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金科城地址:足少阳胆经及穴位图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14:55:28
光明穴(络穴) G37 {足少阳胆经}
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处取穴
清肝明目、消胀止痛 目痛、夜盲、乳胀痛、下肢痿、胫热膝痛 络穴
1.jpg (67.42 K)
2010/9/2 14:15:43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配伍]配肝俞、肾俞、风池、目窗、睛明、行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络穴。
【穴义】 胆经气血至此后变为纯阳之气。 
【名解】1)光明。光明,光彻明亮也。本穴物质为阳辅穴传来的溼热风气,上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而变为纯阳之气,天部的水湿尽散并变得光彻明亮,故名光明。
2)足少阳络穴。络,联络也。本穴气血所处为天之天部,足少阳胆经吸热蒸升的阳气皆汇合于此,本穴有联络胆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络穴。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
【执行规律】 大部分吸湿后传于外丘穴,小部分别走厥阴肝经。
【功能作用】 联络肝胆气血。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2 14:17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42#

    阳辅穴(经穴) G38 {足少阳胆经}
    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处取穴
    祛风清热、疏通经络 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疬、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喉痹、缺盆肿痛 经穴
    1.jpg (65.32 K)
    2010/9/2 14:17:21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疬,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
    [配伍]配陵后、飞扬、金门治下肢痿痹瘫之足内翻畸型。
    [刺灸法]直刺0.5-0.8寸。
    [附注]胆经经穴。
    阳辅  经穴,属火。 
    【穴义】 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 
    【名解】1)阳指阳气,辅为辅佐之意。阳辅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悬钟穴外散而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受外界之热而升温上行,本穴如辅佐胆经气血向上蒸升的作用,故名阳辅。
    2)胆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本穴吸热后上行的阳气在本穴祇是流行而过,动而不居,故为胆经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执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内容。本穴物质为悬钟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在本穴为吸热蒸升的变化,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属火。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执行规律】 吸热后循胆经上传光明穴。
    【功能作用】 化阳益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2 14:21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43#

      悬钟穴(八会穴) G39 {足少阳胆经}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处取穴
      平肝熄风、疏肝益肾 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腋下肿、膝腿痛、脚气、中风 八会穴之一,髓会
      2.jpg (72.68 K)
      2010/9/2 14:20:50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配伍]配内庭治心腹胀满;配昆仑、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治中风、半身不遂;配后溪、列缺治项强、落枕。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会穴--髓会。

      悬钟  髓会。 
      【别名】 绝骨,髓会。 
      【穴义】 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 
      【名解】1)悬钟。悬,吊挂也,指空中。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溷厚响亮。悬钟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上飞落而下,如瀑布发出巨响一般,故名悬钟。
      2)绝骨。绝,断绝、穷尽也。骨,水也。绝骨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以下的人体组织为内收之状,经水从上部飞落而下则悬落于天部,自本穴起则无经水交于下部诸穴,故名绝骨。
      3)髓会。髓,骨髓也,骨之精也,此指肾气。会,交会也。髓会名意指胆经的寒冷水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全部化为了天部的寒冷水气,本穴如同胆经寒冷之气的聚集之地,故名髓会。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湿冷。
      【执行规律】 吸热后上行阳辅穴。
      【功能作用】 清热生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5 20:57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44#

        丘墟穴(原穴) G40 {足少阳胆经}
        在外踝前下缘与舟骨前上方凹陷处取穴 扶正祛邪、疏肝健脾 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疝气、疟疾、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原穴
        1.jpg (61.94 K)
        2010/9/5 20:56:42
        [定位]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配伍]配昆仑、绝骨治踝跟足痛;配中渎治胁痛;配大敦、阴市、照海治卒疝;配日月、期门、肝俞、胆俞、阳陵泉、腕骨治黄疸、胆道疾患。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原穴。

        丘墟  原穴。 
        【穴义】 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脾土为空虚之状。 
        【名解】1)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丘墟名意指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祇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
        2)胆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性寒凉,为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故为胆经原穴。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
        【执行规律】 缩合冷降并下行足临泣穴。
        【功能作用】 生发风气。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5 21:01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45#

