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孕不育的病因:14岁“神童”大学生读天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46:36

14岁“神童”大学生读天大 靠的是勤奋(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1日 10:42   天津网-每日新报天大今年最小新生杨祎文 从小生活独立 没有超常智力

  低龄大学生现象·讨论

  编辑动机  这两天,天津大学2011级新生陆续来校报到,而3958名新生中,42名14-16岁的低龄大学生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考上大学甚至名校对适龄的学生来说都非易事,这些“小孩们”如何在学习上,从与大哥哥、大姐姐的较量中脱颖而出?低龄孩子上大学是否合适?新报记者采访了今年天大新生中年龄最小的学生杨祎文、校方和专家,他们对低龄大学生这一现象都有各自的看法。稿件统筹  邓晶龙 周白石

  昨天上午,今年天大新生中年龄最小的学生——来自江西九江的14岁女孩杨祎文,在外公与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天津大学。记者了解到,这个天大2011级化工学院的优秀新生和过去的一些“神童”不同,她虽然年纪轻轻,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强,从初中起她就已会做饭会、洗衣。

  生活

  自理能力强 会洗衣做饭

  与周围许多新生把行李箱等重物交给家长不同,小祎文始终自己拖着沉重的行李箱且步履迅捷,报到时需要填写的各种表格以及在自动取款机上取钱等生活琐事,她也全部独立完成,外公与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杨祎文的外公曹正龙告诉记者,小祎文虽然年纪小,但是家人丝毫不担心她在大学的生活自理问题。原来,家人从小就比较注意培养小祎文的独立生活能力,初中时她就已会做饭、洗衣服。

  学习

  个性不服输 神童靠勤奋

  对608分的高考成绩,家人很满意,但杨祎文还是有些遗憾,总觉得自己应该考得更好点。小小年纪为何能拿到高分?她的外公认为,这和家中长辈多是老师的家庭背景有一定关系,但更多还是源自孩子踏踏实实的学习,杨祎文也不认为自己是神童,觉得“自己的智力不过是正常水平,因为她也曾经考过班级倒数第一”。

  其实,杨祎文的学习成绩并非一直优秀,4岁上小学后,年龄偏小的她对学习不怎么上心,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上初中时,在当地乡村中学,她的成绩位于班级前列,最终虽然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但也只在全年级排260多名,分到重点班后排名还是班级倒数第一。但是个性要强的小祎文并不愿意服输,经过努力,高一结束后她的学习已进入年级前十。谈到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小祎文说,很简单,当时并没有家人辅导,也没有参加辅导班,就是每天坚持把不懂的地方弄明白。

  未来

  多结识朋友 想出国看看

  虽然杨祎文年纪很小,但是妈妈和外公并没有陪读的打算,杨妈妈说:“家里的工作脱不开身,虽然有些担心,但对女儿的独立能力还是放心的。”对于女儿今后的发展,杨妈妈表示,只希望女儿过得顺顺利利,幸福就好,没有特别的要求。对于外孙女的大学生活,外公还是提出了唯一的要求,不支持杨祎文大学期间谈恋爱。

  杨祎文自己则说,会将精力主要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同时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多结识一些朋友,对于更远的未来,小祎文说:“其实还真没想那么远,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出国看看。”

  校方

  仅是阅历较少 不搞特殊对待

  天大化工学院2011级学生辅导员张昊告诉记者,对于杨祎文这样的低龄学生,学校对她会一视同仁,按照学校制度进行教育和管理,并不会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做特殊对待。不过从自己个人方面来说,对于这样的低龄学生,他会在平时生活上与学习上更关注她,多与她沟通,如有困难及时帮她解决,同时号召杨祎文身边的同学对她多照顾些,作为哥哥姐姐关照这样的小妹妹也是应该的。

  本市其他高校辅导员对于低龄孩子上大学结合各自经验认为,低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大学期间学习一般没有问题,不过因为年龄偏小,生活阅历相对较少,这些学生比一般学生略显单纯,但是最终在就业以及深造上和一般同学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过来人

  “低龄”上大学 只是水到渠成

  记者:现在你即将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了,此刻回想起6年前你进入工程师范学院的那天,你怎么评价当年那么早上大学的抉择?

  张炘炀:是我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我对当年这个决定的评价是有利有弊,但依然是利大于弊。好处在于,能够那么早开始接受高等教育,让我的人生经历有所不同,阅历也更为丰富。更关键的是,我剩下了大把的时光。我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博士后学业毕业,我也才刚刚22岁,还可以把最好的年华投入未来的事业中去。弊端当然在于过早地进入高等教育中来,自然会经历很多转型期的阵痛,包括生活上、学业上的阵痛,其间也会让父母很操心、费心,让他们做出很多的牺牲。

  记者:这个开学季,各个高校又走进了很多十四五岁的大学生,作为一个低龄大学生的过来人,有什么经验可以提供给他们呢?

  张炘炀:其实很多少年很早走进高校,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很多是水到渠成的事。谈到经验,我也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家庭环境,我的经验未必对他们有用。但重要的是他所在环境的老师与同学,应该给他们营造一个好的氛围、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集体,融入大学。他们自己也要忍受得了生活的单调,承受得住学业的压力,不可能像大多数人的童年那么绚烂多彩。 

  专家

  推个性化教育 解“低龄”问题

  对于低龄大学生这个现象,著名教育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微博)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低龄孩子上大学现象被社会关注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大学教育千人一面、千人一教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大家会因为这些学生年龄过小,担心他们能否适应固定的管理模式,能否在这种无差别教育模式下顺利成才。针对这个情况,国外大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管理服务、心理咨询,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与就业指导,从而使得学生接受教育不受个体差异限制。如此一来也就不存在低龄孩子上大学是否合适的讨论话题了。所以,当国内大学教育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个性化教育制度实施到位了,关于低龄孩子上大学是否合适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邢珊 金学思 见习记者 彭未风 本版摄影 新报记者 姜宝成