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康颈椎脉冲理疗仪:国学大师与学位(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3:58:06

国学大师与学位(二)

(2006-09-13 15:01:26)转载   分类:学术论著

国学大师与学位

(二)

第三种情况是广采博纳,博大精深,学究天人,但却无意于学位的获取,成为没有学位的大师,这种情况以陈寅恪先生为代表。

陈寅恪,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大诗人陈散原老人之哲嗣,曾留学美、日、德、法、瑞等国,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法、德文,主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佛经之比较研究。

陈寅恪先生的正规学历是凇吴复旦公学毕业,那时的复旦公学还不能算作正规大学,也不授予学位。陈先生自己认为,该校相当于高中程度。1909年他从复旦公学毕业后,考入德国柏林大学,1911年转入瑞士苏黎世大学,后又入法国巴黎大学,不久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回国,1918年再度出国,先赴美国哈佛大学,1921年又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1925年归国后就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之一,被誉为“教授的教授”。

据记载:陈先生的侄子陈封雄曾问他:“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位?”陈先生回答:“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往,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后来,陈封雄向自己的姑父俞大维提起此事,俞大维说:“寅恪的想法是对的,所以是大学问家。我在哈佛得了博士学位,但我的学问不如他。”(参见林治波:《陈寅恪不读学位》,《科技博览》2003年第2期)。

陈先生在自己扎实的旧学根底上遍游欧美深研西学,其学渊深海阔,深不可测,他以《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以及关于梵、藏、巴利文之研究成果等论著炳彪于学术史,成为没有学位的大师。

上述三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时代的原因,也有国学大师个人的原因,但总体而言,这三类思想学术巨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奉行学术至上的理念,为学术而不为学位,面对学位时都极其清醒,唯以精神视野的开拓和学养的深化为要务,并且将个人精神的提升和民族文化的重建统一起来,自觉担负起了以学术救治民弊的责任。这些都可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中看出,此不多言。他们既能摆脱科举制遗留的功利牵缠,又能自觉认同西方学位制对于纯粹学术功力的肯定。走着一条灵魂升华与精神拓展之路,终成一代大师,其言其行均足以垂鉴后世。

另外,二十世纪还有的国学大师,也是没得过任何学位的,不仅没有到过西洋留学,获得西方的学位,甚至也没有在国内上过大学,获得中国的学位,但他们在学术道路上也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比如张舜徽先生就是一位这样的大师。张先生的治学经验说明,国学大师与学位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多种多样而丰富复杂的。至于如何从一个新的视觉来看待张先生这样的没有得过学位的国学大师,则要另当别论了。

 

 

 

 

 

 

 

[作者通讯处:430079 武汉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三夕教授收

             zhangsx7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