆搔头挠耳了一会儿,才笑着说:“施兄,你越说我越不明白了。这些天,我一直没有回府过,我怎么能见到大家贴在我书房上的纸?”施同惊讶地问:“这是真的吗?”陈沆一本正经地说:“愚弟怎么会骗你。不过,你得马上告诉我,这上联是什么的?”施同这才笑着告诉他上联:
      宝塔六七层,四面八方,东西南北。
      陈沆略一思索,便对出了下联:
      历书十二面,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施同满心欢喜地跑去对正在等回音的同科进士一说,大家都赞不绝口地说:“对得十分工整,对得好!”从此,进士们对他刮目相看了。
      令人惋惜的是,这位被誉为清代试贴诗八大家、古赋七大家之一的才子,英年早逝,41岁而卒,入世不足七年,故不获大用于世。
                                       (原载2008年10月8日《鄂东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