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刮痧板:无视USB3.0!妙用ESATA突破速度瓶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56:52
文章来源:http://www.pcpop.com/doc/0/362/362783.shtml岁末将至,想必大家对硬件信息量的接受度已经饱和了,再做产品报道灌输给读者,谁都会产生审美疲劳。那么,今天笔者不谈硬件只谈技巧,在现有硬件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使用硬件。

 

USB的版本,上为1.0,下为2.0

    虽说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人手一台电脑,但是,你真的善用你的电脑了吗?笔者发现,身边的不少女同志,对电脑的了解很肤浅,除了会用word写文档,outlook收发邮件外,电脑的日常优化,如清理垃圾文件,磁盘整理,甚至调整LCD显示器至最佳分辨率等基本操作压根不知道。经常闹出一些软件小问题劳烦笔者的事情。看到这里,想必不少读者已经笑了,上面提到事情相信被身边人认为是电脑高手的人都遇到过。


USB设备的速度真的够用吗?

    提起USB设备,我们第一印象就是琳琅满目的U盘,移动硬盘了。依托USB总线的广泛兼容性,电脑上的各种外围设备都可以通过USB来连接,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伴随我们多年风雨的USB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速度要求了?


USB接口的速度已经成为了移动硬盘的瓶颈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对数据的要求是苛求的,相信无论是谁,都有一堆需要储存的数据,但凡工作中需要用到电脑的劳动者,相信每天必备的操作就是同步公司和家里电脑的数据。如果是文本文档还好说,要是赶上视频采集,大型数据库等数据,USB2.0的速度绝对能够熬死你。USB2.0的理论速度只有480Mbps,折算成我们常用的速度单位理论值是60MB/s,但受限于信号衰减等原因,实际速度一般只有30MB/s左右。这样的速度对现今的应用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USB总线接口的速度,已经成为了现在人们交换数据过程中的最大瓶颈,有鉴于此,最为USB联盟掌门人的Intel提出了最新的解决方案USB3.0,并在去年即CES2008上见到USB3.0真身。并计划随新款Intel芯片组绑定推出,但事与愿违,我们并未在i7光环照耀下的X58芯片组见到它的身影。


USB3.0真身——速度可以达到600MB/s

    造成USB3.0难产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上游芯片方面,Intel和nv等厂商角力争夺USB3.0标准规范,直到最近才定出多方都认定的标准规范,而角力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是超级多的。下游方面,有了标准,自然就要有主控芯片的支持,但遗憾的是,能够让人满意的USB3.0芯片现在还很难产,无论是芯片成本还是芯片性能都不尽如人意,同时据业内人士反应,今年Intel的P55芯片组,加入对USB3.0支持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今年内,USB3.0的普及任重道远。


火线接口速度仅比USB2.0表现好一点

    USB3.0既然遥遥无期,那么我们常见的IEEE1394(我们常说的火线接口)呢?从技术角度分析,IEEE1394比USB更优秀,但不能普及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其推广者是苹果而非Intel,(苹果电脑和PC电脑所占的比重就能一窥究竟),优秀性表现在数据的传输特性上,可以支持点对点传输,通俗来讲就是串行传输。但即便是现在最高速的IEEE1394B接口,理论峰值为800Mbps/s,虽然信号衰减比USB2.0小的多,但速度还是不尽如人意,同时因为IEE1394B控制芯片以及周边设备不常见,也不能成我们提速的好选择。 鉴于外置连接协议较慢的情况,SATA-io.提出把硬盘的传输接口外置化,即e-SATA。并在SATA接口刚诞生时就同步提出,遗憾的是,相比USB和IEEE1394,先天供电缺陷导致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首先,e-SATA能够做到外置的可能性,主要脱胎于SATA支持热拔插,这样就给了平常热拔插操作创造了实现的前提。当e-SATA刚提出时,几乎没有主板配备正规的e-SATA接口,而是使用裸体SATA接口直接应用在外部,本身缺乏有效的保护,脆弱的PCB完全暴露在外面,况且SATA线缆只能插拔几十次,与移动的需求有很大偏差。插拔上的缺陷,并不是最大问题,且很好解决,现今正规的e-SATA接口,已经加装了金属弹片来保证物理连接的稳固性,而eSATA线缆也能够插拔2000次,为eSATA抢班夺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接口 速率(Mbps/s) 速率(MB/s) USB 12 1.5 USB 2.0 480 60 1394 (Firewire) 400 50 1394b 800 100 eSATA 1.5Gb/s 1500 150 eSATA 3Gb/s 3000 300

