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有哪些症状:与独龙江同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04:12

        初看云南地图,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莫过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西部大江在流经滇西北高原时,一路并行奔腾数百公里却从不交汇,而这即是早已声名远播的“三江并流”奇观。此时,若将视线依着地图,从三江之中最靠西边的怒江,继续向西挪动,便能发现在怒江西侧的高黎贡山的另一旁,还有一条不算太长的“第四江”,它与怒江以及国境线近乎呈平行走向,并最终出境注入缅甸,这便是我们一路来去辗转所要前往的独龙江。茫茫林海深处,独龙江滚滚向前,两岸则分别为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所夹持,以此两山作为天然屏障,加之一年中又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更使得独龙江至今仍像是遗落于尘世之外的秘境。

        而当我们来到怒江北部的贡山县城,并由此踏上穿越高黎贡山的最后一段征途,也就意味着距离独龙江已只剩九十几公里的山路。三四小时后,我们乘坐的面包车仍在高黎贡山的悬崖峭壁间颠簸前行,坐在副驾位的我,无意中发现,深谷下方不知何时开始显露出一条江流。只是峡谷太深,距离太远,那江流看上去不免显得稍细。我指着江水方向,随口问了一句,那是独龙江吗?一旁开车的怒族司机点头轻声答道,就是了。他这轻描淡写的一句就是了,顿时让我们一车人从麻木中回复到鸡血状态。从昆明出发两天之后,独龙江终于映入眼帘。又过了一会儿,车子在沿着山路的迂回盘旋中,逐渐从高崖下行至河谷,我也终于能越来越近距离地一睹独龙江真容。

        豪不夸张地说,在此之前,从未有过一条江河能带给我如此强烈的视觉震撼。奔腾于深谷里的独龙江,江面虽不十分开阔,但水流的推进却相当迅猛,浪涛在与江石的不断撞击之下,随之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而最不可思议的,是独龙江水在极清之下,呈现出夺目的碧绿色,于是令整条江流好像一条狭长的翡翠镶嵌在谷底。此后几天里,我们以徒步,兼搭乘卡车和农用车的方式,与独龙江同行,走完它全长近一百公里的大半。险峻苍茫的独龙江河谷,不仅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天堂,同时也是目前总人数不过七八千的独龙族的最大聚居地。这个人口稀少且偏居于深谷中的民族,长期以来不为外界所知,仅仅半个多世纪以前,独龙族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状态。

        今天,交通和通讯的便利,让独龙江不再像过去那样封闭。然而那些在湍急的独龙江面上溜索过江,却如履平地的独龙人,寨子里各式风格奇特的独龙建筑,甚至偶尔能撞见的健在人数已非常稀少的文面女,都让我们感受到这里与外面的世界仍是有着太多不同。来到独龙江之前,我曾在一些描述当地风情的书中读到,村里有不少老人,每当被外人问起年龄时,张口便自称已经九十几、一百多岁了,可是经过后来推测,他们的真实年纪肯定没有那么大。记得当时看到这里,我猜测老人们大概是想通过夸大年龄以显示自己的阅历丰厚吧。可是当我自己置身独龙江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在这里,时间或许真的不是日常生活中一个需要准确把握的概念。在我到过的任何一户独龙人家里,我没见过钟表或是日历,相比之下,头顶太阳方位的变化仿佛才是更好的作息和行动指南。

        在独龙江待了几天之后,甚至就连我们这些峡谷外的来人,仿佛也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时间。当同行中有人问起当天的日期时,大伙儿居然都一下子答不出来,还得靠推算才知道。当然,即使是这地处边境的独龙江,如今也不可避免地,正面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伴随公路的贯通,手机、电视、电脑等传播媒介的逐步普及,以及外来文化的介入,谁也无法预料,几年之后的独龙江,又将是怎样一番面貌。只是无论如何,我都不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会自豪而惋惜地对别人说起,曾经我来到的独龙江,那时的江水,是我站在江边,可以直接捧起来就喝的。

独龙江 

溜索 

江边崖壁上的野花 

独木桥 

独龙建筑 

人家

火塘

独龙早餐,漆油茶、炒米和土豆 

偶遇文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