          足临泣穴(输穴、八脉交会穴) G41 {足少阳胆经}
          头临泣
          阳白穴直上,入髮际0.5寸处取穴
          散风清热、明目聪耳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足少阳、太阳、阳维之会
          1.jpg (55.52 K)
          2010/9/5 21:00:30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配伍]配三阴交治痹证;配三阴交、中极治月事不利。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足临泣  俞穴,属木,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义】 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1)足临泣。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足临泣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执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名足临泣。
          2)胆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在本穴的变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时亦有部分水湿云气向外传输,本穴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故为胆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执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内容。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徵,故其属木。
          4)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与带脉气血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相同,气血特性相同,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
          【执行规律】 小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并传于地五会穴,大部分传向胆经之外。
          【功能作用】 运化风气,冷降水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点,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5 21:02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46#

            地五会穴 G42 {足少阳胆经}
            地五会
            第四、五蹠趾关节后,当小趾伸肌腱的内缘取穴 散风清热、疏肝消肿 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腋肿、胁痛、乳痈、跗肿、内伤吐血
            1.jpg (53.91 K)
            2010/9/5 21:01:41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第4、5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跖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胁痛,腋肿,乳痈,跗肿。
            [配伍]配耳门、足三里治耳鸣、腰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别名】 地五。 
            【穴义】 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 
            【名解】 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地五会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地五会。五会名意与地五会同。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执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侠溪穴。
            【功能作用】 收降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注】 经言本穴“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者,乃本穴功用即是沉降各经脉气血中的阴浊,今若灸之则阴浊不降,穴内物质灸则热胀,胀而生风,阴浊之物随风气乱行于人体各部,为气乱,故不可灸。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5 21:04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47#

              侠谿穴(荥穴) G43 {足少阳胆经}
              侠谿
              第四、五蹠趾关节后,当趾蹼缘的纵纹头处取穴
              平肝熄风、疏肝宁心 头痛、头晕、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胸胁痛、膝股痛、月行痠、足跗肿 荥穴
              1.jpg (53.32 K)
              2010/9/5 21:04:14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之趾背侧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胸胁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疟疾。
              [配伍]配太阳、太冲、阳白、风池、头临泣治眩晕、偏头痛、耳鸣耳聋、目外眦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胆经荥穴。
              侠溪  荥穴,属水。 
              【穴义】 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
              【名解】1)侠溪。侠,通夹,被夹于中间之意。溪,地部流行的经水。侠溪名意指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祇是对其起了一个循经传输的作用,地部的经水没有流失,如被夹于渠道之中下传足窍阴穴,故名侠溪。
              2)胆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胆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执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内容。本穴物质为地五会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吸热蒸发,蒸发天部的水气表现出肾气的寒冷收引特徵,故其属水。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执行规律】 大部分经水回流足窍阴穴,极少部分经水气化为天部之气。
              【功能作用】 传导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5 21:07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48#

                足窍阴穴(井穴) G44 {足少阳胆经}
                第四趾外侧,距爪甲角约0.1寸之爪甲根部处取穴
                平肝熄风、聪耳明目 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鸣、胸胁痛、多梦、热病 井穴
                1.jpg (53.85 K)
                2010/9/5 21:06:34
                [定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和趾跖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背侧神经。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配伍]配太冲、太溪、内关、太阳、风池、百会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等;配阳陵泉、期门、支沟、太冲治胆道疾患;配水沟、太冲、中冲、百会、风池急救中风昏迷。
                [刺灸法]直刺0.1-0.2寸;可灸。
                [附注]胆经经穴。

                足窍阴  井穴,属金。 
                【穴义】 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
                【名解】1)足窍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足窍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元,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足窍阴。
                2)胆经井穴。井,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连通体内,故为胆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执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内容。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其执行为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而因本穴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量少,流入体内后则大量气化又外出体表,气化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凉湿特徵,故其属金。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之气。
                【执行规律】 经水由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经气由地之地部外出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 沟通内外经脉气血。 
                【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6 06:41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49#

                  1.jpg (57.50 K)
                  2010/9/6 6:41:20
                  足少阳胆经
                  (1)、本经在十大天干中,以"甲"字代之。
                  (2)、五行中属阳木,起:瞳子髎穴,终:足窍阴穴。
                  (3)、多气少血,子时(当地时间晚上11时到次日早上1时),气血注此。
                  (4)凡四十四穴,左右共八十八穴。
                  1.gif (142.40 K)
                  2010/9/6 6:41:20
                  足少阳胆经
                  传统医学的主治病症:
                  是动病(偏重气分病)
                  1.口苦
                  2.善太息
                  3.心胁痛不能转侧
                  4.面微有尘
                  5.体无膏泽
                  6.足外反热
                  所生病(偏重血分病)
                  1.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 肿痛
                  2.腋下肿马刀侠瘿
                  3.汗出振寒
                  4.胸、胁、肋、脾、膝外至 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 皆痛
                  5.小指次指不用

