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微米科技怎么样:差距从这里开始(中日幼儿教育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58:15
 中日幼儿教育比较

一、幼儿教育的机构 
  日本幼儿教育机构有:(1)日托中心,招收刚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每天在中心约8小时,侧重于保育。每个中心平均75名儿童,师生比平均为1:10。(2)幼儿园,招收3岁以上的学前儿童,每天在园约4小时,侧重于教育。 
  每个园平均135名幼儿,师幼比平均为1:20。其中在私立幼教机构中的幼儿占79%。中国幼儿教育的机构有:(1)托儿所,招收0~3岁儿童,儿童每天在所时间为8~24小时,偏重于保育。(2)幼儿园,招收3~5、6岁儿童,儿童每天在园时间一般为8小时,偏重于教育。(3)学前班,附设在小学里,招收6、7岁学前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教育。 
  中日两国都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为了保证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幼儿教育的普及率,两国政府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日本于1994年颁布了《关于今后为了支援育子而进行施策的基本方向》《推进目前紧急保育对策的基本思路》,又于1995年制定了《儿童育成计划制定指针》等纲领性文件,形成全社会、全方位支援幼教事业发展的新格局。我国于199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正式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1997年又颁布了《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使幼儿教育真正走上了以法治教,以法兴教的健康道路。 
  二、幼儿教育的目标 
  中日两国都提出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日本在此基础上比我国更早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1985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日、美、欧幼儿教育与保育会议”,强调要将幼儿教育的重心从智育转向个性的培养,这次大会对日本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则于1996年在上海召开了海峡两岸婴幼儿人格建构研讨会,标志着我国幼教工作者已把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提到重要的地位。 
  日本幼儿教育的目标是:(1)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习惯,使幼儿的身心能健康成长;(2)培养幼儿基本的信任感、同情心、自立精神、合作能力;(3)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4)萌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5)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中国幼儿教育的目标是:(1)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 
  比较而言,就幼儿身心两方面的发展来说,我国更重视幼儿身体的成长,日本更重视幼儿心理的发展;就幼儿体、智、德、美几方面的发展来看,我国更关注幼儿的美育,日本更关注幼儿的德育;就幼儿能力的发展来论,两国都重视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环境的认识能力,但我国更注重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日本则更注重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幼儿教育的内容 
  1990年日本文部省对1964年颁布的《幼稚园教育要领》进行了改革,把原来的“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和“绘画与手工”6个方面的幼儿教育内容改为现在的“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5个方面。1981年,中国教育部就制定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把幼儿教育的内容分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由此可见,中日两国都较重视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音乐和美术教育,所不同的是,我国更重视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计算教育,而日本则更重视幼儿的人际关系教育和环境教育。 
  四、幼儿教育的策略 
  日本强调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通过环境来进行教育;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中心,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综合指导;把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育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中国强调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因人施教;以教师指导、安排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教育活动为中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组织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多种活动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注意动静交替、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最近几年,两国都很重视挖掘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潜力,为幼儿发展服务。 
  五、幼儿教育的师资 
  两国都很重视对幼儿教师进行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日本幼儿教师的学历以大学为主,幼儿教师在大学或初级学院接受训练,学习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原理》《儿童福利》《早期教育和保育》《儿童健康》《儿童心理学》《早期教育内容——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音乐、律动、绘画、手工等)》,并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教师有证书,分为定期证书(终身有效,全国通用)和临时证书(只有教师短缺时发放,仅在一定的地区生效,有效期为3年)两种。幼儿教师在职进修有园内培训及“公开保育”活动、园际间研修交流、假期培训班等多种形式。 
  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则以中专为主,大专、本科为辅,幼儿教师在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接受过培训,学习的课程主要有:《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科学教学法》《幼儿数学教学法》《幼儿音乐教学法》《幼儿体育教学法》《幼儿美术教学法》等,此外还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幼儿教师通过自学、函授、三结合等形式来进行在职进修,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水平。 
  幼教师资队伍中男女两性性别比例合理调配才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日本的这一认识先于我国许多年。我国幼教师资队伍基本上是女性一统天下,男教师总数百余人,不足教师总体的1%。而日本早在1990年就已有6138名男教师,占6.3%,其中任园长的占园长总数的48.6%,任副园长的占其总数的10.5%。

