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排毒最快最有效:通气散合补阳还五汤治突发耳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37:29

[导语]突发性耳聋,是指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生的听力损失。中医称之为暴聋,猝聋。由于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故给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目的:观察通气散合补阳还五汤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通气散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36例。

结果:治愈18例,显效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8.9%。

结论:通气散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

关键词:通气散;补阳还五汤;活血化瘀;行气通窍;突发性耳聋;暴聋

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多采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补充能量等治疗方法,但疗效不甚理想。2008年8月~2010年2月期间,笔者采用通气散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37耳),其中住院病人12例,门诊病人(不愿意住院)24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16~70岁不等,平均年龄40.5岁;30岁以下9例,30~50岁15例,50岁以上12例。1例为双耳同时发病。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15天,平均病程6天。

伴见眩晕者12例,耳鸣者18例,耳鸣眩晕兼见者8例。发病3天内就诊者11例,一周内就诊者16例,半个月内就诊者9例。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以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为主诉。体格检查见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标志清楚,鼓室无积液。瘘管试验阴性,纯音听阈测试患耳气导骨导曲线均下降,呈感音神经性聋,多呈陡降型,尤以高频听力损失较重,多为中重度聋。声阻抗图呈A型,CT或MRI检查排除内听道及颅脑病变。眩晕严重者应和梅尼埃病(此病眩晕大多有反复发作史)鉴别。

1.3治疗方法通气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柴胡15g,香附15g,川芎10g,黄芪15g,桃仁12g,红花10g,赤芍10g,当归12g,丹参15g,地龙12g,葛根15g,石菖蒲10g。辨证加减:头痛血压高者为肝阳上亢加磁石、钩藤、牛膝以潜阳平肝;胸膈满闷,眩晕恶心,呕吐痰涎者加半夏、白术、天麻以健脾化痰;腰膝酸软,视物昏花,五心烦热者加黄精、熟地黄、枸杞子、五味子补肾填精;口渴咽干,烦躁易怒,耳鸣声剧加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者重用黄芪,加党参、龙眼肉补气养血;发病前有感冒史,兼见头痛脉浮者加薄荷、蔓荆子、菊花清利头目。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妇女经期或孕期禁用,服药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注意休息勿劳累。10天1个疗程,共用2~3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突发性耳聋疗效评定标准。听力恢复正常,眩晕耳鸣消失为痊愈;各频段(0.5、1.0、2.0、4.0KHz)听力平均提高30dB以上为显效;各频段听力提高15~30dB为有效,听力无改善者为无效。

2.2疗效观察服药2~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治愈18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9%,疗效满意。在统计中还发现:患者治疗后的听力恢复结果与病程的长短、耳聋的轻重程度有关,即病程较短、耳聋程度较轻的患者恢复较快较好,反之则不然,所以我们主张及早进行治疗。

2.3典型病例患者王某,男,39岁,农民。于2008年3月27日就诊。患者3天前晨起后突然出现左耳听力下降,伴眩晕耳鸣耳内有堵塞感。来诊时表情痛苦,精神紧张,详询病史得知发病前两天曾和家人生气,诊见左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光锥明显,舌质红,苔薄,脉弦涩。纯音听阈测试左耳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曲线呈陡降型,2KHz听力降至60dB,声阻抗图A型,内听道CT正常。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左)。证属气滞血瘀,耳窍痞塞。治当活血化瘀,行气通窍。处方:柴胡15g,香附12g,黄芪15g,丹参15g,赤芍10g,当归12g,石菖蒲10g,葛根2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2g,夏枯草12g,白蒺藜12g。日1剂,水煎服。本方服10剂后再诊,自诉眩晕耳鸣减轻,听力有所改善,头内有空虚感,2KHz听力达到45dB。守上方加熟地黄15g,五味子6g,继用20天。4月29日三诊耳鸣眩晕消失,自诉听力恢复,复查听力曲线正常,2KHz听力15dB。临床治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3讨论

突发性耳聋,属于耳鼻喉科急诊。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血管病变、病毒感染、迷路水肿、血液粘滞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等有关,上述病因均可使供应内耳的血管发生痉挛或狭窄、栓塞或出血,引起微循环障碍,周围组织水肿,最终导致内耳及其周围组织的缺血缺氧,故而发生听力下降或听力丧失。

本病中医称“暴聋”、“猝聋”。其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惊气痞塞,耳窍失养。正如《证治准绳》所说,暴聋之病是经脉欲行而未通。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亦说:“耳孔内有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挤压管壁,故聋”。耳的正常听力依靠血的滋养,而血的运行依靠气的推动,气行脉外,血行脉中,气血运行正常,则耳窍得养故听力正常。七情刺激、感受外邪、痰浊、气虚等都可以引起气机不畅,甚则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血停滞,阻于耳内,耳窍经脉痞塞故见暴聋耳鸣。

可见气滞血瘀是突发性耳聋的根本病机,一方面气滞可以引起血行不畅而出现瘀血,另一方面瘀血又可以加重气机的郁滞。故有“耳之血瘀则气无以行之而听失聪,耳之气滞则血不能施之而听失聪。”之说。

通气散和补阳还五汤,均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通气散原方主治气郁所致的“耳聋不闻雷声”,补阳还五汤主治气虚血瘀引起的中风偏瘫,半身不遂。二者合用则能够活血化瘀行气通窍,方中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药、丹参、葛根等活血化瘀;柴胡、香附理气解郁;川芎为血中气药能上行头目,合石菖蒲则可行气开窍;地龙通经活络,用黄芪一可顾护正气防止攻伐太过,又可补气使气壮而血行有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通窍之功。

科研证明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明显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溶栓抗凝的作用。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则能够疏通内耳痉挛或栓塞的血管,增加血流量,有效挽回因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听力损失,达到恢复听力的目的。可见我们所采用的中药治疗方法与西医治法异曲同工,且疗效更加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