                  现代医学观点:
                  根据胆经的循行,依〞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以现代的医学观点言,可主治下列病
                  1.偏头痛(头角痛):因胆经循行抵头角,经过头的侧面。
                  2.耳朵疾患:如耳鸣、耳聋、听力减退、中耳炎、耳分泌物 因胆的循行有经过耳前(听会
                  3.肝胆疾患;如胆囊炎、胆结石、肝炎等。
                  4.阴部疾患:如湿疹、痛经、阳痿、早洩及膀胱炎等。
                  5.侧面近大转子处之疾患:如坐骨神经痛、大转子处之挫 伤、股骨骨折及髋关节置换手
                  6.外侧之疼痛<;>如坐骨神经痛引起之小腿外侧疼痛。
                  7.踝疾患:腱扭伤、拉伤等,以前距腓韧带受伤最为常见。
                  8.四趾之疾患:坐骨神经痛所引起之疼痛、酸麻或痛风、类 风湿性关节炎所引起之红肿

                  听会
                  取穴法:仰卧或正,张口有凹陷,在耳前小瓣之下,当听宫之直下方。口闭时当下颔骨之后缘。
                  穴性:疏通气机闭塞,清除肝胆湿火,祛风邪,开耳窍。
                  主治:耳鸣耳聋,龋齿,腮肿,中耳炎。
                  应用:本穴为治疗耳鸣耳聋之特效穴,常配合迎香、翳风等穴。
                  上关(客主人)
                  取穴法:正坐,当颧骨弓上侧,下关穴之直上,距耳 廓前缘约一寸。张口有空是穴,按之痠胀。       
                  穴性:通经活络,开窍益聪。
                  主治:牙痛,口歪眼斜,耳鸣。
                  应用:牙痛:配下关、颊车、合谷;口歪眼斜:配颊车、地仓、人中、丝竹空、合谷。本穴不宜深
                  率谷
                  取穴法:上耳根正中,上入髮际一寸五分,曲鬓之斜上,如齿嚼物,此处自能鼓动处是穴。
                  穴性:偏头痛,咳嗽,目疾。
                  应用:1.治偏头痛:配风、池太阳(经外奇穴)、合谷或单配丝竹空。
                  2.此处宜用沿皮刺较安全。
                  阳白
                  取穴法:正坐直视,从眉之中部直上 一寸取之,下与瞳子直对。
                  穴性:祛风泄火,宣气明目。
                  主治:头痛,目痛,夜盲,呕吐。
                  应用:1.本穴在视力、目疾、颜面神经麻痺方面为常用穴。
                  2.宜以沿皮刺,可透攒竹、丝竹空。
                  临泣
                  取穴法:正坐,目正视,阳白直上,入髮际五分,直对瞳子,当曲差与本神之正中间,亦即神庭与头
                  主治:目眩、目翳、目眦痛。
                  应用:本穴为眼科要穴,善治疗多泪,宜用沿皮刺。
                  风池
                  取穴法:正坐俯首,耳后高骨之后(颞顠乳突),髮际之上,项大肌(僧帽肌)之外廉,凹陷处是穴。与
                  穴性:祛风解表,疏邪清热,清头开窍,明目益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主治:鼻渊,鼽衄,颈项强痛,目赤痛,感冒,耳聋耳鸣,中风不语,腰背痛,偏正头痛,失眠。
                  应用:1.风池穴为三焦经、胆经、阳维脉、阳蹻脉之会穴,举凡 「诸风掉眩」之症,皆有效。
                  2.从疏风作用,可用于预防中风,及预防小儿麻痺,及流行 性感冒。
                  3.本穴亦为治眼科病证要穴,可先针大肠经的合谷穴,再针 本穴,再配它穴。
                  肩井
                  取穴法:正坐,肩上当嵴椎与肩端之正中点,肩部肌肉高处之凹陷中。从前面当缺盆穴之直上,锁骨
                  穴性:通经活络,豁痰开窍。
                  主治:眩晕,头项强,肩背痛,臂不举,难产,堕胎出血
                  应用:1.本穴为三焦经、胆经、胃经、阳维脉交会穴,常用来治疗 臂痛、臂不能举。亦常用在
                  2.本针孕妇禁针,以免堕胎(故临产时可催生)
                  3.针本穴后,宜以足三里穴再补气。