广州市幼儿教育赴日考察(2011年4月)报告 http://www.doc88.com/p-94859039564.html

 幼儿教育 以前,还曾带孩子去参加小区附近某双语幼儿园的开放日,问起收费情况着实吓了一跳。老师笑着说:“每年赞助费3万元,每个月伙食费1500元,其他也就是园服、书本费啥的,每个月也就是几百块钱。”算下来,每个月要5000元,一个普通白领的月工资,当真是让腰包吃紧的人望尘莫及。

中国的幼儿园如此,我们近邻日本却是截然相反。我的一位朋友在日本当驻站记者,按照账面上的工资收入,在当地算是低收入,这倒让他减了个便宜,政府照顾低收入人群,孩子免费入幼儿园,还可以享受免费午餐。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差距,刚刚解决温饱的中国贵族幼儿园层出不穷,公立幼儿园也费用攀升,可相对更加富裕的日本,在幼儿教育方面却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对弱势人群子女的保护。

我曾访问过东京附近的“至诚学园”。幼儿园收留无家可归的儿童,由政府出资读书,其中的一个黑人小姑娘引起我的兴趣。老师解释说,法律规定适龄儿童要上学,没有规定是哪国的儿童,因此,他们一视同仁。

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差距,对孩子的平等,不因为种族和肤色有所差别。而我们的幼儿园,仅仅因为孩子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拒绝入园接受教育,逼得孩子的父母无奈之下向妇联写信求助。这种事情在日本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他们不会在孩子入学之前检查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的朋友在日本生活了10年,没有听说过因为乙肝病毒携带就拒绝入学和工作的事情。

第一点差距,我还可以理解,因为贵族幼儿园总会有人上,好歹还有公立的幼儿园可供父母选择;第二点差距则让我心痛,因为遗传来的、可能潜伏数十年不发作的病毒,一个正常的孩子就要从小忍受歧视,这是多大的不公,这会对他造成多大的扭曲?一个从小就被社会抛弃的孩子,他会以怎样的姿态回报社会?很多悲剧是我们人为制造的。

再说第三点差距,这是让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却又无法改变的。

一位朋友时常给幼儿园老师送点礼物,每次老师都坦然、毫不客气地收下。投桃报李,他的孩子也受到了一些照顾。后来,她忙于工作,有一段时间没顾得上给老师送礼,某天孩子放学后很委屈地对她说:“妈妈,老师现在对我不好了。她听了心里难受,赶紧买了礼物给老师送去,随之她的孩子受到了“更上一层楼”的待遇。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外一位朋友的孩子在日本上幼儿园,老师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回北京时,顺便给老师带了一点茶叶,可老师说什么也不收,告诉他,照顾孩子是她的工作,心意领了,礼物坚决不能收,态度之坚决,让我的朋友感动异常。

不送礼就得不到正常的待遇,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会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记,他也许会记得这件事,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运用“送礼学”把障碍打掉。而日本呢,老师的职业、敬业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模范不是靠媒体报出来的,而是身边的人一点一点的小事积累起来的,所谓言高为师、身正为范,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都是同样的道理。你不能白天教孩子背诵“要留正气满乾坤”,晚上收下家长送来的名烟名酒,言行不一的师长,难以造就言行一致的学生。

对家长来说,也是无可奈何,想必有孩子的都有切肤之痛。最近,一个朋友带孩子去一家公立幼儿园面试,自己知道也是走过场,因为招20人,去了200人,“我肯定没戏,只有递条子的才有戏,”她说。