 

e-SATA即便没有电力供应,但速度优势让人难以抵挡

    从兼容性来说,e-SATA就是多了层保护措施的SATA,所以对硬盘没有任何兼容性问题。e-SATA和SATA接口是互换的,SATA接口的升级,可以无缝升级e-SATA接口。现今阻碍e-SATA接口大行其道的原因就是较小的应用环境和没有电力供应。

    对现在的移动硬盘来说,动辄320GB乃至500GB的硬盘,使用 USB2.0接口进行传输数据有种让人作呕的感觉。回想笔者学生时代,花大价钱购买了IDE接口的40GB硬盘,并组装成移动硬盘,在同学之间传递AVI电影等数据,每次的拷贝都耗时半小时左右。在工作后,笔者升级到500GB SATA硬盘,但即使是使用顶级硬盘盒,速度仍旧只有32MB/s,而现在的数据可不再是AVI了,而是动辄30GB的TS。这样的境遇让我不得不变,不得不放弃方便的USB,转而寻求一快速的e-SATA之路。 通过上文介绍,我们可以看到e-SATA的速度优势,也能看到e-SATA的供电劣势,那么,我们将如何解决e-SATA的供电问题呢?


供电为0.55A

    从e-SATA硬盘盒的结构分析,硬盘盒仅是齐了保护硬盘的作用,e-SATA仅其传输数据的作用,供电全部供给给硬盘,那么,注意硬盘的供电需求就是我们的首先要确定的。像笔者使用的WD 5000BEKT,供电要求就是0.55A,在笔记本硬盘中,算是比较省电的一款了。


巧妙的设计将两组USB供电串联在一起

    硬盘确定后,且看笔者如何为其供电,我们都知道,USB单个接口的供电标准是500mA,也就是0.5A,若是两个USB接口,就是1A。而电流是可以串联的,如果我们将两个USB接口输出的电流合并在一起,我们就可以为硬盘提供充足的电能。

    笔者的硬盘盒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山寨产品,笔者一向是对品质有要求的,那为什么笔者购买了一款山寨硬盘盒呢。首先,取决与速度的接口方面,e-SATA没有通过任何转换芯片,仅是将SATA转变为e-SATA,之间的转换是无损的。其次,供电方面,我们已经通过双口USB给硬盘供给了充足的电力。常理上讲,决定硬盘盒品质的USB转换芯片笔者并没有用到。也就是说,在性能这方面,此款山寨硬盘盒是没有任何缩水的。


塑料外壳是笔者的永远的痛


铝质硬盘盒有更好地保护性

    当然,此款硬盘盒也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是塑料外壳的保护性让人担心,笔者实际上还是倾向于使用金属质硬盘盒的,笔者心仪的产品其实是thermaltake的MAX 4 e-SATA硬盘盒,只因市场中一直缺货才屈就于山寨产品。    供电问题解决后,可以说是打通了e-SATA的任督二脉,能够发挥硬盘的全部性能。我们只需将硬盘盒连接至e-SATA接口,就可以享受e-SATA带来的速度感受。


笔者所用的ROG主板带e-SATA接口

    一切准备就绪,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测试软件来检验性能吧。首先我们看下HD-TACH和HD-tune的成绩。

    移动硬盘中最常见的应用,数据拷贝中,e-SATA也展现了其优势,性能表现优异,远远地将USB甩在了后面。

    文章随感:笔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把自己的e-SATA应用技巧分享给各位仍旧挣扎在使用USB接口的高清朋友们。当朋友间分享高清数据时,等待时间是我最不能忍受的,难道每次都要拆机箱吗?这种情况下,笔者是彻底对USB羸弱的性能失望了,虽然一直对e-SATA有希望,但笔者是个不喜欢麻烦的人,拖着个变压器总也心里不好受,但后来发现2.5吋硬盘也能有500GB的大容量产品,且供电要求并不大,2组USB接口完全能够满足要求。USB线比变压器方便携带多了。这样的话,仅是多了一根线,我们就能享受到从前“机箱内”才能享受的速度待遇,那么有什么理由能够让我们拒绝e-SATA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