                  环跳
                  取穴法: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抬其足,足跟到处是穴,或并两足而立,腰下部有凹陷处是穴。
                  穴性:疏散经络风湿,宣利腰髀,强健腰腿。
                  主治:腰胯痛,腿膝痺痛,中风半身不遂,脚气,水肿,坐骨神经痛。
                  应用:1.本穴为治坐骨神经痛之要穴,除此之外,对于腿脚,尤其是大腿部之病痛亦有较好的效果
                  2.本穴常与阳陵泉相配,尤其在坐骨神经痛疗效极佳。
                  (此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穴组之一)
                  风市
                  取穴法:身躯直立,直垂两手着腿,当中指尽处,陷中是穴。
                  穴性:祛风冷,散寒湿,强筋骨,调气血。
                  主治:腰腿酸痛,足胫顽麻,半身不遂,脚气,眼红肿,头痛,坐骨神经痛。
                  应用:本穴亦为下肢要穴,对于腰、腿、股、脚、风湿痺痛皆有疗效,最常配环跳穴治腰腿痛。
                  阳陵泉
                  取穴法:正坐屈膝垂足,当膝下一寸,傍约二寸五分,腓骨上端隆起之微前方凹陷中。
                  穴性:舒筋脉,清暑热,驱腿膝风邪,疏经络湿滞。
                  主治:胆胀,胁下痛胀,口苦,膝肿痛,半身不遂,胸胁胀满筋病。
                  应用:1.本穴为筋之总会,对运动系统之障碍及病变皆有效亦为治 中风不遂之大穴。
                  2.本经为少阳经合穴,对寒热往来之疟疾及口苦吞酸呕吐之 症亦有效。
                  3.灵枢: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故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及上肢神经痛疗效亦佳。 
                  4.本穴亦为治胁肋痛之特效穴。
                  光明
                  取穴法:正坐垂足,从外踝上量五寸(除踝计),当腓骨前缘,外丘下二寸,与内踝上五寸之蠡沟穴内
                  穴性:调肝明目,袪风利湿
                  主治:痿痺不仁,癫疾,眼痒眼痛。
                  应用:1.本穴为胆经络穴,为治疗眼疾之穴,可加配太冲(足厥阴肝经)。
                  2.治乳房发胀配足临泣。
                  3.治疗狂犬病,速灸伤口,,并灸光明。

                  悬钟
                  取穴法:正坐垂足,从足外踝直上量三寸(去踝计),摸到尖骨端,穴在其前凹陷中,即腓骨之前缘。
                  穴性:泄胆火,清髓热,驱经络湿。
                  主治:胸腹胀满,胃热,鼻衄,颈项强,咳逆,痔血,膝胫痛,脚气,腰痛,筋骨挛痛,四肢不举
                  应用:1.本穴又名绝骨,为足三阳之大络,又係八会穴之『髓会绝骨』,因此对运动系统方面的疾
                  2.治疗踝痛,外踝配崑崙,内踝可配太溪。
                  3.治疗落枕,配天柱,后溪。
                  丘墟
                  取穴法:沿第四趾直上,外踝骨前横纹陷中,将足抬起则横纹出现,穴在横纹上。此穴与解谿旁隔一
                  穴性:袪半表半裡之邪,清肝胆,化湿热,疏厥气。
                  主治:两胁痛,脚筋痠痛,疟疾,脚气,咳逆气急,足跟肿痛,肠疝痛
                  应用:穴,舒筋活络,理气导滞作用极强,可治疗足踝与足背痛。

                  足临泣
                  取穴法:卧坐或正坐垂足,在第四、第五蹠骨接合部之前陷中,丘墟下三寸,地五会后五分,侠谿上
                  穴性:清风熄火,明目聪耳,疏肝气滞,化痰热阻遏。
                  主治:胸满,气喘,腋下肿,头痛目眩,颅顶痛。
                  应用:本穴为胆经俞穴,治疗胆经循行所过之各种疾变,作为牵引针,可加强疗效。又本穴为八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