我一直认为,国与国差距的根本在于人,人的差距根本在于教育,教育在幼儿阶段就出现的微小差别,会在未来无限放大,像手电筒的光一样,照得越远,散射越大,影响面越广。

差距,就此开始。
 孩子曾在日本的保育园、小学里“留过学。”“有教无类”是中国创造出的“高尚思想”,但日本人注重“不言实行”。日本保育园、小学定期开放让家长参观,教室墙壁上挂满了孩子们写的汉字、绘画。在中国,任何时候显著位置都要留给“优秀生”、“班干部”,而且为了突出“榜样”,有意保留大量剩余空间。日本则人人优秀,所有人的作品都挂起来。老师在上课,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仍将教室当成运动场跑步,没有人说这样会妨碍学习。 上学日有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食品由政府选定的食品公司配送。中午下课后,值日小组成员先集中领回自己班级的食物,然后抬进教室,将汤、牛奶、饭菜等整齐地摆放在每个安静等待的学生面前,老师同在。分配完毕后,值日者一声令下,老师与学生一起同时开吃,每个人都必须将自己的食物吃干净。值日生的标志是穿白大褂,戴白帽子。值日结束后将这些传给下家,下家家长在家中洗烫干净,供自己孩子在次日值日时穿用。 教育环境 孩子回国后的中学里有两间食堂,教职工吃饭免费,而且“人大”吃的也“大”,独立的教师餐厅整洁,西瓜比学生的大一倍且多一快,双份的西瓜、酸奶等还可打包带走。所有学生都变成了电子识读器,每天都忙于在答题纸上划圈、打叉,老师则偏爱最高效的机器,他们被期待着今后送进北大、清华“修理”。

孩子在日本、中国都喜欢看电视,对比之后发现两国在插入广告与现实上存在巨大差异。日本的电视广告里丰田汽车、松下电器、技术的东芝、生活的日立、三菱多;而中国是茅台酒、五粮液、酒鬼酒、剑南春多。日本的电视广告里没有酒,但夜晚的街头上常见醉汉;而中国酒的广告多,但街头不见醉鬼身影,随处可见的是日本电视广告中出现的日本厂家的日本货。

中国醉汉都去哪了?她一直在为自己的疑问寻找答案。后来她发现,原来好酒者大都在宾馆里,吃在斯,醉也在斯。带孩子外出旅游期间孩子发现,中国各地的地、县级城市里的最好宾馆永远被政府的各种会议占据,只要大白天听到麻将声,基本上可以断定他们是“会务组”的成员。无论会议筹备组还是与会者,中餐就上酒,晚上则成箱地上,在酒商们最集中投放酒广告的时段,最大的消费群体尽管没工夫看,但他们却在实实在在地消费,酒商们花巨资投放广告实际上钱没白费,他们在培养未来的潜在消费群体,此时看电视的多是中国的孩子们,他们的人生目标多是“进政府部门当官”,因为即便是反贪题材的电视剧,活得最潇洒的仍是官员。出入有豪车,天天在风景优美的地点开会,开会是休息,会后才开始娱乐,虽然贪官在电视剧结尾时被带上了手铐,但这跟喝醉了酒没有太大差异,“状态”会在短时间内结束。

一次去广东清远,在这里再次看到了不同的“大人”与孩子。这里是中国足球训练基地之一,某日“中国的脊梁”中国男足到来,训练场上的铁丝网将场内“大人”与场外的孩子们无情地隔开,只见男足队员摆出为众人表演的架势脱衣下场训练,下场前将喝完的可乐罐丢出铁丝网外,这时场外的孩子们突然开始骚动,原来他们的兴趣根本不在场内的垃圾上,他们等待的是被抛出场外的垃圾。

最应该在绿茵场上奔跑的孩子们在球场外捡拾可乐罐;而最大的垃圾却占有了孩子们应该欢快奔跑的空间,同时吞噬掉了孩子们应该享受的财富。中国男足队员的伙食标准据说每天250元,而距离训练基地几百米之外的小学里,没有图书馆、没有食堂,唯一的一个篮球场坑坑洼洼,教室的门窗都是破的。

东德也曾将夺金牌视为国家追求的目标,但国家只资助有可能夺金的项目,无可能的断然断粮,任其自生自灭。别人是将有限的石头用在点金上,而中国却将金子用在石头上。无良医院为宣布死亡的病人继续输液、输血、投药,国足官员怎么看怎么觉得像这些医院里的医生。

假如中国的普及教育能办到日本人的程度,何愁中国无法战胜日本?中国追求的不应只是北京超东京,上海超大阪,而是农村能够好过日本的农村。这样省长、市长们也不必发愁在城里建廉租房花钱太多了。 (老牛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